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茂名市分界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
2、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
3、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有两张粗木桌子,
4、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骑手走进柜台,也不说话,只伸手从胸口掏进去,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台上。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一刻功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节猛一缩,又缓缓
5、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 阳光已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 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小说开篇描写峡谷,着力突出了它的“险”、“奇”、“静”;对四角蛇的描写,更是以动衬静,十分生
6、动地表现了这些特点。B.肥汉“梦一样呆着”,是被骑手喝酒吃肉时的气概,以及酒后不痛寻常的动作和表情所震撼,“呆”突出了肥汉的性格特征C.小说文字简洁,注重细节描写。“布旗上有个藏文字”、“藏靴上一层细土”,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巧妙地暗示出人物的身份。D.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经常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E.小说以“我”的耳闻目睹为线索,描写神奇的峡谷与质朴的边民,观察细致,笔法老练,用语奇崛,具有的艺术风格。(2)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4)
7、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1)答案: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涉及分析综合、鉴赏评价两大方面。A项 “对四角蛇的描写,更是以动衬静”不恰当;B项“肥汉梦一样呆着,是被骑手喝酒吃肉时的气概,以及酒后不痛寻常的动作和表情所震撼”不正确,原文“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强调的是肥汉的状态。D项“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
8、理的细腻刻画”错,小说中最突出的是对人物动作的描写。(2)答案:“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强化了峡谷的荒凉僻静,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那鹰却忽地不一见去向”,暗示骑手来了;“那只鹰又出现了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相互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3)答案:外形:相貌不凡,身体强壮,肌肉结实,有着质朴自然的力与美;举止:一人一骑,独行于峡谷中,虽山路崎岖,但因骑术高超而从容沉稳;性情: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构生活小节,粗犷而有野性。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4)答案: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有着重
9、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从形象塑造上看,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所以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用;从艺术表现上看,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从思想内洒上看,峡谷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畜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从情节、人物和主题三个方面去考虑,但不论怎样去探究都要紧扣原文答题。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给满8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
