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实验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287600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实验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实验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实验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实验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实验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实验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最近,中国某地模仿法国风格建筑的小镇在网上热传。大到埃菲尔铁塔,小到路灯、雕塑、植被,让人真假难辨。有网友直呼,和巴黎相比,这里就差一条塞纳河了。这一现象并非孤例。据统计,中国至少已有6座“凯旋门”,10余座“美国国会大厦”,3座埃菲尔铁塔徜徉其中觉得很“洋气”,“摆拍”出来像置身异域,让人不出国门就能体验世界风情。这些建筑的出现,固然有其出现的土壤,但“全心全意搞山寨”,总归是附在别人文化表层的一贴“狗皮膏药”。法国的巴塔兰克剧院作为当代音乐史上的圣地,建筑虽也融合了中国

2、元素,但并没有因此而丢失自己的文化属性,而恰恰是因为其承载的巴黎文化,使之屹立150余年仍魅力不减。反观国内的一些高仿建筑群,哪怕是被冠以“中国的巴黎”“东方佛罗伦萨”,做到极致也不过是赝品,失了本国本土的文化精神,有皮没瓤。事实上,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比如,北京的前门大街,就是一个融合了中西风格,呈现出独特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积淀的特色历史街区。而人们之所以质疑当下的一些西式建筑热,就在于其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与“模西建筑热”同样遭受诟病的,还有“仿古建筑热”。有的地方

3、,本来并没有什么前朝风土,却乐于以古街古巷为名,雕梁画栋,青砖粉墙,小饰品假古董齐出,臭豆腐烤肉串并售。如果前者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后者则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从街区历史找卖点,然后找投资,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对于西式建筑热来说,同样适用。无论是抄袭西方,还是效颦传统,建筑设计与规划的盲从背后,是对文化根底不自知、对文化传统不自信。建筑,既是文化的表现,也是生活的沉淀。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千姿百态的开平碉楼,集防卫、居住功能于一体,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民居风格;马达加斯加首都族群混杂,马来高脚草屋、非洲木板棚与欧式教堂错落有致,多元才是这里的和谐;而

4、作为中国获得普利兹克奖的第一人,王澍让每一层的每一户都有自己的小院和植物,“出则繁花似锦,入则清净悠远”。房子可模仿,文化难复制,只有立足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能找到创新式融合的思路。“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们的文化与历史,已经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立足文化本体,深挖地域特色,根深方能叶茂。北京如今大力推动中轴线沿线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保护和申遗,就是因为那是老城的灵魂,中华民族“内和外安”的文化基因、“左右对称”的营城理念、“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都集中体现在这里,在人们记忆中挥之不去。缺了非物质文化的滋养,建筑即使再雄伟也缺少一条脊梁;而有了乡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

5、也能成为精神家园。(节选自人民日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建筑要想成为精神家园,需要的是乡愁和人文的淬火,而不仅仅是依靠外观的雄伟壮丽。B. 建筑如果失去了本土的文化精神,模仿得再好,也只是赝品,只能附在别人的文化表层。C. 中国的建筑风格大体上是兼容并蓄的,不拒绝“洋建筑”,在借鉴中呈现文化主体意识。D. 建筑一旦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往往会引起质疑。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将“模西建筑热”与“仿古建筑热”对比论述,指出建筑设计的盲从会带来很大的危害。B. 文章先分后总,指出建筑要植根于

6、历史文化,立足于地方特色,才能找到创新融合的新思路。C. 文章摆事实讲道理,逐层推进,论述建筑在借鉴西方与古人时,要立足于本土历史与文化。D.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手法,表明有了乡愁与人文的植入,建筑才能成为精神家园。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房子可模仿,文化难复制”,是说建筑要立足于传统文化,不能受西方影响,才会有生命力。B. 西式建筑热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仿古建筑热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文章对二者都作了严厉的批评。C. 因为中国的文化与历史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所以北京大力推动中轴线沿线综合整治保护。D. 建筑在考虑文化基因、保持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仿

