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第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阮籍之哭晋书阮籍传中记述了阮籍的三次大哭,其中后两次分别如下:其二: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三: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兵家的女儿既有才华,又有美貌,但还没出嫁就死了。阮籍不认识她的父兄,却莫名其妙前往哭丧,把心中的哀伤哭尽之后,才自个儿返回家。晋书的作者房玄龄是这么评价这件事的:“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可事实上,一个无论多坦荡淳真的人,也不会做出这种荒唐的举动来吧?那么阮籍这种狷狂的举动,除了千
2、年之后贾宝玉似的痴情外,还有别的喻意吗?当然有。阮籍为什么要为兵家之女而哭?一是此女有才貌,二是此女未嫁而亡。可以说,这两条理由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如果兵家之女有才貌,但已作人妇;或者兵家之女未嫁而亡,而才貌平平,都不会吸引阮籍前去哭丧。阮籍明地里是哭兵家女,暗地里哭的却是他自己。兵家之女既有才又有貌,还没等到慧眼识珠的情郎,便香消玉殒。而阮氏自己同样才德兼备,却一直流光空耗,等不到可以报效的明主。而光阴飞逝,韶华飞渡,人生这东西就像春花般短暂,兵家女的夭折,不就是明例吗?阮籍感同身受,自然会号啕大哭。这哭一是可以“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二是也可以用这个事例来加强世人对自己“不拘
3、礼法”的印象。阮籍是当时软弱文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在那个草管人命的时代,阮籍要想“苟全性命于乱世”,他必将学会变通与圆滑,掌握与世间邪魔歪道斡旋的手段,小范围内牺牲自己外表的清洁,以保全内心深处绝对的高贵。阮籍只活了五十四岁,就死掉了。一生除了留下八十二首咏怀诗外,其它毫无作为。其简短而苍白的人生轨迹,比起过早夭折的兵家之女也好不了多少。也许在阮籍为兵家女哭泣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自己的才华一生只能注定在岁月的幽炉里空焚。阮籍“穷途之哭”的喻意更为明显。此哭被后世好多文人所引申。千古以来,失意文人每每吟咏此句,常惆怅满怀、清泪满面。恨天低,大鹏有志愁难展。“山道之穷”让阮籍很自然地想到了“仕途之
4、穷”,驾车出门,不管东西南北,总有无路之时;而一生历经数位强权者,却找不到一个可以投效的明主。理想就像一棵被巨石压住的草芽,竞找不到一点冒尖的空隙,此时不哭,更待何时?都说乱世造英雄,阮籍的一生看起来机会多多,但他却像一只被关在玻璃房里的蜜蜂,四面八方都有亮光,但当他朝四面八方飞去时,四面八方传来的却是砰砰砰的碰壁声。阮籍人生的真正悲剧在于:内心的高洁容不下当时社会的污秽。如果他能真正做到随波逐流,那么他有的是官当,甚至还能成为皇帝的姻亲。文帝司马昭当初曾求婚于阮籍,想让阮籍的女儿嫁给武帝司马炎。可阮籍故意大醉六十天,让文帝司马昭派去的人没有跟他说话的机会,才不得不止了这种念想。酒是阮籍的朋友
5、,既是他的软武器,又是他的伪装道具,一碰到难以解决的尴尬局面,他就将自己喝醉,让对手莫可奈何。可以说,阮籍烂醉之时,也是他最为清醒、心机最缜密的时候。阮籍不是醉于性情,而是醉于谋略。只有这样,他才能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但这种和稀泥式的“武器”毕竟当不得长久之用。到了司马昭假心假意,辞让九赐之封的时候,公卿要辅助他登帝位,请阮籍起草劝进书,阮籍看不惯这种伎俩,便把自己喝得酩酊大醉,以为可以像上次拒绝联姻一样逃过这一关。可上次的联姻对司马氏而言,并不是太重要,派下来的使者见阮籍醉了,转身就告辞了。待使者下次来时,阮籍有时间重新喝醉。可这一回,事关重大,非同小可。使者见阮籍醉了,就一直待在他家里等候。