10、。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2题。(9分)网开三面红 苇往往是在环境不能再承载的时候,才会想起环保;往往是在华南虎已经灭绝、中华鲟接近灭绝的时候,才会开始环保。许许多多环保宣传采用的策略是“恐吓”式的:如果再不节约用水,设想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想一想,都会令人生畏;如果碳排放再没有节制,温室效应会融掉南极冰山,想一想,就会想到电影2012。古人的环保不是这样的就姑且把古人一些做法也称作环保吧。商代的汤,有一次到郊外散步,发现有人在张网捕鸟。让汤感到惊讶的是,其所张之网,不是一张,而是四张,有从四面八方合围之势。对于鸟
11、来说,就只有进的道,再也没有逃生的路了。尤为可恨的是,那位捕鸟的人还在那里念念叨叨,让天下所有的鸟都进入我的网中,而且是越大越好,越肥越好。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激起了汤的怜悯心肠。他感叹道,这样捕鸟,那不是要把天下的鸟一网打尽吗?就下令把四面中的三面撤下去。捕鸟人赶忙把三面网撤下,他口中念叨的词也颇为识相地变了想往左飞的就往左飞,想向右飞的就向右飞,那些命不好的就飞到我网中吧。在环保问题上最早采取“政府行动”的是子产。那是鲁昭公十六年的时候,九月,郑国大旱。派大臣到桑山上搞祭祀活动,向老天祈雨。这些大臣祭祀完毕,看到天还不雨,就砍了山上的一些树。这让子产非常生气。他这样说,祭祀山神,应该在山上
12、植树造林;现在反而到山上砍伐树木,这简直就是犯罪。结果屠击、祝款、竖柎这三位就成为中国第一批因“环保”问题而被罢官夺邑的官员。孔子在“环保”问题上也坚持自己的做法。论语中说孔子是“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就是说孔子偶尔也钓钓鱼,但不会用大网去捉鱼;孔子也会打鸟来提高射艺,但不会打已在树巢中归宿的鸟儿。钓鱼与射击飞鸟,那是君子陶冶性情的活动,用大网捕鱼,是贪夫的谋利之举,而偷袭已经入睡的归鸟,就是乘人之危、欺负弱者的行为。这不是英雄所为,更非君子之行。在“环保”问题上,曾子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这就把“环保”问题提高到“孝
13、”的高度来认识了,也就是要以君子姿态,合适合宜地来对待身外的动植物。总起来说,“恐吓”式的环保也比不环保要好。但“恐吓”式的环保与出于仁德之心的环保,是两个环保。“恐吓”式的环保太过功利,我还是喜欢“兼爱”“推恩”式的环保,这使人胸襟开阔,气度高远。其实,世人对于姜太公有着深深的误读。因为姜太公在渭水上用直钩钓鱼,被文王发现重用了,就说姜太公直钩钓鱼,钓的其实是文王,这就有点太武断了。这或许真的就是他老人家自娱娱人的行为艺术呢,这种可能性倒是非常大的。不管怎样,网开三面与直钩钓鱼,都可看作是人类向大自然发出的友好信号吧。10.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认为当下
14、许多环保宣传策略是“恐吓”式的。B.作者认为商汤“网开三面”可称作环保。C.作者认为应该把“环保”问题提高到“孝”的高度来认识。D.作者倾向于把“直钩钓鱼”视为姜太公自娱娱人的行为艺术。11.作者对“恐吓”式环保持什么态度?为什么持这种态度?(3分) 12.本文大量引用古人“环保”的主张和做法起到了哪些作用?(3分) 参考答案:10.C11.(1)态度:肯定其出发点,但不赞同其策略。(或:有保留的接受)(1分)(2)原因:肯定其出发点,是因为它毕竟是有利于环保的,“比不环保要好”。不赞同其策略:是因为它太功利化,只能浅层次地、暂时地解决环保问题(或“只能让人从危害上认识到不能破坏环境”)(1分
15、),而不能从根本上、可持续地解决环保问题(或“而不能从胸怀、气度上认识到应该保护环境”)(1分)。12.古人的“环保”是“兼爱”“推恩”式的,它与今人的“恐吓”式环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启发今人对“环保”作深入的思考;有力地支撑了作者对“环保”的观点和看法。(1点1分,共3分)3. (2012银川一中第六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奸臣安 勇岳小湖第一次带秦松回家时,岳忠良正坐在桌子边,守着半导体听岳飞传。岳小湖把秦松推到他面前,满怀期待地喊了一声爸,说,这就是小秦,秦松。岳忠良从秦松的头看到脚,又反过来从脚看回头,眉头就皱成了一个大疙瘩。秦松毕恭毕敬地把手里的礼物递过去,礼貌地
16、叫了声伯父。岳忠良没接东西,鼻子里哼了一声,站起身,拂袖而去,把秦松晾成了一根呆木头。半导体里的说书人“啪”一拍醒木,吓得他浑身一抖。这时,岳忠良去而复返,秦松以为有了希望,讪笑着喊声“伯父”。岳忠良抓起桌上的收音机,又冷冷地哼了一声。那天,一直到秦松离开,就再没见到岳忠良。几天后,秦松心事重重地问岳小湖,你爸他,是不是看我不顺眼?岳小湖听他这么问,就笑成了一团,说,我爸说你长得像奸臣,将来要变成秦桧。当天晚上,秦松对着镜子看了自己半个钟头,到底也没弄明白他和奸臣究竟有什么关系。但从此,秦松在岳忠良的面前就表现得格外谨小慎微,生怕一不小心就露出奸臣的迹象来。但他越是这样,岳忠良就越认定他是个奸
