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新余市北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冷藏的凤凰 杨羽仪湘西的凤凰是个绝美的地方。凤凰的绝美是全方位的。不能忘记那古老而沉静的黄丝桥古城。它雄踞于湘黔边陲1500多年了。岁月悠悠,它依然默默地俯视着原野的沧桑。大地在速变着,它却是永恒的存在。 (4)不能忘记那起伏百里苍原、呼啸苍天的“南方长城”,那是数百年前官名相抗,汉苗对峙的悲剧见证。一座座烽火台、一座座碉楼,望不尽的青山,望不尽的长城,从古时的“夜郎”国到近百年的烽烟四起,述说着这里隐藏着两个表面脆弱骨子里却十分坚强的民族。不能忘记
2、那千古一绝的吊脚楼,它从大山深处一直延伸到沅水沱江畔。清清的沱江从凤凰城中轻轻流过,无数的吊脚楼悬于沱江两岸,一根根木拄撑起一幢幢小楼,撑起了两个可爱的民族。这迷人的吊脚楼上,岂止有飞檐翘角,有三面四廊,有象征吉祥如意的木雕图案,有两个民族喜爱的牡丹和喜鹊,更有令世人惊羡的一群“宋祖英”,她们不但人靓,而且歌也甜。每当日落黄昏,从吊脚楼里走出来的一群一群土家族和苗族姑娘,她们迈着轻盈的步子,手上挽着一篮衣服到河边洗衣,走着高高的木桥,那桥脚长长地伸入江上,两条原木组成的“桥枫”上,姑娘们飘然而过,在那颇有沱江特色的石墩桥上跳着独特的舞蹈。我更不能忘记在这深山和清江上,出了两个民族的出类拔萃的男
3、人。沈从文曾对凤凰古城作过这样的描述:“落日黄昏时节,站到那个巍然独立在万山环绕的孤城高处,眺望那些远近残毁的碉堡,还可依稀想见当年角鼓火炬传警告急的光景。”这样的大山养育了一批血性男人,鸦片战争时期在定海保卫战中身受十余处创伤,仍连斩数敌,血染沙场壮烈牺牲的郑国鸿老将军,便是沱江岸边一座不朽的青山。凤凰的男人是山,凤凰的男人也是水。凤凰出了国民政府的内阁总理熊希龄,出了中国著名的画家黄永玉,还出了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家沈从文。我始识风凰,可以说是从读沈从文开始的。沈从文曾说:“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并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的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
4、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却无坚不摧。”愈读沈从文,就愈觉得他是水造就的。抑或说他的性格就是水的性格。他的文学成就已经举世瞩目,由于种种不公正的原因,社会把从文先生“冷藏”起来了,“冷藏”达30多年之久,没有出版他的任何书,没有报道他的任何活动,仿佛他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消失了。这时,被“冷藏”者常常悲愤欲绝,或大义凛然,做出绝世之举。从文先生不然,他在这个领域似乎消失了,然而,他又在别的领域,如研究中国服装史而成了举世瞩目的大家。他是大家,但又以水那样平凡的心态入世出世,从来不把自己看作一座高高的山。从文先生始终自视为平凡的水,以涓涓入世,在丛林中,在山
5、石间本来就不喧嚣,因此在社会有意“冷藏”他的时候,他依然以平常之心出世。他被“冷藏”起来,并不等于弃世。他依然带着热切的希望,冀望着我们民族从病态走出来,从刀光剑影中走出一个刚强的民族。这也许是他心态平和如水的哲学根据。从文先生是水,遭受“冷藏”,水便会化为冰,一块晶莹透亮的冰,坦坦荡荡却光照人间。被“冷藏”的人,一旦“开封”便会出现一股热。不过,自视为水的从文先生,对于这种热,依然是一种平常心态,一种水的包容和随和的心态。它是从沱江流出来,到沅水,到中国乃至世界,他却始终怀恋着那涓涓而来的沱江。一个冬天的黄昏,我们走过那高脚的木桥到了彼岸,又从独特的石墩桥走回此岸。坐上一只长长的木船,随水飘
6、然而去,看那独特的吊脚楼,看巍峨的城楼,看虹桥以及与之相连的南华山,希冀看这凤凰古城的一切。然而,我更深深地怀恋这清清的沱江,清得像一面镜子,一面能鉴古今的历史明镜。一座千年的凤凰古城的历史倒映在清清的沱江里,两岸的山影树影走马灯般的人影,全都倒映在这清清的沱江里。可是,沱江依然那么清澈、明丽,一点也不混浊。即使与从文先生一起被“冷藏”着,沱江依然是平静的。它以水的特质平常地入世和出世,却震撼着我的心弦,久久地,久久地。 (选自南方日报有删节)(1)文章开篇说“湘西的凤凰是个绝美的地方”,“凤凰的绝美是全方位的”。凤凰的“绝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全方位”的内涵? (7分)答: (2)文
