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北省黄冈市俊豪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280570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冈市俊豪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湖北省黄冈市俊豪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湖北省黄冈市俊豪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湖北省黄冈市俊豪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湖北省黄冈市俊豪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北省黄冈市俊豪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春秋战国上下五百余载,是中国历史上最充满活力的黄金时代,是“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依今人之说,那是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崛起,从而在社会整体上大转型的时代,这使得那个时代的人无论是政治家、思想家,还是军事家、教育家,是侠,是士,其生命状态无一不是饱满昂扬奋进向上的,充溢着一种不可遏止的进取精神和非凡的创造力。那是个讲究谋略的阳谋时代,所以智慧丛生色彩斑斓;那是个本色人生的时代,所以仕学争鸣侠隐飘逸,摇唇鼓舌皆成风流;那是个实力竞争的时代,所以强国

2、富民为本,虚伪的文过饰非的理论无法泛滥;那是个深刻思索、创造思想、成就学问、铸造精神的时代,是中华文化的原生代,所以出现了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灿烂辉煌的景象。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伟人中,有一半多的伟人属于那个伟大的时代,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神秘文化几乎所有基本领域,都在那个时代开山立宗并创造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最高经典,不仅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而且当之无愧地进入了人类文化的殿堂。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变革最为活跃的时代,五霸迭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雄兴衰,此起彼伏。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里,教育从戎与祀的礼制中挣脱出来,孔子私学,稷下学宫,最终实现“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3、”的学吏教育制度;文学形成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文艺作品林林总总,诗歌、辞赋、小说、散文皆为后世之滥觞,这时期有楚辞的铺陈抒情、浪漫想象;有论语孟子的雍容和顺、灵活善譬;有庄子的想象丰富、奇气袭人;有韩非子的锋利峭刻、研箴析理。艺术更见洋洋大观,青铜器绚烂多彩,金玉精琢叹为观止,铭文风韵为篆刻艺术之典范;宋音楚舞,边磬编钟,宫殿廓城,髹漆彩绘无一不在世界艺术史上熠熠生辉,光彩夺目。科学技术可谓灿烂辉煌,光学物理、阴阳五行、染色麻织、灌溉堤防、经络学说,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绝对遥遥领先于世界;当时的争霸战已经是车步兵联合作战,水陆军协同争先的大规模战争,在战争中诞生了孙

4、武、司马穰苴、吴起、孙膑、尉缭等伟大的军事家,他们的集古代兵家大成之作,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科学的理论基础, 时至今日对世界各国军事理论产生着巨大影响。两千多年过去了,那个民族文化原生代所创造的精神,并没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渐行渐远,依然博大精深,风采依旧。梳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风云变幻及国家强弱兴衰之演变轨迹,窥探中国文化原生代的恢宏博大与灿烂辉煌,再现当年诸子百家和侠客名士的神采风流,以求我们在新的民族竞争面前,在国家民族的转型期把握住富国强民、团结奋斗的主调。(节选自安然原生文化是民族精神生命之源)1下列对“原生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原生文化”主要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既

5、有大毁灭又有大创造、既有大沉沦又有大崛起的时代,这个时代在社会整体上是大转型的时代。B“原生文化”由于时代的剧烈变化,体现了饱满昂扬、奋进向上的生命状态,充溢着一种不可遏止的进取精神和非凡的创造力。C“原生文化”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科学、神秘文化等几乎所有基本领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D“原生文化”是民族精神生命的源,对后世有着重要影响,如孙武、司马穰苴等伟大军事家的理论,时至今日对世界各国军事理论依然产生着巨大影响。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代能够出现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灿烂辉煌的景象,是因为那是个深刻思索、创造思想、成就学问、铸造精

