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汕尾市龙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废纸不腐张爱国八月十五,进奏院衙署,窗前,苏舜钦看着缓缓西沉的太阳和渐渐热闹的大街,不由一声叹息。好友刘巽问他为何叹息。苏舜钦苦笑了笑,说出自己的烦恼。原来,作为当世有名的大词人,苏舜钦和他的诗朋文友们每年中秋节都要在京城的文韬阁聚会,赏明月,观舞乐,喝酒赋诗。按惯例,今年当由苏舜钦做东,请束也已于半个月前发出,但直到现在,苏舜钦晚上宴客的银子还没有着落。刘巽笑了:“好一个苏大学士,连一场宴会都办不起,真是笑煞人也。”“刘兄莫笑,莫非你办得起?”苏舜钦说着,两人哈哈
2、大笑。“真可笑也!你看他们,其府上日夜车来马往,灯红酒绿,歌舞喧嚣,宾主酣醉,又何时为银子而愁?”刘巽擦去眼角笑出的眼泪,“你我整日囚身于衙署,劳形于案牍,忧心于庙堂与乡野,怎的连一场宴席都负不起?”“刘兄莫气!道不同,则择取不同。他们有他们之择取。你我有你我之择取。你我既然如此择取。即是择取如此生活。”苏舜钦看着刘巽。不无严肃地说,“人生在世。各自有其生活方式。他们以彼方式为乐,你我又何来以此为苦?”“罢了罢了,苏兄还是快快解决这燃眉之急吧。”刘巽说着,眼睛一亮,弯下腰捡起地上的一张废纸,“有了!苏兄,你我何不将此等纸张收集卖去?”“不可不可!”苏舜钦急忙摆手,“此乃衙署之物,朝廷也有禁令,
3、不可私占。”“苏兄迂腐!不过废纸耳,百无一用。你我此举实乃废物再用,又合皇上克俭戒奢之倡,有何不可?”刘巽说着就开始捡起来。苏舜钦想了想,也是,这些年来,衙署里用过的废纸很是不少,但大多被当作垃圾,胡乱丢弃,实属浪费;少部分被擦桌抹椅、烧火取暖用了,甚是可惜。苏舜钦似乎给自己找到了理由,于是也蹲下身去捡。?好一会儿,两人将地上、橱柜内外和拐角旮旯里的陈年废纸都翻捡出来,擦去痰迹、脚印和霉灰尘土,用麻绳捆上,扛出去卖了。?还别说,有这些废纸所卖的银子,苏舜钦晚上的宴会不仅酒菜上佳,还请了京城最著名的歌舞伎前来助兴。宾客们大喜,纷纷夸苏舜钦终于大方了一回,又问他哪里发了财。苏舜钦坐在宾客中间,醉态
4、十足,笑眯眯不语。?可是谁也没想到,第二天早朝一开始,一位御史就向皇上参奏苏舜钦,说他目无法纪,侵占公物,监守自盗,罪大恶极。?苏舜钦脑中轰一声,暗叫不好,他知道这并非冲他而来,而是冲着正在推行新政的范仲淹大人和新政而来苏舜钦是范仲淹新政的忠诚拥护者和积极推行者。新政因为严重打击了贵族官僚的既得利益,推行以来一直受到他们的百般阻挠。苏舜钦也清楚,这御史台早已成了保守派攻击改革派的前沿阵地。他想解释,可尚未开口,满朝文武八成以上齐刷刷跪下,将此事无限上纲上线,奏请皇上严惩苏舜钦等贪官恶贼。皇上看着眼前的阵势,沉思良久,将苏舜钦、刘巽,以及所有参加宴会的人革职为民,即刻驱出京城。?京城外,一场秋雨
5、刚停,夕阳残照,愁云惨淡,秋风萧瑟,乌鸟凄鸣。刘巽抹一把脸颊上的清泪,愤然道:“真小人也,竟拿区区废纸做文章,置你我于此境。”?“刘兄莫怒,俗语曰,虫蝇不噬无缝卵!昨日,倘使你我能克制心中私欲,他们即便欲置你我于死地又能奈何?此事皆由你我私欲贪心所致,不怪他们。”苏舜钦竟然淡淡一笑,“何止不怪?当感激也。”?“感激他们?”?“刘兄可知昨夜众宾赞我时我心中所想?不瞒刘兄,当时,我为不花分文即得众人之赞而甚为得意,还思忖往后何物可以再卖。刘兄请想,何物可再卖?废纸可卖,新纸可卖否?纸张可卖,笔墨桌椅可卖否?眼中可见之有形物可卖,手中权势之无形物可卖否?终了,岂不是将自己当年刻苦求学以期造福百姓之初
6、心良知一并卖去?如此,你我杀身之罪巳成,千古骂名亦成。”苏舜钦认真地鋭,“刘兄,他们扼你我之私欲贪心于萌芽,岂不当感激?”?“苏兄言重,区区废纸,何至于斯?”刘巽轻轻一叹。?“刘兄差矣!自古以来,所有巨贪大蠹,皆非一朝一夕所成,无不由跬步之错而至千里之罪、千古之耻。”苏舜钦忽然泪流满面,“刘兄,你我被革取事小,一旦祸及范大人和新政,你我定当千古之耻也”补记:史载,北宋年间,由范仲淹发起的“庆历新政”之所以在推行不到一年后即宣告失败,与苏舜钦这一“监守自盗”事件给保守派以借口并最终将改革派一网打尽有着一定的关系。(选自小说月刊2017年第9期)注:苏舜钦( 1008-1049 )北宋诗人、书法家
7、,景祐元年进士。文学上是北宋诗文改革运动的重要作家;政治上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舜钦、刘巽本是一心为民的清官,但因一念之差,没有克制住自己的私欲和贪心,最终犯错,被革职逐出京城,作者以此来教化读者。B. 小说擅长细节描摹,如第?段苏舜钦笑眯眯不语”,表现其得意之情:第?段描写苏舜钦“淡淡一笑” ,表现出他乐观旷达心态。C. 小说对环境精雕细刻,让读者如临其境,如第?段的环境描写,渲染了苏、刘二人离京时的凄清悲凉气氛,暗示了人物当时悲伤愁苦的心情。D. 小说结尾意味深长,卒章显志,作者通过人物语言,揭示主题,警示世人:不遏
