收藏 分销(赏)

2022年湖北省荆门市体育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295033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8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湖北省荆门市体育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2年湖北省荆门市体育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2年湖北省荆门市体育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2年湖北省荆门市体育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2年湖北省荆门市体育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年湖北省荆门市体育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内审美作为一种与感官型审美相对的审美形态,滥觞于人类审美思想发端期。老子、孔子、柏拉图等人的思想中都有超越感官型审美而直达内在精神境界审美的表述。老子的最高审美境界,来自于修道时的“致虚守静”等内心体验过程中出现的独特的内审美境界。这种境界被庄子表述为“心斋”“坐忘”,具有所谓“虚室生白”的内审美效应。就先秦儒家而言,也有着相同的情况。孔子主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和“尽善尽美”,表现出对感官型审美的充分肯定。但最能代表孔子人生境界和审美境界的还是孔子盛赞

2、他的弟子颜回时所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个“不改其乐”,是一种精神境界型的内审美,是一种内乐,备受儒家推崇。古希腊的柏拉图把美的和美本身加以区别,美的是现实中可以用感官把握的具体对象,而美,则是这种具体对象之后的理念,这种理念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是具有形而上学意味的本体。柏拉图认为,真正的审美是人在神灵凭附并回忆自己曾经历过的理念世界之时才产生的。这种灵魂化了的审美也是一种典型的内审美。内审美具有精神性审美的特征,表现出对于物质欲望的超越。正是这种超越性,构成了人类审美的最高层次。内审美是一种源远流长且具有普遍性的审美形态,但中西方之间仍有区别。区别主

3、要在于超验与非超验上。从柏拉图开始,中经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思想,再到现代存在主义的“天地神人共舞”,其内审美主要是超验的,即不以人的现实的经验感觉为转移,而以抽象理念和信仰反省为核心。相反,中国古代的内审美则兼具超验和非超验即经验两类。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与西方古代审美文化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以内乐为上,感官享乐为下;第二,中国的内乐传统与内在实践传统一致,是内在实践、内在体验的结果。老子讲“致虚守静,以观其复”,就是通过心理的自我调节,达到“观道”和“览玄”的境界。庄子的“心斋”和“坐忘”讲求心灵的虚静。这种虚静之说,到了荀子那里就发展成了“虚一而静”理论,而且,这种虚静又与心灵的平和、

4、愉悦相联,产生“心平愉”,则“无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的内审美效果。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虽非就审美而言,但正是追求“内圣”的内在功夫,才使得审美从道德感和功利感中升华出来,从现实的困境中超越出来,从而出现“孔颜乐处”和“吾与点也”的内在精神境界型审美。第三,由于内乐、内审美是自我内在实践的产物,因而中国人的生命存在和身心自由问题,从来都是一个不需要外力解决的问题,不像基督教等神学那样需要外来的神的救赎,而是仰赖于自身的感悟、内心的悦乐和身心的自我解放。中国古代的往圣先贤的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不仅成就了人格理想的完善,而且也成就了审美的健全发展,是当今社会人们心灵建构、内心和谐的仍具有强大生命

5、力的精神支柱,是我们这个精神存在状态与物质发展水平不和谐时代的一种有益的参照。(选自新华文摘2009年19期,有删节)7下列各项中,关于“内审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内审美是指一种古已有之的与感官型审美相对的审美形态。B内审美是具体对象之后的理念和具有形而上学意味的本体。C内审美表现为人对物质欲望的超越和主体精神境界的提升。D内审美是具有普遍性的审美形态,是人类审美的最高层次。8下列关于中西方古代内审美的区别,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内审美兼具超验与非超验两类,西方古代内审美则主要是超验的。B中国古代内审美强调内在体验,而西方古代内审美强调抽象理念和信仰反省。C中国古代

6、内审美是内在实践的结果,西方古代内审美则不是通过内心活动而是借助神力来实现的。D中国古代内审美侧重于心灵平和、愉悦的效果,而西方古代内审美则侧重于神力救赎后的超越。9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庄子主张“心斋”和“坐忘”,实际上就是要通过个体心理调适达到内审美的效果。B孔子盛赞颜回“不改其乐”,体现了古代儒家对内审美的推崇和对感官审美的摒弃。C中国古代的往圣先贤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能实现人格理想的完善,能有效改变现实。D柏拉图的“天地神人共舞”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理念世界之美和西方内审美的特征。参考答案:7C(这只是柏拉图对“美”的理解。本项偷换概念,张冠李戴。)8C(据“柏拉图认为

