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北省秦皇岛市张杖子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281069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秦皇岛市张杖子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张杖子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张杖子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张杖子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张杖子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北省秦皇岛市张杖子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 7题。大多数环境学论著认为,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而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但是,荷兰学者克罗宁博格所著的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一书中的观点,似乎可以让人稍稍缓解一下在气候变暖问题上的紧张感。作者的基本观点是:当下发生的所有气候变化,从地球的立场出发,都是“正常运作”。大自然的变化类似与四季交替,只不过是它的时间尺度要长得多。根据作者的描述,大自然“春天”是在一万年以前开始的,那时,天气已开始转暖,曾经覆盖了当

2、今人类广泛活动区域的冰层逐渐在阳光下融化,海平面上升,而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则开始从渔猎转向定居农业。到现在,人类已经处于“夏季,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担心气温上升可能会带来的危害”。“夏季”终将过去,这也是自然规律,只不过是要再等待一段漫长的时间,“秋季”才会来临。那时海平面将会下降,而今天人们因为气温上升所引发的讨论也将随之结束。克罗宁博格面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以及由此造成的极端天气频繁、荒漠化加重、物种灭绝加速等情况,之所以显得十分淡定,在于他看待这一问题时使用了与众不同的时间尺度。通常人们只考虑几十年或几百年的事情,并且一直在用这种人类的尺度去衡量大自然,结果每个人都为现在的气候最大值紧

3、张不已。其实,这在克罗宁博格看来只不过是大自然循环中出现的“一丝波纹而已”。如果我们超越现阶段人类思考问题的尺度,观察一个漫长的周期,情形也许就不会那么令人沮丧了那就是一万年的时间尺度,为什么要一万年的时间尺度?因为人类现在所处的地质时代开始于一万年以前;地质学的只是也告诉我们,类似月我们现在所处的温暖期一般不会超过一万年;大约一万年前爆发的火山目前都处在活动期等等。与地质学应用的时间尺度相比,人类的尺度就不那么适用了。这也难怪他要嘲讽因为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而变得异常焦虑的人民,“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围着小周期内出现的现象团团转”?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这本书的观点有助于提升人类面对气候变暖

4、、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挑战的勇气,正像作者所说的那样:穿着熊皮、拿着石斧的石器时代的人类尚且知道如何在冰期生存下来,我们难道无法运用现代高科技去解决海平面上升一米带来的后果吗?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即使人类的活动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微不足道,我们也不能从此以后就不加节制地区排放温室气候,大量地消耗资源和排放二氧化碳已经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所以克罗宁博格也表示,“我们应该节约能源”一保护有限的资源。5下列关于本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这已经成为大多数环境学论著的观点,但是克罗宁博格对此并不认同。

5、ks5uB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并由此造成地球两极冰川融化的现象,从地球的立场出发,这实际上属于大自然的“正常运作”。ks5uC全球变暖会导致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例如极端天气频发、荒漠化加重、物种灭绝加速,这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威胁。D面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克罗宁博格并没有使用“人类的尺度”来衡量这一问题,所以他显得十分淡定。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克罗宁博格对地球的未来做出了预测,并以此为基础,从地质史上的火山爆发以及气候变化等自然进程的角度进行了论证。B克罗宁博格认为,如果我们超越现阶段人类思考的尺度,从一个漫长的周期来观察温室效应的话,那么可能就不会如此焦虑了。C人类尺度:

6、一万年后的地球向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暖二者密切相关的观点提出了挑战,为我们思考气候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角度。D大量地消耗自然资源会严重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所以克罗宁博格也表示“我们应该节约能源”。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大自然的“春天”降临之前的远古时期,气候异常寒冷,广大区域都覆盖着冰层,因此人类的祖先当时并没有采取定居农业的生活方式。B通常人们只考虑几十年或几百年的事情,克罗宁博格却改变了研究的视野:他不考虑明年,也不考虑一百年后的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一万年以后。C克罗宁博格采取一万年的时间尺度来观察、分析地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这并不意味着地质学上的时间尺度

