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丽水市方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林徽因在伦敦留学时就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1928年,这对新婚夫妇学成回国。梁林二人都对中国的古建筑怀有深深的热爱。当时,中国对古建筑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日本学者甚至断言中国没有唐代古建筑。梁思成、林徽因二人下定决心,要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观念来系统研究中国古建筑。30年代,林徽因经常与梁思成一起骑着毛驴、坐着独轮车,到穷乡僻壤去寻找古建筑。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发现得以为世人所了解,得到了应有的保护。然而,当
2、这项事业刚刚开始不久,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就踏遍了华北的大片地区。战争越来越近,林徽因是北平的太太们中最早表示宁死不做亡国奴的。林家有尽衷报国的家风,林徽因的两位堂叔林觉民、林尹民均在黄花岗72烈士之列。她给8岁的女儿梁再冰写信:“如果日本人要来占领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八年抗战,物价飞涨,不断的“逃难”和越来越差的生活条件使林徽因旧病复发。从1941年起,她就经常发烧卧床,从此再没有享受过健康人的欢乐。在贫病交加的情况下,林徽因在病榻上仍坚持工作,帮助梁思成反复修改并最后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图解中国建筑史,初
3、步实现了他们在学生时代就已怀有的学术夙愿。也许没有人知道,林徽因为了这两部著作耗费了多少心血,在健康方面又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就是在这个时期,她一再谢绝外国朋友的邀请,不肯到美国去疗养,而宁愿留在国内,同自己的同胞共命运。梁思成也支持她的选择,虽然他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二战行将结束时,虽然梁思成向盟军提出了保护日本奈良古建筑的建议,但奈良附近的军事目标众多,盟军不得不准备对其进行轰炸。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奈良的历史遗迹,盟军需要一张详细标明文物地点的地图。这一次,画这张图的,是林徽因。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林徽因一家两次险些在日军的轰炸中丧命,其三弟林恒和梁思成的弟弟梁思忠均牺牲在与日寇作战的战场上
4、。1949年初,林徽因所住的清华园解放了。她和梁思成应解放军的请求,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此书后来演变成为全国文物保护目录。这一年,林徽因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从此她便把自己的命运同新中国连在了一起。林徽因曾决绝地表示,要与离开祖国大陆及去台湾的知识分子断交。她曾说过,自己从小受欧美教育,但珍视中国;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知识分子,是不会也不该选择这样的时机离开祖国的。一边是病痛的折磨,一边是繁忙的工作,她就像一支两头燃烧的蜡烛。她发表了大量的有关建筑的论著,并以惊人的毅力参与首都的城市规划工作,设计了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她力主保存北京古城面貌,反对拆毁城墙、城楼和某些重要古建筑物
5、,提出了修建“城墙公园”的新颖构想。为了挽救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林徽因在一次会议上与当时的北京市负责人发生了面对面的冲突。她据理力争,甚至指着对方的鼻子大声斥责。而那时她肺病已重,以致激动时只能发出喉音。今日,牌楼早已随着文化浩劫一同烟消云散,但林徽因当日的金刚怒吼,将永远环绕在每一位具有良知血性的中国学者心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计国徽图案,是林徽因最光荣的任务。连续几个月,她呕心沥血,一次次地参与修改设计,直到方案最后确定。而这时,她已经病弱到几乎不能从座椅上站起来了。1955年3月,林徽因耗尽了最后一点气力,带着许多未完成的心愿离开了人世。她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陵园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墓碑
6、上镌刻着一簇有着浓厚民族韵味、丰满又秀丽的汉白玉花圈。这原是林徽因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碑座上的一个刻样,它作为一篇无言的墓志铭,纪念着它的主人。(摘编自梁从诫建筑家的眼睛,诗人的心灵)材料二:林徽因(1904 -1955),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她同丈夫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领域的开拓者。林徽因有着倾城的貌,出众的才,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早在30年代就有“一代才女”的美誉。(百度百科林徽因简介)材料三:徽因的健谈绝不是结了婚的妇人的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
7、地、犀利敏捷地批评她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我常常折服于徽因过人的艺术悟性。(萧乾才女林徽因)材料四:母亲在融汇材料方面充满了灵感,常会从别人所不注意的地方独见精彩,发表极高明的议论。那时期,父亲的论文和调查报告大多经过她的加工润色。父亲后来常常对我们说,他文章的“眼睛”大半是母亲给“点”上去的。(梁从诫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主要内容为记叙林徽因为自己的建筑理想和祖国的古建筑研究事业做出的努力,既有具体事例,又有感性评论。B. 材料三简略、客观地介绍了林徽因的过人之处,语言简洁凝练。C. 材料四回忆了林徽因作为一个才女的独特的、具有