7、,真正的审美是人在神灵凭附并回忆自己曾经历过的理念世界之时才产生的。这种灵魂化了的审美也是一种典型的内审美”“而以抽象理念和信仰反省为核心”等信息可知,西方古代内审美同样需要通过主体心理活动才能实现。)9A(B项据原文“孔子主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和尽善尽美,表现出对感官型审美的充分肯定”可知本项“对感官审美的摒弃”的表述不当。C项“能有效改变现实”无根据,原文只表达了“能超越现实困境”等信息。D项“天地神人共舞”是现代存在主义的思想。)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学与人生朱光潜一般人嫌文学无用,近代有一批主张“为文艺而文艺”的人却以为文学的妙处正在它无用。它和其他艺术一样,是人类超

8、脱自然需要的束缚而发出的自由活动。比如说,茶壶有用,因能盛茶,不管它是泥的瓦的扁的圆的,自然需要止于此。但是人不以此为满足,制壶不但要能盛茶,还要能娱目赏心,于是在质料、式样、颜色上费尽机巧以求美观。就浅狭的功利主义看,这种功夫是多余的,无用的;但是超出功利观点来看,它是人自作主宰的活动。人不厌其烦要作这种无用的自由活动,才显得人是自家的主宰,有他的尊严,不只是受自然驱使的奴隶;也才显得他有一片高尚的向上心。要胜过自然,要弥补自然的缺陷,使不完美的变成完美。文学也是如此。它起于实用,要把自己所知所感的说给旁人知道;但是它超过实用,要找好话说,要把话说得好,使旁人在话的内容和形式上同时得到愉快。

9、文学所以高贵,值得我们费力探讨,也就在此。这种“为文艺而文艺”的看法却有一番正当道理,我们不应该以浅狭的功利主义去估定文学的身价。但是我们纵然退一步想,文学也不能说是完全无用。人之所以为人,不止因为他有情感思想,尤在他能以语言文字表现情感思想。试假想人类根本没有语言文字,像牛羊犬马一样,人类能否有那样光华灿烂的文化?文化可以说大半是语言文字的产品。有了语言文字,许多崇高的思想,许多微妙的情境,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才能流传广播,由一个心灵出发,去感动无数心灵,去启发无数心灵的创造。这感动和启发的力量大小与久暂,就看语言文字运用得好坏。在数千载之下,左传、史记所写的人物事迹还活现在我们眼前,若没有左

10、丘明、司马迁的那种生动的文笔,这事如何能做到?这数千载之下,柏拉图的对话集所表现的思想对于我们还是那么亲切有趣,若没有柏拉图的那种深入浅出的文笔,这事又如何能做到?从前也许有许多值得流传的思想与行迹,因为没有遇到文人的点染,就湮没无闻了。我们自己不时常感到心里有话要说而说不出的苦楚么?孔子说得好:“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单是“行远”这一个功用就深广不可思议。柏拉图、卢梭、托尔斯泰和程伊川都曾怀疑到文学的影响,以为它是不道德的或是不健康的。世间有一部分文学作品确有这种毛病,本无可讳言,但是因噎不能废食,我们只能归咎于作品不完美,不能断定文学本身必有罪过。在创作与欣赏的聚精会神的状态中,心无旁涉,

11、道德的问题自无从闯入意识。纵然离开美感态度来估定文学在实际人生中的价值,文艺的影响也绝不会是不道德的,而且一个人如果有纯正的文艺修养,他在文艺方面所受的道德影响可以比任何其他体验与教训的影响更为深广。(节选自朱光潜谈文学,略有删改)1下列关于“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在一般人看来是无用的,然而近代一批主张“为文艺而文艺”的人却认为,文学的美妙之处正在它无用。B文学是人类超脱自然需要的束缚而发出的一种自由活动,它胜过自然,弥补自然的缺陷,使不完美的变得完美。C文学起于实用又超过实用,它不仅要把自己的感知告诉读者,而且要使读者在活的内容和形式上得到快意。D文学是有用的,它的价值不应当用浅

