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衡阳市 衡东县杨桥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8-21题。(18分)淡竹苏沧桑 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的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般踌躇满志;银杏终于褪去了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极像薰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贪
2、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噬血,一边甜言蜜语 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一一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甚至那口奇异的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 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一一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
3、,他不愿费尽心机。 真的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盈满。 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他是淡竹一一全球原始淡竹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里的最淡一一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11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阴,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
4、竹桌、竹椅、竹篮。他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 12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13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
5、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 14他是我们身边那些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上的丰衣足食。 15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选自散文200912)18、文章一段,用不少笔墨写淡竹之外的一些事物,这样写有什么目的?(4分) 19、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在文中的含意。(4分)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盈满。 他可以很入世他可以很出世。 20、第13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这一段文字在文章中有什
6、么作用?(5分) 21、文中多次写到淡竹是“植物中的另类”,作者在文中写到他哪些特点?请你联系全文,分条概括。(5分) 参考答案: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打完这盘台球 (法国)都德仗已经打了两天。 这些兵士是在倾盆大雨之下,背上背着背包度过这一宵的,因此都疲惫不堪。可是你看已经长长的三个钟点了,就任凭他们手扶着枪,在大道的积水滩里,被雨水渗透的田野烂泥里挨受着入骨的寒气。他们在这里干什么呢?情况怎样了呢?那些尊大炮,炮口向着丛林,好象在窥视什么东西。掩蔽起来的机枪牢牢瞄着天际。一切都准备齐全,只待进攻。为什么不进攻呢?还等待什么呢? 原来是等候命令,而总司令部却迟迟不下命令。 可是总
7、司令部并不远。就是这座路易十三式的古堡,被雨洗过的红砖在半山坡的矮树丛中闪闪发着光,平整的绿色浅草地夹在两行盛开的盆花之间,一直伸展到正房的阶前。饭厅的窗户都面临大门石阶开着,从窗口望进去,可以看见杯盘狼藉的饭桌:拔去塞子的酒瓶,暗淡无光的空酒杯,都憔悴地留在弄皱了的台布上。在隔壁屋子里,发出说话的语声、笑声、台球的滚动声、互相碰杯声。原来元帅正在打他那盘台球,这就是军队为什么在那里等待命令的缘故。元帅一打上台球,天塌下来他都不管,世上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碍他把这盘球打完。打台球嘛这是这位伟大军人的癖好。他站在那里,严肃得跟身临战场一样,穿着军礼服,胸前挂满了勋章,眼睛冒火,两颧通红;宴会,赌
8、兴,酒意都催得他劲头十足。他的副官们众星捧月似地围着他,殷勤恭顺,他每打一球,他们便钦佩叹赏得五体投地。跟元帅打台球的对手是一位参谋本部的矮小的大尉,他是打台球的第一把能手,能够把世界上的所有元帅打个落花流水,可是他懂得和他的长官之间应该保持一种表示敬意的距离,他留着神不要打赢,可也不要输得太容易。他正是一位人们称为有前途的军官。“留神!小伙子!元帅已有了十五分,你是十分。应该照这样对付到底;对你的晋级来说,这比在外边跟那些人一起,让淹没大地的泉涌似的雨水浇着,用处大得多。” 这大尉就这样心里默念着。这盘球打得真精彩。象牙球滚来滚去,互相挨身擦过,两色交错着。突然,天上闪过一发炮弹的火光。一阵
9、隆隆的响声震得玻璃颤动。大家都吓了一跳,焦虑地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只有元帅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他哈腰歪在台子上,正在琢磨一杆子“嘬球”的绝妙效果。这是他的拿手好戏,嘬球的效果!看!又是一片火光,紧跟着又是一片。大炮一发跟着一发,一发比一发快。副官们都奔到窗口。莫非普鲁士人真的进攻了?“让他们攻吧!”元帅拿粉块擦着球杆头说,“该你啦,大尉。” 这时候骚乱更厉害了。大炮的震撼声中,还夹杂着机枪的哒哒声,排枪的连续不断的响声。从一片一片的浅草地里,升起一大片镶着黑边的红云。花园的尽头全部被照得通红。总司令部里开始惊慌起来。传令兵骑着马如飞地跑来。大家都要求见元帅。可元帅是见不着的。我不是对
