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第四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287944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第四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第四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第四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第四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第四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山东省青岛市平度第四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19分)海边的白蝴蝶我和两个朋友一起去海边拍照、写生。朋友中一位是摄影家,一位是画家,他们同时为海边的荒村、废船,枯枝的美而惊叹,白净绵长的沙滩反而被忽视了。我看他们拿出相机和素描簿,坐在废船头工作,那样深情而专注。我想通常我们都为有生机的事物感到美好,眼前的事物生机早已断失,为什么还会觉得美呢? 正在思索的时候,摄影家惊呼起来:“呀!蝴蝶!一群白蝴蝶。”他一边叫着,一边立刻跳起来,往海岸奔去。往他奔跑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七八只白影在沙滩上追逐,这也使我感到惊讶,海

2、边哪来的蝴蝶呢?既没有植物,也没有花,风势又如此狂乱。但那些白蝴蝶上下翻转的飞舞,确实是非常美的,怪不得摄影家跑得那么快,如果能拍到一张白蝴蝶在海滩上飞舞的照片,就不枉此行了。我看到摄影家站在白蝴蝶边凝视,并未举起相机,他扑上去抓住其中的一只,那些画面仿佛是影片里无声、慢动作的剪影。接着,摄影家用慢动作走回来了,海边的白蝴蝶还在他的后面飞。“拍到了没?”我问他。他颓然地张开右手,是他刚刚抓到的蝴蝶。我们三人同时大笑起来,原来他抓到的不是白蝴蝶,而是白色的纸片。纸片原是沙滩上的垃圾,被海风吹舞,远远看,就像一群白蝴蝶在海面飞舞。真相往往就是这样的无情。我对摄影家说:“你如果不跑过去看,到现在我们

3、都还以为是白蝴蝶呢!”确实,在视觉上,垃圾纸片与白蝴蝶一模一样,是无法分别的。我们对美的感应,与其说来自视觉,还不如说来自想象。当我们看到“白蝴蝶在海上飞”和“垃圾纸片 在海上飞”的时候,不论画面或视觉都是一样的,差异的是我们的想象。这更使我们想到感官的感受是非实的,我们许多时候是受着感官的蒙骗。其实在生活里,把纸片看成白蝴蝶也是常有的事呀!好朋友原来都是白蝴蝶,在断交反目时,才看清是纸片。未写完的诗、没有结局的恋情、被惊醒的梦、山顶缥缈的庄园、缘尽情未了的故事,都是在生命大海边飞舞的白蝴蝶,不一定要快步跑去看清。我回到家里,坐在书房远望着北海的方向,想着,就在今天的午后,我们还坐在北海的海岸

4、观海景,看到白色的蝴蝶不!白色的纸片随风飞舞。现在,这些真实经历过的,都随风成为幻影。或者,会在某一个梦里飞来;或者,在某一个海边,在某一世,也会有蝴蝶的感觉。唉!一只真的白蝴蝶,现在就在我种的一盆紫茉莉上吸花蜜呢!你信不信?你信,那么你是个有美感的人,在人生的大海边,你会时常看见白蝴蝶飞进飞出。你不信,那么你是个重实际的人,在人生的大海边,你会时常快步疾行,去找到纸片与蝴蝶的真相。1从文中看,海边并没有白蝴蝶,可是作者却以“海边的白蝴蝶”为题,这是因为 。 (4分)2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分别表现了摄影家怎样的心理?试做简要分析。(4分) 3.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9分)(1) 本文的意

5、蕴丰富而深刻,请从全文结构入手,分析这篇的意蕴是如何表现出来的。(不少于150字) (2) 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作者提到的“信”与“不信”两种人生态度中获得怎样的启示。(不少于150字) 参考答案: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儒家安身立命之道“安身立命”作为一个成语,出自禅宗。景德传灯录有这样的记载: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然而“安身立命”作为一种学理,则出自儒家。孔子在论语中,已谈到“安”。宰我觉得守丧三年太长了,孔子申斥宰我“不仁”,丧礼之所以规定守丧三年,理由就在于一个“安”字。“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

