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宿州市山头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家园城市 如何建设人类美好家园,是城市建设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城市建设不仅是指建造物质环境,而且是指营造人们的精神家园,后者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城市化起步较晚,但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迅速,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相应的问题也产生了。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一是城市的雷同,二是文化的缺失。两者又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城市的雷同是因为文化的缺失,而文化的缺失又表现为城市的
2、雷同。近年来,人们对高品质城市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出现了建设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家园城市等多种呼声。其中家园城市最具代表性,这是家园城市涵容了其他几种城市类型的物质性特点,突出了对以文化为基础的、把城市打造成人们精神家园的理想追求。家园城市必须具有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的各种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设施应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所以,设计者在注重学校、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方便舒适、有亲切感的小尺度公共空间,如社区和街道的小公园、小广场、咖啡馆、茶馆等,以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现代城市发达的通讯网络方便了人们远距离即时交流,但这种单一的联络方式
3、,无法慰藉人们孤独的心灵,也不能满足人们面对面“全信息交往”的渴求。所以必须创造人与人能够近距离直接交流的公共空间和娱乐休闲场所,以增加人们当面交流的机会,减少城市人的心灵疾病。一个家园城市,应该做到布局合理,恰当处理建筑的虚与实之间的关系。然而,我国今天的城市被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和玻璃幕墙“填满”了,建筑与建筑之间缺乏有想象力的、开阔的空间,人们走在路上,会感到非常压抑和无助。一个家园城市应当使生活于其中的居民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心灵安逸,而不是压抑与紧张。家园城市不可缺少城市传统。城市传统以民间艺术、市井生活、传统建筑、民风民俗等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存在着,人们可以通过它们来读取城市“年轮
4、”。这些传统,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城市发展中与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成为城市的文化标志。有一位意大利建筑师说:“传统是城市的灵魂。”没有灵魂的钢筋水泥又怎能安放拥有灵魂的人类?人们对没有传统的城市必然会产生游离、漂泊、寄居的感觉,而拥有传统的城市才能让居住者有认同感、归属感,才是美好的家园。如何满足城市居民深层次的审美需求,也是家园城市建设必须考虑的。我国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城市是从自然中发展出来的一部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苍松翠竹、鸟语花香,本来不应该与城市截然隔离。大自然的地貌、江河、气候、动植物等应当成为城市特色的一部分,把自然和城市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满足城市
5、居民对大自然的审美需求。另外,城市的各种线条、块面、色彩,以及绘画、雕塑、园艺乃至城市整体的节奏韵律等,可以让城市本身成为一个巨大的审美对象。家园城市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人们在反思和探索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所提出的一种理想和追求,也是我们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14、联系上下文,填入第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由于 因此 B由于 才能 C因为 所以D因为 而且15、第段论述的“城市居民深层次的审美需求”包括_和_两个方面。(2分)16、分别写出第段中加点的“空间”一词的含义,并从打造精神家园的角度概括两种空间的不同作用。(3分)17、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建造物质环境
6、和营造精神家园是我国当前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 B由于文化缺失导致城市的雷同是当前城市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C本文引用意大利建筑师的话是为了说明城市建设缺乏城市传统。 D家园城市是在不断反思和探索城市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终极目标。参考答案:14.(2分)D15.(2分)对大自然的审美需求 对城市艺术品质的审美需求16.(3分)第4段的“空间”是指场所:作用是便于人与人近距离面对面交流,减少城市人的心灵疾病。第5段的“空间”是空地:作用是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得到精神山的放松和愉悦,而不感到压抑与紧张。(每个要点个1分)17.(3分)B略2.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 - (4) 题 。(25分)超 重