10、你们说过,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碍他打完他那盘球吗?“该你了,大尉。” 不过大尉有点心不在焉了。到底还是年纪太轻!你看他忘记了他玩的花样,连着打了两杆子好球,几乎要赢这盘球。这回,元帅可怒不可遏了,脸上显出惊奇和愤怒。正在这时,一匹跑得四蹄翻飞的马奔到了院子里。一个满身是泥的副官不顾卫兵的拦阻,一跳闯上了石阶:“元帅!元帅!”元帅无名火有八丈高,脸红得跟鸡冠一样,出现在窗口,手里还拿着球杆:“有什么事?这成何体统?难道这儿没有卫兵了?”“可是,元帅啊”“好吧 回头再说等我的命令,真他妈的!”窗子又使劲地关上了。等他的命令!那些可怜人,正是在等候啊!没有人明白为什么待在那里毫无动作。一点办法没有,他
11、们在等候命令不过,死是无须等候命令的,于是这些人就整百整百地死去。从他们张开的伤口里,不声不响地流着法国的忠贞之血台球室里,也异常紧张:元帅又领了先;可是那个小个儿大尉象狮子似地抵抗着。十七分!十八分!十九分! 几乎来不及记分了。战争的声音越来越近。元帅只差一分了。炮弹已打到花园里。有一颗竟在水池上空爆炸了。镜面似的水四分五裂,一只天鹅在卷成漩涡的一大堆带血的羽毛里慌慌张张地游着。这是最后一声炮。现在是一片沉寂。没有别的声响,只有雨点落在灌木上的声音,小土山下隐约的鼓声;在渗透雨水的路上还有一种有如羊群狂奔的踏步声军队是完全垮了。元帅打赢了他那盘球。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
12、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开头用了比喻手法来写大炮机枪,让我们看到法军兵士们的严阵以待,“窥视” 和“瞄”这两个动词,渲染出一种紧张的战前氛围。可他们却不能发起进攻,因为在打台球的元帅还未下达命令。B小说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及侧面描写的方法,塑造了法军元帅贪图享乐、没有责任感,打台球上瘾成癖,一旦玩起来便如痴如醉,敌人开始进攻也不管不顾的形象。C大尉也是一个典型化的人物。他陪着元帅打台球,他的技术很好但他留着神不要打赢,可也不要输得太容易,因为这对他的晋级来说比取得战功更有用。作者将法军军官的钻营投机等等丑行集中体现在了大尉这个人物身上。D作品把故事时间安排
13、在敌人疯狂进攻、法军急待指挥的这一刻,揭示出法军的失败就是因为元帅在打台球。此外,台球不是在休息场所打,而是在前线的司令部里,其揭露鞭挞的意义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突出和强化。E一边是满腔爱国热情、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士兵,另一边是深宅别墅内兴致勃勃打台球的元帅和奉陪的人们;一边是赢了比赛,一边是输了战争小说用对比手法结构情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这篇小说中对司令部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6 分)(3)小说故事的叙述用的是第几人称?这样的人称有什么好处?(6 分)(4)小说的题目是“打完这盘台球”,以此为题,有哪些方面的作用?请简要分析。(8分)参考答案:(1)选CE(2)写出
14、了司令部的豪奢,渲染出安详悠闲的氛围,充满讽刺意味;与小说开头大战在即的环境描写形成鲜明对照,衬托出了元帅等人的享乐安逸并与兵士们的疲惫艰辛形成对比;景物描写的穿插暗示着战事发展的进程,推动了情节发展。(每点2分,共6分) (3)第三人称(2分)有利于故事的讲述,叙述者站在全知视角,清楚地交代情节的进展、人物的心理活动等。拉开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客观性。(每点2分)(共6分)(4)从情节上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打台球是轻松的娱乐,小说以此为题,开头却交代出战争背景,制造悬念,充分调动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打完这盘台球”交代了小说的主要事件,贯穿全文,情节的发展推进,都与元帅打台球有关,
15、是情节发展的线索。 从塑造人物形象上看:敌人在疯狂进攻,可是元帅的心中根本不顾兵士的死活、国家的安危,一心一意打台球,以“打完这盘台球”为题,揭示出法军元帅的昏聩无能,使人物形象生动丰满。 从主旨上看:以此为题,揭示出法国军队指挥层沉溺玩乐,最终导致战役失败,士兵白白送命,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揭示出文章的主旨。元帅赢了台球,却输了战争,鲜明的对比充满讽刺意味。(每点2分,共8分)(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技巧。首先应仔细阅读文章,把握人物形象以及一些典型的技巧。B项,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手法。A项错,用的手法是“拟人”。D项错,法军失败的原因是指挥层的沉溺吃喝玩乐、昏聩无能。
16、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解析:题干问的是“这篇小说中对司令部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是考查环境的作用。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里指的是社会环境,一般环境的作用有:反映(暗示)社会背景(人物的生活背景);渲染当时气氛;如本文中“这座路易十三式的古堡,被雨洗过的红砖在半山坡的矮树丛中闪闪发着光,都憔悴地留在弄皱了的台布上”,写出了司令部的豪奢,渲染出安详悠闲的氛围,充满讽刺意味;烘托人物形象;小说中对司令部景物的描写与小说开头大战在即的环境描写形成鲜明对照,衬托出了元帅等人的享乐安逸并与兵士们的疲惫艰辛形成对比;揭示人物心境(展示人物心理
17、),表现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精神世界);推动情节发展;如景物描写的穿插暗示着战事发展的进程,推动了情节发展。深化主题。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故事的叙述用的是第几人称?这样的人称有什么好处”,这是考查人称运用的题目,三种人称的的一般作用为:第一人称(我)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你)便于对话便于抒情,加強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用于对外物,有拟人化的效果。第三人称(他)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结合具体文章套用这些即可,本文运用的是第三人称,主要作用是叙述更加客观、直
