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高级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280944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高级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高级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高级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高级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高级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高级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夏商周三朝,被中国传统史学家称为“三代时期”。商人性格活泼,注重感官享受,殷墟妇好墓挖掘出的210件礼器中,仅酒器就有方彝、尊、献、壶、爵等15种175件,占全部礼器74%,酒器在墓葬中的批量摆置反映了商人重酒的风气。诗?商颂?烈祖中强调祭祖时美酒的重要性“既载清酤,赉我思成”。张光直在商代的巫与巫术中提出:“酒是一方面供祖先神祇享用,一方面也可能是供巫师饮用以达到通神的精神状态。”可见早期的祭祀离不开酒,而祭祀时候的饮酒也有特别的规定,一般先由巫师或祭司饮酒,传达神灵的旨意。上世

2、纪80年代出土的平民墓葬中,有随葬品的均为爵、觚等酒器。商代酒器最简单的组合是一爵一觚。现代考古学家认为,这种酒器之所以命名为“爵”,是由于它的造型像一只雀鸟,前面有流,好像雀啄,后面有尾,腹下还有细长的足,而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宾主酒酣耳热之时,乐舞表演将把宴会的气氛推向高潮。根据商颂中的描述,重要的祭礼都以舞队的“万舞”开始,伴随着鼓、管、钟、磬等乐器的伴奏,最后在盛大的宴飨中结束。被总称为“万舞”的舞蹈包括舞者手持马辔的武舞,以及脚踩双杆,类似高跷的林舞。与商代不同,周代的酒成为了王室弘扬“礼制”与仪典的载体,饮酒聚宴往往只是繁琐而庄重的祭祀典礼结束后的附属程序。对于饮宴具体制度,礼记记

3、载了很多严格要求,比如参与祭祀宴会者的身份不同,其使用的酒器也有所差异:“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祭祀之时,酒之种类不同,摆放位置也有严格繁琐的规定,比如明确要求祭典时,淡薄的酒放置于内室,甜酒在门边,浅红色的清酒在堂上,清酒在堂下。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周王室对诸侯国的控制能力一落千丈,随之的春秋战国时代 “礼崩乐坏”,个人生活自由化,诸子百家兴盛。春秋战国时代的饮宴突破了拘谨死板的周代礼仪,晏子春秋就记载了齐景公在饮宴中公开表示“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请无为礼”。汉代宫室朝堂典章制度沿袭秦代,大大简化。从今天来看,唐、宋可称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第二帝国”时代,其强大

4、壮盛,对外开放与交流程度较秦汉“第一帝国”,犹为过之。盛唐时的宫廷宴乐活动,较之秦汉魏晋,富于堂皇奢侈之象。到了元代,中原酒风为之骤然一变,由赵宋王朝时期的文弱细致,变得粗犷豪放。取代元帝国,复兴中原的明代从诞生伊始,就带有拘谨繁琐的作风,明太祖朱元璋极为推崇程朱理学。宴席开始,宫廷教坊司需跪奏一曲,这时所有预宴官皆跪,待皇帝饮毕,文武百官四拜而起,回到座位,各序班官员方进群臣酒盏。从第二爵酒开始,皇帝饮酒时群臣不必下跪,但需候皇帝举饮后,群臣才可自饮。(节选自20123三联生活周刊朱步冲中国酒史:文化的脉络)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礼器中,

5、大多数都是酒器,而且种类也多;可见酒器最初是一种礼器,而且商代人对酒的重视俨然已成风气。B据诗?商颂?烈祖记载,酒在当时的祭祀中是十分重要的,“既载清酤,赉我思成。”只有斟上清酒,才能与祖宗神灵沟通。C考古学家张光直认为商代的酒在祭祀中作用有二:其一,供祖先神祇享用;其二,巫师们饮酒达到一定的精神状态方可通神。D作者认为,商代祭祀时候的饮酒是有特别规定的,通常先由巫师或者是主持宗教祭祀活动的人饮酒,以传达神灵的旨意。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代考古学家认为,商代酒器最简单的组合是一爵一觚。“爵”的造型像一只鸟雀,而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因此名“爵”。B据诗经?颂描