7、章第段说“愈读沈从文,就愈觉得他是水造就的”。请结合段,就沈从文水样的性格,作分条陈述。(5分)答: (3)概括第段画线句子两方面的含意。(5分)答: (4)文章标题为“冷藏的凤凰”,如何理解“冷藏”和“ 凤凰”的丰富内涵?(7分)答: 参考答案:(1)凤凰的“绝美”表现在:黄丝桥古城,雄踞1500多年,依然永恒地存在。“南方长城”隐藏着两个表面脆弱而骨子里却十分坚强的民族。凤凰山和沱江水孕育了令世人惊艳的英雄名人。(5分)理解“全方位”:指景与人两方面的绝美,景美,人性更美。(2分)(2)沈从文的性格:自视平凡,以平常之心出世入世。不弃世,对民族充满信心和希望。包容随和。(4分)(3)清清的
8、沱江水,既象征了沈从文的性格,又揭示了沈从文等杰出人物产生的深厚的背景(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4分)(4)“凤凰”既指有全方位绝美的凤凰古城,也指凤凰古城中滋养的诸如沈从文这样的凤凰;“冷藏”既指沈从文因种种不公正的对待而被封杀、受冷落,也指因社会动荡,凤凰的自然美不被外界了解。(7分)略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22分)最后的黄豆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在地上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染布时,
9、就从兜里摸出几料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不呆。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爸爸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没过半月,爷爷快乐的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于是,镇子里又了有大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
10、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的多嚼几把黄豆,还取了奶奶。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捶了半天背,他还是喘得满脸猪肝紫。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
11、。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计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父亲就像一颗荒野的树那样疯长。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试着
12、嚼它。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品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找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父亲长号着,声间凄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屋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他疯了。
13、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有人曾问我,金子最终找到了吗?当然没有。爷爷的坟头早被我平了,当时还有人说,我跟我那疯死掉的父亲一样,也是忤逆不孝。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我那个儿子和老婆都不跟我说话了。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改自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1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我”平掉爷爷的坟头,是既不想让任何人打扰爷爷死
