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新余市新祉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蒲公英情人 欧亨利和舒伦堡家庭餐馆达成的协议,是萨拉单枪匹马闯世界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这家餐馆紧挨着她租住的老式红砖房子。一天晚上,在餐馆用过晚饭以后,她顺手拿走了放在餐桌上的菜单。菜单上的字迹潦草的几乎无法辨认。第二天,萨拉给舒伦堡看了一张漂亮的打印菜单。菜名在右边排列得整整齐齐。老舒伦堡十分高兴。在萨拉离开之前,他欣然与她签订了协议:她负责餐馆里21张餐桌的菜单打印。早餐、中餐、晚餐各一份,菜单每日更新。作为回报,舒伦堡将把一日三餐送到萨拉的房间里。这个协议,双方
2、都感到非常满意。现在在舒伦堡家庭餐馆用餐的人可以知道他们吃到嘴里的东西到底所谓何物了。而在这个阴冷的冬日里萨拉也有了食物得以果腹,对她而言这是眼下最要紧的事了。尽管春天的月份来到了,那还不是春天。春天总是在该来的时候才来。街上一月份的积雪还冻得硬梆梆的。一天下午,萨拉在房间里冻得直打哆嗦。除了打印餐馆的餐单之外,她无事可做。萨拉从摇椅里站起来,看窗外,已经是春天了。事情还要从去年夏天说起,在萨拉到乡下去的时候,她坠入了爱河。在阳光农场逗留的两个星期里,她爱上了老富兰克林的儿子沃尔特。他们相偎而坐,他为她编蒲公英花环,他赞美说金黄色的花朵和她深棕色的头发是多么的相称啊。她害羞的把花环留在地上,跑
3、回屋里,一路上不停地摆弄着手里的草帽。他们打算在春天结婚“就在嗅到第一丝春天的气息的时候。”沃尔特是这样说的。然后萨拉回到城里,继续敲她的键盘。一阵敲门声把萨拉从过去的幸福时光拉回到了现实里,一名侍者带来了第二天的菜单清单。萨拉在打字机前坐下。她是一个熟练的打字员,大概只要一个半小时,21张卡片就能准备妥当。萨拉的手指在键盘上灵巧地弹跳着,就像小虫在夏日的浅溪上翩翩起舞。她依次而下,细致地让不同长短的菜名在卡片上各就其位。就在她快要打到水果一栏的时候,萨拉突然冲着菜单哭了起来,眼泪从她充满绝望的心底深处涌了出来,盈满了眼眶。她已经有两个星期没有收到沃尔特的来信了。菜单上的下一道菜是蒲公英,蒲公
4、英和什么蛋?去它的什么蛋蒲公英。沃尔特用金灿灿的蒲公英编织花冠,给他钟爱的女王,他未来的妻。过了一会儿,萨拉强忍住了眼泪。卡片必须得打完。恍恍惚惚中她朝键盘伸出手。她的心思完全不在这上面,她满脑子里想的全是她在乡下的爱人。点钟的时候,侍者送来了晚饭,顺道取走了菜单。点半的时候,就到了萨拉读书的时间。她拿出书,把脚搁在箱子上,读了起来。门上响起了铃声,房东太太去开门。萨拉把书扔到一旁,竖起耳朵听着。楼下的大厅传来了一阵嘈杂声,萨拉跳了起来,夺门而出,书落在了地板上。你一定猜着了吧!当她冲到楼梯口的时候,她爱的小伙子也一步三台阶的冲了上来,一把把她抱在了怀里。“你为什么不给我写信?哦,为什么?”萨
5、拉哭喊了起来。“纽约可是个大城市。”沃尔特回答说,“一周前我一来纽约就去你的旧住址找你,发现你早在某个星期四就搬走了。我到处找你,还找了警察。”“我给你写了信的。”萨拉用力地说道。“没收到!”“那你是怎么找到我的?”沃尔特笑了,笑得就像春天一样灿烂。“今天晚上我到隔壁的舒伦堡餐馆吃饭,”他说,“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喜欢吃点时令蔬菜。我的眼睛在打印精美的菜单上找我要的东西,当我看到的时候,我跳了起来,弄翻了椅子,我大声的喊来了店主。他告诉我你住这里。”“为什么?”“走到哪儿我都能一眼认出你打的首行大写字母,它总是比同行的其他字母稍微偏上一点。”他从口袋里抽出一张菜单,指着那一行。她认出那正是今天下
6、午她打的第一张菜单,靠右手顶端拐角处还留有她的一滴泪痕。但在本来应该是植物名称的地方,对金色花朵的回忆让她的手指敲了错误的键,两个菜名之间有一段注释:“最亲爱的沃尔特加煮鸡蛋。”(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 本文用诙谐的语言,轻松的叙述,巧妙的情节,表现一对热恋情人的悲欢离合,作者对他们寄寓深深的同情。21*cnjy*comB.萨拉靠给一家餐厅提供菜单维持生计。她的恋人沃尔特远在乡下农场,两人约好春天结婚,却意外失去联系。萨拉每天忍受着相思之苦,还得坚持工作。C. 欧亨利小说轻松的文字背后是内心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本文主旨就在于揭示现实的不合理
7、,表现主人公在残酷的社会中承受的心灵创伤。D.本文中两位主人公即使在最艰苦的求生环境中,仍能表现出真诚的爱与关怀,正是这种爱让沃尔特终于和他的蒲公英姑娘重逢。www.21-cn-E.本文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匠心独具的结尾,以及让人读后产生“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魅力。(2)小说中的萨拉有着什么样的品质?请简要概括分析。(6分)(3)请简要分析文中划线部分的作用。(6分)(4)这篇小说以“蒲公英情人”为题,有人译为“菜单上的春天”你认为哪个题目好?请结合全文,阐释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参考答案:11.(1)选B给3分,选E给2分,选D给1分,选A和C不给分。A项本文语言不诙谐,叙述不轻松,说主