17、臣。一年后,在秦松和岳小湖的婚礼上,岳忠良借着酒劲,拍拍秦松的肩膀说了四个字:好自为之!秦松咬咬牙,在心里回了句:等着瞧,看看我到底是不是奸臣!秦松为了尽量远离奸臣,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都小心翼翼循规蹈矩,表现得特别出色。不时地,秦松会问岳小湖,你爸还认为我会变成奸臣吗?岳小湖的回答每次都一样,我爸说了,你迟早有一天要当奸臣。秦松的表现得到了单位领导的重视,不久就提拔他当了科长。秦松把喜讯带回家,岳小湖很兴奋,岳小湖的母亲也很兴奋,两个女人张罗着要庆贺一下。岳忠良却面沉似水,冷冷地说,这不是什么好事,秦桧也是个当官的,可陷害忠良,祸国殃民。五年后,秦松当处长时,表现得很平静,只是轻描淡写
18、地提了一句。但岳忠良仍然不依不饶,自言自语地说,官越大越危险,路还长着呢,从量变到质变,只是时间问题!多年来,不管身在何处,秦松总感觉有一双眼睛像刀子似的盯着他看,时时刻刻都让他如坐针毡,如履薄冰。开始他没明白怎么回事,后来终于想清楚了,是岳忠良给他下的奸臣结论始终在监视着他。岳忠良的手好像就悬在他的头顶上,手里拿着一顶写着奸臣的帽子,如果他稍不留意,这顶帽子就会扣到他的脑袋上。又是几年后,秦松当了局长。但他越是不断的升官,岳忠良就越是认定他离奸臣又近了一步,甚至岳忠良还倚老卖老装糊涂,不时地把秦松的名字喊成秦桧。有时候岳忠良不理秦松,模仿说书人的语气对着空气来一句:秦桧,你这个奸臣!秦松局长
19、多年来经受了各种各样的考验,每次只要心里稍微动一点坏念头,耳朵边就能听到有人喊他秦桧。那声音沙哑低沉,还带着点幸灾乐祸。秦松每次都是咬咬牙,战胜了诱惑,暗自说一句:等着瞧,看看我到底是不是奸臣!秦松当了二十五年官,始终清正廉洁,金钱美女都不沾边儿。秦松五十三岁那年市里发生了一桩大案。一位副市长跳楼身亡,紧跟着一大批领导干部纷纷落马。全市八大局有六个局长被撤职查办,秦松是幸免的两人之一。秦松得知这一结果后没有喊司机,跑着去了医院。八十高龄的岳忠良,像枯木头似的已经在医院躺了一个月。秦松拉着岳父的手涕泪横流,说,如果不是您老人家用特殊的方式警告了我二十八年,现在我就岳忠良又奇迹般地活了两年后去世。
20、在临死之前,秦松问他,现在你承认自己看错人了吧?我秦松是个好人,不是奸臣。岳忠良盯着秦松看了很久,用尽最后的力气,说了最后一句话:没看见你变成秦桧,我死不瞑目!说完,就睁着眼睛离开了人世。岳小湖遵照父亲的遗嘱,把骨灰盒摆在了她和秦松的家里。遗嘱里还有句话,她没敢告诉秦松就算死了,我也要看到这家伙变成奸臣的那副嘴脸!料理完岳父的丧事后,秦松就办理了退居二线的手续。不再做领导的秦松每天都有很多时间,不时地他就会对着岳父的骨灰盒想起一些往事,经常想着想着就会问一问,你说说,咱们俩到底是谁错了?(选自天池小小说)(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小说中两次写“秦
21、松咬咬牙”,写出了秦松强烈地证明自己的愿望以及他坚持的毅力,也为后面写秦松如何做人埋下伏笔。B文中写岳忠良时用了“面沉似水”“倚老卖老装糊涂”“幸灾乐祸”等词语,以及“哼”“拂袖而去”等动作来表现他的“冷酷”和对女婿的“挤兑”,刻画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C秦松能始终保持廉洁之身的秘诀是什么?监督的力量!一个偏执的岳父,以终其一生的刻薄,成就了一个谨慎为官的女婿。D文章在用传神的笔触刻画了冷酷严厉的“岳父”形象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更深远的思考:人需要监督,社会也需要监督!E文章在老人之“言”与秦松之“行”的拧拗之间展开,看似有悖情理,让人对老人的偏执啼笑皆非。但事实上,包裹在“岳父”冰冷外衣里面的
22、刻薄,才是大爱。(2)小说开头写岳忠良听岳飞传有何作用?(6分)(3)“秦松在岳忠良的面前就表现得格外谨小慎微,生怕一不小心就露出奸臣的迹象来。但他越是这样,岳忠良就越认定他是个奸臣。”秦松都已格外谨小慎微了,岳忠良为何还这么认定秦松是奸臣?(6分) (4)小说结尾秦松“对着岳父的骨灰盒想起一些往事,经常想着想着就会问一句,你说说,咱们俩到底是谁错了”,请问你认为他们俩谁对谁错?说说你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1)选B给3分,选D给2分,选C给1分。解析:C成就的是一个廉洁为官的女婿;A“为后面写秦松如何做人埋下伏笔”错,应为“为后面秦松能保持一生清廉作铺垫”; E“冰冷外衣里面的刻薄”错,
23、应为“冰冷外衣里面的爱”。(2)表现了岳忠良的性格特点,喜欢戏剧,且喜欢用戏剧里面的人物来与现实中的人物进行比照。(3分)这样写可以引出下文,为岳忠良以后的行为作铺垫。(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安排的理解能力。做本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和文章开头的内容去解答,其次还要考虑文章一般的开头作用,一般情况下开头的作用有:点明主旨,统领全文;吸引读者,引起兴趣;为下文埋下伏笔。做题时结合具体文章去答就可以了。(3)岳忠良觉得秦松在刻意掩藏自己真实的“奸诈”的一面,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够诚实。(3分),岳忠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提醒监督着秦松(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能力。做本题要找到秦