8、止小贪欲,便会逐步形成大贪念,最终铸成千古罪过。8. 根据小说内容,请简要分析“废纸不腐”的含意。9. 结合本文,谈谈历史小说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参考答案:7. B 8. 废纸并不是一无是处,能够为人们带来金钱。人们要永远记住“废纸事件”带来的警示:贪欲会一点一滴地积累。“废纸事件”中,苏舜钦身上所表现出的自我反思的优秀品质不会过时,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9. 历史小说不能违背历史真实,需要再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风俗和社会的主要内容。小说通过“补记”表明文本所涉人物及主体事件的真实性较高。历史小说在细节上允许适当艺术虚构,便于展开事件叙述与事物描写。小说中的对话,细节是加入了作者的
9、想象虚构,让内容更具可读性。基本故事情节真实,突显历史真实性,细节内容想象虚构,突显文学艺术性。【7题详解】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针对题项的问题对应文章内容筛选出重要信息点。本题中B项中,第?段描写苏舜钦“淡淡一笑”,表现出他乐观旷达的心态。表述错误。这里重点要表现的是他具有自我反思的优秀品质。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标题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可以从结合小说内容从标题的表层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解答。本题中,从表层含义上说:据“还别说,有这些废纸所卖的银子,苏舜钦晚上的宴会不仅酒菜上佳,还请了京城最著名的歌舞伎前来助兴”可知废纸并不是一无是处
10、,能够为人们带来金钱。而从深层含义(主题、人物)来说:据“不瞒刘兄,当时,我为不花分文即得众人之赞而甚为得意,还思忖往后何物可以再卖。刘兄请想,何物可再卖?废纸可卖,新纸可卖否?纸张可卖,笔墨桌椅可卖否?眼中可见之有形物可卖,手中权势之无形物可卖否?终了,岂不是将自己当年刻苦求学以期造福百姓之初心良知一并卖去”可知是教育人们要永远记住“废纸事件”的警示:贪欲会一点一滴地积累;另外“废纸事件”中,苏舜钦身上所表现出的自我反思的优秀品质不会过时,永远值得我们学习。【9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通读文本,在充分把握文本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
11、然后结合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本题中,让“结合本文,谈谈历史小说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概括得出答案:文本中的历史事件王安石变法,以及苏舜钦、刘巽等人物,乃至反对变法者借助苏舜钦卖废纸一事弹劾打压新政等都是真实的;小说通过“补记”表明文本所涉人物及主体事件的真实性较高;可见历史小说不能违背历史真实,需要再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风俗和社会的主要内容。但是,苏舜钦与刘巽如何因宴客发愁、二人如何商议、如何想到卖废纸以及二人捡废纸的动作以及朝堂上的弹劾、甚至被贬后的对话等不可能是历史的真实回放,都是作者虚构的。这些虚构又基于历史事件以及人物性格,虚构的合情合理。可见历史
12、小说在细节上允许适当艺术虚构,便于展开事件叙述与事物描写。小说中的对话,细节是加入了作者的想象虚构,让内容更具可读性。最后可总结:基本故事情节真实,突显历史真实性,细节内容想象虚构,突显文学艺术性。【点睛】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标题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可以从结合小说内容从标题的表层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解答。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由运用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的“筹算”演变而来。老子中提到“善计者不用筹策”,孙子管子等著作中也有“算”“筹”二字出现,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已比较普遍。唐代末年,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