8、灵性的一面,主要是通过侧面来表现的。D. 四段材料从各个方面对民国才女林徽因的才华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反映,充分地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在建筑事业上的矢志不渝和在文学创作上的独具风采。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 )A.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个人志趣和爱好完全一致,他们将研究建筑学作为终生追求的事业,二人取长补短,互相支持,可谓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B. 古建筑遗存是全世界共同的文化遗产,为了使奈良古建筑免遭战火,林徽因克制住内心对日寇的仇恨,为盟军画出了详细标明文物地点的奈良地图。C. 林徽因集才华和美貌于一身,她不仅在建筑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且在文学艺术方面成就斐然,赢得了“
9、一代才女”的赞誉。D. 林氏后人传承了家族尽忠报国的门风,先后有多人为推翻封建帝制、为抗击日寇侵略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林徽因从小就深受他们的影响。E. 战乱时期动荡的环境、恶劣的生活条件、繁重的工作,击垮了林徽因的身体,她所取得的重要成就,都是以牺牲自身健康为代价的。9. 林徽因在建筑学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归纳。参考答案:7. D 8. BC 9. 研究建筑学。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领域的开拓者;帮助梁思成完成中国建筑史的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图解中国建筑史,和梁思成一起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成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发表了大量有关建筑的论著。
10、保护古建筑。30年代与梁思成一道四处寻找古建筑,二战时保护奈良古建筑,解放后保护北京古城。参与首都城市规划工作。设计了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7. 试题分析:D没有“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反映”,也没有“充分地让我们感受到在文学创作上的独具风采”。8. 试题分析:A项,林梁二人“个人志趣和爱好完全一致”欠妥;D项“林徽因从小就深受他们的影响”属于无中生有;E项“都是以牺牲自身健康作为代价的”不妥。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研究建筑学”“保护古建筑”“参与首
11、都城市规划工作”的角度进行概括。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林徽因在建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注意从“研究建筑学”“保护古建筑”“参与
12、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角度进行概括。2.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命若琴弦 史铁生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
13、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满场立刻鸦雀无声。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小瞎子蹶着屁股烧火。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捡出。老瞎子终于开了腔:“听我一句话,保准
14、对你没坏处。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一早起小瞎子病了。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心里总在说:“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明天我就去抓药。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本能弹够一千根
15、,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
16、根。”“一千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选编自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有删节)(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琴槽里的纸条,本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可是瞎子师徒却认为是可以医好瞎眼的奇方,还代代相传,流毒深远。B. 小说详细描写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目的是刻画老瞎子的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C. 作者在第4段写老瞎子的
17、听觉,意蕴丰富。既说淘米,也说管教徒弟,还在结构上暗联着小说前后的情节。D. 小说末段,运用了概括和象征的手法,高度浓缩了瞎子艺人们的生命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探索。E. 这篇小说,以瞎子艺人追求睁眼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2)小说的第2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中的“老瞎子”有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4)这篇小说的题目叫“命若琴弦”,结合小说的主旨与情节等方面,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题目“命若琴弦”意蕴的理解。(8分)参考答案:(1)(5分)答案:选D项给3分,选C项给2分,选B项给1分。选AE不给分。解析