7、效古人、借鉴西方,才能有发展有创新。参考答案:1. C 2. A 3. D【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不拒绝洋建筑”理解有误。相关信息在原文第三段,原文是“事实上,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原文是说“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不是选项所说的“不拒绝洋建筑”。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

8、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会带来很大的危害”说法错误,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说带来的危害。还有“文章将模西建筑热与仿古建筑热对比论述”中的“对比论述”说法错误,应为类比论述。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

9、,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是说建筑要立足于传统文化,不能受西方影响,才会有生命力”理解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倒数第二段,原文是说“房子可模仿,文化难复制,是说只有立足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能找到创新式融合的思路”,并且其中“不能受西方影响”说法过于绝对化;B项,“文章对二者都作了严厉的批评”,说法不符合原文,相关信息在文章第四段,原文是说,如果前者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

10、,后者则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都作了严厉的批评”,程度过重;C项,“因为中国的文化与历史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所以北京大力推动中轴线沿线综合整治保护”说法强加因果,不符合原文,相关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原文为“我们的文化与历史,已经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立足文化本体,深挖地域特色,根深方能叶茂。北京如今大力推动中轴线沿线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保护和申遗,就是因为那是老城的灵魂,中华民族内和外安的文化基因、左右对称的营城理念、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都集中体现在这里,在人们记忆中挥之不去”。故选D。【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

11、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

12、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

13、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2. 阅读题。(共22分) 八月的阳光一进八月,小夏和小秋天天去村前的土路边盼信。土路上的尘土很厚,八月的阳光煮熟了那层泡沫,赤脚踏上去便会燎起几个水泡。终于有一天,盼来

14、了信,两封。小夏一封,小秋一封。两人急着看了信的封面后,又互看了对方的。小夏说:“京城的,比我的好。”小秋道:“上海的,也不差。”兄弟俩将半个月来的焦躁一起用欢笑发泄出来。小夏拆信,小秋也拆信,忘了头顶上的烈日。小夏一惊,小秋也一愣。后来兄弟俩半喜半忧地回家,将通知书念给父母听。父亲说:“上大学要这么多的钱?”母亲只叹了口气。八月,棉花还没到上市的季节。父子仨兵分三路,到晚上回家,所筹借的钱还不够费用的十分之一,兄弟俩上学掏空了家底,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母亲只好把一头正在长膘的猪卖了。八月的日子越来越少,小夏和小秋的上学费用仍差一大截。那天,他们去了学校。校长和班主任都非常同情,但也无能为力

15、,只好以学校的名义写了封信给乡政府,请他们想办法。在烈日下奔波了三天后,父亲捧着由乡政府出面借的2000元贷款回到家里,一下子倒在地上,昏了过去。十天来的劳碌和心焦,使这个在太阳地里劳作了半个世纪的硬汉子也趴下了。上学的费用还不够一个人用的,八月的日子所剩无几。没想到这天邮递员竟送来了一张汇款单,1000元,学校来的。附言栏里只有几个小字:“祝贺!全体教师捐赠。”父亲从床上爬起,母亲赶紧将汇款单递过去,父亲的嘴唇嚅动着,发不出声音。费用还只够一个人的,日子不会停留,小屋里的人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峻。三个人的目光一起盯着床上的父亲。父亲忽地一骨碌坐起来,说:“现在只有一条路,你们也都懂事了,自己决

16、定吧,要不,抓阄也行。”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像是经历了一个世纪,小夏抬起头说:“小秋,你去吧,你的学校好。”小秋也抬起头:“不,我比你年轻一岁,哥,你去吧。”这时谁也没注意小夏一个微小的动作。他把手伸进衣袋,摸出那张录取通知书,撕了个粉碎。小秋醒悟过来后,一下子抱住小夏:“哥!”泪水夺眶而出。八月的最后一天,小夏带着200元路费出了门,他去南方打工。父亲欠下了许多债,小秋在学校还要许多开支。八月的阳光下,小秋站在村头的土路旁,出神地看着泡沫似的尘土上那一行深深的脚印1. 给加点的字注音。(5分) 燎起( ) 筹借( ) 嚅动( ) 抓阄( ) 夺眶而出( )2. 阅读全文,结合小夏的言行