8、题是“热恋情人的悲欢离合”也不太确切。C项,本文主题是表现萨拉面对艰难生活的坚韧、勇敢,以及对爱情的珍视和执着,并非“揭示现实的不合理,表现主人公在残酷的社会中承受的心灵创伤。”D项说到两位主人公都表现出真诚的爱与关怀,其实只写到萨拉,另外,沃尔特的生活环境是否艰苦,文中未提到。(2)聪慧、善于抓住机遇。能够发现菜单上字迹潦草的问题,并主动打印了一份漂亮的菜单,因而赢得了工作机会;珍视爱情、执着地追求爱情。对恋人的思念,对爱的渴望,竟然能让她打错了菜名;坚韧、勇敢地面对艰苦的生活。在寒冷的冬日里,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依然努力工作、生活。(概括1分,具体分析1分)(3)渲染早春时节春寒料峭,点明
9、萨拉生活处境的艰难。 引出下文、暗示结尾,为爱人的重逢做铺垫。 刻画人物,艰难的环境更加展现出主人公的真诚与爱的可贵,以及萨拉的坚韧。 展现主题,艰苦的环境中萨拉依然勇敢地面对生活,坚强地面对艰苦的生活,执著地追求美好的爱情,恋人的重逢因此而显得弥足珍贵。(每点2分,答对3点即满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4)示例1:以“蒲公英情人”为题好。蒲公英具有推动情节的作用,“蒲公英”见证了主人公的爱恋,他们又因蒲公英而重逢。刻画人物形象,“蒲公英”,那金灿灿的花朵,能映衬出女主人公的美丽。展现主题,“蒲公英”,那金灿灿的花朵不仅是爱情的象征,而且凸显了主题,“蒲公英”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象征着战胜困
10、难。 示例2:以“菜单上的春天”为题好。菜单为线索串联情节,文章因打菜单而起,恋人又因菜单而重逢。“菜单上的春天”,能够展现女主人公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坚韧、执着、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精神。“春天”暗示了主题,春天能给人以美好的憧憬,特别是经受了严冬摧残之后的生灵,能给人以战胜困难的勇气。(观点2分,具体分析每点2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又见荷塘月色 吴兆民 今晚上,我终于来到了清华园的荷塘,可是来迟了,已不见满塘的荷花荷叶。但月光很好,依然能伴我追寻当年朱自清的足迹,也不能不说是非常惬意的事。 荷塘边随风飘拂的杨柳,有好些一定目睹过朱自清的身影,那情意眷眷的样子是对故人的怀念吧。
11、昏黄的路灯把柳影映射到荷塘里,让人觉着塘中漂动着簇簇水草。今晚虽不是满月,但它的清辉似乎不减当年,在眼前的荷塘尽情倾洒。 荷塘上虽然不见了荷花,但让人分明感到是有荷花的。因为朱自清已将它牢牢根植于人们的头脑里:我已从想象中活生生移植其上。看吧,这满塘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不是荷花吗?那层层叠叠铺展在那里的不是荷叶吗?月光正像当时那样流泻在荷花荷叶上。微风在那里吹拂,依然将那清新的荷香弥散。 我沿着塘边昔日的小煤屑路向前。几盏温和的路灯紧贴荷塘小路亮着,倒映在水里显出一束束昏黄,把荷塘小路照得分明。左边是一列高高土坡,上面是密植的森森柏树,黑压压一路绵延。荷塘那边,月亮透过摆动着的高大树枝
12、不时瞟我一眼。 眼前的莲桥把狭长的荷塘分成两半,稀疏的残荷漂浮在荷塘上,令我心生几许凄凉。走过莲桥,拐过小弯,我走进了近春园遗址深处,置身高高的白杨树下。眼前一片开阔地平展展的,月光轻洒,充满空灵,草坪黑青黑青,上面有不少落叶。前面竖立着一块碑石,记载着近春园的历史。后面小土坡的“荷塘月色”亭,显得有些静穆。月光在静静往这里挥洒,近处的一切都给抹上了清灵灵的光彩,我也被其细心涂抹。我看看月光给我的身影,又不禁抬眼凝望天上的明月,它竟是那样遥远、透亮而圣洁,让人的心胸霎时跟着坦荡起来。 几十年前那个夜晚,朱自清独自一人来到这月下荷塘,一腔心绪凝结于荷花明月,一腔情感在这里倾泻,一生操守在这里坦白
13、!要清洁,不要朽污;要清直,不要屈从;要清苦,不要奢靡做一个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朴朴素素的人,做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益于民族的人。在那腥风血雨的岁月,有多少人经受不住磨难变节了,经受不住诱惑苟且了,经受不住清贫颓废了;而你没有。为了民族,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你活出了尊严。那个夜晚,你一人在这里的默想和表白,说不上庄严,充其量只是几天后以荷塘月色艺术地向世人做了昭告;但你此后却真切地用自己的生命实践。没有哪一个人要求你去这样做,也没有哪一个人去监督你这样做。你靠的完全是自觉、意志、风范。你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却在贫病交加之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援面粉,成了承载一个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
