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北省张家口市礼县第一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286838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张家口市礼县第一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礼县第一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礼县第一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礼县第一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礼县第一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北省张家口市礼县第一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23分)塔 上 的 树 易云武 乘船而行,每每靠近城镇,常常能发现一座塔。眼下泛舟武水到沈从文故乡凤凰去,果然看见有座古塔突兀于小镇的高坡之上。那塔顶上长着一棵硕壮的树,正面看像一团绿色的云,侧面看像老人的头。 船泊码头,便要去仔细看这幅山水泼墨。它是一座七层古塔,显然已老态龙钟,不单砖石风蚀斑驳,而且所有的塔角翘檐都已破损残缺,仅仅剩下三只孤寂的风铃,但已哑然失声。惟有被香烛熏烤得髹黑的塔门及残存于地缝里的灰烬,才表明也还有人来此祭祀,因此我想,它的存在不过是一个

2、凝固了的历史故事罢了。在湘西山区,这样的故事也还多着呢。 然而我执意要弄清楚那塔上的树为什么如此蓊郁如盖,它如何得以生存。于是,便匍匐着攀援石梯而上。塔内盘道狭窄,因为空气潮湿石壁布满青苔的缘故,为防止滑倒,爬至第四层即不敢再贸然上去了。好在这一层有四个拱门可供旅人瞭望,且石板清凉,所以趁着休息之机欲和古塔作无声的沟通。 这时有阵阵江风吹来。冥冥之中,但听见塔内塔外响动众多鸟雀的鸣叫。那生灵的叫唤涌动着,如潮汐此起彼伏。塔外吼吼喳喳的声显得分外急促,充满焦虑之情。我起初只是诧异,后来才理解到,原来那些飞鸟似乎发现我骚扰了它们的地盘,急欲驱逐我这个不速之客。我甚至感觉盘旋于塔外的鸟雀全部都死劲地

3、扇动翅膀向我扑将而来,呼呼生风。其中竟然有几只勇猛者穿越空荡的拱门,俯冲于我的头顶之上。 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充满灵性的飞鸟。就在我急欲逃遁而下时,忽然又听得塔的上面三层鸟类的聒噪一片慌乱,但音量比较微弱。仔细辨析,我想,那也许是栖息于塔内的幼鸟和昏老之雀盼求食物或乞望爱怜之鸣,其嘤嘤之声令人不胜恻然。想象它们渴求布施张大尖嘴或鼓动羽翼的艰难情状,我后悔不该爬上塔来寻密探奇,侵犯了它们的家园,扰乱了鸟类家族的和平与宁静。鸟亦有情,他们的互相关心和对挑衅者的警觉,已从那个塔外愤怒的拍翅和塔内的哀鸣体现出来。我本无心、无意,鸟类却感觉我有心,有意。刹那平常行为竟变成相续肆虐,罪过罪过。 我立马产生一

4、种负疚感,在彻悟中摸索盘道退下塔去。这时,我才发现所有的磴石都积有多少不一的鸟粪,有些还粘连着羽毛,就在我缩着腿弓下身退下时,无意中发现塔壁的缝隙里鼓冒一束树根,死死地嵌在青苔之中。再环顾四周,依然见着攀附于石壁上的根蔓,或粗壮或瘦削,宛若蛇虬,相互缠在一起。有些树根还伸展绿莹莹的卷须,成为根上之根,亮晶晶的水珠挂在上面,塔内如闪着点点星光。我越是向下摸索,那须蔓越见庞杂。登塔时为一览顶端风景之快,不曾留意身边之奇,现在才觉得忽略的风景身边也有,可见人在进退时都万万马虎不得。果然,待我最后钻出塔门,那一丛丛裸露的根须全都展示于塔基周围。 这是一幅多么不屈不挠、元气飞动的自然景象啊。围绕古塔转了

5、一圈,终于觉察古塔是被树根凑用着,裹缠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石垒的古塔完全被树根抬举起来。倘若没有众多的树根以其顽强之力护卫这座僵物,这本无生命的石头恐怕早已瓦解坍塌于荒野了。 我为这一发现而感动。但是,当我在琢磨中复又抬起头时,仰望高耸于塔上的一团绿荫以及翱翔在它周围的鸟儿,我的心头更为之一亮。我分明感觉飞鸟才是给这树、这塔以生存的施予者。回首我在塔内的整个过程,正是因为塔内堆积的鸟粪给盘根错节的根蔓提供了必要的养分,使细小的根茎不断延伸。而且推而远之,这存活于塔顶的绿色华盖,也不知是仰仗何年何月何只鸟雀,就是那只玄冥之鸟衔落于塔顶的树种造就了这棵树的最初生命。日复一日,由于树的根须不断渗

