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北省咸宁市麻塘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280638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9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咸宁市麻塘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湖北省咸宁市麻塘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湖北省咸宁市麻塘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湖北省咸宁市麻塘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湖北省咸宁市麻塘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北省咸宁市麻塘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从源头领略中国文学之美几乎人人都知道中国有一部诗经,然而真正一首一首通读诗经,并从中领略其文学之美的,却少之又少。我们常常以为学过了“关关雎鸠”或“蒹葭苍苍”就是学过了诗经,我们以为吟唱被改编过的“我愿逆流而上,寻找她的方向”就是在亲近诗经,我们甚至以为读一些作家对诗经的纯美解读就感受到了诗经之美。可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去深入诗经,领略其原汁原味的美呢? 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是中国文学之“祖”。读诗经,你会有一波又一波的惊喜,你会发现,你学过的那么多唐诗宋词,你用过的那么多词语典故,原来

2、是出自这里。 诗经里最美的送别。“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颉之颃之”“燕燕于飞,下上其音”(燕燕),诗中那上上下下飞来飞去的燕子,使一幅“劳燕纷飞”的悲伤图景呈现在我们眼前。而“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又让我们看到一个伫立在那里的人,看着被送之人,一直看到看不见为止。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应该就是这“瞻望弗及”场景的延续吧。明代学者称这首诗为“万古送别之祖”,确实一点儿都不过分。 诗经里有最美的女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样的名句,同样出自诗经。整首诗的名字是硕人。“硕人”就是“高大的人”,古代以高大健硕为美。这是诗经305首

3、中写得最美的一首诗,后世那些描写美人之美的词汇,与这首诗相比,都显得大为逊色。诗中写到,这美人,她的手像嫩嫩的白茅草,她的皮肤像润肤膏凝聚起来那样。最关键的,是她笑起来是那么优雅,她的眼睛是那么顾盼生姿。如此华丽丽的比喻,出现在上古时代,你是不是会觉得惊讶?、 诗经里还有最美的男子。“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壁”(淇奥),这位绝世男子性情稳重儒雅,举止庸容高华。古人打磨骨叫“切”,打磨象牙叫“磋”,打磨玉叫“琢”, 打磨石叫“磨”,一个男人的性情竟然如骨般硬朗,如象牙般高贵,如玉般光洁,如石般坚定不移,举手投足之间,丰神俊朗,如金锡圭玉白璧般流光溢彩,那该是如

4、何的灼灼其华,照人眼目?更何况,这男子“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喜欢开玩笑,但不令人难堪。他有诙谐幽默的交际技巧,于谈笑之间,大事成就。这样的男子,是不是好男儿的典范? 诗经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民间的男子女子,还是征夫思妇,或者王公贵族,他们都有形有神,那么真实而生动地生活过。一个小官吏在出差的路上感叹:“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天上小星三五颗,自己却得连夜走在路上;淇水河边,姑娘叫小伙子去看水,小伙子说已经看过了,姑娘说再去看看吧(溱洧)沿着诗经的河流逆流而上,你会感受到他们那些平凡的生活,那些与我们一样的情感路径。他们对爱的呼唤、对美的渴求,他们的悲愤,他们的讥讽,他们的欢乐,他们的抑郁都能穿

5、越几千年的历史,给我们以或喜或悲的感染。 不同年龄的人读诗经,感受会有不同。但我想说的是,在你人生的任何年龄阶段,读诗经都是一件美好的事;而如果一生都没有好好读过诗经,也一定是一件遗憾的事。了解中国文学的根,请从诗经开始。1. 下列对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唐诗宋词、词语典故,都能在诗经中找到源头,因而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根,是中国文学之“祖”。B. 诗经中的人物形象,有对爱的呼唤、对美的渴求,也有悲愤,他们或喜或悲,真实而生动地生活着。C. 诗经记录了上古时期人们的平凡生活和现代人一样丰富的情感,它穿越几千年的历史风尘,到今天仍然感染着我们。D. 诗经中最美的送别,有最美的女子,还有最美

