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宝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书法之美重在内涵马治权纵观世界上的文字,似乎只有汉字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是唯一可以派生出艺术的文字。“即它脱离了具体的事物图景(体积、面积、质量、形状、面貌等等),但它之脱离开具体事物的具体形象,却又恰恰是为了再现(表现)宇宙的动力、生命的力量,恰恰是为了再现道,而与普遍性的情感形式相吻合相同构。”(宗白华意境)这段话很有名,但它只说对了一半。这种“再现(表现)宇宙的动力、生命的力量”的文字,变成书法艺术后,就复杂多了,就需要一个支点,即表现它的独特工具。如果没有
2、这个“表现”工具,那么它仍将一事无成(指艺术方面)。汉蔡邕在九势中说“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笔软则奇怪生焉”就是讲工具的作用。因为“软”则八面生风,因为“软”则使作者的才情有了无穷无尽发挥的可能。大学者辜鸿铭也说:“中国的毛笔或许可以被视为中国人精神的象征。用毛笔书写、绘画非常困难,好像也不易精确,但一旦掌握了它,就能得心应手,作出美妙优雅的书画来,而用西方坚硬的钢笔是无法获得这种效果的。”用软软的毛笔蘸着浓浓的墨,在树皮和竹麻做成的纸上写中国字,呈现出的是一种具象的视觉:比如排布的美,错落的美,顾盼的美,跌宕的美,纵横的美,锋铦的美,牵丝的美,连带的美,缠绕的美,飞白
3、的美,图章的美,序跋的美,残缺的美,模糊的美,漫漶的美,沧桑的美,力量的美,厚重的美,以及由岁月流逝而沉淀出的古色的美。导演何志铭说:“我做过电影美工,往往要将一些字画做旧,因为要追求那种色泽。然而做旧的颜色与真实的古色毕竟差了许多。天成的旧色纳日月之精华,受天地之蚀磨,其精气神更加毕现,沧桑而古气,独特而不可再造。”这种色彩的绝美,实在是让人难以抗拒,以致使当代一些书法家沉溺其中,整天在装裱上下功夫。然而这些绝不是书法美的全部,它只是一种表象。书法之美重在内涵,有内涵凸显出的神采才是书法的真美,这犹如人的外表和内涵一样。张怀瓘说:“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若精意玄鉴,则物无遗照,何有不
4、通。”(文字论)这就是说,对书法有深邃认识的人,不是只注重字形,更重要的是如何审视书内之精神,即由书之点线、间架、布白和章法,感悟它的神采、风韵、意境。书法是由点、线的运动变化构成。点线的运动是书者用毛笔施加于纸上的运动,通过提按顿挫、轻重缓急、圆转方折以及布黑分白的变化,行使自己的意旨,使书者的思想、情感、学识、经历、修养物质化。只有“深识书者”才能透过纸上的笔墨,感悟到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只有“冠绝古今”的伟大书家,才能把生命的感悟贯注到腕底,流露于字间。可见,书法之高下,最终是学养的较量。“圣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刘熙载艺概)杨子云:“字为心画。”(姚孟
5、起字学忆参)苏东坡亦云:“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因此我们看书法,主要是看内涵,看其中熔铸的作者的学养。当然这是对欣赏者所言,欣赏者“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是沉溺于其中的神采和内涵,而书写者就不是这样简单了。书写者沉迷于书法,“展指画地”“指摧爪折”仅仅是为了美不胜收吗?人世间美的东西实在是恒河沙数,难以尽览,何以中国文人独独沉溺于黑白两色之书法呢?(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 下列关于中国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法是用毛笔蘸着
6、墨在纸上写成文字,呈现出一种具象的视觉。B.书法的美不是色彩的绝美,而是其内涵凸显出来的神采。C.书法是由书者用毛笔施加于纸上的点线运动变化构成的。D.书法是书者的思想、情感、学识、经历和修养等的物质化。2 下列对原文中引用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蔡邕在九势中所说的“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其中的“软”是对书法的独特工具来说的。B.从辜鸿铭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外书写方式是不同的,因而获得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C.张怀瓘在文字论中说,对书法有较深认识的人“惟观神采”,可以不去看书法的字形。D.刘熙载认为,一个人的性情,关乎其笔性墨情。他的说法与杨子的“字为心画”之说有异曲同工之妙。3
7、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世界上的文字中,汉字是唯一能够派生出艺术的文字,只有它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B.宗白华认为汉字“再现(表现)宁宙的动力、生命的力量”,但作者却对这个观点持完全否定的意见。C.一些书法家在装帧上下了很多功夫,所以书法是一种视觉上的具象,呈现出了绝美的色彩。D.与书写者不同,对欣赏者来说,主要看书法的神采和内涵,看其中熔铸的作者的学养。参考答案:1B2C3D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B项,“书法的美不是色彩的绝美”否定失当,原文“然而这些绝不是书法美的全部,它只是一种表象”,“这些”指代的就是色彩的绝美,它是书法美的外在。2本题考查
8、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C项,“可以不去看书法的字形”理解错误,原文是说“不是只注重字形,更重要的是如何审视书内之精神”。3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唯一”说法绝对,原文只是说“似乎只有汉字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B项,“但作者却对这个观点持完全否定的意见”理解错误,原文是说“这段话很有名,但它只说对了一半”。C项,“所以”强加因果。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共20分)祝 福鲁迅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桌子放在堂中央,系上桌帏,她还记得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