6、入塔的缝隙吸取大地的精华,于是又营造了塔内湿润的空间。鸟、树和塔是如此的相互厮守、依存,难割难舍,最终在天地之间顶托了一道秾丽的风景与和谐统一的煌煌气象。这是天意?这是缘分?我几乎要双手合十向这座古塔顶礼膜拜了。 依依不舍告别这座不知名的古塔,我登船飘向凤凰。问船员,这塔上的树留下什么传说,他们也不明白。或说树鸟连理,相依相偎,像恩爱执著的夫妻,或说那塔是守护凤凰城的忠诚卫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为鸟的布施、树的精诚、塔的圆融而心怀崇敬。船员的说法虽极为简单,但给我的思索却很多,因为眼前之景道出了自然万物的亲切默契,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随顺自然,一切皆真,物我通融,宁静致远的生命画面。于

7、是,我忽然觉得这塔,这树,这鸟,这山,这水,这舟,都留着沈从文笔下的万种风情。选自中华散文百人百篇.略有删节1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文叙写了作者探访塔上的树的所见所感,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蕴含了一定的哲理。B.作者在第自然段中用“这幅山水泼墨”比喻塔和树构成的风景。C.第自然段中“刹那平常行为竟变成相续肆虐”,表明人类屡屡冒犯自然,揭示了要保护生态平衡的文章主旨。D.本文从视觉、听觉角度,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富于灵性的鸟雀,表现了作者它们的理解和尊重。E.本文和沈从文的边城一样,描绘了“世外桃源”一般的湘西生活和自然风光,语言平实简明。20.本文第自然段中

8、古塔的“老态龙钟”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6分) 答:21作者原本打算登到塔顶,为什么中途而返?(6分)答: 22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参考答案:19. CE【解题思路】C、本文主旨并非“要保护生态平衡”E、“描绘了世外桃源般的湘西生活和自然风光错。(答对一项给3分)20.(1)砖石斑驳、塔角翘檐破损残缺、风铃失声(3分)(2)为后文写塔、树、鸟和谐共生作铺垫(3分)【解题思路】结构作用要注意本身在文中的位置,与题目、开头、上文、下文、结尾、主题的作用。注意回答结构时的术语:总结、起领、承上启下、揭示中心、照应、铺垫、伏笔、悬念、突转等

9、。21. 【参考答案】(1)因有青苔,防滑倒;(2)躲避鸟的袭击;(3)避免再扰乱鸟的和平与宁静。(每项2分)22(1)借助传说,进一步领悟到世间万物和谐共生的道理,升华了主题;(2)船员的话增添了浪漫色彩(3)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4)联想沈从文,首尾呼应【解题思路】本题解答的角度比较多,可从主题、修辞、写作手法、篇章布局等方面入手,要言之有理。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阅读微信谨防病态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

10、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

11、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

12、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

13、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摘编自人民日报,2

14、016 年 1 月 21 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B. 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但是在微信中度过的生活,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况且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不多的读书时间变得更少。C. 不少微信群成员,由于认知相同、经历、层次也比较接近,传播的微信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相互启迪和帮助自己提升。D. 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

15、家庭生活的普遍行为。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B. 和阅读报刊相比,微信很少能看到不同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很少能被同一个读者看到。在这一点上,微信不如报纸,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在报纸上呈现。C. 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D. 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

16、副作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B. 阅读微信一旦成瘾,恐怕就是病态了,这种病态不仅会使人正常的阅读时间减少,而且还会表现出其特有的病症,在精神上和身体上都会有所表现。C. 转发微信变成了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做法,实际上绑架了人们的道德,让人不得不转发。D.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

17、也误了自己。参考答案:1. B 2. C 3. C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阅读文章,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错在“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和“在微信中度过的生活,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原文中“恐怕是数一数二”表猜测,“另外在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也并不是定论。所以选B。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阅读文章,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原文和备选答案之间的差别。C项,选项中“可当真

18、相披露出来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的表述理解错误,原文是“ 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所以选C。3.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阅读文章,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原文和备选答案之间的差别。C项,曲解文意。“道德绑架,让人不得不转发”错误。原文说“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所以选C项。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

19、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7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