6、) “安”,指的是情感的安顿、精神的安顿。论语也谈到“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身”指的是人的行为践履,把精神安顿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关于“立”,孔子的说法是“三十而立”(论语?为政),就是确立人生的价值取向。关于“命”,孔子的说法是“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 “命”,指的是君子应有的使命感。 到孟子这里,则形成了儒家关于安身立命之道的比较系统的说法。孟子把人性善视为安身立命之道的内在依据,而“天道诚”则是他为安身立命之道指出的超越指向。他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所谓“思诚”,就是以“天”作为终极的价值目标,扮演好天

7、民的角色,力求进入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至于进入天人合一精神境界的路径,孟子不可能选择外求的认识路线,只能选择内求的心性修养路线,他称之为“求其放心”。他指出,人之所以流于不善,并非人的本心所致,而是人不肯下功夫寻回业已失掉的本心。 宋明理学家吸收了中国佛教哲学和道教哲学的理论思维成果,创立了儒学的新形态,他们十分重视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对其做出深刻的阐发,使之在学理上臻于成熟。他们倡导的“孔颜之乐”、“圣人气象”、“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复尽天理”、“发明本心”、“致良知”,都是关于儒家安身立命之道的具体说法。经过理学家的阐发,儒学不但可以治国,还可以治身和治心。 人们寻找精神生活方式,

8、可以选择外在的路向,也可以选择内在的路向。如果选择外在路向,会形成宗教的精神生活方式,把超越的目标定位在彼岸世界。这种精神生活方式通常会否定人生的价值,如基督教有原罪说,佛教也有“人生是苦”的说法。按照外在超越的路向,人无法自己实现超越,必须靠救世主或佛来拯救。儒家所选择的是内在超越的路向,找到了一种哲学的精神生活方式,就是从内在性出发,肯定人性中具有崇高价值,肯定人具有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这种内在超越,完全靠自己努力,“我欲仁,斯仁至矣”,不必指望外力的拯救。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具有包容性,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可以实行现代转化,可以成为一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资源。 (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9、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宰我认为守三年丧时间太长,孔子则认为人生下来要三年才能离开父母怀抱,只有守丧三年才能在情感上得到“安”。B. 孟子把人的内在修养作为进入天人合一精神境界的路径,并形成了对安身立命之道的比较系统的说法。C. 宋明理学家多方吸纳理论成果,创立的新儒学对“安身立命”思想有更进一步的阐发,使之也具治国、治身、治心的作用。D. 基督教、佛教认为人必须靠救世主或佛来拯救,这是外在超越;儒家认为人要靠自己努力才能到达彼岸世界,这是内在超越。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一段引用论语中的一些话语,对“安身立命”做了比较具体的解

10、释,使之成为一种学理。B. 文章对寻找精神生活的两种方式“外在路向”和“内在路向”进行了分析,指出儒家“安身立命”思想是一种内在超越。C. 文章展现了“安身立命”作为一种思想体系的发展脉络:禅宗提出孔子论语分析孟子发展宋明理学家完善。D. 文章分析了“安身立命”出现、发展的过程,并指出儒家安身立命之道可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资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安身立命”的实质是把精神安顿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确立人生的价值取向,承担君子应有的使命。B. 孟子选择内求的心性修养路线,是因为他相信人的本性都是好的,只要下功夫寻回业已失掉的本心即可。C. “安身立命”思想从

11、产生至今都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对其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的精神生活。D. 对于现代中国来说,继承发展儒家“安身立命”思想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参考答案:1. D 2. C 3. D【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分析,D项“才能到达彼岸世界”说法有误。从文中来看,“如果选择外在路向”,才会“把超越的目标定位在彼岸世界”,而内在超越的目标是自我完善。【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对“安身立命”思想的发展脉络的梳理有误,从文中第一段开头

12、可知,作者认为出自禅宗的只是“安身立命”这个成语,而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安 身立命”则出自儒家。【3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从文中来看,作者认为在现代可以倡导继承儒家的“安身立命”思想,但D项中“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的说法过于绝对。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格调”作为诗论术语,是要求诗歌既具有美的形式,又具有大格局、高境界:前者是“调”的审美含义决定的,后者是“格”的人格、道德含义决定的。这两个字起初