12、薄和狭隘的功利主义去衡量:如果人类没有文学,那就没有灿烂的文化。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只要不厌其烦地从事文学活动,就会显得他是自家的主宰,有尊严,有高尚的向上心,而不是受自然驱使的奴隶。B很大程度上说,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有了它,许多崇高的思想、微妙的情境和可歌可泣的事迹才能广为传播。C人们时常苦于心里有话要说而说不出,光是孔子说的“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中的“行远”这个功用就深广不可思议。D一个人文艺修养纯正,他在文艺方面受到的影响定是道德的,这种道德影响比任何其他体验与教训的影响更深广。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语言文字运用得好坏,影响着文化对人心灵感动和

13、齐发力量的大小与久暂:史记中的人物事迹还活现在我们眼前,得益于作者生动的文笔。B从前许多值得流传的思想与行迹,因没遇到文人的点染而湮没无闻;柏拉图的对话集文笔深入浅出,因此它表现的思想至今还那么亲切有趣。C卢梭、托尔斯泰和程伊川等都曾怀疑到文学的影响,认为文学是不道德的或是不健康的;无可讳言,世间确有部分文学作品存在道德和健康问题。D不分文学作品存在某种思想内容问题,不能据此断定文学本身一定有罪过,只能说是作品不完美;只要心无旁涉地创作与欣赏,道德问题便不复存在。参考答案: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从道不从君马作武 “从道不从君”这句千古以来曾激励过无数文人士子抱持独立个性与品格的口号

14、。 出自荀子臣道。作为口号,这句话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独立人格。其精神,是对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条的承传和发挥。但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口号和精神既非荀子的发明,也不是荀子的本意。 生活在战国末的荀子一方面接过了孟子暴君放伐论的旗帜,明确宣称:“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但另一方面又严格界定了君与民的主从身份及地住。称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可见荀子秉承的民本主义主张安政惠民,是以君主对民众的绝对统治为前提和基础的。民众不过是水,而君主则是凌驾其上的舟。水是工具或手段,而舟才是主体,才是目的。荀子说:“君者,民之原也。原清

15、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这最后一句,才是点题:所谓重民爱民,无非是“求其为已用,为己死”。这与西周以来作为统治智慧结晶的敬德保民思想一脉相承。 理解“从道不从君”,关键在一“道”字。春秋以来,道在道路、道理含义基础上升华为一个颇具哲学意义且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甚至被称为中国思想传统中最崇高的概念。然而,先秦诸子的“道”具有主观性的终极价值,含摄的乃是最高的政治秩序以及行为与道德的最高原则。这仅限于政术或治道层面,而没有达到政理或政道的境界。对先秦诸子来说,“他们全部思考的是对曾经称为天的权威的道

16、德和政治秩序之瓦解的回应;而且,对于他们所有人来说关键问题并不是西方哲学的所谓真理是什么,而是道在哪里的问题,这是规范国家与指导个人生活的道”。有人将道与真理等量齐观,但我们知道,首先,“道”是主观建构之“路”,其本质是“人道”;而“真理”是客观发现之“真”,具有绝对性和先验性。其次“道”可以是多元的,可以变化的;而“真理”是唯一的,永恒的。第三,“道”追问“可”与“不可”:“真理”追问“是”与“不是”。荀子之“道”与真理无关,归根结底是超验性的“圣王之道”,就本质而言,在上者乃是君主政治前提下的最高道德原则在下者则流为具体的安邦治国之道术。在荀子心中,“道”的这种本质属性十分明确。他说: “

17、道也者,治之经理也。”“道者何也?曰:君之所道也。”“道也者何也?曰:礼义辞让忠信是也。”可见荀子的“道”与孔孟之道一样,属于形下意义的治道,是借助先王的名义而抽象出来的君主政治的一般原则。它不是科学与理性的结晶,而是统治术以及经验的提炼。 “从道不从君”是对以君主政治为最高目标的价值认同与道德恪守。先王之道构建了社会政治秩序,确立了基本的道德伦理原则,明确了个人在宗法人伦关系网络中的名分与地位。“从道不从君”的提出,意味着超越了对具体的君主个人的忠诚,将作为整个君主制秩序与文化象征的君道而不是君主个人奉为终极权威。 (光明日报2013年11月18日,有删改)6下列关于对“道”和“真理”关系的

