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丽水市胪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婚姻鞋毕淑敏婚姻是一双鞋。先有了脚,然后才有了鞋,幼小的时候光着脚在地上走,感受沙的温热,草的润凉,那种无拘无束的洒脱与快乐,一生中会将我们从梦中反复唤醒。走的路远了,便有了跋涉的痛苦:在炎热的沙漠被炙得像驼鸟一般奔跑,在深陷的沼泽被水蛭蜇出肿痛生活是一条无涯的路,于是人们创造了鞋。穿鞋是为了赶路,但路上的千难万险,有时尚不如鞋中的一粒砂石令人感到难言的苦痛。鞋,就成了文明人类祖祖辈辈流传的话题。鞋可由各式各样的原料制成。最简陋的是一片新鲜的芭蕉叶,最昂贵的
2、是仙女留给灰姑娘的那只水晶鞋。不论什么鞋,最重要的是合脚;不论什么样的姻缘,最美妙的是和谐。切莫只贪图鞋的华贵,而委屈了自己的脚。别人看到的是鞋,自己感受到的是脚。脚比鞋重要,这是一条真理,许许多多的人却常常忘记。我做过许多年医生,常给年轻的女孩子包脚,锋利的鞋帮将她们的脚踝砍得鲜血淋淋。粘上雪白的纱布,套好光洁的丝袜,她们袅袅地走了。但我知道,当翩翩起舞之时,也许会有人冷不防地抽搐嘴角:那是因为她的鞋。看到过祖母的鞋,没有看到过祖母的脚。她从不让我们看她的脚,好像那是一件秽物。脚驮着我们站立行走。脚是无辜的,脚是功臣。丑恶的是那鞋,那是一副刑具,一套铸造畸形残害天性的模型。每当我看到包办而蒙
3、昧的婚姻,就想到祖母的三寸金莲。幼时我有一双美丽的红皮鞋,但鞋窝里潜伏着一只夹脚趾的虫。每当我不愿穿红皮鞋时,大人们总把手伸进去胡乱一探,然后说:“多么好的鞋,快穿上吧!”为了不穿这双鞋,我进行了一个孩子所能爆发的最激烈的反抗。我始终不明白:一双鞋好不好,为什么不是穿鞋的人具有最后决定权?旁的人不要说三道四,假如你没有经历过那种婚姻。滑冰要穿冰鞋,雪地要着雪靴,下雨要有雨鞋,旅游要有旅游鞋。大千世界,有无数种可供我们挑选的鞋,脚却只有一双。朋友,你可要慎重!少时参加运动会,临赛的前一天,老师突然给我提来一双桔红色的带钉跑鞋,祝愿我在田径比赛中如虎添翼。我褪下平日训练的白网球鞋,穿上像桔皮一样柔
4、软的跑鞋,心中的自信突然溜掉了。鞋钉将跑道锲出一溜齿痕,我觉得自己的脚被人换成了蹄子。我说我不穿跑鞋,所有的人都说我太傻。发令枪响了,我穿着跑鞋跑完全程。当我习惯性地挺起前胸去撞冲刺线的时候,那根线早已像授带似的悬挂在别人的胸前。桔红色的跑鞋无罪,该负责任的是那些劝说我的人。世上有很多很好的鞋,但要看适不适合你的脚。在这里,所有的经验之谈都无济于事,你只需在半夜时分,倾听你脚的感觉。看到那位赤着脚参加世界田径大赛的南非女子的风采,我报以会心一笑:没有鞋也一样能破世界纪录!脚会长,鞋却不变,于是鞋与脚,就成为一对永恒的矛盾。鞋与脚的力量,究竟谁的更大些?我想是脚。只见有磨穿了的鞋,没有磨薄了的脚
5、。鞋要束缚脚的时候,脚趾就把鞋面挑开一个洞,到外面去凉快。脚终有不长的时候,那就是我们开始成熟的年龄。认真地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鞋吧!一只脚是男人,一只脚是女人,鞋把他们联结为相似而又绝不相同的一双。从此,世人在人生的旅途上,看到的就不再是脚印,而是鞋印了。削足适履是一种愚人的残酷,郑人买履是一种智者的迂腐;步履维艰时,鞋与脚要精诚团结;平步青云时切不要将鞋儿抛弃当然,脚比鞋贵重。当鞋确实伤害了脚,我们不妨赤脚赶路!16本文以“婚姻鞋”为标题,是读者和评论者都认可的一着妙棋,你觉得此题究竟妙在何处?(4分)17文中说“脚比鞋重要,这是一条真理”,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5分)18有人认为本文作者花
6、了大量篇幅来写的“红皮鞋”和“红钉鞋”,其实与标题“婚姻鞋”并无关联,应该删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参考答案:16.(4分)使用比喻(1分)的修辞手法,将婚姻比作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表现了作者的婚姻观(1分)。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寄托了作者的情感。(2分)(若答“题目新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给1分)17.(5分)鞋是用来保护脚的,穿鞋是为了让脚更舒服,脚是主体,鞋是附件。婚姻是为了让人生更美丽,结婚是为了让人生更幸福,与人生这一主体相比,婚姻只是一件美丽的配饰。当婚姻不仅不能给人带来幸福,反而带来痛苦,我们不妨勇敢地解除婚姻,轻装上路。(共5分,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