6、述,商朝重要的祭礼都以舞队的“万舞”开始,随着鼓、管、钟、磬等乐器的伴奏,最后在盛大的宴飨中结束。C周代饮宴制度有严格的要求,据礼记记载,参与祭祀宴会者的身份不同,所用的酒器也不同;酒的种类不同,摆放位臵也不同。D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的现实,宴饮可见一斑: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在饮宴中公开表示“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请无为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饮酒从“三代”开始延至今日,虽各个朝代宴饮制度有所不同,但无不锚定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礼制与传统酒文化。B酒在商代主要用于祭祀;而到周代则成为王室弘扬“礼制”与仪典的载体,饮酒聚宴往往只是祭祀典礼结束后的附属程序。C酒作

7、为宫廷宴乐品,在“第一帝国”和“第二帝国”时代,呈现出强大壮盛和堂皇奢侈之象;缘于汉唐的对外开放与交流。D宋代酒风文弱细腻,元代酒风粗犷豪放;而明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极为推崇程朱理学,致使酒文化带有拘谨繁琐的作风。参考答案:1C:C文中说“一方面也可能是供巫师饮用以达到通神的精神状态”。可见张光直的论断是“或然”而非“必然”。A项注意“可见”的推理;B项注意“既载清酤,赉我思成”的理解;D项注意“一般”换成“通常”的表述,易误判。2A:A项“商代酒器最简单的组合是一爵一觚”是本文作者的认识,而非现代考古学家的观点。B项注意“商颂”换成“诗经?颂描述,商朝”;C项四个“不同”是对四段有关内容的概括

8、;D项注意“可见一斑”的推理。3C:C项“强大壮盛和堂皇奢侈之象”属于“第二帝国”时期;且将此“象”与“对外开放与交流”理解为因果关系,牵强。A项是对全文内容的推理概括;B项注意“;”和“而”的表述,否则可能误判;D项注意“主要是因为”的概括,除此而外应当还有改朝换代以及民族习惯等因素。2. 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山 屋吴伯箫屋是挂在山坡上的。门窗开处便都是山。不叫它别墅,因为不是旁宅支院颐养避暑的地方;唤作什么楼也不妥,因为一底一顶,顶上就正对着天空。无以名之,就姑且直呼为山屋吧,那是很有点老实相的。搬来山屋,已非一朝一夕了;刚来记得是初夏,现在已慢慢到了春天呢。忆昔入山时候,常

9、常感到一种莫名的寂寞,原来地方太偏僻,离街市太远啊。可是习惯自然了,浸假又爱了它的幽静;何况市镇边缘上的山,山坡上的房屋,终究还具备着市廛与山林两面的佳胜呢。倘若你来,于山屋,你也会喜欢它的吧?傍山人家,是颇有情趣的。譬如说,在阳春三月,微微煦暖的天气,使你干什么都感到几分慵倦;再加整天的忙碌,到晚上你不会疲惫得像一只晒腻了太阳的猫么?打打舒身都嫌烦。一头栽到床上,怕就蜷伏着昏昏入睡了。心同躯壳是同样的懒啊。可是大大的睡了一场,寅卯时分,你的梦境不是忽然透出了一丝绿莹莹的微光么,像东风吹过经冬的衰草似的,展眼就青到了天边。恍恍惚惚的,屋前屋后有一片啾唧哳哳的闹声,像是姑娘们吵嘴,又像一群活泼泼

10、的孩子在嘈杂乱唱;兀的不知怎么一来,那里“支幽”一响,你就醒了。立刻你听到了满山满谷的鸟叫。缥缥渺遥的那里的钟声,也嗡嗡的传了过来。你睁开了眼,窗帘后一缕明亮,给了你一个透底的清醒。靠左边一点,石工们在丁咚的凿石声中,说着呜呜噜噜的话;稍偏右边,得得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轻的撒上了山去。一切带来的是个满心的欢笑啊。那时你还能躺在床上么?不,你会霍然一跃就起来的。衣裳都来不及披一件,先就跳下床来打开窗子。那窗外像笑着似的处女的阳光,一扑就扑了你个满怀。“呵,我的灵魂,我们在平静而清冷的早晨找到我们自己了。”(惠特曼草叶集)那阳光洒下一屋的愉快,你自己不是都几乎笑了么?通身的轻松。那山上一抹嫩绿的颜色