14、后的安宁,又表明了不依赖祖辈财富、自己创业的决绝。B文中说“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一是形容他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长得快;二是形容他备受溺爱,放纵无拘。C本文语言平实,情感饱满,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各具特点,叙事手法新颖,主题有教益。D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时,爷爷蹲在一高地看人染布,这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和对财富的羡慕。E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细节和对比等艺术手法,生动凸显人物个性;人物行为也具有深厚寓意。16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有哪些作用?(6分)17小说最后解开金豆之谜,文章先前做了哪些铺垫?(6分)18这篇小说寓意深刻,对我们的人生有许多启示,请结合现实或自身谈谈你
15、感受最深的一点。(6分)参考答案:15A 、E16、标题“最后的黄豆”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故事情节的发展与黄豆密切关联,“爷爷”创业、守成过程和黄豆紧密联系起来;主人公“爷爷”的心理、专注、执著和顽强的性格和个性化的人物特征也通过黄豆得以显现揭示;文章的寓意也通过最后的“黄豆”被埋而得以点明和升华。(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对3点得6分。意思答对即可。)17、答案:爷爷生前的交代;父亲疯狂地寻找爷爷传说中的那几坨金子;金匠说爷爷偷偷让他把它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每点2分,共6分。)18、(6分)启示一:就人生追求而言,单纯的物质追求并不会让人幸福,相反可能带来生活中的不幸。启示二:就亲情而言,真正
16、的爱不是溺爱,而要帮助下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启示三:就传承而言,精神财富的传承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精神的力量才能真正改变人生。(答出寓意每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论述启示时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启示或其他启示进行论述,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表述清晰给4分。)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21分)女儿的班主任范子平女儿换了班主任,回来就对我说,哎呀,俺班来了新班主任,教语文,可有意思了我打断话问她,这次考试成绩出来了没?你排第几?女儿不接我的话,仍是一脸兴奋,说,俺班主任李老师可有意思哩!我正色道,你已经高二,明年就高三,得
17、订个计划,各门功课分数进展多少女儿没等我说完就进了自己的房间。慢慢地我还是发现了女儿的变化,比方说爱说话了,走路爱蹦跳了,对好多事感兴趣了这应该没啥,青春期的女孩子嘛!但我关心的是,成绩有没有提高。星期一下午按惯例是班会课。女儿放学回家,一脸的笑,说,班会课,班主任没讲几句,更没占住课堂时间让做作业、读课文。就是唱歌,唱民歌,也唱流行歌曲,还表演小品。女儿说,你不知道,李老师老歌新歌都会唱,顶上刘欢,顶上周杰伦还演小品呢!李老师把领口一翻,表演街头流氓遇到便衣警察,可笑得很,全班开了锅!我担心地说,得准备后年的高考,不能光寻开心啊!女儿不屑,一边往里间走,一边说,爸你真的不懂语文课也传来新消息
18、。那天讲曹禺的雷雨,李老师说,这节课你们都预习熟了,不用絮叨,我给你们唱唱电视连续剧雷雨的主题歌和插曲吧!女儿说,哎呀,李老师唱得好极了!全班同学不依不饶,拍手起哄要求再来一遍!后来,李老师表演雷雨,他又当周朴园又当鲁侍萍又当鲁大海,当谁像谁。要李老师演电视剧,肯定明星女儿说,作文课也轻松了。李老师说,课下咱各人自己练笔,课堂上咱轻松轻松!分组表演,演青春剧课堂内外。先自己报名。谁演金娜娜?谁演李毛毛?谁演那个不会扫地的王倩倩?我演那个忧心忡忡的徐老师一堂课热闹得吵破天!女儿说,你看我满身的汗,现在都没落!这样下去会成我决定去找班主任谈谈。我到了学校,女儿的班正上英语课,琅琅的读书声整齐而洪亮
19、,看不出啥问题。我到语文教研组打听,说李老师在学校后院杨树林。我经过操场沿小路到后院,渐渐听到悠扬的歌声,歌词倒是和我们有关:“我们是学生家长,心情像茅草一样,随风摇摆,不问成绩闷得慌”声音好听,我不由得品味欣赏起来,一直到下课的钟声响起,我看表已12点,只好转身走出校门期中考试后学校召开家长会,教导主任给家长们发了表格,让给每一位任课教师打钩评价。有六个选项:1、非常满意,2、满意,3、比较满意,4、一般,5、不满意,6、极不满意,要求马上撤换。首先是对班主任的评价。我犹豫了,平心而论,女儿那样喜欢他们的班主任;再说女儿活泼了愉快了,对学习感兴趣了,应该有班主任的功劳。但这是正路吗?我左顾右