17、,在括号里把小说情节补充完整。(每处4字以内)(4分)( )筹借学费( )外出打工3. 小说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主要有哪些作用?(4分) 4. 兄弟俩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为什么半喜半忧地回到家?(2分) 5.“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6. 从全篇看,标题“八月的阳光”,除了指八月的烈日以外,还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参考答案: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曾有一种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2009年11月28日,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因

18、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王世襄的离世,意味着中国又一位标志性文化老人的陨落。王世襄生于1914年。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曾是朝中大官,母亲出身书香门第。他年轻时就在燕京大学读书。王世襄虽然出身名门,拥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对书画、陶瓷这些也都较为精通,但是他更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如捉獾、养鸽、驯鹰、养狗等。然而,他的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却并没有被一般人看成是学问。 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王世襄生前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可能把工作干好吗?”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少年的“王家二少爷”养狗、玩葫芦、养鸣虫,在京城可算是小有名气。他玩过

19、一只白鹰,是鹰中绝品,当时叫价一百块钱,而当时一袋面粉才两块五。王世襄平生头一次借钱,买走了这只白鹰。王世襄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但启功先生却不认同这种说法,他曾说,王世襄先生的“玩物”是“研物”,许多被人看作是玩的东西,在王世襄眼里都是学问。王世襄曾说:人生价值不在于据有事物,而在于观察赏析,有所发现,使之上升为知识,有助于文化研究。即使是“雕虫小技”,王世襄都能玩出道道。他曾经出版过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等。他收藏的东西除了像家具这样的大家伙,还包括蛐蛐罐、鸽哨这样的小玩意,他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同样也都非常精深。2

20、000年,王世襄将自己一生所写的大部分文章交由三联书店以“锦灰堆”为名出版,书中涉及家具、漆具、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舞乐、忆往、游艺、饮食、杂稿等十二类。王世襄于1940年曾应梁思成之邀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国难频仍的年代,他们在荒野中寻找中华文明存在的久远证据,将历史传统缝合。1945年8月,日本投降。经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梁思成推荐,王世襄被派遣回北平清查战乱中损失的文物。当时,许多日本和德国文物贩子与收藏家在中国收买文物,伺机盗运出境。王世襄宴请了四五十位知名的古玩商,请他们提供线索。他得知河南某地出土的青铜器多数被德国人杨宁史买去,于是通过他父亲的友人找到宋子文详陈原委,最

21、终没收了杨宁史的240件青铜器,其中包括价值连城的“宴乐渔猎攻战铜壶”、“商饕餮纹大钺”等。文革时期,王世襄跑到国家文物局,请求文物局的“内行红卫兵”前来抄家,就此保住了大批文物。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那么多宝贝,却在晚年全部拍卖回流到社会。王世襄最终选择了“散尽”,这些宝贝也有了更多前世今生。王世襄自称“书呆子”,在“反右”已经开始的情况下,他还热情地邀约黄苗子、郁风以及漫画家张光宇来自己的四合院“芳嘉园”住。小院越来越热闹,成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城文化圈里一个不可多得的雅致场所。但由于人越来越多,王世襄便将宝物缩回一间漏雨的小屋,将数十件形态、大小各异明清家具塞满狭小的空间。

22、两个明代的柜子被王世襄拼在一起,他和老伴袁荃猷睡在里面,以至黄苗子专为这张特殊的“大床”写了一幅对联-移门好就橱当榻,仰屋常愁雨湿书,横批-斯是陋室。有一件物什是王世襄始终珍藏的,那就是他与夫人用了多年的买菜的提筐。2003年,妻子去世,王世襄在怀念亡妻的诗中,深情地回忆与妻“提筐双弯梁,并行各挈一”的情景。他还说,到将来自己辞世之后,请人把这个提筐放在他们俩的墓穴中间,能与妻子“生死永相匹”。 (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文章开篇引用一些人的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并不是在否定钱钟书国学大师的地位,而是