7、2点给4分,答对3点给5分)18.(6分)不同意(1分)从内容上看,这两个片断看似与婚姻无关,但它们都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切莫只贪图鞋子的华丽外表,盲从别人“有用”的劝说而忘了最重要东西,即自我的感受。这与婚姻鞋体现的主旨是相契合的。(2分)从形式上,这是种类比的手法。(1分)鞋子要适合脚,人就不会难受;婚姻要和谐,人就不会痛苦。(2分)(意思对即可,如认为是败笔,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3分)2. 干干净净的傅雷公元1966年9月2日深夜,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携手同肩,双双自缢身亡。傅雷夫妇走得干干净净,义无反顾,几乎不留任何痕迹,就像风吹皱一池春水,遂又了无纤痕。傅
8、雷的一生长身玉立,气宇轩昂,就像一棵毛挺的秀竹,宁折不弯。他的夫人雍容静肃,端庄厚憨,柔情似水,就像一根缠绕秀竹的春藤,温存有余。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自然放射出人生最瑰丽的光芒。一对恩爱夫妻,如胶似漆,举案齐眉;但真正能够做到携手共赴正义,蹈死不顾,恐怕正古至今也屈指可数,贝多芬有句名言:“为了真理,给个国王都不换!” 傅雷做到了,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崇高人格的大写意。傅雷走得干干净净,从从容容。傅雷和夫人临走前9月2日夜,曾给他们的亲人留下一封仅千余字的最后家书。这封遗书是写给傅雷的小舅子朱人秀的。遗书写得笔墨清晰,条分缕析,坦坦荡荡,磊磊落落,至今读来都令人潸然泪下,振聋发聩。从遗书里
9、看到,傅雷的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小镜子后有蒋介石的头像,画报上登有宋美龄的照片;而这两件东西又都是傅雷的小姨子寄存他家的,并非傅雷本人之物。正像傅雷所言:“我们纵有千万罪行,却从来不曾有过变天思想。”然而作为一个介书生,即使竭尽全力呐喊也是微茫的。理智的傅雷清醒地觉察到树欲静而风不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没有向任何人申辩,只在遗书中发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痛切的自白:“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在英明的共产党和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至因之而判刑。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更
10、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士可杀而不可辱”,这是一个多么干净、彻底、从不苟且的傅雷。傅雷走得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临走前,他没有忘记托付朱人秀上缴当月55.29元的房租没有忘记给保姆周菊娣留下一块女表,一个旧挂表,一张600元的存单作为她过渡时间的生活费,并说:“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如果说傅雷临走前有什么遗憾的话,恐怕这就是惟一的遗憾,带着深深的同情的遗憾。要送人或该还人的东西,傅雷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共13条。最后剩下的53.30元又托付给朱人秀作为他们的丧葬费。至于图书字画听候公家决定。一切均有安排,决不乱套,就像夫妻两个要出门远
11、行,或到国外看儿子,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和疏忽。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不动声色,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文如其人,惟其有干干净净不朽的人品,有才干干净净不朽的文章。傅雷凡事一丝不苟,尤其珍惜自己的笔墨。当年翻译法国文豪的名著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时,宁愿精益求精,一译再译,把自己的文稿修改得体无完肤,可是一经定稿,就不许编者妄自改动一字一句了。傅雷干净了一生,与人无求,与世无争。9月3日凌晨,他和夫人化做两粒晶莹剔透的露珠,在天亮前降临大地,其璀璨的锋芒一直照彻敬佩他的每一个文人。16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傅雷“干净了一生”?作者对傅雷作出了怎样的评价?(4分) 17请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作用。