20、盼,别的家长也都抓耳挠腮。我犹豫好半晌,终于在班主任后边的表格上,在“4、一般”后边打了个钩。忽然,我的肩膀被重重一推,一个宽脸中年女人恶狠狠对我说,还“一般”哩!再和稀泥就把孩子害惨了!这也是学生家长,她的心情我理解怕孩子成绩吃亏呗!我看好几个家长都和她一样鼓着眼气呼呼的样子,只好把“4、一般”后边的钩抹掉,在那个“6、极不满意,要求马上撤换”后边打了个钩。然后,我立即起身,好像办了亏心事一样低着头走出教室,可是手臂被拉住了,一看是女儿。女儿一脸严肃问,爸,你咋评价我们李老师?我躲避着女儿的目光,吱吱唔唔说,随大溜呗女儿好像不出所料的神情,问,自从李老师接任班主任,这几个月时间,我各方面咋样
21、?我只好据实回答,我看你吃饭香甜了,爱哼爱唱了。女儿说,我现在学习兴趣大多了!李老师不主张排队,说对学生是无益的压力,可学校却非搞统考排队。俺班总成绩从全年级第九名升到第四名!全班人学得多轻松多高效!我上次成绩全年级196名,这一次98名!你说李老师是行还是不行? 交谈着我已经被女儿拉进教室。女儿把那张评价表又找回来,说,爸,你改改,抹了,在这一点打钩!女儿的手指坚定不移地点着“1、非常满意”那一栏。16. 女儿对班主任李老师态度的递进性变化,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按情节顺序分条概括,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17.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6分) 18.对于这篇小说的
22、主人公究竟是谁,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我”,有人认为是“女儿”,也有人认为是“班主任”。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加以说明。(5分) 19.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A. 女儿对新来的班主任如此感兴趣,正是由于班主任李老师的方法迎合了不爱学习、爱轻松热闹的学生群体的心理,所以,家长的担心也就不属多余。B. 小说的题目是女儿的班主任,然而统观全文,班主任始终没有露面。这种侧面描写的方法,不但没有削弱班主任的形象,反而使这一形象更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同时,也为读者留有丰富这一人物形象的想象余地。C.文中写期中考试后学校召开家长会,下发对班主任满
23、意度测评表。作者这样写除了有构成情节高潮的用意,还包含了对这种测评方法的合理性的质疑。D. 文章倒数第二段,不得不通过女儿之口,以班级和个人的考试成绩名次来证明李老师是行的。这再次说明,教学成绩是衡量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的唯一标准。E. 班主任李老师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打成一片,在无形中调整了学生心态,显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参考答案:16. (1)欣赏“班主任李老师可有意思了”(2)佩服没有占班会时间,会唱会演(3)支持维护引导家长正确评价班主任(6分)17. (1)望女成凤 (2)片面追求孩子成绩 (3)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缺少理解和认识 (4)尽管迷惘
24、,但固有教育观已产生动摇。(本题中我是一个人物线索,通过我的认识的变化来展示女儿的班主任。所以我的形象在全文中都有体现。答三点即给6分)18.“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观念的偏激和陈旧,“女儿”受教育者,对改变现行教育方法的期盼和认同,“班主任”教育工作者,观念的更新,大胆的探索。(5分,本题为开放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认识。选择人物并提出相应的主题,结合文章情节进行分析)19.BE(4分)(A“迎合”此类“学生群体”不合文意;C实则对所有任课老师进行测评;D“成绩”是“唯一标准”错解文意。)略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欧阳頠,字靖世,长沙临湘人也。为