6、阮籍酒醒之时,见一批批使者站满了大厅,没有办法,他只好挥笔草就。由于太有才华了,违心之话也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劝进书写得“辞甚清壮”,被当时的人们所器重。阮籍是当时名士的代表人物,此文一出,便为司马昭谋取帝位扫清了舆论障碍,司马昭的阴谋很快就得逞了。可以说,这篇劝进书是阮籍人生中最大的污点,阮籍高洁的心灵容不下自己的这个污点,写完此文几个月后,便郁郁而死。而他的意味深长的哭声却在历史的横粱上久久缭绕,千百年来都没断绝。(选自谢宗玉阮籍三哭,有删改)11下列对人物短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阮籍为兵家之女痛哭的狷狂举动虽与贾宝玉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本质是借机表达自己
7、政治理想和治国才华难以施展的痛苦。B之所以把酒当做最好的朋友和武器,是因为只有在烂醉的时候,阮籍才能排遣内心的郁闷,头脑才最清醒,心思才最缜密。C无可奈何之下,连违心话都能说得文采斐然,让人敬服,这说明阮籍除了举世无双的才华外,其心理也有潜在的两面性。D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与评价者个人的性情及价值观有关,在对阮籍为兵家女痛哭原因的分析上,本文作者比房玄龄略高一筹。12阮籍的两次痛哭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4分)_13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有什么含义?请简要概括。(4分)_14文中说:“在那个草菅人命的时代,阮籍要想苟全性命于乱世,他必将学会变通与圆滑,掌握与世间邪魔歪道斡旋的手段,小范围内牺牲自己外
8、表的清洁,以保全内心深处绝对的高贵。”阮籍的处世态度给了你哪些启示?请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并结合原文谈谈理由。(4分)_ 参考答案:11. A(B:虚拟的条件关系错误。C:“其心理也有潜在的两面性”没有依据。D:“本文作者比房玄龄略高一筹”错误。)12.4分。相同点:都是表面看起来荒诞不经,其实都是借他人他物哭自己,别有深意。 不同点:第一次痛哭中既有对才貌双全的兵家女不幸早天的多情伤感,也有对自己遭遇的感慨。有两重悲伤。第二次痛哭则是由“山道之穷”联想到“仕途之穷”“命途之穷”,其实只有联想意义上的一重感伤。(意思对即可)13.4分。阮籍的哭表面荒诞不经,其实意蕴丰富。这种哭声背后所隐藏的
9、人格和精神追求被后来的人们长久地铭记、传诵。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历代亦多有境遇类似者也常常以这种狂放不羁的方式委婉曲折地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愤懑和反抗。(意思对即可)14.4分。观点一:“不拘礼法”和荒唐是阮籍自我偷生的手段。我们应认清其本质。 造成阮籍“不拘礼法”和荒唐的根源是现实的黑暗; “不拘礼法”和荒唐的举动只是阮籍的虚假表象;在草菅人命的时代,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持自我又保全性命。 观点二:阮籍“不拘礼法”和荒唐是为了保全内心的高贵。这一点值得肯定。 人应该追求人格的独立和完美,保持内心的圣洁和高贵;保全内心的高贵就不能随波逐流,同流合污,与世俯仰;保持内心的圣洁和高贵有时需要策略和智慧,也需
10、要必要的放弃和牺牲。 观点三:一个人不论如何变通,也只能做有限的牺牲而不能丢掉本质。这一点应该牢记。 变通只能是外在的,形式上的,临时的;变通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不能因变通和适应而改变本心。(意思对即可)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原始先民看到火山的爆发,喷发的岩浆变成了黑色的石头,毁灭了大片土地上的生态,改变了山川河流的位置和大地的面貌。他们又不断地经历了山崩和泥石流的发生,滚滚的石块象一个爱发脾气的人一样,一次次地给束手无策、应变能力极低的人们造成惨重的悲剧。应变能力低下的人们束手无策,对不了解的东西,就认为是神灵在发火,畏惧雷,就认为有人神在操纵雷,就有了雷神,而同理,人们正是
