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清平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化成为产业虽有商品性和市场性的一面,但其核心与本质是带有精神性的。因此,文化产业必须以精神追求作为其发展目标,以引领社会的精神发展作为其社会责任。文化产业要有高远的精神追求。文化产业的市场性决定了文化产业必须讲求投资和收益,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并非要求文化的创作者与生产者一切“向钱看”、放弃文化理想而计较利益得失,这样的结果必然是被功利束缚而无所建树。表面上看,利益追求与精神追求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2、,但实际上两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难以想象艺术境界不高、缺乏积极精神指向的文化产品能够占据广大市场、赢得人们青睐,这是从世界文化产业成功典型身上获得的经验:即使以高科技手段拍摄的阿凡达,也不仅仅是技术的胜利,它同样也是文化的胜利。好的文化产品具有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它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既有对假、丑、恶的揭露与鞭挞,更有对真、善、美的歌颂与弘扬。沈从文的边城之所以成为文学经典,就是因为它通过对湘西世界的描写,构建了一个美丽的人性殿堂,映照的是人类心灵的光辉。当前,我们的一些文化产品之所以得不到人们认可,主要在于我们片面重视了文化产业外围的一些东西,比如土地、资金、技术、市场、园区,而对文化产业的
3、核心问题 文化则缺少深入思考和自觉追求;我们更多的是对古人留下的历史文化资源机械性地开发,而对文化产业内蕴的艺术意境缺少应有的创造;我们更多停留于生活的表面,而对人性深处的美缺少必要的发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更多仰望星空的人,我们的文化产业需要有高远的精神追求。文化产业发展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文化产业是大众文化,这就要求文化产品在生产与传播时必须具有必要的社会责任。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能因为强调经济效益而伤害文化本体。目前,一些文化产品一味追求“眼球经济”和“注意力经济”,完全不顾及作品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比如当下一些古装剧中宣传的帝王崇拜、权谋心计、成王败寇等
4、腐朽思想,明显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电视相亲节目中一句“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将以爱情为基础的婚恋价值观彻底颠覆。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在这个日益喧嚣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人类的良知与正义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针对娱乐化的狂潮,媒介文化学家波兹曼表示出深深的忧虑:“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事务,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波兹曼的话绝不是危言耸听。如果我们今天的文化产业不能起到启蒙大众
5、、教育民众、净化心灵、改变浮躁社会心态的作用,不能传承创新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不能弘扬公平、正义、科学、民主、法治的思想,那么,我们的文化产业即使产生再多经济效益,也注定将失去现实存在的合法性。因此,强调文化产业的社会责任,既是对现实负责,也是对未来负责。1、下列关于“文化产业”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这就决定了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以精神追求为目标,必须担当起引领人类精神发展的社会责任。B文化产业具有商品性和市场性的特点,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文化产业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要有高远的精神追求。C文化产业的核心问题是文化,而土地、资源等都是文化产
6、业外围的一些东西,我们不能片面重视文化产业的外围,而忽视了核心问题。D文化产业不是一般的产业,而是大众文化,这一特性决定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发展过程中要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段首先明确文化的概念以及文化产业的特性,然后从文化产业的社会责任入手,论述了文化产业必须要有高远的精神追求,并且这种精神追求与利益追求具有内在的统一性。B段承段,阐述了好的文化产品具有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并从沈从文的边城为例,然后又写到当今的文化产品不够积极向上,从而在对比中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发出呼吁。C段先明确文化产业的社会责任,然后举例说明当前的一些