7、都是以一万年为单位的。D石器时代的人类能在冰期中生存下来,与今天我们试图解决海平面上升带来的问题相比,虽然形式不同,实质都是积极利用知识应对危机的表现。参考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2题。(20分)一方阳光(1)合房是一种闭锁式的建筑,四面房屋的门窗都朝着天井。从外面看,厚墙高檐密不通风。我是在这样关防严密的“碉堡”里出生的。这碉堡用青砖砌成,黑瓦盖顶,灰砖铺地,墙壁、窗棂、门板,没有一点儿鲜艳的颜色。即使天气晴朗,室内的角落里也黯淡阴冷。四合房的主房,门窗向南。中午的阳光越过南房,倾泻下来,泼在主房的墙上。开在这面墙上的窗子,用一层棉纸糊得严丝合缝,阳光只能从房门伸进来,照门框

8、的形状,在方砖上画出一片长方形。这是一片光明温暖的租界,像一块发亮的地毯。然后,一只用麦秆编成的坐墩,摆在阳光里。一双矜持的小脚,走进阳光,脚边出现了她的针线筐;一只狸猫,跳上她的膝盖。然后,一个男孩蹲在膝前,玩弄针线筐里的古铜顶针。这就是我和我的母亲。如果有人问母亲:你最喜欢什么?她的答复,八成是冬季晴天这门内的一方阳光。我清楚记得一股暖流缓缓充进我的棉衣,我的毛孔张开,承受热絮的轻烫。血液把这种快乐传遍内脏,最后在脸颊上留下红润。在那一方阳光里,我持一本三国演义或精忠说岳,念给母亲听。渐渐地,我发现,母亲的兴趣仿佛并不在乎重温那些早已熟知的故事。每逢故事告一段落,我替母亲把绣线穿进针孔,让

9、她的眼睛休息一下。大概是暖流作怪,母亲嚷着:“我的头皮好痒!”我就攀着她的肩膀,向她的发根里找虱子,找白头发。在我的记忆中,每到冬天,母亲也总要抱怨她的脚痛。她的脚是冻伤的。做媳妇的时候,住在阴暗的南房里,整年劳作。寒凛凛的水气,从地下冒上来,首先侵害她的脚,使之永远冰冷。冬天乍到,她的脚面和脚跟立即有了反应:看得见的,是肌肉变色、浮肿;看不见的,是隐隐刺骨的疼痛。分了家,有自己的主房,可是年年脚痛依然。在那一方阳光里,母亲是侧坐的,她为了让一半阳光给我,把自己的半个身子放在阴影里。左足的伤害没有复原,右足受到的摧残反而加重了。母亲不时皱起眉头,咬一咬牙。尽管只是身体轻轻地震动,不论我在做什么

10、,那猫睡得多甜,我们都能感觉出来。“妈,我把你的座位搬到另一边来好不好?让右脚也多晒一点太阳。”我站起来,推她的肩。母亲低头含笑,摇摇头。座位终于搬到对面去了。狸猫受了惊,跳到院子里去。母亲连声呼唤,我去捉它,连我自己也没有回到母亲身边。以后,母亲一旦坐定,就再也不肯移动。母亲在那一方阳光里,说过许多梦。母亲说,她在梦中抱着我,一双赤足埋在几寸厚的碎琉璃碴儿里面,无法举步。四野空空旷旷,一望无边都是碎琉璃,碎片最薄最锋利的地方有一层青光,纯钢打造的刀尖才有那种锋芒。梦中的我躺在母亲怀里,光着身体睡得很熟。母亲独立苍茫,汗流满面,觉得我的身体愈来愈重,渐似下坠想到这里,她的心立即先被琉璃碎片刺穿

