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合肥市栏杆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二战后欧洲国家主要选择了两条复兴的道路:在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政府承诺明确的计划和无可置疑的党的坚定领导下的方向感;在西欧,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依靠自由市场和政府控制的结合来转化遭到战争毁灭的社会。这在本质上反映了A.工业化道路选择依据具体国情B.计划经济与自由主义政策之争C.二战之后欧洲国家的正式分裂D.强化政府在经济复兴中的作用参考答案:D根据材料可知,无论是苏联和东欧,还是西欧,他们都致力于经济恢复和发展,强化政府在经济复兴中的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两种不同道路的经济复兴,与工业化道路选择依据具
2、体国情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两种经济发展手段的竞争,无法推断出计划经济与自由主义政策之争,故B项错误。美苏冷战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2.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农耕经济的领先B.自然经济的解体C.资本主义的萌芽D.重农抑商的风气参考答案:D由材料“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
3、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可知轻视商业发展,“ 设计使其安守家园”表明重视农业生活的稳定性,体现了当时中国的重农抑商风气,故D项正确。“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体现了农耕经济的领先,但仅是部分材料的结论,故排除A项。自然经济的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故排除C项。3. 明末时,人们将西语“science”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这说明A程朱理学适应近代需要 B古代传统被发扬光大C理学始终居于统治地位 D理学被用于科学传播参考答案:D4. 某条约签订
4、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B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C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 D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 参考答案:D5. 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人员的内迁 B军工企业的激增C民营工业的发展 D战时需求的刺激 参考答案:D6. 有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内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的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
5、会负责等等。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A、对君主的制约B、对权力的监控C、突出法治D、强调主权在民参考答案:B7. 1895年5月台湾土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对“台湾民主国”认识比较正确的是( )A.是台湾土绅脱离祖国而独立的分裂行为B.“永清”的含义是台湾永远是清朝的,因此是维护清朝统治的爱国行为C.是借清朝割让台湾之机的政治投机,但有效地抵抗了日本对台湾的侵略D.是非常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特殊措施参考答案:D8. 据民国二十三年的机联会刊记载:“去年年底,上海
6、市发现一种扁盒的红头火柴(见下图),样式美观,携带方便,所以很受欢迎,不过几个月的工夫就到处风行了,那就是国产火柴中异军突起的大明牌。”据此推理,大明公司能“异军突起“主要是由于A国民政府的支持 B民族抗战的影响 C人民生活的需要 D官僚资本逐渐衰落参考答案:B9. 下表是某地区的人口估计数字,对表中人口变化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年代白人黑人+混血原住民1490年0050,000,0001570年138,000共260,0009,700,0001650年725,000815,000+644,0009,105,0001825年1,319,0001,188,000+6,252,0008,21
7、1,300A人口总数呈现增加趋势 B土著居民人口不断上升C人口结构呈现复杂化趋势 D该地区最有可能是指拉美地区参考答案:B10. 博物馆陈列着三张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珍妮纺纱机 早期机车 早期汽车 A哈格里夫斯 史蒂芬孙 卡尔本茨 B人工动力 蒸汽动力 燃油动力 C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初 19世纪60年代 D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参考答案:C11.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
8、家重新分配参考答案:D12. 清人赵翼写廿二史札记,讨论到元朝末年的情况,其中有一个标题叫“元末殉难者多进士”。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朝代,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汉族进士居多。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解释A元朝灭亡的原因 B理学的影响C元朝知识分子地位降低的原因 D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参考答案:B汉族进士是为维护元朝统治而殉难,A项与材料主旨相反,故排除;理学注重道德熏陶和气节培养,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元末殉难者多进士”正是理学影响下出现的一种现象,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材料现象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故D项错误。13. 当前建设与谐世界还有很多阻力,人类面
9、临很多共同问题,主要是恐怖主义环境恶化国际性毒品贩卖走私艾滋病不断蔓延A.B.C.D.参考答案:D依据教材可知,都属于人类面临很多共同问题,故选D。14. 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的“耐克逊”交易形式,被用来表示契约。“耐克逊”的本意是指伴有铜片和衡具的交易,形式要求十分严格,仪式举行时,不仅要求当事人必须亲自到场,还要求有五个证人和一个司秤。司秤用衡器权衡所贷的金属块后,交付借用人,贷用人则在神前宣誓,读固定术语。这一现象反映了A.罗马通过成文法维护私有财产B.罗马人比较原始的契约意识C.罗马人非常注重交易仪式D.罗马法几乎涵盖各个领域参考答案:B“耐克逊”表示契约,而其本意是指伴有铜片和衡具的