18、接、灵活。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的题目是打完这盘台球,以此为题,有哪些方面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这是一道探究文章标题的题目,解答这类题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概括,1理解小说标题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2看题目是否运用了某种技巧。如本文的标题“爱的延续”, 化抽象为形象,言简意丰,耐人回味,引起读者产生如何对待爱的思考。3文章题目对文章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渲染环境、突出主旨等方面的作用,要具体说明对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作用,是否是线索,与情节存在哪些关联,突出了什么主题。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3.
1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李叔同早年的艺术追求1904年,24岁的李叔同参加了沪学会,沪学会里有“乐歌课”,教授西方现代乐理及西洋作曲法。李叔同天资聪颖,很短时间内便学会了作曲。他以民间的老八板为乐调,创作了一首乐歌祖国歌:“上下数千年,一脉延,文明莫与肩。纵横数万里,膏腴地,独享天然利。国是世界最古国,民是亚洲大国民。呜呼,大国民!呜呼,唯我大国民!幸生珍世界,琳琅十倍增声价。我将骑狮越昆仑,驾鹤飞渡太平洋。谁与我仗剑挥刀?呜呼,大国民!谁与我鼓吹庆升平!”祖国歌词曲豪迈,极富感染力,经沪学会首唱,很快唱红全国。李叔同首次展现他的音乐才能,便一举成为闻名全国的乐歌作者。1906年9月,李叔同
20、考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油画,期间,他还在东京音乐学校兼修音乐理论与钢琴课。他在自己创办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的序言中写道:“盖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情神之粹美。”音乐小杂志的扉页,是李叔同的木炭画贝多芬像,这是中国人绘制的第一幅贝多芬像。李叔同居日五年,成就斐然,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与同学曾延年一起创立中国最早的话剧社春柳社,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开中国话剧之先河。早在天津少年时代,李叔同对演戏就怀有浓厚的兴趣,读书之余,常去戏园学戏。在南洋公学读书时,他便粉墨登场,演出过京剧黄天霸白水滩等。与写作祖国歌几乎同时,沪学会演出新戏文野婚姻,剧本即出自李叔同的笔端,创作该剧时他还赋诗明志
21、:“誓度众生成佛果,为现歌台说法身。孟旃不作吾道绝,中原滚地皆胡尘。”先他四年到日留学的鲁迅因受日俄战争幻灯画片的刺激,觉悟到医治精神上的麻木比医治身体上的病弱更为重要,于是决定弃医从文。这与李叔同欲以演戏唤醒民众、文艺救国的理想有异曲同工之处。传说春柳社演出话剧黑奴吁天录时,鲁迅就曾在台下观看。李叔同曾将自己在日本读过的一本莎士比亚剧作选送给丰子恺,上面密密麻麻布满笔记,可见其曾用功研读,对话剧早有准备。春柳社公演茶花女时,李叔同饰演茶花女玛格丽特。后来成为著名戏剧家的欧阳予倩,当时还是台下的一名学生观众。他回忆道:“这一回的演出,可说是中国人演话剧最初的一次。我当时所受的刺激最深我就入了春
22、柳社。”回国后,李叔同担任上海太平洋报的编辑,负责画报副刊。李叔同开设了“西洋画法”专栏,以连载的形式介绍石膏写生、木炭、油画等技法。著名画家吕凤子先生推李叔同为中国传统绘画改良运动第一人,称“李先生应是民国以来第一位正式把西洋绘画思想引介于我国,进而启发了我国传统绘画需改良的思潮,而后的刘海粟、徐悲鸿等在实质上都接受了李先生的影响,进而成为中国传统绘画改良运动的推行者”。对于此论,刘、徐二人都是认可的。任教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期间,李叔同教学成就斐然,著名画家丰子恺、著名音乐家刘质平等都是李叔同这个时期的弟子。李叔同在浙一师六年,继续开文艺风气之先:最早撰写欧洲文学史。他在浙一师创办白阳杂志
23、,以此为阵地广泛介绍西洋文学艺术,其中的近世欧洲文学之概观一文是中国人撰写的最早的一部欧洲文学史;最早倡导木刻艺术,李叔同和夏丏尊发起成立漫画会和乐石社,指导学生研习木刻和金石技法,并印制中国最早的现代木刻版画集木刻画集,李叔同因此被称为中国木刻艺术的先驱;创作中国第一首分声部合唱歌曲春游。“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首曲调源于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由李叔同填词的送别,多次成为电影的主题歌或插曲,流传甚广。(选自瓦当慈悲旅人:李叔同传,有删改)相关链接:李叔同(18801942),中国戏剧家、艺术教育家、
24、文学家、书画家。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出身于清进士、盐商家庭。擅长书画篆刻,工诗词。作有歌曲春游早秋等,并采用外国歌曲配制新词作为学堂乐歌教材,如送别西湖等。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后专研戒律。(选自辞海第六版,有删改)任杭教职六年,兼任南京高师顾问者二年,及门数千,遍及江浙,英才蔚出,私心大慰。弘扬文艺之事,至此已可作一结束。(选自出家后李叔同写给侄子李圣章的信,有删改)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李叔同自己填词创作了祖国歌,抒发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也表达了对祖国的现实与未来的忧虑,李叔同凭这首歌曲闻名全国。B. 李叔同能够在话剧艺术方面开