14、的人。 也许有人不屑,也确实有人不屑,但这反而衬托出你的崇高,因为那些不屑者不是同类。 这样想着的时候,阵阵清寒和阴森不知从何方向我袭来,又想到这遗址就是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而殃及近春园使之成为“荒岛”的地方,我再也受不住四围的清寒和阴森,只好回转到有路灯的荷塘边。放眼荷塘,只剩我一人。 我在荷塘边漫步,回首荷塘上空,正有一束绿色聚光在不停旋扫。毕竟是现代文明社会了!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 社会发展了人还要不要操守?融入现代文明的民族还要不要气节?现实中的许多人和事都做否定性回答。朱自清虽是旧时代知识分子,尚且坚守操节,洁身自好,成为一代楷模。就是这荷塘里的荷花也保持自我
15、净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作为领受现代文明熏陶的人,为什么就不能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作为融入现代文明的民族又岂能不固守气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之为人这一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回到人之为人的本性上来: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不断温习、时时记取几十年前那份富有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的深情告白,是回复我们人本性的一剂良药。 荷塘上的清风在月光辉映下吹拂着我,不断清理着我的思绪。我下意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今晚曲曲折折的荷塘路上,虽然不见先人踽踽独行的风采,却留下了我深深的思考。 (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
16、项是()A文章从怀着渴望已久的心情来追寻朱自清先生的足迹写起,紧接着勾勒了荷塘月色,最后联系史实,评价朱自清先生高洁傲岸的人格。B第段中,作者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月下荷塘的美景:荷花、荷叶和荷香,显得空灵洒脱。C第段主要运用了呼告的方法,将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二人称,营造向故人直接倾诉的氛围,有利于直抒胸臆。D文末“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一句的意思是说,荷塘、月色依旧,而“我”的心思既深切怀念故人,又对在险恶环境里变节投降的文人深表遗憾。E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的表达方式,既评价了朱自清先生的人格,又结合现实,探求了发人深思的“陈旧而又永恒的人
17、生命题”。(2)第段中加点的两个词语“根植”与“移植”能不能互换?请说明理由。(3)请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概述“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中“不能释怀”的内容。(4)这篇散文以“又见荷塘月色”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参考答案:(1)选A项3分,C项2分,D项1分。(2)答案:不能互换。(1分)“根植”是说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优美景色已在读者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2分)“移植”是说“我”对“荷塘月色”的意境做了别具匠心的处理。(2分)互换之后不符合逻辑也缺乏美感。(1分)(3)答案:朱自清以自己的生命实践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领受现代文明熏陶的人应该自我净持、自守律
18、令、洁身自好;融入现代文明的现代社会还需要坚持操守与气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4)答案:表明文章所写内容与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有关;说明荷塘月色一文对作者产生的深远影响;暗示要像朱自清先生那样,有高洁的品行,独立的人格和民族气节。(每点2分,2点5分,3点8分,意思对即可)(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技巧。首先应仔细阅读文章,把握作者的情感以及一些典型的技巧。B项,“眼前所见”有误,应该为所描写的是想象之景;D项,“对在险恶环境里变节投降的文人深表遗憾”脱离原文,有误,应该是对“领受现代文明熏陶的人,不能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深表遗憾;E项,没有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19、。