6、神的时代,是中华文化的原生代。B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崇尚实力的时代,重视强国富民,追求竞争优势,所以,那些虚伪的文过饰非的理论没有产生的土壤。C春秋战国时代政治纷争不断,如五霸迭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雄兴衰等,此起彼伏,体现了那一时期政治变革的活跃。D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在当时遥遥领先于世界,这不仅表现在光学物理、阴阳五行、染色麻织、灌溉堤防、经络学说等方面,也表现在军事科学方面。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私学,稷下学宫,到最终“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学吏教育制度的实现,表明教育已从戎与祀的礼制中挣脱出来。B原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其体现的精神没有因

7、为经历了两千多年就逐渐消退,当各种复杂的问题困扰我们的时候,每个人都能从中寻找到再生的动力。C社会大转型的时代,往往也是造就伟人的时代,几乎所有基本领域,都在春秋战国那个充满活力的黄金时代开山立宗并创造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最高经典。D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就是了解我们民族精神的生命之源,有助于在今天这个国家转型期把握住富国强民、团结奋斗的主调。参考答案:1.B“体现”的主体是人,不是原生文化2.B“没有产生的土壤”错,原文是无法泛滥3.B“每个人”不妥,原文的“我们”是指整个民族而言;“能从中寻找到”和原文意思不符,原文是“应该去寻找”的意思。2. 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8、完成(1)-(4)题酒婆冯骥才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这酒馆只卖一种叫“炮打灯”的酒。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

9、。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了。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像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

10、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什么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原来,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老板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再不往酒里掺水了。就是这日,酒婆来到小酒馆,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是真货。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像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像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

11、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饯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帐。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竞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了。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高中语文读本四市井人物节选)(1)下列对文本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炮打灯”是一种物

12、美价廉的酒,穷人们喝了它,可以在劳碌了一大之后,缓解疲劳,忘记烦恼,洒脱放纵一番。B“直落”“好像倒进酒桶”等饲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酒婆喝酒之急;“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则表明酒力并不长久。C老板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说出来,这表现人们只图喝了痛快、不想惹是生非的心理状态。D酒婆死了,老板在知道祸根在自己身上,感到非常内疚,同悔自己不该一时头脑发热,诚实了一次反而害了酒婆。E小说着力塑造了以酒婆为代表的一群下层劳动者的形象,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刻主题。(2)通观全文,你认为酒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为什么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得“好看

13、”,这样写有何深意?(4分)(4)作者在小说的结尾借老板的口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通读全文,结合当时“首善街”的社会环境特点,说说你对此句的理解。(6分)参考答案:1、(4分)BC(A项“炮打灯”不是物美价廉的酒,“洒脱放纵”与原文说“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意义不同。D、老板只是对酒不搀水反而害了酒婆感到别扭和奇怪,并没有内疚和后悔。E、小说主题在于揭示批判“习惯于作假”的社会现象,不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2、(6分)她的外貌、拿钱时的动作、“没有知道她叫什么”等,说明她一个穷困、地位微的人。(2分)而喝完就走

14、,从不赊账,也不多事,又说明她虽嗜酒却很老实本分。(2分)她最后为荒唐的现实所吞噬,是一个非常可怜的下层小人物。(2分)3、小说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得“好看”,是为了使其醉后的“乐”、“潇洒”与醉前的“黯”、“寒伧”形成对比,表现穷人只有醉后,才能有片刻的“洒脱”。(3分)使小说的悲剧意味更浓。(1分)4、(6分)(1)作者以“首善街”作为命名,明显带有强烈的反讽意味(2分),酒馆老板之所以能够几十年以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深层里透露出下层劳动者的贫穷、愚昧、麻木得特点,他们已经习惯于在虚假欺骗中生活。(2分)作者用人们对“假酒”的习惯,表明当时社会的“假”“骗”文化之深重,而酒馆仅仅是

