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大理市乔后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14分)山 峦筱敏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被历史称之为贵族革命。那是一个极其黑暗极其龌龊的时代,除了匍匐于王权靴下的草芥,任何生命都不能生长。然而,恰恰是窒息生命的统治,使自由成为一种焦灼的渴望;恰恰是腐质土的堆积,迫使一种名叫崇高的生物直立起来,以流血的方式,不顾一切地生长。一群心怀使命感的贵族青年站到了起义队伍的前列,并且沿着这条因自由的火把而延伸的道路,走到了绞刑架下或者西伯利亚矿坑的底层。要理解这种崇高的生命必须有同样崇高的心灵。一位政客说:欧洲有个鞋匠想当贵族,他起来造反这理所当然,而我们的贵族
2、闹革命,难道是想当鞋匠?这样一种无耻的“幽默”,除了表明其躯壳能增长腐质土的堆积,其灵魂卑贱地受着王权专制的役使之外,难道可以给予崇高的生命些许蚀损么?百余名十二月党人带着镣铐到西伯利亚去了,并将在苦役和囚禁之下终其一生。他们的罪证是对祖国的忧虑和挚爱,对奴隶的关注与同情。在那条被他们的歌声和镣铐敲击过的驿道上,那条漫长的,永无终了的,直插入蛮荒和苦难的驿道上,远远地追踪而来的,是他们年轻的妻子。这些年轻的女性,这些在乳母的童谣里和庄园的玫瑰花丛中长大的女性,这些曾在宫廷的盛大舞会上流光溢彩的女性,这些从降生之日起,就被血缘免除了饥馑、忧患和苦难的女性。歌剧院中不曾演过,恶梦中也不曾见过,那些
3、属于旷古和别一世界的悲剧,突然集中在一个流血的日子里,利刃一样直刺人体内,生活因此断裂。狂泻的泪水,突然就把她们冲到春季的彼岸了。如果没有经历过苦难,如果没有用自己的肌肤触摸过岩壁的锋利加土地的粗砾,我们凭什么确知自己的存在呢?如果没有一座灵魂可以攀登的峰峦,如果没有挣扎和重负,只听凭一生混同于众多的轻尘,随水而逝,随风而舞,我们凭什么识别自己的名字呢?面对昏蒙了数百年的天空那一线皎白的边幕,那一线由她们的丈夫们的英勇而划开的皎白的边幕,选择难道是必要的吗?像踏过彼得堡街角的积雪,她们踏过沙皇那纸特许改嫁的谕令,在“弃权书”上,签署她们从此成为高贵的标志的姓名:放弃贵族称号,放弃财产,放弃农奴
4、管理权,甚至放弃重新返回故乡的权利难道那一切是人的真正的权利吗?那些虚荣的玩具曾经掏空了多少生命?在目睹了男人们英勇的佩剑刺穿天幕,流泻出一线自由的颜色之后,她们就从庸常走向一种崇高的义务。怎么可以忍辱屈膝,把青春重新搅拌入豪奢的腐朽和华贵的空洞呢?那一年的冬天,日照极短,枢密院广场的落日惨红,如同一环火漆,永不启封地封存了轻盈的过去。从此,她们站到悲惨和苦难之中了到囚徒那里去!女性的爱,其最本质的激情是母性。于是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就让病弱者和受难者靠在她们肩头吧,她们的臂弯里,不是有一种浴雪的乔木在生长么?当她们以永诀的伤恸吻别熟睡的幼子,以微笑排开威吓和阻挠,任由恐怖和厄运箭矢一样穿
5、过她们身心,孑然跋涉数千俄里,来到她们的丈夫身边的时候爱情,还仅仅是一个花朝月夕的字眼吗?19十二月党人要“起义”、要“闹革命”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答:_20根据本文第4自然段的内容,概括“这些年轻的女性”的身世。(4分)答:_21本文要描述十二月党人的年轻妻子义无反顾地选择追随丈夫,承受悲惨和苦难后,写道“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6分)答:_22从A句或B句中任选一句,仿照例句完成喻体部分。要求:两个喻体的内容构成对比关系。(4分)例句:济南与青岛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济南是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么青岛便是着摩登时装的美少女。
6、A句: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假若现实世界是_,那么网络世界便是_。B句:语文与数学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假若语文是_ ,那么数学便是_。参考答案:19、渴望自由反对专制热爱祖国同情奴隶4分(或对自由的渴望对王权专制的痛恨对祖国的忧虑和挚爱对奴隶的关注和同情)20、出身高贵童年幸福生活优裕突然间遭受厄运和苦难4分21、照应题目2分ks5u赞叹这些年轻的妻子突遭厄运时,意志像山峦一样坚忍,爱像山峦一样博大2分歌颂她们甘愿为自由而受难的精神,表达作者对她们的赞扬和仰慕之情2分22、 A句:假若现实世界是絮絮不休于柴米油盐的家庭主妇,2分那么网络世界便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梦中情人。2分B句:
7、假若语文是风云变幻莫测的六月天气,那么数学便是神情严肃刻板的冷漠严冬。 ks5u假若现实世界是脚下坚实的土地,那么网络世界便是飘于蓝天的白云;假若语文是写意画,那么数学便是工笔画。(答案应体现出对比的特点)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自从人类耕种作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作物的遗传改良。过去几千年里的农作物改良方式主要是对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体加以选择和利用,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来积累优良基因。遗传学创立后近百年的动植物育种主要是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进行优良基因的重组和外源基因的导入,从而实现遗传改良。转基因技术则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外