13、是并举而非连用的,连用之后,有时也还分而论之。皎然诗式中说谢灵运的诗“其格高,其调逸”,这里的“格”是就内容整体而言的,是谢灵运特立独行的人格转化成的精神境界;“调”不单指音调,是就形式整体而言的,指英音调和谐而自由,遣词造句纵心任情。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论“格”而不论“调”,如说郑谷诗“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此“格”指的是诗的境界。又说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此“格”是诗人胸怀、境界赋予作品的总体风格。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诗之法有五,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前三者大体对应于“格”,后二者则是对应“调”。严羽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照;

14、范围。宽泛意义上的格调论,包括思想要求和艺木要求、内容与形式关系以及整体上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的古今之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沧浪诗话中都有所涉及,故而严羽被视为开后世格调论先河之人。“格”“调”在诗文评中的连用标志着格调论正式出现,但其含意不固定,有时偏于“格”的含义,是就内容而言的思想境界:有时偏于“调”的含义,是就形式而言的审美性。因为“格”指诗歌体制、是观作品整体,所以就有了格局、境界的意思。概括明代的格调论,“格”是诗歌体制、整体格局,是知觉层面的诗歌内容,指代作品的境界和思想价值:“调”则是听觉层面的音节声调,与视觉层西的诗体四、五、七言、长短句等相应,关乎情绪和感觉:不一一定涉及意义

15、。二者的结舍,是形式美与或高远或深沉境界的一体,只是在具体的诗文评论申可能偏于采一方面的意义。格调论除讨论诗歌的形式与境界外,还展开了两个具有一般性的文论问题,一是崇古还是创新;二是重内容还是重形式,主情还是主理。值得重视的是,当格调论涉及古今之争、情理之争、内容与形式之争时,道德与审美、人格与文风的关系问题就凸显出来。从孔子、刘勰到韩愈,都注重传统道德的永恒价值,要求文章传播正确思想,培育健全情志,同时也对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品位提出了高要求。明清学者继承了这一思想传统:将人格与文章、艺术风格统一起来。作为格调论的总结者的沈德潜在说诗啐语中说,六朝发挥了秦汉乐府的形式美、音乐美,至唐诗格律工

16、整,兴寄和诗教则有所缺失,他要求不仅学习唐诗的声律美,更要追溯古诗的思想境界。现当代学者论及“格调”时,同样是:肾人格和文风统一起来。评说一个人、一部书,一件艺术作品及其他审美对象之格调有无、高低,可能是道德评判,也可能是审美评判,可能是就内在精神境界而言,也可能是就外在风范而言,当然更可能是兼而有之。 (选自文史知识格调:人格与境界的天成,2016年7期)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格调”要求诗既具有大格局、高境界又具有美的形式,前者由“格”的人格、道德含义决定。后者由“调”的审美含义决定。B. 论述诗歌时,刚开始“格”“调”是分开用的,后来两个字连用正式出现了格调论

17、,但其含义不同定,有时偏于“格”,有时偏于“调”。C. 欧陌修论述郑谷诗“格不甚高”的“格”是指诗歌的境界,论述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铬”的“格”指诗的总体风格。D.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对诗歌思想和艺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以及整体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等进行了比较粗疏宽泛的论述。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格调”连起来用是诗形式美与高远或深沉的境界的结合,标志着格调论的正式出现,自此论诗就要偏重于境界方面。B. 明代用格调论评论诗歌时,“格”指诗的格局、体制问题,指代诗的境界和思想价值;“调”是音节声调,关乎情绪和感觉。C. 沈德潜认为不仅要学唐诗的声律美,更要学六朝的古