20、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312.8亿件,共消耗约32亿条编织袋、约68亿个塑料袋、37亿个包装箱以及3.3亿卷胶带。光是一年消耗的快递包装盒所需的瓦楞纸箱原纸就多达4600万吨,相当于消耗了7200万棵树。据了解,目前中国快递业中,纸板和塑料的实际回收率不到10%,包装物总体回收率不到20%,以聚乙烯、聚氯乙烯为主要成分的塑料和胶带等最难降解,这些包装材料在自然界中,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能降解。大部分的快递纸箱在经过一次使用后被丢弃,能够回收再利用的并不多。而消费者对于包装的分类处理意识不足,加大了回收的难度。为了保证货物能够完好无损地被送到消费者手中,多数商

21、家选择用塑料胶带对包装进行加固。缠上塑料胶带的纸板箱被送到造纸厂打纸浆时,胶带的黏胶会影响过滤器工作,从而造成机器损坏,所以回收时,缠有过多胶带的纸板箱会被全部丢弃。纸盒等可回收的快递包装,如果和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被污染后无法再回收。消费者则表示,在快递站点或社区内,没有快递包装的回收点,导致快递包装大多进了垃圾箱。(摘编自快递包装垃圾成灾中国青年报材料二为解决快递包装产生的污染,近年来各方都开始积极行动。国家层面,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出台,引导快递业的绿色发展,规范快递包装的使用。菜鸟、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也积极响应,从推行“无纸化

22、”电子面单,到推行共享快递盒、可循环快递袋等,都在力争减少快递包装污染的产生。但记者在走访北京多家快递站点后发现,大多数商家尚未使用这样的绿色包装。对于全国上千万小电商卖家来说,成本较高是他们不愿使用绿色包装的主要原因。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总工程师曲睿晶指出,包装物材料替代、点对点回收、建立绿色账户等措施,有利于提高包装物的回收率,但对于电商平台、快递公司及消费者来讲仅仅是开始,其示范性远远大于实际可操作性,离成为趋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摘编自新华网)材料三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相关法律法规。如德国1991年、1997年先后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和包装回收再生利用法,强化对快递“绿色

23、化”监管。在日本,由消费者负责将包装废弃物分类,政府部门负责收集已分类的包装废弃物,私有企业获政府批准后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再处理,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既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也减少环境污染,还可利用再生资源创收,可谓是一举多得。我国现有标准只是行业规范性标准,缺乏强制性,难以对各市场主体形成有效约束。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有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快递包装问题确实到了必须立法予以解决的时候了”,足见快递绿色包装立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摘编自推行快递绿色包装刻不容缓,河北新闻网)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纸盒等可回收的快递包装不能与其他

24、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以免被其他垃圾污染,影响回收。B.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快递业消耗的快递包装盒所需要的瓦楞纸箱原纸多达4600万吨,浪费极其严重。C. 快递业用来包装的塑料和胶带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氯乙烯,它们在自然界中极难降解。D. 中国快递业中目前普遍存在包装物回收率低下的问题,纸板和塑料实际回收率不到10%。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2016年全国快递业使用了3.3亿卷胶带,胶带的黏胶会影响过滤器工作,造成机器损坏,严重影响纸板箱回收。B. 菜鸟、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响应国家政策,推行“无纸化”电子面单、共享快递盒、可循环快递袋等,以减少污染

25、。C. 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务量急剧增加,增长至312.8亿件,但逐年增长速度持续下降。D. 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建立相关法律法规;而我国现有标准只是行业规范性标准,缺乏强制性,难以对各市场主体形成有效约束。9. 怎样才能有效减少快递业包装污染?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参考答案:7. B 8. C 9. 消费者增强快递包装分类意识。使用绿色包装,发展循环经济。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行业规范。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

26、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B项,“浪费极其严重”错误,原文材料一第一段“光是一年消耗的快递包装盒所需的瓦楞纸箱原纸就多达4600万吨,相当于消耗了7200万棵树”,由此可知,此句是说消耗非常大,选项偷换概念,说成了浪费严重。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C项,“但逐年增长速度持续下降”错误,由材料一中的统计数据图可

27、知,从2012年到2013年、从2015年到2016年,增长速度较以前有所上升。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怎样才能有效减少快递业包装污染?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然后到材料中找出造成快递业包装污染原因的相关的内容,最后再根据这些相关原因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由原文材料一“而消费者对于包装的分类处理意识不足,加大了回收的难度。”“消费者则表示,在快递站点或社区内,没有快递包装的回收点,导致快递包装大多进了垃圾箱。”可知,增强消费者快递包装分类意识,在快递站点或社区内增设快递包装的回收点是减

