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北省张家口市小二台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280818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张家口市小二台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小二台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小二台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小二台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小二台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北省张家口市小二台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隔壁的父亲周海亮父亲敲门的时候,我正接着一个电话。电话是朋友打来的,约我中午小酌。我从父亲手里接过一个很大的纸箱,下巴上还夹着叽哩呱啦的电话。父亲寻一双最旧的拖鞋换上,问:“要出去?”我说:“朋友约吃中饭。不过,不着急。”我打开纸箱,里面塞满烙得金黄的发面烧饼。我这才想起,又到七月七了。我们这里有这样的风俗:七月七,烙花吃。花,即发面烧饼。以前在老家,每逢这一天,心灵手巧的母亲都会烙出满锅金灿灿、香喷喷的烧饼。我搬进城里住以后,母亲便将烙烧饼的时间提前几天,然后打发父亲把烧

2、饼送到城里。我不回家取的理由很简单:没时间,尽管老家距城市不过两小时车程。和父亲喝了一会儿茶,电话再一次响起。我跟父亲说:“要不一起过去?”父亲吃了一惊,说:“这怎么行?我一个乡下人,怎好跟你的文化界朋友吃饭?”我说:“那有什么?正好把您介绍给他们。”父亲一听更慌了,说:“不去不去,那样不仅我会拘束,你的朋友们也会拘束。”我说:“难道您来一趟,连顿饭也不吃?”父亲说:“没事没事,回乡下吃,赶趟儿。”我说:“干脆这样,我下厨,咱俩在家里做点吃的算了,我这就打电话跟他们说。”父亲急忙将我阻拦。他说:“做人得讲诚信,答应人家的事情,再失约,多不礼貌你去吃饭,我正好回乡下乡下好多事呢。”我说:“您如果

3、真不去的话,我也不去了当爹的进城给儿子送烧饼,儿子却没管饭,等我回村,别人还不把我骂死?”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与父亲达成协议:偷偷在那个酒店另开一个只属于我和父亲的小包间,但父亲路上还是不停地嘱咐我别点菜,就要两盘水饺就行了,一人一盘,聊聊天,多好。小包间正好被安排在朋友请客的大包厢的隔壁,我没敢惊动朋友,悄悄帮父亲点好菜,又对父亲说:“等菜上来,您慢点吃,我去那边稍坐片刻,马上回来。”父亲说:“那你快点儿啊!还有,千万别说你爹就在隔壁啊!”我笑了,父亲与刚刚进城时的我一样拘谨。宴席开始了。我念着隔壁的父亲,说:“我先敬大伙儿一杯,敬完我得失陪一会儿,有点事。”朋友说:“还没轮到你敬酒呢!今

4、天又没什么事,咱一醉方休。”我说:“可是我真有事。”朋友说:“给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就放你走。”我笑笑:“我爹在隔壁。”满桌人全愣了。我说:“今天我爹进城给我送烧饼,我把他硬拉过来,让他过来坐,他死活不肯。现在他一个人在隔壁,我想过去陪他一会儿。”朋友们长吁短叹,说:“你爹白养你这个儿子了。在隔壁给他弄个单号?虐待他?你愣着干什么,快请他过来啊!”我说:“他肯定不会过来。如果你们不想让他拘束让他难堪,就千万不要拉他过来。”朋友说:“那我们现在过去敬杯酒,这不过分吧?”我说:“这挺好。不过你们要是真想敬他一杯酒的话,就一起过去。千万不要一个一个地敬啊!他喝不了多少”朋友们全体离桌,奔赴隔壁。然而

