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3283287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2010年11月8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省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现就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作出如下决定。 一、工业强省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以来,我省工业保持较快增长,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奠定了一定的工业基础,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工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我省工业发展还存在着速度慢,总量小,链条短,能耗高,附加值低等问题,工业的差距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包括西部省份

2、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是我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主要途径,也是发达国家和我国先进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是带动三次产业加快提速、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城镇化、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途径,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是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必然选择。当前,我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l500美元以上,进入了加速发展期。同时,加快工业发展面临着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部产业转移和中央企业扩张发展等难得机遇,加之我省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为实

3、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创造了良好条件。正确把握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抢抓有利时机,全面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高度,充分认识工业强省战略在全省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举全省之力,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发展、团结

4、、奋斗的旗帜,统一思想,集中心思,凝聚力量,坚持集聚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坚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创业、创新、创优,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区域布局,千方百计扩大总量,在扩大总量、增加投资中调整优化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创新能力,实现转型升级,提升整体竞争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使工业成为带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二)奋斗目标。“十二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20以上,到2015年,全省工业经济总量明显扩大,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节能环保水平明显提升,工业

5、增加值比2010年增加15倍,在西部地区位次提升l至3位;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要求,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全社会累计新增就业人员150万人以上。 实现“两个万亿”:“十二五”期间,工业投资累计实现l5万亿元以上;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实现1万亿元以上。 提升“四个比重”: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到4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到45,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的比重提升到20,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提升到20。 壮大“八大支柱”:到2015年,电力、煤炭、冶金、有色、化工、装备制造、烟酒、

6、民族医药和特色食品及旅游商品为主的特色产业等八大支柱产业产值分别超过1000亿元。 打造“五大基地”:力争用5至10年时间,把我省建成国家重要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国家优质轻工产品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三、做大做强特色新型工业产业 千方百计扩大总量,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新型工业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进一步增强电力、烟酒、装备制造、民族医药和特色食品及旅游商品等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支撑能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切实提高煤炭、冶金、化工、建材等产业的竞争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尽快提

7、升物流、金融、科技、商务、设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电力产业。充分发挥我省“水火互济”的优势,深入实施“西电东送”和资源就地转化;优化发展火电,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深度开发水电,积极发展风电和生物质能发电;加快建设大型电源基地,优化调整电源点布局,大力推进城乡电网建设改造,建立适应新能源接入和能源布局需要的现代化电网,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到2015年,全省电力总装机超过4500万千瓦,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 煤炭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煤炭产业,大力推进大煤矿带小煤矿产业体系建设,加强高产高效和安全标准化矿井建设,压减矿井数量,提升矿井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进一步优化煤炭产业结构

8、;合理规划布局,鼓励煤矿整合技改扩能,建设煤炭大集团、大基地;大力发展煤炭深加工、精加工及关联产业,提高瓦斯抽采利用率和废弃物利用率。到2015年,煤炭产量达到25亿吨,提高煤炭的转化率,总产值达到l500亿元。 冶金产业。以调整结构、合理布局、优化升级、重组发展为重点,加强研发创新,提高产品档次;提高钢铁生产规模,大力发展特钢和精品、新品及其他钢铁深加工;淘汰落后,加大整合力度,优化发展铁合金、锰系列深加工。到2015年,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 有色产业。以淘汰落后、技术改造、企业重组为重点,推动铝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重点发展氧化铝,配套发展电解铝,大力发展铝加工;以增强钛矿资源保

9、障为基础,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着力推动钛产业扩大产能、调整结构、发展深加工。积极发展黄金、钒等其他有色金属加工。到2015年,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 化工产业。按照大型化、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多联产的要求,加快煤化工产业发展,实施一批现代煤化工项目,大力发展煤化工循环经济基地;改造提升现有生产装置及配套能力,着力发展精细磷化工,加快黄磷尾气、磷渣和磷石膏的综合利用,推进磷矿伴生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积极发展橡胶、锰、钡等其他化工。到2015年,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 装备制造业。以重大技改项目为突破,促进企业聚集发展;以主机带动为重点,促进配套产业链延伸;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依托,促进军民