11、了。某种疼痛由小腿向上蔓延,直到两肩、两臂就在近乎绝望的时候,母亲身旁突然出现一小块明亮干净的土地,像一方阳光那么大,平平坦坦,正好可以安置一个婴儿。母亲用尽最后的力气,把我轻轻放下。谁知道我着地以后,地面忽然倾斜,我安身的地方像是一个又陡又长的滑梯,没有尽头。我飞似地滑下去,转眼间变成一个小黑点。在难测的危急中,母亲大叫。醒来之后,略觉安慰的倒不是我好好地睡在房子里,而是事后记起我在滑行中突然长大,还遥遥向她挥手。于是,她有了混和着骄傲的哀愁。她放下针线,把我搂在怀里:“如果你长大了,如果你到很远的地方去,不能回家,你会不会想念我?”当时,我唯一的远行经验是到外婆家。外婆家很好玩,每一次都在

12、父母逼迫下不情愿地回来。母亲梦中滑行的景象引人入胜,我立即想到滑冰,急于换一双鞋去找那个冰封了的池塘。跃跃欲试的儿子,正设法挣脱他的母亲。母亲放开手凝视我:“只要你争气,成器,即使在外面忘了我,我也不怪你。”(选自王鼎钧散文风雨阴晴,有删改)8.(1)文章首段写了四合房怎样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2分)(2)从全文来看,首段文字有何作用?(2分)9.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母亲怎样的心理。(4分)(1)含笑: (2)凝视: 10.母亲对我讲了一个梦,这个梦包含了母亲对我的哪些情感?(4分)11.本文中母爱的表现有哪些?联系全文,分条简要概括。(5分)12.文章以“一方阳光”为

13、标题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参考答案:8. 闭锁严密;黯淡阴冷。(本题2分,每点1分)由黯淡阴冷的感受起笔为下文出现的“一方阳光”作铺垫;由室内阴冷的环境起笔为后文写母亲受寒积下的脚痛伏笔;由四合房的闭锁、严密起笔为后文写孩子必将“成长”、“远行”或“挣脱”奠基。 (本题2分,写出两点即可)9.母亲从儿子话语中感受到一种温馨和幸福。(2分)母亲希望儿子成器,又夹杂着牵挂和焦虑。(2分)10.焦虑,恐惧。母亲担心在这个世界当中无法保护我。(1分)希望、安慰。母亲希望我能在“一方阳光”的净土中迅速地健康地成长。(1分)牵挂、不舍。儿子要长大要离开母亲,母亲心中对儿子有很多不舍和牵挂(1

14、分)(本题4分,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三点得4分)11.在艰苦环境中操劳成疾;在苦难中竭力庇护自己的孩子;愿自己与孩子永远相偎相依;盼望孩子成器而不惜被忘却。(本题5分,写出三点即可)12.象征着母爱的温暖和家庭生活的惬意,形象地表达出作品的主旨。全文的线索,串起母子间的诸多温情。是为孩子走向远方铺设的起点,具有哲理意味。(本题3分,写出一点得1分,写出两点得3分)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民间工艺是艺术的,也是生活的。我们在谈到其审美特征的时候,就不能不谈到这两个方面:由于它是艺术的,必然表现出审美特征;由于它是生活的,必然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民间工艺创作大多数是民众业余的活

15、动,创作者没有经过专门学校的训练,技艺多以家族或个体方式沿袭传承。民间艺人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常呈现出某种稚拙的艺术风貌,但这些风貌稚拙的作品,却反映出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着广大民众的心声,因而有着较强的艺术生命力。民间工艺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审美观念。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利用自然是人的能力。民间工艺的制作离不开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其取材来源于当地提供的自然资源。如制作瓷器需要产高岭土的地域,山东淄博的宝石瓷源于当地色泽米黄偏灰的原料。贵州的蜡染和扎染用的也是当地的植物颜料,竹器和藤器的制作只能产生于南方。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为民间工艺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没有生态环境提供的资源,就没有民间工

