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株洲市醴陵转步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九十高龄汉学家叶嘉莹:我的一生,“根”在中国2014年5月10日,海内外各界人士齐聚天津南开大学,共贺叶嘉莹先生九十华诞。在致答谢词时,叶嘉莹如此袒露心声:“如果人有来生,我还愿做一个教师,我仍然要教古典诗词。”而实际上,自1979年起,叶嘉莹先生就每年回祖国大陆讲学,为当时百废待兴的古老的“诗的国度”注入诗意。在南开大学,她创办了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捐出自己退休金的一半10万美金,用于奖励师生。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北京一个古老的家族,祖父曾在清朝为官,他们原本祖
2、居于叶赫地,本姓叶赫那拉,又称叶赫纳兰,与著名的饮水词人纳兰性德源出一家,因民国以后废除满族姓氏,方简化为“叶”字。在这个早已被汉文化同化的大家庭中,一直信奉的是儒家思想,这对叶嘉莹的影响十分之大。闲暇时光,叶嘉莹的父亲与伯父会在院中散步,声情并茂地吟诵古诗,母亲与伯母则会各执一册诗词选集默默研读。按时间计算,叶嘉莹的一生几乎与整个中国的近现代史同步,同样,她也经历了这个大时代所有的幸与不幸,甚至曾经入狱。在屡次磨难中,叶嘉莹丢掉了衣服、行李,而始终贴身携带的便是恩师顾随的授课笔记。在诗词大师顾随的影响下,对古诗、古典文化的热爱与研究一直伴随在叶嘉莹的生活中,包括“白色恐怖”时期。“放出去后我
3、没有工作,甚至没有桌子床铺,先生仍在监狱,身边带着吃奶的孩子。我放弃过研究还是没有放弃过?”叶嘉莹似自问又似自答,伴以怅然叹息,“或许当时我内心仍然热爱着我的古诗,但是我在生活中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生活非常困苦,但是我还会背诗啊。”叶嘉莹认为最美好的时光也与做研究有关。上个世纪60年代,她来到哈佛与一位教授合作做研究,在那段时间中,最让叶嘉莹印象深刻的是哈佛大学的总图书馆的藏书,数量丰富,少有比肩。“我的办公室就在图书馆楼上。与我合作的美国教授为我提供了很多方便,他告诉图书馆的人,五点钟闭馆,但是叶先生可以一个人留在里面看书。”于是,叶嘉莹开始了自己的研究。为了尽可能节约时间,她每天很早起床,一
4、杯咖啡,两片面包做个三明治,带到图书馆算作午餐,然后去馆外的推车买个三明治又是晚餐,一直工作到天黑。叶嘉莹逐渐在古诗词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于1990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是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其实很早之前,叶嘉莹便在台湾的三所大学、两个电台讲学,当时外国汉学家前来“取经”,都能听到她的名字。久而久之,国外大学都请她去讲学。而令人称奇的是,这位能以流利英文授课的学者起先并不懂得多少英语。叶嘉莹坦率地说,那是被“逼”出来的。初到温哥华,叶嘉莹每天查英文生词到两点,然后第二天去教书。也曾有人担心,叶嘉莹会不会因为英文不通,被学生赶下台,但奇妙的是,不只学生喜
5、欢听,连听过叶嘉莹讲演的教授都说她是教书的天才。红学家冯其庸认为,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上,叶嘉莹的成就之高是当今首屈一指的。而台湾的历史学家汪荣祖指出,某种程度上,叶先生最大的贡献是使中国古典诗词“再生”。她不但写出了重要的学院派论文,还像一位传教士,在东西方普及中国的古典诗词,连对幼稚园的小朋友都精心去讲。她做了很多“清高”的诗人或学者不愿去做的事情。她把投身诗词教育当成是“一种极大的快乐”。她最多时曾同时在三所大学教书。她说,自己现在的身体已经到了衰老的阶段,没有年轻时的精力,可是只要有人希望她教下去,她仍愿意尽力。“我现在已经归来啦。”此前一直两地奔波讲课的叶嘉莹说,“回想我这一生,实在
6、是幸运的。现在南开就是我的家,我的根就在中国。”(摘编自中国新闻网)相关链接一位晚辈记得,有一次他们几个人送她到机场。进入登机口后,她一个人拎着那么大一个包,身影孤独。这样一个瘦弱老人的身上,担负着一种东西。30年来,她不断往返于祖国大陆、台湾、加拿大。(摘自南方人物周刊)先生从事教育事业近七十年,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深受学生爱戴,可谓桃李满天下。七十年来,先生一边孕育桃李,一边从事研究,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重要贡献。(温家宝贺叶嘉莹九十华诞)(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叶家祖辈与纳兰性德源出一家。受家学影响,以及父亲、伯父等人的熏陶,叶嘉莹从小