9、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她在这一天可做的事是不过坐在灶下烧火。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我真傻,真的,”她说,“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大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孩子,我的话句句听;他就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淘米,米下了锅,打算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
10、只见豆撒得满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各处去一问,都没有。我急了,央人去寻去。直到下半天,几个人寻到山墺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说,完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果然,他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可怜他手里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她于是淌下眼泪来,声音也呜咽了。 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她就只是反复的向人
11、说她悲惨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个人来听她。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 “我真傻,真的,”她开首说。 “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才会到村里来的。”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 她张着口怔怔的站着,直着眼睛看他们,接着也就走了,似乎自己也觉得没趣。但她还妄想,希图从别的事,如小篮,豆,别人的孩子上,引出她的阿毛的故事来。倘一看见两三岁的小孩子,她就说: “唉唉,我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也就有这么大了。” 孩子看见她的眼光就吃惊,牵着母亲的衣襟催她走。于是又只剩下她一个,终
12、于没趣的也走了,后来大家又都知道了她的脾气,只要有孩子在眼前,便似笑非笑的先问她,道: “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 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但从人们的笑影上,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她单是一瞥他们,并不回答一句话。(节选自鲁迅彷徨?祝福)11根据小说,简析祥林嫂重回鲁镇,在最忙的祭祀的时候“却清闲了”的原因。(6分)答: 12小说中描写了“女人们”听祥林嫂说故事的种种表现,这刻画了她们怎样的心理?(7分)答: 13. 小说说祥林嫂“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阿毛)悲惨的故事”,这样写有哪些作用?(7分
13、)答: 参考答案:11.再嫁再寡的祥林嫂,被思想守旧的四叔视为“败坏风俗”的女人;(3分)祭祖事大,“不干不净”的祥林嫂不得沾手,她在最忙的时候便被“清闲”,被歧视了。(3分)12.小说刻画了鲁镇女人一种看客听戏的心理。女人们听戏之初有对故事新奇的满足,也存有同情,对祥林嫂暂时少了些“鄙薄”;(4分)等到反复被听不再新鲜后,祥林嫂的悲惨故事就成了她们“又冷又尖”的笑料。(3分)13.刻画形象。祥林嫂想倾诉以发泄内心的痛苦,也想得到鲁镇人的安慰和同情,可见她精神的空虚和愚昧。(2分)丰富内容。祥林嫂一再重复阿毛故事的过程,也是鲁镇人人情世态由猎奇到厌倦的过程。(2分)她最终成为被取笑的对象,这丰
14、富了小说的社会内容,表现出世人的看客心态,冷漠与麻木。(3分)3.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马年说马古往今来,有关马的成语在国人心中世代传诵,马的精神气质早与人们的心灵融为一体。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祖先们认为,龙马就是传说中的骏马,是仁马。最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说法是“龙马负图”。传说有一天中华始祖伏羲在卦台山上凝思瞭望,忽见对面云雾滚滚,一龙马翻腾而出,伏羲根据其身上的斑纹河图创制了八卦。“龙马”由此成为一种祥瑞的象征。它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祖先们在世界观里已经把龙马等同于纯阳的乾,认为
15、它是刚健、明亮、热烈、高昂、升腾、饱满、昌盛、发达的代名词。易经中干脆说:“乾为马”,它是天的象征又代表着君王、父亲、大人、君子、祖考、金玉、敬畏、威严、健康、善良、远大、原始、生生不息这就是文王在周易?乾卦中总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中国人代代流传的最响亮的名言的由来。这匹由我们民族的魂魄所生造出的龙马,雄壮无比,力大无穷,追月逐日,披星跨斗,乘风御雨,不舍昼夜。马又是能力、圣贤、人才、有作为的象征。古人常常以“千里马”来比拟。千里马是日行千里的优秀骏马。俗话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相传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常常骑着它们巡游天下。其实,周穆王的八骏比喻他的人才集团,才华卓越,本领非凡