10、交易,形式要求十分严格,这说明罗马人达成契约时需进行复杂严格的程序,这体现了形式契约的特点,属于比较原始的契约意识,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罗马形式契约的问题,不是维护私有财产的问题,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罗马人注重交易仪式,而是说明形式契约的原始性,故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罗马法涵盖的领域,故D错误。故选B。15. 古罗马查士丁尼皇帝钦定的法学阶梯规定:“法学家的解答是那些被授权判断法律的人们所作出的决定和表示的意见。古时规定应该有人公开解释法律,这些人由皇帝赋予权力就法律问题作出解释,称为法学家。他们的一致决定和意见具有这样的权威,根据宪令规定,审判员也不得拒绝遵从”。这反映出罗马法的特点
11、是()A注重法律的灵活实用 B贵族垄断法律解释权C重视法律的形式和程序 D法学家的地位高于法律参考答案:A16. 当人类的战争方式开始进入到冷兵器和火器并用的时代时,欧洲正处于( )A罗马帝国的极盛时期B封建制度建立时期C等级君主制确立时期D早期殖民掠夺时期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唐朝末年,“人类的战争方式开始进入到冷兵器和火器并用的时代”,此时大约为9世纪末10世纪初。A、B、C、D四项分别发生于公元前1世纪末至2世纪末、9世纪末、13世纪下半期、1618世纪,故本题应选B项。17. 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12、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参考答案:C18.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十一章 英国工业革命第一节 工业革命的准备一 重商主义成为趋势二 市场成熟,竞争有序三 统治者行为得到约束四 资本原始积累完成五 矿产资源优越丰富根据世界经济史目录摘选材料二、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在大分流中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海外殖民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
13、,才使欧洲胜出。材料三、彭慕兰把长江三角洲和英国作类比:长江三角洲虽然有极好的自然条件,却缺少煤炭资源,因为中国的煤炭资源远在北方和西北地区,而且交通不便。因此长江三角洲不会出现西欧式的工业革命。(1)材料一中列出了五项“工业革命的准备”,根据所学知识,对其再补充两项,并说明补充理由。(8分)(2)材料二为什么强调煤和海外殖民的重要性?请参照材料一,对材料二中的说法进行评述。(8分)(3)材料三中,作者选择长江三角洲与英国进行类比,你如何看待这一类比?(6分)参考答案:(1)补充: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牛顿力学体系建立,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圈地运动的开展,为工业革命提供
14、了自由劳动力。(8分,任答两条,其它补充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得分,但如果与原有五项的含义过于重复则不得分)(2)原因:以煤为原料的蒸汽动力是工业革命所必须的动力需求;海外殖民是原始积累和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这都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4分)评述:工业革命的发生是多种因素起作用的产物,材料二忽视了制度、科技、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单纯强调蒸汽动力的使用和海外殖民的重要性,是片面的。(4分)(3)长江三角洲是古代中国商品经济发达地区,选择这里与英国类比有一定的合理性;(2分)但是工业革命是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而古代中国的专制政治、落后的自然经济和科学技术、封闭的文化形态制约着中国向工业文明
15、过渡。(或:长江三角洲毕竟是中国的一个地区,两者缺乏可比性。)(4分)19. 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联邦制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 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决定的 周恩来讲话是要实行区域自治政策A. B. C D 参考答案:答案:A解析:
16、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联邦制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故正确;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过于绝对,故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决定的,故正确;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早在1957年之前已经实行,故错误。故正确,故A正确。组合错误,故B排除。组合错误,故C排除。组合错误,故D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0. 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入
17、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此亘古未有之便益,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对该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材料反映的是火车的优点B该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该发明在清末已经传入中国D该发明促进了各地的联系,作者持积极发展的态度参考答案:D21. 在 2008 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四川成都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名列其中。成都某校历史科研小组参观考察了该遗址,下列是他们列出的有关宋代地层遗迹的记录,其中有误的是 A遗址中有残缺的纸币“交子” B一个冶铁作坊遗址内有用煤的痕迹 C一个陶瓷作坊遗址中有许多粉彩瓷器 D街道遗址中住宅区与商业区交错
18、 参考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陶瓷业。粉彩瓷器产生于清朝康熙年间,晚于题目中的时间“宋代”;其他三项的表述均发生于宋代。故本题应选C项。 22. 1950年,中国、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此举( )A促进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B推动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推动“一五计划”顺利实施D促成“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有利于打破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