7、就信奉儒家思想,对古典诗词产生了兴趣。B.虽然不曾丢弃恩师的授课笔记,但在“白色恐怖”时期,考虑到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叶嘉莹不得不完全放弃自己热爱的古诗。C.在哈佛期间,叶嘉莹经常工作到天黑,与她合作的教授被深深打动,因此叮嘱图书馆的人允许她在闭馆后留在里面看书。D.由于在古典诗词领域的成就,加拿大皇家学会授予叶嘉莹“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可见其在国际上的巨大影响。E.叶嘉莹尽管最初英文不好,但依然能够吸引学生来听她的课,这固然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但同时也与她的自身素养有关。(2)叶嘉莹先生在古典诗词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作简要分析。(3)作为把“根”扎在中国的学者,
8、叶嘉莹先生有哪些突出的表现?请结合材料作具体分析。(4)在叶嘉莹先生身上有怎样的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1)DE(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2)家庭环境的熏陶;恩师的影响,使她对古典诗词产生兴趣;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与困苦,始终坚持从事古典诗词研究;刻苦勤奋地从事古典文学研究。(3)创办研究所。回国讲学,在南开大学创办了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并捐出自己一半的退休金用来奖励师生。传承中国诗词。在东西方普及古典诗词,使中国古典诗词“再生”。传播中国文化。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人才,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重要贡献。(4)历尽艰辛,不忘初心。无论经历
9、怎样的生活磨难,始终保持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放低姿态,传播文化,做了很多清高学者不愿做的事。投身教育,立足讲坛。以瘦弱的身躯,九十高龄,仍承担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无论是在哈佛做研究还是在温哥华授课,始终勤勤恳恳。热爱国家,捐助科研。每年回国讲学,创办研究所并捐出一半退休金。(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叶嘉莹从小就信奉儒家思想”表述不当,原文说的是她的家族一直信奉儒家思想。B项,“不得不完全放弃”表述不当,文中说的是“暂时”放弃。C项,因果倒置。图书馆允许她在闭馆后留在里面看书,她才经常工作到天黑。(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
10、力。分析叶嘉莹先生在古典诗词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可从外因(家庭、老师、社会环境)和内因来分析。家庭的熏陶:“在这个早已被汉文化同化的大家庭中,一直信奉的是儒家思想,这对叶嘉莹的影响十分之大。闲暇时光,叶嘉莹的父亲与伯父会在院中散步,声情并茂地吟诵古诗,母亲与伯母则会各执一册诗词选集默默研读。”老师的帮助:“在屡次磨难中,叶嘉莹丢掉了衣服、行李,而始终贴身携带的便是恩师顾随的授课笔记。在诗词大师顾随的影响下,对古诗、古典文化的热爱与研究一直伴随在叶嘉莹的生活中,包括白色恐怖时期。”友人的支持:“与我合作的美国教授为我提供了很多方便,他告诉图书馆的人,五点钟闭馆,但是叶先生可以一个人留在里面看