8、源基因导入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发生改变。因此。可以认为转基因技术是与传统的遗传改良技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但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也有重要区别。传统的选择和杂交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因而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因此,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将两者紧密结合,可相得益彰,大大地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转基因技术既可
9、加快农作物和家畜品种的改良速度,提高人类食物的品质,又可以生产珍贵的药用蛋白,为患病者带来福音。但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是否会造成潜在的危险?大量转基因生物会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产品会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尽管尚无定论,但一些科学家担心对生命进行“任意修改”所创造出的新型遗传基因和生物可能会危害到人类,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遗传基因污染,而这种新的污染很难被消除。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转基因技术的负面影响作了大量研究,相关报道也频频见诸报端。面对种种关于转基因作物的争议,许多科学家、学术团体纷纷以各种形式表明对转基因技术的支持态度。由美国Tuskegee大学Prakash教授起草的题为“科学
10、家支持农业生物技术的声明”称:“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较,通过重组DNA技术引入新的或不同的基因并不一定会有新的或更大的风险,且商品化的产品的安全性则由于目前的安全管理规则而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保障。遗传新技术为作物改良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精确性。”当然,在目前条件下,转基因技术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转基因表达水平低;转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的行为难以控制,可能会引起宿生细胞染色体的插入突变;制作转基因动物效率低等难题尚未解决。另外,转基因农作物和以此为原材料制造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影响尚未有定论,对生命“任意修改”,也是对传统伦理的一种挑战。这些都制约着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但通过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和各国对转
11、基因技术、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规范管理,保证转基因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健康有序,这一技术肯定会更好地贴近民众,造福人类。(摘编自朱蒙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综述及利弊关系)6对于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遗传改良技术的区别,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遗传改良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而转基因技术则可以在没有亲缘关系的物种间进行。B传统的遗传改良技术的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而转基因技术则可以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转移。C传统的遗传改良技术因不能准确操作和选择某个基因而不能很好地预见后代的表现,而转基因技术可准确预期后代的表现。D. 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遗传改良技