12、(6分)18傅雷身上体现着中国千百年来被推崇的“士可杀不可辱”的品格,你怎样评价这一品格?请结合文体和现实分析说明。(6分)参考答案:16、傅雷在政治上是清白的,没有变天思想;(1分)傅雷在经济上是清白的,仔细处理好大小财产问题;傅雷的文章是干净的,翻译作品精益求精。(1分)作者对傅雷干净的一生进行高度赞扬并表达了敬佩之情。(1分)17、这句话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傅雷夫妇比作露珠,(2分)形象生动地突出了他们纯洁高尚的人格(1分),与“干干净净”呼应,突出傅雷夫妇的崇高人格对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分)18、此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求统一,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评分:有没有探究味道;从不同的角度和
13、层面评价人物,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解;是否言之有理;有没有分析与适当拓展;语言是否通畅。 (1)可以赞成,从坚持正义,保持人格的纯洁、高尚,对非正义作决绝的抗争这一角度,来表达对傅雷的敬意。 (2)可以反对。虽然令人敬佩,将自身名声看的甚至超过生命,因而当声誉和生命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不愿苟且偷生。但在现实生活中人生不如意事常十又八九,当我们面对挫折时,不应逃避,要能屈能伸,因为生命不会再生,机会可以再来。正如霍金所说:无论命运有多坏,有生命就有希望。 3.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醉 张丽钧 听一个老师讲朱自清先生的绿,讲到“(梅雨潭水)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
14、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时,那老师满怀激情地说道:“我想朱自清先生此刻一定是醉了你们说对不对?”同学们一齐答道:“对!”老师又问:“那么,他是什么醉了呢?”七嘴八舌答道:“眼醉了!”“手醉了!”“心醉了!”“神醉了!”声浪稍一平息,竟有个勇敢的男生总结般地大声说道:“全醉了!”满座哗然大笑,大家无不被这一声“全醉了”给逗醉了! 我十分欣赏地看着那个男生的侧影,心想:此刻,若是长衫飘飘的朱先生步入课堂,也一定会对这个小小知音颔首微笑的吧? 26岁的锦心男儿望着那浓淡适宜、明暗适度的梅雨潭水禁不住痴想连连,他在拍过她、抚摩过她、吻过她之后,又意犹未尽地送了她一个“女儿绿”的昵称。
15、 面对这醉人醉语醉神醉态,我们怎能不随他沉醉其中乐而忘返呢? 醉是一种忘情。不会醉的人是上帝在倦怠工作时胡乱造出的次品。 美景让人醉,良辰让人醉。想那“饮少辄醉”的老醉翁,他的情趣本不在酒中,坐在群山环抱的玲珑小亭里,众宾齐欢、觥筹交错,酒浆反成了解醉的饮品了呀!还有那醉卧芍药丛中的弱女子,她并不是酒力不胜,而是禁不住那灼灼春花的撩拨而一醉不起的呀! 醉在酒内是一种理性的迷失。 醉在酒外是一种心智的升华。 醉了的心是被美宠爱着的花蕊,看一眼也能给你的眉睫沾一些神奇的金粉呢!最让我心旌摇荡的是,醉并非人类的专利。有位作家说,鱼也会醉呢!在大西北的清波碧浪里生活着一种极富诗情的鱼,当春花片片飘落水
16、中,鱼儿会急不可耐地餐下这份秀花,这样,它便醉了!醉了的鱼会木呆呆地凉在水面上,很久很久才能慢慢醒转来如果愚钝的我有幸通晓水族语言,我一定不惜跋千重山、涉万道水跑到大西北去亲口问一问那贪食秀色的鱼儿:烦请鱼君细述于我,醉于水中味如何? 既然鱼儿会醉,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花会醉、叶会醉、山会醉、水会醉呢?花以赏花者的眸子为鉴,在明媚春光中一次次照见自己俏丽的容颜,她能不醉?叶以无欲无争的心态从容地倾听风的情话、观赏云的仙姿,他能不醉?山以哲人的深沉目送日出日落、坐看云卷云舒,他能不醉?水以舞者的飘逸带得群山灵动、万物欢悦,她能不醉? 朋友,在“品醇”“品茗”品腻了之后,你为什么不去品点醉?在“找
17、病”“找碴”找烦了之后,你为什么不去找点醉? 朋友啊,这世上有太多东西不会让我们恒久拥有,但美好的感觉却能安抚我们躁动的灵魂、激活我们怠钝的细胞!相信吧,即使有一天我们的生命化作了轻烟,轻烟也会动情地对轻烟说:最是难忘,我们那共醉的好时光 17、第一段中有9个“醉”字,它们的含义是否相同?(4分) _ 18、对“不会醉的人是上帝在倦怠工作时胡乱造出的次品”一句应怎样理解?(3分) _ 19、第四段中,那“饮少辄醉”的老醉翁指的是谁?那醉卧芍药花中而一醉不起的弱女子指的是谁?(4分) _ 20、下列对全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这篇散文借题发挥,联想丰富,有些句子富有哲理性的思