7、文化产品完全不顾及作品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接着引用波兹曼的话来说明其危害性,最后又强调了文化产业的社会责任。D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述文化产业要有高远的精神追求,后一部分着重阐述文化产业发展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全文意在明确文化产业的发展既要重视经济利益,也要担起社会责任。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阿凡达是世界文化产业成功的典型,但观众所欣赏的不是它的高科技手段,而是它高尚的艺术境界,积极的精神指向,以及带给观众的试听享受。B当前,我们的一些文化产品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只重视文化产业外围的一些东西,对待历史文化资源机械性地开发,停留于生活的表面等。C
8、目前,古装剧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堪忧,原因在于它所宣传的帝王崇拜、权谋心计、成王败寇等思想,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会产生不好的社会影响。D今天,我们的文化产业虽然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因为没有高远的精神追求,没有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所以注定在不远的未来失去存在的合法性。参考答案: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
9、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选摘自乡土中国,费孝通)材料二2009年至2010年间,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20个课题组267人集中对我国长江、黄河流域以及西北、西南17个省1113个县(含县级市)中的902个乡镇传统村落文化遗存进行了为期25天至30天不等的综合性复查。据“遗存实情”记录统计数据显示,传统古村落生态状况令人堪忧。这些地域中,颇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2004年总数为9707个,至2010年仅幸存5709个,平均每年递减7.3%,每天消亡1.6个传统村落。(选摘自光明日报,2012年01月15日)材料三“这是拍摄的意外之喜,台湾东南50海里外有
10、个孤岛叫兰屿,是台湾原住民达悟人世居之地。他们到现在采取的都是自己造舟、潜水捕鱼的生活方式。有个渔民说,我们吃的饱就好,我们要让海洋也能休息。这句话出自一位没上过几年学的渔民之口,但我们这些生活在大城市之中的人,有谁能做到?这对宣扬利益最大化的商业世界来说,就是个悖论。但它恰恰是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活得更好的最优解。这是几乎所有古村落的共性,驯鹿村村民,见到十头野生驯鹿,猎五头放走五头,母鹿全放走;冬天烧火取暖,只捡枯叶、断木,从来不砍新鲜的树;野外碰到熊,如果熊不发起攻击绝对不开枪。先民留下来的哲学,无论何时都不该被忘记。”(选摘自纪录片了不起的村落导演黎振亚接受新京报记者的采访稿,2017年1
11、2月16日)材料四“现在的古村落开发已成套路,粗鄙化严重。”冯骧才说,“据我所知,一些村落腾笼换鸟,将当地村民迁走,交给旅游开发公司运营,大搞农家乐和民宿,编造伪民间故事吸引游人。”“如果我们的村落这么发展下去,再过十年或者十五年,我们认定下来的这几千个宝贵的传统村落就会有得而复失的危险,变成千村一面。这是个非常可怕的问题。”冯骥才说。他同时强调,乡村不是不能搞旅游,恰恰相反,特别好的村落还需要旅游传播出去,让人们欣赏它、热爱它。但是,传统村落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不能只为了旅游一个价值,拋掉甚至牺牲其他重要的情感和文化价值。”前不久,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去山西大米村拍摄资
12、料照片,这个村子建于北魏时期,历史悠久。工作结束时,这位工作人员拍了一张与全村村民的合影。令人心酸的是,全体村民只有16个人,还多是老人和妇女。(选摘自新华网,2017年12月20日)7. 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社会的基层是被称为土气的乡下人,中国社会的乡土性来自于此。B. 中国传统社会的乡下人住在村落,只能靠种地生存,不会其它技能。C. 种地是中国传统社会乡下人普遍的谋生办法,泥土的珍贵他们最懂。D. 土气不流动,庄稼动不得,因此中国传统社会的乡下人不愿离开泥土。8. 下列对材料二、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课题组复查的村落兼具历
13、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的价值。B. 长江、黄河流域以及西北、西南地区的传统村落每天消亡1.6个,但其它地区保留完好。C. “我们吃的饱就好,我们要让海洋也能休息”,达悟人先民的哲学很符合生命最优解。D. 让每个生命都活得更好对商业世界是个悖论,这个世界只愿做加法,追求利益最大化。E. 可以预见,台湾兰屿因落后于现代文明,其村落的原始性、文化性将被解构,直至消亡。9. 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传统村落面临的困境。参考答案:7. B 8. CD 9. 传统村落开发套路化、粗鄙化、单一化严重,情感和文化价值重视不够。传统村落空巢化严重,部分村落已被年轻人拋弃。【7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
14、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只靠种地生存,不会其他技能”错,表述过于绝对,文中是“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8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不是所有复查的村落,都具有这种价值;B项,“但其他地区保留完好”推断没有根据;E项,“其村落的原始性、文化性将被解构,直至消完”预见绝对化。【9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
