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合肥市湖滨中学2020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6世纪,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参考答案:B由材料中的“16世纪”“19世纪中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到19世纪中期时,基督教神学受到冲击,教会失去原有的权威,因此达尔文的学说虽遭到教会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
2、迫害,故B项正确。进化论在19世纪中期时诞生,并未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A项表述不合史实,故排除;C项与其遭到教会迫害与否无关,故排除;材料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教会失去原有权威,与教会宽容政策无关,故D项排除。2. 一位先秦思想家的著作中有“礼论”一篇,说明“礼”的起源是因为人各有所欲求,故彼此争夺,结果发生乱事,于是统治者才制定“礼义”,以确立每个人应遵行的分际,并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请问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荀子 D.韩非子参考答案:C3.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
3、)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甲午战争爆发B.中华民国建立C.抗日战争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参考答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抗战时期中华民族意识的增强,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可知,这与抗战全面爆发有关,C正确;A与题干无关,排除;由“亡国灭种的危机”可以排除B、D。4. “希腊人把他们的神看作实际上是和他们自己很相似的,区别仅在于神更有力量、更长寿、更美丽。由于信奉这样的神
4、,希腊人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由熟悉的、可以理解的力量统治的世界里,因而感到无忧无虑、安适自在。”这表明希腊人A认为神与人没有区别B宣扬唯物主义思想C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D具有理性的思维方式参考答案:D5. 20世纪末,歌曲走进新时代红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人物分别是A毛泽东、邓小平B毛泽东、周恩来 C邓小平、江泽民D江泽民、胡锦涛参考答案:A6.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2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5、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B.进军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C.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D.长征胜利,红军开赴抗日前线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国共十年对峙。由材料信息“1935年2月”可知应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答案选C。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故A项错误;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队达到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故B项错误;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故D项错误。7.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
6、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参考答案:B8. 王希在原则与妥协中指出: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因此不断得到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该材料反映的是A代议制民主 B总统制政体 C两党制特色 D联
7、邦制机制参考答案:D9. 孔子的思想中自相矛盾的一组是知之为知之 因材施教 贵贱有序 有教无类:A B. C. D.参考答案:D10. 下列关于宗法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以血缘亲疏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B.确立于夏商时期C.它用来确定贵族的等级,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D.其基本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参考答案:B11. 2009年6月4日英国反对党领袖卡梅伦说:“为了这个国家,布朗(英国首相)必须行使他所剩的最后一项权力。”这里所说的英国首相“所剩的最后一项权力”是指A.超越女王成为国家的象征 B.重新提名进行组阁C.扩大议会的权力 D.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参考答案:D12. 在延安,中
8、国共产党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涵的延安精神。其产生的背景不包括 A中国革命区域中心胜利实现了转移 B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领导C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取得了抗战胜利 D恢复和发展生产成为党的工作中心参考答案:D13. 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k+s-5#u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度参考答案:A14. 美国作家小约瑟夫奈在理解国际冲突: 理论与历史中说:“我们所面
9、对的真正问题,并不是主权国家继续存在所有的国家,包括最大的国家,都面临着日益增多的难以在主权国家边界内加以解决的问题,比如资金流动、毒品交易、气候变化、艾滋病、恐怖主义以及文化入侵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A.抵制全球化B.加强国际合作C.建立单边格局D.取消主权国家参考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抵制全球化无法解决上述问题,故A项错误。要想解决材料中提到的问题,必须加强国际合作,故B项正确。建立单边格局更加无法解决材料中所面临的问题,故C项错误。取消主权国家在当今世界还是不可能实现的,故D项错误。15.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
10、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是天下的共主,是贵族们的集体统治,而秦汉以后的皇帝则是独主,是皇帝一个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所以,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因此B项说法符合题意; 西周不是集体统治而是地方贵族和周王共治, 故 A错误;材料
11、主要体现政治体制的变化而非分裂到统一的变化, 故 C错误;西周世卿世禄不能理解为地方分权, 故 D错误。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16. 建国前后,毛泽东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撰写了一系列重要文章,这些文章主要论证了A“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中国革命的战略战术理论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参考答案:D毛泽东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时间上来看只有“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属于建国前后,毛泽东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撰写的一系列重要文章,