16、艺的创造。人的生存依赖于自然。民间工艺创作的本身就是为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原始社会的民间艺术伴随着大量的民间神话和传说,表现出人对自然的感性认识和最初的生态理念。这种认识和理念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发展进步、随着人类现在对自然的回归和认同,并没有消失。作为农耕大国和农耕古国,我国产生了24节气歌。春天有“鞭春牛”的习俗,以纸扎糊春牛,进行表演,表示春耕的时节已到,期望农业丰收。冬日张贴的“九九消寒图”上面有24节气歌,表现对自然规律的遵循。民间工艺往往取材于自然界的花草动物,在民间神像中也往往出现各种动物神和植物神的形象,这同样表现人类对自然的关注。民间工艺的造型多是“人化的自然”。广西苗

17、族、瑶族的挑花和湘西土家族的织锦上出现的抽象的几何纹样,苗族的鹅翅花、勾虫花,景颇族的牛角花、蚯蚓花,都表现了主体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它维护着审美主体的心得灵性,寄寓着审美主体的心得意象,审美主体的心得灵性与美妙的自然合为了一体。民间工艺具有求生避邪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民间工艺是一种精神创造,也是一种物态创造。这种物态的创造本身就是民众的生活方式,本身就负载着生活的功能。所以它体现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与民众的生活愿望紧密地联系。民间工艺往往重复出现驱除灾难、追求吉祥的主题;出现希冀多子多福、绵绵瓜瓞的主题;出现渴望长寿、追求富足的主题。千百年来的小农经济的发展是迟缓的,民众面临着各种自然灾

18、害带来的对于温饱的不足,面临疾病的缠绕带来对生命的威胁,面临战争和社会不公平的重压,所以生活富足、远离疾病、子孙繁衍、健康长寿是他们强烈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桃子代表长寿、石榴代表多子多孙,用狮子避邪,放爆竹驱灾,“功利先于审美,审美源于功利,审美的超功利,只在于它是实现了自己的功利目的”。由于实现了自己的功利目的,人才可能产生精神的欢娱,这就是美感。(摘编自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5年第2期)1下列不属于民间工艺审美特征的一项是( )A创作与民众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B创作技艺多以家族或个体方式传承。C作品常呈现出某种稚拙的艺术风貌。D作品反映广阔生活,表达民众心声。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19、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民间工艺的制作离不开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像山东的宝石瓷、贵州的蜡染和扎染都需要当地的原料,竹器和藤器的制作也只能源自南方。B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了民间工艺的多样性,人有能力充分利用自然,有多么丰富的自然资源,就能创造出多么丰富的民间工艺品。C从古至今,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不断发展,但人对自然的最原初的认识和理念并没有消失,它们还一直体现在民间工艺的创作中。D民间工艺创作是为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如“鞭春牛”表示春耕到、盼丰收,有24节气歌的“九九消寒图”,表现了对自然规律的遵循。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民间工艺突出的审美观念,其作

20、品的造型便常是“人化的自然”,它将审美主体即作者的心得灵性与美妙的自然合为了一体。B作为精神创造的民间工艺同时也是物态创造,也就是民众的生活方式,负载着生活的功能,它体现的审美意识和理想与民众的生活愿望紧密相连。C因为民众千百年来面临着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灾难,所以追求吉祥、除灾祛病等是他们强烈的审美意识和理想,也是民间工艺创作常见的主题。D功利先于审美,审美源于功利,人只要实现了自己的功利目的,就会产生精神上的欢娱,或者说美感,而这种美感看起来是超功利的。参考答案:1B2B3D试题解析:1B(这是民间工艺的传承方式而非其审美特征。)2B(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为民间工艺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并非一定就

21、能创造出相应多样的民间工艺品。)3D(实现功利目的可能产生美感,但并不必然产生美感。)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汉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杨业是并州太原人。父亲杨信,担任后汉麟州刺史。杨业年幼时洒脱不拘,喜欢行侠仗义,善于骑马射箭,喜爱打猎。每次打猎,所得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杨业曾对他的同伴说:“我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鹰犬去追逐野

