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280220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2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6分)榜 样 秦俑峰子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家教书。当同学们都去火车站送他时,峰子不知怎的就想起了一句悲壮的古诗: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先到县教育局报到,签了字后,办公室的同志挺疑惑地问,你是师大毕业的?峰子什么话也没说,背起两大袋子书和行李,头也不回地搭车回了家。父亲见峰子回来了,远远地迎了上去,说,工作安排好了吧?峰子没吱声,把行李往父亲手上一放,回到家“咕嘟咕嘟”喝了一大杯水,然后才说,省晚报让去做记者,没去。怎么?我想回村里学校教书。父亲颤着声问,是不是在学校里犯了事?

2、年年都评“三好生”呢,怎会犯事?峰子坐了下来。那怎么回这破村?因为学校里少了老师。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便去张罗着泡面条。峰子早没了娘。他看着驼了背的父亲,心中不由惴惴地发慌:父亲要是骂他一顿,或许打他一记耳光,他的心里也许会好受一点。吃过面,峰子便去村里的学校找校长。说是学校,其实不过是一座四间的茅草土坯屋。屋旁边竖着一根四五米高的杉木,上头飘着一面早已发白的旗。而且也就一个老师,教了快四十年了。峰子在学校的自留地上找到了校长,校长正戴着那副掉了一条腿的老花眼镜在地里侍弄自己种的蔬菜。峰子轻轻地唤了一声,校长。校长回过头,眼镜差点就掉到了地上。他见了峰子,脸上的笑便浮了上来,说,峰子回来了

3、。我是来向您报到的。我也来学校教书,以后我就是您的部下了。你校长激动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汪了泪,用沾了泥土的手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校长破例炒了一盘蛋,邀峰子喝一盅。校长一边喝酒一边说,想你考上大学那年,学校里的娃儿就加了一倍,大家都把你当榜样呢。峰子就想起往年的寒暑假,他一回家,总有东家西家的请他到家里吃饭教课,说是要自家的娃子学学他的样。可是,这一年暑假过去,也没见哪家有人来请他。和乡亲见面,还有人不相信地问:峰子,你真回村里教书?峰子就爽快地回答:是!到秋天开学了,报到的学生竟爆减到了往常的三分之一。校长和峰子都不明白:老师多了,学生怎么反倒少了?于是峰子拿了一份花名册挨家挨户去问,问

4、来问去,都回答说:我家的娃儿不念书了,过两年让他到外面打工去。峰子说,孩子还小,怎就不让念了?念了书没用。怎没用?念了书可以考大学啊。对方就不吭声了,任峰子怎么劝说也没用。等峰子一脚跨出大门,后边就传来轻轻地嘟囔:上了大学又怎啦,还不照样回家种地这话刺得峰子的心一阵阵地疼。跑了几天,来报到的孩子没见增多。倒是县教委捎了信过来,说是让峰子去领“扶贫助学志愿者”奖章,他成了县里好几万教师的榜样呢16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不超过15字)(4分)17父亲与峰子交谈时各有其心理活动?请对父亲的心理活动作简要梳理概括。(6分)18这篇小说在情节发展中形成了哪些对比?请结合小说内容对对比的作用

5、进行赏析。(6分)参考答案:16.17. 18.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西 风 胡 杨潘 岳 胡杨生于西域。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那曾经狂嘶的烈马,腾燃的狼烟,飞旋的胡舞,激愤的羯鼓,肃穆的佛子,缓行的商队,以及那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台都以被那浩茫茫的大漠洗礼得苍凉斑驳。仅仅千年,只剩下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曲英雄逐霸的故事,一支飙忽在天边的如诉如泣的羌笛。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一幅醉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金黄之美,属于秋天。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树种

6、,只生在沙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中国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新疆,新疆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塔里木。我去了塔里木。在这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二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公里的塔里木胡杨林。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它是神树,是生命的树,是不死的树。它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血脉贲张。 胡杨,是我生平所见最包容的树。包容了天与地,包容了人与自然。胡杨林中有梭梭草、甘草、骆驼草,它们和谐共生。容与和,