12、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D。17. 下列有关清政府设立台湾府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驱逐了荷兰殖民者 B加强了东南海上防务C使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D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参考答案:A18. 大英图书馆是世界上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之一,而其最引以为豪的是它收藏了全世界最古老的书(有明确刊印日期),该书印刷于公元868年的中国,而有关该书的来历,大英图书馆的网站上只是淡淡地写着“没有为这些珍宝支付多少钱”。材料不能表明: ( ) A中国文化对英国影响深远 B国人的愚昧无知 C该书应属于唐朝的雕版印刷品 D殖民侵略导致中国珍贵文物流失参考答案:A19. “我对那位公义刑罚罪人的神,说不上
13、爱。我对他隐存忿怒;我恨他,因为可怜的罪人,在律法和悲惨恐惧下生活,不但被原罪毁坏,还要受福音折磨”“做善功的结果,就是会堕入地狱。”材料中的“我”应该是()A但丁B马丁?路德C莎士比亚D伏尔泰参考答案:考点:L5: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分析:本题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欧洲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解答:“我对那位公义刑罚罪人的神,说不上爱我对他隐存忿怒;我恨他,因为可怜的罪人,在律法和悲惨恐惧下生活,不但被原罪毁坏,还要受福音折磨“中的我是马丁?路德,故
14、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故ACD错误故选B20. 下图是有关希特勒与斯大林关系的讽刺性漫画。图中新郎结婚的目的在于A化解苏联对德日反共条约的疑虑B方便德国与东南欧独裁政权合作C壮大德国实力以阻吓美国的干预D免除德国东顾之忧以便对付英法参考答案:D21. 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东西,建立起地跨欧、亚、非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 ( ) A商业征服 B宗教皈依 C财富侵蚀 D文化同化参考答案:D22. 1905年,时报报道了一对青年的婚礼情况:“一、来宾入场。二、新人入场。三、新人行结
15、婚礼,相对三揖。四、唱歌奏乐。五、证人曹君宣读证书。六、来宾祝词。七、来宾张君佑如、濮君仲厚等演说。八、唱歌散会。”由此可见,当时中国A. 婚俗礼节有所改变 B. 传统婚俗遭到摒弃C. 新式婚礼广为普及 D. 西方婚俗深入人心参考答案:A材料中“证人曹君宣读证书。六、来宾祝词”说明婚姻习俗有所改变,A正确;B中摒弃;C中普及和D中深入人心说法绝对,排除。23. “这一革命开辟了通往战胜私有制的统治和消除人剥削人制度的道路,这一革命把社会主义从一种社会政治思想流派变成了大规模的世界实践现象。”这一革命是指 A. 美国独立战争 B. 法国巴黎公社 C. 俄国十月革命 D. 中国三大改造参考答案:C
16、略24.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分封制的具体内容。.A宗法制的主要内容是强调血缘关系的承继性,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国王把地方土地及其土地上的人民与财富分给诸侯,但与此同时诸侯必须承担具体的义务,诸侯带兵随同天子作战便是其中之一,“烽火戏诸侯”中的内容就是如此;至于郡县制则是中央严格管理地方的一种制度与题意不符;D强调王位的家族中传递,亦与题意不符。考点:中国古代各种政治制度的特点。评点: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四个概念的内涵。与之相关的知识有:西周封地的名称山
17、东一带自古以来被称为齐鲁之地,河北称燕赵大地、湖北有楚地之称,江浙一带有吴越之地!这都与西周分封制有关。与宗法相关的有祭祀。25. 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参考答案:D考查列强侵略与近代中国交通的变革。从
18、材料可知,阻碍中国近代铁路事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即以小农经济为首的势力抗拒新生产方式的应用,另一方面是来自外国侵略势力的巨大压力,外国在中国将铁路修筑至何处边意味着侵略势力延伸至何地。故D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与材料含义不符;B项与史实不符。所以应选D。26. 1879年,挪威作家易卜生发表小说玩偶之家,主人公娜拉在终于认清了丈夫的自私、虚伪的真实面目后,毅然觉醒,离开玩偶之家。近现代某一时期,在中国兴起了“娜拉热”,“出走的娜拉”深入人心。这一时期是( )A.戊戌时期 B.辛亥时期 C.五四时期 D.双百时期参考答案:C27.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
19、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参考答案:A材料“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说明古代精耕细作追去的是农业收益的最大化,故B项正确;精耕细作农业推动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精耕模式推动了农业的进步,故C项错我;材料不能反映出人地矛盾对耕作模式转变的影响,故D项错误。点睛:材料“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是解题的关键。28. “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至今,
20、孟子后来成了大思想家。他的思想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仁爱待民,以德服人”C“天道自然,无为而治”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参考答案:考点:孔子和孟子分析:本题考查孔子和孟子,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孔子 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提出“正名”主张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评价: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解答:A是墨子的思想,排除;B是孟子的思想,故B正确;C是老子的
21、思想,排除;D是法家的思想,排除故选B29. 如图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A西汉初年初露端倪彼此有影响B“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内容C推动了宋代新儒学体系的诞生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参考答案:考点:宋明理学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的从“三人合一”切入,结合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进行思考解答:题中的图画实际上是“三教合一”即儒、释(佛)、道三教合一,这一思想融合局面在南北朝时开
22、始出现,在隋唐时期已经有较大发展,故A项错误;宋明理学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而发展了儒学,故B项错误;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开始形成于西汉中期汉武帝时期,故D项错误;只有C项符合宋明理学的实际情况故选C30. 有学者说:清初,摄政王多尔衮挟持幼主,权倾朝野。顺治朝修史夸赞他的功绩,回避其杀害功臣的事实;康熙帝夺回权力后修史记录了他擅权欺君的罪行;乾隆朝修史时则为称述先祖功业肯定了他的功绩。这位学者意在强调史学理论是影响历史解释的重要因素 指出政治需要损害了历史记载的真实性 倡导对同一历史人物必须要有不同的评价 说明古代官修史书具有政治说教的功能A B C D参考答案:D历史研究方法。依
