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丽水市平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侯宝林:一个极其严肃的人薛宝琨 我第一次和侯先生见面时,他既热情又略带矜持地告示我两句话:一是“曲艺是个金饭碗,你一辈子也吃不完”,一是“别看你是北大高材生,搞这行还得从头学起”。从此我谨遵师教,不仅越发仰视他,而且越发仰视曲艺和相声。 日前一家电视台要我提供侯宝林笑话,他们拟创办一“逗你玩”栏目,要求从头到尾笑声迭起。我哑然,在我大脑的映像里,除去舞台上侯宝林那幽默智慧的喜剧形象而外,在任何一个群落里他从不“耍活宝”,也不“逗你玩”,他的精神和灵魂世界不
2、仅是严肃的甚而是伤感的。他在学艺时绝少说熊话或贱话在他打钱的钱板子上是从来没有“您就当我是逗您一笑的欢喜虫”,以及猫儿狗儿之类自侮的语言。 1940年他在天津走红,不是凭着丑化自我,而是靠他传神动听的说唱、清新洗洁的语言、略带儒雅的风度而在白天一场空城计夜晚一场改行的当天一炮打响。是他坚定了相声在剧场与其他曲种同论并列的地位,并由“倒二”递升至“大轴”。于是他第一个蓄起了分头穿上了西装,在街上碰见同行,这位朋友不屑地说:“嗬!说相声的穿西装人啦。”侯宝林立即抗争说:“人啦怎么着,说相声的就不是人吗?” “他的相声文明”,这是侯宝林在天津一待五年的赫赫战绩,也是天津观众对他最贴切的评价。相声一直
3、都以“说逗”为主,“学唱”则从侯宝林开始,或是以他为代表,便不再是一种手段,而是与说逗融合在一起更具表现力也更加美致的时代艺术了。悲剧的内容,喜剧的形式,这是社会和时代为他提供也是侯宝林为自己找到的有力武器,于是他把严肃的感情和轻松的形式结合在了一起。侯宝林“文明”的另一表现就是舞台风度“派头”,在台上不卑琐油滑、不贫里贫气,他的自尊和自信、平稳和谦和、轻松和亲切给了他一生无休无止的“人缘”。建国后,时代赋予了他展示才华的天机。侯宝林的名字几乎成为中国相声的符号,他使相声这门艺术不仅老少咸宜,并且走出国门享誉国际。 但是,就在他从干校归来“还原为人”不久1979年7月,侯宝林“正式宣布退出舞台
4、,专门从事相声研究工作”了。他的这一决定立即引起社会反响,他不是说过“一个演员设若脱离了舞台,他就等于失去了生命从而成为行尸走肉了吗”? 侯先生说,他艺术的高峰时期已经过了。他不愿像有的戏曲大师那样为了证明自己的个人魅力,把一个残缺不全老态龙钟的形象留给观众。他说他如今的心力体力都不比从前。他不愿意凭着名声让观众可怜他。虽然在录像里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的神采飞扬,但他告诉我,那已经是勉为其难了。他对我说:“不知怎的就是高兴不起来。”我当时认为,或许是他老了他已然六十开外了。在这之前或而后,他总是向我提及牛虻,“那位主人公痛苦着身心还要充当马戏团小丑逗人们发笑,这是怎样残酷和无法忍受的践踏及扭曲
5、!”我们同时都沉默着,我联想他当时或许就是被这种情思折磨吧。“文革”所钩沉的不仅是时代的垃圾,同时还深及几千年的民族劣性,这或许才是他开心不起来的真正原因。他满怀深情地说:“我现在特别需要严肃,需要自尊,需要在尊严中度过余生。”其实我已察觉到他对那些戏称他“侯宝林儿”的人们,不管是好意还是无知、谑称,只要“林儿”字一出,他就顿时神情严肃阴沉下来。轻则装作听而不闻,重则面带愠怒。 1979年下半年,侯宝林开始案头工作,陆续在报刊上发表了相声的表演相声溯源等有关文字,如今汇集成册的侯宝林谈相声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他说:“只是为了填补空白,绝不会成为盖世奇文;只要能够铺路,为别人的建树打下基础,哪怕