13、诀。但由于史料匮乏,珠算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算盘是何人发明也无从考察。 从现有资料看,“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数术记遗:“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可见东汉已出现了珠算方法及理论。北周甄鸾为此作注说:把木板刻为三部分,上下两部分用于停放游珠,中间部分用于确定算位;每个算位各有五颗珠,上面一颗,作数五,下面四颗,每颗作数一。但这种计算工具与现代算盘形制不同,现在通行的“穿档算盘”,算珠穿在“档”上,可以沿档上下滑动。档中横以梁,通常梁上方每档穿两珠,每珠作数五,梁下方每档穿五珠,每珠作数一。定位后拨动算珠,就可做加减乘除及开乘方等运算。 “算盘”名称最早见于宋代算书谢察微算经,因
14、此可以确定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1921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一颗木制算珠,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珠相似。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药铺的柜台上有一形似算盘之物,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确认,那就是与现代算盘形制类似的穿档算盘。宋末元初学者刘因的静修先生文集里有以“算盘”为题的五绝一首,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时谚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日算盘珠,言拨之则动。”元代谚语把资历渐老的奴婢比作算盘珠,也表明此物当时已很常用。此外,宋代算盘从形制看已较成熟,没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种笨拙或粗糙。因此,许多算学家认为,算盘的诞生还可上推到唐代。因为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
15、,科技文化发展滞缓,算盘诞生的可能性较小;而唐代经济文化发达,需要有新的计算工具,算盘在这时被发明极有可能。 珠算因计算工具简便、数理内涵独特而被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元世祖忽必烈时,科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365. 2425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26秒,这样精确的计算就是利用珠算完成的。我国研发第一颗原子弹时只有一台计算机,为应付庞太的计算工作,就出现了众多算盘高手齐聚一堂演算原子弹数据的场面,最后的计算结果准确无误。 但随着计算器、计算机的普及,古老的珠算在当今社会似乎已无用武之地。尽管在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珠算方兴未艾,连美国都要引进珠算作为新文化;但我国学珠算的人却越来越
16、少,算盘也越来越罕见。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美国大西洋月刊近日评选出“50个最伟大发明”,巾国算盘也入选其中,并被评价为“第一批能够提高人类智力的工具之一”。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副会长苏金秀认为,看待珠算,不要仅限于其计算功能,而应看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科学研究证明,珠算心算对幼儿和青少年有开发智力的作用,对特殊儿童有智障补缺与康复的作用,对老年人健脑和延缓衰老也能发挥作用。很多珠算“粉丝”也相信,就像有了飞机、汽车,照样还需要自行率甚至步行一样,珠算与电子计算器并不矛盾,它们各有各的功能,相得益彰。 (摘编自指尖的文化:算盘的历史) 1下面各项中不