11、,使你深深的吸一口气,清爽是透到脚底的。瞧着那窗外的一丛迎春花,你自己也仿佛变作了它的一枝。我知道你是不暇妆梳的,随便穿了穿衣裳,就跑上山去了。一路,鸟儿们飞着叫着的赶着问“早啊?早啊?”的话,闹得简直不像样子。戴了朝露的那山草野花,遍山弥漫着,也懂事不懂事似的直对你颔首微笑,受宠若惊,你忽然骄蹇起来了,迈着昂藏的脚步三跨就跨上了山巅。你挺直了腰板,要大声嚷出什么来,可是怕喊破了那清朝静穆的美景,你又没嚷。只高高的伸出了你粗壮的两臂,像要拥抱那个温郁的娇阳似的,很久很久,你忘掉了你自己。要是夏天,晌午阳光正毒,在别处是热得汤煮了似的了,山屋里却还保持着相当的凉爽。坡上是通风的。四周的山松也有够

12、浓的荫凉。敞着窗,躺在床上,噪耳的蝉声中你睡着了,噪耳的蝉声中你又醒了。没人逛山。樵夫也正傍了山石打盹儿。市声又远远的,只有三五个苍蝇,嗡飞到了这里,嗡又飞到了那里。老鼠都会瞅空出来看看景的吧,“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心跳都听得见扑腾呢。你说,山屋里的人,不该是无怀氏之民么?夏夜,自是更好。天刚黑,星就悄悄的亮了。流萤点点,像小灯笼,像飞花。檐边有吱吱叫的蝙蝠,张着膜翅凭了羞光的眼在摸索乱飞。远处有乡村味的犬吠,也有都市味的火车的汽笛。几丈外谁在毕剥的拍得蒲扇响呢? 可是,我得告诉你,秋来的山屋是不大好斗的啊。若然你不时时刻刻咬紧了牙,记牢自己是个男子,并且想着“英国的孩子是不哭的”那句名

13、言的话,你真挡不了有时候要落泪呢。黄昏,正自无聊的当儿,阴沉沉的天却又淅淅沥沥的落起雨来。不紧也不慢,不疏也不密,滴滴零零,抽丝似的,人的愁绪可就细细的长了。真愁人啊!想来个朋友谈谈天吧,老长的山道上却连把雨伞的影子也没有;喝点酒解解闷吧,又往那里去找个把牧童借问酒家何处呢?你听,偏偏墙角的秋虫又凄凄切切唧唧而吟了。呜呼,山屋里的人其不怛然蹙眉颓然告病者,怕极稀矣,极稀矣!凑巧,就是那晚上,不,应当说是夜里,夜至中宵。没有闭紧的窗后,应着潇潇的雨声冷冷的虫声,不远不近,袭来了一片野兽踏落叶的悉索声。呕吼呕吼,接二连三的嗥叫,告诉你那是一只饿狼或是一匹饥狐的时候,喂,伙计,你的头皮不会发胀么?好

14、家伙!真得要蒙蒙头。虽然,“采菊东篱下”,陶彭泽的逸兴还是不浅的。最可爱,当然数冬深。山屋炉边围了几个要好的朋友,说着话,暖烘烘的。有人吸着烟,有人就偎依在床上,唏嘘也好,争辩也好,锁口默然也好,态度却都是那样谆朴诚恳的。回忆着华年旧梦的有,希冀着来日尊荣的有,发着牢骚,大夸其企图与雄心的也有。怒来拍一顿桌子,三句话没完却又笑了。那怕当面骂人呢,该骂的是不会见怪的,山屋里没有“官话”啊,要讲“官话”,他们指给你,说:“你瞧,那座亮堂堂的奏着军乐的,请移驾那楼上去吧。”(11)若有三五乡老,晚饭后咳嗽了一阵,拖着厚棉鞋提了长烟袋相将而来,该是欢迎的吧?进屋随便坐下,便尔开始了那短短长长的闲话。八

15、月十五云遮月,单等来年雪打灯。说到了长毛,说到了红枪会,说到了税,捐,拿着粮食换不出钱,乡里的灾害,兵匪的骚扰,希望中的太平丰年及怕着的天下行将大乱:说一阵,笑一阵,就鞋底上磕磕烟灰,大声的打个呵欠,“天不早了。”“总快鸡叫了。”要走,却不知门开处已落了满地的雪呢。(12)原来我已跑远了。急急收场:“雪夜闭户读禁书。”你瞧,这半支残烛,正是一个好伴儿。1943年4月6日(文章有删节)16本文语言极具表现力。请分析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妙处。(4分)屋是挂在山坡上的。“挂”: 得得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轻的撒上了山去。“撒” : 17作者在第自然段描写春日山居图时引用惠特曼的草叶集中的诗句有何作用?(4

