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常德市临澧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压 迫【前文情节:房东小姐自作主张收了租房男客的租金,房东太太打听到男客没家眷,因为“无亲眷不租房”的习俗不愿把房子租给男客。二人争执不下,于是女房东想通过巡警解决这个问题。此时恰恰有一位女客也来到这里租房,为了应对房东太太,男房客与女房客商量了一个解决的办法。】女 客 让我来做你的太太,好不好?男 客 什么?女 客 喔,你不用吓得那么样,我不是向你求婚。这是最妙的一个方法。她说你没有家眷同住,这房子就不能租给你。现在你说你有了家眷,看她还有什么话说!男 客 她一定没有话说。不过
2、你愿意么?女 客 我为什么不愿意?这于我有什么损害?又不是真的做你的太太。男 客 不错,不错。女 客 我听见有人说话。男 客 那一定是巡警!(急促地)唉,不过我已经说过我没有家眷的,现在怎么对他们讲?女 客 就说我们吵了嘴,你是逃出来的,不愿意给人知道后门由外推开,走进一个巡警,巡警将风灯放在桌上。巡 警 您贵姓?男 客 (不客气地)我姓吴。巡 警 (把头点了一点)喔。府上是?男 客 府上?我没有府上。女 客 (起始做起受了委屈的太太来)啊,你是拿定主意不要家了,是不是?巡 警 (注意到插嘴的人,向男客人)这位贵姓是?男 客 (答不出,看了女客人一眼。女客也正在代他为难。他只好继续做起依旧赌气
3、的丈夫来)我不知道。你问她自己好了。巡 警 (真的问她自己)您贵姓?女 客 (很高兴地)我?我也姓吴。巡 警 喔,你也姓吴。女 客 是的。巡 警 (再也想不出别的话)府上是?女 客 我?我住在北京西四牌楼太平胡同关帝庙对面,门牌三百七十五号,你把它写下来吧,等一会儿你一定要忘记。巡 警 (真的摸出一本小簿子来)北京(写字)女 客 西四牌楼太平胡同,(让巡警写)关帝庙对面。巡 警 门牌多少?女 客 三百七十五号。巡 警 (写完了)谢谢您。(藏好了簿子,又转向男客)您是来这边租房的,是不是?男 客 不是!我是来这边住宿的。这房子我老早就租好了。巡 警 (难住了。没有了办法,又转向女客)您是来这边?
4、女 客 我!我是来这边找人的。房 东 (不能再忍耐了)你到这边找什么人?女 客 (很客气地向她点了一点头)我到这边来找我的男人。房 东 找你的男人?谁是你的男人?女 客 我想你应该知道吧?你既把房子都租了给他。房 东 怎么!这位先生是你的男人么?女 客 我不知道。你问他好了,看他承认不承认。老 妈 (也不能再忍耐了)太太,你看怎么样!我老早就对您说过,这位先生一定是有太太的,您不信。巡 警 (糊涂了)怎么?刚才你们不是说这位先生没有家眷,怎么现在他又有了家眷?老 妈 不要糊涂吧,刚才这位太太还没来,我们怎么会知道?如果这位太太早来这里,还可以省了我在雨地里走一趟呢。女 客 对你不住。这实在不能
5、怪我,五点钟的车子,六点半钟才到这里。老 妈 请您不要多心。我不过是说他太不懂事。巡 警 这话可得要说明白了。太太要我到这边来,是说这位先生租了三间房子,要一个人在这边住。这屋里住的都是堂客(注:指妇女),他先生一个人在这边住,很不方便,是那么个意思。现在这位先生的太太既是来了,这事就好办。如果太太是和先生在这边同住,那就没有我的事,如果太太不在这边住,这件事还得老 妈 不要瞎说吧。太太自然是在这边住。一看还不知道先生和太太不过是为了一点小事,闹了一点意见,你不来劝解劝解,还来说那样的话。太太不在这边住,到哪里住去?好了,现在没有你的事了,你赶紧回去打你的牌去吧。(把风灯送到他手里)走!走!巡
6、 警 这样说,那就没有我的事了。好了,再见,再见。女 客 再见。你放心好了,哪一天我不在这里住的时候,我通知你就是了。巡 警 对不起,打搅,打搅。巡警、老妈、房东太太走出。男 客 (关上门,想起了一个老早就应该问而还没有问的问题,忽然转过头来)啊,你姓什么?女 客 我啊我(摘编自丁西林的独幕剧压迫,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女客说要做男客的太太时,男客用“什么”回答,暗示他十分希望女客这样做,以便自己能够租到房子。B. 巡警是来解决房东太太与男客之间有关租房的矛盾的,他并没有仗势欺人,而是很平和地问有关情况。C. 从剧中房东太太的行为,可以看出其腐朽、传
7、统思想根深蒂固的一面。D. 老妈认为房东太太的做法有点儿不近人情,从她的言谈举止可以看出她是希望男客能租住在这里的。5. 女客除了具有反抗精神外,还具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 文本用男客问女客姓什么而女客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作为结尾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参考答案:4. A 5. 大方。为了解决男客的困难,提出自己做男客的“临时”太太;当男客提出疑问时,很大方地说出自己的理由。聪明。男客害怕穿帮时,她想出了合理的理由;为了让巡警能够相信自己是男客的太太,在房东太太、巡警、老妈面前演了一出合情合理的戏。比如责怪男客、说自己姓吴以及流畅地说出一个明确的家庭住址等。有礼貌。老
8、妈批评巡警时说到有关女客晚来的事情时,她向老妈道歉。 6. 准确体现事实。解除矛盾后,巡警、房东太太走出去后,男客关上门,想进一步了解女客的真实身份,而女房客尚沉浸在喜悦中,所以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戏剧到此结束,留下更多回味空间。戏剧的结尾打破了读者的心理预期,为读者留下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的分析和鉴赏。A项,“暗示他十分希望女客这样做,以便自己能够租到房子”错误,“什么”主要表现男客对女客提出的建议的惊异,害怕自己没有听清楚,就用“什么”来表达。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
9、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5. 试题分析:本题是变相的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注重把握女客的做法和说话的内容等。比如提出做男客的太太,并且很流畅地说出自己的理由,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十分大方的人,不