17、熊支持“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这一观点的证据是 A. 1921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木制算珠与现代算珠相似,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算盘也类似现代算盘,可见宋代算盘的形制已较成熟。 B宋末元初学者刘因有一首算盘诗,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的元代谚语以算盘珠来比喻资历渐老的奴婢,这些都说明算盘在宋元时已很普及。 C.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科技文化发展较为滞缓,算盘不大可能诞生于此时;而唐末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 D在元世祖忽必烈时,科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365. 2425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26秒,能利用珠算完成这样精确的计算,说明宋元之交珠算已很发达
18、。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筹算是用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的一种方法,从老子孙子管子等著作中可以看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就已被广泛使用。 B文中的“珠算”和“算盘”并非一个概念。珠算是一种计算方法,算盘则是珠算的工具。从现有资料看,“珠算“一词比“算盘”一词更早见于文献。 C从北周甄鸾对“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这句话的注解来看,当时的算珠计数法已经与现代珠算相同,都是上面部分的一珠作数五,下面部分的一珠作数一。 D.中国珠算申遗成功以后,迅速传到韩国、日本、东南亚甚至美国;但在中国,随着计算器、计算机的普及,古老的珠算却日渐衰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19、的一项是 A.算盘发明之初可能没有“档”,算珠也没有穿在档上,而后来的“穿档算盘”都是算珠穿在档上,可以沿档上下滑动。这种改进使算盘在携带和使用时更加方便。 B筹算演变为珠算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珠算产生之后,又对社会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研发也有它的功劳。 C.中国珠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人选大西洋月刊“50个最伟大发明”,这表明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已得到了国际认可。 D在电子时代,算盘计算迅速、携带方便的优势已很难体现,因此我们不应再关注其计算功能,而应开发其在教育启智等方面的价值。高 考 资 源 网参考答案:1.C(宋代“筹算除法歌诀”已经出
20、现并不能作为“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的证据)2.D(“中国珠算申遗成功以后,迅速传到”时间错误。从“方兴未艾”一词来看,韩、日、东南亚地区珠算早就比较盛行。)3.D(“不应再关注其计算功能”绝对化)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21分)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迟子建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旱,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加它身上几声骂。看来过于光明了,也是不好。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
21、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在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给我带来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穿窗而过的月光,会拿出主子的做派,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赤条条地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到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似乎也带着股绿意,有一种说不出的嫩;夏日的月光呢,饱满,丰腴,好像你抓上一把,它就能在指尖凝结成膏脂;秋天的月光,一派洗尽铅华的气质,安详恬淡,如古琴的琴音,悠远,清