16、分)答: 18作者在开头部分说“傍山人家,是颇有情趣的”,第自然段却把山中秋景写得萧瑟可怕,为什么?试简要分析。(4分) 答: 19本文是一篇构思精巧的散文,以 为线索,通过四幅图画展示山居生活不同的魅力。夏日山居图中,山屋具有 的特点,山居之人的生活具有 的特点;冬日山居图中,通过 、 两个典型场景的描述,表现作者对山居生活的热爱。(5分,每空1分)参考答案:16“挂”:一个“挂”字写出了山屋傍山而建,地势高、小巧的特点,用语准确别致,生动传神。 “撒”:一个“撒”字描写了马儿轻快地飞驰发出清脆的马蹄声的情景,烘托了山野的宁静,山居之人心情的欢快。17说明山屋是作者的精神家园,表现了作者对大

17、自然和安闲质朴生活的热爱。人文思想与自然景物契合,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底蕴。18写秋景的萧瑟可怕是为了表现秋不同于春夏冬的特点,展现山居生活的不同魅力。萧瑟的秋季一般人是不堪其苦的,而作者却在描写秋景后说自己有陶渊明的逸兴,这样写是为了于抑扬之中更好表达对山居生活的喜爱。19“山屋(或对山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凉爽幽静 安闲恬静 朋友叙旧 乡老闲聊3. 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流浪的二胡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

18、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地诗意和绵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线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律。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

19、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的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的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掸拂台门石桥,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的流浪便开始了。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流浪被无端的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那叫瞎子阿炳的人,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了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二泉映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汩洇漫,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一种无奈;病中吟的曲调如泪水缓缓流出,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分明是一种悲凉;良宵的节拍如思念浓浓笼罩,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更是一种彻骨的沧桑。二胡流浪着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

20、不是二胡的流浪、音乐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灵魂的流浪,一方水土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流浪的二胡总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然而在江南,在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廊棚长遍地市肆的江南,在春草池塘蛙鼓稠,莺雏声里碧禾浓处处乡野的江南,类似因了二胡而流浪的心灵和生命又何止阿炳呢?在我的故乡,四岁失明,自幼父母双亡的孙文明,十二岁时便从故乡的曹娥江边出发漂泊江南,颠沛流离中,他的二胡声响彻了大半个江南。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心安,使他由一个民间流浪艺人,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讲授二胡的讲台。而流浪了一辈子的孙文明,最终还是积劳成疾地客

21、死于异乡上海。从阿炳到孙文明,到江南市肆和乡野里众多生生灭灭的流浪的灵魂,都体现了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我伤感地承认,在江南的丝竹中,二胡也许最具有悲剧性格。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而流浪是生命另一种鲜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态永远都不能消解。(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流浪的二胡是诗的散文,是散文诗。语言优美形象,句式错落有致,修辞手法多样。B二胡在江南丝竹中最具悲剧性格,最能表达墨客骚人、显贵官宦的不平和心声。C“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这句话的意思是,二胡曲所表达的那种无奈、悲凉和沧桑是一个民族一个

22、时代的写照。D作者提到了故乡的孙文明,他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的讲台,而使二胡民间的纯粹性得以丧失,这就是他的悲剧性。E这篇散文揭示了二胡的地域性、社会性和时代性,记人清晰、叙事精当、情节曲折,低沉、悒郁的感情贯串全文。(2)文章的第自然段,把“马头琴”“唢呐”“二胡”放在一起来写,作者要表明一个什么样的观点?(5分)答: (3)文章的第自然段说“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怎样理解“极致”在文中的含义?(5分)答: (4)文章的标题为“流浪的二胡”,请结合全文概括“流浪”的两层含义。(6分)_参考答案:(1)A、C。B中“墨客骚人、显贵官宦”之说有误,D中“悲剧性”之说无从谈起,E中“记人清晰、叙事

23、精当、情节曲折”有误。(2)一方水土和风情,孕育着一方乐器的生长。(3)阿炳是众多因二胡而出名的流浪艺人中最出色的。(4)是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是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略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

24、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范雎知蔡泽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延入生,为上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居