11、把石当作了神灵,怕触怒石头而对之顶礼膜崇;另一方面,人们最先居住在洞穴里,野兽也常常出入于人类居住的洞穴。原始先民幼稚地认为,人是从山洞里生出来的。于是,原始先民便不自觉地赋予石头以生殖的功能,认为人类的先祖是石头生的,于是,便出现了灵石信仰、神石信仰,即对石头的崇拜。“禹生于石”和“石破北方而生启”的神话,是我们从史籍记载中所能得到的人类关于石头具有生殖力和生殖功能的观念的最早的信息。禹生于石头,禹的妻子涂山氏变成石头生了启,启是石头裂开而出生的。禹是石头生的。但禹是怎样从石头里出生的,却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淮南子修务训:“禹生于石”。第二种说法是:遁甲开山图:禹是其母女狄“得石子如珠
12、,爱而吞之”,感石受孕而生的。这两种说法,一种是由石头生的,一种是感石头生的,二者虽然都是石头生的,但二者之间是有差异的。石头生禹的象征含义是,石头是生育婴儿的母亲或母体。这种以石头作为生育婴儿的母亲或母体的观念,是相当古老、相当原始、相当幼稚的,说明这种神话生成之时代,人们至少还没有产生人的出生需要男女交配、受精、妊娠的观念,把人和作为自然物体的石头等同起来,人是可以由自然物生出来的。尽管我们今天作父母的还偶尔会以嬉戏的口吻回答小孩子的问题,“你是从石头缝里捡回来的”,但毫无疑问,认为石头生人是一种极原始的思维。石头感生说的象征含义是,石头是有魂的,“假如妇女怀了孕,这是因为有某个魂(通常是
13、等待着转生并在现在准备着诞生的某个祖先的魂)进入了她的身体,这当然又必须以这个妇女与这个魂同属于一个氏族、亚族和图腾为前提。”更进一步说,这种观念则把具有生殖功能(当然是氏族始祖的出生)的石头看成是男性神。尽管感生说同样也是说明原始先民不懂得生育的本质原因,认为女人受胎是神秘的,女人不需要男性的参与也能受孕、生育,显示了女性的崇高无匹的地位,但这种观念也向我们展示了,原始先民毕竟已经能够把人与物区分开,而且懂得有某个“魂”石珠进入了女人的身体,从而转生为有形貌和血肉的人(氏族始祖)。禹是从鲧的身体里分裂出来的。坼胸也好,坼肋也好,坼(剖)背也好,都不是由父母性交受精,通过红门而出生,而是通过母
14、体的分裂而达到生殖的结果;通过母体的分裂而达到生殖,很可能是石头的破裂而给人类带来的一种联想,并把这种联想不自觉地附会到禹的出生上。禹从鲧的身体中生出,意味着从母系氏族制到父系氏族制的过渡。(摘编自马昌仪、刘锡诚 石与石神,有删改)1下列关于“灵石神石信仰”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了灵石信仰、神石信仰之后,人们才去注意到自己是从洞穴中走出,才不自觉地赋予石头以生殖的功能,连自己的祖先也被认为是从石中出来的了。B灵石信仰、神石信仰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火山喷发的岩浆变成了黑色的石头,毁灭了大片土地上的生态,人们产生了畏惧心理。C“禹生于石”和“石破北方而生启”是灵石信仰在神话中的表现,而且
15、是在史籍中能见到的人类最早的石头具有生殖力和生殖功能的观念的信息。D灵石信仰、神石信仰者认为山和石是有灵性、有神性的,和人一样,是有性格、有脾气的。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原始先民之所以产生石头生人的看法,与人类住在洞穴里有关,这种思维是幼稚的;认为人会石会生人的思维也是原始的,现代父母只会偶尔以嬉戏口吻逗弄小孩。B禹从石头里出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指禹是石头生的,一种是感石头而生。这两种说法的相同的点就是都不是父母性交受精而生。C禹是男人鲧生出的,没有女人什么事,意味着人类那时早已经进入父系氏族。D禹生于石头的方式,有可能是人类受石头的破裂现象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联想,然后
16、把联想附会到禹的出生上。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石头的崇拜,说明原始先民一般崇拜对本部落及其生存地区的社会生产与生活影响最大或危害最大的自然物和自然力,自然力“火山爆发”而生自然物“石头”。B石头生人的神话故事,是不能反映社会生活的任何事情的,它只能被当作与小孩嬉戏的谈资。C禹“坼胸”而生或是“坼肋”而生,与姜嫄因踩巨人足迹而生后稷(周王朝的始祖)的故事相似,说明原始先民至少还没有产生人的出生需要男女交配、受精、妊娠的观念。D感石受孕说的意义在于原始先民已经能够把人与物区分开,需要有“魂”进入女人身体才能转生为人。参考答案:1.A A项因果关系颠倒。先有赋予石头以