11、书。”还有个人的刻苦努力:“叶嘉莹坦率地说,那是被逼出来的。初到温哥华,叶嘉莹每天查英文生词到两点,然后第二天去教书。”根据这些内容,整理出答案即可。(3)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理解题干的要求,体现她“根”扎在中国的表现,主要应写出她在国内的一些成就以及在古典诗词方面所做的贡献。如奖励教育:“自1979年起,叶嘉莹先生就每年回祖国大陆讲学,为当时百废待兴的古老的诗的国度注入诗意。在南开大学,她创办了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捐出自己退休金的一半10万美金,用于奖励师生。”友人的评价:“台湾的历史学家汪荣祖指出,某种程度上,叶先生最大的贡献是使中国古典诗词再生。”
12、传播中国文化、培育人才:“她不但写出了重要的学院派论文,还像一位传教士,在东西方普及中国的古典诗词,连对幼稚园的小朋友都精心去讲。她做了很多清高的诗人或学者不愿去做的事情。她把投身诗词教育当成是一种极大的快乐。她最多时曾同时在三所大学教书。” 根据这些内容,整理出答案即可。(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作为一位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人,又扎“根”在中国的学者,她一定是爱国的,这是她的闪光点;同时她的一生几乎与整个中国的近现代史同步,经历了这个大时代所有的幸与不幸,甚至曾经入狱。但是在屡次磨难中,她始终坚持自己的研究,不放弃;虽说自己现在的身体已经到了衰老的阶段,没有年
13、轻时的精力,可是只要有人希望她教下去,她仍愿意尽力。说明她鞠躬尽瘁,愿意为中国的古典文化事业奋斗终身,献身教育。分析时,紧扣文本找依据,做到理据充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什么是公德与私德?关于公德,我们可以很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在公共领域中的道德;私德,就是在私人生活领域中的道德。公德和私德作为道德行为,我们往往注意的是作为道德主体的精神状态,即他是否有良好的道德操守与信念。但是公德与私德不仅仅是伦理观念问题,还包含着公共舆论、包括着社会的公私域状态,以及相应的制度。大约一个世纪前,梁启超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判断:“中国,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在国人的伦理行为和生活中,有一个很矛盾的
14、现象,就是在血缘亲情生活圈子当中,非常注重自己如何做人,注重自己成为人际关系很好的人。他很注重自己的形象,而且在待人接物和进退出处当中,都很精心。但这种对自己亲人的孝顺、甚至是舍身的道德品质,一旦脱离血亲的家庭结构、家族结构,进入一个陌生人的天地,也就是他人的环境中,它往往会产生不易察觉的另一方面:对他人的冷漠和自保。今天与陌生人交往的国人,当发生和自己没关系的事件时,往往表现出冷漠、旁观的倾向。另一方面,像挤车、抢位子时,则是以为不挤、不抢会吃亏,表现出自保的心理。实际是缺乏公共道德,也就是梁漱溟所指出的缺乏公共交往生活习惯。所以,中国传统社会的公共伦理,就是以血亲为辐射中心放大扩展开来的亲
15、族关系伦理。血亲伦理,因人而异,是“对人不对事”的具体权变伦理,而不是“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性伦理。归结起来,就是私人关系的道德优先于社会公德。中国的传统伦理实际上是把中国的关系学、私人关系学混为一体。而超出私人关系的公共关系,一方面作为私人关系的延伸放大,另一方面,如果不能涵摄,也要把它放在其次的地位。关于公德有必要强调三点:现代公德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无私。公德的前提是现代个体人格。他有他的自由的信仰,自主的选择。因而不是从集体方面对个人单方面的规定,而是个人自由的选择,因而这样一个主体和自觉选择的道德,实际上不是传统集体主义文化语境中意指的公德。一个现代个人,他遵守公德,体现了一种情操,一种
16、职业的操守,体现了一个人的自律,恰恰体现了个体的人格的尊严。他不把自己看作一个可以为所欲为的人,表现出高尚的职业的操守。这里的公德是以单数第一人称做出选择的。因此这也成为现代私德的起源,是以现代人格的自我意识即民主、自由、自主为内涵的。这里还要注意一点,国人说的公德往往是遵纪守法、不随地吐痰、不乱闯红绿灯、上车要买票等等。这些消极的具有底线意义的公德,当然属于公德的一种。但是公德的本意,实际上是一种公共关怀,是一种公共精神,是超出个人的界限,关怀超出个人利益以外的公共领域的事情。这是公德最初的意义。这个意义集中的体现是政治。如果把公德仅仅作为一种言语行为文明礼貌之类的个人修养,实际是贬低了公德