22、鸡和兔子一样。”他成年之后,侍奉北汉(皇帝)刘崇,担任保卫指挥使,并凭勇猛矫健而闻名。经过多次提升以后,出任建雄军节度使。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所到的地方每战必胜,北汉人都称他为“杨无敌”。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帝密封橐装,赐予甚厚。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

23、业。宋太宗亲征太原,平日就听说了杨业的名声,曾经想出重金悬赏求得他。不久,太原城在宋军的包围下已成了一座孤城,形势危在旦夕。杨业劝北汉主刘继元投降,以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刘继元投降后,宋太宗派遣宫中的使者召见杨业,十分高兴,让杨业担任右领军卫大将军。(出征北汉的)大军凯旋后,又授予杨业郑州刺史之职。宋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富有经验,又提升他为代州刺史兼任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宋太宗用袋子密封好珠宝玉器,给他极丰厚的赏赐。适逢契丹军队侵入雁门关,杨业率领部下数千骑兵从(代州北面的)西陉寨出发,从小路到雁门关的北口,由北向南从契丹军队的背后攻击契丹,契丹军大败。因立有战功,杨业被升为云州观察

24、使,仍兼管郑州、代州之事。从此,契丹军队一看见杨业的军旗,就立即退兵逃走。戍边的主将大多忌妒杨业,有人悄悄地呈上诽谤的奏书指责他的短处,皇帝看后都不过问,而是把奏书封好交给他。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潘美即与王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

25、,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当时,契丹皇太后萧氏与她的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一起率领十几万军队重新攻陷寰州。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国军队正处在士气最旺盛的时候,不能同他们交战。”(监军)王侁说:“您一向被人称为杨无敌,现在遇到敌人却曲行避敌,观望着不肯交战,莫非您还有别的意图吗?”杨业说:“我并

26、非贪生怕死,只因为现在时机对我方不利,白白牺牲士兵而不能立功。(既然)现在您拿不愿牺牲来责备我,那我就当在你们之前先出战。”于是,杨业指着(代州西北的)陈家谷口说:“请各位将军在这里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两翼来支援,等到我转战到这里时,你们就用步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不然的话,只怕我会全军覆灭,没有遗留下来的族类了!”潘美就与王侁带领部下士兵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从寅时一直守到巳时,王侁派人登上托逻台瞭望前面战场,以为契丹军队被杨业打败逃走,就想与杨业争功,马上带领军队离开陈家谷口。潘美不能阻挡,于是他(带领军队)沿着交河向西南前进了二十里。不久,听到了杨业兵败的消息,潘美立即指挥军

27、队退却。杨业奋力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果然他到达了谷口。望见谷口无救兵,就捶胸大恸。只能接着率部下兵士奋力作战,受伤达几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杨业还亲手斩杀了百十来个敌人。后来因为战马受了重伤,无法前进,于是被契丹军队俘虏。他的儿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杨业于是仰天长叹道:“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来指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来报答皇恩,谁知却反被奸臣逼迫出兵,致使军队遭惨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来呢!”于是绝食三天而死。(节选自宋史杨业传,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所向克捷克:攻克B.素闻其名,尝购求之 购:重金征求C.帝以业老于边事 老:老练

28、D.仍判郑州、代州 判:兼任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B.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C.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D.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业年幼时,行侠仗义,善于骑射。成年后又以勇猛闻名,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所向披靡,被宋朝人称为“杨无敌”。B.太原城在宋军包围下已成孤城,杨业劝其主刘继元投降,这说明

29、他懂得审时度势,也体现了他对平民百姓的关怀。C.契丹十余大军攻陷寰州,士气正盛。杨业避其锋芒,未与之交战。后因王侁的诋毁而不顾凶险率先出兵,以明心志。D.宋军将领不团结是战败的重要原因。王侁欲争功,没有执行原定的作战计划,潘美撤走,致使杨业被擒,绝食而亡。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译文:(2)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译文:参考答案:4.A(克:能够。)5.C(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基础上断句。)6.A(根据整体文意判断。杨业之前侍奉的是并不是宋太宗,而是刘崇和刘继业