18、诗,因为其不仅具有形式美、音乐美,而且在兴寄、诗教上要唐诗好。D. 现当代学者论述“格调”时,把人格和文风统一起来,可能是道德评判也可能是审美评判,可能涉及精神境界、外在风范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皎然诗式中从“格调”角度讨论了谢灵运诗的内容和形式,从内容上讨论其诗歌的精神境界,从形式上体会诗人的随性。B. 严羽把诗法概括为五类,“体制、榜力、气象”对应“格”、“兴趣、音,节”对应“调”,后世探讨诗、文法都在此范畴。C. 格调论讨论的崇古与创新、重内容与重形式、主情与主理的问题,涉及到道德与审美、人格和文风的关系等问题。D. 古代很多人重视文章的传统道德与艺术品位,

19、要求文章不仅要有正确思想、健全情志,而且要使人格与文章、艺术风格统一。参考答案:1. D 2. A 3. B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D项,“进行了比较粗疏宽泛的论述”错误,原文“严羽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此范围。宽泛意义上的格调论,”。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

20、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自此论诗就要偏重于境界方面”于文无据。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后世探讨诗、文法都在此范畴”错误,说法绝对,原文是“严羽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此范围”。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左传晋灵公不君节选部分,完成6-9小题。(共14分)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

21、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

22、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6. 对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入:采纳、听从。 B. 尚早,坐而假寐。 假寐:假装睡觉。 C. 贼民之主,不忠。 贼:刺杀。 D. 问其名居,不告

23、而退。遂自亡也。 自亡:独自逃跑。7. 下列各组文言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今近焉,请以遗之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B. 弃人用犬,虽猛何为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C. 人谁无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D.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 未知母之存否8. 下列句子中,未直接体现晋灵公“不君”的一组是( )(2分) A.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B. 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 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C.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D. 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公嗾夫獒焉9. 作者交替运用简笔刻画和侧面描写来

24、表现赵盾(宣子)这一主要人物。请从文中任意摘录两处运用简笔或侧写的句子,并简要分析赵盾这一人物的特点。(8分)(1) (2) 参考答案:6. B 7. D 8. C 9. 【示例一】“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士季的话侧面体现出赵盾敢于忠言直谏;而“莫之继”“子继之”则侧面体现出赵盾在群臣心目中德高望重。【示例二】“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骤谏”两字,涵盖了赵盾多次苦苦劝谏的过程,用笔极简;而“公患之,使鉏麑贼之”,侧面表现赵盾忠言逆耳,触怒了晋灵公。晋灵公没有正当理由杀赵盾,竟然偷偷摸摸派刺客“贼之”,侧面体现了赵盾的正直(和在群臣中的威望)。【

25、评分说明】摘录基本正确,各1分。点明简笔或侧写,各1分;人物形象分析基本正确,各2分。如果两处摘录内容长短差异较大,可根据具体情况整体量分。6. 假寐:打瞌睡,不解衣而睡。7. 以,前者为介词,把;后者为连词,才。为,前者动词,做;后者为介词,给、替。而,前者为连词,如果;后者为连词,从而。之,均为结构助词,取独。5. 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6分)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尚:同“上”。 颂:同“诵”。(1)下列对选段

26、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又尚论古之人“的意思是:又向上追论古代人物。B“是尚友也”中的“尚友”指的是追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C通过对如何交友的阐述,孟子提出了读书要“知人论世”的见解。D孟子以层层推进的形式阐述了自己对于交友的认识。(2)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谈谈孟子对于交友的认识。(3分)答:参考答案:(1)C(不是针对读书) (3分)(2)这其实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思想。孟子认为,只有和你相类似的人你才知道他的思想,也才会有共同语言。(3分)参考译文:孟子对万章说:“一乡中的优秀人物,和这一乡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国中的优秀人物 ,和这一国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

27、秀人物,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认为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就又上溯历史,评论古代的人物。吟诵他们的诗,读他们的著作,(但)不了解他们的为人,行吗?所以还要研究他们在那个时代的所作所为。这就是同古人交朋友。”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石普,字元周,徐州人。至正五年进士,授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淮东、西盗起,朝廷方用兵,普以将略称,同佥枢密院事董钥尝荐其材,会丞相脱脱讨徐州,以普从行。徐平录功,迁兵部主事,寻升枢密院都事,从枢密院官守淮安。 时张士诚据高邮,普诣丞相,面陈破贼之策,且曰:“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卒莫能前,与普步兵三万,保取之。高邮既平,则濠、泗易破,普请先驱,为