17、生殖功能,然后才产生灵石信仰。)2.C 原文说的是“禹从鲧的身体中生出,意味着从母系氏族制到父系氏族制的过渡”。3.B 能反映社会的内容,比如石头生人反映了那时的原始先民“至少还没有产生人的出生需要男女交配、受精、妊娠的观念,把人和作为自然物体的石头等同起来”;感石生人反应了“女性的崇高无匹的地位”。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给生命配乐侯建臣有时候走在街上,总想哼一种调子。不管是什么调子,也不管跑调不跑调,就是很随便地哼,很投入地哼,哼着哼着,就发现原来那调子一直是和自己的脚步合拍的。哼着哼着,也就发现那调子原来也和自己的心跳声是合着拍的。其实慢慢地发现,我们有时在干活的时候,有
18、时在沉思的时候,有时在痛苦的时候,有时在快活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哼一哼。哼一种老调或者哼一种新调或者就顺着我们的心跳哼一种不是调的调。那调要是让别人听了实在难听极了,而我们那时觉得是那么动听。那是真的动听,是全身感到舒畅的动听。那一刻就觉得天底下没有什么比那种调子更让人觉得动听的了。而且我还发现一个人不管是烦恼的时候也好痛苦的时候也好,只要一哼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调子,就会慢慢地变得开朗,眼前的路也就开阔起来。我曾经好多次见过父亲一个人一边干着活,一边随意地哼着,父亲是一个木工,他一般戴着一顶很破的帽子,帽沿儿朝一边歪着,在帽子下面插着一支铅笔,他一边挥动凿子凿着木头,一边哼着调子。他在阳光下的
19、影子显得十分生动。父亲的调子是那种很粗放的调子。我也曾经多次见过母亲一边收拾着家一边哼着,母亲哼得很细很细,被人听到了她就会不自然地笑笑。等人走了她就又开始哼了。其实那时我们的家是很困难的。父亲和母亲身上的担子也很重,可他们却会不时地哼出他们心底的旋律来,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但在他们一边干活一边哼歌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很美很美,他们是在从心底灿烂他们的人生,他们是在用心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着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很难想象一个能够很随意地从心底哼出歌的人会不热爱生活,会厌倦人世。记得很小的时候。一个人天黑的时候要从
20、一个很远的地方回家,因为路远,而且还要经过一块坟地,所以就很害怕。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就跟在自己的后面。于是在心里一遍一遍地说我是大人,好像是要告诉谁似的。但这一招并不起作用,因为自己的心里很清楚并不是一个大人。就哼起了歌,哼得很响,在黑夜的旷野里就只能听到自己的歌了。那一刻似乎自己真的大了,那段路也在不知不觉中就走完了。在走那段路的时候,哼歌让我给自己创造了自信,使我从容地走过了一段本来就应该是很艰难的路。我就想父亲和母亲在哼歌的时候是不是也在为自己创造自信呢?在繁杂的生活面前他们肯定也会感到压力和沉重。但哼着哼着,那些东西就显得很轻很轻了。我曾经问过他们,母亲没说话只是笑着,而父亲则是在沉思什
21、么的样子,他们要回答的一切就在他们的笑容里和沉思着的眸子里了。生活就是这样,父亲和母亲用他们心中的旋律使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起来了,倘若他们整日愁眉苦脸,很难想象我们当时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生活有时是一场大型交响乐,但生活有时又是很单纯的二胡独奏;生活有时是激越的,但大多数时间则是小河一样静静地流着。谁想让生活永远澎湃着激情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而流动着的生活更能让人品出生活的真味。也更能让人陶醉其中。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起码说明我们还是很看重我们的生命,说明我们的生命还有值得我们为此而干下去的东西。我们也就会活得有滋有味。而给自己的生命配了乐,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了让