18、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是有哲学意义且内涵丰富的,含摄的是最高的政治秩序以及行为与道德的最高原则,与真理无关。 B道是主观建构的,本质是“人道”;真理是客观发现的,是绝对的,先验的。C道是多元的,可变化的:真理是唯一的,永恒的。 D道和真理的目标不一样,前者是“可”与“不可”,后者追问“是”与“不是”。7下列关于“从道不从君”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荀子提出“从道不从君”是想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独立人格,也是想承传和发挥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条。 B“从道不从君”意味着不用服从君主的统治,将作为整个君主制秩序与文化象征的君道奉为权威就够了。 C“从道不从君”,关键在

19、“道”字。这个“道”与孔盂之道一样,只是形下意义的“礼义辞让忠信”。D“从道不从君”是对以君主政治为最高目标的价值认同与道德恪守,本质上并没有否定君主政治。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荀子的“道”是“圣王之道”,可以表现为君主政治前提下的最高道德原则,也可以表现为具体的安邦治国之道术。B荀子强调民众的地位和作用,主张安政惠民,但又要求民众要绝对服从君主的统治,这是学习了西周以来的敬德保民思想后提出来的。C先秦诸子的“道”是规范国家与指导个人生活的道,但仅限于政术或治道层面,没有达到政理或政道的境界。 D先王之道构建了社会政治秩序,确立了基本的道德伦理原则,这与荀子所提出的“君者,民之原

20、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参考答案: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严长明,字道甫,江宁人。幼奇慧。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国器也!”遂从苞受业。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高宗二十七年南巡,以诸生献赋,赐举人,用内阁中书,入军机。长明通古今,多智数,工于奏牍,大学士刘统勋最奇其才。户部奏天下钱粮杂项名目繁多,请并入地丁征收,长明曰:“今之杂项折征银,皆古正供也。若去其名,他日吏忘之,谓其物官所需,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统勋曰善,乃奏已之。大学士温福征大金川,欲长明从行,长明固辞。退,有咎之者,答曰:“是将败没,吾奈何从之

21、!”既而温福果军溃以死,随往者皆尽。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然亦以是见嫉。其救罗浩源事,人尤喜称之。浩源,云南粮道也。分偿属吏汪应缴所亏帑金,有诏逾期即诛。浩源缴不如数,逾期十日,牒请弛限。上下其议,时统勋主试礼部,秋曹无敢任其事者。长明因挝鼓入闱,见统勋,为言汪已捐复,将曳组绶出都,独坐浩源,义未协,宜仍责汪自缴。统勋曰:“具疏稿乎?”曰:“具。”即振袖出之,辞义明晰。疏入报可,狱遂解。其他事多类此。人有图其像祀之者。三十六年,擢侍读。尝扈跸木兰,大雪中失橐扆并所装物,越日,故吏以扆至。问“何以知为吾物?”曰:“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长明劳而遣之。后以忧归,遂不复出。客毕沅所,为定奏词。

22、又主讲庐阳书院。博学强记,所读书,或举问,无不能对。为诗文用思周密,和易而当于情。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三经三史答问、石经考异、汉金石例、献徵馀录等书。(选自清史稿列传二七二文苑二)【注释】扈跸(b):随侍皇帝出行至某处。橐扆(tuy):一种较为少见的牲畜。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然亦以是见嫉 见:表现 B上下其议 下:交付,下达 C独坐浩源 坐:犯罪 D具疏稿乎 具:完备,详尽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既而温福果军溃以死 后以忧归B随往者皆尽 秋曹无敢任其事者C长明劳而遣之 和易而当于情 D为定奏词 为诗文用思周密7下

23、列各组句子中,能够分别表现严长明学术才能和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3分)A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 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B以诸生献赋,赐举人 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 C又主讲庐阳书院 人有图其像祀之者D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 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严长明的求学过程中,他得到了如李绂、方苞、扬州马氏和刘统勋等人的赏识或帮助,最终功 成名就。B正是由于严长明的长远之见和刘统勋的奏请,户部要求把田赋并入土地税和劳役税中征收的奏请被及时阻止了。C严长明办事干练,极具正义之心,多有助人的义举;同时生活简朴,所有军机处官员中只有他穿羊皮衣

24、服。D严长明博学强记,如果有人就他所读书中的内容提出问题,他都能回答。他晚年在庐阳书院担任过主讲,著作颇丰。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1)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国器也!”(4分)(2)多智数,工于奏牍,大学士刘统勋最奇其才。(3分)(3)浩源缴不如数,逾期十日,牒请弛限。(3分)参考答案:5、BA见:被,表被动。C坐:定罪,处罚。D具:拟写。6、B的人,代词。A表修饰,连词;因为,介词。C表顺承,连词;表并列,连词。D替,介词;写作,动词。7、DA分别表现他的勤奋好学和政治才能。B分别表现他最初的从官经历和他的衣着简朴。C分别表现他的学术才能和人们对他的敬重。8、A刘统