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解析:题干问的是“第段中加点的两个词语“根植”与“移植”能不能互换?请说明理由”,这是考查重要词语的含义,这里主要考察这两个词语的语境义,分析词语的语境义,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一借助该词的基本义;二分析该词在句中的搭配成分或修饰成分;三联系上下文的感情色彩(褒贬中);四结合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义、借代义、反语义等);五理解词语的象征意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概而言之:一是借助词的基本义;二是词语所处语境。比如,“植根”是扎根的意思,用在这里是说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优美景色已在读者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移植” 将秧苗或树木移走
20、并栽种在另一个地方,这里指的是“我”对“荷塘月色”的意境做了别具匠心的处理。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请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概述“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中“不能释怀”的内容”,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可分四步进行,一审清题意,确定问题区间位置;仔细阅读文章,我们可知,作者“不能释怀”的原因,在紧接着的第10段中有详细地叙述。二借助标志抓住关键词句。关键词如关联词、表顺序的词、指代性词语、插入性词语,关键句如中心句、首括句、总结句、过渡句、呼应局、设问句、反问句等
21、;三认真比较,去伪存真;四认真组合,重组输出。根据提干要求和内容,分条陈述,忌疏漏和重复。此外,分条是应根据分值大小确定,分值愈大,条数愈多。一般为2一条,偶尔也1分一条。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篇散文以“又见荷塘月色”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是一道探究文章标题的题目,解答这类题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概括,答题模式:1题目的表层含义;“又见荷塘月色”表明文章所写内容与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有关;2题目根据文中的隐含含义;“又见荷塘月色”说明荷塘月色一文对作者产生的深远影响;3题目与主旨(思想感情)的关系;“又见荷塘月色” 暗示要像朱自清先生
22、那样,有高洁的品行,独立的人格和民族气节。4题目与文章结构(线索)的关系;5题目与文中形象的关系;6手法与效果。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共16分)平房情缘总难忘柳 萌Ks5u北京的老四合院从平房院落迁入楼群,有一二十年了,可是,至今还怀念住平房的日子。有人也许不屑一顾,甚至于暗自嘲笑:“纯粹是矫情,作秀!难道你真想住平房吗?”其实,这话看怎么说了。如果平房有楼房设施,当然还是愿意住平房,可惜咱不是没那个条件嘛。楼房比之老式平房,设施齐全,整洁安静,生活要方便滋润得多。只是不知为什么,有时想起住平房的情景,总还难免有着怀
23、念。那么,到底怀念平房的什么呢?说白了,怀念平房院落那种氛围,怀念平房邻里那种关系,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回想起来心就发痒,往昔日子就会重现眼前。那些老邻居老街坊,别看已分别多年,他们的音容笑貌,依然时时闪出。平房在全国民宅都有,惟有北京的平房可爱,原因大都因四合院,这种格局如同火盆,把人气拢得红红火火。门对着门户挨着户,好似并肩而立的兄弟,天生透着亲热劲儿。早晨开门道一声:“早啊,您!”下班回来说一声:“下班啦,您!”邻居之间无半点陌生,有的是亲热,以及犹如春风的情分,荡漾在人们的心中。老邻居老街坊相处几十年,彼此之间不仅是面熟,经过艰难岁月的磨砺,有的连脾气性情都清楚,说话做事也就从不隔心。有
24、外人打听某某人,遇到邻居说起来,甭问开口准是:“他呀,那可是个好人,老邻居了,我太了解啦。”话就这么简单几句,透着人间的情缘,更有着无限的信任。我至今还记着这样的情景:院里一条长长的晒衣绳,搭着多家的衣服被褥,响晴天突然变成风雨时,即使正在上班都不必担心,准有人给你收起来保管好。下班回来刚一进院,就会听到喊声:“他大兄弟,您的衣服在这儿哪,下雨我收进来了。”还有,大人有事匆忙出了门,孩子放学别怕没饭吃,到时有人争着抢着,接到自家的餐桌上,比在自己家还照顾得好。父母回来告诉一声,在哪家吃了喝了玩了,知道了也就完全心安,连句谢谢的话都不必说。谁让“远亲不如近邻”呢?假如谁家寄来汇款包裹,邮递员一声