23、为了突出王世襄在民俗研究和文物收藏上的贡献。B、文中写王世襄借钱买白鹰一事,以实例说明他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而对“玩物”投入热情,也说明了他的“杂”与“通”。C、王世襄从一开始就秉持研究文化、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有意识地关注“雕虫小技”,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锦灰堆等书都是其成就的代表作。D、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许多宝贝,却在晚年散尽收藏,这表现出他对国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表现出了他豁达的性情。E、这篇人物传记以议论为主,间有记叙,展现了王世襄性格的不同侧面。(2)、文章写了王世襄的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6分) (3)、王世襄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

24、有能把工作干好的吗?而他对自己的评价又是: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这两句话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6分) (4)、这篇传记的标题是“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既概括出了王世襄的生平,又道出事理,颇有深意。请你就对“学问与乐趣”“藏与散”这两组关系的理解,任选一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1)、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 A项“并不是在否定钱钟书的国学大师的地位,而是为了突出王世襄在民俗研究和文物收藏上的贡献”的表述正确但不全面,还隐含着对不能出现像王世襄这样的大家的担忧。B项“也说明了他的杂与通的表述正确,但“以实例说明他的心思从小就不

25、在学业上,而对玩物投入热情的表述错误,写王世襄借钱买白鹰一事是为了证明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C项“从一开始就秉持研究文化、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与文不符。E项“以议论为主,间有记叙”的表述错误,应该是以记叙为主,间有议论。)(2)、在研究民俗方面,他是杂家也是通家,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不仅仅停留在“玩”的层面,还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文化发展;在抢救收藏文物方面,为保护民族文物竭尽心力,收藏广泛,最终却散尽藏宝;在为人处世方面,生活简朴,为人淡泊,待人热情,重感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3)、不矛盾。前一句的意思是:人天性好玩,对玩投入极大热情,在玩的过程中

26、可以总结知识,凝聚智慧,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知识和智慧是干不好工作的;后一句是王世襄的自谦之语,也是自得之言;这两句话表明王世襄专注于不被一般人认可的“学问”,却乐此不疲,很有收获。(观点明确2分,分析4分) (4)、示例一:学问与乐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做学问的动力,带着兴趣去做学问,那么在做学问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还能获得发现、探究、创新的乐趣;在做学问的过程中,乐趣能产生强大动力,可以化苦为甘,使做学问不再是枯燥的事情,而成为有益的探索过程;一个人学问成就的大小,往往与他在其中感受到的乐趣成正比。(考生结合自身实际阐释也可)示例二:藏与散。对

27、一切藏品而言,藏是暂时的,散是必然的,藏与散是收藏过程中的一对矛盾;藏是珍爱,也是保护,但并不是个人在物质上的占有;散是对藏品进行的更合理的再分配,藏品散于社会,让更多人了解其价值,由此可以传承文化;人对喜爱的东西应该懂得珍爱,藏时竭尽心力,也应该懂得与人分享,散时散得洒脱。(观点明确2分,分析充分6分)略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6分)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23.上述语段中

28、,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有什么不同?(2分) 24.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者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4分) 参考答案:23子贡认为管仲不是一个仁者;孔子认为管仲是个(大)仁者。(2分)24.孔子评价管仲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要求他拘于小节小信,而是肯定了他的大信大节从孔子对待仁的观点可以看出孔子通达知变,具体人物具体分析所以我们看待人和事时,也不宜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4分)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每题3分,共9分)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

29、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30、。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4、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