25、勋是在他做官期间对他十分赏识。9(10分)(1)十一岁时,(严长明)受到李绂赏识,(李绂)告诉方苞说:“他是治国的人才!” 被动句式,(1分)补出两个省略的主语,(1分)判断句式,(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2)(严长明)富有谋术,擅长书写奏章,大学士刘统勋尤其认为他的才能奇特(或:最看重他的才能)。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富有。(1分)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特,看重。(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3)罗浩源没有按规定数目上缴钱款,超过期限十天,写文书请求放宽期限。如:按照。(1分)牒:名词作动词,写文书。(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参考译文】严长明,字道甫,江宁人。

26、年幼时十分聪慧。十一岁时,他受到李绂赏识,李绂告诉方苞说:“他是治国的人才!” 严长明于是跟从方苞学习。不久做客旅居在扬州马氏的家中,读遍了他家所有的藏书。高宗二十七年南巡时,严长明率领当地的生员献赋,被赐为举人,被任用在内阁中书,进入军机处。严长明通晓古今,富有谋术,擅长书写奏章,大学士刘统勋尤其认为他的才能奇特。户部上奏说天下的田赋项目杂乱名目繁多,请求并入土地税和劳役税中征收,严长明说:“现在各种名目的税赋由实物折价征收银钱,都是自古以来的法定赋税。如果去除了它的名目,以后的官吏如果忘记了这件事,说这些物资是官府所必需的,一定将会再次征收,这样会使百姓更加贫困。”刘统勋说很好,于是上奏停

27、止了之前的请求。大学士温福出征大金川,想要严长明跟随他一起出行,严长明坚决地拒绝了。从朝廷上退下来后,有人责备他,严长明回答说:“这次出征将会被敌人歼灭,我为何要跟随他!”不久温福果然军队溃败而亡,跟随他出征的人都死了。严长明在军机处七年,办事干练敏捷异于众人,这样也就因此被人嫉妒。他救罗浩源的事,人们尤其喜欢称道。罗浩源,是负责云南漕粮的官员。需要分担赔偿汪姓下属所亏欠的公款,朝廷有命令过期就要杀头。罗浩源没有按规定数目上缴钱款,过了期限十天,写文书请求放宽期限。皇上将他的请求交付给官员们商议,当时刘统勋主管礼部,刑部没有人敢担任这件事。严长明于是击鼓经过宫中小门,见到刘统勋,说汪姓官员已经

28、捐银恢复受处分降革的原官职,将带着官爵离京,只是定罗浩源的罪,道义上不符合,应该仍然追责汪姓官员自己缴纳亏空的公款。刘统勋说:“拟定好了奏疏的草稿吗?”严长明说:“写好了。”马上从袖子里拿出奏疏,文章的内容十分明晰。奏疏上报给皇帝之后被批准了,罗浩源的刑罚于是被解除了。其他的事情很多类似于此。有人画下他的像祭拜他。乾隆三十六年,严长明被提拔为侍读。曾经随侍皇帝出行至木兰围场,在大雪当中丢失了坐骑以及所驮的物品,过了一天,以前的属下带着他的坐骑找到他。严长明问:“你凭什么知道这是我的东西呢?”属下回答说:“军机处的官员中穿羊皮衣服的只有您而已。”严长明慰劳了他,然后让他离开了。之后,严长明因为父

29、母去世而辞官归家,于是不再出来做官。客居在毕沅的府中,为他确定奏章的措辞。又在庐阳学院担任主讲。严长明博学强记,所阅读的书籍,如果有人就其中内容提出问题,没有他不能回答的。写作诗文思路周密严谨,措词温和平易,情感恰当。著有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三经三史答问、石经考异、汉金石例以及献徵馀录等书。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显随方御之 方:形势 B吴平,进行省右丞 进:进攻 C进征山西,次保定 次:驻扎 D二十三年追坐显胡惟庸党 坐:连坐参考答案: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偃虹堤记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

30、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而杀其上得厚三分之二,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盖虑于民也深,则其