15、是社会的缩影。结尾写老板的疑问,意在点明文章主旨对社会中“假”与“骗”的揭示与批判。(2分)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一 磅 奶 油 美国无名氏严冬的一个傍晚,佛蒙特乡间的一间杂货店的店主正忙着闭店。他站在橱窗外的雪地里上着窗板,透过玻璃窗他看见游手好闲的塞思还在店内转悠着。只见他匆忙地从货架上抓起一磅鲜奶 油,迅速地藏在礼帽里,见此情景,店主马上闪出个念头:应该好好教训他一顿。他不仅想惩罚这个窃贼,同时也想戏弄他一下开开心。“我说塞思,”店主走进来,把门关上,一边用双手拍打着肩膀,一边跺着脚上的雪。塞思扶着门,因头上顶着的帽子下面藏着那块奶油。所以他急着尽快走出去。“我说塞思,

16、坐一会儿吧,”店主和蔼地说,“我看,这么冷的夜晚,该喝点儿什么热乎的东西暖暖身子。”塞思感到进退两难。一方面他偷了奶油想急于走开,另一方面他还真想喝点儿什么热乎的东西。当店主抓着塞思双肩把他按到火炉旁边的一个座位上时,他也就不再踌躇了。塞思坐在角落里,他身边堆放着箱子和木桶。如果店主坐在他的对面,那么就是想走也走不出去了。果然,店主偏偏选中那个位置落了座。“塞思,咱们喝点儿热乎的吧,”店主说,“不然这么冷的天没等你到家就会冻僵的。”他一边说着,一边打开炉门,向里面塞劈柴,直到塞不进去时才停下来。塞思感觉到奶油开始顺着他的头发往下淌,他已经没有心思再喝什么热乎的东西了,他站起来坚决要走。“不喝点

17、儿热东西是绝不能让你走的,塞思。来,我给你讲个故事。”说着,塞思被一直跟他过不去的店主按回了原来的座位上。“嗨,这里太热,”塞思再次起身要走。“坐下。坐下,急什么。”店主又把他按回到椅子上。“我要回去喂牛,劈柴呀,不走怎么成呢?”窃贼心急如焚地说。“何必非走不可呢?塞思,坐下吧!管它牛不牛的,反正死不了。我看你好像有什么心事似的。”店主佯装不知地笑着问道。塞思无可奈何地坐在那里。他知道,下一步该是店主拿出两只玻璃杯,倒上热气腾腾的饮料,要不是头发上打过发蜡和被奶油粘住的话,头发肯定会竖起来的。“塞思,我给你拿块烤面包来,你自己涂奶油吃吧。”店主用诚恳的语调说话,试图使可怜的塞思不敢相信店主怀疑

18、他偷了东西。“再吃点儿这圣诞鹅肉,怎么样?跟你说,这可是少有的佳肴。塞思,这可不是用猪油或普通的奶油烤出来的,来,塞思,尝尝奶油我的意思是尝尝饮料。”可怜的塞思吸着烟,头顶上的奶油不停地融化而往下淌着,他几乎张不开嘴了;也无法说话了,好像生来就是个哑巴似的。礼帽里的奶油一股股地从头上淌下来,湿透了紧紧缠在脖子上的手帕。成心捉弄人的店主随便谈笑着,好像什么事也没有似的。他不住地往炉里塞劈柴。塞思背靠柜台直挺挺地坐着,膝盖几乎要碰到烧得通红的火炉。“今晚可真够冷的。”店主漫不经心地说。过了一会儿,他好像感到惊讶地说,“哎呀,塞思,你怎么出这么多的汗,就好像刚从游泳池里爬上来似的!你干嘛不把帽子摘下

19、来?噢,我替你摘下来。”“不必了!”可怜的塞思不是滋味地说,他一分钟也不能再忍受了。“不行,我得马上走。请让我出去。我不舒服。”奶油那黏黏的液体顺着他的面颊、脖子往下淌着;浸湿了他的衣服,一直淌到他的两只靴子里。他从头到脚洗了个奶油澡。“那好吧,塞思,非要走我就不留你了,晚安。”这位幽默的佛蒙特人说,当他的那位不幸的受奚落者匆匆走出门的时候,他又加了一句:“我说塞恩,我认为我把你戏弄得够难受的了,所以,我就不再向你讨要藏在礼帽里的那磅奶油钱了。”1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塞思趁机从货架上抓起一磅鲜奶油并迅速地藏在礼帽里,这里的动作描写揭示了塞思