7、正是儒学的真髓。胡杨林是硕大无边的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是典型的东方群体文明的构架。胡杨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竟能深达二十米去寻找沙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如同我们中国人的心,每个细胞,每个枝干,每个叶瓣,无不流动着文明的血脉,使中国连绵不息的文化,虽经无数风霜雪雨,仍然同根同种同文独秀于东方。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这不是神话,无论是在塔里木还是在内蒙古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枯杨,他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

8、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个悲天悯人的冬天童话,一种凛凛然,士为知己而死的气节。 胡杨并不孤独。在胡杨林前面生着一丛丛、一团团、茸茸的、淡淡的、柔柔的红柳。她们是胡杨的红颜知己。她们面对着肆虐的狂沙,背倚着心爱的胡杨,一样地坚韧不退,一样地忍饥挨渴。这又使我想起远在天涯海角,与胡杨同一属种的兄弟,他们是红树林。与胡杨一样,他们生下来就注定要保卫海岸,注定要为身后的繁华人世而牺牲,注定要抛弃一切虚名俗利,注定长得俊美,生得高贵,活得清白,死得忠诚。 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为大片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

9、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三十六国的西域文明。拓荒与争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今天,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爷爷的胡杨,我担心他们的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 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我祈求上苍的泪,那怕仅仅一滴,也许这泪水能化成细雨救活胡杨。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猎猎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选自人民日报2004年10月7日,有删改)15文章第一段渲染了怎样的一种气氛?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写胡杨的同时,也写了红柳、红树林,试分析这

10、样写的作用。(4分)16如何理解“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这句话的意思?(4分)17文章结尾作者写“我祈求上苍的泪,那怕仅仅一滴,也许这泪水能化成细雨救活胡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联系全文作答。(4分)参考答案:15、悲壮、苍凉(1分)。为写胡杨坚韧、悲壮的特点作铺垫,增加文章的历史感(或“厚重感”等)(1分)说明胡杨并不孤独(意思近即可)(1分)。衬托(或“表现”等词均可)胡杨有着与红柳、红树林一样的高贵、清白、忠诚的品质(1分)16、胡杨孕育了中华文明(或“西域文明”)(2分)。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胡杨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意思相近即可)(2分

11、)。17、表现了作者对胡杨由衷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作者对人为的造成自然环境恶化的状况(或“西域文明的流失”)表示深沉的忧虑;作者深切地期望人们能关爱胡杨,使中华文明(或“西域文明”)连绵不息(或“延续发展”等皆可)(答到其中两点给3分,答对3点给4分)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每个季节的到来都是以某种东西为标志的。对夏天来说,是蝉。 国人对蝉有着复杂的情结。爱之、咏之者众,伤之甚至厌之者亦不少。古往今来,描述蝉的诗文可谓不胜枚举。爱之高洁者,如“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歌之清雅者,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都是因喜蝉声境界高远、卓然遗世所致。但另一方面,蝉鸣又易使人联想到逝去的时光

12、,司空曙的新蝉堪为代表:“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 蝉声就这样来了,又是一年。蝉鸣有一种恬静之愉,无蝉,则如无酒不欢,食不甘味,夏意便少了几分酣畅与淋漓。当是时也,可以簟枕邀凉,蒲扇把风,绿茶啜口,琴书换日,摆龙门阵,逍遥走过漫长而烦躁的时光。在这样的氛围里,人是闲适而从容的,甚至可带点慵懒或倦怠炎炎烈日,或许是老天爷赐予人们的礼物呢。消夏,尽可如斯。 一出智取生辰纲把“公子王孙把扇摇”斥为反角,事实上,若是有条件,农夫何不想如此。人的本性总是趋同的。周美成满庭芳有云:午阴嘉树清圆。人静乌鸢自乐。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反映的却正是普通的人性。这首词的主题“夏日溧水无想