7、肖复兴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教、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地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不时有孩子进到里而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
8、面容较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蔻,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 ”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10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有这样肆无忌悌。 听口音,是南方人。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
9、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儿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 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噘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 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 ”儿子不再扔东四了,母亲站了起来, 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
10、,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地摊了一地。这里,我身旁另一侧,又有一个女孩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和那个男孩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父亲和刚才这位母亲一样,立刻蹲下身子,替女儿打开行李箱,我一看,箱子里几乎全是吃的东西,而且全是麻辣食品,不用说,来自四川。左翻翻,右翻翻,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女儿站在那 里,用手扇着风,摸着卷脸上的汗,说着:“这都是我想带的呀!”这让父亲为难了,倒是母亲在旁边发话了:“把那些腊肠都拿出来吧.那玩意占分量。”父亲拿出了好几袋腊肠,又拿出好儿管牙膏、一大罐营养品和几件棉衣
11、.再盖箱子的时候,鼓囊囊的箱子瘪下去一大块。女儿风摆柳枝般推着车走了,我悄悄地问母亲这是去哪儿,她说是去法国读书。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超重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儿子、女儿出国读书,在机场,父母出于爱,为孩 子准备了过多的行李,结果造成“超重”。B.孩子朝着父母大发胂气,“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也有天气热以及马上就要远离父母而心情不好的原因。C.“母亲则把茶叶都
12、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左翻翻,右翻翻,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这些细节描写都表现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情感。D.小说选材巧妙,情节波澜起伏,以情动人,读起来让人深感沉重。E.小说的结尾起到了点题和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同时也能让读者感受到“感受爱”的重要。(2)小说中的儿子和女儿见了父母都是“气哼哼的”,其原因样吗?你是如何看的?笫 6段写的是与前文相同的事情,这样写不重复吗?为什么?(6分) 。(3)小说以“超重”为题.请探究以此为题目的好处。(6分) 。参考答案:(1)BD(2) 原因是一样的。都是因行李超重带来麻烦而把怨气撒在家长身上,是对长辈的爱的不理
13、解(缺乏感受),是自私的表现。这样写看似重复,实际上是作者有意为之。这样写可以突出表明独生子女不理解父母是一种普遍现象,使小说揭示的主题更具普遍意义。(3)答案要点:“超重”是小说的线索,(既指所带行李超重,又指父目情感超重;它反映了有些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与子女对父母的冷漠、埋怨形成鲜明对比;概括小说的内容,揭示了小说的主旨等。(答出4点即可得满分。)3. 根据材料要求作文。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些让自己感动的人和事。回想一下,你最受感动的人和事是什么?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可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那一刻,我被感动了在我
14、们的生活中,会发生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它们像涓涓细流汇集在每个人的心里,时时让人感动。今年寒假,我和姐姐一齐去图书馆看书,图书馆离我家很远,要乘坐很长时间公交车才能到。站台上站满了等车的人,我和姐姐等了很久,腿都酸了,公交车才来,我俩费了好大劲才挤上车。车厢里人挨人、人挤人,我和姐姐好不容易才找了个落脚的地方,当时正赶上上班的高峰期,想找个座位是不可能了。一路上,道路十分拥堵,司机为了躲避其他车辆,不得不频繁踩刹车。在这拥挤不堪、来回摇晃的车厢内,我用力地抓着扶手,但身体还是不停地摇摆着。憋闷的空气加上司机不时地踩刹车,我顿时感到头晕、恶心、喘不上气,我想当时必须是脸色苍白,坐在对面椅子上的一位
