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281438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8题。(每题3分)江南Style背后的经济秘密江南Style讲的是一个韩国“屌丝”的白日梦。其貌不扬的“鸟叔”幻想着各种幼稚的炫富行为,比如在阳光下的沙滩上,一位美女给他扇着风其实他身处一个儿童公园,美女也是他想象出来的;装作是黑帮大佬蒸桑拿,结果文身男出现之后,他胆怯地挨着另一个男人;想要骑马,却只是在大街上装模作样地跳骑马舞全世界都爱死江南Style了,短短3个月,它在优酷网上的点击量已超过7亿次,创下了世界纪录。世界上的许多角落里都有人在跳“鸟叔”的招牌舞步,甚至连68岁

2、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和“鸟叔”一起跳起了骑马舞。尽管这首歌给全世界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但假如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这支神曲的流行,恐怕只能得出令人沮丧的结论全球还在深陷在金融危机中,离经济复苏还很遥远。英国的BBC商业网曾经报道金融危机如何在人群中传播恐惧感和无力感,人们转而把幽默当做唯一的逃避方法。“The Stang”是苏格兰一家著名的喜剧俱乐部,其组织者发现,金融危机以后他们的生意好了很多,经济下滑,衰退到来,人们便会通过看喜剧寻求安慰。一位喜剧演员说,那些厌倦了谈论经济衰退的人们,希望通过观看喜剧表演来解闷。这正如“鸟叔”对华尔街日报所说:“既然天气这么热,经济这么糟,我只想写一首有趣而激

3、动人心的歌”。经济学上有一个现象叫“迪士尼效应”。它是指经济越是萧条,失业人数越是上升,假期越是延长,迪士尼的客人就越多,娱乐业也越发达。相反,在经济上升期,人们疲于奔命,反而少有娱乐时间。迪士尼的创始人沃尔特?迪士尼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它通过米老鼠那双戴着白手套的手向全世界撒播快乐,为备受煎熬的人们提供了逃避现实的港湾。在经济最黑暗的1929年,好莱坞顺势举行了第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经济危机也成就了好莱坞的腾飞。江南Style的经济背景是韩国经济持续低迷,已经创下有史以来最长的低增长纪录,今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更是降至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低值。亚洲发展银行最近一期的亚洲地区“展望”指出,亚洲经

4、济复苏的势头比其预计的要缓慢得多。而神曲的全球性流行,也预示着全球经济预期的不乐观。英国的经济学人最近刊文说:“要恢复欧元区前景是乐观预期仍然任重道远,更糟的是患上了败血症的美国经济。目前舆论纷纷担心美国将于12月不堪财政重负,跌落经济深渊。”既然经济这么糟,复苏这么慢,那么还是和“鸟叔”一起去跳骑马舞吧。6、下列不属于江南Style出现、流行的根本原因的一项是( )A韩国经济持续低迷,今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更是降至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低值。B全球经济低迷,经济复苏的预期很不乐观,人们通过观看这样的喜剧来调节心理。C这首歌有趣而激动人心,给全世界带来了无尽的欢乐,连潘基文也跳起了骑马舞。D美国经

5、济患上了败血症,欧元区经济恢复的前景不容乐观,引起人们极大的担心。7、下列对“迪士尼效应”的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迪士尼效应”是一种经济越萧条,失业人数上升,迪士尼越繁荣的现象。B“迪士尼效应”是一种为备受煎熬的人们提供逃避现实的港湾的特殊做法。C“迪士尼效应”是沃尔特?迪士尼创立的一种通过米老鼠撒播快乐的方法。D“迪士尼效应”是一种经济发达程度与娱乐业发达程度成反比的特殊现象。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金融危机在人群中传播恐惧感和无力感,人们只有将幽默当做唯一的逃避现实的方法。B经济下滑,衰退到来,人们便会通过看喜剧寻求心理安慰,希望借看喜剧表演来解闷。C第一届奥斯卡