30、,他们据守太原,国号为北汉,后被宋太宗所灭。所以此处的“国人”,指刘崇统治下的北汉“国人”。)7.(1)戍边的主将大多忌妒杨业,有人悄悄地呈上诽谤的奏书指责他的短处,皇帝看后都不过问,而是把奏书封好交给他。(译出大意给2分;“主将戍边者”“潜”“斥言”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请各位将军在这里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两翼来支援,等到我转战到这里时,你们就用步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译出大意给2分;“张”“强弩”“俟”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5. 参考答案:9 C(壮,为动,为而壮)10A(都是助词,起提宾作用)11D(句是讲趋炎附势之人,句是讲隐居之人)12D(没有想像)13(1

31、0分)(1)译文:到了外地,就树起旗旄,罗列着弓箭,武士在前面喝道,随从把路都堵塞了,供应服侍的人,拿着各自的东西,夹道奔驰。(4分) (2)译文:要是在草野之间过穷困的隐居生活,登高可以望远,一天到晚坐在茂盛的树林里悠然自得,用清澈的泉水把自己洗得很洁净。(3分) (3)译文:注意饮食啊长寿而健康,没有不满足的啊又有什么奢望?(3分)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共20分。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仲山甫之后也。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暠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

32、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出为益州刺史。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其白狼、槃木、唐菆、邛、僰诸国,自前刺史朱辅卒后遂绝;暠至,复举种向化。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暠纠发逮捕,驰传上言,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暠。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暠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暠、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

33、“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暠、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暠、承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梁太后省奏,乃赦暠、承罪,免官而已。后凉州羌动,以暠为凉州刺史,甚得百姓欢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乃许之。暠复留一年,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暠与相揖谢,千里不得乘车。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后司隶校尉举暠贤良方正,不应。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暠为度辽将军。暠到营

34、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羌虏先时有生见获质于郡县者,悉遣还之。诚心怀抚,信赏分明,由是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皆来顺服。暠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入为大司农。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闻暠卒,举国伤惜。单于每入朝贺,望见坟墓,辄哭泣祭祀。(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注】举种:举众,全体。生:生口(俘虏)。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交通:交际、往来B.暠素慷慨 ,好立功立事 慷慨:大方、爽快C.暠与相揖谢 谢:道别、辞别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 寇:侵略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

35、当的一项是暠至,复举种向化 驰传上言,二府畏懦暠、承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A.而 以 以 B.乃 以 则C.而 而 则 D.乃 而 以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B.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C.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D.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种暠一生轻虚名轻财物,一向不爱结交追名逐利的人,但喜欢“立功立事”。B.种暠为人为官谨慎小心

36、,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C.种暠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暠,种暠被免官。D.种暠担任地方官深得民心,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暠而感念朝廷,臣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8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5分)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2分)答: 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3分)答: (2)作者评价种暠为“好立功立事”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分)答: 参考答案:5. B(“慷慨”的意思是“意气风发,慷慨激昂”。)6. D

37、(句“乃”是“才”之意。“诸国”原已断绝了与汉的往来,“暠至”,他们才全体向汉归化。“而”表顺承,前后两句主语不一致,不构成顺承。句“而”表转折关系,表示事情并未依种暠的积极作为而正向发展,却出现了“二府”“不敢案之”的消极情况,才导致“冀”“衔怒”。“以”可解为“因为”,按前后文的语境,“二府”“不敢案之”不能构成“冀”“衔怒”的完整原因。句“以”解作“因为”,符合文中因为“暠、承”二人,“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的实际情形。“则”是“就”之意,不合原文语境。)7. C(根据文言句式齐整特色,三字一句,可判定“梵辞屈,不敢对”中间须停顿;根据上下文语境确定“愧暠”,是“自愧不如种暠”,“愧”的