16、,各自用特殊的能力在共同辅助周天子的天下大业。更清楚无误的以马喻示人才的事迹,是战国策里著名的燕昭王“千金买骨”的典故。燕昭王“死马且买之五百金”,“于是,不满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这则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求贤若渴的道理。正因为马象征着人才,所以善相马的人又被喻为善识才、善举才者,像秦时期赵国的王良、秦国的伯乐、方九堙等都是相马的专家。人才的埋没或缺乏表现的沉闷局面就被叫作“万马齐喑”。清朝的龚自珍有一首诗就说:“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在数千年来对马的赞美中,中国人还赋予了马许多人性化的特征。马的勤劳是有目共睹的。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尽职尽责是马的处
17、世哲学。古往今来,马往往被用于战斗。马的勇敢令人赞叹。战马可以一天连续奔跑五六个小时,日行千里。马在奔跑中从来不偷懒,只要人不命令它停下来,它便马不停蹄,直到累倒气绝而死为止。马用生命诠释它的勤劳、无畏、上进、奉献。人们之所以把这些精神赋予马,缘于中国人本身对这些精神的推崇。勤恳、坚韧与百折不挠早已融入在了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当中,早已体现在了中国人的精神当中,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直至今日。1、下列关于“龙马”的象征和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龙马是仁马,是祥瑞的象征,它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B龙马在祖先们的世界观里是纯阳的乾,是刚健、明
18、亮、热烈、高昂、升腾、饱满、昌盛、发达代名词。C自文王在周易?乾卦总结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后,龙马才具有了象征意义。D雄壮无比,力大无穷,追月逐日,披星跨斗,乘风御雨,不舍昼夜的龙马是中华民族精神最生动的写照。2、下列关于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有关马的成语几乎都有美好寓意,在国人心中世代传诵,马的各种精神气质早已深入人心。B俗话“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说的是人品当如吕布,选马当如赤兔。C周穆王有八匹骏马,个个本领非凡,各自有特殊的能力,因而周穆王常常骑着它们巡游天下。D中国以马喻人才由来已久,战国时期赵国的王良、秦国的伯乐、方九堙等都是相马的专家。3、下列对文章的
19、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华民族崇尚奋斗不止、自强不息、进取向上的精神,因而龙马精神自古以来就是民族精神的象征。B“千里马”是古人心目中最形象的人才比喻,是能力、圣贤、人才、有作为的象征。C 马无论是被民用还是军用,都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尽职尽责、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用生命诠释它的勤劳、无畏、上进、奉献。D马身上体现的勤恳、坚韧与百折不挠等,早已成为中国人推崇的精神,并一直影响着人类。参考答案:略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本大题8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9题。李绩,曹州离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国,绩
20、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启密。使人初至,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使者以绩意闻奏,高祖方大喜曰:“徐绩感德推功,实纯臣也。”拜蔡州总管,赐姓李氏,附属籍于宗正。封其父盖为济阴王,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授散骑常侍。寻加绩右武侯大将军,及李密反叛伏诛,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高祖遂归其尸。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
21、师。从太宗征王世充、窦建德,平之。贞观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号为称职,突厥甚加畏惮。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绩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绩为长史累封英国公。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书,兼知政事。绩时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太宗自剪须为其和药。绩顿首见血,泣以陈谢。太宗曰:“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十七年,高宗居春宫,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太宗又尝宴,顾绩曰:“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绩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