15、此题要求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传统村落面临的困境,注意根据材料四中的重点句子“传统村落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不能只为了旅游一个价值,拋掉甚至牺牲其他重要的情感和文化价值”“令人心酸的是,全体村民只有16个人,还多是老人和妇女”概括答题要点。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传统礼制因其长期附着在传统政治体制之上,必然具有种种封建之质核,然而同样无可否认的是,对于个人来说
16、,礼及礼制是立身处世的一套准则;对于群体来说,礼和礼制又是人际交往的文明规则;扩而大之,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礼和礼制则是为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制度而设计的。因此,礼制中必定蕴含着中华先民的生命经验和生活智慧。这种经验与智慧的深厚积累之核心,就是一个“仁”字。礼记载:“礼者,理也。”即统治者以“礼”来治事理政,也就是以“理”来治事理政。在儒家理念中,政治上最大的“理”就是要施行德治主义的“仁”政。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即在仁政中,德与礼相互为用,不可分割。在孔子看来,仁政有诸种具体表现,国家在施政过程中必须具备。仁政的具体表
17、现有五项特质:“恭”“宽”“信”“敏”“惠”,概而言之,便是庄重、宽容、诚信、勤勉及惠人。这些准则亦是各种具体而微的礼制规范由以制定和实施的内在理念。因而仁、礼关系可以简要地表述为“礼”为“仁”之用,“仁”为“礼”之体;或者说“礼”为“仁”之流,“仁”为“礼”之源。 “仁”的原初含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最古老的政书尚书?仲虺之诰有“仁,爱也”语,诗经?郑风?叔于田有“洵美且仁”语,是指民风。左传?襄公九年有“体仁足以长人”语,仁者爱人,施仁政可以发展人的才能。这些理念原本是先秦族群社会普遍存在的血缘亲情关系的天然反映,同样具有历史正当性。在这种基于血缘关系的小共同体中,由长者(族长)主导
18、的权利义务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父权和父责相统一,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君仁、臣忠”。显然,这是一种对君臣父子双方都有约束力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原初含义是: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要像个子,各安其位,各行其责。所以,从原生儒家的君权、父权中推不出后世“三纲五常”中绝对专制的理念来。恰恰相反,原生儒家的观念是“圣道”高于君命,儒士为王者师,信仰高于权位,所以孟子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类的民本思想,荀子有“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犬行也”的道德原则。 从血缘亲情中生长出来的仁爱观念,再外推一步,即是“忠恕之道”。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
19、根据曾子的解释,“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之道”的正解就是“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其反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基本精神都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也就是孟子所说:“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此孟子推出“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他将此作为“仁”之“四端”。孟子所言,实质就是人区别于动物、人之为人的根本特征,故可简称为“人性”,也就是“仁”的具体表现。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节选自葛金芳中华礼制内在凝聚力的学理资源和现实
20、挑战有删减)1. 下列和“仁”与“礼”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礼制中蕴含着华夏先民的生命经验和智慧,这种经验和智慧以“仁”为核心,“礼”与“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B. 仁政的具体表现有“恭”“宽”“信”“敏”“惠”等五种特质,这些也是制定和实施种种礼制规范所遵循的内在理念。C. “礼”与“仁”互相为用,不可分割,在儒家理念中,施行德治主义的“仁”政离不开“礼”,即政治上最大的“理”。D. “仁”是内在的理念,“礼”是外显的规则,礼是仁的具体而现实的反映,礼与仁相结合方能更好地体现各自的价值。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尽管传统礼制有其封建质核,但礼和礼制
21、于人而言是立身处世、人际交往的准则,于社会而言,有益于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制度。B. 儒家政治上最大的“理”就是施行仁政,孔子认为,用道德教化去引导百姓,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那么百姓就会“有耻且格”。C. “仁”的原初含义是人与人的亲善关系,古代典籍中“洵美且仁”“体仁足以长人”等理念都是先秦族群社会血缘亲情关系的反映。D. 在先秦族群基于血缘关系的小共同体内,权利义务的关系由长者主导,这确立了千年不变的“君臣父子”“三纲五常”的关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仁政的五项特质,其实可以作为个体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对每个人如何立身处世大有指导意义。B. “父慈