17、的意义。公德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能健康地保持它现代文明的体制。比如说对于腐败,对于社会的进步,包括对于国家一些重大事件的处理,你是否有足够的关怀,这种关怀不是被迫的、不是别人给你灌输的,而是自己自由地做出决定的。有这种公共精神,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德。公德与私德在现代条件下还有一个特点,它们之间是分化的:在公共领域建立一种规则、制度,然后你要遵守,但是要保持公民权。相应地也要求在社会生活空间中给私人留有私人领域。一个人,在私人的领域,只要不侵犯他人利益,都是受到保护的,同时社会生活有真正民主和法制的公共空间。(尤西林:漫谈社会转型中的公德与私德,有删改)1下列关于公德与私德的表述,不符合
18、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公德和私德不仅包括道德主体的道德操守和信念,还包括公共舆论、社会的公私域状态,以及相应的制度。B中国传统伦理非常注重私人关系,私人关系的道德优先于社会公德。C中国传统伦理中的公共关系其实就是私人关系的放大。当私人关系不能涵盖公共关系时,才会优先考虑公德。D中国传统社会的公共伦理,其实就是血亲伦理的放大,讲权变,不讲原则,这是一种放大了的亲族关系伦理。2下列不属于梁启超“中国,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的表现的一项是()A国人在自己的亲人圈中往往非常注重做人,与人往来接触时常很精心,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让人看到孝顺甚至是舍己为人的道德品质。B离开亲人,与陌生人交往,当发生与自
19、己没有关系的事件时,国人往往表现得很冷漠。C国人在挤车、抢位子时,会觉得别人在挤、在抢,自己不挤不抢就吃亏了,表现出一种自保的心理。D国人对待亲人和陌生人的不同态度实际上是一种“对事不对人”的具体权变伦理的表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公德不是传统集体主义文化语境中对个人要求的无私,而是以民主、自由、自主这些现代人格的自我意识为内涵的。B公德的本意是一种公共关怀,国人所说的遵纪守法、不随地吐痰、遵守交通规则等消极的具有底线意义的行为品质贬低了公德的意义,不属于公德。C本意上的公德应该是自主地关怀超出个人利益之外的国家重大事件的处理。它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健
20、康地保持它现代文明的体制。D在现代社会中,个人要遵守公共领域的规则,同时,不侵犯他人利益的个人利益也是受到保护的。参考答案:1C(表述有误。应为“私人关系不能涵摄公共关系时,就要把公共关系放在其次的地位”。见第段末句)2D(表述有误。应是“对人不对事”。见第段)3B(上述行为品质也属于公德的范畴。见第段)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向日葵(张抗抗) 从天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显眼。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车渐渐驶近,你喜欢他兴奋,大家都想起了梵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 秘密
21、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 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那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它甚至没有一丁点儿想要跟着阳光旋转的那种意思,一株株粗壮的葵干笔挺地伫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 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它们宁可迎着风,也