15、叔叔发现了我的状况,关切地问:“小朋友,你没事吧?快到我这儿来坐一下!”我不好意思地说:“谢谢您,我没事,不用了!”“快过来吧,我立刻就要下车了!”叔叔一边说着一边拍了拍旁边的大哥哥,示意要他也起来,他们把座位让给我和姐姐坐。我俩感激地说:“谢谢!谢谢你们!”他们冲我们笑了笑,和气地说:“不用客气!”有了座位,我感觉好多了。我感激地望着着两位好心人,这位叔叔大概40多岁,戴着一副眼镜,穿着十分朴素;小伙子大约20岁左右,身穿运动服,看上去很精神。很明显,他俩是一对父子。他们父子俩在车厢背挤得晃来晃去,却一点儿怨言也没有。我心里暗暗地想:还好,他们立刻要下车了,不会难受多久了。一站、两站、三站已
16、经过了好多站,我和姐姐都快到站了,他俩依然没下车。我这才恍然大悟,连忙站起身来对他们说:“叔叔,我们立刻要下车了,谢谢你们,快过来坐下吧!”我们随着人群下了车,回过头的那一刻,我再一次被感动了。他俩又把座位让给了刚抱着孙子上车的一位老奶奶,我仿佛又听到他们在说:“您坐这儿吧,我们快要下车了”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让我十分感动,我们身边像这对父子的人还有很多,是他们为社会献出了爱,他们关心别人,帮忙别人,让爱心充满全社会!有一句歌唱得真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完美的人间。【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话题作文的方式呈现。写作时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话题,确定立意。本
17、题所给话题为“感动”,审题难度不大。考生可以写是“谁”或“什么”让我们感动,也可以阐述“感动”的内涵,论述拥有“感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谁”可以是伟人也可以是普通人;可以是亲人朋友,也可以是陌生人。“什么”可以是山水花草等自然景观,也可以是音乐、舞蹈、话剧、诗歌等艺术形式;可以是一类事物,如书籍、古代建筑,也可是有某种特定含义的或对我们有特殊意义的具体物品,如一朵花、一张照片等等。但切记,所写的内容必须是令你感动的,能与读者用心交流的,并让读者感动的。写法上,既可以抒情,也可以议论。总之,只要文章内容能恰当地围绕话题,阐发“感动”的深层内涵,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都是符合要求的。本题可写
18、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如写记叙文,行文时可先点明是“什么”或是“谁”让自己感动,然后叙写“谁”或“什么”令自己感动的事,或描绘“什么”或“谁”令自己感动的场景,最后抒情。注意语言优美,注重细节描写,结构详略得当,让文章以真情动人。立意角度参考:赞美亲情、友情:叙写亲人或朋友互相关怀的点滴,表达感动之意,赞美亲情或友情的。关爱弱势群体:写陌生人之间的关心与帮助,表达感动之意,呼吁关爱弱势群体。社会需要“感动”:写议论文,阐述拥有“感动”是社会有真情的表现,表达拒绝冷漠的主题。【点睛】话题作文,就是围绕某话题写出的文章,具有开放性强的特点,写作中可按以下几个步骤完成:围绕话题,确定文体。有的同学观
19、察能力强,生活积累丰富,可将生活中的精彩片段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同学想象分丰富,擅长编写故事,可写成童话、语言或科幻小说;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善于推理,可写成一篇论点鲜明,有理有据的议论文;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可写成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围绕话题、推敲含义。用作话题的词语,无论是表意单一,还是表意丰富,我们都应该准确理解话题的含义,除了理解原意,还应该注意引申义、比喻义,这样才能把握准话题的含义;围绕话题,明确范围。一般话题作文,多有提示语,提示语在写作范围和内容上是有明确限制的,不可忽视;围绕话题,慎重拟题。审题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围绕话题,理解提示,拟好题目。要努
20、力使自己的题目准确、凝练、含蓄、新奇,有美感,可运用修辞可发挥想象加引申,可巧设小标题等等。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文言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六 国 论 苏辙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
21、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
22、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4、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咎:责怪,责备B、而蔽山东之诸侯 蔽:遮蔽,这里是掩护的意思。C、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 用:有用D、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道:做法,方法5、下列不能表明韩魏重要的一项是( )A、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B、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C、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D、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