38、主语是“乔”,“临事不惑”的主语“暠”,故必须断开,后句承前省主语“暠”。)8. C(种暠被免官不是因为太守伺机报复,而是因为大将军梁冀的诬陷。)9(1) 现在常侍前来接人,手中并无诏书,(我)凭什么知道(你)不是奸邪呢? 臣担心这样会挫伤州县官吏揭发检举的心意,会使他们互相掩饰、隐瞒。 解析: “何以”是“以何,凭借什么”的意思1分;句意1分。“恐”是“担心”的意思,1分,“饰匿”是“掩饰隐瞒”的意思,1分;句意1分。(2)作者评价种暠为“好立功立事”的事迹有关有:他在益州刺史任上三年,传播朝廷的恩德一直到边远的部族,开通教化那极为不同的乡俗。到任汉阳太守后,教化羌人,禁止侵犯掠夺。担任度辽

39、将军,到军营后,先向匈奴宣扬汉朝廷的恩惠,引诱胡人投降,还有不愿意服从的,就加以征讨。(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答直接表现的事才得分,答间接表现的不得分) 解析:首先,找准筛选方向评价种暠为“好立功立事”原因;其次,要答直接表现的事。文言文译文: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县人,是仲山甫的后代。父亲担任过定陶县令,有财产三千万。父亲死后,种暠将这些财产都用来救济宗族和周围乡里的穷人。凡是追求名声、利益的人,种暠都不与他们往来。汉顺帝末年,担任侍御史。顺帝提拔种暠在承光宫监护太子。中常侍高梵从宫中单车出来迎接太子,当时太傅杜乔等人心中怀疑,不想依从,但惶恐迷惑不知道怎么办。种暠就手持刀剑挡在车前,说:

40、“太子,国家皇位的继承人,关系到天下人的命运。今天常侍来接人无诏书,有何凭据知道不是奸邪呢?今天只有一死而已。”高梵理穷辞屈,不敢对答,另派人赶快上奏。诏书回复,太子才得以离去。杜乔事后感叹,自愧不如种暠遇到大事而不受迷惑。皇帝也嘉奖他老成持重,称赞了很长时间。后来出任为益州刺史。种暠素来慷慨激昂,喜欢建功立业。在益州任上三年,传播朝廷一直到边远的部族,开通教化那极为不同的乡俗,岷山上杂落的部族都感念和服从汉朝的恩德。那白狼、槃木、唐菆、邛、僰、等几个国家,自从前任刺史朱辅死后就与汉朝断绝了来往;种暠到任后,(这些国家)才又举众向汉朝归化。其时,永昌太守冶炼黄金熔铸了一条有花纹的蛇,用来献给梁

41、冀,种暠发现后就将永昌太守逮捕,并快马奏报朝廷,但二府怯懦畏惧,不敢查办此事,梁冀从这件事后对种暠心怀愤怒。正好碰到巴郡人服直聚集党徒数百人,自称“天王”,种暠与太守应承率兵前去征讨,没有攻克他们,而许多官吏、士卒却被伤害,梁冀因为这件事诬陷他,传诏逮捕种暠、应承。太尉李固上疏援救,说:“臣听说征讨盗贼所受伤害,本来不是种暠、应承的责任,实在是由于县吏畏惧法律,害怕犯罪、压迫,驱赶太深太苦,然后招致这不祥的报应。等到盗贼相聚起来,就此起彼伏处处不绝了。种暠、应承因为首先举报大奸大恶人而紧跟着受罪,臣担心这样会阻碍和挫伤州县官吏的揭发检举的行为,会使他们互相掩饰、隐瞒,不再对朝廷尽心尽意了。”梁