28、天下忠义倡。”丞相壮之,命权山东义兵万户府事,招民义万人以行。而汝中柏者方用事,阴沮之,减其军半。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听淮南行省节制。普行次范水寨,日未夕,普令军中具食,夜漏三刻,下令衔枚趋宝应,其营中更鼓如平时。抵县,即登城,树帜城上,贼大惊溃,因抚安其民。由是诸将疾普功。水陆进兵,乘胜拔十余寨,斩贼数百。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一趋城东,备水战;一为夺兵,虞后;一普自将,攻北门。遇贼与战,贼不能支,遁入城。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而援军望之,按不进。且忌普成功,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欲收先入之功。而贼以死捍,蒙古军恇怯,即驰回,普止之不可,遂为贼所蹂践,率坠

29、水中。普军乱,贼乘之。普勒余兵,血战良久,仗剑大呼曰:“大丈夫当为国死;有不进前者,斩!”奋击,直入贼阵中,从者仅三十人。至日西,援绝,被创堕马,复步战数合。贼益至,贼指曰:“此必头目,不可使逸,须生致之。”普叱曰:“死贼奴我即石都事何云头目!”左胁为贼枪所中,犹手握其枪,斫贼死。贼众攒枪以刺普,普与从者皆力战,俱死之。 选自元史石普(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普诣丞相,面陈破贼之策 诣:拜见 B由是诸将疾普功 疾:嫉妒 C一普自将,攻北门 将:将领 D普勒余兵,血战良久 勒:招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组是 (3分)A普以将略称 以普从

30、行 B而汝中柏者方用事 而援军望之,按不进C为天下忠义倡 遂为贼所蹂践 D遇贼与战 普与从者皆力战,俱死之(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普有“将略”的一组是 (3分)徐平录功,迁兵部主事 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卒莫能前下令衔枚趋宝应,其营中更鼓如平时 树帜城上,贼大惊溃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 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 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淮东、淮西盗贼兴起这时,有大将谋略的石普得到董钥的推荐,并且凭借平定徐州的战功升任兵部主事。 B高士诚占据高邮的时候,石普愿作讨伐高士诚的先锋,并向丞相请求给予步兵三万用以破敌,丞相同

31、意了他的请求。 C石普以突袭的方式很快攻下宝应,可是在攻打高邮的时候,却因为援兵不作为,致使石普功亏一篑。 D在军队大乱之际,石普没有退缩,仍旧血战到底,在只有三十个士兵跟随和援兵断绝的情形下,英勇战死。(5)翻译。 (10分)(1) 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听淮南行省节制。(4分)(2) 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3分)(3) 死贼奴我即石都事何云头目!(3分)参考答案:5文言实词3CC项“将”:率领6文言虚词3BA介词,凭借连词,表顺承关系;B连词,表转折关系;C介词,替表被动;D介词,跟连词,和。7信息筛选3B写的是石普因功受赏;写的是取得胜利的结果,并不是将略;写的

32、是总兵所为。8内容归纳3B丞相只是同意了石普请战的要求,并没有给予步兵三万。9(1)一开始命令石普遇事斟酌情况(或:依据方便合适的情况)自行决定,等到出发了,又 命令他听从淮南行省节制。 (采分点:大意,便宜,行,听)(2)石普身先士卒追赶他们,放火焚烧城关大门,贼兵恐惧,想要弃城逃跑。(采分点:大意,先,蹑,走)(3)该死的贼奴,我就是石都事,说什么头目!(采分点:大意,即,何云)附译文: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至正五年考中进士,任命为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淮东、西盗贼兴起,朝廷正当用兵之际,石普以有大将谋略著称,同佥枢密院事董钥曾推荐他,适逢丞相脱脱讨伐徐州,就让石普随从出发。徐州平定