24、松和岳忠良在文中的相关信息,结合文章去理解,然后归纳总结出答案。(4)示例:岳忠良没有错,他这样做体现了他的良苦用心,因为他觉得如果没有一个有力的监督,秦松最终会成为一个奸臣,所以他以终其一生的刻薄,来成就一个廉洁的女婿。秦松也没有错,他在岳父的鞭策下,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最终也成就了自己清官的形象。(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本题是探究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答案不求唯一,但要言之有理。解答时要认真分析文章,在把握文章主题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分析,阐发自己的观点态度。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黄霸字次公,淮阳
25、阳夏人也。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坐同产有罪劾免。后复入谷沈黎郡,补左冯诩二百石卒史。不署右职,使领郡钱谷计。簿书正,以廉称,察孙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会宣帝即位,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守丞相长史,坐长信少府夏侯胜非议诏书大不敬,霸阿从不举劾,皆下廷尉,系狱当死。霸因从胜受尚书狱中,再逾冬,积三岁乃出。胜出,复为谏大夫,口荐霸于上,上擢霸为扬州刺史。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咸知上意,
26、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米盐靡密,初若烦碎,然霸精力能行之。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征守京兆尹,秩二千石。坐发民治驰道不先闻,又发骑士诣北军马不适士,劾乏军兴,连贬秩。有诏归颍川太守官,以八百石居治如其前。前后八年,郡中愈治。天子下诏称扬曰:“颍川太守霸,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狱或八年亡重罪囚,吏民向于教化,兴于行谊,可谓贤人君子矣。”后数月,征霸为太子太傅,迁御史大夫。五凤三年,代丙吉为丞相,封建
27、成侯,食邑六百户。为相五岁,甘露三年薨,谥曰定侯。(节选自汉书?循吏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B. 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太守甚任之/吏民爰敬焉/C. 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D. 霸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含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察廉:指举孝
28、廉,是汉朝一种选官制度,被举人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B. 鳏寡: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泛指老弱无依无靠者。C. 伍长:古代以五家为伍,设伍长一人,军队中五人为一伍,设伍长,“队伍”一词源于此。D. 侯:古代五等爵位之一。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如张良被封留侯,黄霸被封定侯。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霸少有大志,捐官出仕。他少年时就努力攻读法律之学,曾经两次捐官,初入仕途虽有挫折,但仍不放弃,最终封侯拜相。B. 黄霸廉洁奉公,执法公平。无论是管理钱粮,还是处理疑案,都能公平持正,受到官吏百姓的称赞,得到汉宣帝的赏
29、识。C. 黄霸文治有方,政绩卓著。他选拔良吏,宣传诏令,劝民向善,勤事农桑,种树畜养等,政绩非常突出,号为天下第一。D. 黄霸任劳任怨,勤政爱民。他被贬颖川,俸禄由二千石直接降到八百石,依然勤于政事,治下的鳏寡贫穷者都能得到照顾。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宣帝即位,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2)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参考答案:10. C 11. D 12. D 13. (1)正值汉宣帝即位,汉宣帝在民间时了解百姓深受官吏之苦,情况很严重,听说黄霸执法公平,就征召他来让他担任廷尉正。(2)百姓归于教化,孝顺父母
30、的儿子,友爱兄长的弟弟,贞节的妇女、乖顺的孙子一天比一天增多,耕作者对耕田边界土地互相谦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当于法”是符合法律的意思,修饰“处议”,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吏民”是“爱敬”的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有让”是能谦让的意思,“足知”是足智多谋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两者应该断开,排除B项。句意:黄霸善于观察而思维敏捷,又通晓法律条文,温和善良又能谦让,足智多谋,善于治理民众。黄霸担任河南太守丞时