6、是有人驳辩、批判,也算是我们的功劳。”(有删改)相关链接: 侯宝林的人生和艺术哲学是“留有余地,恰到好处,宁可不够,不可过头”。他始终认为艺术的魅力在于富余一唯富余才能心到神到手到眼到,获取创作和表演的自由。(摘自侯宝林的相声艺术及文化史意义)侯宝林12岁拜师学习京戏,三个月后开始街头卖艺。这挣饭的本事在侯宝林看来并不高明,“其实还是要饭的,只不过折着跟斗要饭而已”。他认为所出卖的与其说是技艺不如说是自尊。(摘自侯宝林评传)(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我”与侯宝林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我”既仰慕侯先生的学识和超凡的艺术才能,又能深刻地理解侯先生的为人。B侯宝林
7、说“曲艺是个金饭碗”,意味着曲艺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有无限机遇、有许多有阶值的东西可供人挖掘的领域。C侯宝林在天津演出时凭借空城计改行一炮打响,他蓄起分头穿上西装坚定了相声在剧场与其他曲种同等的地位。D侯宝林留给观众的是其全盛时期的形象,他选择退出舞台则是消极地退却,因为“演员离开舞台则失去了生命”。E侯宝林的相声既有说学逗唱的融合,又有寓庄于谐的趣味,他谦和亲切的风度、幽默智慧的形象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2)作为一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对相声这门艺术有哪些突出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侯宝林急流勇退,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4)侯宝林的“精神
8、和灵魂世界不仅是严肃的甚而是伤感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A项“亦师亦友”概括不准确;C项“他蓄起分头穿上西装”是他自尊的体现;D项“退出舞台”不是消极地退却。)(2)侯宝林的相声说唱传神动听、语言清新洗洁,他风度儒雅,观众评价他的相声文明。侯宝林提升了相声在剧场的地位,使“学唱”与“说逗”融合而成为时代艺术,使相声老少咸宜并走出国门。侯宝林在退出舞台后,陆续发表文章,填补空白,为后人铺路。(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3)主观原因:自尊的需要。他不希望把老态龙钟的形象留给观众,这自尊是心灵受
9、到创伤而形成的自我保护。对人生和艺术哲学的追求。侯宝林认为艺术的魅力在于富余唯富余才能心到神到手到眼到,获取创作和表演的自由。(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客观原因:身体因素。60多岁,心力体力不比从前。时代因素。为文革所钩沉的时代垃圾及民族劣性所折磨。(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4)侯宝林年少时出卖技艺的经历在其看来是出卖自尊,充满伤感。侯宝林不凭借丑化自我和说熊话或说贱话耍活宝来扬名,坚持以严肃的态度来面对艺术。牛虻主人公所受的践踏及扭曲使他非常感伤,认为自己需要严肃,需要尊严。别人称他为“林儿”,他认为伤害了他的自尊而感到愠怒,在日常交往中,他希望人们严肃地对待他的人格和尊严。(
10、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250万美元的阳光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栋海边花园楼房里,住着一位孤单的老人贝蒂哈里斯太太。她不愿去养老院,而唯一的亲人侄子哈特已经一个月没来看望她了。满屋的灰尘,每天只喝两顿稀粥,好久没见过明媚的阳光,贝蒂哈里斯太太的生活渐渐陷入了绝境。她时常躺在床上叹息,感觉自己快油尽灯枯了。一天下午,有人敲门。贝蒂吃力地爬起来,摸索着开了门。站在门外的不是侄子哈特,而是一个笑意盈盈的陌生女人。“太太,您好!我叫珍妮,和丈夫刚搬过来,住在您对面的楼里,以后请多多关照!”珍妮热