25、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注:釜鬲:行厨炊具 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泽乃西入秦 西:向西B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 困:使窘迫、困窘C虽死无所恨 恨:忌恨、怀恨D昭王新说蔡泽 说;听说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其卒然亦可愿【】 【】延入生,为上客 与语,大说【】,拜为客卿A与 乃 之 B也 乃 其 C与 以 其 D也 以 之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范雎知蔡泽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

26、子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B. 范雎知蔡泽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C. 范雎知蔡泽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D. 范雎知蔡泽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8下列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范雎心里不快,除了蔡泽仅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的倨傲之外,最主要的是蔡泽到来对他构成了威胁。B蔡泽认为,人之立功,最好的祈愿是功名和性命都能成全。商君、吴起、大夫种都没有做到这一点。C蔡泽终能发挥才智,建功立业,有赖范雎向秦昭王举荐和让贤,后来范雎还托言病重以让相位,蔡泽获得了拜相的机会。D范雎

27、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对三人的真实看法,范雎这样说,更多的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去之赵,见逐。(4分)(2)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3分)(3)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3分)参考答案:5. 参考答案:D(喜欢)6. 参考答案:A7. 参考答案:B8. 参考答案:A (蔡泽的到来在当时对范雎并不构成威胁)9. (1)蔡泽,燕国人。游学四方,拜谒诸侯,到赵国,被驱逐。(判断句1分;“干”1分;“之”1分;“见”1分)(2)你曾经扬言要取代

28、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件事吗?”(“宣言”1分,“宁”1分,句意1分)(3)蔡泽做秦相几个月后,有人说他的坏话,中伤他,蔡泽害怕被杀,于是就托言有病归还相印。(相,1分;句式,1分,“谢”1分)参考译文:蔡泽是燕国人。游学四方,向所在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到赵国,被驱逐。又前往韩、魏,在路上,所带行厨炊具又都给别人抢去了,于是蔡泽只好向西到秦国。蔡泽准备去见秦昭王,就(用计)先派人扬言,用以激怒秦国宰相范雎,说:燕人蔡泽,是天下见识高超、口辩厉害的智慧之人,他一拜见秦王,秦王一定会使你窘迫而(蔡泽)定会夺取你的相位。范雎听说后,派人召蔡泽来见。蔡泽进见,却只长揖之礼而不下拜,本来早就

29、(惹得)范雎不高兴。等到接见后,蔡泽的态度又很倨傲放肆,范雎于是责备他说:你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件事吗?请允许我听听你的说法!蔡泽说:假使像商君、吴起、大夫种那样的结局,也可以作为祈向的愿望吗?范雎料到蔡泽故意引用这三人之事,是要用这些说辞来堵住自己的嘴。于是就诡辩地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三个人,本来就是仁义的极致,忠诚的标准。因此君子为保持节义可以以身殉难,视死如归。活着而受辱没,还不如为节义死去而荣耀。士人本来就有杀身成名的,只要仁义所在,即便死也无所怨恨,为什么不可以!蔡泽说:商君、吴起、大夫种作为人臣,做得对;但那些君主,却错了。所以,世人称这三人尽了忠孝之功而不得好

30、报,难道羡慕他们那样不得好报而白死么!十人建功立业,难道不期望成全吗!性命和功名都得成全的,这是最好的愿望。功名可以使后世景仰而性命却失去的,这就次一等了;性命虽得苟全,但声名却蒙受污辱,这就是最下的一等了。听到这里,范雎称许蔡泽的话。于是请他入座,待为上宾。过后几天,范雎上朝,把蔡泽的情况向秦昭王作了禀报。秦昭王召见蔡泽,同他谈话,大为喜悦,授予他客卿之位。范雎于是托言有病情昭王允话他归还相印。秦召王新宠蔡泽,于是授予蔡泽宰相之位,并在他的辅佐下灭了东周。蔡泽做秦相几个月后,有人说他的坏话,中伤他,蔡泽害怕被杀,于是就托言有病归还相印,秦昭王封他为纲成君。在秦国十多年,奉事昭王、孝文王、庄襄