12、术一脉相承,但又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两者紧密结合,可相得益彰,大大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传统的遗传改良技术是通过随机、自然的方式积累优良基因,而转基因技术则是通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的基因组中来实现遗传改良。B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创造出新型遗传基因和生物,加快动植物品种的改良速度,提高人类食物的品质,还可以生产珍贵的药用蛋白,为患病者带来福音。C转基因技术对生命进行“任意修改”,不仅对传统伦理是一种挑战,而且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很难被消除的遗传基因污染。D转基因技术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转基因表达水平低,转基因
13、在宿主基因组中的行为难以控制,制作转基因动物效率低等。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对农作物的遗传改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改良方式虽有随机、自然、人工杂交、转基因的不同,但各种方式的本质都是要获得优良基因。B转基因技术尽管得到了许多科学家和学术团体的支持,但其广泛应用仍然受到技术、伦理、安全性等各种因素的制约。CPrakash教授发表声明支持转基因技术,认为转基因技术通过重组DNA引入新的或不同的基因,比传统的方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灵活性和精确性。D更好地利用转基因技术造福人类,既需要依靠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也离不开各国政府对转基因技术、生物和食品的规范管理。 参考答
14、案:6.D.(D讲的是两种技术的联系,不是题干所说的“两种技术的区别”)7.A(“传统的遗传改良技术是通过随机、自然的方式积累优良基因”以偏概全,应该还有“人工杂交”的方式。)8.C( “比传统的方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灵活性和精确性”理解错误,声明中只说“遗传新技术为作物改良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精确性”,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原文中说“并不一定会有新的或更大的风险”,而“商品化的产品”的安全性,也不等于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唐人崔护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妙好诗。该诗好就好在有感而发、清
15、丽自然,昔时“人面”虽美,却未眩惑、沉溺其中;今日佳人难再得,也不至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是怅惘,可谓“哀而不伤”。兴起兴尽、抚今追昔之间,隐含了中国诗学中一个颇为精妙的传统感兴。“感”,“动人心也”;“兴”是“起情”,“有感之辞”“托事于物”。但凡人对自然、社会、人生、历史等有所感触,情动于中,诉诸文辞,皆是“感兴”。“感兴”的道理并不艰深古奥。说它精妙,是因为感兴的诗学是对生活中点滴兴会、感动的记录,并不期待对历史、人生和社会作出多么宏大、深刻的诠释,没有多么丰沛深厚的历史底蕴、宽广沉重的悲悯情怀、费解难懂的哲理玄思,也不刻意追求文辞的雕缛和用典等形式技巧,但它却具有某种
16、天然、素朴的情感力量和艺术魅力,引人反复咀嚼、悉心品味。就像这句“桃花依旧笑春风”,惹得千载而下的读者为之怦然心动。“兴”虽起而有节、“情”虽动而无伤大雅,所以不忍释卷,只能陪他一起怅然若失。说到底,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过于执着,未免心为物役、堕入悲苦;看得太透,则又会寡淡枯寂、了无生趣。真正的趣味,只在于洞明世态、练达人情,在痴迷其中与冷眼旁观之间寻求一个合适的“度”。面对这个“度”,语言虽常有力不从心的无奈,没有办法也不可能直接描述它的刻度,却可借由一个个场景、情态的呈现,一次次兴会、感悟的传达,让人灵犀一动,心领神会。因而,在感性的诗学、感性的作品里,题材只是题材、抓手,通常不具备“主题
17、”的宏大意味和“思想”的完整性、一贯性,如果非得给它冠以一个明确的主题,恐怕只能用“生活”这样一个意义繁复丰饶的概念了。就古代而言,感兴的诗学传统蔚为大观,甚至有人将其称为“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于近现代而言,因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激烈动荡,加之西方诗学理论、文学观念的融入,凡此种种宏大历史命题统摄下的诗学主流,莫不汲汲于国家、民族、社会、历史等宏大主题的反思与重塑,其间人性、审美等超越庸常日用的抽象观念也成为权衡文学、艺术的重要尺度。感兴的诗学传统虽不绝如缕,却也无从伸张。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个具有“现代”品质的国家、社会和个体生活局面初具规模,生活与历史间的紧张、矛盾得以