25、悠长的喊叫,恰好当事人忙家务未听见,或者有事外出未在家,准有人接话或者拿图章代领,这是邻居之间常有的事情。至于谁帮谁带点菜,谁求谁买点早点,谁陪谁看个病,谁代谁办点事,谁为谁接待客人,如同每天吃饭一样,平常得提都不需提。更不要说夏天院里纳凉,冬天炉旁聊天的自在,哪一样不是平房院落的氛围?就连院里孩子淘气,谁看见都得管管,管轻管重都成,就跟自家的娃娃一样。如此种种,透着多少温馨,散着多少欢乐,漫着多少和谐这样不分彼此的邻居,请问如今高楼里普遍吗?大概不普遍。这样亲如一家的关系,请问现在小区里很多吗?恐怕不很多。钢筋阻挡了交往的机会,水泥浇固了流动的情感,一家一户分隔开的小格子,如同挤在一起的孔孔
26、蜂窝,每家人都似忙碌的蜜蜂,奔来维生的食物钻进去,独享属于自家的那份甜蜜。这就是楼房居民的生存状态,这就是仍在发展的城市民居。用牺牲人间美好情感,换来现代化生活方式,这究竟值不值得呢?不知道,说不清。只是从感觉上认为,倘若,拥有的仍然拥有,失去的寻找回来,似乎生活质量会更高。就拿我来说吧。搬到这栋大楼快10年了。除了本单位同事有来往,其他邻居面熟却不知姓甚名谁,更甭说类似平房邻居的关系。有时因为什么事情必须得交涉,只能在对方半开的门缝交谈,连一声“您请进来坐”的话都很难听到啰。邻居间本该有的亲密尊敬,早成为回忆里的往事。原来家住团结湖小区,水电费轮流收,楼里事商量办,邻居间还有见面机会,自然而
27、然也就认识了。认识了见面就得打招呼,似乎还不显得十分生分,多少总有些平房感觉。现在的事情全靠物业管,电梯有人开,信报有人送,连通知事情都贴告示,居民省心倒是省心了,人与人的情缘也就不再了。真的,很怀念平房日子啊!由于怀念平房日子,有时我就瞎想:邻居相见不相识,这种既熟又生的情况,难道真的就无法改变吗?回想在平房院落的年月,新搬来的人家刚落脚,立刻就会有老住户过来,上赶着搭话:“有需要帮忙的事,您尽管言语,来不及做饭您说话,我加双筷子。”说的人实诚,听的人舒服。从此,就算接上茬搭上话,再也没有了陌生感,心与心开始真诚互动。倘若新住户有半大孩子,跟老住户孩子玩一会儿,得,这邻居的情缘哪,你就是想怎
28、么着,八成都不会拉扯得开。噢,平房日子再好再温馨再惬意,终归已是“昨夜星辰昨夜风”,只能让它在住过平房人的回味中,留下几许踪影几许温情。如果能够在高楼里,营造哪怕一点温馨氛围,记忆中平房的“春色三分”,不至于因为现代化生活,在感情上成为“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对于跟平房有情缘的人,我想就是最大的安慰啦。但愿:城乡喜见新建筑,大厦小楼浴春风;居民喜得安乐日,留下平房一片情。 16作者在第三段说至今还“怀念平房院落那种氛围,怀念平房邻里那种关系”,文中描述了平房院落怎样的氛围和关系?(4分) 17文章回忆了北京四合院的生活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8“如果能够在高楼里,营造哪怕一点温馨
29、氛围,记忆中平房的春色三分,不至于因为现代化生活,在感情上成为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这对于跟平房有情缘的人,我想就是最大的安慰啦。”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3分) 19文章第七段画线的语句是现代城市人生活的写照,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缺乏温情的生活状态?谈谈你的建议。(5分) 参考答案:16、(4分)平房院落透着人间的情缘,有着无限的信任。 透着多少温馨,散着多少欢乐,漫着多少和谐。17、(4分)作者详细描写北京四合院的生活细节,表现了四合院居民亲如一家,生活温馨幸福,表达了对平房生活的无限怀念。与下文城市楼房居民的生存状态形成对比,更加突出平房情缘总难忘。18、(3分)作者引用古诗词,表达了对平
30、房生活的怀念之情,对现在高楼生活的人际关系冷漠的不满,渴望在高楼生活中也能出现温馨亲切的氛围。19、(5分)多开展一些有益的社区公共活动,使邻居们多见面,多交谈。 节假日举办走访活动,建立互信,增加交往。提倡少在家看电视,多到户外活动。等等。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追和陶渊明诗引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度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是亦皆罢去。独犹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是时,辙亦迁海康,书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
31、也。追和古人则始于吾。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一百有九,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其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嗟乎!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