20、怕被店主发现的紧张心理。B. 塞思偷奶油这一情节是小说的开端,间接导致了店主对其进行惩罚和戏弄的想法,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C. 塞思偷了杂货店的奶油,店主依然和蔼执着地挽留他,让他喝点热乎的东西,可见店主是一个非常大度善良的人。D. 店主让塞思坐在火炉旁边的座位上,是因为他想看到被塞思偷放在帽子里的奶油融化并从头上流淌下来时塞思的狼狈相。E. 塞思狼狈地匆匆离开杂货店时,店主说不再讨要奶油钱,是因为店主为自己戏弄塞思的行为感到过分而有些后悔。16本文以“一磅奶油”为题,有何作用?请做简要分析。(6分)17小说中的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相关情节加以说明。(6分)18塞思最后被弄了一身奶

21、油,狼狈离开杂货店,你如何看待这一结局?(8分)参考答案:15(5分)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解析:E不全面,店主的目的是想再一次告诫塞思,不要做偷窃这一类勾当;B“间接导致”错,应为直接导致;C“非常大度善良”错。)16(6分)从小说的情节来看,一磅奶油是小说的线索,全文紧紧围绕一磅奶油展开戏剧性的情节,给人带来会意的微笑又令人深思。“一磅奶油”较之于“窃贼塞思”之类的题目更具有形象性,更能给人以想象空间。达到“以小见大”的表现效果。17(6分) 机警谨慎,在外面上窗板不忘留心店内;富有心机,能言善辩,善于伪装,他惩罚捉弄偷窃自己店里东西的塞思的计划考虑周全,最

22、终弄得塞思非常难堪;精明近于苛刻,缺乏同情之心,他捉弄塞思的一系列行为也体现了他为人刻薄的一面。18(8分)答案:从根本上来说,塞思被杂货店店主戏弄惩罚是自取其辱,罪有应得。他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从而滋生了偷窃的心理,想不劳而获。 店主强行将其留在店内,他几度欲走,怕被揭穿,表明他不是一个穷凶极恶的人,多少还有点羞耻之心,但当他选择了偷窃别人东西的时候,也便违背了道德,遭人戏辱便难以避免。这也警示世人,做人做事要有底线,要想清楚做一件事可能为自己带来的不良后果和严重影响。(答对一点3分,两点6分,三点8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高防,字修己,并州

23、寿阳人。性沉厚,守礼法。累世将家。父从庆,戍天井关,与梁军战死。防年十六,护柩以归。事母孝,好学,善为诗。 初,张从恩为北京副留守,奏摄太原府仓曹掾。从恩移澶州防御使,表为判官。有亲校段洪进盗官木造器,市取其直。从恩闻之怒,将杀之。洪进惧,思缓其罪,绐曰:“判官使为之。”从恩召防诘之,防即引伏,洪进得免。从恩遗防钱十千、马一匹遣之。防拜受而去,终不自明。既而悔之,命骑追及,防不得已而还,宾主如初。又居帐下岁余,稍稍有言防自诬以活人,从恩益加礼重。从恩入为枢密副使,防授国子监丞。从恩留守西洛,又为推官。召拜殿中丞,充盐铁推官。以母忧去官,服除,随从恩历郓、晋、潞三镇判官。契丹入汴,晋主北行。从恩

24、欲归款契丹,召拜计议,防为陈逆顺,请固守臣节。为左右所摇,从恩不用其言,遂归契丹。既行,命副使赵行迁知留后,从恩所亲王守恩为巡检,与防同领郡事。防与守恩谋诛行迁,以城归汉祖。汉祖召防赴太原,加检校金部郎中。 乾佑初,授屯田员外郎,改浚仪令。时杨邠用事,与防有隙,未几,免职。居数月,梦一吏以白帕裹印,自门入授防,防寤而思曰:“白主刑,吾当为主刑官乎?”俄而周祖即位,起为刑部员外郎,吏赍印至,一如梦中所睹。改开封令,迁本府少尹,除刑部郎中。宿州民以刃杀妻,妻族受赂,伪言风狂病喑。吏引律不加考掠,具狱上请覆。防云:“其人风不能言,无医验状,以何为证?且禁系逾旬,亦当须索饮食。愿再劾,必得其情。”周祖