22、我们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 (选自散文选刊2001年第四期)1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以人们哼调子的故事开头,直接扣住文题,进而联想到父母亲哼调子的故事和自己哼调子的故事,借事明理,使人感到亲切、自然而易于接受。B本文表示了人们对生活应持有的态度,是一曲积极人生观的赞歌,它鼓励人们要看重生命,热爱生活,这样做就能给自己创造自信,生活得有滋有味。C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将写人、叙事、议论、抒情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侧重从对自己身边之事的感受来谈及人生,以小见大,又逐层深入地阐发道理。D“但哼着哼着,那些东西就显得很轻很轻了”,“那些东西”主要指父母对繁
23、杂生活感到的压力和沉重;此句在文中的意思是:父母面对生活的艰难,却能够给自己的生命配乐,创造自信,变得轻松了。E“生活有时是一场大型交响乐,但生活有时又是很单纯的二胡独奏。”这一句意在比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必须建立在给生命配乐的基础之上;指点人们在生活中永远唱出或演奏激越的曲调。14“他们是在从心底灿烂他们的人生,他们是在用心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答:15末尾以问句“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收束,而实际上在文中已经有了答案,请将其概括出来。答: 参考答案:13 B、D 14(1)揭示了父母劳动时哼歌的巨大意义。(2)“灿烂”,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极简洁地
24、表现了“哼歌”对于父母人生的作用。采用了移用(答比拟也可)的修辞方法,语言灵活生动。15可以从“需要看重生命”“需要热爱生活”“需要乐观”“需要自信和勇气”等角度来回答即可。略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
25、“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余人。习之月余,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
26、设九宾,胪传。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帜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史记?叔孙通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拔剑击柱高帝患之B.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
27、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C.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D.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者,尊崇儒学、通习儒家经书的人。汉代起儒者参与政治制度的制订和国家的管理,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B.征,又称“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这种自上而下选用官吏的方式,重要性仅次于秦汉时的“察举制”。 C.趋,特指快步上前,是表示恭敬的一种礼