6、颁奖典礼之所以能顺利举行,就是因为席卷美国的1929年的经济危机。D江南Style给全世界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也带来了令人沮丧、让人恐惧的经融危机。参考答案:6C(“有趣而激动人心”是流行的原因之一,“给全世界带来了”是为流行的结果。)7. D(从本质上定义。) 8. B(A过于绝对,“只有”原文为“转而”CD均为因果倒置。)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保护文化遗产与发展经济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的问题。然而,如何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必须引起重视。 对于文化遗产的价值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因为,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态度是

7、建立在对其价值的认识和判断基础上的,而这种认识和判断又与其所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分不开。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矛盾在发展中国家似乎表现得更为突出与明显。在中国,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也在高速推进。我们遇到了其他国家或许是上百年间才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我们在看到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得到极大提高的同时,也看到了当今社会弥漫着的浮躁和过于功利之风。对于价值高低的判断,很多人使用了评价商品的方式来进行,比如价格、人气的高低。所以,我们才看到有人要把文化遗产产业化、把孔子产业化等种种新奇的提法。然而,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对文化遗产价值进行判断,显然是错误的,甚至是可怕的。 文化遗产不仅

8、记录着我们的过去,而且存在于今天人的生活中,它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有益的参考。文化遗产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应是动态的、发展的,有着不同时代的印痕。所以,保护文化遗产应该更重视遗产与人之间的血脉关系,关注他们之间的真实状态。文化遗产不仅要注重对其整体环境和原有历史风貌的保护,更要注意保护贯穿于其中的历史文脉和珍贵的人文元素。这种价值的重要性怎能仅用商业价值来衡量?这或许正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所在。 合理把握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不管是保护还是利用,都要有一个合适的度。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风气下,人们往往容易走极端,考虑眼前多,对于长远想得少。今天,很多人在谈文化遗产的保护或是利用

9、时,往往采用了极端的方式,有时候甚至超越了其自身的讨论范围。实际上,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不可逾越。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会发生变化。如果对于文化遗产仅是教条、机械地进行保护,并且希望其只处于某个历史时期的断面,与其相关的一切都一成不变,那么这种保护是不现实的。因为它忽视了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忽略了社会是发展的这样一个事实,特别是忽视了现实生活中人的现状与需求。这样保护往往不会被社会所接受,也对经济的发展不利。 文化遗产是要被利用的,也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是不是能够将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要商品化,都要产业化,都要能够产生出经济价值,这是

10、需要商榷的。这些年,由于某些文化遗产的特质,像丽江、周庄、少林寺等文化遗产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也给许多人带来了一个对文化遗产的误区,似乎文化遗产只有通过产业化,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效益或者说是体现它的最大价值。文化遗产虽然可能会带来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文化遗产本身并不是产业,也并非商品。类似“将世界遗产产业化”的提法是绝对错误的! 产业化的目的就是追求经济利益和效益的最大化。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会使开发者只注重遗产之中的经济价值,对于文化遗产背后的那些产生不了商业价值的文化价值缺乏应有的重视,导致开发过后的文化遗产形式与内涵分离,使文化遗产中蕴藏诸如信仰、风俗、艺术等文化内涵最终

11、弱化乃至消失。 所以,无论是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还是在文化遗产的利用上,都不要走极端化。保护文化遗产,就是要保证传承给我们这个时代的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尽量少受人为的干扰。 (节选自光明日报)1. 关于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关系的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对于文化遗产仅是教条、机械地进行保护,希望其不会变化,这样保护往往不会被社会所接受,也对经济的发展不利。B. 文化遗产要商品化、产业化,才能产生经济价值,但是文化遗产本身并不是产业,也并不是商品。C. 文化遗产是要被利用的,也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如丽江、周庄、少林寺等文化遗产就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D.