25、然之,卒置于法。 世宗尹京,判官崔颂忤旨,简求僚佐,宰相首以防荐。周祖曰:“朕方欲用之。”乃以防代颂。世宗即位,拜左谏议大夫,赐金紫、鞍勒马。显德二年,迁给事中。从征淮南,初下泰州,即命防权知州事兼判海陵监事。会吴师至,乃迁州民入牙城,分兵固守,以俟外援。俄而扬帅韩令坤驰骑召防,吴军复至广陵,防与令坤败之。诏书嘉奖。(节选自宋史高防传)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有亲校段洪进盗官木造器,市取其直 直:价值。B契丹入汴,晋主北行 北:向北(行)。C从恩移澶州防御使,表为判官 表:上表。D稍稍有言防自诬以活人 活:生存。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高防“性沉厚”的一组是

26、( )(3分)防拜受而去,终不自明。即命防权知州事兼判海陵监事。愿再劾,必得其情。以母忧去官,服除,随从恩历郓、晋、潞三镇判官。防为陈逆顺,请固守臣节。无医验状,以何为证。A. B.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张从恩命令骑兵将高防追回来,从此,张从恩和高防两个人就开始友好起来。B.由于后来有人泄露了秘密,所以高防代段洪进受过的事最终还是被他人知道了。C.张从恩始终没有听从高防的意见,而是被身边的人所动摇,归顺了契丹。D.周祖采纳了高防的意见,并经过查实,最终将用刀杀妻子之人绳之以法。7将下面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时杨邠用事,与防有隙,未

27、几,免职。(5分)译文: 俄而周祖即位,起为刑部员外郎,吏赍印至,一如梦中所睹。(5分)译文:参考答案:4、 D(活:使活下来。)5、 A(是说高防的任职情况。是说高防“事母孝”。)6、D(A项,“从此,张从恩和高防两个人就开始友好起来”错,他们两个开始就已经友好。B项,“由于后来有人泄露了秘密”错,文中无此信息。C项,“张从恩始终没有听从高防的意见”错,张从恩想要归顺契丹而先召来高防商量,可见,他并不是始终没有听从高防的意见。)7、(1)当时杨邠当权,与高防有矛盾,不久,免了高防的职。(基本翻译正确得2分,“用事”“隙”“未几”翻译正确各得1分。)(2)不久,周祖做皇帝,起用高防任刑部员外郎

28、,吏人送印而来,全部如同梦中所见。(基本翻译正确得2分,“俄而”“起”“赍”翻译正确各得1分。)参考译文:高防,字修己,并州寿阳人。性情朴实稳重,遵守礼法。他家是几代武将之家。他的父亲高从庆,守卫天井关, 与梁军作战而死。高防当时十六岁,护送他父亲灵柩回故乡。他侍奉他的母亲很孝顺,爱好学习,擅长做诗。 起初,张从恩任北京副留守,为高防申请到太原府仓曹掾的官职。张从恩到澶州任防御使时,上表推荐高防为判官。有一个亲校叫段洪进的用偷来的公家木材制作器物,拿到市场上出售。张从恩听说后很生气,要杀段洪进。段洪进很害怕,想减缓自己的罪过,便欺骗说“是高防让我做的。”张从恩召来高防责问,高防马上承认,段洪进