28、少快递业包装污染的有效措施;由原文材料二“但记者在走访北京多家快递站点后发现,大多数商家尚未使用这样的绿色包装。”可知,引导快递业的绿色发展,规范快递包装的使用,发展循环经济也是减少快递业包装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由材料三原文“在日本,由消费者负责将包装废弃物分类,政府部门负责收集已分类的包装废弃物,私有企业获政府批准后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再处理,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既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也减少环境污染,还可利用再生资源创收,可谓是一举多得。”以及“我国现有标准只是行业规范性标准,缺乏强制性,难以对各市场主体形成有效约束。”可知,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以及制定

29、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强制性约束,也可有效减少快递业包装污染。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方山子传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日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日:“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日:“呜呼!此吾故人陈糙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杰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億而不簽仰而笑呼金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

30、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选自苏东坡文集事略卷一三)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B. 方山

31、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C.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D.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苏轼,字子瞻,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B. 闾里,本文指乡里。贾公彦解释说:“在六乡则二十五家为闾,在六遂则二十五家为里”。C. 谪,降职并外放,如范仲淹岳阳楼记“谪守巴陵郡”,同义的词还有贬、放、迁等。D. 河北,黄河以北。古文中的河-般指黄河,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

32、河落日圆”。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方山子出身微贱,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终不得意;晚年放弃了富贵生活,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B. 传主少年时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表现来丰富其形象。C. 作者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可见作者对“异人”的仰慕,也隐含有对方山子的赞扬之意。D. 结合苏轼被贬黄州的处境可知,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已之“不遇”,本文可以视为作者当时心态的折射。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

33、烛之武退秦师)(2)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方山子传)参考答案:10. D 11. C 12. A 13. (1)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2)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众奴仆却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余”是人称代词,应该作主语或宾语;“故”表得出结论,一般放在句子开头;“俯而不答”与“仰而笑”结构一致,“不答”与“笑”词性一致,结

34、构相同。故本题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读本题时,考生应按照题目要求,仔细阅读各选项,注意细节。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C项,“谪,降职并外放,如范仲淹岳阳楼记谪守巴陵郡,同义的词还有贬、放、迁等”,表述错误。 “放”指京官外调。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把各选项带入原文中比较分析,发现异同

35、。本题A项“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错误,根据原文“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应是年龄稍大之后,发奋读书,意欲以此驰骋当世。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 “因”,依靠 ; “敝”,损害; “所与”,同盟国;“知”,明智(通“智”) ;“易”,代替;三个分句均是判断句; (2)“环堵”,四壁 ;“而”,然而(表转折);“妻子”,妻子儿

36、女 ;“自得”,怡然自乐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高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翻译: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逸高人。他年轻的时候非常仰慕朱家、郭解这些西汉游侠的为人,乡间的游侠都很尊崇他。他年龄稍大些后,改变志向,发奋读书,想凭借学识在世上施展抱负,但始终没有遇到机会。晚年时,他就隐居在光州、黄州之间一个叫岐亭的地方。他住在茅屋里,吃粗茶淡饭,不与世人往来。他舍弃了原来乘坐的车马,毁掉了读书人的帽

37、子和衣服,徒步行走在山中,没有人认识他。有人看见他戴的帽子是方形且高耸着的,就说: “这不是古时候那种方山冠的样式吗?”于是叫他“方山子”。我被贬谪到黄州,路过岐亭时,恰巧遇见方山子。我说: “哎呀!这是我的老朋友陈糙陈季常啊!你为什么在这里呢?”方山子也惊异地看着我,问我为什么到这里来。我告诉他其中的原因。他先是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招呼我去他家留宿。我看到他家里空荡无物,可是妻子、儿女、男仆、婢女都显出满足、快乐的神态。我见此已是惊讶万分。我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喜欢酗酒、爱好击剑,挥金如土。十九年前,我在岐山,看见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携带着两套弓箭,在西山游玩射猎,一只鹊鸟在他前

38、方飞过,(古诗百科)他让随从追着射鹊鸟,没有射中。方山子催促坐骑,一马当先,一箭就射中猎物。于是,他和我就在马上畅谈起用兵之道和古今成败之理,白诩为一代豪杰。这些事情到如今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但他那种精明剽悍的神情,仍然出现在眉宇之间,这样的他怎么会像是山野之中的隐逸之人呢?方山子家族世代都有功勋,按照制度他可以通过荫补来获取官职。假使他在官场中参与政事,现在已经能够显扬名声了。他的家在洛阳,园林宅邸都很壮阔富丽,能够和公侯的府第相提并论。他家在黄河北岸还有田产,每年都可收入千匹丝帛,足可以让他过上富足安乐的生活。可是,这些他都抛弃不要,自己来到穷山僻壤,如果得不到乐趣的话,他能这样做吗?我听