22、不愿迎着阳光么?呵,这是一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 那众所周知的向阳花儿,莫非竟是一个弥天大谎么? 究竟是天下的向日葵,根本从来就没有围着太阳旋转的习性,还是这天山脚下的向日葵,忽然改变了它的遗传基因,成为一个叛逆的例外?或许是阳光的亮度和吸引力不够么?可在阳光下你明明睁不开眼。难道是土地贫瘠使得它心有余而力不足么?可它们一棵棵都健壮如树。也许是那些成熟的向日葵种籽太沉重了,它的花盘,也即脑子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它们就不愿再盲从了么?可它们似乎还年轻,新鲜活泼的花瓣一朵朵一片片拌擞着,正轻轻松松地翘首顾盼,那么欣欣向荣,快快活活的样子。它们背对着太阳的时候,仍是高合作地扬着脑袋,没有丝毫谄媚的谦卑
23、。那么,它们是一些从异域引进的特殊品种,被天山的雪水滋养,变成了向日葵种群中的异类吗?可当你咀嚼那些并无异味的香喷喷的葵花籽时,你还能区分它们么? 于是你胡乱猜测:也许以往所见那一株单立的向日葵,它需要竭力迎合阳光,来驱赶孤独,权作它的伙伴或是信仰;那么若是一群向日葵呢?当它们形成了向日葵群体之时,便互相手拉着手,一齐勇敢地抬起头来了。 它们是一个不再低头的集体。当你再次凝视它们的时候,你发现那偌大一片向日葵林子的边边角角,竟然没有一株,哪怕是一株瘦弱或是低矮的向日葵,悄悄地迎着阳光凑在脸上。它们始终保持这样挺拔的站姿,一直到明天太阳再度升起,一直到它们的帽檐纷纷干枯飘落,一直到最后被镰刀砍倒
24、。(11)当它们的后勺终于沉重坠地,那是花盘里的种籽真正熟透的日子。 (12)然而你却不得不也背对着它们,在夕阳里重新上路。 (13)天山脚下那一大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就这样逆着光亮,在你的影册里留下了一株株直立而模糊的背影。17下列对本文的鉴赏或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描写的天山傍晚阳光炽烈的灿烂的景象,有力地衬托了下文所写“天山向日葵”特立独行的性格特征。 B第段说到梵高,是由物及人,由现实到艺术,以赞扬“天山向日葵”像梵高名画里的向日葵一样美丽。 C“天山向日葵”是因为从异域引进的特殊品种,再加上被天山雪水滋养,所以变成了不随阳光旋转的异类。 D第段说“天山向日葵”最后被
25、镰刀砍倒,这深刻预示了像“天山向日葵”一样挺拔正直的人的悲剧命运。 E本文采用了象征的手法,那一株株挺拔直立的“天山向日葵”象征了不盲从不屈服、坚持独立思考的人格精神。18第段“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一句的“秘密”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答(不要超过4个字): 天山向日葵 19阅读全文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第段中“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的“向阳花”有什么内在性格?(3分) 答(不超过10个字): (2)第段所写的“向日葵”有什么样的外在姿态?(3分) 答(不超15个字):20本文结尾两段有什么意味?对表现“天山向日葵”有什么作用?(5分) 答: 参考答案:17A、E18背对太阳
26、(意思对且不超字数即可,意思对而超了字数扣1分)。19(1)谦卑盲从,崇拜权威(或“屈从权威,不能独立思考”之类,意思符合即可,意思符合而超了字数扣1分)。(2)健壮、鲜活、挺拔、轻松、快活(不摘抄文中词语而自选词语来概括,只要意思符合且不超字数亦可,意思对而超字数扣1分)。20(1)结尾两段预示了观赏过“天山向日葵”的人(作者)会受到长久的心灵震撼,会像“天山向日葵”一样永远做正直不屈、独立思考的人(意思符合文意即可,2分)。 (2)结尾两段从“天山向日葵”对人(作者)的精神所产生久远影响的角度,再次赞扬了特立独行、正直挺拔的“天山向日葵”这一形象(意思符合即可,2分)。(另外,该大题答案的
27、整体语言表达,1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名实说朱琦(清)孰难辨?曰:名难辨。名者,士之所趋而易惑。天下有乡曲之行,有大人之行。乡曲、大人,其名也;考之以其行,而察其有用与否,其实也。世之称者,曰谨厚、曰廉静、曰退让。三者名之至美者也,而不知此乡曲之行,非所谓大人者也。大人之职,在于经国家,安社稷,有刚毅大节,为人主畏惮;有深谋远识,为天下长计;合则留,不合以义去。身之便安,不暇计也;世之指摘,不敢逃也。今也不然,曰:吾为天下长计,则天下之衅必集于我;吾为人主畏惮,则不能久于其位。不如谨厚、廉静、退让,此三者,可以安坐