5、推开门我就愣住了,房间里只剩一个埋头拖地板的服务员。我问:“刚才那位老人呢?”服务员说:“早走啦!你点的菜,也都被他退啦!不过他还是打包带走了一盘水饺,说是想给乡下的老伴尝尝城里的水饺。”我们沉默良久,不知该说什么4. 下列对文本中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时,作者结果父亲送过来的纸箱,耳朵旁边还夹着手机在和朋友回着话,刻画了作者世故,对父亲的到来并不觉得多激动。B. “老家距离城里不过两个小时车程”中“不过”说明作者觉得父亲送烧饼也是应该,同时也对自己总不回家的行为表示内疚。C. 与父亲最终达成的协议是让父亲在作者聚会的酒店隔壁单独开一个包间,这样作者既陪父亲吃了一顿饭,

6、又不驳朋友面子。D. 听说作者的父亲就在隔壁,朋友们非要相邀并敬酒,作者却万般推辞,表现了作者看重朋友情谊,也说明了作者很了解自己的父亲。5. 小说的标题“隔壁的父亲”有一定的含义和作用,结合你对小说的阅读,谈谈你的理解。6.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参考答案:4. D 5. 隔壁的父亲就是标题,又是重要人物,其中隔壁有隔阂的意味。小说题目与主要情节一致。父子之间的隔阂也被题目揭示出来。反应主题与现实意义。都市人育人之间关系的无奈与虚伪,作者本人于老实质朴的父亲之间有强烈的人性反差。 6. 父亲是一个非常疼爱孩子、善解人意、勤俭节约的好父亲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

7、“下列对文本中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D项,“说明了作者很了解自己的父亲”错误,从文中来看,作者并不了解父亲。比如“父亲路上还是不停地嘱咐我别点菜,就要两盘水饺就行了,一人一盘,聊聊天,多好”,可见父亲是很想与儿子聊聊天的,且父亲说“就要两盘水饺”,这也就暗示父亲很节俭,他不可能一个人“浪费”那么多菜的,这也就为下文父亲退掉所有的菜而仅仅带走那盘水饺埋下了伏笔,而对于父亲的这些心思,作为儿子的“我”是不了解的。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的标题隔壁的父亲有一定的含义和作用,结合你对小说的阅读,谈谈

8、你的理解”,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题,既考查含义,也考查作用。第一问,考生可抓住“隔壁”一词,联系全文内容,从表层和深层两个方面概括其含义。从文中来看,父亲与“我”一起“赴宴”,父亲在隔壁房间,“隔壁”一词,运用谐音,一语双关,“隔壁”既指自己与父亲的位置,又隐含着“隔阂”的意味,反映出父子之间的隔阂。第二问,在文中的作用,考生可以从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角度分析作答,言之有理即可。“隔壁的父亲”既是小说的标题,又是小说极力塑造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标题即给出小说的主人公;小说主要叙述了作者为挽留父亲吃饭又要参加朋友饭局而与父亲达到协议让父亲就在自己与朋友聚会的隔壁包间吃饭,这是小说的主要

9、情节,小说标题与这一主要情节一致;作者与父亲相距不远,但很少回乡下去看望父母,倒是让父亲来给他送烧饼,父子之间的情感明显是有了的“隔阂”,这是小说标题所揭示出来的;读者通过“隔壁的父亲”这一标题,似乎可以看透都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无奈与虚伪,作者本人也与老实质朴的父亲之间有关强烈的人性反差,这些都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与现实意义。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这是考查人物形象。首先给人物定位,从文中来看,文章塑造了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然后找出描写“父亲”言行举止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父亲路上还是不停地嘱咐我别点菜,就要两盘水饺就行了”“

10、你点的菜,也都被他退啦!不过他还是打包带走了一盘水饺,说是想给乡下的老伴尝尝城里的水饺”,这表现出勤俭节约的特点;如当知道儿子与朋友约好吃饭时,父亲说“做人得讲诚信,答应人家的事情 ,再失约,多不礼貌”,这表现出父亲善解人意的特点;如七月七给“我”送烙花,这表现出父亲对“我”的疼爱。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点睛: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父亲”其人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