18、消解。一种“生活现代性”崛起的历史形态中,感兴的诗学才重见天日,于是我们看到了“前生代”作家创作的转变,也感受到“新生代”“晚生代”创作不同以往、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诗歌,明确呈现出一种拥抱生活、体味生活、吟咏生活的创作动向。这些作品有赞美、有质疑、有拥抱,也有反抗,但都在“我始终跑不出自己的生活”之大前提下,或是在商品的包围中“灵魂再度受洗”,或是感喟“缓慢的打工生活”。或许新世纪诗歌所根植的现代性生活形态较之传统而言已然翻天覆地,但其在生活中感兴,借诗遣怀,试图以审美的方式理解和诠释生活本身的诗学意图,却是一以贯之的。甚至可以说,新世纪的中国诗学,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称之为
19、“感兴的诗学”之复兴。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感性的诗学作品是对生活中点滴兴会、感动的记录,虽不追求文辞的雕缛和用典等形式技巧,但它却具有某种天然、素朴的情感力量和艺术魅力。B. 感兴的诗学作品突破语言自身的拘谨,借由一个个场景、情态的呈现,一次次兴会、感悟的传达,让人灵犀一动,心领神会。C. 感兴的诗学作品“兴”虽起而有节、“情”虽动而无伤大雅,既不为物役、堕入悲苦,又不寡淡枯寂、了无生趣,体现了一种生活的智慧。D. 感性的诗学作品不要求对历史、人生和社会作出宏大、深刻的诠释,因而作品也就不涉及历史底蕴、悲悯情怀、哲理玄思等思想内容。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
20、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引用崔护的一首绝妙好诗,点出了本文的论证话题感性的诗学传统。B. 文章第二自然段通过分析论证,重点阐释了感性的诗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主要特点。C. 文章第三自然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梳理出了感性的诗学传统的发展脉络。D. 文章最后结合新世纪的中国诗学现状强调了感性的诗学传统是历代一以贯之的主流。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古代,感兴的诗学传统蔚为大观,有人称之为“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而在近现代,它处于“虽不绝如缕,却也无从伸张”的境地。B. 感兴的诗学在选材、主题、语言、技巧等方面都没有追求,只要对自然、社会、人生、历史等有
21、所感触,情动于中,诉诸文辞即可。C.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生活与历史间的紧张、矛盾得以消解,这为感兴的诗学重见天日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使得诗歌创作面貌一新。D. 新世纪的中国诗学在某种程度上是“感兴的诗学”的复兴,这一时期的诗歌在生活中感兴,借诗遣怀,表达了对生活的赞美、质疑、拥抱或反抗。参考答案:1. D 2. D 3. B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理解有误,“作品也就不涉及历史底蕴、悲悯情怀、哲理玄思等思想内容”错,这些并非没涉及,原文
22、是“没有多么丰沛深厚的历史底蕴、宽广沉重的悲悯情怀、费解难懂的哲理玄思”。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最后所强调的是新世纪的中国诗学在某种程度上是“感兴的诗学”的复兴。“感性的诗学传统是历代一以贯之的主流”是一个错误慨括,从文中看出,这种传统虽没完全中断,但并非历代都得到“伸张”;“主流”的说法不正确,如近现代的诗学主流是“种种宏大历史命题”。点睛:论述类文
23、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法法。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此题选项C论证方法归纳错误。3.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没有追求”绝对化,是对文本的误读。从第二自然段论述其特征的种种表述来看,不是完全“没有追求”,而是不作为“刻意追求”的目标。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
24、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二
25、、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郑濂,字仲德,浦江人。其家累世同居,凡三百年。郑氏家法,代以一人主家政。濂受知于太祖,昆弟由是显。濂诣京师,太祖问治家长久之道;赐之果,濂拜赐怀归,剖分家人。帝闻嘉叹,欲官之,以老辞。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会有诉郑氏交通者,吏捕之,兄弟六人争欲行,濂弟湜竞往。时濂在京师,迎谓曰:“吾居长,当任罪。”湜曰:“兄年老,吾自往辩。” 二人争入狱。太祖召见曰:“有人如此,肯从人为逆耶?”宥之,立擢湜为左参议,命举所知。湜举同郡王应等五人,皆授参议。湜,字仲持,居官有政声。南靖民为乱,诖误者数百家,湜言于