32、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处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李太白、杜子美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而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引。注释: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啖薯芋 啖:吃B辙亦迁海康 迁:贬官C.此所以深服渊明 所以:的原因D.自量
33、为己必贻俗患 贻:赠送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披草而坐B自以为不若也 輮以为轮C. 先君命辙师焉 则耻师焉D. 以遗后之君子 举匏尊以相属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垂暮之年,远谪天涯,生活非常艰难,其他读书写作活动大都终止了,唯喜欢写诗,尤其喜欢读陶渊明的诗歌,追和陶诗。B.文中对陶渊明其诗其人的评价全用苏轼信的原文表现,引文占全文的三分之一,这样更贴近苏轼的本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做评论的态度。C文章第一段虽不是直接论苏轼和陶诗,却谈了苏轼和陶诗的写作背景,暗示苏轼和陶诗与他当
34、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D. 本文是苏辙应苏轼要求为其和陶诗写的序言,文章充分肯定了苏诗的成就,对苏轼追和陶诗的心机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相信后人自有公论。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追和陶渊明诗引)(3分) (2)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始得西山宴游记)(3分)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3分) (4)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3分) 参考答案:5、D 贻:遗留6、D (A转折¥顺承;B认为¥把做成;C兼词”于之”¥语气词;D介词,)7、B “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作评论的态度”的说法没有依据。8、(1)
35、然而我对于陶渊明,难道只是喜欢他的诗吗?(3分,岂哉、独、语意通顺)(2)自从我成为罪人,居住在这个州,常常忧惧不安。(3分,僇人、恒、语意通顺)(3)任凭小船到它(可以)到达的地方,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3分,之所如、定后、语意通顺)(4)本是一代枭雄啊!但现在(又)在哪里呢?(3分,判断句、宾前句、语意通顺)文言文翻译:东坡先生贬官到海南,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小儿子苏过挑着担子过海;修葺了茅屋居住,每天吃红薯芋头,但是华丽的房屋贵重的食物从不想。平生没有其他嗜好,把图书历史当作花园,文章作为演奏的音乐,到现在也都废弃了。尤其喜欢写诗,精深奥妙,丝毫看不到老人衰老疲惫的气象。当时,苏辙也
36、被迁到海康,写信告诉他说:“古代的诗人有模仿古代的诗作,却没有和古人诗的作品。追和古人的诗从我开始。我作为诗人也没有其他爱好,只喜欢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的诗不多,但是他的诗看起朴实其实很华丽,看起简陋其实很丰满。曹植、刘昆、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等人都比不上。我前后和他的诗共有一百零九首,其中我得意的诗篇,自认为不比陶渊明差。现在打算收集一起记录下,留给后代的君子。让他们明白我的志趣。但是我对于陶渊明,难道只是喜欢他的诗吗?比如他的为人,我有很有感触。陶渊明临终时,写信告诉儿子陶俨等人:我从小就穷苦,每当家里穷困,就东西奔波。性格刚直才能有限,和世人多不相容,自认为一定为让世俗痛恨,告别人世
37、,让年幼的你们忍受饥寒。陶渊明的这些话,应该是实情了。我也有着各毛病却不知道,平生出任官职,触犯了不少人,这一点很是比不上陶渊明,打算用晚年模仿他的万分之一。”啊!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身官府学乡里小人,而苏轼出任官职三十多年,被狱吏羞辱,最终不被宽恕,深陷大难,经打算晚年隐居效仿陶渊明,谁肯信呢?就算如此,苏轼的官宦浮沉生涯还能考证,后代的君子一定有类似的。孔子说“阐述而不创作,笃信而喜爱古代文化,私下里与老彭(商朝的贤大夫)相比。”孟子说“曾子、子思的思想相同。”我的小小成就,不足以议论读书人。苏辙年少没有拜师,苏轼成年后并学成出师,父亲就让苏辙向苏轼学习。苏轼常常称赞苏辙的诗有古人之风,