13、山作”,想来也极富韵味。蝉有时的确代表着这样的“无想”象征。 忽然听见蝉鸣有些异样了。声音不再连在一起,分隔成数段,也不再嘹亮,有点怯怯的尾巴。这是秋的讯息。记忆中刚上大学那年,在校园里听到的蝉鸣,是最难忘的。黄昏,一个人走在陌生的校园,听到蝉鸣,就像电影苔丝见过的场景:安吉尔坐在高处,面向西方,吹奏哀怨的长笛。此时方觉得蝉声竟是如此凄婉。以前在老家从未如此。蝉鸣在一瞬间完成了质变,所有与离别、伤逝有关的情绪便统统指向蝉了,也明白了古人感怀的种种缘由:寒蝉凄切、冷蝉声残由夏入秋,原本无辜或者可爱的蝉蒙上了悲秋的传统色彩。如同怕见飞花,此时却是怕听蝉鸣了。怕蝉扰乱了本来平静的心思,越往后,秋蝉、

14、蟋蟀这些东西,叫一声,也要令人断肠。 这样的经历多了,直至熟读了姜白石,心中才始告豁然。他说:“岑寂。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寥寥几句,呼应的是他一贯的清空风格,却耐人寻味。没有过多的情绪寄托,用的是白描。高树,晚蝉,西风,类似于马致远的天净沙,但妙在前有“岑寂”二字,蝉鸣在耳朵里似乎听不见了,周围唯有清寂一片。无论赞美,还是愁怨,对蝉的百般情结,都化归原本的自然。蝉声终于渐稀,面对西风,那时,再不会有鸣蝉。作为长达数月的听众,我们准备好了么?一直呆在高树枝头的蝉,要说再见了。在这段有蝉的长长时光里,我们是否早已宠辱不惊,有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禅”境? 不能因喜转悲,来苛求这位每年拜访我们的老

15、朋友。还是抛开太多的拟人化因素,以科学精神看待蝉好了。恰如法布尔所说,四年泥土下的黑暗,一个月阳光下的歌唱,经历了化蛹为蝶般的蝉是伟大的,它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它们完全值得尊敬。这种体悟的最佳标本应当是听夜蝉。暮云四合之时,万籁渐寂,而蝉还在沉吟。在浓密的暗夜中,对那些虫儿来自心灵的呓语也陡然觉得深刻起来,没有在同样的黑色中长时间的涅槃,何来如此持久、坚韧的声音? 周围的高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叶儿无声地诉说季节的轮回。我们更应想念那些餐风饮露、择高而栖的蝉,年复一年,它们与我们同在,一起奏响着前方悠远的岁月。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文中多处引用了古典诗句,如司空曙的新

16、蝉、姜夔的惜红衣,使文章具有风格典雅,意蕴深厚的艺术效果。B. 文章开篇直接入题,行文扣住蝉声所包含的无限意蕴来抒发情怀,结尾与题目呼应,含义悠长。C. 文中“面对西风,那时,再不会有鸣蝉”这句话,表达了要与蝉说再见时,作者心中难以尽数的悲凉、落寞与惆怅。D. 文中异样的蝉鸣,传达的是秋的讯息,作者觉得哀怨凄婉,联想到离别与伤逝。熟读姜夔的词后,才豁然开朗。E. 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抑”人闻秋蝉之声而生愁怨,“扬”宠辱不惊、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禅”境。5.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它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它们完全值得尊敬”这句话意思的理解,并谈谈你的感悟?参考答案:4. CE 5. 理

17、解:蝉经受了漫长而艰苦的生命历程,完成了生命的蜕变,享受了生命的快乐。(意思对则可)感悟:可结合“化蛹为蝶”的精神来谈,入手角度,如:执著与坚毅、乐观与豁达、生命历程、生命的价值、淡定从容、量变与质变、基础与飞跃等。例:蝉的生命形式,体现了一种人生哲理:在当今社会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不能因为外在事物而或喜或悲,感悟人生,保持一种淡定从容的心态,在实践的角度去历练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去挖掘个体潜力,体现生命价值;拿出心灵深处的坚韧、持久、深刻,才能奏响生命的最强音,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试题分析:4.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b项,“有一种清空风格”错。当时作者只是觉得哀怨凄婉,后来经