11、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如服务员说“你点的菜,也都被他退啦!不过他还是打包带走了一盘水饺,说是想给乡下的老伴尝尝城里的水饺”;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2.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最初的温暖男孩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新衣服,甚至有时连上学的本子也买不起,这时,他就用完了正面用反面。一天,班里来了位新生,是个漂亮的女孩,扎着鲜艳的蝴蝶结,背着一个让全班同学都眼红的书包。女孩跟他成了同桌。她的文具盒里装满了各种漂亮的笔和橡皮,还有很多崭新的方格本,甚至有精装的笔记本。男孩偷眼看,心里既嫉妒又眼

12、馋。男孩自尊心很强,怕女孩笑话,本子用完了便不再用反面,也就不记笔记,只靠脑子记。女孩感到奇怪,有一天问他,他说:“会了,不用记了。”女孩好像明白了什么,主动拿出两个本子给他,男孩拒绝了,女孩羞红了脸,几天不和他说话。有一次,班里组织看电影,每人交5分钱,男孩没有钱,就没有报名。女孩高兴地跑到他跟前,说:“明天下午看电影,我替你把钱交了。”男孩气恼地说:“我不去,用不着你给我交。”女孩委屈地哭了,说:“你长大后还我还不行吗?”男孩没有再说话,勉强答应了她。第二年,女孩要搬家了,男孩也不知道她要搬的地方在哪个方向,只觉得有一种留恋的感觉,有一种丢了东西的感觉。知道了她走的日期后,那一天他没上学,

13、而是早早地等候在一个十字路口县城开往外地的车辆都要经过这里。终于,一辆大货车开了过来,女孩跟他哥哥站在车厢两边的护栏里。女孩看见了他,高兴地向他挥手,男孩想跟她说点什么,跟在后边拼命追,可车速太快,一溜烟就从眼前开过去了。第二天上学,班里一个女同学给男孩送来一个沉甸甸的牛皮纸包,说是他的同桌留给他的。男孩打开,是厚厚一摞没有用的各式作业本,还有她用过的漂亮的文具盒,里面装满了铅笔,还有一支能抽水的钢笔。笔中间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给我最好的同桌刘兵。”男孩哭了。他突然觉得,因为嫉妒,他对同桌太不友好了,但她没有记恨他。也就是从那天起,他的心知道了什么叫疼痛。那个文具盒,他一直保存着。有时

14、拿出来看看,眼前会晃动着一对鲜艳的蝴蝶结,一跳,一跳几十年过去了,男孩读完大学,又读博士,打拼多年后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阅尽沧桑后,他越来越怀念那个当年跟他同桌的小女孩,于是在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寻找那个叫王丽晨的女孩。电视台的记者闻讯后,邀请他做了一次访谈。面对现场的许多观众,他把掩藏在心底的那段往事说了出来,说到动情处,他几次哽咽,说如果能见一见当年同桌的女孩,他死而无憾了。主持人问他:“为什么非要见她呢?相见不如怀念,保留最初的那份美好,为她祝福,不是很好吗?”他摇了摇头。主持人说:“王丽晨现在已经步入中年,也许已经发福,也许过得很不如意,如果是这样,你还会执意见她吗?”他说:“是的

15、,我想当面对她说声谢谢,另外,如果她有什么难处的话,我想尽自己所能帮她一把。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着她,甚至没有一天忘记过她。小时候,因为贫穷,我看过太多的冷眼,但她给了我最初的温暖,这成了我生命的动力,也让我一直洁身自好。我经常想,如果她也给我冷眼,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也许我的人生就会完全改写”他已经泪光莹莹,“我想看见她还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节目的最后,主持人对观众说:“那好吧,让我们大家一起帮忙,让刘总实现这个多年的心愿。”几天后,他收到一封信:“亲爱的刘同学,不瞒你说,那天我就坐在观众席上。之所以不见你,并不是因为你太富有,或者我已经老了,而