11、情地自我介绍。蓬头垢面的贝蒂冷漠地应了一声,随即关上了门。她对外界的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是新邻居。因为她觉得自己可能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让贝蒂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珍妮又来敲门。“太太,能把您的窗户打开吗?我们想借点阳光。”珍妮委婉地提出请求。“我的窗户挡住你们的阳光了吗?”贝蒂有些生气,斜眼看着这个故意来找茬的珍妮。“是的,太太,您看,您的房子挡住了我家的窗户。如果您不开窗,我们的房子就照不到阳光。”珍妮无奈地摊开双手,笑意依然。珍妮住的楼房低矮,只有借助贝蒂家的窗户才能享受到阳光的温暖。之前的住户曾经找贝蒂交流过这些,可都被她冷冷地回绝了。但珍妮不一样,她笑容明净,性格温柔,言谈和善,
12、令人怜惜。“哦,好吧。我行动不便,你自己进来开窗户!”贝蒂回头看看自家凌乱的房间,有些不好意思。“太太,如果您不介意,我来帮您收拾房间吧。”担心贝蒂不接受“施舍”,珍妮抢在了贝蒂前面补充道,“就当是对您借给我家阳光的回报。”珍妮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把贝蒂的房间里里外外都拾掇得整洁如新,还让丈夫帮贝蒂修整了花圃。看着透过火焰木树洒在窗台上摇曳的阳光,贝蒂眼里露出了少有的喜悦,原先萎靡的状态明显改变。“原来阳光也会跳舞,谢谢你!”她向珍妮表达了真诚的谢意。珍妮看着脸上溢满阳光的贝蒂,会心地笑了。一天早上,贝蒂喝了点粥,便坐在花园的木椅上晒太阳,珍妮走过来跟她聊天。阳光下,贝蒂碗里剩下的一点粥越发显得
13、清亮。珍妮有些难过,她稍思片刻,说道:“太太,我还想借下您的阳光。”“又有哪遮住您了吗,夫人?”贝蒂有些疑惑。“我和丈夫以前有个习惯,喜欢在阳光下用餐,您看我们家餐厅根本没有窗户,能借您的阳光用餐吗?”珍妮指了指自家的餐厅。丈夫去世,亲人离弃,虽然住在宽大的房子里,贝蒂的世界却变得逼仄、灰暗,她拒绝见人,更是很久没有与人共餐了。珍妮的话像一团燃烧的火,瞬间温暖了她冰冷孤寂的心。“当然可以。”贝蒂爽快地答应了。从此,在贝蒂家的花园,三个人沐浴着阳光,围着一个用树桩做的餐桌用餐。贝蒂终于不再只是喝粥,而是吃到了珍妮精心制作的美食。饭后,珍妮夫妇还会推着贝蒂到海边吹风,陪她聊天。日子像春日的阳光一样
14、惬意,贝蒂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还让珍妮丈夫教她下棋,有时逗逗珍妮家那只同样喜欢借阳光的小猫咪。随后几年,珍妮每天都来“借”贝蒂的阳光,贝蒂也享受着“借”给珍妮阳光得来的幸福与温暖。2012年11月的一天,贝蒂沐浴着阳光,无憾地走完了一生,那年她95岁。2013年3月的一天,一位律师找到了珍妮。“夫人,有份文件需要您签字。”律师递给珍妮一份遗嘱。“遗嘱?”“是的,这是哈里斯太太临终前立的。之前她财产的继承人是她的侄子哈特,后来改成您了。现在,她那栋价值1250万美元的房产就是您的了。”贝蒂在遗嘱中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因珍妮馈赠了我和这房子阳光,我的全部房产由她继承,这是她应得的,其他任何人都没有权
15、利拥有它。原来,阳光也是有价的,而且是高额回报,借出越多,回报越多,所以不要吝惜供给别人阳光。 (有删改)4. 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A. 小说开篇向我们介绍了已快油尽灯枯的老人的凄凉处境,这为后文珍妮的出现以及“借”阳光做了很好的铺垫。B. 环境描写是本文的主要特色,作者通过典型的环境描写烘托了独居老人贝蒂的形象,同时使得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C. 最初,面对珍妮一次次无理请求,老人一次次地答应,这说明被逼入绝境的老人已经糊涂得不能分辨事情的好坏了。D. 小说主要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刻画了珍妮热情善良、聪明能干、拥有高贵品质的形象。5.