22、寂;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它落到雪地后,情形就不一样了,雪地上的月光新鲜明媚得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所以冬日赏月,要立在窗前。看着月光停泊在雪地上焕发出的奇异光芒,你会想,原来雪和月光是这世上最好的神仙眷侣啊。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冬春之交的一天,是满月的日子,又是周末,故乡的亲人们聚在一起。做了几道风味独特的菜,大家快活地喝酒聊天。晚饭后,我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赏月,我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钟的样子吧,我被渴醒了。床畔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
23、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做起了画。喝过那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我接着睡了,可是往往眯上二
24、三十分钟的样子,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窗外的山,哪还有满月时的胜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昨夜那一场热烈的燃烧,留下了缺口,不知去哪儿疗伤去了。因为它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所以不管怎么调理,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
25、次地亏过,而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16本文重点写月光,但作者却在文章开头用较多的笔墨写了太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17文中画线句“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的含意是什么?给你哪些启示?(6分)18这篇文章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都写了“月亮”,但两者在内容和主题上有明显不同,请概括回答。(6分)19、下列对作品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4分)A、作者第二段写“冬春之交的月光” 欲扬先抑,形成反差;与下文出现的月亮形成对比,从而突出热烈燃烧的月亮。B、文中“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做起了画” 可以
26、让读者感受到月亮的热烈美,由“流光溢彩”,“昨夜那一场热烈的燃烧”也可以看出月亮的活泼美。C、文中“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 运用拟人手法,借月亮表达人要不断地付出和奉献自己。D、月亮在全文结构中起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以月色的阴晴圆缺,感叹生命的循环往复,是本文的精妙之处!E、作者分别写出了春天月光的嫩,夏天月光的饱满、丰腴,秋天月光的悠远清寂,冬天月光的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参考答案:16(5分) 作者通过较多的笔墨写太阳,主要是突出了太阳的“不大懂得养生”的特点(2分),并且与月亮的“修行有道”形成对比(1分),表达
27、了作者对月的认可和喜爱(1分),同时也为文章后面的描写抒情作铺垫(1分)。17(6分)月亮没有对圆满的热烈追求就不会有亏损(2分),而亏损往往是为它生命的灿烂刻养精蓄锐。(2分)这句话体现了一种人生哲理:人要勇于奉献,用自己的付出甚至牺牲造福他人。人生因为付出而精彩,生活因为造福他人而更美妙,像月亮一样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2分)18(6分)(1)内容上:本文重点写“我”在半梦半醒之间发现的月亮之美,荷塘月色重点描写朦胧隐约的月色之美。(2分)(2)主题上:本文借月亮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即人生在遭遇低谷时,要能想到失败挫折是为自己将来的成功做准备,要坚持自己的追求;荷塘月色借朦胧