23、有心腹的疾病一样;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B、当秦国去攻打燕、赵时,却不曾有韩、魏的顾虑,就是因为韩、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C、韩魏归顺秦国,是因为被其它四国抛弃,(让他们)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横的秦国。D、诸侯们虽知道要采取什么策略对付强秦,但因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最终被秦所灭。古诗文阅读(34分)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0分)(1)、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4分)(2)、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6分)参考答案:4、C、5、D 6、D译文: 我曾经阅读史记的六国世家的故事,心里感到奇怪的是,全天下的诸
24、侯凭借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面方圆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常对这个问题深思远虑,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使他们保全自己的策略。因此未尝不责怪当时六国那班谋臣,他们对于祸患的考虑太粗疏,谋求利益的眼光太短浅了,而且不能了解天下的形势啊! 秦国要和诸侯争夺天下,不是在于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在于韩、魏的边境;诸侯要和秦国争夺天下,也不是在于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在于韩、魏的土地。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的疾病一样;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却掩护着崤山东边的所有国家,所以全天下特别看重的地区,再也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了。从前范雎被秦国
25、重用,就征服了韩国,商鞅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魏国。秦昭王在还没获得韩、魏的人心以前,却出兵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一带,范雎就认为是可怕的。既然这样那么秦国忌讳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了。秦国要对燕、赵两国动用兵力,这对秦国是危险的事情;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人家的国都,燕、赵在前面抵挡它,韩、魏就从后面偷袭他,这是危险的事啊。可是当秦国去攻打燕、赵时,却不曾有韩、魏的顾虑,就是因为韩、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啊。韩、魏是诸侯各国的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在他们的国境内进出自如,这难道是了解天下的情势吗?抛弃小小的韩、魏两国,(让他们)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横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而归顺秦国呢?韩、魏因屈服而归顺秦国
26、,从此以后秦国人就可以出动军队直达东边各国,而且让全天下都遭受到他的祸害。 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这样)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在他们危急时暗中援助,像这样就可以永远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取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
27、,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略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刘怀肃,彭城人,高祖从母兄也。家世贫窭,而躬耕好学。初为刘敬宣宁朔府司马,东征孙恩,有战功,又为龙骧司马、费令。闻高祖起义,弃县来奔。京邑平定,振武将军道规追桓玄,以怀肃为司马。玄留何澹之、郭铨等戍桑落洲,进击破之。颍川太守刘统平,除高平太守。玄既死,从子振大破义军于杨林,义军退寻阳。怀肃与江夏相张畅之攻澹之于西塞,破之。伪镇东将军冯该戍夏口东岸,孟山图据鲁山城,桓仙客守偃月垒,皆连壁相望。怀肃与道规攻之
28、,躬擐甲胄,陷二城,冯该走石城,生擒仙客。义熙元年正月,桓振败走,道规遣怀肃平石城,斩冯该及其子山靖。三月,桓振复袭江陵,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出奔,怀肃自云杜驰赴,日夜兼行,七日而至。振勒兵三万旗帜蔽野跃马横矛躬自突陈流矢伤怀肃额众惧欲奔怀肃瞋目奋战士气益壮。于是士卒争先,临阵斩振首。江陵既平,休之执怀肃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伪辅国将军符嗣、马孙,伪龙骧将军金符青、乐志等屯结江夏,怀肃又讨之,枭乐志等。道规加怀肃督江夏九郡,权镇夏口。除通直郎,仍为辅国将军、淮南历阳二郡太守,二年,兼领刘毅抚军司马。以义功封东兴县侯,食邑千户。其冬,桓石绥、司马国璠、陈袭于胡桃山聚众为寇,怀肃率步骑讨破之
29、。江淮间群蛮及桓氏余党为乱,自请出讨。既行失旨,毅上表免怀肃官。三年,卒,时年四十一。追赠左将军。无子,弟怀慎以子蔚祖嗣封,官至江夏内史。(选自宋书,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振勒兵三万/旗帜蔽野/跃马横矛/躬自突陈/流矢伤怀肃/额众惧欲奔/怀肃瞋目奋战/士气益壮/B. 振勒兵/三万旗帜蔽野/跃马横矛/躬自突陈/流矢伤怀肃额/众惧欲奔/怀肃瞋目奋战/士气益壮/C. 振勒兵三万/旗帜蔽野/跃马横矛/躬自突陈/流矢伤怀肃额/众惧欲奔/怀肃瞋目奋战/士气益壮/D. 振勒兵/三万旗帜蔽野/跃马横矛/躬自突陈/流矢伤怀肃/额众惧欲奔/怀肃瞋目奋战/士气益壮/11. 下列