39、说光州、黄州一带多有奇异的人,他们往往假装癫狂、浑身涂满污物,可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也许见过他们吧?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凯字胜之。祖审钧,尝为永兴军驻泊都监,以击贼死,遂家京兆。饶于财,凯散施结客。时寇准守长安,见其状貌奇之。为言:“审钧以忠义死,当录其孤。”遂以为三班奉职、监凤翔盩厔税。先是,守卒扫遗秆自入,凯禁绝,而众欲害之。事觉,他监官皆坐故纵,凯独得免。元昊反,尝出双烽桥、染枝谷,遇夏人,破之。又破庞青、黄罗部,再战于伺候烽,前后斩首三百余级,获区落马牛、橐驼、器械以数千计。夏人围麟州,乘城拒斗,昼夜三十一日,始解去。特迁西头供奉官。代迁,边寇犹钞掠,以为巡检使,

40、与张岊护粮道于青眉浪,寇猝大至,与岊相失。乃分兵出其后夹击之,复与岊合,斩首百余级。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后夏人二万寇青塞堡,凯出鞋邪谷,转战四十里,大败之,复得所掠马牛以还。凯治军有纪律,善抚循士卒,平居与均饮食,至临阵援枹鼓,毅然不少假。故士卒畏信,战无不力,前后与敌遇,未尝挫衄。兔毛川之战,内侍宋永诚哭于军中,凯劾罢之。经略使明镐言凯在河外九年,有功,遂领资州刺史。久之召还,未及见,会甘陵盗起,即命领兵赴城下。贼平,授泽州刺史、知邠州。未几,又徙秦凤路,辞日,帝谕以唃氏木征,交易阻绝,颇有入寇之萌,宜安静以处之。凯至,与主帅以恩信抚接

41、,遂复常贡。卒,年六十六。赠彰武军节度使,谥庄恪。(节选自宋史王凯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B. 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C. 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D. 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京兆,因初指西汉都城今

42、陕西西安附近地区,后世便以之指称都城。B. 枹鼓,分指“鼓槌”“鼓”,因其在战场上能增提势气,后又常指“战鼓”。C. 经略使,指在边境重要区域设置的主管边务的长官,唐宋诸朝多有设置。D. 谕,文中为“谕旨”的简称,“谕旨”是指帝王诸侯及部分高官的诏令。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凯秉公绝私,维护公家利益。面对守卒将遗落的草料归入私囊的行为,他不像其他监察官员那样纵容,而是严令禁止。B. 王凯不畏艰险,屡次建立战功。与夏军作战中,他移徙多处作战,苦守围城一月,斩获敌首物资颇多,立下了赫赫战功。C. 王凯治军有方,军纪严明。平日里,他与将士们平分食物,战时,将士们

43、甘愿为他竭力作战。D. 王凯谨遵圣命,成功化解夷患。少数民族有叛乱之嫌,他采取“无为”之策,静观其变,顺利消除了叛离之患。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寇准守长安,见其状貌奇之。为言:“审钧以忠义死,当录其孤。”(2)边寇犹钞掠,以为巡检使,与张岊护粮道于青眉浪,寇猝大至,与岊相失。参考答案:10. C 11. D 12. D 13. (1)当时寇准任长安太守,见到他的外形相貌觉得不寻常。为他上言:“王审钧为忠义而死,应当录用他的遗孤。” (2)边境敌军还在掠夺,王凯任巡检使,与张岊在青眉浪保护粮道,敌军突然大批到达,与张岊失散。【10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

44、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的意思是王凯率六千士兵陷入包围,飞箭射在脸上,战斗不停。其中“陷围”的意思是说王凯“陷入包围”,故应在“陷围”之后都停顿,排除A项;“陷围”之前不能停顿,排除B项。“流矢中面”的意思是飞箭

45、射在脸上。所以应在“流矢中面”的前后停顿,这样就排除了D项。疏通语意:又进入兔毛川,贼军人马三万,王凯率六千士兵陷入包围,飞箭射在脸上,战斗不停,又斩首百余级,贼军自相践踏,死的人数以千计。所以,本题选C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D项,“谕旨是指帝王诸侯及部分高官的诏令”中“诸侯及部分高官”有误,应排除。故选D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46、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采取无为之策,静观其变”有误,原文是“与主帅以恩信抚接”,说明王凯到任后,还是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的。故选D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守”:“镇守”;“奇”:“以为奇,认为不寻常”;“录”:“录用”;“死”:“为而死”。第二句关键点:“寇”:“敌军”;“钞掠”:“掠夺”;“以为”:“让(他)担任”;“护粮道于青眉浪”:“在青眉浪保护粮道”。【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是:抓住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