28、无患,而其名又至美。夫无其患而可久于其位,又有天下美名,士何惮而不争趋于此?故近世所号为公卿之贤者,此三者为多。当其峨冠襜裙,从容步趋于庙廊之间,上之人不疑,而非议不加,其深沉不可测也。一旦遇大利害,抢攘无措,而所谓谨厚、廉静、退让,至此举无可用。于是始思向之为人主畏惮而谋远识者,不可得矣。且谨厚、廉静、退让,三者非果无用也,亦各以时耳。古有负盖世之功,挟震主之威,而唯恐不终,未尝不斤斤于此。有非常之功与名而斤斤于此故可以蒙荣誉镇薄俗保晚节后世无其才而冒其位安其乐而避其患假于名之至美闲然自以为足是藏身之固莫便于此三者孔子之所谓鄙夫也。其究乡原也。甚矣,其耻也。吾闻大木有尺寸之朽而不弃,骏马有奔
29、驰之患而可驭。世之贪者、矫者、肆者,往往其才可用。今人貌为不贪、不矫、不肆而讫无用,其名是,其实非也,故曰难辨也。乡曲无讥矣,然岂无草茅坐诵而忧天下其人者乎?而士之在高位者,曾乡曲之不若,何也?是故君子慎其名,乡曲而有大人之行者荣,大人而为乡曲之行者辱。(选文有删改)【注】乡曲之行:见闻少、目光短浅的行为。乡曲,乡里。乡原(yun):明哲保身、迎合众人的人。原,通“愿”。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人之职,在于经国家经:治理B士何惮而不争趋于此惮:害怕C古有负盖世之功负:凭仗D骏马有奔驰之患而可驭患:疾病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考
30、之以其行乡曲而有大人之行者荣B.有刚毅大节,为人主畏惮有深谋远识,为天下长计C.合则留,不合以义去吾为人主畏惮,则不能久于其位D.当其峨冠襜裙然岂无草茅坐诵而忧天下其人者乎7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名者,士之所趋而易惑B乡曲、大人,其名也C其究乡原也D甚矣,其耻也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谨厚、廉静、退让虽然都是非常美好的名声,但它们都是作者所说的“乡曲之行”,而不是“大人之行”,所以没什么人去追求。B有“大人之行”的人,能够安定天下,有刚毅的气节;他们深谋远虑,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会受到国君的怀疑和众人的非议。C作者批评那些以“谨厚、廉静、退
31、让”自居的公卿,平时一副道貌岸然、城府很深的模样,但遇到祸害就假装着急,无计可施。D那些看起来“不贪、不矫、不肆”的人终究没有什么用处,反倒是贪者、矫者、肆者往往有可用之才,这是“名”难辨的原因。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有非常之功与名而斤斤于此故可以蒙荣誉镇薄俗保晚节后世无其才而冒其位安其乐而避其患假于名之至美闲然自以为足是藏身之固莫便于此三者孔子之所谓鄙夫也(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身之便安,不暇计也;世之指摘,不敢逃也。(3分)而士之在高位者,曾乡曲之不若,何也?(3分)参考答案:略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吴及,字几道,
32、通州静海人。年十七,以进士起家,为候官尉。闽俗多自毒死以诬仇家官司莫能辨及悉为谳正前后活五十三人提点刑狱移其法于一路。辟大理寺检法官,徙审刑院详议,累迁太常博士。是时,仁宗春秋既高,无子,及因推言阉寺以及继嗣事。书奏,帝异其言,欲用为谏官,而及以父忧去。嘉祐三年,始擢秘阁校理,逾月,改右正言。管勾登闻检院。又上书论政事,谓:“仓廪空虚,内外匮乏,其弊在于官多兵冗。请汰冗兵,省冗官,然后除民之疾苦。”因条上十余事,多施用之。明年,日食三朝,及言:“日食者,阴侵阳之戒。在人事,则臣陵君,妻乘夫,四夷侵中国。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后妃无权横之家,非所谓妻乘
33、夫,失在左右亲幸,骄纵亡节也。疆场无虞,非所谓四夷侵中国,失在将帅非其人,为敌所轻也。”因言孙沔在并州,苛暴不法,燕饮无度。沔繇此坐废。久之,迁右司谏、管勾国子监。在职数年,以劲正称,遇事无小大辄言。谏官陈升之建请裁节班行补授,下两制、台谏官集议。主铁冶者,旧得补班行。至是,议罢之。既定稿,及与御史沈起辄增注兴国军磁湖铁冶如旧制。主磁湖冶者,大姓程叔良也。翰林学士胡宿等即劾及与起职在台谏,而为程氏经营占锢恩例,请诏问状,皆引伏。及出为工部员外郎、知庐州,进户部、知桂州。卒。及当官有守,初为检法官,三司请重铸铁钱法至死,下有司议,及争不可,主者恚曰:“立天下法,当由一检法邪?”及曰:“义理为先,