10、扭扭捏捏;面对巡警和房东太太的疑问,她用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很巧妙地骗过巡警,可见其聪明;她说话的方法和方式可以看出她很有修养,很有礼貌。6.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尾的艺术效果。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故事内容、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结构特征以及给读者的感受等角度思考。从故事内容角度分析,这样的结尾表现了男客、女客巧妙骗过巡警、房东太太后的高兴之情;从结构的角度分析,戏剧这样结尾有种“出乎意料”的效果,能够给读者留下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等。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放蜂人王往放蜂人跟着春天跑,他们的日子在地上也在空中:花朵和蜜蜂是他的情人和财富。现在,他们来了。农用小卡车裹着春风驶过乡村
11、土路,到达了一片果园和菜园交接地带,卸下百十个左右的蜂箱,放蜂人一家三口,男人、女人和孩子站在某个高处,环顾四周,对这个叫盐码的村庄极是满意。这个地点是他早就寻访察看过的蜜源,是花朵的世界,也是蜜蜂的天堂。瞧,村庄的南边是大片的果园,桃子,梨子,苹果,还夹杂着少量的杏子、李子。桃花正艳,梨花初绽,红的粉红,白的雪白。它们将与蜜蜂签下一个芬芳的契约,它们将一拍即合,取得双赢:你为我授粉,我为你供蜜。再看村庄的东边西边和北边,完全陷入了油菜花的包围,其间夹杂着半紫半白的蚕豆花。它们纵横相连,排兵布阵,以压倒性的气势给放蜂人信心:你不会白来,你将在这里收获很多。除了这些,盐码村人家的屋前屋后还有很多
12、槐树,一串一串的槐花悬挂着,组成了洁白的瀑布,香气扑鼻,好像对放蜂人说:我们一棵槐树抵上一大片油菜呢。放蜂人被这里富足的蜜源迷醉了,他们被春风吹得粗糙的脸上露出舒展的笑容。他们开始忙碌了。搭好帐篷,摆好锅碗瓢盆,就此安营扎寨。大好晴天是放蜂人永远的期盼。灿烂的春光里,他的蜂群倾巢出动,在方圆几公里内展开它们适宜而辛苦的工作。若要装满它们那小小的蜜囊,它们要采上千百朵花。放蜂人经常不断地从蜂巢中取走蜂蜜,造成蜂巢中的蜂蜜始终处于匮乏状态,这样,工蜂就会不停地出去采集花粉,酿制蜂蜜。和它们的命运一样,放蜂人辛苦得来的收入,也同样会被各种支出耗尽,同样年复一年地奔走在谋生的路上。世间万物的命运何其相
13、似。如果人们明白这一点,是不是可以活得更从容?是不是能以“自然之子”的心态给万事万物以更多的爱?放蜂人沉默着,人们没有听到他们发出什么感叹。人们只看到他们戴着防护纱罩,清理蜂巢,刮取蜂蜜,一日日地重复劳动。但是盐码村的人和他们也不是一点没有接触,那就是他们零售蜂蜜时。一旦接触了,他们的话就多了,告诉你蜂蜜对人有什么好处,哪些蜂蜜才是最好的,他们会舀一勺新鲜的蜂蜜让你品尝。小焕子去买蜂蜜那天,给她舀蜂蜜的是放蜂人的儿子,那个和她一般大小的十五六岁的少年。少年问她,要不要尝一勺?小焕子摇摇头,奶奶从不让她占别人一点儿便宜。少年又问,买多少?小焕子说,就买一罐头瓶吧。然后问少年,我奶奶老是咳嗽,人家
14、说吃蜂蜜管用呢,到底管不管?少年说,管用,最好是把白萝卜煮了,再捞上来跟这个拌了,吃上两三天就管了。小焕子说,这么神奇啊,那快给装上一瓶吧。少年给她装一瓶,称也不称,向不远处的父母看了看,有些诡秘地说,我就收你十块钱吧,快拿走。小焕子回去后,邻居说,这么一瓶子蜜才十块钱啊,我那天买得比这个少多了,还花了二十多块呢。奶奶连吃了两天白萝卜拌蜂蜜,果然不咳嗽了,小焕子开心死了。她拔了一些青菜又拿了十几个鸡蛋给少年送去。她知道他们放蜂人吃得都简单。少年说,我不要你的东西。小焕子说,拿着吧,人家说你少收我蜂蜜钱了。少年笑笑,轻声道,别说了,让我爸妈听见就不好了。你奶奶多大年纪了?七十一了。少年说,我奶奶
15、七十九了,我们出发那天她也咳嗽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说完,目光投向了别处,好像他奶奶就在附近站着似的。十多天后,放蜂人走了。小焕子站在他们原来搭帐篷的地方,有些难过,心里责怪那个少年不跟她打一声招呼就走了。就在她要离开时,发现地上有一只慢慢蠕动的小蜜蜂,她把它拿到手心看着,发现小蜜蜂的翅膀好像被什么粘住了,她将它捧回家,用针头轻轻地分开了它的翅膀。小蜜蜂爬了两下,突然飞了起来。小焕子就笑了。可是一眨眼小蜜蜂就不见了,小焕子想它会飞到哪里去呢?会不会飞向北方,追赶放蜂的那一家人呢?想着想着,眼泪就掉下来了。(选自2017年2期小说林,略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
16、正确的一项是( )A. “花朵和蜜蜂是他的情人和财富”采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放蜂人与蜜蜂、花朵之间的关系。B. 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作者关心放蜂人命运,同情底层百姓辛苦生活,还揭示出社会生活中所蕴含的哲理。C. 放蜂人的儿子让小焕子回家将蜂蜜与煮了的白萝卜拌了吃,治好了小焕子奶奶的咳嗽病,表现他精通医理。D. 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富于意蕴,如“用针头轻轻地分开了它的翅膀。小蜜蜂爬了两下,突然飞了起来”。5. 试概括小焕子的性格特征,并简要分析。6. 有人认为最后两段删去会让小说显得更简洁。你认为呢?参考答案:4. C 5. 孝顺。如“我奶奶老是咳嗽,人家说吃蜂蜜管用呢,到底管不管?”“奶奶
17、连吃了两天白萝卜拌蜂蜜,果然不咳嗽了,小焕子开心死了”。善良。她对无法飞起的小蜜蜂充满怜惜,予以救治。真诚、淳朴。如“小焕子说,拿着吧,人家说你少收我蜂蜜钱了”。 6. 不会更简洁。结构上,最后两段的内容更好地照应了题目“放蜂人”和前文放蜂人为生活奔波的情节,使结构完整。人物形象上,结尾由“笑”而“哭”的情节,使小女孩的形象更加丰满,不但孝顺、质朴,而且有这个年龄的女孩子特有的懵懂与多思。主题上,更好地传达了美与爱。效果上,引人遐想,增加了小说的韵味。会更简洁。理由:情节上,至“小焕子就笑了”,故事已经很完整,加了后面的内容反而显得累赘。人物上,小焕子的性格已经得到充分刻画,形象已很丰满,没有
18、必要继续写。主旨上,小说对普通人生活之难的同情与对人情美的提示已经写得很充分,无须再写。表达效果上,以“小焕了就笑了”结尾,能让人产生联想想象,颇有余味。【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表现他精通医理”错误,该分析曲解文意,夸大其词,从原文语境看,“他们的话就多了,告诉你蜂蜜对人