18、考。 B、作者认为“醉”不是人类的专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会醉,这是客观规律。 C、作者以诗人般的目光,散文家的情感,对所描写事物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D、文中的“品醇”即为品酒,“品茗就是品茶,“找病”“找碴”是比喻人们认识社会和剖析社会。 E、倒数第二段运用了排比、拟人、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 F、本文题目“醉”字,凝聚了作者对世间万物深沉的思考和高度的概括。 参考答案: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19分)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未冠,以词业称。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
19、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时寇党尚有伏岩彀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或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天禧元年,知虢州。秋,蝗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又设粥糜以
20、救饥者,给州麦四千斛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二年五月,卒,讣闻,真宗轸惜之,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 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此当分赡孤遗。”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道为赎之,嫁
21、士族。搢绅服其履行。好学,嗜弈棋。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享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查道传) 注间关:辗转。 逋负:拖欠税赋。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得鳜尺许以馈 馈:进献 B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 治:追究C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 第:住宅 D贫甚,质女婢于人 质:人质7、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查道对亲友“孝义”与对老百姓“仁厚”的一组(3分)A.(1)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 (2)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B. (1) 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 (2)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C.(1)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2)道倾褚中钱与之,且
22、为其女择婿D.(1)亲族裒钱三万遗之。 (2)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查道小时候性格沉稳,不苟言笑,喜欢写字作文,后来以词业著称。好学,喜欢弈棋。因奉养母亲竭尽孝道而闻名当世。B.查道举进士高第,得到寇准的赏识。知果州时候,尚有以何彦忠为首的贼党伏岩谷依险为寇,查道以仁德感化,使他们归顺为农。知虢州时,遇蝗灾,查道千方百计赈灾,救活了一万多人。C.查道性格淳厚,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胥吏有过失的,他不笞罚;老百姓拖欠税赋的,他自己出钱偿还;仆从摘枣以献,他挂钱于树;待废弃孤露者,尤其优厚。D.查道对亲族朋友有情有义。居京师时,家里贫穷,也要供养