34、安有高下?”卒不为诎。(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闽俗多自毒死/以诬仇家官司莫能辨/及悉为谳正/前后活五十三人/提点刑狱移其法于一路B闽俗多自毒死/以诬仇家官司莫能辨及/悉为谳正/前后活五十三人/提点刑狱移其法于一路C闽俗多自毒死以诬仇家/官司莫能辨及/悉为谳正/前后活五十三人/提点刑狱/移其法于一路D闽俗多自毒死以诬仇家/官司莫能辨/及悉为谳正/前后活五十三人/提点刑狱移其法于一路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为大理寺卿。B路、军,都是宋代行政区划
35、名,“军”相当于今天的省,“路”从属于“军”。C四夷,是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包括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等。D国子监,又称国子学,有两种功能,一是国家管理机关,二是国家最高学府。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及上书言事,切中时弊。他上书指出国库空虚的原因并给出解决办法,上书十多件事,多被采纳。B吴及思虑甚广,进谏有法。他借日食谈国事,告诫君王并希望引起君王对人事方面问题的重视。C吴及为人正直。孙沔在并州,残暴不守法度,饮酒娱乐无节制。吴及揭发,孙沔由此获罪被罢官。D吴及为官亦有失。在集议定稿中,他与沈起增加了有利于程叔良经营的内容,被弹劾,遭贬。13把文
36、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是时,仁宗春秋既高,无子,及因推言阉寺以及继嗣事。译文:_(2)主者恚曰:“立天下法,当由一检法邪?”及曰:“义理为先,安有高下?”卒不为诎。译文:_参考答案:10D11B(“路”相当于今天的省,“军”从属于“路”。)12D(“在集议定稿中”错,是在集议定稿之后;且“增加了有利于程叔良经营的内容”表述不当,文中“经营”一词是指吴及与沈起为程叔良“筹划、谋划”的意思。)13(1)这时,宋仁宗年纪已经很大了,没有子嗣,吴及趁着论说宦官问题的机会,谈及帝位继承人的事情。(“是时”“春秋”“阉寺”“继嗣事”各1分,语意通顺1分)(2)主事的官员怨愤地说:“
37、立天下法,应当任由一个检法官来决定吗?”吴及说:“原则和道理是应该首先考虑的,哪有什么职位高下的分别呢?”最终没有向主事的官员屈服。(“恚”“当由邪”“义理”“诎”各1分,语意通顺1分)参考译文:吴及,字几道,通州静海人。十七岁时,凭进士的身份踏入仕途,担任(福州)候官县尉。闽地民间多有服毒自杀却诬陷仇人的情况,官府不能明察,吴及全部重新审判、纠正,前后使五十三人活命,提点刑狱官将他的做法推广到整个两浙西南路。(吴及)后来被征召为大理寺检法官,又调任审刑院详议,多次升迁至太常博士。这时,宋仁宗年纪已经很大了,没有子嗣,吴及趁着论说宦官问题的机会,谈及帝位继承人的事情。奏章呈上,皇帝认为他的话与
38、众不同,想要任用他做谏官,吴及却因为父亲去世而离职。嘉祐三年,(吴及)起初被提拔为秘阁校理,过了一个月,又改任右正言。任管勾登闻检院一职。(吴及)又上书议论政事,说:“国家粮库空虚,内外用度缺乏,造成这种状况的弊病在于官僚机构庞大,军队人数太多。请求朝廷裁汰军队中多余的人员,精简无固定职事的散官,这样才能消除百姓的疾苦。”于是分条上书谈到十多件事情,大多被采纳和实施。第二年,正月初一出现了日食,吴及说:“日食天象的出现,是对阴侵犯阳的告诫啊。在人事上,指的是臣子欺侮君主,妻子欺凌丈夫,四方各族侵扰中原。现在,大臣没有苟且求安的为政表现,就不是所说的臣子欺侮君主,过失在于陛下临朝处理政事时总是沉
39、默不言,使阴险邪恶没有完全被摒弃。后妃中没有依恃权势专横跋扈的人,不是所说的妻子欺凌丈夫,过失在于身边亲近宠爱的人,骄傲放纵而没有节制。边境上没有令人忧虑的事情,不是所说的四方各族侵扰中原,过失在于将帅的人选不当,被敌人轻视。”于是又议论孙沔在并州,苛刻残暴不守法度,饮酒娱乐毫无节制的情况。孙沔由此获罪被罢官。过了很长时间,(吴及)升任右司谏、管勾国子监。在职多年,因刚劲正直而著称,遇到事情无论大小总会直言进谏。谏官陈升之建议请求削减朝官补授的人员,下到两制、台谏官员共同评议。承办铁冶的人,过去是能够补授朝官的。到这时,大臣们商议废止这一规定。在集议定稿之后,吴及与御史沈起随即又增加了兴国军磁