18、历丰富了,特别是熟读了姜夔的词作后,心中才豁然开朗。“清空”是姜白石的一贯风格。d项,心境理解错。“作者心中难以尽数的悲凉、落寞与惆怅”与文意不符。认真阅读第段可以看出,此时应该是闲适从容的平常心态,即“禅”境。E项,“先抑后扬”错。文中开篇写了古人对蝉鸣的不同感受,但并不是“抑”,而是为下文写闲适从容的心境作铺垫。作者对“蝉声”的描写,主要是借蝉抒发情怀,结尾处已表明作者的态度。【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熟读文本,对文本的内容和技巧有所把握,比如写了什么内容,使用什么手法,语言上呈现什么特色,文章借所写的内容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怀,以什

19、么为线索,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然后分析选项,看选项是针对什么身体,比如BD两项是对文本内容的把握,E项是对文章技巧的把握。5. 题干要求“解释句中无想的含义,并指出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这是考查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首先解答“无想”的含意,这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无想”即为没有欲望、需求的超然境界。然后再看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在结构上,依据句意和位置(第段),可以推断具有总结上面两段的作用。【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首先审题,明确要求,“解释句中无想的含义,并指出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这里有

20、两个问题,一是“无想”的含意,二是“蝉有时的确代表着这样的无想象征”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然后回归文本,找到该句所在的位置,考生作答时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无想”就是什么都不想,自然是指淡泊情怀。根据上下文语意,可以看出该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应是“总结上文”。6. 题干要求“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谈谈对它们完全值得尊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的理解与感悟”,这是考查对作者观点的评价和认知能力,带有探究性质。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注意“尊敬”“唱响”“礼赞”等关键词。谈感悟时可以从“漫长而艰苦的生命历程”谈,也可以从“苦尽甜来,享受快乐”方面谈,还可以从“怎样完成生命的蜕变”的角度谈。【考点定位】对作品

21、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认真审题,因为出题人会在题干中给出一些暗示,比如本题中,“谈谈对它们完全值得尊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的理解与感悟”,首先应理解这句话的含意,然后再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审完题后,再回归文本,结合文意进行回答。考生在谈感悟时,可以结合“化蛹为蝶”的精神来谈,可从“执著与坚毅”,可从“乐观与豁达”,也可从“生命历程”或“生命的价值”等角度入手。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徐元杰,字仁伯,信州上饶人。幼颖悟,诵书日数千言,每冥思精索。闻陈文蔚讲书铅山,实朱熹门人,往师之。后师事真德秀。嘉熙

22、二年,召为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奏否泰、剥复之理,因及右辖(右辖,官职名)久虚,非骨鲠耆艾,身足负荷斯世者,不可轻畀。又言皇子竑当置后及蚤立太子,乞蚤定大计。时谏官蒋岘(xin)方力排竑置后之说,遂力请外,不许,即谒告归,乞祠(谓请求奉祠),章十二上。淳祐元年,差知南剑州。会峡阳寇作,擒渠魁八人斩之,余释不问。父老或相语曰:“侯不来,我辈鱼肉矣。”郡有延平书院,率郡博士会诸生亲为讲说。民讼,率呼至以理化诲,多感悦而去。丁母优去官,众遮道跪留。既免丧,授侍左郎官。言敌国外患,乞以宗社为心。言钱塘驻跸,骄奢莫尚,宜抑文尚质。兼崇政殿说书,每入讲,必先期斋戒。元老旧德次第收召,元杰亦兼右司郎官,拜太

23、常少卿,兼给事中、国子祭酒,权中书舍人。杜范入相,复延议军国事。为书无虑数十,所言皆朝廷大政,边鄙远虑。每栽书至宗社隐忧处,輒阁笔挥涕,书就随削稿,虽子弟无有知者。六月朔,轮当侍立,以暴疾谒告。特拜工部侍郎,随乞纳,诏转一官致仕。夜四鼓,遂卒。先,元杰未死之一日,方谒左丞相范钟归,又折简察院刘应起,将以翼日奏事。是夕,俄热大作,诘朝不能造朝,夜烦愈甚,指爪忽裂,以死。朝绅及三学诸生往吊,相顾骇泣。讣闻,帝震悼曰:“徐元杰前日方侍立,不闻有疾,何死之遽耶?”亟遣中使问状,赙赠银绢二百计。已而太学诸生伏阙诉其为中毒,且曰:“昔小人有倾君子者不过使之自死于蛮烟瘴雨之乡今蛮烟瘴雨不在领海而在陛下之朝廷