16、小说中的哈里斯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阳光”一词在文本中多次出现,请分析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参考答案:4. A 5. 孤僻、冷漠:贝蒂生活陷入绝境,冷漠地回应新来的邻居珍妮;曾经对生活不抱有幻想,对外界丧失了兴趣。善良、乐于助人:贝蒂答应给邻居珍妮打开窗户,为他人行方便;同意珍妮到她家里的阳光下用餐。懂得感恩:珍妮帮助贝蒂度过了最后的时光,贝蒂留下遗嘱,将自己的遗产转赠给珍妮。 6. “阳光”是文章的线索,它贯串全文,使文章前后相承而成为一个整体;珍妮“借阳光”的请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并使小说波澜起伏;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在作品中,它不只是现实的阳光,更是爱心、善良的象征,珍
17、妮的爱心和善良最终使冷漠绝望的贝蒂内心充满了阳光,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它的多次出现,深化了文章的主旨。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B项,“主要特色”说法不准确,本文有环境描写,但分量不重。C项,珍妮最初的请求不是无理的,老人也不是糊涂得不能分辨事情的好坏,她是被珍妮的微笑与温柔和善打动了。D项,文中的心理描写是少量的,且没有细节描写。5.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简要分析小说中的哈里斯太太的性格特点,这是考查小说的人物形象。作答本题,应抓住贝蒂的言行进行归纳。小说
18、开头写贝蒂生活陷入绝境,冷漠地回应新来的邻居珍妮,据此可以看出她是孤单、冷漠的,对生活不抱有幻想,对外界丧失了兴趣。邻居珍妮房子矮小,没有阳光,请求贝蒂打开窗户,让阳光通过她家的窗户照到珍妮家里,贝蒂答应了,珍妮请求到她家里的阳光下用餐,贝蒂也同意了。据此可以看出,贝蒂是善良的,乐于助人。珍妮帮助贝蒂度过了最后的时光,贝蒂留下遗嘱,将自己的遗产转赠给珍妮,据此可知,贝蒂是懂得感恩的。点睛:解答人物形象类题目,首先应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首先要从小说中
19、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如本文在刻画哈里斯太太的时候,具体使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考生可以把这些句子圈下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最后根据这些内容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一般为形容词。6. 试题分析:作答时首先理清情节,然后归纳作用。开头写贝蒂每天只喝两顿稀粥,好久不见阳光,然后写珍妮前来“借”阳光,请求贝蒂打开窗户,再写珍妮到贝蒂家花园的阳光下与贝蒂一起用餐。在这里,阳光成了贯串全文的线索,使文章前后相承,成为一个整体现代文阅读答案1250万美元的阳光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栋海边花园楼房里阅读答案。同时
20、,正因为贝蒂好久不见阳光,珍妮才有了“借”阳光的举动,也才有了贝蒂赠遗产的行为,据此可知,“阳光”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使小说波澜起伏。珍妮的爱心和善良终于使冷漠绝望的贝蒂内心充满了阳光,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热爱。据此可知,“阳光”不仅是现实的阳光,还是爱心和善良的象征,其在文中多次出现,具有深化主旨的作用。3. 阅读下文,完成(1)(4)题。父爱无价很多年以前,有一个非常富有的男人和他那年轻的儿子生活在一起,他们两人都非常热爱收藏艺术品。他们一起环游世界,并且只把最好的艺术珍品添加进他们的收藏品中去。它们被挂在他们家中的墙上,装饰门庭。当这位日渐衰老的鳏夫看着他那惟一的儿子成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艺术
21、品收藏家的时候,心里就感到非常欣慰,尤其令他引以自豪的是,当他们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品收藏家进行交易时儿子那高超的鉴赏力以及敏锐的生意头脑。那年冬天,他们的国家卷入了战争。因此,这个年轻人离开了家,奔赴前线,为国而战。才过了短短的几个星期,这位老人就收到了一封电报,说他那至爱的儿子牺牲了,心神狂乱的老人孤独寂寞地独自面对着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心里充满了痛苦和悲伤。圣诞节的早晨,一阵敲门声唤醒了这位神情沮丧的老人。他打开房门,看见一位手里提着一个非常大的包裹的士兵正向他敬礼。士兵向老人自我介绍道:“我是您儿子的一位朋友。我有一些东西要给您看。”老人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里面露出一张纸。他轻轻地把它展开,