23、亲族之茕独者;倾其所有为友人办丧事、择婿嫁女,自己生活却极为节俭。9、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3分)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4分)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此当分赡孤遗。”(3分)参考答案:6.(3分)D(质:典当、抵押或译为:把抵押给,是名词活用动词)7(3分)B(A对亲之孝使两川者所为;C都是对亲友仗义疏财乐于相助;D亲族对查道的资助不偷取他人佳枣)8(3分)C(“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有错,应是“有人冒犯自己也不会计较”) 9(3分)(1)(查道的)母亲曾经患病,想喝鳜鱼汤,正是严
24、寒的冬季,不能买到鳜鱼。(采分点: “羹”、“方”、“市之”) (2)(4分)(查道)于是不穿官服独自骑马带几名仆人,连短刀也不拿,辗转山林沟壑百来里,径直奔向贼寇的住地。(采分点:省略的主语、“微服”、“许”、“趋”)(3)(3分)查道少儿时曾在地上画了一座大宅院,说:“这宅院应该分给孤独无依的人。”(采分点:省略的主语、“第”、“ 分赡”) 【译 文】查道,字湛然,安徽翕欠州休宁人。查道幼年时沉稳不合群,很少言谈嬉笑,但喜欢接近纸笔墨砚。未成年时便以诗词著称于世。后来,陪伺母亲由长江以北迁到长江以南居住,以孝闻名于天下。一次,母亲生病,想吃鳜鱼羹汤,当时正值数九寒冬,买不到鳜鱼。查道到河边
25、哭泣祷告河神,戳开河中坚冰,得到一尺多长的鳜鱼献给母亲,不久,母亲的疾病痊愈了。 端拱初年,查道考中进士。因寇准推荐他的才干,被提拔为著作佐郎。淳化年中,四川强盗反叛朝廷,这时,朝廷任命查道担任遂州(今四川遂宁市)通判。有出使四川的使者,得到了查道好的政绩便上报朝廷,皇上下诏书优厚地嘉奖了他。后来,查道升任秘书丞,不久又调任果州(今四川南充市)知州。当时强盗们在山间岩洞据险架设栅栏(以抵御官军),头目何彦忠聚集200多党徒,盘踞在西充(今四川西充县)大木槽一带,剑拔弩张,(势与朝廷为敌)。朝廷打算招安他们,但诏书还未下达。大家都请示查道派兵剿灭,查道说:“他们是愚民,因为害怕承担罪过,打算(拼
26、死抵抗)以苟延残喘一会儿啊!那些喽啰们难道没有(因一时糊涂而)误入歧途的吗?”于是,查道乔装打扮,单人独骑,不带一尺兵器,只带几个仆人,辗转穿越于山林沟壑中,行走100多里,径直来到强盗盘踞的地方。强盗们惊慌害怕,拉满弓严阵以待。查道(到后)镇定自如,盘腿坐在胡床上,明白地告诉他们朝廷招安的意图。其中有认识查道的人说:“此人是果州知州,听说很仁慈,这样的人难道会害我们吗!强盗们随即抛下兵器罗列跪拜在查道脚下,大声呼喊请求赦免罪过。查道全部发给证明文书让他们回家当农民。 天禧元年,查道被调到虢州任知州。这年秋天,虢州遭遇蝗灾,百姓歉收。查道来不及上奏批复,便打开官府粮仓赈救灾民,又设粥棚施粥救民
27、,并拿出种麦4000斛作为百姓开春的种粮。老百姓多亏他的救助得以保全性命一万余人。天禧二年五月,查道死。讣告传到京师,真宗十分痛惜,下诏书让其子奉礼郎官赵循之坐传车前去治办丧事。 查道为人淳朴厚道,犯而不校。手下小吏犯有过错,从来没有鞭打责罚过。百姓中有被告发拖歉赋税的,查道替他代缴,不予追究。一次外出巡查,路边有甜枣,仆从摘来献给查道,查道按照枣的价值将钱挂在枣树上然后离开。查道少儿时曾在地上画了一座大宅院,说:“这宅院应该分给孤独无依的人。”当官后住在京城,家中仍然贫困,因为亲戚族人中的孤独者大多居住在他的家中,所得俸禄,因散施而随得随完,连留下一丝一毫的心意也没有。和人相交,情意恳切,十
28、分周到;无家可归、露宿街头的人,待之更加厚道,大多给以周济。当初,查道科考,因贫穷没有盘缠进京,亲戚族人集资三万钱馈赠他。后来,查道路过滑台,前去拜见父亲的朋友吕翁,不巧吕翁已死,吕家贫穷无钱下葬,吕翁的哥哥将要卖掉自己的女儿来帮助埋葬。查道拿出包袱中所有的钱财给予吕翁哥哥赎女,并为他的女儿选择女婿,另外出资作为嫁妆。有一位故人死了,因家中很是贫穷,打算将自己女儿抵押给人作丫鬟。查道替他赎回了女儿,嫁给士族人家为妻。同朝官员们都佩服他的操行。查道好学,喜好与人下棋。平常生活喜吃蔬菜素食,有时一天只吃一餐,默坐静养整天。衣服用具十分低下节俭。享寿64岁。5.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4-7题(9分)
29、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
30、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