31、王,最后奉事秦始皇。蔡泽作为秦国使者出使燕国,在燕国三年,就让太子丹被送入秦国当了人质。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邱濬,字仲深,琼山人。幼孤,母李氏教之读书,过目成诵。家贫无书,尝走数百里借书,必得乃已。举乡试第一,景泰五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濬既官翰林,见闻益广,尤熟国家典故,以经济自负。成化元年,两广用兵,濬奏记大学士李贤,指陈形势,纚纚数千言。贤善其计,闻之帝,命录示总兵官赵辅、巡抚都御史韩雍。雍等破贼,虽不尽用其策,而濬以此名重公卿间。秩满,进侍讲。与修英宗实录,进侍讲学士。续通鉴纲目成,擢学士,迁国子祭酒。时经生文尚险怪,濬主南畿乡试,分考会试皆痛抑之。及是,课国学生尤

32、谆切告诫,返文体于正。寻进礼部右侍郎,掌祭酒事。濬以真德秀大学衍义于治国平天下条目未具,乃博采群书补之。孝宗嗣位,表上其书,帝称善,赉金币,命所司刊行。特进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修宪宗实录,充副总裁。弘治四年,书成,加太子太保,寻命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尚书入内阁者自濬始,时年七十一矣。濬以衍义补所载皆可见之行事,请摘其要者奏闻,下内阁议行之。帝报可。濬在位尝以宽大启上心忠厚变士习顾性褊隘尝与刘健议事不合至投冠于地。言官建白不当意,辄面折之。与王恕不相得,至不交一言。六年大计群吏,恕所奏罢二千人。濬请未及三载者复任,非贪暴有显迹者勿斥,留九十人。恕争之不得,求去。太医院判刘文泰尝往来濬家,以

33、失职讦恕,恕疑文泰受濬指,而言者哗然,言疏稿出濬手。恕竟坐罢,人以是大不直濬。给事中毛珵,御史宋惪、周津等交章劾濬不可居相位,帝不问。逾年,加少保。八年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文庄。濬廉介,所居邸第极湫隘,四十年不易。性嗜学,既老,右目失明,犹披览不辍。议论好矫激,闻者骇愕。至修英宗实录,有言于谦之死当以不轨书者。濬曰:“己巳之变,微于公社稷危矣。事久论定,诬不可不白。”其持正又如此。正德中,以巡按御史言赐祠于乡。曰“景贤”。明史邱濬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濬在位/尝以宽大启上/心忠厚/变士习顾/性褊隘/尝与刘健议事/不合至投冠于地/B. 濬在位/尝以宽大启上

34、心/忠厚变士习/顾性褊隘/尝与刘健议事不合/至投冠于地/C. 濬在位/尝以宽大启上心忠厚/变士习顾性/褊隘/尝与刘健议事不合/至投冠于地D. 濬在位尝以宽大/启上心忠厚/变士习/顾性褊隘/尝与刘健议事/不合至投冠于地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乡试,又称“秋闱”,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解元”。B. 庶吉士,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C. 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D. 赠,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

35、追封爵位官职;谥,指古代帝王或官员等死后朝廷给予的评价性称号。二者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邱濬出身贫寒,但为官清廉不苟取。生性嗜好学问,年少时家贫无书,曾走数百里路借书;年老且右眼失明后,仍手不释卷。B. 邱濬熟悉国家典故,颇有经国济民之才;仕途顺畅,官至卿相。七十一岁时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首开尚书入内阁任职的历史。C. 邱濬曾就两广战事向李贤上书,李贤对他的谋划很欣赏,命人抄录下来给赵辅、韩雍看。韩雍等战胜虽不全是用丘濬的计谋,但邱濬也因此在朝中颇有威望。D. 邱濬为学端严,做人正义。在主持南畿的乡试时,痛切地抑制不良文风,后又恳切告诫学生

36、将文体返归正道。修撰英宗实录时,直秉史笔,坚持为于谦正名。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言官建白不当意,辄面折之。与王恕不相得,至不交一言。(2)恕竟坐罢,人以是大不直濬。给事中毛珵,御史宋惪、周津等交章劾濬不可居相位,帝不问。参考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言官提出建议或陈述主张不让他满意,丘濬总是当面批评指责。他与王恕关系紧张,以至于没有一句话交谈。(2)王恕最终因此事被罢官,人们由此觉得丘濬不公正。给事中毛珵、御史宋惪、周津等纷纷上奏章弹劾丘濬不能位居相位,孝宗不理睬。【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

37、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宽大启上心忠厚变士习”句式对称,该句的意思是曾经用宽大为怀的思想启发孝宗,以忠厚的思想来改变士风。所以要在“心”和“忠”之间停顿。“尝与刘健议事不合”的意思是曾与刘健在商议事情时因意见不合。“不合”适说“议事”不合,故应在“不合”后停顿,这样就排除了ACD三项。疏通语意:丘濬在位时,曾经用宽大为怀的思