24、望奋发睿断大明典刑。”于是三学诸生相继叩阍讼冤,台谏交疏论奏,监学官亦合辞闻于朝。有旨付临安府逮医者孙志宁及常所给使鞫治。既又改理寺,诏殿中侍御史郑采董之,且募告者赏缗钱十万、官初品。然狱迄无成,海内人士伤之,帝悼念不已,赐官田五百亩、缗钱五千给其家。赐谥忠愍。(宋史?徐元杰传)10.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身足负荷斯世者,不可轻畀 畀:给、赠送B. 淳祐元年,差知南剑州 差:派遣C. 兼给事中、国子祭酒,权中书舍人 权:衡量D. 不闻有疾,何死之遽耶 遽:立即,快速11.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昔小人有倾君子者不过/使之自死于蛮烟瘴雨之乡/今

25、蛮烟瘴雨不在/领海而在陛下之朝廷/望奋发睿/断大明典刑B. 昔小人有倾君子者/不过使之自死于蛮烟瘴雨之乡/今蛮烟瘴雨不在领海/而在陛下之朝廷/望奋发睿断/大明典刑C. 昔小人有倾君子者/不过使之自死于蛮烟瘴雨之乡/今蛮烟瘴雨不在/领海而在陛下之朝廷/望奋发睿断/大明典刑D. 昔小人/有倾君子者不过/使之自死于蛮烟瘴雨之乡/今蛮烟瘴雨不在领海/而在陛下之朝廷望/奋发睿断大明典刑12. 结合原文,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宗社,即是宗庙和社稷,用它代指国家。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一般的平民老百姓也可以自建宗庙。B. 斋戒,斋戒主要用于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

26、,以示虔诚庄敬。斋戒包含了斋和戒两个方面。“斋”来源于“齐”,主要是“整齐”,如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戒主要是指戒游乐,比如不与妻妾同寝,减少娱乐活动。后以此指称相似的宗教礼仪。C. 朔,本指新月,后来用指每月初一。另外,朔也用来北方。D. 三学,这是唐代对国子监、太学、四门的称法,它们都是教育机构。文武三品以上官吏子孙得入国子学,五品以上子孙得入太学,七品以上子孙及平民之俊异者得入四门学。也指学佛者必须修持的三种基本学业,即戒、定、慧。13. 下面对原文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元杰自幼聪明,博学精思;在朝为官时敢于直言,既言自然社会变化转变之理,又言官员选用标准,还言皇储立

27、嗣等大事。B. 徐元杰兼具文武之才。他在南剑州任职时,平定了当地的寇乱,又带领有文化的人为当地书院讲学,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戴。C. 徐元杰读书博学多才,为人正直,忠于职守。操心政事,行事端正。每次入殿侍讲,都要斋戒;每次写文书写到国家隐忧之处,总会流泪。D. 徐元杰对于国家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的突然去世引起极大的震动,从皇帝到朝廷多个部门都为他的死因行动起来,终于弄清了主犯。14. 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1)民讼,率呼至以理化诲,多感悦而去。(2)然狱迄无成,海内人士伤之,帝悼念不已。参考答案:10. C 11. B 12. A 13. D 14. (1)(如果)老百姓打官司,(徐元杰)

28、都是(把他们)叫到(衙里)用道理进行教化,他们大多感激悦服而离开。(2)但是案件最终没有结果,天下的人们对此感到忧伤,皇帝(对徐元杰)也是哀痛怀念不已(或一直哀痛怀念)。【10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C项,译为“衡量”,从文意看和后面的“中书舍人”不搭配;应译为“行使权力,掌管”。故选C。【11题详解】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