22、原来是一幅肖像画,画的正是他那至爱的儿子。虽然,这幅画不是出自一位天才画家之手,自然也称不上是天才之作,但是它对那个年轻人脸部的细节特征把握得很准,可以说是惟妙惟肖。睹物思人,看着儿子的肖像画,老人仿佛又看到了儿子一样,老泪纵横,久久说不出话来。良久,他才强忍住悲伤,向眼前的这位士兵道谢,并说他将把这幅肖像画悬挂在壁炉的上方。儿子的这幅肖像画成了他最为珍贵的财产,它使得他对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收藏的那些所谓无价珍品的兴趣也黯然失色。他还经常对邻居们说,这幅画是他迄今为止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春天到了。可是这位可怜的老人却得了一场大病,不久就去世了。根据老人的遗愿,他所有的绘画珍品将在新的圣诞节那天
23、拿出来拍卖。圣诞节终于到了,那些艺术品收藏家从世界各地聚集到了拍卖现场,热切地盼望着竞买那些世界上最引人入胜的绘画珍品。拍卖会由拍卖一件任何一家博物馆的藏品目录上都没有的绘画作品开始。它就是那个老人儿子的肖像画,拍卖师向众人征求一个拍卖的底价,但是会场里却像死一般沉寂。“有谁愿意出价100美元买下这幅画吗?”拍卖师问道。 仍旧没有人说话。又过了一会儿,从拍卖厅的最后面传来一个声音:“谁要买那幅画啊?它只不过是他儿子的肖像画,快把那些珍品拿出来拍卖吧!”顿时,赞同声、附和声此起彼伏。“不,我们必须首先拍卖这一幅,”拍卖师答道,“现在,谁愿意买下他儿子的肖像画?”最后,老人一个并不富有的朋友说话了
24、:“10美元你愿意卖吗?那样的话我就可以买下它了。”“还有没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钱?”拍卖师大声问道。拍卖厅里越发安静下来,片刻之后,他喊道:“ 10美元一次,10美元二次好,成交!”拍卖槌重重地落了下来。顿时,拍卖厅里人声鼎沸,庆贺声不绝于耳,有人叫道:“现在,我们可以竞买那些珍品了吧!”此刻,拍卖师无声地环顾了一下群情激奋的观众,郑重地宣布:“拍卖到此结束!按照这位老人,当然也就是肖像画中那位儿子的父亲的遗愿,谁买下那幅肖像画”拍卖师顿了一下,遗憾地看了看众人,“谁就可同时得到他所收藏的全部珍品!”(1)第一自然段提供的信息,对小说情节发展推动作用最大的一项是(5分)()A父亲是一位富有的且
25、日益衰老的鳏夫。B儿子是一位具有生意头脑的收藏家。C父亲为自己的儿子感到欣慰和自豪。D父子俩热衷于收藏世上最好的美术品。(2)获得儿子肖像画后,作者对“父亲”有一系列细节描写,请简要说明其作用。(6分)答:_(3)儿子肖像画在无人愿买的情况下,被老人“一位并不富有的朋友”10美元拍得,对他竞买动机判断不合理的一项是(6分)()A因为念及旧谊B被老人父爱感动C为使拍卖顺利 D不忍画像受冷落(4)文章对拍卖大厅“死一般沉寂”“附和声此起彼伏”“越发安静”“人声鼎沸”的场景描写有什么用意?(8分)答:_参考答案:(1)C(正是因为“为自己的儿子感到欣慰和自豪”,所以老人才在临终时想把收藏的珍品送给买
26、儿子肖像画的人。)(2)渲染老人对儿子的至爱无价;与下文拍卖会众人对肖像画的冷淡形成对比。(3)B(这位并不富有的朋友并不知道故事的结局,而故事的结局正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4)渲染气氛制造悬念揭示心态突出主题(在小说、散文中,环境描写(包括场景描写)一般有四种作用,即“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刻画人物”和“烘托主题”。这篇小说中关于拍卖现场的一些描写,其用意便可从上面四种作用中任选两种来答。)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
27、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1,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汉五年,既定
28、天下,论功行封。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何置田宅必居
29、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B.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C.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D.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
30、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秦,项羽破秦,三分关中地,分封三王,所辖之地合称“三秦”。故地在今陕西关中一带。关中,指陕西中部。B. 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封建王朝以社稷为国家政权的标志。C. 昆弟,指哥哥和弟弟,后比喻亲密友好。“昆仲”“昆玉”,均为称人兄弟的敬辞。另外,古代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D. 相国,源于春秋晋国,初称为“相邦”。是战国秦及汉朝廷臣最高职务。汉代相国与丞相一职是完全相同的。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何