42、太后阅后采纳了李固的奏请,就赦了种暠、应承的罪,仅仅免官而已。后来凉州羌人发生动乱,朝廷就派种暠为凉州刺史,深得百姓的欢心。当种暠又被朝廷征用调迁时,官吏百姓投书朝廷请求挽留他,梁太后感叹道:“我还没听说过刺史像这样得人心的。”于是准许了凉州官吏百姓的请求。种暠又留任一年之后,迁任汉阳太守,梁州戎夷男男女女相送到汉阳地界,种暠才与他们作揖告别,这样步行千里不能乘车。等到了汉阳郡,教化羌人,禁止侵犯掠夺。后调任出使匈奴的中郎将。当时,辽东的乌桓人反叛朝廷,种暠又转任辽东太守,乌桓人相率望风而服,在辽东边境上迎接种暠赴任。后因事免官而归。后来司隶校尉举荐种暠为贤良方正,种暠没有就任。又征用为议郎,

43、调迁为南郡太守,后又应召入京任尚书。正遇到匈奴侵犯并、凉二州,汉桓帝擢升种暠担任度辽将军。种暠到军营后,先向匈奴宣扬汉朝廷的恩惠,引诱胡人投降,还有不愿意服从的,就加以征讨。羌人中原来有生口(俘虏)被扣押在郡县作人质的,全部遣散让他们归回。诚心诚意地进行安抚、恩信、赏赐分明,因此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部族都来归服。种暠于是就撤去报警的烽火,废了望哨楼,边境上晏然无事。种暠入京担任大司农。延熹四年,升迁为司徒。在司徒任上三年,年六十一岁死去。并、凉两州的边民都为他发丧致哀。匈奴听说种暠死了,举国之人都伤心惋惜。匈奴单于每每入朝致贺时,看望种暠坟墓,就哭泣祭祀。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44、)7.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望梅止渴、才高八斗、封金挂印、吴下阿蒙、乐不思蜀,这些成语或故事分别描述的是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曹植、赵云、吕蒙和刘禅。B. 茶馆中王利发经营茶馆之道:边做边学,和气待人、多说好话,多请安,莫谈国事,随机应变改良,但最后茶馆还是被没收,王利发上吊而死。C. 边城中借老船夫之口介绍了湘西民俗的两种求婚:一是走车路,小伙子为姑娘唱三年六个月歌;二是走马路,由家长请媒人到女方提亲。D. 葛朗台把所有的开支都看成浪费,奢侈享受更是最不可忍受的恶习,他不进教堂,不信上帝,他的上帝就是金钱,除了钱他没有别的信仰。E. 老人与海中体形庞大的马林鱼,与孤独

45、的老人、飘零的船只形成对比,衬托出它的征服者老人躯干中所蕴含的力量。参考答案:A C(A项中赵云应为关羽、C项中“走车路”和“走马路”的内容要对调)8. 下图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标志,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该标志,并阐述其寓意。(6分)参考答案:“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的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同时也是英文“青年”的第一个字母Y;图案中央既是手,也是鸽子的造型。标志寓意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向社会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奉献一片爱心,伸出友爱之手,以跨世纪的精神风貌,面向世界,走向未来,表现青年志愿者“热情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主题(描述3分,寓意3分)略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一直以来,学界对过于封闭

46、的专业文学批评颇有微词,常指责它们搬弄西方学术名词,话语呆板乏味,行文程式僵化,难以击中对象的要害。其中问题的关键在于,以学术规范之名,忽略批评所应具有的思想、精神与灵魂。概而言之,专业文学批评固然深刻、严谨,()。因而,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它有时候会沉浸于单纯理论操练的欢悦,在纯粹的阐释中迷失批判性力量,从而流于一种无效的分析。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因而都可能是批评家。这无疑有利于打破专业精英文学批评的壁垒,激活普通大众的话语热情,也打破专业话语对批评行业的垄断。在这个意义上,“微批评”因其微小而更易于回到对象本身,回到批评的初心。它_,无所旁骛,能够在简短文字中直抵根本,而无需漫无边际的铺陈和_的延展,更没有_的枯燥和_的迂腐。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危言危行 喧宾夺主 要言不烦 食言而肥B 仗义执言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