30、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高祖”,文中指古代帝王的庙号,它与传统民俗中对家族长辈的称呼所指不同。B. “司马”,指军事主官的僚属,唐时司马是郡守的得力助手,如“江州司马”白居易。C. “权”,指“暂时行使”某职位的职权,如“权国”,就是暂时治理国家政事的意思。D. “追赠”,指古代朝廷给去世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职、勋位,是朝廷奖赏的一种荣誉。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刘怀肃审时度势。他起初在刘敬宣处任职,后听说高祖起义,便放弃县令之职投奔高祖,并率领军队击败郭铨等人。B. 刘怀肃战功卓著。刘怀肃单独带兵攻破了戍守夏口东岸的冯该、据守鲁山城
31、的孟山图和把守偃月垒的桓仙客。C. 刘怀肃作战英勇。桓振偷袭江陵,怀肃率军日夜兼程、长途跋涉前往支援,面对强敌,怀肃毫不畏惧,最终扭转战局。D. 刘怀肃行事果敢。江淮间的蛮人和桓氏余党作乱,刘怀肃主动请求出击讨伐,出兵后未按皇上命令行事,被刘毅上表弹劾。13. 翻译下列句子。(1)江陵既平,休之执怀肃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2)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参考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江陵被平定后,司马休之握着刘怀肃的手说:“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我就没有地方可去了。”(2)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32、,完成1113题。(共9分)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
33、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
34、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以刑徒阴见 阴:暗中B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客:像对待客人一样C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再:两次D士卒亡者过半矣 亡:死亡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失其所与,不知B遂以为师秋以为期C田忌
35、欲引兵之赵女之耽兮,不可说也D齐因乘胜尽破其军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13、下列对原文的相关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并帮助齐国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B在魏国攻打赵国时,田忌按孙膑所说趁机攻打魏国空虚的都城大梁,于是魏军果然去了邯郸,在桂陵与齐军交战,结果被打败。C“马陵道之役”的胜利,是在孙膑充分掌握敌我情况并准确分析的基础上取得的。D文章刻画人物多用衬托法,深刻表现人物形象,以田忌和庞涓等人物衬托孙膑的足智多谋,这种写法,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齐威王欲将孙膑
36、,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4分)(2)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5分)参考答案:11、D (D项应为“逃亡”)12、B (A组中,第一句中的“与”意为“和、同”,第二句中的“与”应为“结交”;B组中两个“以为”,均为“以之为”;C组两个“之”,前者为“到,往”,动词,后者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D项中前一个“因”为“趁机”,后面的为“凭借”)13、B ( “去邯郸”是“离开邯郸”而不是“去了邯郸”)14、(1)齐威王要让孙膑担任统帅,孙膑推辞说:“受过刑的人不可以(担此重任)。”(“将”“辞谢”各1分,省略句译出1分,句意1分)(2)译文见
37、课本注释。宾语前置1分,“已”“苟”“高”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齐国使者来到(魏国都城)大梁,孙膑以受刑囚犯的身份暗中求见齐使。齐使认为孙膑与众不同,就私下用车把他载到齐国。齐将田忌赏识孙膑,像对待客人那样对待他。田忌屡次与齐国几位贵公子下很重的赌注赛马,孙膑见田忌的马的足力与对手的马匹相差不远,这些马匹分上、中、下三等。于是孙膑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孙膑的话对,就和齐王及各位公子下了千金的赛马赌注。等到临近比赛,孙膑说:“今天用您的下等马匹与他们的上等马匹比,用您的上等马匹和他们的中等马匹比,用您的中等马匹与他们的下等马匹比。”双方赛马完毕,田忌一负二胜,
38、终于赢得齐王千金。于是田忌就把孙膑推荐给威王,威王向孙膑询问兵法,就拜他做了老师。这以后,魏国进攻赵国,赵国危急,向齐国请求救兵。齐威王要让孙膑担任统帅,孙膑推辞说:“受过刑的人不可以(担此重任)。”齐王于是让田忌担任统帅,而让孙膑担任军师,坐在有篷盖车中,为齐军出谋划策。田忌要率领齐军到赵国去,孙膑说:“理乱丝不可紧握拳头(使大力气),排解斗殴不可参与搏斗。而应该抓住要害,攻击它的薄弱地方,那样它就会受到形势的阻碍和限制,自行解开。现在魏赵两国交战,魏国的精兵必定全部用在国外,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您不如率兵快速直奔大梁,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的真正空虚之地,魏国就一定会舍弃赵国而前来自
39、救,这样,我们就可以一下子解除赵国被围的局面, 同时削弱魏国的力量。”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魏军果然撤离了赵国都城邯郸,与齐军在桂陵打了一仗,结果齐军大败了魏军。又过了十三年,魏与赵联合攻打韩国,韩国紧急向齐国求救。齐王派田忌为将前往救韩,直奔大梁。魏国大将庞涓听到了消息,就撤离韩国回头追击齐军,但此时齐军已奔西而去。孙膑对田忌说:“他们赵、魏、韩的军队一贯自视强悍勇猛而看轻齐军,齐军一直被认为胆怯;善于作战的人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向有利的方面加以引导(既然魏兵认为齐兵胆怯,齐兵就伪装胆怯逃亡,诱使魏兵上当)。兵法上说:(一昼夜)追逐胜利于百里之外,(兵既疲累,供应也不及)这样,虽上将也难免受挫