18、:B项中的心理活动的作用,表述不全面,把较为重要的内容没有表达出。一是表达了老瞎子渴望见到光明的急切心情,二是与后文得知白低后的失落乃至绝望形成对比和反差。A项错解了白纸的寓意和师傅们的坚毅与慈悲。E项,对小说的主旨的理解是错误的,瞎子艺人没有对命运的不公与不平,他们努力争取,说明了他们对眼瞎的接受并积极奋斗。(2)(6分,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描述老瞎子说书精彩的开场场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增加了小说的趣味,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正侧两面突显了老瞎子的说书艺人形象。为后文说唱罗成一书及弹断最后琴弦做铺垫。(3)(6分,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努力争取,坚毅顽强。虽然眼瞎了,但心存希望,渴望弹断
19、一千根琴弦后见到光明,并一直努力争取。天越热,越拼命,不愿失去说书好时候。慈善悲悯,传承大爱。当他得知药方只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后,并不把真相告诉徒弟,仍鼓励徒弟继续努力,留给后人以希望。技艺精彩,细心严管。其说书深受大家喜爱,观察仔细,眼瞎心亮,严格管教徒弟。(4)(8分)(4分,大意对即可)“命若琴弦”,在文中的意思是,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2分)拉紧了,是指要给自己树立一个活下去的理由,一个美好的目标,如弹够一千根琴弦,取出药方治眼,就可以见到了光明。为了见到光明,这一生就好好弹够一千根琴弦。有了这目标或希望,瞎眼人才能活下去(1分)。弹好了就够了,是指即使希望落
20、空,治不好眼睛,但只要活下去,就行了。师傅还有一个庄严的使命,即是把这个希望传承给下一代(1分)。(4分)我们普通的人们,也会遭遇另外的打击或灾难,在重大的危机灾难面前,也要给自己树立一个美好的愿望或美好的目标,用这个希望或目标激励自己坚强地活下去,即使明知这个目标不能实现,我们也要坚毅顽强,也要给下一代人树立希望,让他们继续努力奋斗下去,勇敢坚强地活下去。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性情吴小如 2014年5月11日,吴小如教授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92岁。 吴小如在中国文学史、古文献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和造诣,被认为是“多面统一的大家”。吴小如最先考入的是燕京大学,后退学又考
21、入清华中文系插班,受教于陈寅恪,陈寅恪给吴小如的论文打出了最高分。后因为生活窘迫需要寻找兼职,吴小如从京城西郊的清华转入城内的北大,当时清华中文系主任朱自清尤其遗憾:“好不容易招了个好学生,可惜转学了。” 吴小如就读名校,受业于俞平伯、章士钊、梁漱溟、顾随等学者,成为古典文学的全才,特别是在中国文学史方面,“开课范围能从先秦到鲁迅”。吴小如也调侃自己是中文系万金油,哪个讲堂都可以上。 吴小如最喜欢称自己“教书匠”。他爱讲课,也很会讲课,除了学养深厚,他在课上还时有新观点令学生兴奋,偶尔绘声绘色地抛出小包袱能引发哄堂大笑,再加之他的板书特别赏心悦目,上世纪50年代,北大中文系中有了“讲课最生动的
22、吴小如”之说。按规定,讲师不能带研究生,吴小如做讲师时就带了研究生。 但吴小如直到退休,也没有被评上博士生导师,原因众说纷纭,比较客观的说法是他没有大部头著述。的确,在吴小如最能出学术成就的壮年,运动频来,每次运动他都是“运动员”。 吴小如没有大部头著作,但很舍得下功夫做基础学术工作。他的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至今仍在全国文史专业中被广泛使用。他的读书丛札不仅被周祖谟、吴组湘、林庚等前辈赞誉,著名海外学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夏志清还曾主张“凡教中文的老师应该人手一册”。 吴小如本是学人,一生执教,但他自幼观剧听唱片,后来陆续不断地学戏,及至“文革”前夕,又向与余叔岩同辈的贯大元系统地学了14出老
23、生戏。除了保存、研究老辈唱片,他还撰写剧评,吴小如昆曲京戏中“脸”字的读音从宋德珠看武旦三代人杨小楼晚年演出订讹孙悟空的舞台形象等许多文章,都用传统学术方法写出,严谨、求真,不仅内容价值大,写作方法也值得后学深入研究。 吴小如称吴师母“老伴”,两人少年夫妻,恩爱了一生。数十年来,吴小如不仅亲力亲为在生活上照顾老伴,还很宠溺她。无论谁到访,谈何事,只要吴师母唤“小如”,先生立即起身入内。东方卫视一位制片人曾携团队来采访,15分钟内,吴师母唤了5次“小如”,老伴唤得温柔,吴先生答得也温柔,每听得一唤,都暂停采访面带微笑而去。 老伴去世后,少有人见到吴先生大恸,但有一次下了雨的黄昏,客人来访,见他在
24、房间里愣坐着,也没开灯,见有来人,他突然说:“天儿这么不好,你一个人孤零零地在那边,我不能去陪你,心里真难受。” 吴小如晚年清贫,但当他听说自己学生的学生福建师范大学齐裕昆老师的学生在京生活困难后,却即时解囊相助,并一直不让受助者告诉其老师。 青年学者张晖曾拜访吴小如,吴先生不仅答复了他的问题,还介绍上海的施蛰存先生给他认识。此后屡有书信往来,吴小如为张晖解决学术困难,复印所需资料,还附上照片。张晖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老辈提携后进,真不遗余力。” 吴先生的父亲吴玉如是著名书法家,吴小如家学渊源,造诣精深,但傲气的吴小如却在文章中感谢过书法并不如他的一位学生。先生幼年的书法并不被父亲认可,他
25、教书后就不再练字了。上世纪60年代,学生钮隽向他直言:“您有基本功,为什么20年不写字,假如不撂下,至少写得比现在好!”吴小如将此视为对自己的警告,从此每日临帖,病中不辍,取得了大成就。为此,吴先生多次说“我感谢他(钮隽)”。 90岁的时候,吴小如声明不组织宴会,不接受礼物,他的学生们就一起写了一本学者吴小如为先生祝寿。北京大学开了出版座谈会,吴小如本人则因病没有到场,成了一场没见到寿星的生日会。吴小如见了书情绪很好,说:“别人都是死了后出一本纪念文集,我活着时看看这些文章,看看大家对我评价怎么样,免得我死后看不见了,等于是追悼会的悼词我提前听见了。” (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