29、容的变化等。句中“昔小人有倾君子者”定语后置句,中间不要断开,后面断开;“不在领海”“而在陛下之朝廷”中间断开;“奋发睿断”“大明典刑”两个事件,中间断开,“睿”修饰“断”,中间不要断开。故选B。【12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一般的平民老百姓也可以自建宗庙按”错误。古时帝王的宗庙制,一般的平民老百姓是没有资格建宗庙的,只能

30、在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祭拜。故选A。【13题详解】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原文和选项,找到细微差别。题中D项,“终于弄清了主犯”错误,原文“然狱迄无成”,没有弄清主犯。故选D。【14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第(1)句,率:都,大都;化诲:教化,教育;感悦:感激悦服;去:离开。第(2)句,迄:最终;伤:感到悲伤或忧伤,意动用法;“悼念”或“不已”翻

31、译一处,“悼念”译为“哀痛怀念”,“不已”译为“不停”或“一直”。【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参考译文:徐元杰,字仁伯,信州上饶人。幼年时就很聪明,每天读几千字,常常深入思考认真探索。他听说陈文蔚在铅山讲学,而陈实际是朱熹的学生,就前往拜他为师学习。后事又跟随真德秀学习。嘉熙二年,徐元杰被召见任命为秘书省正字,又调任校书郎。他上奏阐述物极必反的道理

32、,顺便就说到右辖官长久空缺,不是品行正直德高望重而其自身又能担当社会(责任)的人,不能够给予(这个官职)。他又谈到皇子赵竑应该安排后人,以及早立太子(的事),请求早日确定大的规划。当时的谏官蒋岘极力阻止赵竑安排后人的观点,于是徐元杰极力请求调出朝庭去做官,没有得到允许;于是他(又)请求回归奉祠,奏章上传十二次(没有回复)。淳祐元年,徐元杰被朝庭派遣管理南剑州。恰逢峡阳盗贼兴起,徐元杰(派人)擒获了为首的八个人并杀掉,其余(协从)的人不再追究。当地的父老乡亲都说:“你如果不来,我们这些人都会被欺凌。”郡里有一座延平书院,徐元杰就带领郡里文化水平高的人会同当地的读书人,亲自为(书院里的)人讲学。(

33、如果)老百姓打官司,(徐元杰)都是(把他们)叫到(衙里)用道理进行教化,他们大多感激悦服而离开。徐元杰奔母亲的丧要离开官职,当地的人们拦道跪请他留下。服丧满以后,徐元杰被授左郎官。他曾对皇帝进言道:敌国外患(当前),请求以国家社稷为心中之事。又说到钱塘的皇帝行宫奢侈靡费之极,应该抑制这种虚浮的现象,崇尚实际,徐元杰兼任崇政殿说书一职,每次进殿(给皇帝)讲书,他都一定要先斋戒。朝廷依次召回那些资历丰富德高望重的官员,徐元杰也兼任了右司郎官,又被授予太常少卿的官职,兼给事中、国子祭酒等,执掌中书舍人。杜范当了丞相,又请他商议军国大事,他写文章大约几十篇,所说的都是对朝庭大政、对边境事务的深入思考。

34、常常是一写到国家社稷的隐忧之处,总是搁笔流泪,但他一写完就会删改这些内容,就是他的儿子也不知道这些,六月初一日,徐元杰按顺序应该侍立皇帝身边,却被报告突发疾病。皇帝特意授予他工部侍郎,他立即请求交还(这个官职),皇帝又下令升他一级官让退休。(当夜里)四更天,他就去世了。先前,徐元杰未死的前一天,他刚刚拜访左丞相范钟回来,又写信给察院的刘应起,打算第二天(上朝)奏事。这天晚上,他(突然)一会儿大热发作,他询问早朝(知道)不能上朝(奏事),这天夜里就更加烦躁,手指头(都)裂开了,然后去世。朝庭官员及国子监、太学、四门的学生都前往吊唁,他们相向流泪。徐元杰的死讯传到宫里,皇帝震惊悲痛,说:“徐元杰前