6、的男子,我们需要好好读诗经,否则一定会遗憾终生。2. 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出自诗经硕人的名句,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美人顾盼生姿的神态,后世描写美人的词汇都无法与之媲美。B. “瞻望弗及”语出“万古送别之祖”诗经燕燕,“唯见长江天际流”“雪上空留马行处”与其有同样的意境。C.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语出诗经淇奥,它形容男子如骨般硬朗,如象牙般高贵,如玉般光洁,如石般坚定不移,举手投足之间,丰神俊朗的风度。D.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塑造了一个朝夕为公务繁忙,夜里仍在赶路的小官吏的形象,对他的刻画有形有神,真实而生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

7、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有一部诗经,然而真正一首一首通读诗经,并从中领略其文学之美的,却非常之少。B. 作者认为,要想真正亲近诗经,感受诗经之美,就应该深入其中,领略其原汁原味的美。C. 诗经淇奥中的男子不仅稳重儒雅,高贵坚定、丰神俊朗,而且具有诙谐幽默的交际技巧。D.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诗经会有更丰富的感受,但作者强调,无论年老年少,读诗经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参考答案:1. A 2. C 3. D1. 试题分析:A. 唐诗宋词、词语典故,都能在诗经中找到源头,因而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根,是中国文学之“祖”。“唐诗宋词、词语典故,都能在诗经中找到源头”语义范围扩大。点睛:考核概念

8、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2. 试题分析:C.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语出诗经?淇奥,它形容男子如骨般硬朗,如象牙般高贵,如玉般光洁,如石般坚定不移,举手投足之间,丰神俊朗的风度。“举手投足之间,丰神俊朗的风度”错,这是“如金如锡,如圭如壁”的说明。3. 试题分析:D.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诗经会有更丰富的感受,但作者强调,无论年老年少,读诗经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诗经会有更丰富

9、的感受无中生有。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22分)儿童如诗赵思运我一直认为,儿童的本质是诗的,诗的本质是儿童的。儿童和诗那是神性的。儿童是泛神论的,在儿童的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他会对着我们认为没有生活的东西说明,会给小凳子穿上四只鞋子他那清澈的蛑子里闪烁着的是神性的光芒。我觉得,一个太善言谈的人往往就失去了灵性与神性,孩子的言语不发达,但上帝赋予他了洞穿万物的神力,他能够直接与万物交谈,因为我们不能所以我们往往对孩子的交谈感到不能理解。神性与太多的言语是对立的。不会说话的儿童以神性与万物沟通,而当他渐渐长大成人,足以表达他所看到的一切的时候,他的神性就被上帝收回了,与常人无异。

10、所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在彩虹诗中写道:“儿童是成人的父亲。”儿童是引领我们重新找回原初神性的父亲。诗人牛汉讲过一件事。有一天,他正在写东西,他的外孙女突然伤心地大叫:“爷爷,花灭了!”这时,牛汉以一个成年人的权威口气矫正道:“不对!应是花谢了!不是花灭了!”外孙女坚定地抗议道:“花真的是灭了,花就是灯!”是吗?花是灯吗?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会做出否定的回答。但是,外孙女的回答却“如五雷轰顶一般”使牛汉“惊愕得哑口无言了”。在孩子眼里,灯是有生命的,花是有生命的,儿童的言语所幻化出来的世界是成年人从未想象与经历过的,这一世界不是他们创造出来的,而是直接遇到的,随处都可以遇到的。在他们的眼里,

11、一切都是有诗意的。他们的世界一下子点燃了我们成年人世界的诗意,使我们在麻木的生存中瞬间苏醒过来。孩子的世界是诗的世界,美好的世界,对孩子的残害就是对人生之诗的残害,对美好世界的残害。当孩子们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对人性、对世界的绝美的憧憬是永恒不灭的。记不清是在哪一家刊物上读到过这么一首诗,是纳粹集中营里的一位小女孩写的:小女孩对挥锹动土的德国士兵说刽子手叔叔请把我埋得浅一点你埋得太深了明天我妈妈就找不到我了读到这样的诗句,我的灵魂深处有一种椎心的疼痛,那种感觉绝不是用“震撼”一词就能够概括得了的。我会想象到:任何一个刽子手读这首诗都会感到不寒而栗!这首诗是在控诉,但又绝不仅止于控诉。她的价值