31、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

32、,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发书按图 查看B问其大小之制 规模C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 祸患D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轻易7、下列各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昔舟之往来湖中者 / 而又常有风波之恐B盖虑于民也深 / 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C而功未及就 / 其遗迹往往而在D而告来者不以废 / 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第段中欧阳修写这篇记的三点理由(3分)9、翻译句子(10分)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

33、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3分)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4分)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3分)参考答案:6、C 虞,祸患,灾祸或D易,改变7、B8、滕子京行事之道可以被后人效法;警示后人要好好维护惠民工程;受益的百姓希望能为滕太守写这篇记。(翻译句子,没有概括要适当扣分)9、(1) 转运使选择有能力的官吏视察是否可行(定语后置句),反复(视察)了多次,最后上报朝廷.(2) 事情不怕干不成,怕就怕容易坏。建造人开始并非不想让它长久完好,可是继承者倒常常把它废弃.(3) 并没有用他的全部才能,只是稍稍发挥,凭修(这个)堤来惠及百姓。参考译文: 有

34、一个从岳阳来的客人,拿着滕子京太守的信和洞庭湖的地图来告诉我说:“希望您写篇记叙的文字吧。”我打开信看着地图,看到从岳阳门往西到金鸡的右边,其外面有一个又高又长的建筑,叫做偃虹堤。问来人谋划建造此堤的人和为此堤起名字的人,客人说:“这都是我们滕太守做的。”又问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回答说,洞庭湖是天下最险要的,岳阳又是荆州、湘潭、贵州和四川四个地方的要冲。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也没停泊的地方,只能在南津停泊,遇到需要到州中办事的又远又累,而且常常有恐惧风波,船翻人被淹死的忧患。现在船到了全部停泊在堤下,有事到州里的,又近又不担心。”我问这个堤有多大规模,需要用多少人,回答说:“全长一千尺

35、,高三十尺,厚度越往下就加上二尺(越往上就减二尺),减到最上边能得到底部厚度的三分之二,需要用一万五千五百个工,如果不超过时间可以完成。”我问他开始是如何谋划的,回答说:“州里把这个事上报给转运使,转运使选择有能力的官吏视察是否可行(定语后置句),反复(视察)了多次,最后上报朝廷,由三司来决定,三司决定说可行,他们都不能改变我们太守的主意。”然后催促我说:“这是有德行的人的举动,可以为此写篇文字。”大概深深考虑老百姓的人,在谋划一些事情时是精到的,所以能够用力少而取得的功效多。看那百步远的湖堤,可以抵挡天下的险阻和不可预测的祸患,恩惠当地百姓并且遍及于荆州、湘潭、贵州、四川,凡是往来于湖中的人

36、,不论是远是近都得到这个堤的利益。而且岳阳又是四个地方的要冲,往来的船只在此停泊的,一天要有多少呢!假使堤的土石有幸长久不坏,那么滕子京太守对人或物的恩惠,难道是可以用数计算的吗?事情不怕干不成,怕就怕容易坏。建造人开始并非不想让它长久完好,可是继承者倒常常把它废弃。自古以来的有才德的人,为了百姓兴利除弊,它们的遗迹到处都有。如果继承者都像建造者用心,那么百姓到现在仍然受惠,天下还有把有利的事物丢掉的吗?这也是滕太守担心的原因,所以让我写篇纪念文字给后人。滕太守志向大、能力强,在当世很有名。目前正是朝廷用兵用人的时候,他曾经被朝廷任用过。但还没有功成名就,就退下来当一州的太守,并没有用他的全部

37、才能,只是稍稍发挥,凭修(这个)堤来惠及百姓。他深思熟虑,事半功倍,这种作事的行为可以让后世的人效法,这是我第一个应该写此记的理由。不只是想着为当时的人赞誉,而是想为千秋万代获利,并且告诉后代不要废弃,这是我第二个写此记的理由。岳阳的百姓与洞庭湖中往来的人们,都想为滕太守写这个记,这是我第三个写此记的理由。有三个写记的理由而不能不写,于是就写下了此篇文字。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 欣闻贤伉俪喜得千金,明珠入掌,特此拜贺。B. 今日迁居,承蒙各位拨冗光临,蓬荜生辉。C.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真是醍醐灌顶啊。D. 阁下住址,我已惠存,改