16、是越纯净越美好的记忆,越经不起现实的打搅。我很赞同主持人的那句话,有些美只适合放在心里,就像一坛陈酒,一旦打开味道就淡了。如果你对我心存感激,那就在心里保存那份最初的美好吧。感谢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活在你心里,并希望我能一直这样活下去”这封信是那位主持人所写。刘兵所要寻找的王丽晨是她的妹妹,已经于3年前因病去世10.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少年时男孩和女孩同桌以及女孩要离开时发生的事,一是几十年之后男孩寻找同桌的女孩而被邀请做访谈的事。B男孩拒绝女孩给他本子和替他交钱看电影,而女孩却没有记恨他,临走时还留下很多学习用品,说明女孩是一个乐

17、于帮困救弱的好学生。C小说中有关女孩头上扎着的“鲜艳的蝴蝶结”的描写前后出现了两次,说明男孩几十年来都没有忘记他的同桌主要因为她“是个漂亮的女孩”。D男孩希望他的同桌“还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而女孩却死了,这给男孩的心理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深深的伤痛。E小说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在交代同桌的女孩最后的结局时还运用了补叙的手法。11倒数第二段交代了主人公收到的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12小说中的刘兵是怎样一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13对于小说结尾一段的设计,有人认为过于哀伤,不利于小说主旨的表达,你怎么认为?

18、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参考答案:10. 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解析:B项说“拒绝女孩替他交钱看电影”与原文情节不符,原文中是先拒绝,后“勉强答应了她”;再者说女孩“帮困救弱”,概括也不大准确,男孩虽然有困难的一面,但他不“弱”,男孩是一个自尊心很强,很上进的学生。C项分析错误。从原文主人公刘兵回答主持人的话中可以看出,主要是因为女孩给了他最初的温暖,这成了他生命的动力。D项说“这给男孩的心理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深深的伤痛”,分析错误。从小说的情节上看,男孩并不知道女孩已经去世。11答案:这封信为主人公刘兵寻找当年的同桌画上了一个句号,使他的寻找有了回应。信中说明了他

19、的同桌不见他的原因,为后文交代女孩的去世埋下了伏笔。揭示了小说的主旨,过去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应该放在心里珍惜保存。(一点2分,意思表达出来即可)解析:倒数第二段交代主人公收到信,一是对主人公寻找同桌一事有个交代;二是凸显小说的主题,美好的东西应该放在心里;三是为下文同桌去世的情节做铺垫。这样的情节考查题主要从情节发展、小说主题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概括。12答案:自尊心强:少年时拒绝接受同桌给予的帮助。学业、事业有成:不仅学业有成,而经过打拼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重感情,知恩图报:看重和同桌之间的情意,对同桌的离开感到伤心;对少年时同桌给他的温暖念念不忘,想方设法寻找过去的同桌,并希望如

20、有需要的话对同桌能有所报答。(一点2分,意思表达出来即可)解析: 小说中的主人公刘兵从小就有很强的自尊心,他屡屡拒绝同桌的帮助;文中也交代了他学习刻苦,事业上出人头地;我们从后文可以看出他知恩图报的品质,一直寻找同桌,这也体现出他重感情的品质。13答案:观点一: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表现小说的主旨。因为有了这个结尾的交代,读者才知道上面的信是主持人写的,而信的内容正是小说要表达的主旨。小说表现的是主人公刘兵对少年时同桌的一种难忘的情感,交代了同桌的去世,这份情感只能在主人公的心里永远保留,不会受到现实的打搅。观点二:这样的设计过于哀伤,不利于表达小说的主旨。小说要表达的是一种同桌间纯净美好的情感,而