40、,(即使是追逐)五十里,士卒也只有一半能够到达。让齐军进入魏地后筑供十万人吃饭用的灶,第二天筑供五万人吃饭用的灶,第三天筑供三万人吃饭用的灶。”庞涓率军连追了三天,非常高兴,说:“我本来知道齐军胆小,进入我国仅三天,齐军中的逃亡者就超过了一半。”于是丢下步兵,和他的轻骑兵一道,两日的路程并作一日赶,追击逃奔的齐军。孙膑估计庞涓的行程,傍晚将到达马陵。马陵一带道路狭窄,道旁有许多障碍,可埋伏军队。于是(派人)剥去一大树的树皮,露出白色木质部分,在上面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同时让善于射箭的一万齐兵弓弩手夹道埋伏,约定说:“日暮时分见到举火的就一齐射箭。”庞涓果然在当夜到达被剥去树皮的大树下,
41、见白色木质上写有字迹,就点燃火把照看那些字。未等读完上面的字,齐军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互相失去了联系。庞涓自知自己的计谋已经用完了,军事行动失败的趋势不可扭转,就割脖子自杀了,(临死时)说:“终究让那小子成名了!”齐军于是乘胜将庞涓的军队彻底打败。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略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明式家具,崇尚简约、天然之美, , , ,牢固结实;不过多地进行装饰,不过多地渲染技艺,不过多地雕琢, , , 。结构全不用钉 以木材天然纹理和色泽为美加工工艺精密简洁而典雅 用榫铆接合得天衣天缝 符合中
42、国“道法自然”的传统审美情趣A. / B. / C. / D. / 参考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同时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题干要求选出“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组”,前三条横线处于句群的中间位置,所以既要“勾前”,又要“连后”,应排句。因为句的“结构全不用钉”和句前半句的“用榫铆接合”正是“崇尚天然之美”的表现(句是对的总提),这就做到了“勾前”;而句后半句的“接合得天衣天缝”产
43、生的效果是“牢固结实”,这就做到了“连后”。后三条横线处于句群的尾部,所以要“勾前”,应排句。因为句依次照应了横线前的“不过多地进行装饰”“不过多地渲染技艺”“不过多地雕琢”,这就做到了“勾前”。故选B。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教材的难易程度是评判教材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水平,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和民族整体素质。B. 打击和防范暴恐活动,必须标本兼治:一方面要全面加强社会的整体防控,打一场反暴恐的人民战争;另一方面要高举法治旗帜,保持严打高压的态势。C. 在组织今年科技周活动的过程中,在展览内容、活动形式和宣传推广等方面都力求出新出彩,以
44、充分体现科技创新对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推力。D. 某人才招聘网近日发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以上的用人企业不会优先录用“海归”。成本太高、容易跳槽是用人者拒绝“海归”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A【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B项,“打击和防范”语序不当,“打击和防范”应为“防范和打击”或将“高举法治旗帜,保持严打高压的态势”放在前面,“全面加强社会的整体防控,打一场反暴恐的人民战争”放在后面。C项,“在中,在等方面都力求出新出彩,以充分体
45、现科技创新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缺少主语。D项,“超过七成以上”语意重复,“超过”“以上”,删去其一。故选A。【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
46、3.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5个字。(4分) 继“嫦娥1号”取得重大突破之后,中国的深空探测迈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被称为“中国空间站”的“天宫一号”将于今年升空。 根据规划,中国将在2011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之后,将发射“神舟八号”。“神八”是一艘无人神舟飞船,与“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最终在2020年建成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天宫”。参考答案:23. (3分)【答案示例】“天宫一号”今年升空 中国空间站2020年建成(答出“天宫一号今年升空”,得2分;答出“中国空间站2020年建成”,得3分。字数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10. 批注指阅读时对文章的“批评”和注解,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阅读者的眼光和情怀。请为下面画线句添加批注。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0个字以内。 夕阳下的绵绵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光与影以最畅直的线条进行分割,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斑驳,像用一面巨大的筛子筛过了。日夜的风,把山脊、山坡塑成波荡,那是极其缓慢平适的波,不含一丝涟纹。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