12、 正确认知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用价格和人气等评价商品的方式来判断文化遗产的价值的做法是不可取的。2.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很多人在谈文化遗产的保护或是利用时,往往采取了极端的方式。B. 文化遗产关系到人的生活,它是动态的、发展的,有着不同时代的印痕,代表着先进的民族文化。C. 对文化遗产要保护其整体环境、历史风貌、历史文脉和人文元素等,用商业价值来衡量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性正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所在。D. 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会导致开发过后的文化遗产形式与内涵不能统一,使文化遗产中蕴藏的一些文化内涵最终弱化或消

13、失。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重视文化遗产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是发展的事实以及现实生活中人的现状与需求等因素,保护文化遗产的愿望就能够实现。B. 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矛盾在发展中国家似乎表现得更为突出与明显,关于如何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C. 所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和判断,进而决定着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态度。D.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要保证传承给我们这个时代的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之处于自然状态,避免人为的因素掺杂其中。参考答案:1. B 2. D 3. C【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14、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B项,“文化遗产要商品化、产业化,才能产生经济价值”错误,原文说的是“是不是能够将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要商品化,都要产业化,都要能够产生出经济价值,这是需要商榷的”,由此可见,并非所有文化遗产都要商品化产业化才能产生经济价值。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

15、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很多人在谈文化遗产的保护或是利用时,往往采取了极端的方式”错误,“因此”强加因果,文章第四段只是说“今天,很多人在谈文化遗产的保护或是利用时,往往采用了极端的方式,有时候甚至超越了其自身的讨论范围。实际上,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两者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B项,“代表着先进的民族文化”无中生有,原文无

16、“代表着先进的民族文化”之意;C项,“对文化遗产要保护其整体环境、历史风貌、历史文脉和人文元素等,用商业价值来衡量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性正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所在”错误,选项或然变已然,原文第3段最后一句“这或许正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所在”中有“或许”一词。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A项,“就能”的说法绝对化;B 项,“已经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错误,这一说法在文中没有根据;D项,“避免人为的因素掺杂其中”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尽量少受人为的干扰”,应为“尽量

17、少受”。故选C。3. 现代文阅读(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 高原,我的中国色 乔良 他站在一架冲沟纵横、褶皱斑驳的山梁上。 天可真低。他想,一抬手准能碰到老天爷的脑门儿。残阳把他周身涂成一色金黄。他伸出手臂,出神地欣赏着自己的皮肤。金黄的晖光从手臂上滑落下去,掉在高原上。一样的颜色。他想,我的肤色和高原一样。 豪迈的西风从长空飒然而至。他的衣襟和裤脚同时低唱起喑哑而粗犷的古歌。刹那间,他获得了人与天地自然、与遥远的初民时代那种无缝无隙的交合。是一种虚空又充实,疏朗又密集,渺小又雄大的感觉。 他不禁微微一笑。然而,只那一笑,那难以言喻的快感消退了。渐渐塞满胸壑的,是无边的冷漠,莫

18、名的苍凉。竟然没有一只飞鸟,竟然没有一丛绿草。只有我,他想。我和高原。于是他又想,这冷漠、这苍凉不仅仅属于我,还属于遗落在高原上的千年长史。 一千年。畏惧盗寇的商贾们抛离了驼队踩出的丝绸古道。面对异族的武夫们丢弃了千里烽燧和兵刃甲胄。一路凄惶,簇拥着玉辇华盖,偏安向丰盈又富庶的南方。南方,绿油油、软绵绵、滑腻腻的南方。没有强烈的紫外线辐射,没有弥漫天际的黄沙烟尘,没有冰,没有雪,没有能冻断狗尾巴的酷寒,有秀山丽水、丝竹管弦,有妖冶的娥眉、婀娜的柳腰,有令人销魂的熏风、细雨那叫人柔肠寸断的杏花春雨呵,竟把炎黄子民们孔武剽悍的魂魄和膂力一并溶化!而历史,却在某个迷惘的黄昏,被埋进深深的黄土。 有多