21、王丽晨的去世便失去了交流情感的一方,使小说蒙上了一层哀伤的色彩。主人公希望见到同桌,并希望需要的话能有所报答,王丽晨的去世使主人公的希望落空,给人一种好人未得好报的感觉,令人生叹。如果去掉这个结尾,会留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就使信中所表达的情感成为女孩内心的真实表白,更有利于突出小说的主旨。(观点明确,给2分;理由充分合理,给4分)解析:回答本题主要从小说的情节安排以及给读者的阅读感受等角度进行分析。如果认为有利于表达主题,可从以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彰显主题,以人物的去世来表达美好的情感只能保留在心中的主题上分析。如果认为不利于表达主题,可从读者阅读心理上的落差以及留给读者想象空间等角度分析。3.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玉渊潭的槐花 汪曾祺玉渊潭的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来了放蜂的人。蜂箱都放好了,他的“家”也安顿了。一个刷了涂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布篷子。里面打了两道土堰,上面架起几块木板,是床。床上一卷铺盖。地上排着油瓶、酱油瓶、醋瓶。一个白铁桶里已经有多半桶蜜。外面一个蜂窝煤炉子上坐着锅。一个女人在案板上切青蒜。锅开了,她往锅里下了一把干切面。不大会儿,面熟了,她把面捞在碗里,加了作料、撒上青蒜,在一个碗里舀了半勺豆瓣。一人一碗。她吃的是加了豆瓣的。蜜蜂忙着采蜜,进进出出,飞满一天。我跟养蜂人买过两次蜜,绕玉渊潭散步回来,经过他的棚子,大都要在他门前的树墩上坐一

23、坐,抽一支烟,看他收蜜,刮蜡,跟他聊两句,彼此都熟了。这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中年人,高高瘦瘦的,身体像是不太好,他做事总是那么从容不迫,慢条斯理的。样子不像个农民,倒有点像一个农村小学校长。听口音,是石家庄一带的。他到过很多省。哪里有鲜花,就到哪里去。菜花开的地方,玫瑰花开的地方,苹果花开的地方,枣花开的地方。每年都到南方去过冬,广西,贵州。到了春暖,再往北翻。我问他是不是枣花蜜最好,他说是荆条花的蜜最好。这很出乎我的意外。荆条是个不起眼的东西,而且我从来没有见过荆条开花,想不到荆条花蜜却是最好的蜜。我想他每年收入应当不错。他说比一般农民要好一些,但是也落不下多少:蜂具,路费;而且每年要赔几十斤

24、白糖蜜蜂冬天不采蜜,得喂它糖。女人显然是他的老婆。不过他们岁数相差太大了。他五十了,女人也就是三十出头。而且,她是四川人,说四川话。我问他: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他说:她是新繁县人。那年他到新繁放蜂,认识了。她说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来了。有那么简单?也许她看中了他的脾气好,喜欢这样安静平和的性格?也许她觉得这种放蜂生活,东南西北到处跑,好耍?这是一种农村式的浪漫主义。四川女孩子做事往往很洒脱,想咋个就咋个,不像北方女孩子有那么多考虑。他们结婚已经几年了。丈夫对她好,她对丈夫也很体贴。她觉得她的选择没有错,很满意,不后悔。我问养蜂人:她回去过没有?他说:回去过一次,一个人。他让她带了两千块钱,她买了

25、好些礼物送人,风风光光地回了一趟新繁。一天,我没有看见女人,问养蜂人,她到哪里去了。养蜂人说:到我那大儿子家去了,去接我那大儿子的孩子。他有个大儿子,在北京工作,在汽车修配厂当工人。她抱回来一个四岁多的男孩,带着他在棚子里住了几天。她带他到甘家口商场买衣服,买鞋,买饼干,买冰糖葫芦。男孩子在床上玩鸡啄米,她靠着被窝用勾针给他勾一顶大红的毛线帽子。她很爱这个孩子。这种爱是完全非功利的,既不是讨丈夫的欢心,也不是为了和丈夫的儿子一家搞好关系。这是一颗很善良,很美的心。孩子叫她奶奶,奶奶笑了。过了几天,她把孩子又送了回去。过了两天,我去玉渊潭散步,养蜂人的棚子拆了,蜂箱集中在一起。等我散步回来,养蜂