40、湖铁冶仍按旧制执行的内容。承办磁湖铁冶的人,是出身于当地世家大族的程叔良。翰林学士胡宿等立即弹劾吴及与沈起职责在于台谏,却替程氏谋求专享圣上为彰显恩德而颁行的特权,请求皇帝下诏查明情况,吴及和沈起全都认罪。吴及被外放为工部员外郎、庐州知州,后又升任户部、桂州知州。(嘉祐七年)去世了。吴及当官有操守,当初做检法官时,三司请求加重铸铁钱法到死刑的地步,下达给有关官员商议,吴及争论认为不可以,主事的官员怨愤地说:“立天下法,应当任由一个检法官来决定吗?”吴及说:“原则和道理是应该首先考虑的,哪有什么职位高下的分别呢?”最终没有向主事的官员屈服。6. 崔季舒,字叔正,博陵安平人。父瑜之,魏鸿胪卿。季舒
41、少孤,性明敏,涉猎经史,长于尺牍,有当世才具。年十七,为州主簿,为大将军赵郡公琛所器重,言之于神武。神武亲简丞郎,补季舒大行台都官郎中。文襄辅政,转大将军中兵参军,甚见亲宠。以魏帝左右,须置腹心,擢拜中书侍郎。文襄为中书监,移门下机事总归中书,又季舒善音乐,故内伎亦通隶焉,内伎属中书,自季舒始也。文襄每进书魏帝,有所谏请,或文辞繁杂,季舒辄修饰通之,得申劝戒而已。静帝报答霸朝,恒与季舒论之,云:“崔中书是我你母。”转黄门侍郎,领主衣都统。虽迹在魏朝,而心归霸府,密谋大计,皆得预闻。于是宾客辐凑,倾心接礼,甚得名誉,势倾崔暹。暹尝于朝堂屏人拜之曰: “暹若得仆射,皆叔父之恩。”其权重如此。时勋贵
42、多不法,文襄无所纵舍,外议以季舒及崔暹等所为,甚被怨疾。及文襄遇难,文宣将赴晋阳,黄门郎阳休之劝季舒从行,曰:“一日不朝,其闲容刀。”季舒性爱声色,心在闲放,遂不请行,欲恣其行乐。司马子如缘宿憾,及尚食典御陈山提等共列其过状,由是季舒及暹各鞭二百,徙北边。天保初,文宣知其无罪,追为将作大匠,再迁侍中。俄兼尚书左仆射、仪同三司,大被恩遇。乾明初,杨愔以文宣遗旨,停其仆射。遭母丧解任,起复,除光禄勋,兼中兵尚书。出为齐州刺史,坐遣人渡淮互市,亦有赃贿事,为御史所劾,会赦不问。武成居藩,曾病,文宣令季舒疗病,备尽心力。大宁初,追还,引入慰勉,累拜度支尚书、开府仪同三司。营昭阳殿,敕令监造。以判事式为
43、胡长仁密言其短,出为西兖州刺史。为博戏于吏部,被责免官,又以诣广宁王宅,决马鞭数十。及武成崩,不得预于哭泣。久之,除胶州刺史,迁侍中、开府,食新安、河阴二郡干。加左光禄大夫,待诏文林馆,监撰御览。加特进、监国史。季舒素好图籍,暮年转更精勤,兼推荐人士,奖劝文学,时议翕然,远近称美。(选自北齐书?列传?卷三十九?崔季舒)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暹尝于朝堂屏人拜之 屏:隐藏 B. 追为将作大匠 追:补封C. 坐遣人渡淮互市 坐:因犯罪 D. 被责免官 被:遭到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将军赵郡公琛因看重季舒的才能,便向神武推荐让季舒担
44、任大行台都官郎中一职,神武听从了赵郡公琛的意见。B季舒一生仕途坎坷,但大多是出于自身的因素。如“坐遣人渡淮互市,亦有赃贿事”“博戏于吏部”等。C季舒生性喜爱音乐和美色,内心悠闲放荡,有时放纵作乐,但生平喜爱读书,晚年更加勤奋,被时人称赞。D季舒最终收获了大职,也做了很多“明白事”,“兼推荐人士,奖劝文学,时议翕然,远近称美”,可见季舒这个人的才能是值得称道的。8.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时勋贵多不法,文襄无所纵舍,外议以季舒及崔暹等所为,甚被怨疾。(4分)(2)司马子如缘宿憾,及尚食典御陈山提等共列其过状,由是季舒及暹各鞭二百,徙北边(5分)9.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概括季舒
45、“权重如此”的原因。(4分)参考答案:6. A.(屏:使退避)7.A(季舒担任大行台都官郎中一职并非赵郡公琛的意见,而是神武安排的。)8.(1)当时,功臣权贵之人多不守法,文襄没有放纵赦免,朝臣们认为这是季舒和崔暹等人所指使(教唆)的,于是他们都被很众人怨恨。(每句1分。)(2)司马子如由于与季舒一直有私怨,于是他便和尚食典御陈山提等人一同条列(季舒)过失,因此季舒与崔暹各受鞭笞二百,被流放北方。(“宿憾、过状、由是、徙”各1分,句意通顺得1分。)9.(1)文襄想在魏帝身边安插心腹,因而提拔他。(2)季舒有音乐才华,故总管内伎。(3)季舒具有文学才华,帮文襄修饰奏章,深得信任。(4)礼待宾客,声誉日重。(4分,每点1分)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四个口语交际情景,在语言表述方面分别存在不得体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改写形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