22、、子孝,兄良、弟悌,君仁、臣忠”体现的是对君臣父子双方都有约束力的权利义务关系,由此可见,原生儒家并不讲君权、父权。C. 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荀子的“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道德原则,恰恰是原生儒家观念的反映。D. 无论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都是仁爱观念由血缘亲情外推而产生的。参考答案:1. C 2. D 3. B【1题详解】试题分析:C. “礼”与“仁”互相为用,不可分割,在儒家理念中,施行德治主义的“仁”政离不开“礼”,即政治上最大的“理”。偷换概念。“德”与“礼”相互为用,不可分割,而非“仁”与“礼”;政治上最大的“理”是“仁”政,而非“
23、仁政”离不开“礼”。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2题详解】试题分析:D. 在先秦族群基于血缘关系的小共同体内,权利义务的关系由长者主导,这确立了千年不变的“君臣父子”“三纲五常”的关系。曲解文意。“君臣父子”关系并非千年不变;而原生儒家的这种关系是推不出后世的“三纲五常”中绝对专制的理念来的。【3题详解】试题分析:B. “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君仁、臣忠”体现的是对君臣父子双方都有约束
24、力的权利义务关系,由此可见,原生儒家并不讲君权、父权。曲解文意。“原生儒家并不讲君权、父权”错,原文讲君、臣、父、子各安其位,各行其责,这是原生儒家的君权、父权。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 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 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
25、惜,举以予人,如弃草弃。今日割五城,明日 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 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草,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 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 计,始速祸焉。10. 下面各句的加点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诸候之所亡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3)奉之弥繁 (4)侵之愈急A. (1)与(2)句意义不同,(3)与(4)句指代的对
26、象相同。B. (1)与(2)句意义不同,(3)与(4)句指代的对象不同。C. (1)与(2)句意义相同,(3)与(4)句指代的对象相同。D. (1)与(2)句意义相同,(3)与(4)句指代的对象不同。11. 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地事秦A. 以有尺寸之地B. 不赂者以赂者丧C.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D. 至丹以荆卿为计12. 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然则诸候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A. 然而诸候的土地有限,粗暴的秦国的要求没有满足。B. 然而诸候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C. 既然如此,那么诸候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D. 既然如此,就诸候的土
27、地有限,暴躁的秦国的要求是没有满足的。13. 文中引用“抱薪救火”,想要形象地证明的观点是A. 薪不尽,火不灭B.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C.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D. 不赂者以赂者丧1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参考答案:10. B 11. D 12. C 13. B 14. (1)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2)就像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终
28、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隐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到活下来著书来表现自己的思想。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现象,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各句的加点词,判断正确的一项”。先分析“亡”,第一句中“诸候之所亡”,“亡”放在“所”后,应为动词,且前面说秦获城,此处是说诸侯失去土地,“亡”的意思是“失去”;第二句中“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从语境来看,这是说燕国虽然是小国,但因为能坚守自己的土地,以武力对抗秦国,所以后灭亡,此处的“亡”应解释为“灭亡,亡国”。故两个“亡”的意思不相同。再看“之”,“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这两句中的“之”都用在动词后面,故都是代词,但前一句“之”代指奉秦之物,后一句“之
29、”代指赂秦各国。指代对象不同。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这是