35、一天才我这里上班,没有听到他有病,为什么死得这么快呢?”他立即派宫中官员讯问情况,并送去治丧银子绢二百多。不久,太学们在朝庭前申诉徐元杰是中毒(而死),并且说:“以前小人残害君子的情况,不过是让君子(流放)死于荒蛮偏远(环境恶劣)的地方,现在荒蛮偏远的恶劣环境已经不在一个区域内了,而是在皇上你的朝庭中,请求皇上下定决心,睿智明断,大力彰显国家法律。”于是三学的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到公门喊冤,各部门的奏章都在谈论(这件事),监学官也联合给朝庭上奏章。皇帝下令给临安府(要求)逮捕(给徐元杰治病的)医生和一直给徐府供给的人交付审讯(调查)。不久又改由大理寺(审讯这个案件),(朝庭)又下令殿中侍御史郑采

36、来主管这件事,并且用赏钱十万、授初品来招集提供线索者。但是案件最终没有结果,天下的人们对此感到忧伤,皇帝(对徐元杰)也是哀痛怀念不已,双赏赐给徐家五百亩田土、五千缗钱,赐给徐元杰谥号“忠愍”。5.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太祖平袁氏,以柔为菅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咸还,皆自励,咸为佳吏。高干既降,顷之以并州叛。柔自归太祖,太祖欲因事诛之,以为刺奸令史;处法允当,狱无留滞,辟为丞相仓曹属。鼓吹宋金等在合肥亡逃。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

37、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太祖曰:“善。”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文帝践阼,以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隆天父养物之仁。”帝不即从

38、,而相诬告者滋甚。帝乃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于是遂绝。帝以宿嫌,欲枉法诛治书执法鲍勋,而柔固执不从诏命。帝怒甚,遂召柔诣台;遣使者承指至廷尉考竟勋,勋死乃遣柔还寺。注太祖:曹操。鼓吹:军中鼓吹手。文帝:曹丕。治书执法:官职。台:尚书台。寺:廷尉官署。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奸吏数人皆自引去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B此重刑非所以止亡 所以游目骋怀C愚谓乃宜贷其妻子 宁积粟腐仓而不忍贷人一斗。D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 疾言厉色10下列选项中,全都能说明高柔看问题比常人深远的一组是 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 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 处法允当,狱无留滞

39、 愚谓乃宜贷其妻子 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 柔固执不从诏命A B C 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高柔担任菅长后,名气很大,所以县中的县吏都引咎辞职了,但高柔用邴吉的事例教导他们,使他们回来,并成了好官。B对于民间有诽谤的妖言,文帝十分痛恨,但并没有立即采纳高柔的建议,随着形势的恶化,文帝最终还是采用他的方法,使告密之风平息下来了。C军中乐手宋金等人在合肥逃跑了。高柔建议文帝停止用重刑,不杀宋金的母亲和弟弟,大批的人也因不用重刑而得以活命。D曹丕因为宿怨,借鲍勋有小过失而要枉法诛杀他,高柔坚决不从,曹丕强令高柔审查并最终处死鲍勋。参考答案:9B(A率领,身子向上起;

40、B用来;C宽恕,借出;D痛恨,急速。)10C(是援引先例,而没说高柔。是高柔的做法。是高柔依法办事,刚正不阿。)11.B(A奸猾县吏数人,C应该是太祖曹操,D高柔坚决不从,曹丕干脆调离高柔,直接指令廷尉执行诏令。)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伏暅,字玄耀,曼容之子也。幼传父业,能言玄理,与乐安任昉、彭城刘曼俱知名。仕齐位东阳郡丞、鄞令。时曼容已致仕,故频以外职处暅,令得养焉。 梁武帝践阼,兼五经博士,与吏部尚书徐勉、中书侍郎周捨总知五礼事。 出为永阳内史,在郡清洁,政务安静。郡人何贞秀等一百五十四人诣州言状,湘州刺史以闻。诏勘有十五事为吏人所怀,帝善之。徙新安太守,在郡清恪如永阳时