28、的月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幻想超脱现实而又无法超脱的苦闷之情。(4分)19、A D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臧霸字宣高,泰山华人也。父戒,为县狱掾,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时送者百余人。霸年十八,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送者莫敢动,因与父俱亡命东海,由是以勇壮闻。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既擒布,霸自匿。太祖募索得霸,见而悦之,使霸招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皆诣太祖。太祖以霸为琅邪相,敦利
29、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太祖之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晖皆叛。后兖州定,翕、晖亡命投霸。太祖语刘备,令语霸送二人首。霸谓备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备以霸言白太祖,太祖叹息,谓霸曰:“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愿也。”乃皆以翕、晖为郡守。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专事绍,不以东方为念。太祖破袁谭于南皮,霸等会贺。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太祖曰:“诸君忠孝,岂复在是!昔萧何遣子弟人侍,而高祖不拒,耿纯焚室舆榇以从,而光武不逆,吾将何以易之哉!”东州扰攘
30、,霸等执义征暴,清定海岱,功莫大焉,皆封列侯。霸为都亭侯,加威虏将军。又与于禁讨昌豨,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有功,迁徐州史。沛国公武周为下邳令,霸敬异周,身诣令舍。部从事謥詷不法,周得其罪,便收考竟,霸益以善周。从讨孙权,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张辽之讨陈兰,霸别遣至皖,讨吴将韩当,使权不得救兰。当遣兵逆霸,霸与战于逢龙,当复遣兵邀霸于夹石,与战破之,还屯舒。权遣数万人乘船屯舒口,分兵救兰,闻霸军在舒,遁还。霸夜追之,比明,行百余里,邀贼前后击之。贼窘急,不得上船,赴水者甚众。由是贼不得救兰,辽遂破之。霸从讨孙权于濡须口,与张辽为前锋,行遇霖雨,大军先及,水遂长,贼船稍近,将士皆不安
31、。辽欲去,霸止之曰:“公明于利钝,宁肯捐吾等邪?”明日果有令。辽至,以语太祖。太祖善之,拜扬威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注:榇(chn):棺材謥詷,人名。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霸为帅,屯于开阳屯:驻扎B霸敬异周,身诣令舍诣: 来到C周得其罪,便收考竟考:拷打D当遣兵逆霸,霸与战于逢龙逆:阻止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太祖之讨吕布也 俯察品类之盛B清定海岱,功莫大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臣以供养无主,辞不复命D霸与战于逢龙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臧霸“勇壮”的一项是( )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
32、中要夺之。因与父俱亡命东海。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从讨孙权,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行百余里,邀贼前后击之。ABC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兖州叛乱中,徐、毛二人背叛太祖,后亡命出逃投靠臧霸。太祖命刘备见臧霸,并命臧霸奉上二人首级。臧霸对刘备说的一席话,使太祖改变了主意。B太祖讨伐吕布时,臧霸等曾带兵往助吕布。吕布被擒后,臧霸又把他藏匿起来,太祖点名搜索,在臧霸那里找到了吕布。C臧霸非常尊敬下邳令武周,曾到其舍作客。后来臧霸从事謥詷不遵守法度,武周就拘押拷打謥詷。霸却没有怪罪武周,反而更加亲善。D张辽讨陈兰,臧霸被调到