12、更在于唤醒,唤醒我们的人性,唤醒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类的尊重,对美好世界的尊重。那个美好世界不仅仅属于孩子的乌托邦,它应该属于我们现实中的每个人,属于全人类,这个美好的世界应该包括那个女孩,也包括那个刽子手。最沉静也最打动我的是这么一个小场面,记得是格非某一篇小说里写的,十几年以前读过的。现在只记得几句话。是一个成年人与儿童的对话。你的桥不牢它是给鸽子走的鸽子能飞过河去不用桥鸽子也能飞过去它是给没有翅膀的鸽子走的所有的鸽子都有翅膀没有翅膀的鸽子没有翅膀在课堂上我曾拿这几句话以童话为题给学生当诗讲过,有一个学生很感动,说是读到的最好的诗了。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成年人与孩子的对话,成年人的话是对

13、的,孩子的话也是对的。但在本质意义上二者却是极端对立的。成年人一再强调的是实用价值,依据的是常识与现实的真理原则;孩子强调的是精神价值,依据的是人性与形上的精神性原则。在巨大的张力中,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种神性的执着。孩子单纯的话语里的丰富蕴藉足以令人沉思、深思。美国当代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健康的儿童性”的概念,认为成年人应该具有双重视角,一方面,像成人一样以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揭示社会的底蕴;另一方面,又以儿童的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把生活的厚厚尘土擦试掉,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出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物欲的无限滋生,现实功利的、纯粹理性的、实用真

14、理性的生存密密地把人们的诗性与神性封锁住了。在上帝的眼里,成年人都是盲人。迷茫之中如何寻找光明?11左眼是诗歌;右眼是儿童。17文章标题是“儿童如诗”,结尾又说“左眼是诗歌;右眼是儿童”,“诗歌”和“儿童”的共同点是什么?请你结合全文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4分) 18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这两句话有什么深刻内涵?(6分)这个美好的世界应该包括那个女孩,也包括那个刽子手。 在上帝的眼里,成年人都是盲人。 19文章第3段引用诗人牛汉的故事,第6段中又提到格非小说中的几句话,作者用这两个 例子有什么用意?(4分) 20文章结尾谈到马斯洛的“健康的儿童性”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内涵是什么?作者对此有何看法?

15、对于作者的观点你作何评价?(6分) 参考答案:17(4分)神性、审美、非理性、超功利(每个1分)意思相近即可。18美好的世界是指尊重生命、尊重人类的世界,(1分)在这个世界中弱小的生命应得到保护,(1分)因残酷而堕落的灵魂应得到拯救。(1分)现实功利的、纯粹理性的、实用真理性的生存状态把成年人的诗性与神性锁住了,(3分)意思相近即可。19意在指出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的对立,即实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对立。(3分)我们需要用孩子的世界点燃成人世界的诗意,从而脱离那种现实功利的、纯粹理性的、实用真理性的生存状态。(3分)意思相近即可。20所谓“健康的儿童性”概念,即指用一种理性与非理性、实用性与审美性、

16、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相统一的双重视角来看待生活。在作者看来,生活中缺少的不是成人的理性,而是儿童的诗性。(辨证分析,言之成理即可)3. 四现代文阅读(20分)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冷 夏 (1)荧屏闪电的时代刺激着我们的感观。可是我们依然爱恋梦境这个虚拟世界带给我们的美妙遐想。在美丽和感动愈走愈远的时代,我们在梦境里得到永恒的慰藉。 (2)似乎近了,人们的距离;又似乎远了,人们的心灵。 (3)阳光像梦一样,安静地落入我平凡琐碎的生活深处。在这个春天的下午,我坐在阳台上,手里捧着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多少年来,每次阅读它,我都会闻到那片树林的青涩气,那面湖水潮湿而新鲜的水气。我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

17、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跑步呼吸。 (4)许多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可能重现。惟有音乐和文学,适合等待、遥望、冥想。 (5)一直认为梭罗还活着。他活在一个地方,离我的住处遥远,离我的感觉很近的某个地方。对他文字的爱恋,就像我对生命的向往一样,永远不会消失。 (6)阳光穿透玻璃的窗子,使我感觉温暖。梭罗的文字,是干净安静的雪,可以清凉燥渴的灵魂,可以听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曾有个牧羊人活在世上,他的思想有高山那样崇高,在那里他的羊群,每小时都给予他营养。” (7)想到夏洛蒂勃朗特、奥尔科特和奥丝汀的时代,从古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那些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夏天开满野蔷