19、和封锁,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有力地支援了新中国经济建设。故答案选C。中苏没有建立经济政治一体化,排除A;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1949年10月3日,排除B;“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是在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后建立的,排除D。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3. 1920年4月,陈独秀指出:“我们中国人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有科学的威权;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要受科学的洗礼我们不但应该提倡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切学问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才免得昏天黑地乌烟瘴气的妄想、胡说”。陈独秀此语旨在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自然科
20、学和社会科学B.以理性精神为武器反对传统文化的禁锢C.反思近代中国以西方为师的近代化探索D.提倡以批判的态度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参考答案:B24. 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 A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 B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充分C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D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参考答案:B25. 关于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新变化,下列表述准确的是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福利国家得到发展,政
21、府公共开支逐年增加股份公司不断增加,股票呈现分散化趋势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打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循环的规律A.B.C.D.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二战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短暂的经济恢复之后,从50年代初开始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一直持续到70年代初,故正确;二战之后福利国家得到发展,但是政府公共开支并不是一直增加的,在解决危机和滞涨问题时,就开始大幅削减,故错误;人民资本主义反映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没有打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循环的规律,故错误;所以选C。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22、26. 1999年,中美关系一度降至最低点,主要是由于美国( )A向台湾出售武器,干涉中国内政 B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挑衅我国主权C轰炸南联盟,推行霸权主义 D推行“和平演变”策略,遏制社会主义参考答案:B27. 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 D推动实业救国参考答案:C28. 1976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
23、顿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同时IMF继续对各国货币汇率政策实行严格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这说明 A布雷顿森林体系影响不复存在 B美国丧失了经济霸主地位C发展中国家经济获得双重保障D各国经济发展独立性增强参考答案:D29. 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谈到了争取持久和平的三项原则:建立伙伴关系;继续保持军事实力;同共产党国家谈判分歧。依照这些原则,美国A实施了“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B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C和苏联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D同中国改善外交关系参考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结合材料
24、中的时间特征“1970年”可知此时美国在与苏联的冷战对峙中处于下风,在此情形下美国调整了外交策略积极改善中国外交关系,所以答案选D,A项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B项发生在1953年,C项说法错误两国并未建立合作伙伴关系。30.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这段材料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封闭性完善性保守性稳定性A.B.C.D.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可见古代小农经济模式下自给自足的封闭性、保守性及稳定性特点,故正确,B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小农的完善,错误,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二、 非选择题
25、(共40分)3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民国初著名记者黄远庸曾这样评价袁世凯:“袁总统之为人,综言之,则新智识与道德之不备而已,故不能利用其长于极善之域,而反以济恶。既自顾手执政权者十余年,天下之大、变故之繁,无不为其牢笼而宰御,则益骄视一切,以为天下事不过如此。于是其手段日以老辣,其执行益以勇往,乃至举中国之人物为供奔走,尽中国国家之所有,供其政治演剧之材料。某今敢断言于此,长此不变以终古,袁总统者,在世界历史上,虽永不失为中国怪杰之资格,而在吾民国历史上,终将为亡国之罪魁。”材料二 史学家袁伟时有这样一句话:对政治人物,与其追究其道德,不如认真关注他在制度建设上的取向和作为,那才是
26、影响深远的东西。袁世凯孤身一人在朝鲜与日本交涉,在晚清宪政改革中敢为天下先。一人敌一国:袁世凯数度驻守朝鲜凡十二年,在越来越困难的境地中,他有胆有识,有智有勇,竭力维护了大中国的利益。材料三 不要相信罗马是可以一天建造出来的。也不要相信民初的悲剧是有一个特别“孬”的人直接造成的,以为历史上没这个人就一切OK了。试想,如果20世纪最初几年,“群体”没有立宪的思潮,袁世凯不会贸然去充当那个“立宪派领袖”。如果1911年,大半个中国的“群体”都不想试试共和,他也不会说:“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 如果1915年秋,“群体”没有厌倦了共和的吵吵闹闹,想“老主子”了,袁大总统也