38、想启发孝宗,以忠厚的思想来改变士风。只是生性心胸狭窄,曾与刘健在商议事情时因意见不合,竟把帽子摔下地。所以本题选B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项,乡试取中的称举人,会试取中的才称贡士。故本题选A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

39、,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命人抄录丘濬谋划书的是皇帝。故本题选C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建白”:“提出建议或陈述主张”;“当意”:“满意”;“面折”:“当面批评指责”;“相得”:“相互融洽”。第二句关键点:“竟”:“最终”;“坐”:“

40、因为,由于”;“不直”:“觉得不公正”;“交章”:“交互上奏章”。【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 丘濬,字仲深,海南琼山人。幼年失去父亲

41、,母亲李氏教他读书,他看一遍就能背诵。家众贫穷没有书,曾经走数百里路借书,一定要将书借到才罢休。考取乡试第一名,景泰五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编修的职务。丘濬在翰林院任职后,见闻更加广泛,尤其熟悉国家旧的典章制度,把经世济民作为自己的责任。成化元年(1465),两广有战事,丘濬向大学士李贤上书,指明陈述形势,几千字井井有条。李贤认为他的谋划写得很好,向皇帝禀报,宪宗命将丘濬的谋划抄写下来,让总兵官赵辅、巡抚都御史韩雍看。韩雍等攻破贼军,虽然没有全用丘濬的计谋,但丘濬因此在朝臣中颇有威望,任职期满, 晋升为侍讲。参与撰写英宗实录,升为侍讲学士。续通鉴纲目成书后,提升为学士,调任国子祭酒。当时

42、研究经学的书生写文章,喜好崇尚奇险怪异的文风,丘濬在主持南畿的乡试时,分考和会试中他都沉痛恳切地抑制这种文风。到这时,他督促国 子监的学生,特别恳切地告诫他们把文体回归正道。不久晋为礼部右侍郎,掌管祭酒事务。丘濬认为真德秀著的大学衍义对于治国平天下的条目叙 述得不完备,丘濬就博采群书补充了这些内容。孝宗继位,他向孝宗呈上此书。孝宗认为该书不错,赏赐金银财物奖励丘濬,并命令有关部门刊印发行。特别提升为礼部尚书,掌管詹事府的事务。充任修撰宪宗实录的副总裁。弘治四年,此书完成,加封丘濬为太子太保,不久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尚书入内阁任职从丘濬开始,丘濬这一年七十一岁。他认为大学衍义补所撰述的

43、都可以体现在行动上,请求摘其要点奏报皇帝,并下内阁商议付诸实行。孝宗批准他的请求。第二年,丘濬上言道:“希望陛下体会上天的仁爱,想到祖宗创业的艰难,修身清心以立根本,而适应政事的需要,谨慎对待自己所喜好、崇尚的东西,而不被异端所迷惑,节约财物,不至于耗费国家财富,公正地任用人才,不偏听偏信,禁止以私事拜见请托,明确义理,保持节俭的品行,勤于政务,那么,阿谀求宠、邪门旁道的乱政之徒就不敢为非做歹。”接着列举二十二种时弊,孝宗都采纳他的意见。丘濬在位时,曾经用宽大为怀的思想启发孝宗,以忠厚的思想来改变士风。只是生性心胸狭窄,曾与刘健在商议事情时,因意见不合,竟把帽子摔下地。言官说话不中他意,丘濬总是当面驳斥。他与王恕关系紧张,以至于不说话。六年考核群吏,王恕上奏章要罢免二千人。丘濬则请求未满三年的仍任原职,无特别贪婪残暴等明显劣行的官吏仍留任,留下九十人。王恕争辩无结果,要求离职。过了一年,加封丘濬少保职。八年,丘濬去世,终年七十六岁。追赠太傅,谥号文庄。丘濬清廉不苟取,所居府第低矮狭小,四十年不换。生性嗜好 学问,年老右眼失明,仍手不释卷。所发议论喜好偏激,听者感到惊骇。到修撰英宗实录,有人说对于于谦之死应该按不轨判罪来记载,丘濬说:“土木堡之变,如果没有于谦,国家就 很危险。事情久已有了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