26、人的大儿子开来一辆卡车,把棚柱、木板、煤炉、锅碗和蜂箱装好,养蜂人两口子坐上车,卡车开走了。玉渊潭的槐花落了。19.请简要概述文章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作用。(4分)20.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养蜂人的性格特征。(4分)21.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4分)22.文章以“玉渊潭的槐花盛开”为开头,以“玉渊潭的槐花落了”为结尾,这种写法给你哪些启示?(6分)参考答案:19.(1)文章第二段主要介绍了放蜂人家里的陈设和做饭、吃饭的情景。(2分)(2)这段文字表现了养蜂人简陋的家当和简朴的生活,同时也引出下文对养蜂人一家的介绍。(2分)20.从全文来看养蜂人有如下特征:一是做事沉稳从容不迫,安静平和;

27、(1分)二是勤劳善良,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1分)三是热爱生活,为人坦诚宽容,充满爱心。2分)21.看似平凡的东西里面却孕育着不平凡。(3分)就像荆条一样的普通人家简朴的生活中却处处流露着人间的真善美。(1分)(意思对即可,第二点可以灵活)22.这篇文章的写法给我如下启示:一、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二、借景抒情。借“槐花盛开”表达作者的欣喜,借“槐花落”表达作者的失落与依恋之情。三、“槐花”起了线索作用。(借鉴古诗文比兴的写法)这里的“槐花”象征了朴实的养蜂人。(答出两个方面即可得6分。不要仅仅列出条目,要有分析说明,形成完整文段略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

28、列文言文,完成小题。李栖筠,字贞一,世为赵人。幼孤。有远度,庄重寡言,体貌轩特。喜书,多所能晓,为文章,劲迅有体要。不妄交游。族子每称有王佐才,士多慕向。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元载忌之,出为常州刺史。岁旱,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宿贼张度踞阳羡西山,累年吏讨不克。至是发卒捕斩,支党皆尽,里无吠狗。乃大起学校,堂上画孝友传示诸生,人人知劝。以治行进光禄大夫。人为刻石颂德。苏州方清因岁凶,诱饥民为盗,积数万,阻山自防,东南厌苦。诏李光弼分兵讨之。会平卢行军司马许杲恃功,擅留上元,有窥江、吴意。朝廷以创残重起兵,

29、即拜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使图之。栖筠至,张设武备,遣辩士厚赍金币抵杲军赏劳,使士歆爱,夺其谋。杲惧,悉众度江,掠楚、泗而溃。以功进御史大夫。则又增学庐,表宿儒河南褚冲、吴何员等,拜为师,身执经问义。远迩趋慕,至徒数百人。元载当国久,益恣横;栖筠素方挺,无所屈。时华原尉侯莫陈怤以优补长安尉,当参台。栖筠询其劳,怤色动,不能对,乃自言为徐浩、杜济、薛邕所引,非真优也。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宝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栖筠见

30、帝猗违不断,亦内忧愤。卒,年五十八,自为墓志。赠吏部尚书,谥曰文献。 新唐书列传注:侯莫陈,三字复姓。台,御史台,御史大夫官署。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B. 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C. 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D. 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31、 孤,文中指幼年丧父。“鳏寡孤独”中的“孤”也是这个意思。“孤”还可以作为古代帝王的自称,如“孤家”“孤王”。B. “出”,指京官外调。文中指把李栖筠调到常州任刺史。张衡传中“出为河间相”与琵琶行中的“出官二年”中的“出”均为此意。C. 诸生,文中指的是在州府学习的学生。诸生本指有知识学问之士或在读学生,明清时指经科考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D. 赠,赠官。古代朝廷对没有及时封赐或死后的功臣追赠官职,一般是在其生前官职基础上加赠一级官阶以表示褒奖肯定。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栖筠心系百姓,不畏豪族。豪门大族拦截郑国渠上游的水修建水碓,大