19、有什么好处,哪些蜂蜜才是最好的,他们会舀一勺新鲜的蜂蜜让你品尝”,故这一内容主要应是表现放蜂人儿子懂得蜂蜜的功用,并乐于助人的特点。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分析文章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题干要求“概括小焕子的性格特征,并简要分析”,这是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小焕的特点,可以找出她的表现,当放蜂人的儿子让她品尝蜂蜜的时候,“小焕子摇摇头,奶奶从不让她占别人一点儿便宜”,当奶奶咳嗽好了之后,
20、她“拔了一些青菜又拿了十几个鸡蛋给少年送去拿着吧,人家说你少收我蜂蜜钱了”,这表现出人物淳朴真诚的特点;她对放蜂人的儿子说“我奶奶老是咳嗽,人家说吃蜂蜜管用呢,到底管不管”,“奶奶连吃了两天白萝卜拌蜂蜜,果然不咳嗽了,小焕子开心死了”,从这些表现中可以看出小焕对奶奶很孝顺;当她看到翅膀被站住而无法飞翔的小蜜蜂,她将它捧回家,用针头分开了它的翅膀,这表现出人物善良的特点。本题难度不大,只要圈出小焕的表现,然后进行概括即可。【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针对文中某一题提出自己见解能力。属于探究能力考查,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探索追寻。学生在答题时,只要不脱离文本,只要不是消极的,只要言之有
21、理,言之有据,都视为正确答案。所以,做题时,一定多角度考虑问题,结合文本内容陈述自己的见解。题干问的是“有人认为最后两段删去会让小说显得更简洁。你认为呢”,这是针对小说结尾设题。首先应明确自己的态度,即最后两段是否可以删除,然后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题以及效果等几个角度作答。如果认为应该保留的话,可以先分析这两段所写的内容,最后两段由小蜜蜂飞走而联想到放蜂人一家,然后分析这一内容与标题以及上文的关联,由小蜜蜂到“放蜂人”,这就与标题“放蜂人”照应,同时也与上文放蜂人为了生活到处奔波的情节照应;小焕看到蜜蜂能飞而“笑”,因由蜜蜂而想到放蜂人而“哭”,把女孩子懵懂多思的特点表现了出来,这是形象上
22、的作用;小焕“想着想着,眼泪就掉下来了”,蕴涵丰富,既有对小蜜蜂的,也有对放蜂人的,包含了美好的情感,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友爱,这是主旨上的效果。如果认为可以删除的话,则应分析删除这两节后小说的结尾,应是“小焕子就笑了”,看到小蜜蜂可以飞了,小焕子非常开心,故事至此结尾,有一种戛然而止的味道,能引发人的联想和想象;从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来看,从上文为奶奶买蜂蜜、送鸡蛋青菜感谢放蜂人儿子再到此处帮助小蜜蜂,小焕的形象已经展现出来,故最后两节多余,完全可以删除。【点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
23、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内容的特点,而形象特点则主要以“性格特点”为中心,还包括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内容的特点。用语不同,回答的内容也不同。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要由表及里,由外在形象特点到内在思想性格特点。规范答题1.概括题与分析题的不同答题思路。概括题只要分点列出即可,点与点间不能交叉。2.分析题有两种思路:概括分析: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性格的特点,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分析。分析概括: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性格特点。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乡村文化是乡村
24、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如果没有乡村文化,那么乡村也就成为一潭死水,无从振兴了。如果乡村的振兴只是在乡村建设几间民宿,开上几个咖啡馆,让一些城里人到乡村来换换空气,尽管可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但是却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乡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在人们庆祝这些节日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生者与亡者保持了沟通,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文化也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在乡村社会中,文化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比如要养
25、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社会变化相对比较缓慢,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可以教导青年人,因此老年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但是到了现代社会,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有很多渠道获取知识,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更容易利用这些渠道获取知识,要维持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尊重,就需要文化力量。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西方国家在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以乡村社会的消亡为代价的。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在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都曾经以不同名义推动乡村的振兴,希望避免西方乡村消亡