30、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考生应根据“以”在句中的位置和其后面词语的词性来辨析。“以地事秦”,“以”是介词,用,拿;D项,“至丹以荆卿为计”,“以”是介词,用。A项,“以有尺寸之地”,“以”是连词,才;B项,“不赂者以赂者丧”,“以”,因为;C项,“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以”,连词,表目的,来。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
31、,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本题中,“以”作为虚词,主要有两种词性,一是介词,此时“以”后面的词语是名词,如例句“以地事秦”和D项“至丹以荆卿为计”,一般解释为“用,拿,把”等;二是连词,此时“以”后面的词语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如“以有尺寸之地”“举以予人,如弃草芥”。1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文翻译。首先要
32、分析句子,把握关键词,如固定短语、活用的词语、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看有无特殊句式。然后浏览选项。“然则诸候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关键词有“然则”“厌”;“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厌”,满足。A项,“然而”“粗暴”有误;B项,“然而”有误;D项,“就”“暴躁”有误。1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引用抱薪救火,想要形象地证明的观点”是什么。首先要到文中找到“抱薪救火”这一句,理解其意思,“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薪不尽火不灭”,这句话的意思是“用土地来侍奉秦国,好像抱着柴去救火,柴不烧完,火不会熄灭”;这句话在文章第二段,这一段是围绕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来分析赂秦的三国是如何
33、一步一步走向灭亡的,“抱薪救火”作为理论论据也是为了证明这一分论点,故选B项。“薪不尽,火不灭”是论据,“六国破灭,弊在赂秦”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是第三段要证明的分论点。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暇”,空闲;“自哀”,宾语前置句,应为“哀自”,哀悼自己; “之”,代指秦;“鉴”,名词意动,以为鉴。第二句中,“乃如”,就像;“无目”,没有了视力,“目”,视力;“终不可用”,被动句,终生不能被人重用;“退”,退隐
34、;“论”,撰写;“以”,连词,表目的,来;“舒”,抒发;“垂”,使动用法,使流传;“自见”,宾语前置,应为“见自”,表现自己的思想,“见”是通假字,同“现”,表现。参考译文: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问:“六国一个接一个的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秦国除了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比较秦国
35、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实际多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那么秦国最想要的,与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都拿来送给别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样不珍惜。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明天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到了覆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
36、的。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的很正确。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蒋堂,字希鲁,常州宜兴人。擢进士第,为楚州团练推官。满岁,吏部引对,真宗览所试判,善之,特授大理寺丞、知临川县。县富人李甲多为不
37、法,前令莫能制,堂戒谕不悛,白州以兵索其家,得僭乘舆物,置于死。召为监察御史。禁中火,有司请究所起,多引宫人属吏。堂言:“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应变有司乃欲归咎宫人以之属吏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诏原之。出为江南东路转运使,徙淮南,兼江、淮发运事。时废发运使,上封者屡以为非便。堂言:“刘晏、裴休,皆尝为江淮、河南转运使,不闻别置使名。国朝王嗣宗、刘师道,亦止为转运兼领发运司事,而岁输京师常足。”时虽用其议,后卒复。在江、淮,岁荐部史二百人。或谓曰:“一有 谬举,且得罪,何以多为?”堂曰:“十得二三,亦足报国。”知越州。州之鉴湖,马臻所为,溉田八千顷,食利者万家,前守建言听民自占
38、,多为豪右所侵,堂奏复之。徙苏州。先是,发运使上计,造大舟数十,载江、湖物入遗京师权贵,堂曰:“吾岂为此,岁入自可附驿奉也。”前后五年,未尝一至京师。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庆历初,诏天下建学。汉文翁石室在孔子庙中,堂因广其舍为学宫,选属官以教诸生,士人翕然称之。杨日严在蜀,有能名,堂素不乐之。于是节游宴,减厨传,专尚宽纵,颇变日严之政。又建铜壶阁,其制宏敞,而材不预具,功既半,乃伐乔木于蜀先主惠陵、江渎祠,又毁后土及刘禅祠,蜀人浸不悦,狱讼滋多。以尚书礼部侍郎致仕,卒,特赠吏部侍郎。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应变有司乃欲归咎宫人以之属吏