18、薇,秋天以山楂和黑莓著名,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寂静和无叶的安宁,可以步履缓慢从容。可以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写一封并不长的信,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眺望牧场上丝绒似的草坪和栅栏两侧的冬青。晚上坐在炉火旁怀揣着心事,躲避祖母探询的目光,阅读或编织,却努力等待着有马车夫忽然的脚步声,急匆匆撩开寒冷的夜色带来了温暖克制的爱情的回音。 (8)我合上瓦尔登湖,从阳台尽力向远方眺望。这个春天的午后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宽阔的街道依然人群如织,车水马龙。很多次我试着站在高处,超越自己有限的目力,尽力透过繁华而富有生命的城市,透视那些纷纭热闹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9)生存的紧迫和焦虑带来一张张匆忙麻木的面孔,不知道

19、在那样面孔的身体里,除了对名利的疯狂追逐,是否还留有一点时间对珍贵东西的失落进行偶尔打捞,是否还留有一点空间可以温情的抗拒或冲淡什么。 (10)世界嘈杂多变,人们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却缺乏深刻的情感交流。人们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寻找知己,为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爱情痛苦沉沦,而不在乎结局如何。人心越来越困顿,情感越来越冷酷。人们是否应该静下心来看看梭罗的瓦尔登湖。 (11)夜晚,当一切安静下来,我对自己说:写吧,无论写什么。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为了不失去它,用自己的方式来等待和怀念。喜欢阅读的人,也可以从我的文字中看见一个人心里曾经想过的事,仅此而已。 (12)写下什么获得什么都不重

20、要,重要的是无声的语言带来巨大的思维空间。像从瓦尔登湖面吹来新鲜跃动的风,把我从电脑前端正的坐姿里分离出去,在另外的世界里自由飞跑。我看见那个叫做梭罗的人,无论风雨雷电,穿行于郁郁葱葱的大自然中。他十分安静地面对着那片湖水和那片山林。就一个人,十分简单。 (13)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相遇的,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有时想着写着,会写出满眼的泪来。 (14)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12第2节“似乎近了,人们的距离;又似乎远了,人们的心灵”一句中的“近”和“远”的含义,与题目“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中的“近”和“远”的含义相同吗?为什么?(4分)13文章第7节,作者描写

21、了“夏洛蒂勃朗特、奥尔科特和奥丝汀的时代”怎样的生活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14“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4分)15作者捧读瓦尔登湖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跑步呼吸”。请参照原文或下面示例,结合自已的阅读体验,试举两例谈谈你阅读经典(包括课文中的文学作品)的愉悦感。(6分)示例:阅读经典作品可以愉悦身心。如我读荷塘月色时,闻到了微风送来的“缕缕清香”,看到了田田的荷叶出水很高,“像舞女的裙”,我似乎沉醉在一个“笼着轻纱般的梦”。答: 参考答案:12.不同。文章中的“近”指现代社会(荧屏闪电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物理(外部)

22、距离接近;“远”指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绝加大。(2分) 题目中的“近”,指作者跨越时空从以梭罗为代表的大师们的作品中,感受到大师脉搏的跳动、思想的节律;作者与大师情感相通、心灵相遇、灵魂相望。“远”指作者与文学大师们的时空距离遥远。(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要点的筛选与整合、归纳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本题要以理清全文的抒情思路,整体把握文本的大意为基础,着重筛选出作者直抒胸臆的关键词句,然后加以分点归纳陈述。13.生活情景:生活环境静谧舒适,生活节奏悠闲从容,人们内心丰富善感。这是作者心中的理想生活。(2分) 作用:和瓦尔登湖中的干净而安静的环境、心境互为映衬;(1分)和人们忙于追逐

23、名利,忙于交际应酬,却不关注内心情感,缺乏情感交流和滋润的嘈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作对比;(1分)批判了现代社会人们的冷漠、匆忙、焦燥、麻木,表达了作者对安静温暖的理想生活的热烈向往与追求。(2分) 评分细则:意思对即可。两问,第一问2分,第二问4分。第一问答案的关键词是:静谧,舒适,从容等;第二问有三个要点:结构作用2分(和瓦尔登湖映衬1分,和现代社会作对比1分),内容作用2分。 解析:本题第一问考查“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C级;第二问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第二问,这类题目一般要从两个方面回答:内容和表达技巧。有时候也可以单从表达技巧的方面答题,