22、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绩每行军,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自贞观以来,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丽等,并大破之。太宗尝曰:“李靖、李绩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选自贞观政要)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一:竟然B朕将属以孤幼 属:托付C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丽等,并大破之 并:并且D绩雪涕致辞 雪:擦拭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陷于建德今岂负于朕哉B吾为社稷计耳 太宗自剪须为其和药C以备突厥泣以陈谢D朝野义之思之无越卿者7.下列各句,对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23、A朕今委任李绩于并州 / 遂得突厥畏威远遁 / 塞垣安静 / 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 / 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 / 又以绩为长史 / 累封英国公。B朕今委任李绩 / 于并州遂得 / 突厥畏威 / 远遁塞垣安静 / 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 / 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 / 又以绩为长史 / 累封英国公。C朕今委任李绩 / 于并州遂得突厥 / 畏威远遁 / 塞垣安静 / 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 / 其后并州改置 / 大都督府又以绩为长史 / 累封英国公。D朕今委任李绩于并州 / 遂得突厥 / 畏威远遁 / 塞垣安静 / 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 / 其后并州改置 / 大都督府又以绩为长史 / 累封英国公。8下列对原文有
24、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绩最初辅佐李密,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后,(李密)归顺了唐朝;而李绩仍占据李密原来控制的十个郡。B李绩把自己占据的州县的百姓及士兵登记造册,并全部禀告给李密,让他自己献出这些土地和民众,把功劳留给李密。C李绩行军打仗,善于谋划,遇敌随机应变,在讨击外族的作战中大获全胜;太宗称赞李绩,就是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也比不上他。D李绩深受太宗恩遇,太宗先后封他右武侯大将军、并州都督、兵部尚书等职;李绩突发重病,太宗剪下自己的胡须,为其和药。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
25、3分) 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4分) (2)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李绩对主上“忠诚”的具体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参考答案:5文言实词3C并,一并、全都6文言虚词3BA.于:介词,表被动/介词,引出对象;B.为:介词,替、给;C.连词,表目的,“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D.代词,他/代词,这种情况7文言断句3A略8内容分析3D封他右武侯大将军的是高祖,非唐太宗。9.(10分)现在应该完整地登录州县百姓和军人户口,一并报送魏公,由魏公自己来献给朝廷,这就是魏公的功劳了,不是很好吗?”于是派使者报送李密。使者刚到长安,唐高祖听说没有表奏,只有报告给李密,感到十分奇
26、怪。使者把李绩的用意奏报,高祖才很高兴地说:“徐绩感故主之德,给故主推功,真是纯臣啊!”任命他做蔡州总管,赐姓李氏,把户籍登入宗正寺,封他的父亲徐盖为济阴王,徐盖坚决辞谢王爵,就改封舒国公,授与散骑常侍的官职。不久加授李绩为右武侯大将军。到李密反叛被诛,李绩为他发丧并穿上丧服,具备君臣的礼节,上表请求收葬。高祖就把李密的遗体交给他。于是他大规模地准备仪仗,全军都穿上白色的丧服,将李密安葬在黎阳山;葬礼完毕,脱去丧服解散,朝廷内外都认为李绩重情义。不久,受到窦建德的攻击,李绩被窦建德俘虏,又自己逃出来回到京师。跟随太宗征讨王世充、窦建德,把他们打败。贞观元年,李绩被任命为并州都督,有令则行有禁则
27、止,大家都说他称职,突厥对他十分畏惧。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隋炀帝不懂得精选贤良,镇抚边境,只去远筑长城,派大批将士屯驻,来防范突厥,见识糊涂,竟到了这种地步。我如今委任李绩镇守并州,就使得突厥畏威远逃,边塞城垣安宁,岂不胜过几千里的长城吗?”后来并州改设大都督府,又任命李绩为长史,加封到英国公。他在并州镇守了16年,召回任命为兵部尚书,兼知政事。李绩有次突然重病,验方上说用胡须烧的灰可以治好,太宗亲自剪下自己的胡须给他和药。李绩叩头出血,哭着谢恩。太宗说:“我这是为社稷打算,不用感谢。”贞观十七年,高宗还在东宫时,调任李绩为太子詹事,追加特进的待遇,仍担任知政事。太宗又曾设宴,宴席上,太宗
28、回头对李绩说:“我想把年幼的太子托付给你,考虑下来没有再比你合适的人选。你过去能不忘李密,如今怎么会辜负我呢!”李绩擦着眼泪回话,把自己的手指咬出血来。不一会李绩喝得大醉,太宗把御服盖在他身上,他就是这样地被重用和信任。李绩每次行军作战,用兵筹划,临敌应变,都能做得很确当。从贞观以来,李绩奉令付伐突厥颉利可汗和薛延陀、高丽等,都把他们打得大败而逃。太宗曾说:“李靖、李绩二人,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比得上啊!”略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