28、节。滕王阁序中的“他日趋庭”的“趋”,与此文中的“趋”意思不同。 D.“设九宾”,设置九位传呼、导引的赞礼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设九宾于廷”的“九宾”,指九宾大礼,是战国时代诸侯国在外交接待上的最高礼仪。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叔孙通善择明主。最早跟随项梁,随后投靠怀王,怀王被项羽立为义帝后,叔孙通留下侍奉项羽。自从投降刘邦后,叔孙通一直跟随刘邦,不离不弃。B.叔孙通为主分忧。刘邦夺得天下,有功劳的大臣在皇帝面前举止失当,叔孙通主动请缨,征召儒者为朝廷制订臣子拜见君主应该遵守的礼节规范。 C.叔孙通见识深远。高祖夺得天下后,叔孙通对皇帝陈述儒者可与守成
29、的道理,为高祖接受;到鲁地征召,斥责两个不服从征召的儒者人格卑鄙,不知顺应时势的变化。D.叔孙通不贪名利。长乐宫朝贺大典圆满成功,叔孙通受到五百斤铜钱的奖赏。他把这些铜钱全部分给了各位儒生,受到儒生的称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2)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参考答案:10.B 11.C (两处“趋”意思相同,都是小步快走的意思。)12.C (“人格卑鄙”错,应该是“见识短浅”)13.(1)高帝说:“该不会有困难吧?”叔孙通说:“我愿意略微采用古代礼节与秦朝的礼仪融合
30、起来制成新礼节。”(得无,该不会;颇,稍微、略微;杂,混合、融合、糅合;各1分,大意对2分) (2)御史执行礼仪法规,找出那些不符合礼仪规定的人,就把他们带走。一直到朝见酒宴结束,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礼节失当的人。(如,符合;引,拉开、带走;竟,直到结束。句子大意正确2分)【参考译文】叔孙通是薛县人。等项梁到了薛县,叔孙通便投靠了他。后来项梁在定陶兵败战死,叔孙通就跟随了楚怀王熊心。怀王被项羽封为义帝,(迁往长沙),叔孙通便留下侍奉项羽。汉高帝二年,汉王刘邦带领五个诸侯王攻进彭城,叔孙通就投降了汉王。汉王战败西去,叔孙通也跟了去,借此机会终于投靠了汉王。 汉高帝五年,天下已经统一, 诸侯们在定陶
31、共同推举汉王为皇帝。当时汉高帝把秦朝的那些严苛的仪礼法规全部取消,只是拟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规矩。可是群臣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功劳,醉了有的人就狂呼乱叫,甚至拔出剑来砍削廷中立柱,高帝为这事担忧。叔孙通知道皇帝愈来愈讨厌这类事,就劝说道:“那些儒生很难和您一起进攻夺取,可是能够帮您保守成果。我希望征召鲁地的一些儒生,和我的子弟们一起制定朝廷上的礼仪。”高帝说:“该不会有困难吧?”叔孙通说:“我愿意略微采用古代礼节与秦朝的礼仪糅合起来制成新礼节。”皇帝说:“可以试着办一下,但要让它容易通晓,考虑我能够推广做得到。”于是叔孙通奉命征召鲁地儒生。鲁地有两个儒生不愿去,说:“您所侍奉的将近十位君主,都是
32、靠当面阿谀奉承取得亲近、显贵的地位。我不忍心做您做的这种事。您办的事不合古法,我们不走。您还是回去吧,不要玷辱了我们!”叔孙通笑着说:“你们真是见识浅陋的儒生啊,一点也不懂时世的变化。”叔孙通就与征召来的三十人一起向西来到都城,(他们)和皇帝左右有学问的侍从以及叔孙通的弟子共一百多人。演习了一个多月,叔孙通说:“皇帝可以试着视察一下。”皇帝视察后,让他们向自己行礼,然后说:“我能做到这些。”于是命令群臣都来学习。汉高帝七年,长乐宫已经建成, 各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来朝拜皇帝。礼仪是:先在天刚亮时,谒者开始主持礼仪,引导着诸侯群臣、文武百官按次序进入殿门,庭院中排列着战车、骑兵、步兵来保卫皇宫,摆