24、但落脚点也要落到表现内容、主题的作用上。从篇章结构的角度讲,文中在主体材料之外,经常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就其类型而言,或是景物描写,或是事件叙述,或是诗词引用,或是细节描写,不一而足;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视需要而定;就其作用而言,或对比,或铺垫,或象征,或暗示,或烘托,或渲染,或正衬,或反衬,或营造氛围,或表现风格,各尽其妙。正是因其不可或缺的大量使用及其显而易见的作用,散文的穿插性材料近年来也倍受高考的青睐,并把它作为了一个频繁考查的欣赏点。 本题所说材料,在文章中间,从位置而言,势必与上下文结构作用;从内容而言,势必与文章主旨密切关联。结合这两点考虑,思考答案的指向就非常

25、明确了。 在做这类题目时,首先要分析题目指向的段落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然后分析其对表现内容、主题的作州。14.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字(文学)对陶冶心灵的重要性,它可以净化灵魂,带给人精神的愉悦和慰藉。(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解答本题的基本思路是在理解本句含义的基础上作整合解释。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甲】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曰:“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扑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

26、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蹈,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

27、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节选)14.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去今之墓而葬焉 吴之民方痛心焉 激于义而死 生于编伍之间A相同,相同 B不同,不同C相同,不同 D不同,相同15.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2分)( )A去今之墓而葬焉 B缇

28、骑按剑而前 C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 D人皆得以隶使之16. 选出与“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句式不同的一项(2分)( )A激于义而死焉 B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C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D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17.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2分)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乙】周顺昌,字景文,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以民情上闻。旗尉厉声骂曰:“东厂逮人,鼠辈敢尔!”大呼:“

29、囚安在?”手掷锒铛于地,声琅然。众益愤,曰:“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旗尉东西窜,众纵横殴击,毙一人,余负重伤,逾垣走。一鹭、吉不能语。知府寇慎、知县陈文瑞素得民,曲为解谕,众始散。顺昌乃自诣吏。又三日北行,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忠贤大惧。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顺昌至京师,下诏狱。许显纯锻炼,坐赃三千,五日一酷掠,每掠治,必大骂忠贤。显纯椎落其齿,自起问曰:“复能骂魏上公否?”顺昌噀血唾其面,骂益厉。遂于夜中潜毙之。(明史周顺昌传)(注:东厂,明代的特种侦察机关,

30、为宦官所掌握,从事特务活动,以镇压人民和官员中的反对派,凡事可直接报告皇帝,权力在锦衣卫之上。锒铛,旧时用来锁系囚人的铁索。漕舟,水道运官家的粮食或军粮的船。)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辄为所司陈说 辄:总是B不期而集者数万人 期:约定日期C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 刺:探听D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 国:国家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顺昌好为德于乡 辄为所司陈说B顺昌好为德于乡 以故士民德顺昌甚C始吾以为天子命 自以为得其实D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 乱已定,忠贤乃安20翻译下列文言句子。(4分)(1)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_(

31、2)许显纯锻炼,坐赃三千,五日一酷掠,每掠治,必大骂忠贤。_参考答案:14、B(B兼词,于之,在那里,代词,他; 介词,被, 介词,在)(2分)15、D(2分)16、C(其他均为被动句)(2分)17、阉党盛行,危害国家的时候,朝中做官的,能不屈从与权阉势力,保持自己志向的,四海之内,能有几人?(2分)18、D (国,京城)19、C(A做,向 B好事,感恩 D表确定语气,含有“是”之意 才 C项“以为”皆认为之意)20、从此逮捕犯人的官役不敢走出京城之门了。 由许显纯用酷刑审讯,污蔑他贪污三千两白银,每五天严刑逼供一次,每一次,周顺昌都必定大骂魏忠贤。略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欧阳伯和

32、墓志铭张耒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

33、之徒也。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祜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选自张耒集,有删节)【注】伯喈:汉代的蔡邕;茂先:晋代的张华。学识文采均一流。4(本题4分)下列对文中加线词的解释,

34、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人纯实不欺 欺:欺骗B.不治科举文词 治:研究C.要必申其意 申:施展D.召君问其制 问:询问5(本题4分)下列各组句子,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而笃志好礼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B.其志亦大矣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以为君得文忠之学 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6(本题4分)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B.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C.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

35、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D.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7(本题4分)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铭”本是记载、镂刻之意,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警醒自己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本文。B.“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各个朝代太学的称谓各有不同,夏称“序”,商称“学”,周代称“庠”。孔子杏坛讲学即是太学的模式。C.名讳,旧指尊长或所尊敬之人的名字。旧时生前曰名,死后曰讳。“讳发”及文中的“讳修”指的是已经故去的欧阳发和欧阳修。D.