31、善于识人,胸怀宽广。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凭为官的职权保护沛公;后又举荐韩信成为沛公麾下大将军;临终时又推荐与自己不和的曹参接替自己。B. 萧何不贪财物,深谋远虑。沛公进咸阳,唯独萧何不求取金帛财物,却率先收藏好秦王朝的律令图书,为日后刘邦一统天下、巩固政权起到巨大作用。C. 萧何小心谨慎,纳谏解危。采纳鲍生意见,派亲人到汉王营中效力;采纳门客意见,自污名节以消除疑心,结果反而加重高祖的怀疑并被斥责。D. 萧何忠心耿耿,不重私产。汉二年,萧何守关中,转运粮饷,供给军需,补充兵员,成为汉王坚实的大后方;自己生活节俭,田宅居处偏僻,房屋简陋。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汉王数失军遁去
32、,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参考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汉王在战场上多次损失军队逃走,萧何经常征发关中的士卒,总是能补充汉王军队的损失。汉王因此把关中的事务专门委托给萧何。(2)我的后代(如果)贤能,就学习我的俭朴;后代不贤能,也不会被有权势的人家夺取。【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首先通览语段联系上下文,明晓
33、文段语意。这句文字是讲述高祖得胜归来后,百姓向高祖告发萧何的事情,意思是“高祖平定了黥布的叛乱,撤军返回长安。百姓们拦路上书告状,控告相国用低价强行购买民间的土地房屋,价值数千万之多。高祖回到宫中,相国前来拜见。高祖笑着说:“你这个相国竟是这样利民!”高祖把民众的上书都交给相国。”。第一,“罢布军归”是高祖的行为,主语应该是“上”;“道遮行上书”是老百姓的行为,主语应该是“民”,两个短句之间应该停顿。第二,“谒”是指萧何拜谒高祖,主语是“相国”;“笑曰”是高祖发出的动作,主语应该是“上”两个短句之间应该停顿。故选A。【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
34、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进行作答。D项,“汉代相国与丞相一职是完全相同的”错误,汉代相国与丞相一职是不同的。总的来说,相国作为正式的官称要早于丞相,丞相最早应该是辅佐相国而设置的,后来丞相逐渐成为了百官之长,相国逐渐被废弃。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
35、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结果反而加重高祖的怀疑并被斥责”错误,根据原文“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可知萧何采纳鲍生意见,派亲人到汉王营中效力;采纳门客意见,自污名节以消除疑心,最终得到了高祖的信任。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标准:信、达、雅。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方法:增、删、调、留、换。本题(1)关键词:“遁去”,逃走;“兴”,征发;“辄”,总是;“属任”,委任,任用;“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省略句加状语
36、后置句,正确语序是“上以此(以)关中事专属任何”;(2)关键词:“贤”,贤能;“师”,名词作动词,学习;“毋”,不会;“势家”,有权势的人家;“毋为势家所夺”,被动句,“为.所.”表示被动”。【点睛】参考译文:萧相国何是沛县丰邑人。因为他能为文书而无疵病,所以被任命为沛县的主吏掾。高祖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萧何屡次利用自己县吏的职权保护他。等到高祖起兵当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沛公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屠杀焚烧咸阳,然后离去
37、。而汉王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萧何又向汉王进言,推荐韩信,汉王就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汉王带兵东出,平定三秦,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在后方,负责收服巴蜀,镇守安抚,发布政令,告谕百姓,为在前方作战的军队供给粮食。汉王二年,汉王联合诸侯一起攻打项羽,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在栎阳处理政务。他制定各种法令制度,建立宗庙、社稷、宫殿、县邑。萧何在关中管理户口,通过水路和陆路转运军粮,供应前方的军队。汉王在战场上多次损失军队逃走,萧何经常征发关中的士卒,总是能补充汉王军队的损失。汉王因此把关中的事务专门委托给萧何。汉
38、王三年,汉王与项羽两支军队在京索之间对峙,汉王多次派遣使者到关中去慰劳丞相。鲍生对丞相说:“君王起了怀疑您的心思。为您打算,您不如把自己子孙兄弟中能够作战的都派到前线军队中去,这样君王一定会更信任您。”于是萧何听从了他的计策,汉王大为高兴。汉王五年,已经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酂侯,给他的食邑很多。高祖十一年,陈豨反叛,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到达邯郸。战事还没有结束,淮阴侯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杀了淮阴侯。高祖十二年秋天,黥布起兵反叛,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前去讨伐,在军中多次派遣使者来问相国在做些什么。有个说客对相国说:“您要不了多久就会遭受