38、自认为自己不如苏辙。但是自从居住在东坡,学问也与日俱增,充沛的好像大河奔。他的诗比李太白、杜子美有余,于是就和陶渊明相比。苏辙于是奋力跟随,但是常常不如苏轼。苏轼和陶渊明的诗,苏辙有跟着和的,也有一二首。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9分)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陶渊明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曾祖父宗,以孝行称,仕吴司空。祖父揖,元康中为庐陵太守。宗葬武昌新阳县,子孙家焉,遂为县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之。冲默有远量,弱冠俦类咸敬之。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
39、誉,每推服焉。由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辟君部庐陵从事。下郡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对曰:“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亮以麈尾掩口而笑。诸从事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君尝为刺史谢永别驾,永,会稽人,丧亡,君求赴义,路由永兴。高阳许询,有隽才,辞荣不仕,每纵心独往。客居县界,尝乘船近行,适逢君过,叹曰:“都邑美士,吾尽识之,独不识此人。唯闻中州有孟嘉者,将非是乎?然亦何由来此?”使问君之从者,君谓其使曰:“本心相过,今先赴义,寻还就君。”及归,遂止信宿,雅相知得,有若旧交。注
40、 冲默:襟怀淡薄,语言简默。俦(chu)类:同伴。传(zhun):传舍,古时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麈(zh)尾:拂尘尾。9、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诸从事既去 去:到、往B、人无能间 间:离间C、辟君部庐陵从事 从事:指办事、治事D、适逢君过 适:刚才10、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君尝为刺史谢永别驾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B、以麈尾掩口而笑 以其无礼于晋C、子孙家焉 朝济而夕设版焉D、使问君之从者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1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 )A、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B、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
41、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C、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D、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12、翻译下列句子。(12分)(1)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4分)译: (2)都邑美士,吾尽识之,独不识此人。(4分)译: (3)本心相过,今先赴义,寻还就君。(4分)译: 参考答案:9、B(A、动词,离开C、官名D、副词,恰好)10、C(A、动词,做、担任/动词,给予;B、介词,用/连词,因为;C、兼词,在那里;D、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1、D12、(1)同郡的郭逊,因为清高的节操而闻名,当时
42、名声在孟嘉之上。(得分点:“以”“清操”“知名”“右”)(2)都市中的优秀人物我全都认识,唯独不识此人。(得分点:“美士”“尽”“识”“独”)(3)我本来就打算前去拜访他,现在我先去吊丧尽义,不久回来就到许先生那里去。(得分点:“相过”“赴义”“寻”“就”)译文:已故孟君讳名嘉,字万年,江夏郡鄂县人氏。曾祖父孟宗,因孝行而闻名,在吴国做官,为司空。祖父孟揖,晋惠帝元康年间做过庐陵太守。孟宗 死后葬在武昌郡新阳县,子孙在那里安家,于是成为该县人氏。孟嘉少年丧 父,奉养母亲同二弟住在一起,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的第十女为妻,在家 孝敬长辈,兄弟和睦,无人能使他们相互疏远,为此受到当地人的称赞。孟嘉襟怀淡泊,语言简默,很有度量,二十岁时,已受到同辈人的敬佩。同郡 的郭逊,以清高的节操而闻名,当时名声在孟嘉之上。他常赞叹孟嘉温文儒雅、平易旷达,认为自己不如孟嘉。郭逊的堂弟郭立,也是有才华有志向之 人,他与孟嘉同时而名声相当,却常对孟嘉推许心服。因此孟嘉名冠卅里, 声传京城。太尉庾亮是颖川人,他以皇帝舅父的身份和在国内的威望,受命 辅佐朝政的重任,坐镇武昌,兼任江州刺史。他征召孟嘉为其所部庐陵郡的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