33、设着各种兵器,树立着各式旗帜。谒者传呼“小步快走”。于是大殿下面郎中官员站在台阶两侧,台阶上有几百人之多。凡是功臣、列侯、各级将军军官都按次序排列在西边,面向东;凡文职官员从丞相起依次排列在东边,面向西。大行令设置的九个礼宾官,从上到下地传呼。于是皇帝乘坐“龙辇”从宫房里出来,百官举起旗帜传呼警备,然后引导着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级官员依次毕恭毕敬地向皇帝施礼道贺。诸侯王以下的所有官员没有一个不因这威严仪式而惊惧肃敬的。等到仪式完毕,再摆设法定酒宴。诸侯百官等坐在大殿上都敛声屏气地低着头,按照尊卑次序站起来向皇帝敬酒。斟酒九巡,谒者宣布“宴会结束”。御史执行礼仪法规,找出那些不符合礼仪规定
34、的人,就把他们带走。一直到朝见酒宴结束,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礼节失当的人。在这时,高帝非常得意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于是授予叔孙通太常的官职,赏赐铜钱五百斤。叔孙通出皇宫,全部把五百斤铜钱赏赐给了各位儒生。各位儒生就都高兴地说:“叔孙通实在是个圣明的人,知道什么事情是当前重要的事务!”5.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许逵,字汝登,固始人。正德三年进士。长身巨口,猿臂燕颔,沉静有谋略。授乐陵知县。六年春,流贼刘七等屠城邑,杀长吏。诸州县率闭城守,或弃城遁,或遗之刍粟弓马,乞贼毋攻。逵之官,慨然为战守计。县初无城,督民版筑,不逾月,城成。令民屋外筑墙,墙高过
35、檐,启圭窦,才容人。家选一壮者执刃伺窦内,余皆入队伍,日视旗为号,违者军法从事。又募死士伏巷中,洞开城门。贼果至,旗举伏发,窦中人皆出,贼大惊窜,斩获无遗。后数犯,数却之,遂相戒不敢近。事闻,进秩二等。时知县能抗贼者,益都则牛鸾,郯城则唐龙,汶上则左经,浚则陈滞,然所当贼少。而逵屡御大贼有功,遂与鸾俱超擢兵备佥事。逵驻武定州,州城圮濠平,不能限牛马。逵筑城凿池,设楼橹,置巡卒。明年五月,贼杨寡妇以千骑 犯潍县,指挥乔刚御之,贼少却。遥追败之高苑,令指挥张勋邀之沧州,先后俘斩二百七十余人。未几,贼别部掠德平,逵尽歼之,威名大著。 十二年迁江西副使。时宸濠党暴横,逵以法痛绳之。尝言于孙燧曰:“宁王
36、敢为暴者,恃权臣也。权臣左右之者,贪重贿也。重贿由于盗薮,今惟翦盗则贿息,贿息则党孤。”燧深然之,每事辄与密议。及宸濠缚燧,逵争之。宸濠素忌逵,问:“许副使何言?”逵曰:“副使惟赤心耳。”宸濠怒日:“我不能杀汝邪?”逵骂曰:“汝能杀我,天子能杀汝。汝反贼,万段磔汝,汝悔何及!”宸濠大怒,并缚之,曳出斫其颈,屹不动。贼众共推抑令跪,卒不能,遂死,年三十六。 初,逵以文天祥集贻其友给事中张汉卿而无书。汉卿语人曰:“宁 邸必反,汝登其为文山乎!”逵父家居,闻江西有变,杀都御史及副使,即为位,易服哭。人怪问故,父曰:“副使,必吾儿也。”世宗即位,赠左副都御史。嘉靖元年,改赠逵礼部尚书。 (节选自明史?
37、许逵传) 注圭窦:圭形小门。楼橹:上有望楼的战车。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视旗为号 日:每天。 B贼果至,旗举伏发 伏:隐匿。 C俱超擢兵备佥事 超:越级。 D宸濠素忌逵 素:平时。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逵“有谋略”的一组是(3分) 县初无城,督民版筑 家选一壮者执刃伺窦内 又募死士伏巷中,洞开城门 每事辄与密议 汝反贼,万段磔汝 曳出斫其颈,屹不动 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逵身材魁梧,且有军事才能。正德六年春,他在乐陵知县任上,修筑城墙,训练兵 卒,招募死士,最终打败了流寇刘七等贼人,并因此而获得了升
38、迁。 B驻守武定州时,许逵筑城挖壕,修造战车,设巡逻队;第二年五月,贼杨寡妇进攻潍 县,许逵在高苑击败他们,后来又在德平全歼另外一股贼人,威名大震。 C许逵与都御史孙燧对剪除宁王势力有相同的认识,所以凡事都相互商议。宸濠造反,捆绑了孙燧,欲加杀害。许逵争辩未果,责骂叛寇,英勇就义。 D从许逵赠送文天祥集一事,其父其友就知道许逵必定会在宁王造反时像文天祥一样坚贞,所以其父在未知儿子生死的确切消息时,就摆上牌位哭悼儿子。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州县率闭城守,或弃城遁,或遗之刍粟弓马,乞贼毋攻。 (2)十二年迁江西副使。时宸濠党暴横,逵以法痛绳之。 参考答案:略6.