41、。人赋税不登者,辄以太守田米助之。郡多麻苧,家人乃至无以为绳,其厉志如此。属县始新、遂安、海宁并同时生为立祠。 征为国子博士,领长水校尉。时始兴内史何远累著清绩,武帝擢为黄门侍郎,俄迁信武将军、监吴郡事。暅自以名辈素在远前,为吏俱称廉白,远累见擢,暅循阶而已,意望不满,多托疾居家。寻求假到东阳迎妹丧,因留会稽筑宅,自表解职。诏以为豫章内史,乃出拜。书侍御史虞?奏曰:“风闻豫章内史伏暅,去岁启假,以迎妹丧为辞,因停会稽不去。入东之始,货宅卖车,以此而推,则是本无还意。暅历典二邦,少免贪浊,此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品望居何远之右而远以清见擢名位转隆暅深怀诽怨形于辞色请以暅大不敬论。”有诏勿论,

42、暅遂得就郡。 征为给事黄门侍郎,领国子博士,未赴卒。 初,暅父曼容与乐安任遥皆昵于齐太尉王俭,遥子昉及暅并见知。顷之,昉才遇稍盛,齐末已为司徒左长史,暅独滞于参军事,及终名位略相侔。暅性俭素,车服粗恶,外虽退静,内不免心竞,故见讥于时。然能推荐后来,常若不及,少年士子或以此依之。(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六十一?儒林)(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郡人何贞秀等一百五十四人诣州言状状:告状B远累见擢,暅循阶而已阶:官阶C入东之始,货宅卖车货:买D请以暅大不敬论论:论处(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诏以为豫章内史斧斤以时入山林B因停会稽不去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C

43、诏以为豫章内史,乃出拜臣乃得有以报太子D暅独滞于参军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此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品望居何远之右/而远以清见擢/名位转隆/暅深怀诽怨/形于辞色B此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品望居何远之右/而远以清见擢/名位转隆/暅深怀诽怨/形于辞色C此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品望居何远之右/而远以清见擢/名位转隆/暅深怀诽怨/形于辞色D此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品望/居何远之右/而远以清见擢/名位转隆/暅深怀诽/怨形于辞色(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伏暅从小就继承了父亲的事业,能说玄理,与

44、乐安人任昉、彭城人刘曼都很出名,他又与何远都有廉名,并且他还认为自己的名声和资格都应该排在何远之前。B伏暅任新安太守时,与在永阳时同样清廉,有人交不出赋税,他就用太守官田所产粮食救助他,新安郡的始新、遂安、海宁三县,在他死后立祠纪念。C伏暅不满何远多次被破格提拔,而自己只是逐级提升,就借到东阳为妹妹办丧事之机,留在了会稽,还上表请求辞职,直到皇帝任他为豫章内史,他才出来拜谢。D伏暅和任昉都被齐太尉王俭深知,但运气没有他好,任昉到齐末就已经担任了司徒左长史,伏暅却仍然停滞于参军事这一职务,直到死时的名位才与任昉大致相等。(5)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

45、国下矣。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参考答案:答案:(1)A(2)C(3)B(4)B(5)假如我们凭借这样大的国家,却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戍边的士卒一声呐喊,函谷关就被攻破了,楚人的一把大火,就把秦朝的宫殿烧成了一片焦土。【考点】文言文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6、(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A 状,应为情形、状态。译文为:郡人何贞秀等一百五十四人赴州署说到他的情况。(2)C(A项前一个“以”,介词,把;后一个“以”,介词,按照。B项前一个“因”,介词,趁机;后一个“因”,介词,经,由。C项,两个“乃”都是副词,才。D项,前一个“于”,介词,在;后一个“于”,介词,表被动。)(3)B“岂”句首发语词,前面停顿,排除A;“诽怨”为双音节词,中间不停顿,排除D;“谓”是动词,后面要接宾语,排除C;故选:B译文为:这自然是治政的根本,难道能称得上功劳?他常以为人才品德声望在何远之上,但何远因清廉被提升,名望地位反而高了,伏暅深怀怨恨,在言 辞上脸色上都表现出来。(4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