25、郡豪族。祖景达,梁代为本州治中。父僧宝,屯骑校尉。頠少质直有思理,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父丧,家产累积,悉让诸兄。州郡频辟不应,乃庐于麓山寺傍,专精习业,博通经史。梁左卫将军兰钦之少也,与頠相善,故頠常随钦征讨。钦度岭以疾终,頠除临贺内史,启乞送钦丧还都,然后之任。时湘衡之界五十余洞不宾,敕令衡州刺史韦粲讨之,粲委頠为都督,悉皆平殄。侯景构逆,京城陷后,岭南互相吞并,兰钦弟前高州刺史裕攻始兴内史萧绍基,夺其郡。裕以兄钦与頠有旧,遣招之,頠不从。乃谓使云:“高州昆季隆显,今应赴难援都,岂可自为跋扈!”裕败,迁頠为始兴内史。侯景平,元帝遍问朝宰:“今天下始定,极须良才,卿各举所知。”群臣未有对者。
26、帝曰:“吾已得一人。”侍中王褒进曰:“未审为谁?”帝云:“欧阳頠公正有匡济之才,恐萧广州不肯致之。”乃授武州刺史,萧勃留之,不获拜命。时萧勃在广州,兵强位重,元帝深患之,遣王琳代为刺史。頠别据一城,不往谒勃,闭门高垒,亦不拒战。勃怒,遣兵袭頠,尽收其赀财马仗。寻赦之,还复其所,复与结盟。萧勃死后,岭南扰乱,頠有声南土,乃授頠散骑常侍,都督衡州诸军事。未至岭南,頠子纥已克定始兴。及頠至岭南,皆慑伏,仍进广州,尽有越地。初,交州刺史袁昙缓密以金五百两寄頠,令以百两还合浦太守龚翙,四百两付儿智矩,余人弗之知也。頠寻为萧勃所破,赀财并尽,唯所寄金独在。昙缓亦寻卒,至是頠并依信还之,时人莫不叹伏,其重然
27、诺如此。(节选自陈书卷九列传第三)注:洞,指少数民族的部落。萧广州,指萧勃,时为广州刺史。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侍中王褒进曰:“未审为谁?” 恐萧广州不肯致之 闭门高垒,亦不拒战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欧阳頠“质直、笃信”的一组是(3分)父丧,家产累积,悉让诸兄 粲委頠为都督,悉皆平殄今应赴难援都,岂可自为跋扈 頠别据一城,不往谒勃,闭门高垒,亦不拒战頠寻为萧勃所破,赀财并尽,唯所寄金独在 昙缓亦寻卒,至是頠并依信还之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阳頠生于长沙郡一个豪富大族,祖父、父亲都曾任官;父亲死后,家产积蓄全部让给兄长们,自己屡次
28、拒绝了州郡的征召,专心于学业。B萧勃在广州,兵强位重,欧阳頠却不愿拜谒他;萧勃死后,岭南局势又出现动荡,欧阳頠奉命前往,平定了始兴以及广州等南越所有地区C侯景之乱平定后,梁元帝认为欧阳頠公平正直有匡扶救助国家的才能,就任命他为武州刺史,萧勃却留住了他,使他不能接受皇上的任命。D侯景叛乱时,岭南局势动荡,兰裕夺取萧绍基的郡邑,并想借兄长兰钦的交情招用欧阳頠,欧阳頠不从,而且毫不客气地对他提出了批评。8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頠少质直有思理,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3分)頠除临贺内史,启乞送钦丧还都,然后之任。(3分)頠寻为萧勃所破,赀财并尽,唯所寄金独在。(4
29、分)参考答案:5清楚 送来 抵抗6答案:C“质直”意为“朴实直率”,“笃信”意为“忠厚诚信”;句是说明韦粲任命欧阳頠为都督,平定了湘衡边界的五十多个部落;句是表述欧阳頠被萧勃打败后,财产都没了,只有袁昙缓寄存的钱还在;这两句都不是表现欧阳頠“质直、笃信”的句子。7答案:B 平定始兴是欧阳頠儿子所为而非欧阳頠所为。8答案:欧阳頠年轻时朴实直率有思辨能力,凭(因为)言行举止忠厚诚信在岭外闻名。(3分。大意正确;质直,质朴直率;笃信,忠厚诚信;岭表,岭外,岭南;三处各1分)答案:欧阳頠被授予临贺内史,他启奏皇上请求为兰钦送丧回京都,然后再到临贺去赴任。(3分。大意正确;除,被授予;启,启奏;之,到去
30、;三处各1分)答案:不久,欧阳頠被萧勃打败,财产都没了,唯独袁昙缓寄存的钱还在。译文:欧阳頠,字靖世,长沙临湘人。是长沙郡的豪富大族。祖父欧阳景达,梁代时担任本州治中。父亲欧阳僧宝,做过屯骑校尉。欧阳頠年轻时朴实直率有思辩能力,凭言行举止忠厚诚信在岭外闻名。父亲死后,家产积蓄,全部让给兄长们。州里郡里多次征召他做官都没有答应,却在麓山寺旁建造房屋,专心致志研习学业,博览通晓经史著作。梁左卫将军兰钦年轻时,和欧阳頠非常友好,所以欧阳頠经常跟随兰钦出征讨伐。兰钦越过南岭因为生病去世,欧阳頠被授予临贺内史,他启奏皇上请求为兰钦送丧回京都,然后再赴任。当时湘衡的边界有五十多个部落没有归顺,皇上命令衡州
31、刺史韦粲讨伐他们,韦粲任命欧阳頠为都督,这些部落都被平定。侯景叛变,京城失陷后,岭南地区互相吞并,兰钦的弟弟前任高州刺史兰裕攻打始兴内史萧绍基,夺取了他的郡邑。兰裕因为哥哥兰钦和欧阳頠有交情,派人招用他,欧阳頠没有听从。反而对使者说:“高州刺史兄弟地位显赫,现在应该奔赴国难援助京都,怎么能够自作主张骄横强暴!”兰裕战败,欧阳頠被任命为始兴内史。侯景之乱平定后,梁元帝问朝中所有官员:“现在天下刚刚安定,十分需要优秀人才,你们各自推举所了解的人。”群臣中没有回答的人。梁元帝说:“我已经得到了一个人。”侍中王褒进说:“不知道是谁?”梁元帝说:“欧阳頠公平正直有匡扶救助国家的才能,恐怕萧广州不肯送他来