31、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注常平:官仓名。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冠,名闻四方 甫:刚刚 B贼良民,力能动权豪 贼:残害C实欲携贰其徒 贰:离间 D安石轻富贵,何吝也?轻:轻易5、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 自是外户不闭 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 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巩先期区处猝集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
32、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后辈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非常淡泊。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路。参考答案:4、D(轻:以为轻,轻视。) 5、C(是仁政带来的结果)6、D(应是曾巩和王安石疏远。)参考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
33、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
34、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曾巩表面上看来是将此事到处张扬,实际上是想要离间分化那些盗贼,让他们不能再纠合在一起。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
35、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世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晚生后辈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一次经过朝廷时,神宗召见他,对他慰劳问候,十分宠信,任命他为中书舍人。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
36、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5分)穷 鬼 传 戴名世穷
37、鬼者,不知所自起,唐元和中,始依昌黎韩愈。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求人如韩愈者从之,不得。阅九百余年,闻江淮之间有被褐先生,其人韩愈流也,乃不介而遏先生于家,曰:“我故韩愈氏客也,窃闻先生之高义,愿托于门下,敢有以报先生。”先生避席却行,大惊曰:“汝来将奈何!”麾之去,曰:“子往矣!昔者韩退之以于故,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其送穷文可复视也。子往矣,无累我。无已,请从他人。”穷鬼曰;“先生何弃我甚耶?假而他人可从,从之久矣。凡吾所以从先生者,以不肯从他人故也。先生何弃我甚耶?敢请其罪。”先生曰:“子以穷为名,其势固足以穷余也。议论文章,开口触
38、忌,则穷于言;上下坑坎,前颠后踬,俯仰跼蹐,左支右吾,则穷于行;蒙尘垢,被刺讥,忧众口,则穷于辩;所为而拂乱,所往而刺谬,则穷于才;声势货利不足以动众,磊落孤愤不足以谐俗,则穷于交游。抱其无用之书,负其不羁之气,挟其空匮之身,入所厌薄之世,则在家而穷,在邦而穷。凡汝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穷鬼曰:“先生以是为余罪乎?是则然矣。然余之罪顾有矜者,而其功亦有不可没也。吾之所在而万态皆避之,此先生之所以弃余也。然是区区者,何足以轻重先生?而吾能使先生歌,使先生泣,使先生激,使先生愤,使先生独住独来而游于无穷。凡先生之所云云,固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也,其何伤乎固?见韩愈氏迄今不朽者,
39、则余为之也,以故愈亦始疑而终安之。自吾游行天下久矣,无可届者,数千年而得韩愈,又千余年而得先生;以先生之道而向往者曾无一人,独余慕而从焉,则余之与先生,岂不厚哉?”于是先生与之处,凡数十年,穷甚不能堪,然颇得其功。一日,谓先生曰:“自余之归先生也,而先生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徒以余故也,余亦悯焉。顾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皆以为功于先生也,今已毕致之矣,先生无所用余,余亦无敢久溷先生也。”则起,趋而去,不知所终。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闻江淮之间有被褐先生 被:穿 B负其不羁之气 负:背弃C无可属者 属:依附 D徒以余故也 徒:只13以下六句话,分