23、据材料抗可知,顺治、康熙、乾隆三朝对多尔衮的不同评价说明历史记载及官修史书与当时的政治需要密切相关。分析选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与题意无关,说法错误。二、 非选择题(共40分)31. 工业化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美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材料二:英国的
24、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 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年的5 700万吨。在1850年至1913年间,硝酸盐、钾碱和过磷酸钙的产量从微不足道的数量分别上升到899 800公吨(其中四分之三用于制肥料)、1 348 000公吨和16 251 213公吨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英国艺术家约瑟夫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当那个时代
25、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好啊!英雄来了!”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历史背景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2)据材料二、三,说明工业化对世界农业发展及能源利用的影响。(3)据材料三,指出人们对于工业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参考答案:(1)工业革命;原料、商品运输发展的需要。促进人口、物资流动;加强经济间联系;改变人们时间观念;增大人们的活动半径;冲击等级观念。(2)粮食储运条件的改善;新型肥料(化肥)使用;加快农牧产品在世界上的流通。蒸汽机的使用增加了对煤炭的需求和开采。(3)歌颂
26、。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凸显了人的力量。 32.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
27、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四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中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
28、思想脉络清晰可见。“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有何影响?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8分)(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认识论?(4分)(3)据材料三,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思想?(4分)(4)据材料四,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4分)参考答案:答案:(1)影响: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4分)措施:政治上重用儒生;教育上设置太学及地方教育系统;表彰六经(4分,任意两点即可)(2)核心:存天
29、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4分)(3)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提倡“工商皆本”(4分任意两点即可)(4)学风:经世致用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4分)分析:(1)本题设问董仲舒的主张有何影响和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材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反映了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影响;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政治上重用儒生;教育上设置太学及地方教育系统;思想上重视儒家思想。(2)本题材料“存天理,灭人欲”就是朱熹的核心思想,
30、至于认识论,材料提到,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也可以答出“格物致知”。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黄宗羲顾炎武思想3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材料二、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材料三、唯天子受命干天
31、,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春秋繁露材料四、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概括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参考答案:答案:(1)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 孟子:认为君臣应该相互尊重。(2)董仲舒。材料三: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材料四: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臣服从君是天理。(3)变
32、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开始确立独尊地位;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需要。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孔子的主张可以结合“礼”的实质回答孔子关于君臣关系的主张;由“君有过则谏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可得出孟子认为君臣应互相尊重。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唯天子受命干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春秋繁露”等信息可判断出这应该是董仲舒的主张,神化皇权;依据“朱子语类”可判断材料四
33、是朱熹的主张,主张天理约束人的行为。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归纳的能力。第一问结合儒学在先秦、西汉、南宋时期的情况回答。第二问从适应君主专制统治角度分析。第三问从对中国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回答。34.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
34、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请回答:(1)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4分)(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2分)(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2分)(4)从鲁迅生活的时代来看,他如此评判火药和指南针在中西方的不同用途是想说明什么?(2分)(5)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2分)参考答案:(1)战国。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3)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或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4)引导中国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促进社会进步。(5)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