32、。”于是任命欧阳頠为武州刺史,萧勃留住了他,他不能接受皇上的任命。当时萧勃在广州,兵力强大权位显重,梁元帝对此很担心,派王琳代替他担任广州刺史。欧阳頠另外占据一城,不前去拜见萧勃,关闭城门,高筑营垒,也不抵抗作战。萧勃很生气,派军队袭击欧阳頠,全部没收了他的钱财物资马匹武器。不久又放了他,让他回到原来的地方,又和他结盟。萧勃死后,岭南动荡不安,欧阳頠在南方有声望,于是授予欧阳頠散骑常侍,统率衡州一切军事。还没有到达岭南,欧阳頠的儿子欧阳纥已经平定了始兴。等到欧阳頠来到岭南,岭南人都被震慑而顺服。于是进军广州完全占有了南越之地。当初,交州刺史袁昙缓暗中把黄金五百两寄存在欧阳頠那里,让欧阳頠把一百
33、两还给合浦太守龚翙,四百两交给儿子袁智矩,其他的人不知道这件事。不久,欧阳頠被萧勃打败,财产都没了,唯独袁昙缓寄存的钱还在。袁昙缓不久也死了,到这时欧阳頠按照袁昙缓的托付把钱全还给了他们,当时人没有不惊叹佩服的。他就是这样地把许诺看得很重。略5. 课内文言文阅读之二(20分)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
34、:“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9
3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不得而非其上者 B . 直好世俗之乐耳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 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C臣请为王言乐 D. 暴见于王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 王立于沼上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A直好世俗之乐耳 直 B举疾首蹙頞而相告 举 C暴未有以对也 有以 D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王 11、下列选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3分)A百姓闻王车马之音 B何以能鼓乐也? C王语暴以好乐 D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王变乎色”是因为齐王认为孟子不该问自己好乐的事,自己不喜欢先王之乐而爱好世俗之乐,这是令人羞
36、愧的事,所以他难堪了。B 孟子规劝齐王“与民同乐”很有说服力的原因之一是孟子善用对比,把百姓对国君好乐的两种不同态度进行对比,很有说服力。C 孟子跟齐王的这番对话,最大的妙处就在于孟子没有纠缠于先王之乐和世俗之乐,或极力推荐先王之乐、极力批判世俗之乐,而是机智地将齐宣王引向与民同乐的方向。D.孟子所谓同乐,不仅是指齐王应和百姓一同欣赏音乐或者一同打猎,更是指齐王应以百姓之乐为乐,而百姓亦以齐王之乐为乐。 13、翻译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3分)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4分)参考答案:9、B10、A 直 仅仅,只是 B 举 全、都C有以 有用来的 D 王
37、称王 11、A12、 D13、翻译独自欣赏音乐的快乐,与跟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相比,哪一个更快乐呢?全部露出高兴的神色,相互议论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生病吧,要不然怎么能演奏乐器呢?”略6. 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3分)A. 以绳贯其手掌,驱去。 绑着B还见其母与比舍妪同贯相连。 靠近C. 欲荐州郡,郡辟召出 回避 D. 岂若二贤,厥义多乎 他们的7.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鲍出“孝”的一组是( )(3分) 以饥饿,留其母守舍,相将行采蓬实。 母年百馀岁乃终,出时年七十馀,行丧如礼。 出又指求哀妪:“此我嫂也。”贼复解