26、诸将,尽释免。居一岁,入觐,卒于京。十九年,濂坐事当逮,从弟洧曰:“吾家称义门,先世有兄代弟死者,吾可不代兄死乎?”诣吏自诬服,斩于市。洧,字仲宗,受业于宋濂,有学行,乡人哀之,私谥贞义处士。濂卒,弟渶继。二十六年,东宫缺官,命廷里举孝弟敦行者,众以郑氏对。太祖曰:“其里王氏亦仿郑氏家法。”乃征两家子弟年三十上者,悉赴京,根濂弟济与王懃为春坊左、右庶子。后又征濂弟沂,自白衣擢礼部尚书,年余,致仕。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他得官者复数人,郑氏愈显。初,渶尝仕元为浙江行省宣使,主家政数年。建文帝表其门,渶朝谢,御书“孝义家”三字赐之。燕兵既入,有告建文帝匿其家者,遣人索之。渶家厅事中
27、,列十大柜,五贮经史,五贮兵器备不虞。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成化十年,有司奏郑永朝世敦行义,复旌以孝义之门。自文融至渶,皆以笃行著。文融著家范三卷,凡五十八则,子钦增七十则,从子铉又增九十二则,至濂弟涛与从弟泳、澳、湜,白于兄濂、源,共相损益,定为一百六十八则,刊行焉。(节选自明史郑濂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完:灭亡。B吾居长,当任罪 任:承担。C宥之,立握得为左参议 宥:宽恕。D居一岁,入觐,卒于京 觐:拜见。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郑波全家“孝弟敦行”的一组是 ( )濂拜赐怀归,剖分家人 兄年老,吾自
28、往辩有人如此,肯从人为逆耶 湜,宇仲持,居官有政声诣吏自诬服,斩于市 他得官者复数人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濂是浦江人,其家世世代代共同居住,有很好家声。他深受皇上赏识,其兄弟也因此显荣。皇上问及他的治家之道,又欲授予官职,郑濂却以年老谢绝。B郑濂兄弟极为友爱,有人告发郑氏有罪,官吏抓捕他们时,众兄弟竞相揽过责任,郑濂与弟又争相入狱。皇上得知后,不信郑氏有罪,并当即提拔其弟郑湜。C郑濂的家风受到普遍赞扬。朝廷提拔官员时,只是从声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选,同乡王氏仿效郑氏家法,两族之中入选官员很多,郑氏的家声因此更为显赫。D郑濂死后,郑渶主持家政,受到
29、建文帝表彰,御书“孝义家”赐给郑氏。郑氏祖上以践行孝义闻名,为给子孙留下规制,著家范三卷,由后人增删刊行。7把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l)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译文:_(2)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译文:_参考答案:4.A 5.A 6.C7.(1)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2)使者到来,打开看到的全是经史书籍,丢下另一半未打开,才免于祸患。人们认为这是崇高品行感应的结果。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定元年举进士
30、,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六年,迁大理司直。改秘书郎,寻拜监察御史。奏:“曩者权臣所用台谏,必其私人,约言已坚,而后出命。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痛矫宿弊,斥去奸邪。”理宗深然之。嘉熙二年,差知宁国府。明年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两淮饥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淳祐二年,擢同签书枢密院事。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
31、悉抗言无隐情。丞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果,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贺。范复之曰:“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珙大感服。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范命惟扬、鄂渚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
32、卒以捷闻。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未几,卒,赠少傅,谥清献。(选自宋史,有删改)4.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B. 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C. 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D. 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5. 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六部是我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其中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长官为户部尚书。B. 原文“绍定三年”中的“绍定”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