19、厚的黄土,就有多厚的奥秘的高原,每一只彩陶罐、每柄青铜剑都会讲一个先民的故事给你听的。高原沉默了。陪伴它的,是一钩千年不沉的孤月。唉,南方,南方。他忽然想起了西方。当黄皮肤的汉子们由于贫血而变得面色苍白时,麦哲伦高傲的船队刚刚在这颗星球上画完一圈弧线;野心勃勃的哥伦布,正携着西班牙国王致中国皇帝的国书,横渡大西洋,惊喜地打量着近在咫尺的新大陆。真是一群好汉子。有了他们,西方才后来居上。他感到胸口有一团东西被揪得发疼。他看到斯文?海定、斯坦因、华尔纳们,正把成捆的经卷盗出敦煌,正把昭陵的宝马凿下石壁,而恭立一旁的黄种汉子,手里只有一杆能把自己打倒在地的烟枪!他想喊。他想站到最高的那架山梁上去,对

20、着苍茫的穹窿嘶喊: 难道华夏民族所有的武士,都走进了始皇陵兵马俑的行列? 没有风。没有声息。高原沉默着。 一块没有精壮和血性汉子的土地是悲哀的。 他想起了他那些戴着立体声耳机、抱着六弦琴横穿斑马线的兄弟们。他们全都身条瘦长,脸色煞白,像一根根垂在瓜架上的丝瓜。他们要去参加这一年中的第367次家庭舞会吧?他们的迪斯科跳得真好,他们忧郁的歌声真动人。但,他们只从银幕上见过高原和黄土。他们不知道紫外线直射进皮肤和毛孔时的滋味,更不知道那黄土堆成的高原上埋着的古中国。 可那才是中国,那才叫中国。在病榻上呻吟了八百年,又被人凌辱了二百年的,不是真正的中国。真正的中国是闪着丝绸之光、敦煌之光,修筑长城,开

21、凿出运河,创造了道教,融合了佛教,同化了一支支异族入侵者的中国。ks5u 真正的中国是一条好汉。这裸着青筋、露着傲骨的高原也是一条好汉。他真想把那些成天只会怨天尤人的小白脸们都带到这里来,染他一身一脸的国色皇帝、黄河、黄土高原的本色,让他们亲近一下泥土的淳朴和漠风的豪气。他想,要使这片贫瘠的、失血过多的土地复苏过来,需要的是更强劲的肌肉,更坚硬的骨骼,更热的黄河一般湍急的血流;需要比麦哲伦和哥伦布们还勇健的如守护皇陵的武士俑那样的壮汉。 他想,我也该是这样的汉子。 他想,有了这样的男子汉,高原,这金子似的高原便不会死去。因为轩辕柏在这里扎着一根粗大的、深邃的根茎。14、下列对于文章的赏析,正确

22、的两项是( )(5分)、文章开头将“他“的肤色、阳光的金色与高原的颜色融为一体,写出了天人合一的阔大境界,表达了“他”作为一个黄皮肤的中国人的骄傲,为下文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B、“没有一只飞鸟”“没有一丛绿草”的描写,具有双重含义,实写高原的荒凉景色,虚写“他”的寂寞心情,形象地表现出了中国古老文明无人问津的悲哀。C、作者讽刺当代城市青年“身条瘦长,脸色煞白,像一根根垂在瓜架上的丝瓜”,充满对“怨天尤人的小白脸”的鄙视,因为他们不具有武士应有的强壮和血性。D、作者以“在病榻呻吟了八百年,又被人凌辱了二百年”形象地表现了近千年中国的衰败和懦弱;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唐朝以前中国繁盛和浓厚的文化气息,这

23、才是作者心中真正的中国。E、文章借“他”站在山梁上的遐想,将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勾在一起,增强了纵深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美河山和深厚文化的热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15、作者说高原是中国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3分) 16、作者在文中提到“南方”的用意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14、AD(解析:B“无人问津”错;C“城市青年”以偏概全;E“对壮美河山热爱”与文意不符。)(5分)15、因为“裸着青筋、露着傲骨”的高原不仅蕴藏着中国古代文明,更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的刚毅性格。(3分)16、南方:表面上是指历史上统治者在外族侵略时软弱无能、偏安南方,以求自保,实际上是指丧失民族尊严,缺乏傲气、傲骨