31、,处事及议论都符合法律,投合人心,太守非常信任他,官吏百姓都爱戴尊敬他。故选C。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32、。D项,“黄霸被封为定侯”错。结合文本内容“甘露三年薨,谥曰定侯”分析可知,“定侯”是谥号,不是封号。故选D。【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俸禄由二千石直接降到八百石”错。结合“坐发民治驰道不先闻,又发骑士诣北军马不适士,劾乏军兴,连贬秩。有诏归颍川太守官,以八百石居治如其前。前后八年,郡中愈治”分析可知,应是“连贬秩”。故选D。【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
33、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会”,恰逢、正当;“在民间”前面需要补充主语“汉宣帝”;“知”,了解、知道;“苦”,受之苦,苦于,被所苦;“闻”,听说;“召”,征召;“以为”,以(之)为,让担任。(2)“向”,趋向、归于;“化”,教化;“弟弟”,友爱兄长的弟弟;“日”,一天天(名词作状语);“畔”,田界;“道”,在路上(名词作状语);“遗”,丢失的东西(动词作名词)。【点睛】参考译文:黄霸字次公,是淮阳阳夏人。黄霸自幼学习法律,向往做官。他因廉洁著称,被考察增补为河东均输长,
34、又被考察评为廉能而担任河南太守丞。黄霸为人观察入微,心思敏捷,又通晓法律条文,然而性情温和善良懂得谦让,很有智慧,善于组织调度下属。他做太守丞,处事议论都合乎法律,投合人心,太守非常信任他,官吏百姓(都很)爱戴他。昭帝即位,年龄很小,大将军霍光掌权,大臣们争夺执政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划作乱,霍光杀掉他们之后,就遵循武帝时的法度,用刑罚严厉地惩治下属,因此一般的官吏都崇尚严酷的刑罚作为能事,但是唯独黄霸以宽和成就名声。适逢宣帝即位,他在登基前就了解到百姓苦于官吏的严酷,听说黄霸执法公平,召升黄霸为廷尉正,后来提拔他为扬州刺史。到第三年,宣帝下诏将贤明善良考核为上等的扬州刺史黄霸任命为颍川太守,俸
35、禄按照二千石对待。当时皇上立志于国家的安定,几次颁布皇恩浩荡的诏书,官吏没有奉旨宣告百姓。太守黄霸为此事选择了贤良的官吏分派到各属县去宣告皇上的诏令,让百姓全都知道皇上的意图。让地方官吏都蓄养鸡和猪,用来赡养鳏寡贫穷的人。然后制定条令,安排长辈们率领着伍长,在民间颁布施行,用来告诫人们多做善事防止奸邪,此外还有从事耕种养殖,节约物品用度增殖财富,种植庄稼果木饲养家畜,减少吃粮的马匹。他曾想了解民情,就选择了一位上了年纪的廉洁官吏派他去,嘱咐他不要泄露机密。官吏外出后,不敢在邮亭住宿,在路旁吃饭,乌鸦抓去他的肉食。有个想到府上报告事情的百姓正好看到了这情形,黄霸和他谈话的时候他提到了这件事。过了
36、些时日官吏回来拜见黄霸,黄霸迎接慰劳他,说:“你太辛苦了,在路边吃饭却被乌鸦抢去了肉食。”官吏非常吃惊,以为黄霸全都知道他的起居,对所问的事情不敢有所隐瞒。鳏寡孤独者有死了没被安葬的,乡里的官员呈文告知,黄霸都给分别处置,某个地方的大木头可以做棺木,某个邮亭有小猪可以用来祭祀,官吏前去办理都像他说的那样。他了解事情见闻清楚细致到了这种程度,官吏百姓都不知道他用的是什么办法,全称赞他神通英明。奸邪的人都离开他的辖地到了别的郡县,窃贼和强盗日益减少。黄霸大力推行教化,不看重刑罚。因为外表宽厚内心清明,得到了官吏和百姓的爱戴,户籍人口每年都在增加,治理状况是天下最好的。过了几个月,皇帝征召黄霸作太子
37、太傅,升至御史大夫。五凤三年,代替丙吉作了丞相,被封为建成侯,享有六百户食邑。做丞相五年,甘露三年死去,被谥为定侯。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潮州韩文公庙碑 (宋)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38、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
39、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州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
40、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其辞曰: 公昔骑龙白云乡,手抉云汉分天章,天孙为织云锦裳。飘然乘风来帝旁,下与浊世扫秕糠。西游咸池略扶桑,草木衣被昭回光。追逐李、杜参翱翔,汗流籍、湜走且僵,灭没倒影不能望。作书抵佛讥君王,要观南海窥衡湘,历舜九嶷吊英、皇。祝融先驱海若藏,约束蛟鳄如驱羊。钧天无人帝悲伤,讴吟下招遣巫阳。犦牲鸡卜羞我觞,於粲荔丹与蕉黄。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发下大荒。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毁谤 弭:消除 B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济:渡过 C民欢趋之,卜