32、量占有农业用水,李栖筠请求朝廷拆毁这些水碓,为老百姓谋取福利。B. 李栖筠重视教育,关心后学。在任职期间,他曾大力修建学校,鼓励学生,虚心拜有学问的人为师,这就吸引了远近不同地方的读书人来求学。C. 李栖筠文武兼通,治政有方。他为百姓修整水利,从而战胜了旱灾饥荒;在对付许杲时,既加强军备,又连施妙计,使得许部后来不战而溃散。D. 李栖筠方正刚直,处事公正。在任御史大夫的时候,虽然此时元载把持了国政,栖筠仍严查并重罚了买官卖官的徐浩、杜济、薛邕、元载等人。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苏州方清因岁凶,诱饥民为盗,积数万,阻山自防,东南厌苦。(2)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

33、皆密访焉,多所补助。参考答案:10. D 11. D 12. D 13. (1)苏州方清趁年成不好闹饥荒,诱骗灾民做盗贼,聚集了数万人,凭借高山险阻自我防护,东南百姓厌烦,并引以为苦。(2)帝想任命栖筠为丞相,但因为惧怕元载就此作罢。然而有要晋升任用的人,皇帝都暗中向李栖筠询求意见,栖筠的意见也多有补助。【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

34、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这段话是说“皇帝还没决断,适逢遇到月食,皇帝问栖筠发生月食的原因,栖筠回答说:月食显示对犯罪者的惩罚,现在欺瞒陛下包藏私心行事的人没有得到惩罚,上天好像是要以月食警示陛下吧?由此怤等人都因罪被贬官”,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帝”“月”“栖筠”“天”“怤”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问”的宾语应是“其故”,即发生月食的缘故,故应在“故”后断开,这就排除AC两项;“儆”的意思是“警示”,主语应是“天”,故“天”应放在后一句中,这就排除B项,故选D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35、、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赠,赠官。古代朝廷对没有及时封赐”错误,赠官是古代朝廷对功臣死后追赠官职的行为。故选D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严查并重罚了元载等人”错误,从文中来看,“始,浩

36、罢岭南节度使,以瑰宝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由是怤等皆坐贬”,由此可知,并没有将“卖官”的丞相元载法办。故选D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因”,趁着;“凶”,年成不好;“为”,动词,做;“东南”,东南百姓;“苦”,以为苦,意动用法。第二句中,“相”,让担任丞相;“惮”,害怕;“辄”,就;“然”,表转折,然而;“进用”,动词活用为名词,

37、晋升任用的人;“密访”,暗中咨询;“焉”,代词,李栖筠。【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

38、、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

39、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

40、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李栖筠,字贞一,世代都是赵人。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他有高远的气度,为人庄重少言,体格高大形貌与众不同。他喜欢读书,大多数书籍都能通晓。他写的文章,简明流畅,切中要害。他不胡乱结交朋友。同族人经常称赞他有辅佐君主的才能,士人大多仰慕他。关中地区过去依靠郑国渠灌溉农田,

41、但豪族贵戚拦截上游水源,修建借水力舂米的水碓以谋取利益,设置了将近百所水碓坊,抢夺了农业用水的十分之七。栖筠请朝廷彻底拆毁这些水碓(以保障百姓的农田用水)。李栖筠业绩很突出,有宰相般的崇高声望。丞相元载嫉妒他,让他出京担任常州刺史。常州这一年遭遇旱灾,老百姓多因饿而死在迁移(逃荒的)路上。栖筠为百姓疏通渠道,分引长江之水灌溉农田,于是当年取得大丰收。长期为盗的张度盘踞阳羡县西山这个地方,多年来,官吏征讨都不能取得胜利。到这时李栖筠派遣士卒追捕斩杀了张度。张度的分支余党都被歼灭,乡里安定到连晚上报警吠叫的狗声都没有。于是李栖筠又大力修建学校,学校正堂上绘孝友传给求学的儒生看,人人得到鼓励。他凭着