29、得以免死。张从恩给高防一万钱、一匹马送他走。高防拜谢接受之后就走了,始终不说明自己代人受过。不久张从恩后悔,命令骑兵追赶高防,高防不得已而回来,宾主友好如初。又在军中任职一年多,渐渐有人说高防代人受过救活别人,张从恩更加礼遇敬重他。张从恩入朝任枢密副使,高防授为国子监丞。张从恩留守西洛,高防又做推官。朝廷召见高防为殿中丞,充任盐铁推官。因为母亲去世守丧而离职,服丧期满,跟随张从恩做郓、晋、潞三镇的判官。契丹进入汴,晋主向北而去。张从恩想要归顺契丹,召来高防商量,高防为他陈诉利害,请求他坚守臣子的节操。但张从恩被身边的人所动摇,张从恩没有听从他的意见,便归顺契丹。归顺契丹之后,命令副使赵行迁任知

30、留后,张从恩的亲信王守恩为巡检,与高防一同管理州事。高防与王守恩谋杀赵行迁,献城归顺汉祖。汉祖召高防去太原,加官为检校金部郎中。 乾佑初年,授为屯田员外郎,改任为浚仪令。当时杨邠当权,与高防有矛盾,不久,免了高防的职。过了几个月,高防梦见一个吏人用白帕裹着大印,从大门进来授给他,高防醒来思考说:“白色象征刑罚,我应当成为主管刑法的官吗?”不久,周祖做皇帝,起用他任刑部员外郎,吏人送印而来,全部如同梦中所见。改任开封令,升为本府少尹,任为刑部郎中。宿州一百姓用刀杀了妻子,妻子的族人接受贿赂,骗官吏说他患了疯狂病哑了。官吏援引法律不加拷问鞭打,把定案案卷送上来请求复核。高防说:“这个人患疯病不能说

31、话,没有医生检验的文书,怎么证明?况且拘禁超过了十天,也应当索要饮食啊。希望再审查,必定获得真实情况。”周祖同意他的见解,最后把杀人者法办。 世宗为京兆尹时,判官崔颂违背圣旨,选拔判官,宰相首先推荐高防。周祖说:“我正想任用他。”就用高防代替崔颂。世宗做了皇帝,任命高防为左谏议大夫,赐金紫、鞍勒马。显德二年,高防升为给事中。跟随世宗征伐淮南,刚到泰州,就任命高防权知州事兼判海陵监事。正逢吴军到来,就迁移泰州百姓进牙城,分兵坚守,等待外面的援助。不久,扬帅韩令坤派骑兵召来高防,吴军又到广陵,高防与韩令坤击败了吴军。有诏书嘉奖他们。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12分,其中选择题每题

32、2分)日喻说苏 轼生而眇者1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2,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3

33、,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选自唐宋六十家小品文精品)(注:1眇(mio):瞎一只眼睛,文中指天生双眼失明的瞎子。2籥(yu):古代的一种竹制管乐器。3没人:能潜水的人。)1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扪烛而得其形 扪:抚摸B道之难

34、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 达:通达C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致:自然获得、得到D士知求道而不务学 务:致力、从事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扣盘而得其声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B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C士杂学而不志于道 不拘于时,学于余。D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21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在阐述治学做学问所应有的态度。文章开头用双目失明的眇者为喻,指出当今不务学者正如眇者之求日一般,自己不曾痛下苦功钻研学问之道,而是依赖他人片面的见解,却就此而满足,这是极其错误的。B文章第4段,作者以

35、“没人”一事设喻,强调做学问,要“致道”,没有捷径,不能速成。唯有老老实实,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才是唯一的法则。C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除了赞赏、鼓励吴彦律有志于学外,更主要的是在揭露、批判社会上的士人如同眇者得日、南方之人学游泳一样,对学习马马虎虎,急功近利,“不学而务求道”的不良学风。D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说理形象生动,语言流畅亲切,没有板起面孔一味说教的味道。但是在轻松、风趣的后面,我们又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郑重与严肃。2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1)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4分)(2)夫没者,岂苟然哉!(2分) 参考答案:19. B(知道、明白)20. B(B