33、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一个皇帝一生只能用一个年号。C.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D. 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天子死称“崩”,诸侯死“薨”,大夫死“卒”,士死“不禄”,一般人死了就直接说“死”。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杜范从小随堂祖父游历,进入仕途后,在担任监察御史时,他尽忠进谏,提议整顿纲纪,皇帝很认同。B. 杜范担任同签书枢密院事时,只要遇到处理事务有失误,或授任官吏有错误,他都直言不讳,因而得罪了许多人。C. 杜范担任
34、宁国府知府期间,遇到大旱,杜范就根据实际情况,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还劝退休官员和富人散发粮食,老百姓得以安定。D. 两淮地区灾民的首领张世显拥众扰城,杜范先是派人犒劳他们,想让他们不要骚扰,但张世显还是暗中怀有攻城的想法,后来杜范用计抓住并杀了他。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2)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参考答案:4. C 5. B 6. B 7. (1)当时孟珙掌握重兵长期驻扎在长江上游,朝廷一向怀疑他难以控制。(2) 于是任命杜范为右丞相,杜范要把这个职位让给游似,皇上没答应,杜范就勉强支撑病体去觐
35、见皇上。4. 试题分析: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理解该段的大致意思,根据文意来断句,也可以利用一些标志词来判断,会事半功倍,题目中所给的一段的意思为:不久,库存的米就富余十万斛,钱也有数万,杜范就把这些都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其中标志词应抓住:“未几”“悉”等。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5. 试题分析:B项“一个皇帝一生只能用一个年号”错误,一个皇帝一生可以用多个不同的年号。如文中的“绍定三年”“嘉熙二年”“淳祐二年”都是宋理宗赵昀的年号,宋理宗用过八个年号。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6. 试题分析:B项“因而得罪了许多人”错,属于无中生有。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
36、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文言文翻译】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小时候跟随他的堂祖父杜烨、杜知仁游历,他的堂祖跟朱熹学习,到杜范时更著名。嘉定元年,杜范被推举考中进士,调任金坛县尉,又调任婺州司法。绍定三年,杜范主管户部架阁文字。绍定六年,杜范升任大理司直。杜范改任秘书郎,不久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他上奏说:“先前权臣所用的台谏官,一定都是自己的亲信,他们互相约定好了以后,再发出命令。台谏官弹劾攻击人和事,都秉承权臣的意思,所以制度荡然无存,风俗彻底败坏。陛下亲自处理政事后,首先任
37、用洪咨夔、王遂,彻底地矫正原有的弊病,赶走奸险邪恶的人。”理宗十分赞同他的意见。嘉熙二年,杜范被差遣为宁国府知府,第二年他到了宁国府,正赶上了大旱,杜范就见机行事,立即决定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又劝退休的官员以及富人有积存粮食的进行散发,老百姓因此得以安定。杜范刚到任时,仓库很多都空了,不久,库存的米就富余十万斛,钱也有数万,杜范就把这些都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渡江过来的两淮地区的灾民有不少进行抢掠,他们的首领张世显尤其勇猛强悍,率领三千多人来到城外。杜范派人犒劳他们,让他们不要骚扰、等待安置,但张世显暗中怀有攻城的想法。杜范用计谋抓住并杀了他,发给其他人钱粮,让他们回去。淳祐二年,杜范被提升为
38、同签书枢密院事。杜范进入都堂以后,凡是遇到处理事务有得失,授任官吏引起是非,他都坦率直言没有隐瞒。丞相史嵩之表面上对杜范很宽容,内心其实忌恨他。淳祐四年,杜范升任同知枢密院事。因为李鸣复任参加政事,杜范不屑于和他共同执政,就辞官离去。皇上派中使召他回来,并且下令各城门都不能放杜范出城。太学生们也上书挽留杜范并谴责李鸣复,同时也谴责史嵩之。史嵩之命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人讨论杜范和李鸣复的问题,杜范才就任。正好史嵩之遇到丧事,想起用复官,没有成功,于是任命杜范为右丞相,杜范要把这个职位让给游似,皇上没答应,杜范就勉强支撑病体去觐见皇上。皇上亲自写下“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赏赐给他。当时孟珙