3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彭鹏,字奋斯,福建莆田人。幼慧,有与其父仇,欲杀鹏,走匿得免。顺治十七年,举乡试。耿精忠叛,迫就伪职,鹏阳狂示疾,椎齿出血,坚拒不从。事平,谒选,康熙二十三年,授三河知县。三河当冲要,旗、民杂居,号难治。鹏拊循惩劝,不畏强御。有妄称御前放鹰者,至县索饩牵,鹏察其诈,絷而鞭之。治狱,摘发如神。邻县有疑狱,檄鹏往鞫,辄白其冤。二十七年,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三十三年,疏劾顺天乡试中式举人李仙湄闱墨删改过多,杨文铎文谬妄,给事中马士芳磨勘通贿。下九卿等察议,以鹏奏涉虚,因摘疏语有“臣言如妄,请
40、劈臣头,半悬国门,半悬顺天府学”,以为狂妄不敬,应夺官。命鹏回奏,鹏疏言:“会议诸臣,徇试官徐倬、彭殿元欺饰,反以臣为妄,乞赐罪斥。”上不问,而予倬、殿元休致。是年,顺天学政侍郎李光地丁内忧,上命在任守制,光地乞假九月。鹏劾光地贪恋禄位,不请终制,应将光地解任,留京守制,上从之。会廷臣集议,鹏追论杨文铎文谬妄,与廷臣忿争,事闻,命解职,以原品效力江南河工。三十六年,召授刑科给事中。三十七年,出为贵州按察使。广东因借兵饷,改额赋征银为征米,较估报时值浮多,户部屡饬追完。鹏至官,是年岁稔米价低,以米计银少七万三千有奇,疏请令经管各官扣追存库,并议嗣后额赋仍依原则征银,采购兵米;其按年应追完之银,实
41、因丰歉不同,米价无定,乞免重追:诏允行。鹏视事勤敏,遇墨吏纠劾无少徇。岁旱,步祷日中,诣狱虑囚,开仓济粟,旋得雨。民大称颂。四十三年,卒官,年六十八,上深悼惜,称其勤劳,赐祭葬。寻祀广东名宦。(摘编自清史稿彭鵬传)7. 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走匿得免 躲藏B. 檄鹏往鞫 审问C. 是年岁稔米价低 庄稼成熟D. 纠劾无少徇 懈怠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因放榜之日桂花飘香,又称“桂榜”。“乡试”第一名称为“会元”。B. “休致”指官吏年老辞官,后泛指辞官,“致仕”、“乞骸骨亦有此
42、意。原品休致指享有原来官职的品级而告老退休。C. “丁内忧”指遭母丧事。源于汉代,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孝,不准为官,如国家因特殊原因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D. “户部”是尚书省下属的六部之一,长官为尚书,副职称侍郎。掌天下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其他还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9.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岁旱,步祷日中,诣狱虑囚,开仓济粟,旋得雨。(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10. 概括文中彭鹏在为官方面的特点。参考答案:7. D 8. A 9. 年岁干旱,(他)在正午祈祷走动,到监狱中复核囚徒的罪状,打开官家的粮仓用小米救
43、济百姓,很快天就下雨了。庭院里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死的那年亲手种植的,如今已经高高挺立,枝叶繁茂像伞一样。 10. 刚正不阿;正直无私;清正廉洁;体恤百姓;勤政机敏;不畏强权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D项,“徇”,结合内容“鹏视事勤敏,遇墨吏”分析可知,应该译为徇私。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
44、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乡试的第一名是“解元”,会试的第一名是“会元”。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1)“诣”译为到;“济”译为救济;“旋”译为不久、很快。(2)“手”译为亲手,“亭亭”译为高高挺立,高耸直立的样子;“盖”译为用草编的覆盖物,引申
45、为器物的盖子。点睛:做翻译题学生易犯三个毛病:一是翻译不周全,一是语序混乱,一是不注重上下文。翻译要领如下:(1)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2)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先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3)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4)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1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彭鹏在为官方面的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鹏阳狂示疾,椎齿出血,坚拒不从”,刚正不阿;“鹏拊循惩劝,不畏强御”,不畏强权;“治狱,摘发如神”,正直无私;“知尔清正不受民钱”,清正廉洁;“岁旱,步祷日中,诣狱虑囚,开仓济粟,旋得雨。民大称颂”,体恤百姓等。参考译文:彭鹏,字奋斯,是福建莆田人。幼年聪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