36、项“其”代词,他们。前句指瞎子,后句指古之圣人;A项“而”,前句连词,表承接,后句连词,表修饰;C项“于”,前句介词,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后句“被”;D项“则”,前句用在假设关系中,相当于那么,后句连词表转折,却。)21C(“南方之人”的说法错,应是“北方之人”。)22. (1)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来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获得他所追求的道。(“肆”1分,“成其事”1分,“致”1分。)(2)那些会潜水的人,难道是随随便便学会潜水的吗?(“岂”1分,“苟然”1分。)附:参考译文有一个生来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就向明眼人请教,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象铜盘。”说着敲击铜盘使

37、瞎子听到了声音。有一天,瞎子听到钟声响,认为那就是太阳了。又有人告诉瞎子说:“太阳的光亮象蜡烛。”瞎子摸了蜡烛知道了形状。有一天,瞎子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又把它当作是太阳了。太阳与钟、籥差得远呢,但瞎子却不知道这三者的区别,是因为瞎子从未曾见过太阳而只是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的缘故。 抽象的“道”(道理、规律等)难认识的情况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严重,而普通人尚未明白这个道理,这与瞎子不知道太阳没有什么差别。了解道的人要告诉别人什么是道,即使用巧妙的比喻去很好地开导,也并不比用铜盘与蜡烛的比喻来说明太阳的比喻的教法好。从用铜盘比喻太阳而到把铜钟当作太阳,从把铜钟当作太阳而到把乐器龠当作太阳,

38、像这样辗转连续地推导它,难道还有个完吗?所以世上大谈“道”的人,有的就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度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既然这样,那么这个“道”最终不可能求得吗?苏先生说:“道是(通过自己的虚心学习,循序渐进而)自然得到的而不能强求的。”什么叫自然而然地得到?孙武说:“会作战的将军能招致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招致(处于被动的境地)。”子夏说:“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来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获得他所追求的道。”不是强求道而是使道自己自然到来,这就是“致”的意思啊!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这是因为天天与水为伴的缘故。他们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岁五

39、就能潜入水里了。那些会潜水的人,难道是随随便便学会潜水的吗?一定是掌握了水的规律。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如果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到了船也会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潜水的人请教怎样潜水的方法,按照他们说的方法到河里试着游泳,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于强求道的,其实都象北方人学潜水一样。过去国家以讲究声律的诗赋考试择取人才,所以士人所学繁杂而不是立志学习儒家之道;现在以经学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知道要追求儒道而不是专力踏踏实实地学。渤海人吴彦律,是有志对经学作实实在在地学习的人,正要到京城应试由礼部主管的进士考试,我写日喻来勉励他。

40、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胡藩,字道序,豫章南昌人也。祖随,散骑常侍。父仲任,治书侍御史。藩少孤,居丧以毁称。太守韩伯见之,谓藩叔尚书少广曰:“卿此侄当以义烈成名。”州府辟召,不就。高祖素闻藩直言尽节,召为员外散骑侍郎、参军军事。从征鲜卑,贼屯聚临朐,藩言于高祖曰:“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斩其旗帜,此韩信所以克赵也。”高祖乃遣藩等潜往,既至,即克其城,贼见城陷?一时奔走,还保广固累月。将拔之夜,忽有鸟大如鹅,苍黑色,飞入高祖帐里,众皆骇愕,以为不祥。藩起贺曰:“苍黑者,胡虏之色,胡虏归我,大吉之祥也。”明旦,攻城,陷之。从伐刘毅。毅初当之荆州,表求东遗还京辞墓,去都数

41、十里,不过拜阙。高祖出倪塘会之。藩劝于坐杀毅,高祖不许。至是谓藩曰:“昔从卿倪塘之谋,无今举也。”又从征司马休之。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立数丈,体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高祖呼藩令上,藩顾曰:“藩宁前死耳!”以刀头穿岸,少容脚指,于是径上,随之者稍多。既得登岸,殊死战,贼不能当,引退。因而乘之,一时奔散。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至河东,藩率左右十二人,乘小船径往河北。藩素善射,登岸射,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贼皆奔退,悉收所失而反。又遣藩及朱超石等追索虏于半城,虏骑数重,藩及超石所领皆割配新军,不盈五千,率厉力战,大破之。论平司马休之及广固功,封阳山县男,