29、友之矣。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得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迁翼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白请且留此县,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乃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迁琅邪太守。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史皆移病卧
30、。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乃召见诸曹史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皆斥罢诸病吏,白巾走出府门。郡中大惊。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大改其俗。迁廷尉,职典决疑,当谳平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史,谓曰:“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众贤亦何忧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史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之。”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史,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
31、者。(选自汉书?薛宣朱博传,有刪改)9.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众贤亦何忧/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B. 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众贤/亦何忧/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C. 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众贤/亦何忧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D. 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众贤亦何忧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1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
32、设一亭,置亭长,掌管治安和管理民事。刘邦就曾为泗水亭长。B. 二千石是汉代郡守的俸禄数,即月俸一百二十斛,因此“二千石”也成为郡守的代称。C. 墨绶是结在印纽上的黑色丝带,后世把它作为县官及其职权的象征。D. 汉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作者是西汉时的班固,续书为其妹班昭、妹夫马续所写。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游。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以他的智谋舍身救人。B. 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立即斩杀了组织者,然后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C. 朱博
33、打击陋习毫不客气。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几年时间使琅邪的陋习有了很大的改变。D. 朱博处事凌厉。每次升调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2)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参考答案:9. B 10. D 11. B 12. (1)(按照)旧例,新太守刚刚到任,总要派遣官员慰问,表达问候之意,我们才敢起来正式去任职。(2)朱博每次升调改换官职,所到之处总是用这样奇特怪异(的手段),来明确地告诉下属(自己
34、)是不可以欺瞒的。【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众贤亦何忧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大意是,廷尉(我)本来是从武官出身,不通晓法律。幸而有众多贤能之人,又有什么担忧的呢?然而廷尉自从治理郡县,判决狱讼以来将近二十年,单单是耳濡目染的时间也很长了,三尺法律条文,人事尽在其中。根据一些标志性词语如“亦何忧”是问句,“然”不能放在问句结尾,可以用在句首表转折,只能在“然”前断开,排除CD项;“亦”可以作句首
35、虚词,“人事”应作主语,“其”指“三尺律令”,所以“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之间必须断开。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作者是西汉时的班固”错误,班固为东汉人。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B项,“他立即斩杀了组织者,解散了投
36、诉者”理解不正确,根据原文“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可知,“解散了投诉者”在先,“斩杀了组织者”在后。故选B项。【1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故事”,旧例;“二千石”,太守的称谓;“存”,慰问;“乃”,才。(2)“易”,改变;“辄”,总是;“奇谲”,奇特怪异(的手段)。【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