26、的道路。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乡村的和谐和有序发展,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但是,物质层面乡村文化建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乡村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物质文化建设上。有一些地方的乡村文化只是停留在物质建设上,精神文化建设没有跟上,物质文化也就很快消失了。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要推动乡村公共事务的治理。公共事务就是大家参与来管大家的事情,乡村振兴需要乡村居民之间相互协作,协作的过程就会有更多公共的事务需要大家去参与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逐渐完善乡村的各种制度。比如现在许多村庄制定有村规民约
27、,这就是处理村庄公共事务的手段,但是要避免为了制定村规民约而制定村规民约,要让村规民约真正发挥作用。乡风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要结合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文化是相通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推动和村民参与,在乡村建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摘编自王晓毅乡村振兴,文化建设要先行)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乡村文化能使乡村充满生机活力,同时也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B节日文化具有联通意义,可使乡村中的个体连成整体,人与自然成为共同体。C乡村振兴必须经历一个先物质、经济层面,再到精神、制度等层面的过程。D在维持乡村良好秩序和实现乡村和谐有序发展上,
28、文化是一种重要的力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通过东西方对乡村不同态度的比较,意在揭示东西方乡村文化的不同。B本文从乡村文化在乡村社会的核心地位说起,引出振兴乡村文化这一论题。C本文从生活意义、社会秩序和振兴基础三方面论述乡村文化对乡村的作用。D本文在论证中,以不少篇幅阐述在乡村振兴中应如何践行文化先行的做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建设乡风文明,既必须着眼于乡村文化的建设,又应该具有更高更广的视野。B乡村振兴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的意义之一在于确保乡村社会可持续、良性地发展。C在村规民约的制定上,只有村民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决策,才能发挥其
29、独特作用。D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城市化和保留乡村不存在矛盾,可避免此长彼消的现象。参考答案:1C2A3D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
30、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31、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意在揭示东西方乡村文化的不同”错误,选项对应信息在文章第二段,从文中来看,作者意在说明“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选项对论据作用的分析有误。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ji)
32、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33、。孔子师郯子(tn)、苌弘、师襄、老聃(dn)。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0. 选出加横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A. 古之学者必有师B.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 吾从而师之D. 闻道有先后11. 选出加横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A.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其皆出于此乎B.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C.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 生乎吾前,其
34、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12. 下面对文章前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B. 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C. 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D. 作者对于那些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的士大夫,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参考答案:10. D 11.