38、还之。 乃攘臂结衽独追之,行数里及贼。 乃以笼盛其母,独自负之,到乡里。 而太史公犹贵其竟脱季布,岂若二贤,厥义多乎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兴平年间,三辅之地发生动乱,因为饥饿,鲍出兄弟几个让老母亲在家看门,他们一同出去采莲子,为老母亲做饭。B. 鲍出得知母亲被贼人掠走后,明知贼人众多,寡不敌众,仍然和兄弟一同追赶贼人,并且接连杀了十几个贼寇,最后迫使贼人放回他的母亲。C. 鲍出以笼负母的做法,被乡里士大夫传为佳话。为彰显鲍出的孝义,乡里士大夫举荐他到州郡为官,但鲍出以平民百姓不能做官为由推辞,表现他淡泊名利高尚节操。D. 文章认为鲍
39、出出生于平民百姓之间,虽然没有受到礼教的教化,但他的为人举止与那些情深义笃的君子没有什么不同。真是“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9.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1)出责数贼,指其母以示之,贼乃解还出母。(3分)- (2)出以舆车历山险危,不如负之安稳,乃笼盛其母,独自负之。(4分) (3)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4)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3分) 参考答案:6C(征召)7. D 8. B(原文是独自追贼)9.(1)鲍出责问列举贼寇的罪过,指着母亲给他们看,贼寇才松绑放回鲍出的母亲。(数,列举罪
40、状,1分;解,松绑,1分;句子通顺,1分。)(2)鲍出认为车子行走经过山路危险,不如背着母亲安全,于是就用竹筐装着母亲,独自背着母亲走到乡里。(第一个“以”,认为,1分;负,背,1分;笼,用筐,1分;通顺,1分。)(3)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上白衣、戴上白帽来送荆轲。(定语后置1分;衣冠,译为动词1分;通顺1分)(4)(他)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和动乱的规律,没有不完全表现出来的。(明,阐明;治,国家安定;靡,没有,各1分)参考译文:鲍出字文才是京兆新丰人,年轻时游侠四方。兴平年间,三辅地方叛乱,鲍出和老母亲及兄弟五个人住在本县,因为饥饿,留下他的母亲守家,带领众兄弟出去采莲子,一
41、起采了几升,让二位哥哥鲍初、鲍雅和弟弟鲍成拿着莲子回家,给母亲做饭,自己和小弟留下接着采莲子。鲍初等兄弟到家,发现几十个食人贼已经抢了他们的母亲,并且用绳子绑着母亲的手,赶着她逃走。鲍初等兄弟害怕,不敢追贼人。过了不久,鲍出随后到家,知道母亲被食人贼抢走,打算追赶贼寇,众兄弟都说:“贼寇众多,该怎么办?”鲍出生气地说:“母亲在却让贼寇绑着手掠走,带走后会被煮着吃了,我们活着还有什么用呢?于是就卷起衣袖,挽起裤腿独自一人追赶贼人,追了几里赶上了贼寇。贼寇远远望见鲍出,就排开阵势,等待他。鲍出赶到以后,从一边砍杀四五个贼寇。剩余贼寇逃跑,再次聚集围住鲍出,鲍出跳出包围圈击杀贼寇,又杀死十几个,此时
42、贼寇分散开来,赶着鲍出母亲走到前面。贼寇接连攻击鲍出,没能取胜,于是就逃去与前一批贼寇聚合。鲍出再次追击贼寇,看见母亲和邻居妇女被绑在同一根绳子上,鲍出就再次奋力击打贼寇。贼寇就问鲍出:“你想要什么?”鲍出责问、列举贼寇的罪过,指着自己的母亲给贼寇看,贼寇才解开绳索放回鲍出的母亲。邻居妇女没有松绑,远远望着鲍出显出求救的神色,鲍出再次击杀贼寇,贼寇对鲍出说:“已经放回你的母亲,为何还不住手?”鲍出又指着哀求的妇女说:“这是我的嫂子”,贼寇也松绑放走她。鲍出救回母亲,扶持奉养她,客居南阳。建安五年,关中才安定,鲍出北归,可是他的母亲不能步走,兄弟几人打算用车载着母亲,鲍出认为用车载经过山路危险,
43、不如背着母亲安全,于是就用竹筐装着母亲,独自背着母亲走到乡里。乡里士大夫他的孝道气节,打算向州郡举荐,州郡下令征召鲍出,鲍出说:“农夫不能为官。”到青龙年间,母亲一百多岁才去世,鲍出此时已经七十多岁,按照礼节办理丧事,就像现在八九十岁的人,看起来才五六十一样。 鱼豢说: 过去孔子赞叹颜回,认为他长时间不离开仁德大概是洞察了他的内心吧,那濮阳周家不敢收留季布,可鲁地朱家不问事情的实情(收下季布)这是为什么呢?害怕灾祸降临到自己身上,又感觉内心不安啊!但是太史公仍然认为他最终使季布脱身的举动的可贵的,向二位贤人那样,他们的义举难道不值得褒扬吗?至于鲍出,没有受到礼教的教化,生于自然,虽然他行在田间地头,但与那些情真意切的君子有什么不同呢?略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后选择去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玛雅美术馆参观,但_式的参观却不在少数;尽管城市中的雕塑越来越多,但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的却_;尽管文化市场上艺术品_,但泡沫也不少,个别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