38、日一定登门拜访。参考答案:D【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是选择“得体”或“不得体”的,然后结合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欣闻贤伉俪喜得千金,明珠入掌,特此拜贺”是用来祝贺对方喜得千金,“伉俪”是对别的夫妻的称呼。把对方及其配偶尊称为“贤伉俪”。用在此语境中并无问题。B项,“今日迁居,承蒙各位拨冗光临,蓬荜生辉”,这是用于欢迎别人参加自家的搬迁宴时说的话,“拨冗光临”是指推开繁杂事务,抽出时间前来参加的意思。特用于下级对上级光临的一种褒义词,属于客套的书面用语。用在此语境也无问题。C项,“听君

39、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真是醍醐灌顶啊”,这是表示对对方话语的肯定,“醍醐灌顶” 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是敬辞,使用正确。D项,“阁下住址,我已惠存,改日一定登门拜访”中“惠存”属敬辞,意为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的客套语言,不能用于自己对别人。故选D项。【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

40、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8. 下面是某中学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10字(含标点符号)。(6分)参考答案:活动分为前期教育和成人宣誓仪式两部分。前期是对16-18岁中学生进行公民意识

41、教育并完成48小时预备期志愿者服务活动。完成前期教育后举行宣誓仪式,仪式依次安排三项活动:升国旗、唱国歌,师生代表发言,集体宣誓。(内容完整、表述准确,4分;表达连贯,2分)【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描述和概括画面的能力。描述类,就是用文字表述其内容,做这种题目时要求全面、完整、重点突出,一般有字数要求;要注意不能遗漏任何信息,也就是要把图表中内容都要说出来,实际上是就是要用文字把图表的信息完整的描述出来,要达到百分之百。概括内容类,做这类的题目要抓住主要的内容,一般应涵盖90%的内容,当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多数,可以

42、舍弃一小部分忽略不计。要做好这类题目注意两个方面,首先要分清类型。如果是单个对象,那么考虑的是选取一部分,从问题入手,比如信息中如果有40%是好的方面,60%是不好的,我们在得出结论时取后者就可以了;如果是多个对象,就需要我们在分析表格的内容时要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采用相加(并列关系),相并(主次关系),相异(相似关系),如信息中15%损坏,20%损坏严重,20%损坏非常严重,我们可以概括为:55%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或者说,高达40%损坏严重,只有15%受到较轻的损坏。其次在概括时要注意抓住这些词,如绝大多数、极少数、一半以上、高达、竟达、不到、不尽如人意、有差异、有区别等。9. 下面是某机

43、构调查得出的“春节不同年龄段网购人数比例对照表”。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填在横线上,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4分)春节不同年龄段网购人数比例2030岁85%3140岁76%4150岁58%总计73%从上面表格中可以看出, A 。但即便是41-50岁的被访者,考虑网购的比例也达到了近六成。这表明: B 。参考答案:示例:A.随着年龄段的增高,选择网购的人的比例不断降低(或呈下降趋势)。(2分。或者答为“随着年龄段的降低,选择网购的人的比例不断增加”等也可) B.网购也成为了中年人重要(或主要)购物方式。(2分。关键点:网购、中年人、重要方式等)10. “一带一路”是一种经济整合

44、大战略,下图为“一带一路”的简易说明图,请根据该图给“一带一路”下一个定义,不超过80个字。参考答案:“一带一路”是(一种)由中国提出的,贯穿亚欧非大陆,秉着共商、共享、共建原则,旨在(以)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开创地区新型合作(为目的)的经济整合大战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一是看图的类型,二是看题目的要求。如本题所给的图是有关“一带一路”的简易说明图,这就要求考生分析组成的部分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题干要求“根据该图给一带一路下一个定义”,这就要注意下定义的模式,即被定义概念(种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从图上来看,图由三个部分组成,中间部分

45、“一带一路”是被定义的概念,两边部分是对“一带一路”的阐述,左边“中国”“亚欧非大陆”是“一带一路”涉及的区域,“共商、共享、共建”是秉持的原则,右边是“一带一路”的目的,即“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开创地区新型合作”;最后还要确定被定义概念的邻近属概念,题干已经提供了属概念,即“经济整合大战略”。明确了这些内容,按照下定义的模式进行填写,填写种差的时候要注意顺序,一般是涉及区域、秉持原则、达到的目的。六、写作(60分,共1题)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12年12月10日,莫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正式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并在晚宴中致辞说:“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的伟大用处。”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王安忆在复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说:“生活中一味追求有用,舍弃无用,会让生活质地单一而坚硬。”庄子也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在处处讲究实用的生活中,有许多看似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