37、:根据文意断句。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参考译文:朱博字子元,是杜陵人。家境贫困,年轻时在县里供职当亭长,逐渐升迁为功曹,刚直仗义,喜爱交游。当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由于是公卿子弟才能显著而
38、为人所知,朱博都和他们相友善。陈咸任御史中丞,因泄露宫禁之内的话而犯罪,被关进监狱。朱博辞去官职,偷偷地步行到廷尉府中,刺探陈咸的案子。陈咸被拷打询问,伤势很重,朱博伪装成医生进了监狱,得以见到陈咸,完全了解了他所犯的罪。终于免去陈咸的死罪。陈咸得以判处出狱,而朱博因为这件事名声显扬。升任翼州刺史。朱博本来是武官,没有经历过用法令条文办事的文职,等到当了刺史巡视部属时,官吏和百姓几百人拦路自行投诉,官署都满了。从事请求暂时留在这个县,事情办完了再出发,想要以此来观察试探朱博。朱博心里明白,告诉侍从赶紧准备车马。于是会见自行投诉的人,派遣从事明确地告谕官吏百姓:“想要投诉县里丞尉的,刺史不监察佩
39、戴黄色绶带(官俸二百石)的官员,各人自己到郡里去。想要投诉二千石的墨绶长吏的,等使者巡视部属回来,到刺史的官署去。百姓被官吏所冤枉,以及投诉强盗小偷诉讼之事的,要到各自所属的部从事那里。”朱博停车判决发落,四五百人都离去了,如同神明。官吏百姓大为震惊。后来朱博慢慢查问,果然是一个老从事教唆百姓集会。朱博杀了这个官吏,州郡都畏惧朱博的威严。朱博升为琅邪太守。齐郡风俗是人们都性情迟缓,以自高自大来涵养名声,朱博刚刚任职,右曹掾史都移书称在家躺着养病。朱博询问原因,回答说:“恐惧!(按照)旧例,新太守刚刚到任,总要派遣官员慰问,表达问候之意,我们才敢起来正式去任职。”朱博于是召见各个曹史书佐和县大吏
40、,挑选其中看起来可以任用的,发布教令让他们填补空缺。驱逐罢免各个称病的官吏,让他们戴着白巾走出府署大门。郡中大为震惊。他就是像这样来拒绝别人。朱博任职几年,大大改变了齐郡的风俗。朱博升任廷尉,职责是掌管解决疑难之事,主持平议天下的狱讼。朱博担心被属吏所欺骗,任职后,召见正监典法掾吏,对他们说:“廷尉(我)本来是从武官出身,不通晓法律。然而廷尉自从治理郡县,判决狱讼以来将近二十年,单单是耳濡目染的时间也很长了,三尺法律条文,人事尽在其中。掾吏试着和正监一起写出过去判决狱讼时官吏讨论难以明白的几十个案件,拿来询问廷尉,廷尉能够替你们再行臆断。”正监认为朱博只是要逞强,料想他不一定能够做到,就一起逐
41、条陈述出来。朱博把掾吏都召来,一同坐着来问难,朱博为他们判断刑罚的轻重,十个里说对了八九个。属吏都佩服朱博的干练,才能超过常人。朱博每次升调改换官职,所到之处总是用这样奇特怪异(的手段),来明确地告诉下属(自已)是不可以欺瞒的。6.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58题。(一)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
42、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节选自鸿门宴)(二)怀王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救赵。令沛公西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奋:愤激】,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僄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陈王:陈涉】、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僄悍,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乃道砀至
43、成阳,与杠里秦军夹壁【杠里:地名。夹壁:对垒】,破二军。楚军出兵击王离,大破之。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卤:同“虏”】,秦人喜,秦军解,因大破之。又战其北,大破之。乘胜,遂破之。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轵道:秦时亭名,在今西安东北】。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44、。”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安居,安定有序】。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5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45、。 登记B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 埋怨C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利诱D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丝绳6.下面各组句子,都表现刘邦为“宽大长者”的一组是( )(3分)愿与沛公西入关 诸所过毋得掠卤 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 沛公又让不受A B C D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是刘邦的行动动力。开始排斥项羽,独自“西掠地入关”;入关后安抚百姓和秦朝旧吏,告之自己“当王关中”,只待诸侯入关认定一下先前的约定罢了。B刘邦善于采纳下言。他采纳张良之计,说服秦将放弃抵抗;又听从张良、樊哙的建议,不入驻秦宫室,封好财宝府库,还军霸上,这成为他后来在“鸿门宴”上向项羽解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C秦朝的百姓也因为秦统治者的暴虐统治而痛苦不堪,只要有人扶义而起,善待百姓,百姓就愿意拥戴他成为新的统治者。秦王朝的灭亡,很好地说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对照鸿门宴,我们可以知道,项羽最后失败,固然与他“为人不忍”,放虎归山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性格暴戾,不得人心,使得他在“项刘相争”中,在人心向背上处于下风。8将文中划线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