41、地于州城之南七里 卜:选择 D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 审:清楚 11下列各组语句中,本别表现韩愈历史功绩和成败得失原因的一组是 A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 B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 公至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 C文起八代之衰而勇夺三军之帅 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D在天为星辰而明则复为人 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之于朝廷之上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论述古圣贤的伟大和死而不朽的原因,是为了说明韩愈“参天地”“关盛衰”,是由于身具浩然之气。 B作者肯定了韩愈振
42、兴儒学,端正文风的历史意义,赞颂了他的“忠”“勇”精神,议论中暗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C作者从天道、人事的区别来探讨韩愈生平得失的由来,说他能合于天而乘于人,由此来进一步地肯定他的为人。 D作者叙述了韩愈在潮州的政绩、潮州人的缅怀、韩庙修建的经过,接着驳斥了所谓韩愈因被贬一年还不能归而“不眷恋于潮”的观点。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 (2)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之于朝廷之上 (3)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 参考答案:10.B(济:拯救,救助)11.C (A中分别说古来圣贤的伟大、不朽和世上一种所谓韩愈“不眷恋于潮”的观点。
43、B中分别说历史功绩和驳斥所谓韩愈“不眷恋于潮”的观点。D中分别说“浩然之气”的作用和成败得失的表现。)12.D(D中“因被贬一年还不能归”的说法错误,原文是不到一年就返回了,且“不眷恋”是“没而有知”的一种错误推测,并非“被贬一年不归”引起。)13.(1)说笑着把手一挥,天下的人都一边倒似地服从他。(“麾”“靡”各1分,句意1分,共3分。) (2)世世代代在庙中接受祭祀,却不能使自己在朝廷上过一天安定的日子。(“庙”1分;“安之于朝廷之上”状语后置1分,句意1分,共3分。) (3)从此潮州的读书人都十分注重文章德行,这种风气影响到一般平民。(“自”1分,“笃”1分,“延”1分,句意1分,共4分
44、。)6. (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梁、晋争为天下劲敌。晋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然晋畏彦章之在梁也,必欲招致之,待其妻子愈厚。是时,晋已尽有河北,而梁末帝昏乱,小人赵岩、张汉杰等用事,大臣宿将多被谗间。龙德三年夏,晋取郓州,梁人大恐。宰相敬翔入见末帝,泣曰:“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末帝问所欲言,翔曰:“事急矣,非彦章不可!”末帝乃召彦章为招讨使,以段凝为副时庄宗在魏,以朱守殷守夹寨,闻彦章为招讨使,惊曰:“彦章骁勇,吾尝避其锋,
45、非守殷敌也。”即驰骑救之。比至,而南城已破矣。时段凝已有异志,凝与赵岩、张汉杰交通。彦章愤梁日削,而嫉岩等所为,尝谓人曰:“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岩等闻之惧,与凝协力倾之,乃罢彦章。唐兵攻兖州,末帝召彦章使守捉注东路,彦章以兵少战败,被擒。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彦章谢曰:“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遂见杀,年六十一。注:守捉: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军、城、镇、守捉皆有使。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46、一项是A. 间遣使者招彦章间:秘密地B.大臣宿将多被谗间宿:有经验的、老的C. 比至,而南城已破矣比:一起D.彦章武人不知书书:文字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凝与赵岩、张汉杰交通B.赐以第宅,供给甚备C.必欲招致之D.晋已尽有河北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彦章“忠义守节”品德的一项是能跣足履棘行百步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而嫉岩等所为A. B. C. D.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彦章骁勇有力,晋人俘虏其家人,以此诱迫彦章投降。尽管末帝昏乱,奸臣当道,自己无用武之地,但他仍不为晋人所动,也因此保全了家人的性命。B.晋人攻取郓州,梁人举国震动。宰相敬翔以死谏末帝,荐彦章。彦章临危受命,不负众望,大破南城,显示了他在梁的重要地位和才力。C.彦章激愤于国力日衰,立志诛杀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