25、中国话剧的先河并产生较大影响,与他年少时对演戏的浓厚兴趣有关,更与他用功研读名家剧作密不可分。C. 在中国传统绘画改良运动中,李叔同贡献巨大,后来成为中国传统绘画改良运动的推行者的刘海粟、徐悲鸿等人也受到过他的影响。D. 送别的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凄美柔婉。歌词造句长短参差,句式充满变化。李叔同借用西方的曲调,写出了极具中国风格的歌曲。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留学日本期间,李叔同与曾延年共同创立了中国最早的话剧社,并演出了黑奴吁天录茶花女白水滩等剧作,产生了较大影响。B. 据传李叔同在创作文野婚姻时曾赋诗一首,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李叔同在年轻的时候就有
26、以演戏唤醒民众、用文艺救国的理想。C. 为了改变中国人的精神,鲁迅弃医从文并赴日留学研究艺术,李叔同曾与他共同探讨话剧艺术,传言鲁迅也曾观看过李叔同的表演。D. 李叔同在浙一师任教六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仅培养了丰子恺、刘质平等艺术大师,还撰写了欧洲文学史,最早将欧洲文学思想引进中国。9. 李叔同对中国艺术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参考答案:7. A 8. B 9. 在艺术思想方面,撰写文章推介西方艺术思想,改良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在艺术实践方面,创作了众多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作品。在艺术教育方面,培养了多位杰出的艺术大师。【7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
27、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首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与选项相关的句子,理解每一个选项时,仔细分析选项的每一个重点,与原文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A项,曲解文意,由祖国歌歌词可知,祖国歌主要表现的是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并没有表达对祖国的现实和未来的忧虑。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准确解读文本,对文章所述的事件或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并将选项和原文相关语句加以比对,明确选项在设题方面的陷阱。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有关内
28、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需逐一比对分析。A项,“并演出了黑奴吁天录茶花女白水滩等剧作”,并列失当。白水滩是李叔同在南洋公学读书时演出的京剧,并不是在留学日本期间。B项,联系与文野婚姻有关的文字可知,该选项理解表述无误。C项,“鲁迅弃医从文并赴日留学研究艺术”错误,鲁迅弃医从文发生在其在日本留学期间,且“赴日留学研究艺术”于文无据;“李叔同曾与他共同探讨话剧艺术”于文无据。D项,“最早将欧洲文学思想引进中国”,于文无据。故选B。【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要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根据问题
29、从文中找相关信息,并将需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概括,有针对性地作答。本题要求分析李叔同对中国艺术的贡献。首先要从文中找到介绍李叔同的艺术贡献的具体内容。如他推介西方思想,撰写欧洲文学史,以白阳杂志为阵地广泛介绍西洋文学艺术;创作祖国歌送别等优秀艺术作品;任杭教职六年,培养了大批英才等。然后对此加以概括即可。具体可按以下角度,据正文及“相关链接”材料筛选有效信息,并加以整合,形成答案。音乐戏剧方面:创办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采用外国歌曲配制新词作为学堂乐歌教材,创作祖国歌送别春游早秋等优秀艺术作品;与同学曾延年一起创立中国最早的话剧社春柳社,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开中国话剧之先河。美术方面:担任上
30、海太平洋报编辑,开设了“西洋画法”专栏,以连载的形式介绍石膏写生、木炭、油画等技法。最早倡导木刻艺术,民国以来第一位正式把西洋绘画思想引介于我国,进而启发了我国传统绘画需改良的思潮;文学方面:李叔同在浙一师六年,继续开文艺风气之先:以白阳杂志为阵地广泛介绍西洋文学艺术,最早撰写欧洲文学史近世欧洲文学之概观;培养艺术人才方面:任杭教职六年,兼任南京高师顾问二年,弟子门人数千,遍及江浙,英才蔚出,如著名画家丰子恺、著名音乐家刘质平等。【点睛】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
31、。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师说(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
3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
3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4)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5. 本文选自_(填文集名)。( )是作者的字。16. 对末段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介绍李蟠涉及年龄、才识、勇气、与“我”的关系。B. “古道”即古文比如六艺经传中所包含
34、的人生道理。C. 已“通习”仍“学于余”,可知作者古文功底更深D. 末句交代写作本文原因为“嘉”“贻”李氏子蟠。17. 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18.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传”“授”的对象来说,作者的议论中不包括童子之师。B. 作者否定了按照社会地位和年龄大小来确定为师资格的风气。C. 举孔子行为言语之例是为了证明不需要师从某个固定的老师。D. 文章用感叹词和对比,悲世风嘲士大夫,彰显自己清高孤傲。19. 作者所提倡“师”的“道”,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时所“师”的内容,是一回事吗?请从文章中找依据作答。参考答案:15. (1