27、不会去打造那把龙椅,“洪宪”一回。 说得明白点儿,民初的那些事儿和任何个人都没多大关系,全在那时的社会。张社生著绝版袁世凯(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黄远庸和袁伟时对袁世凯评价的不同观点及理由。(2)你是否赞成材料三中作者对袁世凯的评价,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观点:黄远庸认为袁世凯是中华民族亡国的罪魁祸首;袁伟则认为袁世凯是有作为的爱国者。理由:前者:袁世凯把国家视为个人政治权术的工具;后者:在制度建设的取向和作为上,袁世凯既维护了国家利益又顺应了时代潮流。(2)同意;理由:袁世凯的所作所为是受当时“群体”以及 “那时的社会”怂恿的结果;不能给历史人物贴标签,应当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
28、史环境下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不同意;理由:像这样把个人责任完全转嫁给“群体”以及“那时的社会”的思维逻辑,所暴露的恰恰是他自己顾此失彼、自相矛盾的价值混乱;袁世凯倒行逆施,违背民主潮流,是称帝失败以至于众叛亲离的第一责任人。32. 21世纪是世界公认的“海洋世纪”。近代以来,大国兴衰无不打上了海洋的烙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郑和最后一次远征之后,此种行动就突然中止。政府又重申海禁,其大舰队不久也化为乌有。明朝的海上战略缺少必要的现代经济体系的支撑。明朝的手工业、商品交换较之南宋要大为逊色。然而明朝与宋一样,面临极为严峻的边防压力,集权的中央政府自然是将国家经济当成军事的基础,重
29、农轻商,并将所有的物资征集起来,囤积仓库,剩余产品很少能作为商品流通。此外,明朝人口增长很快,农业中的富余,也被人口的增长部分消化了,根本不可能形成繁荣的市场经济。明朝的商人阶层始终未出现,商人富裕后,通常不是投资于作坊或商业,而是购地。材料二、20世纪初,有人认为: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大西洋时代正处于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唯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时代,仅仅初露曙光。(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海洋政策的转变及根本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请分别列举“地中海时代”、“大西洋时代”、“太平洋时代”的典型国家,并任选其中一个时代加以评述。
30、(10分)参考答案:(1)转变:由积极航海转向重申海禁。(2分)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尚未发展到足以推动社会转型的程度。(2分)(2)典型国家:意大利;英国;美国。(3分)评述:地中海时代:意大利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开展了文艺复兴运动;大西洋时代: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殖民扩张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确立了较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太平洋时代: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成为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国,并且在二战后成为两极之一,控制资本主义阵营。苏联解体后,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国际事务有着重要影响力。(任选一国,观点明确、表述清楚即可得7分)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31、要求。 材料一 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管理。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汉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 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
32、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
33、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6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在推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原因。(9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路架构的市场与19世纪中期的世界市场的区别。(10分)参考答案:(1)变迁:两宋路线比汉朝更发达(航行更远,线路更多);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管理越来越规范;手工业产品出口种类增多;民间外贸日益发达。(6分,任答3点即可) 原因:有制度和政策保障;最早完成工业
34、革命(生产出大量廉价的工业品);拥有强大的海军;在交通革新上领先;对外殖民扩张,拥有最多的殖民地。(9分) (2)区别:古代是区域性市场,近代是全球性市场;古代以政治经济和平交往为主,近代还伴以武力征服和殖民掠夺;古代以中国为主导,近代以西方为主导;古代是以手工制成品和奢侈品为主,近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古代丝路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近代世界市场具有破坏性与建设性的双重作用。(10分)34. 1923 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族主义摇观中国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
35、,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安,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材料二 民权主义摇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以上材料见孙中山中国革命史请回答: (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分别因袭、规抚和创获了哪些思想主张? 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相应的位置。(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的成长和活动轨迹,说明上述思想路径形成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19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