35、C 12. B 13. (1)我(以道为师)是为了学习道理,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小呢?(2)巫医、乐师及各类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它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不如他们,难道值得奇怪吗?【10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能力。古今异义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等。在解释古今异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A项,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项,众人:古义为一般的人;今义为大家、许多人。C项,从而:古义为跟从、并且,是两个词;今义是连词,表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D项,先后,古今意义相同,指
36、事情有先有后。故选D。【1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本题是考查一词多义。A项,出:超出/出自。B项,惑:疑难问题/糊涂。C项,习:均为“学习”之意。D项,道:道理/风尚。故选C。【1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特点、相关的事件、言行、观点、情感、技巧等。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
37、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分析错误,作者并没否认“童子之师”是老师。原文“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意思是“童子之师”不是“我”所说的这种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即两种老师责任不同。故选B。【13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1)师,学习;道,道理;庸知,哪里知道。“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介词短语后置句。(2)不齿
38、,不屑与之为伍;及,达到;可,值得。“君子不齿”是省略句。【点睛】古今异义的种类:1.词义的扩大。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2.词义缩小。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3.词义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4.词义弱化。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39、5.词义强化。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6.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7.名称说法的演变。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换。参考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
40、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
41、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
42、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5. 阅读下面的文
43、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仆自行年二十,即有志于文章之事,而是时积忧多愁,神气荒惑,又治生不给,无以托一日之命。自以年齿尚少,可以待之异日,蹉跎荏苒,已逾三十,其为愧悔惭惧,何可胜言。数年以来客游四方所见士多矣而亦未见有以此事为志者独足下好学甚勤深有得于古人之旨且不以仆为不才而谓可与于斯文也者仆何敢当焉?偶料检箧中文字,自丙辰至于丙寅,十年间所著,有芦中集问天集围学集岩居川观集,为删其十之二三,汇为一集,而以请正于足下。足下以为可存,则存之;不然,即当削去。行且入穷山之中,躬耕读书,以庶几稍酬曩昔之志。然而未敢必也。(1)用斜线“”给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2)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44、成现代汉语。 行且入穷山之中,躬耕读书,以庶几稍酬曩昔之志。 译文: 参考答案:(1)数年以来¥ 客游四方 ¥所见士多矣 ¥而亦未见有以此事为志者 ¥独足下好学甚勤 ¥深有得于古人之旨 ¥且不以仆为不才 ¥而谓可与于斯文也 ¥者仆何敢当焉?(2) 译文:我将进入山林之中,亲自耕地读书,大概略微可以实现我以前的志向。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
45、:“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由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迁刑部尚书,改户部。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
46、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凡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节选自宋史侯蒙传)【注】 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
47、江使讨方腊/以自赎B.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C.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D.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是成年。B. “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C. 拜,指授予官职。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左迁,指贬官、降职。D. 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