10、结合、军地融合,促进产品升级和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能矿产业装备、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以及数控机床等重大装备技术及产品。到2015年,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 烟酒产业。充分发挥“贵烟”的品牌带动作用,积极调整产品结构,进一步拓展省内外市场,提高卷烟产销规模。充分发挥茅台等品牌带动作用,加大白酒工业投入,扩大优质白酒比例,提升贵州白酒的整体竞争力。到2015年,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 民族医药和特色食品及旅游商品为主的特色产业。立足我省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结合特色农产品基地和旅游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林加工和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食品、民族医药和旅游商品。到2015年,总

11、产值超过1000亿元。 建材产业。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加快发展以节能、环保、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新型建材,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以磷石膏、煤矸石、粉煤灰、镁渣、尾矿砂等废弃物为原料生产新型墙体材料,支持开发生产新型节能环保建材和绿色装饰材料。积极发展天然石材加工和建筑陶瓷。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400亿元。 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不断扩大产业规模。重点开发一批比较优势较大的产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500亿元。 四、实施八大行动计划 (一)实施产业园区建设行动计划。除禁止开发区域之外,有条件的市(州、地)和县(市、

12、区、特区)都要科学编制产业园区规划,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集约节约、规模适度、逐步推进的原则,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构建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相对完善的产业加工体系,实现集群发展、集聚发展、集约发展。加强产业园区交通、通信、供水、供气、供电、防灾减灾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府投资和引导社会资本建设标准厂房,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创业发展创造条件。鼓励社会投资按照“共建共享、收益分成”的运作模式参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打破行政区划联合建设产业园区。主动与发达地区对接,优选一批园区进行东西合作建设,全面提升我省产业园区发展水平。加强园区管理,

13、建立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建设、统一设施配套、统一政策措施、统一管理服务的园区管理体制,充实配强管理干部。“十二五”期间,全省建成和完善10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园区,其中30个产值达l00亿元以上;创建5至10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到2015年,全省产业园区实现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 (二)实施百亿元企业培育行动计划。积极引进跨国公司、中央企业、省外大型企业、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参与我省国有经济结构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之间进行整合重组,鼓励大企业集团对原材料和能源等要素、上下游产品和市场渠道等环节进行组合,形成围绕大企业、大集团协作配套的产业

14、集群。到2015年,培育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达20户以上。 (三)实施企业上市助推行动计划。制定和完善支持企业上市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措施,帮助拟上市公司进行人员培训、市场推介宣传,优先办理拟上市公司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优先支持拟上市公司进行技术改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对企业改制上市涉及的相关事项予以特事特办,对上市公司实施上市融资奖励。“十二五”期间,力争全省新增上市公司20户以上,累计实现200至300户优质企业进入上市后备资源库,重点培育,分类推进。 (四)实施万户小老板创业行动计划。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优化发展环境,按国家规定放开民间投资,降低民间资本投资门槛

15、。减少审批事项,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歧视,加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降低创业成本。继续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信贷投放,大力发展融资性担保、小额贷款、典当拍卖、融资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培育一批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推动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竞争性行业的主力军。继续深入开展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选拔大赛和旅游商品展销大会,推进旅游商品产业发展。 (五)实施工业带动就业倍增行动计划。积极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大力引进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和项目,拓展就业空间,拓宽就业渠道。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创造就业岗位、吸纳就业的重要作用。改善创

16、业环境,以工业带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制定创业孵化、创业指导、创业培训以及创业扶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创业和就业促进体系,实行创业一站式服务,建立创业孵化园,鼓励创业企业优先发展。逐步建立完善统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机制,提高从业技能水平和人力资源素质,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到2015年,实现工业带动就业人数比2010年增加一倍以上。 (六)实施工业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创新和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大力选拔懂经济、熟工业、会管理、善服务的党政人才,增强各级党委、政府推动工业发展的能力。深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适合国有企业特点的领导人员管理办法,完善党

17、管干部与董事会依法选聘、组织推荐考察和市场化选聘相结合的机制。实施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培养一支具有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的企业家队伍。继续实施“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重点培养和引进支柱产业重大科技攻关所需的高端和紧缺型科研人才。积极发展与工业相适应的各类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技术学院、技工学校的建设,着力培养高技能、技工人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产业工人队伍,满足企业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的需求。 (七)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打造资源共享平台、科技创新平台、成