36、“崩”,古代指帝王或王后、太后的死,如“驾崩”“山陵崩”。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叫“薨”,庶人死曰“死”。8(本题4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讲解教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9(本题4分)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

37、,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参考答案:4C5C6A7B8D9(1)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2)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4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要必申其意”意为“一定要表明自己的想法”,可见这里的“申”不是“施展”,而是“申明”“表明”。5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和“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两句中的“之”都是代词,“这”。A.“而笃志好礼”句中的“而”是表转折的连词;“顺风而呼

38、,声非加疾也”句中的“而”是表修饰的连词。B.“其志亦大矣”句中的“其”是代词,他的;“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句中的“其”是语气副词,表祈使。D.“以为君得文忠之学”句这的“以为”是“认为”。“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句中的“以为”是“以之为”,“把它作为”。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要先确定句子大意,本句大意是“只探讨古人最初的学说,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君臣世系、制度文物以及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学问,他没有不研习的”。再结合断句的一般规律,如“君臣世系”“制度文物”“天文地理”等句式结构相同,可以作为参考的标准。7本题考查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B.“孔子杏坛讲学即是太学的模式”错误。孔子杏

39、坛讲学不属于太学模式,而是私人授徒的教育模式。8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理解错误。按照原文最后表述,“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即“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他被安葬在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他父亲欧阳修的墓旁,他的儿子欧阳宪来请求我为他父亲写此篇铭”。可见是欧阳宪来请求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9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先确定句子大意,明确得分点,本题得分点有:(1)“号”,人称;“以”,介词,用;“检束”,检点约束;“徒”,学生,学徒; (2)“治官”,担任官职;“无

40、”,无论;“苟简”,草率简略;“所创立”,所字结构,所创立的东西;“更”,更改。确定了这些得分点,再翻译其他的句中成分即可,注意语意通顺。【备注】【文言文参考译文】君姓欧阳,名发,字伯和,庐陵人,是太子少师欧阳修的大儿子。他为人朴实诚实,不欺骗人,表里如一,淡泊名利,没有什么特别爱好,只是专心一意爱好礼义,在学习方面很刻苦。胡瑗掌管太学,号称大儒,用法律制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这时候他的父亲欧阳修已经显贵,他年龄已15岁,以老师之礼对待胡瑗,恭谨温顺,谨小慎微,又尽其所能讲解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年长以后,更加专注学习和问难,他不钻研科举方面的文词,只探讨古人最初的学说,自

41、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君臣世系、制度文物以及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学问,他没有不研习的。他研究学问不致力于抄袭掠取他人的成果来应付眼前的需要,一定刨根究底,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论定编次,分门别类,对某一问题的考证一定要有所得,获得的结果一定能够得到运用。唉!他的志向远大啊!然而他与人相处不随便附和,论辩事理时肯定对的否定错的,(即使)遇到权贵也不稍微屈从退让,一定要表明自己的想法,因此也不肯轻易运用他所拥有的知识,人们也很少能真正了解他。他死了,现在眉山的苏轼哭他,认为他得到了他父亲欧阳修的学问,是汉代蔡邕、晋代的张华这样的人。他担任殿中丞时,曹太后死了,皇帝下诏书要求确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襄拿不定主

42、意不能解决,正要上朝,召请欧阳发询问相关制度,他不慌不忙地阐述,陈襄就上奏朝廷,采用他的建议。当时朝廷正下达司天监讨论古代占问天象的书是否相同,将调和综合为天文之书,长时间不能完成,而陈襄正总管这件事情,就推荐他负责修订。他为之推求、考证正确、错误,采纳、舍弃、比较、排序,书写成后,皇帝下诏收藏于太史局中。他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他写成的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等,没写完的书还有十多部。他的夫人吴氏,是过去的丞相吴充的女儿,被朝廷封为寿安县君。欧阳发有一个儿子,叫欧阳宪,担任滑州韦城县主簿。有七个女儿。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他被安葬在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他父亲欧阳修的墓旁,他的儿子欧阳宪来请求我为他父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