35、). 韩昌黎文集 (2). 退之 16. A 17. 不理解文句,没解决困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 18. B 19. 不是一回事。作者在本文所提倡师从的“道”,指“传道”的“道”和“解惑”的“惑”;是肩负社会重任的君子可以用来治国的礼义大道。这从他把“句读之不知”称为“小学”,可以看出。后者侧重学习具体技术方面的内容。所以,不同。(如果认为是一回事,言之成理即可。)【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主要考查一些名家作品知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
36、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分析。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相关文学常识有: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先翻译末段内容,尤其注意关键词句的理解,再把选项与原文对照,找出错误。B“古道”不是古文,是从师的风气,也是作者所提倡的。C李蟠“已通习仍学于余”,是褒扬他从师学习的号品质,不是未来表现“作者古文功底更深”。D句末“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可见写作本文的原因是“嘉”,而“贻”只是目的。故选A。【17题详解】
3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应注意翻译的原则,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宾语前置句,应翻译为,不理解文句,没解决困惑;两个“或”都是“有的”之意。【1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读懂题干,分析每个选项的关键信息,再回归文本,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A从“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可知,童子之师也是传授的对象。C“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孔子的
38、言行是为了论证“圣人无常师”,选项曲解文意。D“彰显自己清高孤傲”理解错误。第二段用了三组对比,强化感叹语气,是感叹师风日下,为了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并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解答此类题目,先要分析理解题干,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根据题干提示性信息回归原文,找对应语境,再进行概括、评价。解答本题应先明确所问,再从文本找依据。如回答“不是一回事”,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可知,“句读”是小学,那么“师道”的“道”就是“解惑”之意。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用“巫医、乐师
39、、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对比,是突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从师学习的风气好于“士大夫之族”,但是他们所“师”的内容是不同的。参考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
40、老师存在的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
41、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
42、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
43、:“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閤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当是时,太
44、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改)【注】脩絜:xi ji,高尚纯洁。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伏
45、矫制之罪 矫制:假托皇帝的命令 B臣谨以便宜 便宜:有利的时机 C弘大体,不拘文法 文法:法令条文D汲黯之戆也 戆:刚直,愚直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变色而罢朝 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B列于九卿 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C士亦以此不附焉以庄见惮D甚矣,汲黯之戆也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11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能表现汲黯忠直敢谏的一组是 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 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 A. B. C.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景帝时,汲黯靠父亲的关系而当上太子洗马,因为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B汲黯在任东海郡太守时,用一年多的时间便把东海治理得很好,作者认为他是称职的。C灌夫、郑当时和宗正刘弃三人都是当时敢于直谏的官员,汲黯与他们十分友好。D汲黯前来启奏政事,皇上因没戴帽子便躲到帐内,派近侍代为批准他的奏议。13(10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3分)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