42、食邑五百户。元嘉十年,卒,时年六十二,谥曰壮侯。(节选自宋书列传第十)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居丧,也称守丧、值丧,是古人对去世的父母或祖父母表达哀悼之情的习俗。B. 阙指王宫前的高大建筑物。拜阙即向皇帝居住的宫阙叩拜,以表示对皇上的尊敬。C. 食邑指卿、大夫的封地,收其赋税而食。“食邑五百户”是古代最高级别的封赏。D. 元嘉,南朝宋文帝的年号。年号纪年的方法始于汉武帝,每位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胡藩忠义节烈,不慕仕途。他幼年丧父,极尽孝道,太守韩伯见到他后,对他高度评价。面对州府的征召

43、,他没有就任。B. 胡藩镇定自信,稳定军心。在征讨鲜卑时,众人对飞入高祖帐篷中的大黑鸟非常惊恐,都认为是不祥之兆,而胡藩认为这预示着胡人归顺。C. 胡藩敢于直言,竭尽忠心。当年他对刘毅的诡异行为早就有察觉,极力阻止高祖和刘毅会面,并劝说高祖抓住时机除掉刘毅,但是高祖没有听从。D. 胡藩作战勇敢,屡建奇功。在江津战役中,他身先士卒,沿着狭窄陡峭的岩壁径直而上,士兵受其鼓舞奋勇杀敌,最后大胜。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高祖乃遣藩等潜往,既至,即克其城,贼见城陷,一时奔走,还保广固累月。(2)藩素善射,登岸射,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贼皆奔退,悉收所失而反。参考答案:9. C 10

44、. C 11. (1)高祖就派遣胡藩等人偷偷前往,到达之后,就攻下此城,敌军看城已被攻陷,立刻溃败逃走,回去整月守卫广固城。(2)胡藩向来善于骑射,上岸后就射击敌军,中箭倒地的敌人有十多个,敌军全都撤退,胡藩全部收缴敌人丢弃的物品返回。【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食邑五百户是古代最高级别的封赏”说法错误。“食邑五百户”不是最高级别的赐,如秦将樊于期降燕

45、,秦悬赏,如有得樊于期之首者赏“金千金,邑万家”, 墨子号令有“封之以千家之邑”,“封之二千家之邑”的记载。故此题答案为C项。【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无中生有,“极力阻止高祖和刘毅会面”不正确。由原文“高祖出倪塘会之。藩劝于坐杀毅,高祖不许”可知,高祖亲自到倪塘与刘毅会面,胡藩劝高祖在座位上杀掉刘毅,高祖没有听从。胡藩并没有阻止他们见面。故此题答案为C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

46、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乃”,于是,就;“潜”,偷偷地;“既”,已经,之后;“克”,攻下;“其”,代词,那个;“陷”,被攻陷;“贼见城陷”,被动句,敌人见城被攻陷;“奔走”,溃败逃走;“累月”,整月。(2)“素”,向来;“者”,定语后置的标志,“贼应弦而倒者”定语后置句,中箭倒地的敌人;“奔退”,撤退;“悉”,全部;“收”,收缴;“所”,助词,加动词构成所字结构,“所失”,指敌人丢弃的物品;“而”表承接,

47、不译。【点睛】第1题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参考译文:胡藩,字道序,豫章郡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市)人。祖父胡随,任散骑常侍。父亲胡仲任,任治书侍御史。胡藩早年丧父,守丧期间因哀毁过度损害身体,以此受人称道。太守韩伯见到他后,对胡藩的叔父任尚书的胡少广说:“你的这个侄儿将来必定会因忠义节烈而成名。”州府征召他做官,他没有就任。高祖平素就听说胡藩这个人敢于直言、竭尽忠节,所以召他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