24、的精神状态,它与北方高原的粗犷、沉厚,裸着青筋露着傲骨风貌形成对比。(3分)略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 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

25、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10.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何厌之有 厌:讨厌B. 若不阙秦 阙:侵损、削减C. 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D. 失其所与 与:结交,亲附11.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今急而求子,是寡人

26、之过也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邻之厚,君之薄也今老矣,无能为也已A. B. C. D.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B. 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 ,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C. 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D. 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

27、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13. 翻译下面的句子。(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参考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我不能早重用您,现在国家危急了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途经(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这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词语所在的上下文

28、,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项,“何厌之有”意思是“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所以“厌”,为通假字,通“餍”意思是“满足”。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理解文言文语句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看清题目要求,找出题目信息筛选点,然后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再把句子放置于具体语境中,理解每一句的意思,最后根据信息筛选点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回答问题。本题要求选出“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信息筛选点是“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仔细阅读题干所给六句话,可发现都能表明烛之武机智善辩,是侧面表现。重在表现郑伯自责,是烛之武的牢骚话。

29、故选D。【12题详解】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C项,“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不对,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用”,重用;“今

30、”,现在;“急”,指国家危急;“子”,对别人的尊称;“是”,这;“过”,过错;“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这是我的过错。(2)中的“舍”,放弃,舍弃;“以为”,是“以(之)为”,“之”代指郑国,把(它或者郑国)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行李”,指使者;“共”,供给;“乏困”,缺少的东西。【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31、;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晋文公、秦穆公出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的国君,秦国的军队必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辞谢说:“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啊。”晋文公说:“我不能早早用你,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你也有所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深夜,烛之武用绳子吊出城墙,他见到秦穆公,说:秦国与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

32、明白自己将会灭亡。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越雄厚,您就越薄弱。如果饶恕了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边大道上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答应把焦、瑕两地给您。可是,晋王早晨渡过河去,晚上就筑城来防备您,这是您知道的。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

33、虑这件事!”秦穆公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扬孙守卫那里,自己就回去了。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白居易传【元】辛文房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

34、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若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北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

35、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本文有删节)【注】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点黑)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年长色衰

36、,委身为贾人妇B. 久之,转中书舍人/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C.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生长明妃尚有村D. 亦能顺适所遇/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弱冠,即不到二十岁。B.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即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C. 浮屠,亦作浮图或佛图,是古代印度语的音译,本意是佛或者佛教徒,本文中指的是佛教。D. 致仕,交还官职,指古代官员的正常退休。古人还用致政。休致等指官员辞职归家。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白居易年少时就

37、才华横溢。文中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正是侧面表现了这一点。B. 白居易性格耿直,他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以致被谗受贬,仕途坎坷。C. 白居易的诗歌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D. 白居易心系朝廷,他居庙堂之高,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也一样心忧国事,顾念百姓。13. 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河北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2)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参考答案:10. A 11. A 12. D 13. (1)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没有收效,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

38、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被授予杭州太守。(2)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10.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B项,“之”,助词,用在时间词后面,衬音节,无实义;/代词,她。C项,“尚”,动词,推崇/副词,“尚且,还”。D项,动词,适应/动词,旧时指女子出嫁。A项,“贾”,名词,商人。1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

39、记积累相关的知识。A项,“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1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白居易仕途不得意时,选择的是独善其身,信奉佛教。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

40、: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13. 试题分析:题干是“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

41、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1)句关键点: “言事”:“向朝廷进谏”;“见听”:“被采纳”;“除”:“被授予官职”。第(2)句关键点:“累”:“多次”;“鲠”:“耿直”;“摈”:“排斥”;“仕情”:“做官的心情”;“索寞”:“消沉”。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

42、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在他二十岁,还没有声名远扬时,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考中进

43、士,被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依托佛教的生死之说,如同超脱形体痛苦的人。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

44、定朝廷的政令。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没有收效,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在家中去世。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年纪大却

45、不肯做官,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

46、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固:本来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岂、哪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耻:以为耻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蟹六跪而二螯B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