39、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B. 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应变有司乃欲归咎宫人以之属吏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C. 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应变有司乃欲归咎宫人以之属吏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D. 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应变有司乃欲归咎宫人以之属吏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吏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文官的任免、考选、调动等事务。B. 祠亦称祠庙,是旧时祭祀祖先的建筑,相当于现在为纪念名人等修建的纪念堂。C. 授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拜、拔、除、擢,以及左迁等。D. 致仕,古
40、人也常称致事、休致、致政等,指的是古代官员退休,回乡安度晚年。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蒋堂执法,果敢严明。他管理临川,对估恶不俊没人控制的李甲先劝后兵,然后果断行事,用州兵搜出了李家的超越本分之物,最后置之于死地。B. 蒋堂析事,独出机抒。面对上封者否定废止发运使一事,他却上奏赞同废止,然后从今昔逐一 加以论述分析,从而让朝廷在当时采纳了他的建议。C. 蒋堂遇事,不事阿谀。对鉴湖百姓自占田地被侵占一事,他不顾及豪门大族势力而上奏;对于他人建议载物馈赠京师权贵,他竟然五年不去京城。D. 蒋堂一生,也有缺憾。他知益州时和在蜀地有能名的杨日严不善;建造规模宏大的铜
41、壶阁时,终因砍伐古陵与祠庙的树木让蜀人不悦,诉讼增多。13. 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或谓曰:“一有谬举,且得罪,何以多为?”(2) 堂因广其舍为学宫,选属官以教诸生,士人翕然称之。参考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有人对他说:“万一有错误的举荐,将要招惹罪过,因为什么多举荐呢?”(“或”“谬举”“且”“何以”)(2)蒋堂就扩展其屋舍作为学宫,挑选所属官吏来教导生员们,士人一致地称颂他。(“广”“舍”“属官”“翕然”)【10题详解】试题分析:正确断句为:“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应变。有司乃欲归咎宫人,以之属吏,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
42、谴也。”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1题详解】试题分析:C“左迁”为贬官。考点:理解古代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12题详解】试题分析:B“从今昔逐一”分析错误,应为“从古今逐一”。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
43、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
44、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文言文参考译文:蒋堂,字希鲁,是宜兴人。蒋堂考中进士,担任楚州团练推官。满一年后,被吏部引见问答,真宗浏览试判的内容,认为他很好,特旨授予大理寺丞、临川知县。县里富人李甲多做不法之事,以前的县令不
45、能制止他,蒋堂告诫训谕,他也不悔改,就告诉州里用兵士搜索他的家,搜得超越皇帝用的器物,弃置他于死地。皇帝下召任命他做了监察御史。禁中失火,有司请求追究引起火灾的原因,牵连出许多宫人,把这些宫人交给执法官吏处理。蒋堂说:“大火燃起没有痕迹,怎么知道不是天意呢,陛下应当修养德行应对变化。有司竟然想要归罪宫人,把他们交给执法官吏,需要什么口供得不到呢?却竟赐他们死罪,这是加重天谴啊。”皇帝就下诏宽容了他们。蒋堂出京担任江南东路转运使,调职到淮南,兼管江、淮发运事。当时废止发运使,上书言事的人屡次把这作为不便。蒋堂说:“刘晏、裴休,都曾经担任江淮、河南转运使,没有听说另外设置其他使的名称。本朝王嗣宗、
46、刘师道,也只是担任转运并管辖发运司事务,而且每年输送京师财务总是充足。”当时虽然采用了他的建议,后来最终恢复了。蒋堂在江、淮期间,每年举荐部史二百人。有人对他说:“万一有错误的举荐,将要招惹罪过,因为什么多举荐呢?”蒋堂说:“举荐十个得到两三个,也足够报答国家。”蒋堂管理越州。越州的鉴湖,是马臻治理的地方,灌溉八千顷田地,万户人家获利,之前的太守建言听任百姓自己随意占有,却多被豪门大族所侵夺,蒋堂上奏恢复给他们。蒋堂调任到苏州。在这之前,发运使上呈计议,建造几十艘大船,运载江、湖两地物产入京馈赠京师有权有势的人,蒋堂说:“我难道做这个,每年的入供自然可以交付驿站奉给。”在此前后五年,蒋堂不曾一
47、次到过京师。凭借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担任益州知州。庆历初年,皇帝下诏天下建立学馆。汉代文翁石室在孔子庙中,蒋堂就扩展其屋舍作为学宫,挑选所属官吏来教导生员们,士人一致地称颂他。杨日严在蜀地,有才能和名望,蒋堂向来不欣赏他。因此省俭游宴,减少供应过客食宿与车马的处所,专门注重宽容松放,很是改变了杨日严的政务。又建造铜壶阁,它的规模宏大宽敞,然而材料没有预备全,修建过半,就在蜀先主惠陵、江渎祠砍伐乔木,又毁坏后土和刘禅祠,蜀人逐渐不高兴,诉讼案件增多。在尚书礼部侍郎的职位退休,去世,特赠吏部侍郎。6.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16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
48、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