33、后记录战功,石普升任兵部主事,不久又升为枢密院都事,随从枢密院官镇守淮安。 这时高士诚占据高邮,石普拜见丞相,面陈破贼的计策,并说:“高邮凭借着大湖的险要,都是低洼的水塘,骑兵不能靠前,给我步兵三万,保证能够攻取它。高邮一平定,那么濠州、泗州就容易攻破了,我请求作先锋,为天下倡导忠义。”丞相赏识他的豪壮,命令他临时负责山东义兵万户府事务,招募义兵万人出征。而汝中柏正当权,暗中阻挠,减少他一半军队。一开始命令石普遇事斟酌情况自行决定,等到出发了,又令他听从淮南行省节制。 石普行军到达范水寨,天还未黑,石普命令军中具办食物,夜漏三刻,下令士兵口含小木棍急行军去宝应,营地中仍和平常一样打更鼓。到达宝

34、应县后,随即登城,在城上树起旗帜来,贼兵大惊溃退,石普于是安抚城中百姓。由此诸将嫉妒石普的功劳。石普从水陆两路进兵,乘胜攻下十几个寨子,斩杀贼兵数百人。快要抵达高邮城时,分兵三队:一队奔赴城东,准备水战;一队作为奇兵,防备后方;一队由石普自己率领,攻打北门。石普遭遇贼兵相战,贼兵抵挡不住,逃入城中。石普身先士卒追赶他们,放火焚烧城关大门,贼兵恐惧,想要弃城逃跑。可是援军看着他们交战,按兵不动,又忌石普成功,总兵派遣蒙古骑兵一千人,冲到石普军前面,想抢到先进城的功劳。而贼兵拼死守卫,蒙古军惧怕,即奔驰而回,石普阻止不住,于是被贼兵所蹂躏践踏,大多坠落水中。 石普军队军阵大乱,贼兵乘机进攻。石普招

35、集残兵,血战很久,他拿着剑大声呼叫道:“大丈夫应当为国而死,有不前进的,斩!”奋力搏斗,一直冲入贼兵阵地,跟随的只有三十人。到太阳偏西,援兵断绝,受伤落马,又步行交战几个回合,贼兵到的更多了,贼寇指着他说:“这一定是头目,不可让他跑掉,要活捉他。”石普叱骂道:“该死的贼奴,我就是石都事,说什么头目!”左肋被贼枪刺中,还握着自己的枪,将贼兵砍死。贼众一齐用枪刺石普,石普和跟从的人都奋力而战,全部战死。略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上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 ,太空再次闪耀中国红。从2004年1月立项到嫦娥四号落月,十五

36、载砥砺奋进,十五载 ,探月工程全线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一步一个脚卹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矢志不移,连战连捷, 创造了月球探测的中国奇迹。2007年,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实现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2010年,嫦娥二号获得国际最高7米分辨率全月影像图,不断刷新中国高度;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并开展月面巡视勘察,( ),也把中华民族 的创造力刻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史册上;2014年,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圓满成功,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关键技术,为我国正在实施的月面采样返回及未来深空探测奠定坚实基础。2019年底嫦娥五号将发射升空,在月面预定区域着陆后,将采集月球样品,经月地

37、转移、再入回收和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最后将它安全送至地面等过程。这有望获得一系列重大原创空间科学成果,大大增进人类对地月系统演化的认知。17. 依次填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项是A. 相映成趣 披星戴月 高歌猛进 卓尔不凡B. 交相辉映 披荆斩棘 高飞远翔 无出其右C. 相映成趣 披星戴月 高飞远翔 无出其右D. 交相辉映 披荆斩棘 高歌猛进 卓尔不凡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把玉兔号的足迹刻在了月球上B. 在月球上刻下了玉兔号的足迹C. 玉兔号的足迹被留在了月球上D. 把玉兔号的足迹留在了月球上19.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38、将采集月球样品,最后将它安全送至地面,经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月地转移、再入回收等过程。B. 经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月地转移再入回收等过程,将采集月球样品,最后将它安全送至地面。C. 将采集月球样品,经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月地转移、再入回收等环节,最后将它安全送至地面。D. 经月地转移、再人回收和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等环节,将采集月球样品,最后将它安全送至地面。参考答案:17. D 18. A 19. C【17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辨析与运用能力。此类题目要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结合语境具体分析,然后做出判断。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累赘、褒贬不当、