31、的一项是( )例:去今之墓而葬焉A.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B.死而湮没不足道者C.吾尝终日而思矣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比较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敛赀财以送其行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几以捕系死 A.和相同,和不同 B.和相同,和不同C.相同 D.都不相同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中记述了苏州市民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周顺昌等烈士仗义抗暴,勇于斗争,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B.张溥在本文中不但生动地记述了斗争的过程,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而且特别强调“匹夫之有

32、重于社稷”。C.“四方之士”,“过而拜且泣”,“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是为了表现对“五人”仰慕的崇高感情,号召人们向“五人”学习,这也正是张溥写此文的目的。D.文中巧妙地运用对比,夹叙夹议,叙议结合,使得文章事、理、情交融并茂,不仅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有很强的感染力。参考答案: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33、“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B因人之力而敝之因:依靠C焉用亡郑

34、以陪邻邻:邻国,指秦国D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阙:使亏损,侵损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越国以鄙远敢以烦执事B失其所与,不知吾其还也C行李之往来是寡人之过也D若亡郑而有利于君今急而求子16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课文意思,秦在西,晋在东,郑在秦、晋之间。B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C烛之武见秦伯,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的目的是坦言知道郑国必然灭亡,从而避其锐气。D烛之武围绕着“阙秦”、“利晋”这个中心,说服秦伯,终于使秦伯“与郑人盟”,秦伯留下杞子、逢孙、杨孙代郑设防,

35、撤军而去。参考答案:14.C 15.D 16.B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每句1分,共3分)在人们的认识里,主角就是主角,配角就是配角,二者属于截然不同的世界,没有统一的可能。但实际上, 。一部戏里,其实没有大小角色之分,也没有主角配角之分, 。正如本质上,大人物是自己的小人物,小人物是自己的大人物。茫茫尘世里,其实没有大小人物之分, 。参考答案:答案:主角固然是主角,配角其实也是主角有的只是自己的台词自己的戏有的只是自己的灵魂自己的心8. 仿照例句,从生活中选取一个恰当的事物从正

36、反两方面立意,写出两个对人生有警示作用的句子。(6分)例句:彩虹为让别人赏心悦目,献上自己七彩人生。只务虚而不务实,决定了它只能昙花一现。事物: 正面: 反面: 参考答案:圆规正面:规规矩矩,从不越雷池半步。反面:永远规范别人,从来不规范自己。哈哈镜正面:扭曲自己,带给他人欢乐。反面:因为自己腰板不直,才很难透视他人的正直。9.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到了宁波,结束一天的工作,我特意赶往东钱湖,感受渔民们独树一帜的生活和对客人的热情,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和愉悦。B小周早晨还说双休日与我们一起去登山,吃晚饭时却变卦了,说他双休日有特殊事要办,他的朝令夕改让大家很不高兴

37、。C各种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特点是见物不见人,让人防不胜防,而在诈骗活动中上当受骗最多的是老年人和涉世不深的青少年。D总经理上任之后,对公司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初步调整,这只不过是牛刀小试而已,他还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对公司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0. 仿照下

38、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工作细节。材料: 品行 作风 选择出淤泥而不染 择善者而从之 一步一个脚印谦谦君子 放下身段 孟母三迁 光明磊落 埋头苦干 近朱者赤参考答案:放下身段,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这是我们应该发扬的扎实作风;孟母三迁,近朱者赤,择善者而从之,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环境选择:谦谦君子,光明磊落,出淤泥而不染,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美好品行(“放下身段,埋头苦干”、“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谦谦君子,光明磊落”三处语序可调整)【详解】此题考核仿写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句式和内容两个角度着眼,格式上先两个四字词语,然后是一个短句,最后根据内容补写“这是我们应该”,本题要求根据所给材料仿写,注意材料的分类,“放下身段,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和“作风”一组;“孟母三迁,近朱者赤”“择善者而从之”和“选择”一组;“谦谦君子,光明磊落”“出淤泥而不染”和“品行”一组。六、写作(60分,共1题)11. 写作(60分)请以“向高处攀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参考答案:略略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