18、果转化平台和交流合作平台,力争到2015年,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达到200家以上。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和鼓励企业-9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协作,有机整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推动共同攻关,加快成果转化,提高知识产权的申请量和授权量,促进知识产权资本化、商品化。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产业技术研究和重大科技专项。 (八)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行动计划。以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为抓手,以产业园区和工业聚集区为载体,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项目支撑,加快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和企业建设,积极

19、培育一批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区。围绕十大节能工程,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建设一批效果显著的重点节能环保工程项目,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严把行业准入关,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加快淘汰小水泥、小焦炭、小煤窑等落后产能。抓好电力、煤化工、磷化工、有色等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 五、改善工业发展环境 (一)千方百计扩大开放和招商引资。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开放意识,提高开放水平,着力优化、改善投资环境,大力营造亲商、爱商、安商、敬商的良好环境。建立和完善各级招商引资项目库,加强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泛北部湾、成渝经济区、四个对口帮扶城市及中央

20、企业的经济合作,创新招商方式,建立专业招商引资队伍,着力引进国际国内优强企业到我省投资,建设一批关联度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具有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大项目,全方位扩大开放承接产业转移。 (二)努力加强财政、金融和土地等要素支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用好用足国家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加大省级财政对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整合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发展、节能、信息化推进等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从2011年起,设立10亿元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也要加大工业发展资金的投入,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效应。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与政府、企业的关系,促进金融资源

21、优化配置;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投向,支持创新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逐步建立多元融资结构和多种融资渠道相结合的融资体系,推动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统筹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合理安排工业发展用地,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向工业用地倾斜,有效增加工业用地供给,为全省工业战略发展预留空间。制定重点工业项目用地“点供”办法,对重点工业项目由省直接定点供地,确保项目落地。加强工业用地储备,盘活用好存量土地,鼓励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单位土地的投入产出。 (三)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加快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交通瓶颈和工程性缺水问题,为工业发

22、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保险、科技研发、工业设计、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商务服务及会展业等为工业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加快物流设施、物流信息等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力争把贵阳建成西南地区物流枢纽,在全省形成高效快捷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打造烟酒等具有贵州特色的优势产品集散、营销平台。 (四)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推行并联审批、网上审批、省市县联网审批等审批方式改革,推行全省行政审批无差异化服务,实行全省统一的行政审批项目管理。建立重点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机制,切实加快工业项目落地和建设进度。由省发

23、展改革委牵头建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协调机制,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制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协调机制。 (五)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水平,坚决查处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以及各种不合法、不合规、巧立名目的评比、达标、检查,禁止以各种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严格依法依规规范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取消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适当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六、把工业发展的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工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和分管工业的领导

24、同志,要学习工业、钻研工业、熟悉工业,围绕工业发展,学习经济、科技、金融和管理等方面知识,真正成为抓工业的行家里手。要把熟悉工业、有开拓精神的优秀干部安排到抓工业的第一线。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开展企业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二)明确工作目标。由省委督查室会同省政府督查室制定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分解方案,将工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市(州、地)和省直有关部门。省各责任部门也要将年度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各市(州、地)相应部门。各地各部门要确保按时限完成任务。 (三)加强督促检查。省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工作落实力度,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

25、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完善保障措施,扎实推动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有关部门、地区的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督查,督查结果作为年度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每年年中和年底,省各责任部门、各市(州、地)政府(行署)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汇总上报。 (四)强化考核评价。由省委组织部将工业目标完成情况、招商引资情况列为对各市(州、地)党政领导班子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将工业发展扶持落实的情况列为对省直有关部门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对各市(州、地)和省直有关部门领导班子的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与党政干部年度工作考核挂钩。 (五)加强交流宣传。每年定期召开一次全省工业发展现场观摩会,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加大对工业发展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工业在富民强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工业强省战略的重大意义和重大举措,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促进作用,努力营造全省促进工业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使工业强省的理念深入人心。 各市(州、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贯彻实施意见,省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部门职责,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并于2010年底前报省委、省政府。(此件发至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