33、皖地,讨伐吴将韩当,使孙权不得前救陈兰。韩当阻止臧霸于夹石,被臧霸击败。孙权遣数万人分兵救陈兰,闻知霸军在舒城,立即撤军。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3分) (2)公明于利钝,宁肯捐吾等邪?(3分) (3)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4分) 参考答案:9D(迎战)10C(因为,连词。A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于之,兼词;句末语气词。D在,介词;向、对,介词)11A(写其亡命东海对吕布的帮助讨伐黄巾军)12B(臧霸自身藏匿,太祖搜得臧霸)13(1)
34、(臧戒)依据国法,不肯听任太守私自杀人,太守因而大怒,命令拘捕臧戒并送到太守府去。(“听”“私”“诣”译错一个扣1分。)(2)曹公很清楚战事顺利与否,怎么可能舍弃我们呢?(“明”“利钝”“捐”译错一个扣1分。)(3)我受主公(太祖)存命保全之恩,不敢违其命令。不过有意于称王称霸的君主应该以义相告(不宜威迫),希望将军替我(向主公)解释。(“生全”“王霸”“可以”“为之辞”中的“之”译错一个扣1分。)【参考译文】臧霸,字宣高,泰山华县(今山东费县方城镇) 人。父亲臧戒,曾任华县狱掾,其间因依据国法,不肯听任泰山太守凭私欲杀人,太守因而大怒,命令拘捕臧戒并送到太守府去,当时监送者约有百余人。臧霸当
35、时十八岁,引领从客几十人在费县西山道中半途截劫,夺救父亲,监送者都不敢动,臧霸便与父亲一起奔命于东海,而臧霸亦从此以勇猛健壮闻名于世。 黄巾起义时,臧霸跟从陶谦击破贼众,授予骑都尉官职。于是臧霸在徐州招收士兵,与孙观、吴敦、尹礼等聚合军众,臧霸为统帅,驻扎在开阳一带。太祖曹操讨伐吕布时,臧霸等带兵往助吕布,吕布被擒后,臧霸隐身匿藏,曹操搜索,寻得臧霸,一见之下非常喜欢他,便使臧霸招降吴敦、尹礼、孙观、孙观之兄孙康等,往见曹操。曹操以臧霸为琅邪相,任用吴敦作利城太守、尹礼任东莞太守、孙观任北海太守、孙观的哥哥孙康任城阳太守,割青、徐二州,交给臧霸。曹操在兖州时,任命徐翕、毛晖二人为将。兖州乱起,
36、徐、毛二人都背叛。兖州之乱平定后,徐、毛亡命出逃投靠臧霸。曹操告诉刘备,让他告诉臧霸奉上二人首级。臧霸便对刘备说:“我能依靠自力有所建树的原因,是因为我不会做这种事。我受主公(太祖曹操)存命保全之恩,不敢违其命令。不过有意于称王称霸的君主应该以义相告(不宜威迫),希望将军为我(向主公)解说。”刘备便把臧霸所言告诉曹操,曹操叹息,对臧霸道:“这是古人仁德之事,你却能够加以奉行,这也正是我的心愿啊。”于是让徐翕、毛晖二人都做了郡守。当时曹操正与袁绍相对抗,而臧霸屡次带领精兵进入青州,所以曹操能专心应付袁绍,不用顾念东方之事。曹操在南皮打败了袁谭,臧霸等前往祝贺。臧霸便求派子弟及诸将之父兄家属前往邺
37、城,曹操说:“诸位忠心报国,但何必要如此来表现呢。昔日萧何派遣子弟前往侍奉高祖,汉高祖没有拒绝,耿纯焚烧自己的房子、马车、棺木追随,而光武帝没有辜负他的好意,现在我将用什么来改变前人的做法呢!”当时东州纷乱,臧霸等执正匡义,征伐暴虐,使黄海、渤海、泰山地区清平安定,他的功没有谁比他大的了,于是都被封为列侯。臧霸被授予都亭侯,又同时担任威虏将军。臧霸又与于禁讨伐昌豨,与夏侯渊征讨黄巾余贼徐和等,有功劳,升迁为徐州刺史。沛国人武周担任下邳令,臧霸尊敬武周,认为他与众不同,常到其舍做客。后来臧霸的从事謥詷不遵守法令,武周获得他的罪状,就拘押拷问謥詷使其死于狱中,臧霸更因此与武周友善。臧霸跟从太祖讨伐
38、孙权,先登入敌阵,再入巢湖,攻破居巢。张辽讨陈兰时,臧霸被调到皖,讨伐吴将韩当,使孙权不能前往救助陈兰。韩当派兵迎战臧霸,臧霸与韩当在逢龙作战,韩当又派兵在夹石拦阻臧霸,臧霸与韩当作战且打败了韩当,带军队回到舒城驻扎。孙权派几万人乘船驻扎在舒口,分兵前往营救陈兰,听说臧霸军队驻扎在舒城时,立即撤军。臧霸引军连夜追赶,到天明时,行军一百多里,拦阻敌人前后夹击。敌人窘急不堪,不能上船,跳水而逃者很多。于是吴军不能救陈兰,张辽便打败了陈兰。臧霸跟从太祖到濡须口征讨孙权,与张辽同为前锋,行军途中遇上大雨,前锋大军先到,江水竟然增涨,敌船逐渐靠近,将士都惶恐不安。张辽想撤离,臧霸阻止张辽说:“曹公很清楚
39、战事顺利与否,怎么可能会舍弃我们呢?”第二天,曹操果然发出撤军令。张辽到了太祖处,把臧霸之言告诉太祖。曹操认为臧霸做得好,授予扬威将军、假节的称号。后孙权请求投降,太祖还师。便留臧霸与夏侯惇等驻扎在居巢。略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
40、。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葬厉王母真定。真定,厉王母之家在焉,父世县也。高祖十一年七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厉王蚤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