39、掌握重兵长期驻扎在长江上游,朝廷一向怀疑他难以控制,这时孟珙也写信来祝贺。杜范给他回信说:“古人说将相和谐那么士兵就会心悦而依附,从此我们只需相互团结同心报国。如果是用权术加以笼络,这是我杜范不屑于做的。”孟珙非常感动和佩服。不久,元朝的军队大举侵入五河,截断水流,设置营栅,并且派重兵包围合肥,使宋军不能进行救援,作了必定攻取寿春的打算。杜范命令惟扬、鄂渚二地帅臣分别调兵从东西两面来策应,最后终于取胜。杜范按功劳的大小进行奖赏,没有不恰当的,士兵们都能高兴。不久,杜范去世,他被追赠为少傅,谥号是“清献”。6.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一致的是( )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经北舰十余里,
40、为巡船所物色。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乘骐骥以驰骋兮参考答案:D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下面是某毕业学生在元旦前夕给老师发送的短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作为您的高足,有幸得到您的指导和帮助,至今敬谢不敏。值此新年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我定当鼎力相助!参考答案:(1)将“垂念”改为“常念(感念)”(2)将“高足”改为“弟子(学生或门生)”(3)将“敬谢不敏”改为“感激在心”(4)将“斧正”改为“指正”(5)将“鼎力相助”改为“大力相助(全力以赴)”
41、【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本题要求修改某毕业学生在元旦前夕给老师发送的短信,主要从敬词、谦词的正确使用考虑。(1)“垂念”一般是指感谢长者、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是敬词,用在此处不当,应将“垂念”改为“常念(感念
42、)、思念”等;(2)“高足”是称呼别人的学生,而不能自称是“高足”,所以应将“高足”改为“弟子(学生或门生)”;(3)“敬谢不敏”是婉言谢绝别人的一种谦辞,表示自己能力不够,不能胜任等,根据语境应将“敬谢不敏”改为“感激在心”;(4)“斧正”是请别人修改自己的文章的谦词,这里只是请老师多指教自己,所以应将“斧正”改为“指正”;(5)“鼎力相助”是敬词,是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不能用于自己给别人的帮助,所以应将“鼎力相助”改为“大力相助(全力以赴)”8. 仿照下面的句式,选用新的本体和喻体,另写两组句子,要求意思完整。(不必与原句字数相等)(6分)示例:生活是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
43、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答: 参考答案:示例:人生是一艘船,奋斗是它的桨,挫折是它的风浪,理想是它的彼岸。(3分)人生是一杯酒,醇香是它的起点,甘甜是它的旅程,迷醉是它的结局。(3分)(修辞1分,内容2分)9.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个超市占地面积很大,管理规范,货物排列得井井有条,让顾客一进门就了如指掌,很快就可以找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他兼善篆、隶、真、行、草等多种书体,而最为精妙者,当推行、草二体。其行、草书,既传古意,又能独辟蹊径。故其下笔遒劲有力,气脉通灵
44、。你对用户越了解,越容易掌握他们会出现在什么地方,以及有什么需求。这样就不用你再找选题了,选题会锲而不舍地跑到你的脑子里。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闽籍侨胞中有许多“四有人士”,即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学术上有造诣、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人士。尤其在东南亚国家,他们的地位是说一不二的。A. B. C. D. 参考答案:B【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了如指掌: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一样,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结合“让顾客一进门”分析可知,不合语境。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使用正确。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新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使用正确。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结合“选题”分析,用错对象,应改为“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