42、政绩和品行晋升为光禄大夫。百姓为他立碑刻 文颂扬其德。苏州方清趁年成不好闹饥荒,诱骗灾民做盗贼,聚集了数万人,凭借高山险阻自我防护,东南百姓厌烦之,并引以为苦。朝廷下诏命令李光弼派兵讨伐叛乱。刚好平卢行军司马许杲依仗军功大,擅自停留在上元(而不配合朝廷的军队),有觊觎江、吴之意。朝廷因为国家在受到创伤残破之后再次起兵征伐,就授予李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的职务,命他谋取许杲。李栖筠到任,大力部署安排武器装备,派遣口才出众的人携带厚重的财物到许杲军营犒劳士兵,让士卒们欢喜,强行破除了许杲的图谋。许杲害怕,率领全部人马渡过长江,抢掠楚、泗,其后溃散。李栖筠凭借功劳大,晋升为御史大夫。他又增设学校,上表

43、推荐年高有声望的儒者河南人褚冲、吴人何员等,拜学官为自 己的老师,亲自手执经书问询经意。远近的读书人趋附慕名而来,到了收学徒几百人的地步。元载执掌国政时间长,更加放肆专横。栖筠向来方正刚直,没有什么屈服的。当时华原尉侯莫陈怤凭着优等考核补任长安尉,应当参拜御史台。李栖筠询问他的功劳,侯莫陈怤脸色大变,不能回答,于是自己承认是被徐浩、杜济、薛邕所引进推荐的,不是真正的优等。当初,徐浩被罢免了岭南节度使官职,把价值数十万钱的贵重而美丽的珠宝送给元载,而杜济当时正担任京兆尹、薛邕任吏部侍郎。这三个人都是元载所亲近重用的,李栖筠一并弹劾这三人。皇帝还没决断,适逢遇到月食,皇帝问栖筠发生月食的原因,栖筠

44、回答说:“月食显示对犯罪者的惩罚,现在欺瞒陛下包藏私心行事的人没有得到惩罚,上天好像是要以月食警示陛下吧?”由此怤等人都因罪被贬官。帝想任命栖筠为丞相,但因为害怕元载就此作罢。然而有要晋升任用的人,皇帝都暗中向李栖筠询求意见,栖筠的意见也多有补助。栖筠见皇帝遇事迟疑不决,也内心忧愁愤懑。去世时,终年五十八岁,自己写好墓志铭。朝廷追赠他吏部尚书的官职,谥号文献。5.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

45、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太祖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

46、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康乃悦。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

47、直是我家衰耳。”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除著作郎,不就 就:赴任B与从弟球俱诣高祖 诣:拜访C乃能屈志戎旅 乃:于是D若但如民,门户何寄 但:只是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昙首“受赏识”和“善治家”的一组是6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昙首是太保王弘之弟,自幼就很优秀,兄弟间分财产,他只拿取图书,式军后随高祖外出,高祖要众人赋诗,昙首写成,王弘对他评价甚高,高祖也很高兴。B. 王昙首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同时治家有方,家庭融洽,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并遵高祖交代,遇事咨询昙首,昙首果然在平定国难中贡献很大。C. 王昙首在平定谢晦事中有功,当时封赏他的诏书已经拟就,但昙 首婉拒不受,认为自己虽尽微薄之力,皇上即便偏爱。也无法面对史臣。封赏事于是搁置下来。D. 王昙首看出义康为权力之事心中不快,于是坚持要求调任吴郡。太祖打算重用昙首,未答应他的请求。昙首劝说其史王弘让出部分兵力,才化解了彼此的矛盾。7把第I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2)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