41、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之子奇谋,以马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 (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注】 警跸:警戒清道,断绝行人,是帝王出入时的规矩。9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赵王敖弗敢内宫 内:通“纳”B厉王母亦系 系:囚禁C厉王蚤失母,常附吕后 蚤:通“早”D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扛:把东西放在
42、肩膀上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为筑外宫而舍之 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B.厉王母之家在焉 令从者魏敬刭之C.立子长为淮南王 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D.上以亲故,常宽赦之 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高祖经过东垣时,赵王进献美人(即后来的厉王之母)给他,后来赵王又专门在宫外造房子给她住。B贯高谋反之事,牵连到了赵王,赵王被囚禁,厉王之母也一起被抓起来了,她虽然有孕在身也没有得到高祖的赦免。C厉王在其母死后依附吕后,因而免于祸患,但他内心却始终怨恨辟阳侯,怪他当初没有尽全力救自己的母亲。D孝文帝和厉王关
43、系很好,常常称他为“大兄”,厉王到辟阳侯府上把辟阳侯杀了,而孝文帝也没有怪罪他。12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5分)译文:_(2)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5分)译文:_ 参考答案:【参考译文】(二) 淮南厉王刘长,是汉高祖的小儿子,他母亲本是前赵王张敖的嫔妃。高祖八年,(皇上)从东垣县经过赵国,赵王把厉王的母亲献给他。她受到皇上宠幸,有了身孕。赵王张敖不敢让她住在宫内,为她修建外宫让她居住。等到赵相贯高等人在柏人县谋弑高祖的事情被朝廷发觉,汉廷将赵王也一并逮捕论罪,把他的母亲、兄弟和嫔妃都收捕起
44、来,囚禁在河内郡官府。厉王的母亲也被囚禁,(她)对狱吏说:“我受到皇上宠幸,已有身孕。”狱吏禀报给了皇上,皇上正在恼怒赵王 ,没有理会厉王母亲的申诉。厉王母亲的弟弟赵兼通过辟阳侯向吕后进言请她说情,吕后心怀妒忌,不肯向皇上进言求情,辟阳侯便不再尽力相劝。等到厉王的母亲生下厉王后,心中怨恨就自杀了。狱吏抱着厉王送到皇上面前,皇上后悔莫及,让吕后抚养他,并在真定县安葬了厉王的母亲。真定是厉王母亲的故乡,她的祖辈都居住在那里。 孝文帝六年,厉王让但等七十个男子和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商议,策划用四十辆大马车在谷口县谋反,并派人出使闽越、匈奴。事情被发觉,朝廷治罪谋反者,派使臣召淮南王入京。6. 阅读下面
45、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每小题3分)玄墓山探梅倡和诗叙 (明)文徵明 吴玄墓山在郡西南,临太湖之上。西崦、铜坑,映带左右。玉梅万枝与竹松杂植,冬春之交,花香树色,郁然秀茂;而断崖残雪,下上辉焕,波光渺弥,一目万顷,洞庭诸山,宛在几格一真人区绝境也。但其地僻远,居民鲜少,车马所不通。虽有古刹名蓝,岁久颓落,高僧韵士,日远日无。苟其人非有幽情真识,不能得其趣;非具高怀独往之兴,不能即其境而游;矧能发为歌诗,品目咏赞,以深领其胜耶?此余于方、伍两君探梅之作,而有取焉。 古之名山,往往以人胜;所贵于人,岂独盘游历览而已?有名德以重之,高情雅致有以领之。然非文章雄杰发其奇秘,亦终泯泯尔。是故山无线深近远,苟遭名人,皆足称胜天下。(1)吾吴号山水郡,然知名当世,则虎丘、灵岩耳。盖顾野王之文,清远道士、李太白、韦、白诸人之诗歌,有足重也。若玄基之胜,诚有不在二山之下者,而一时之人,能道其名者鲜矣,岂非未遇其人文章之不立欤?或谓永、柳诸山,以柳子诸文传;而柳子之文之奇,非永、柳诸山不足以发。二君他诗,固多清丽,而评者谓玄墓诸篇尤胜,殆山水之奇,有以发之耶?(2)而其幽情真识,与夫高怀独往之兴,实足领之。又其人皆清修有立,仕以政显,隐以操称,不肯碌碌后人。充其所至,必将名世。他时当有读其诗而想见其人,以歆兹山之胜者,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