40、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被褐先生”拒绝“穷鬼”原因的一组是( )(3分)乃不介而遏先生于家 昔者韩退之以子故,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其送穷文可复视也 议论文章,开口触忌,则穷于言蒙尘垢,被刺讥,忧众口,则穷于辩 使先生泣,使先生激,使先生愤A B C D14下列叙述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3分)A穷鬼原来与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生活了很久,后来韩愈无法忍受就写了一篇文章赶他走,结果反遭穷鬼辱骂,因之而死。B江淮之间的被褐先生,品行高尚,是韩愈之类的人物,所以虽然再三被拒,穷鬼还是坚持托身在他的门下。C被褐先生历数穷鬼附己的多种弊端,充分表现了正直敢言、磊落孤愤的贫寒之士在当时社
41、会遭人排斥、寸步难行的窘境。D文章作者借“穷鬼”之口褒“穷鬼”之功,表明“穷”不但无害于人,反而有助于锻炼倔傲的性格,激发慷慨激烈之气,成就愤世嫉俗之文。1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先生避席却行,大惊曰:“汝来将奈何!”麾之去。(3分)_(2)凡汝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3分)_参考答案:12.B(负:背负) 13.C(排除)14A(“因之而死”不正确)15(1)先生离开座位倒退着走,十分惊恐地说:“你来想要怎么样?”挥手让他离去。(2)凡是你足以使我困窘的,我不能全部列数。只是列举个大概啊。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在外地上大学的张
42、明写给父亲的一封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在您的殷殷关怀之下,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上高中时,每次回家看到您劳累的样子,心中都不禁泛起一阵阵怜悯。从小到大,您都希望我能成为一名作家。现在,我加入业余文学创作社,前几天写的一篇大作被省里的报纸付梓了。本打算写一部有关您的小说,可惜自己只有八斗之才,只能等以后再说了。(1)_ ;(2)_;(3)_;(4)_;(5)_。(注意,答案叙述为:“ ”改为“ ”)参考答案: (1). “殷殷关怀”改为“细心呵护”。 (2). “怜悯”改为“心酸”。 (3). “大作”改为“文章”。 (4). “付梓”
43、改为“刊登”。 (5). “只有八斗之才”改为“能力有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在外地上大学的张明写给父亲的一封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本题中,“殷殷关怀”使用不当。殷殷”形容情深义重;“关怀”指关心,含有帮助、爱护、照顾的意思;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集体对个人。此处用于父亲对子女的关爱,不合语境。应该改为“细心呵护”;“怜悯”使用不当。“怜悯”指哀怜同情,此处用于形容看到父亲劳累而心疼,不合语境。应改为“心酸”
44、。 “大作”一般指别人的著作,此处形容自己的作品,使用不当,应改为“文章”。 “付梓”是书面语,现在已经很少使用。指的是书稿雕版印行,此处应改为“刊登”。 “只有八斗之才”使用不当。“八斗之才”形容人极为有能力。此处用于自己不合语境,应改为“能力有限”。【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
45、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8. 请在下面所提供的5部作品中任选2部,仿照下面例子结构形式,分别进行简要的评点。要求:内容能体现该作品特点;表达准确、鲜明、生动。(6分)红楼梦呐喊边城高老头巴黎圣母院例:巴金的家是一部激情澎湃、汪洋恣肆的经典,像一股席卷大地的飓风,吹散了笼罩于千年历史的雾霾;如一场怒涛冲天的海啸,惊醒了沉睡于万里江河的巨龙。答:_参考答案: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极端的“美丑对照”、绝对的崇高邪恶对立的名著,像一座巍然屹立的雕塑,张显了崇高美与震撼人心的力量;如一场公正无私的审判,宣扬了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