39、用错对象、自相矛盾。本题,相映成趣:互相衬托、映照而显得很有趣。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语境中,用来陈述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上的五星红旗,应使用“交相辉映”。可排除AC两项。披星戴月:指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披荆斩棘:指拨开荆,砍掉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困难。语境中,十五年的探月历程中应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这里应选“披荆斩棘”。可排除A项。高歌猛进:放声歌唱,勇猛前进。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情绪高涨,斗志昂扬。高飞远翔:飞得既高有远。比喻前程远大。与上文的“矢志不移,连战连捷”相一致,应选“高歌猛进”。卓尔不凡:超乎

40、寻常,与众不同。无出其右:没有能超过他的。语境中,用来陈述我们中华民族的创作力,应使用“卓尔不群”,我们还没有达到“无出其右”的水平。分析可知,D项的成语全部恰当。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本题,根据语境,补写的句子主语是“嫦娥三号”,根据下文“也把”,这里应使用“把”字句,可排除BC两项。“留”与“刻”,用“刻”更显得意义重大,不可磨灭。可排除D项。分析可知,A项补写最恰当。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

41、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本题,根据语境,划线句子的主语是“嫦娥五号”,根据工作顺序,应先“采集月球样品”,可排除BD两项;“将它安全送至地面”是最后的环节,可排除A项。C项修改正确。故选C。8.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科学研究表明, , 。 , , 。 ,强身且做不到,又何谈强国?在一些大城市,人们不得不压抑户外健身的热情整个民族的身体健康状况出现下滑人们不呼吸新鲜空气几分

42、钟都难以存活中小学甚至开始削减长跑等户外体育运动课程和考试项目由于空气质量的恶化人们不吃饭可以活7到20天,不喝水可以活3到7天ABCD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连贯性。首先浏览所给的句子,把握中心;再依据关联词、指示代词或前后的照应看句间的关系。科学研究表明后面接,中有表递进关系的词语“甚至”,因此应该在之后,而是人们减少锻炼的直接原因,因此,这三句的顺序是,“强身且做不到”前是一个逗号,只有能和这句话连接。因此正确顺序是。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43、处不超过15个字与一般动物不同,响尾蛇捕捉猎物时,_,而是靠它身上的一个特殊的器官一颊窝来定位目标的,颊窝位于响尾蛇的鼻眼之间,对热十分敏感。当有小动物从它附近经过时,_然后将小动物一举捕获,科学家根据响尾蛇这一生理特点,_,热定位器有着广泛的用途,如将热定位器安装在异弹上,就可以根据敌机发动机所散发的热量进行准确定位,然后将敌机击落。参考答案: (1). 并不是靠视觉或听觉等感觉器官 (2). 它会根据小动物散发的热量进行定位 (3). 模仿它的颊窝发明了热定位器【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能

44、力。补写句子,一定要根据句子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语境进行。本题第处,根据横线前说“与般动物不同,响尾蛇捕捉猎物时”,一般动物捕捉猎物我们明白其依靠的是视觉入听觉等感觉弃官,而这里指出响尾蛇捕捉猎物时与一般动物不同,再横线后“而是靠它身上的一个特殊的器官颊窝来定位目标的”,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并不是靠视觉或听觉等感觉器官”。第处,根据横线前“对热十分敏感”“当有小动物从它附近经过时”和横线后“然后将小动物一举捕获”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响尾蛇会根据小动物散发的热量进行定位”意思的句子。第处,横线前“科学家根据响尾蛇这一生理特点”中“这一生理特点”是指“颊窝对热十分敏感”“会根据小动物散发的热量进行定位”,再结合“热定位器有着广泛的用途”根据敌机发 动机所散发的热量进行准确定位,然后将敌机击落”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模仿响尾蛇颊窝发明了热定位器”意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