39、灭族的惨祸了。皇上之所以屡次派人来问您的情况,是怕您利用自己的威望动摇关中。如今您何不多买些田地,并低价赊购、借贷来玷污自己,(如果这样做的话)皇上对您就放心了。”于是相国听从了他的计策,高祖很是高兴。高祖平定了黥布的叛乱,撤军返回长安。百姓们拦路上书告状,控告相国用低价强行购买民间的土地房屋,价值数千万之多。高祖回到宫中,相国前来拜见。高祖笑着说:“你这个相国竟是这样利民!”高祖把民众的上书都交给相国,说:“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吧。”萧何向来与曹参不和,到萧何病重时,孝惠帝亲自去探望相国的病情,顺便问他:“您百岁之后,谁可以继代您的职位?”萧何回答说:“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孝惠帝接着问:“曹
40、参这个人怎么样?”萧何叩头说:“皇上您找到合适的人了!我死而无憾了!”萧何购置土地房屋一定选择贫穷僻远的地方,营造宅第也从来不修建围墙。他说道:“后代子孙如果贤德,可以从中学我的俭朴;如果不贤无能,(这种房屋)也不会被有势力的人家所侵夺。”孝惠帝二年,相国萧何去世,谥为文终侯。5.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饮酒)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C击空明兮溯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缭,盘绕)参考答案:B农历十六日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20题(27分)先妣事略 归有光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
41、,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又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
42、子弟甥侄无不爱。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漉然。遇僮仆有恩,虽至箠楚,皆不恶有后言。吴家桥岁至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
43、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注孺人: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 姁姁(x):温和的样子。 缉纑:将麻拆成缕再搓成线。漉然:整齐的样子。1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 期:满一年B于是家人延画工画 延:邀请C使婢为团,累累暴阶下 暴:暴露。D大姊归王三接 归:出嫁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淑静者,大姊也 儿女大者攀衣 B乃劳苦若不谋夕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十六年而有妇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活用的是( )A. 孺人比乳他子加健 B. 吾为多子苦C. 孺人举之
44、尽 D.以二子肖母也18下列对本文和项脊轩志的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文章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借助写生活琐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文中没有直抒感情的笔墨,但朴实的叙述语言中却包含了强烈的感情。B项脊轩志通过叙述“百年老屋”“ 项脊轩”的几经兴衰,回忆家庭琐事,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自己怀旧念亲之情。C项脊轩志既写了可喜之事,也写了可悲之事。先妣事略写了可悲之事,也写了可赞之事。D项脊轩志先妣事略两文感情真挚自然,细节真实生动,都描述了亡母生前对仆人的宽厚。19用“”给文中的一段话断句。(3分)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小题4分)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 遇僮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以上报。 参考答案:15、C.暴:暴晒 16、B(乃:却,竟然。A项“者”,与“也”构成判断句式;代词,可译为“的”或“的人”。C项“则”,于是,就;却。D项“而”,表修饰;表递进。)17、D(A. 乳,名词作动词,喂乳,哺养。B.苦,形容词作动词,感到痛苦。C.尽,形容词作动词,喝尽) 18、A“文中没有直抒感情的笔墨”有误 19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