26、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吴小如早年在清华大学师从陈寅恪并转益多师,受到他们的赏识,以至于当他因生计问题而转学北大时,朱自清深表遗憾。 B吴小如在中国文学史、古文献学等方面造诣颇深,他在北大的讲课内容从先秦到鲁迅,他自我调侃是北大中文系的万金油。 C吴小如虽没有大部头著作,但在基础学术成就方面,他的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读书丛札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 D吴小如夫妇感情至笃,只要听到妻子呼唤,无论何时何地吴先生都会放下一切回到妻子身边,妻子过世后,他一人独处时也会流露真情。 E吴小如幼年的书法不被父亲认可,工作后不再练字,后来他接受了学生钮隽的直言批评,坚持每日临帖,病中不辍,在书法领域
27、取得了大成就。 (2)为什么吴小如被称为“多面统一的大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3)请简要概括吴小如老师的个人魅力。(4分)(4)吴小如的“性情”如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参考答案:(1)CE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28、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诸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
29、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注】案堵:安居案”通“安”。9.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欲止宫休舍 止:住下B. 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飨:用酒食招待人,犒劳C.
30、沛公又让不受 让:责备,指责D. 沛公欲王关中 王:称王,当王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B.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C.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D.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刘邦进人咸阳城后采取了一系列安抚百姓的政策,如封府库、约法三章、不受酒食等,深得民心,以至人“唯恐沛公不为秦王”。B. 刘邦、项羽两大阵营中都有私通对方的奸细,但两
31、人对己方奸细却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刘邦是严惩,而项羽是采信。C. 本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特别是写刘邦人关与民“约法三章”而项羽入关后则烧杀屠戮,暗示了后来刘邦的成功与项羽的失败。D. 刘邦有政治才能,以“柔”得民众,项羽有军事才能,以“刚(武力)进行征服,但百姓不服从项羽。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镑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参考答案:9. C 10. A 11. D 12. (1)父老们苦于秦朝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
32、们约定,谁首先进人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2)恰巧项伯要救张良,在夜晚去见张良,趁机把(刘邦的)一番说辞告诉了项羽,项羽这才作罢。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和常见的实词,同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意思。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C项,“让”:推让。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考生可分六步走:读文段,通文意;标名(代)词,定主宾;看虚词,找位置;明语法,辨句式;依据修辞;对话、引文定句读。本题为选择题,可以找准切入点。本题可以把虚词作为突破口。“且人已服降”,“且”是况且的意思,意思更进一步,
33、一般在它前面断开,排除B项、D项。“又杀之”含有转折的意味,在它前面断开,排除C项,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考生需熟悉常见的陷阱如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以偏概全等。D项,“但百姓不服从项羽”说法错误,原文是“然恐,不敢不服耳”,意思是百姓由于害怕项羽的武力,不得不服从项羽。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
34、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诽镑”,批评朝政得失;“偶语”,相聚谈话;“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做王。(2)中“会”,恰巧;“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也可灵活译为救活;“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晚;“因”,趁机。【参考译文】汉元年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轵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任命为属官,就向西进入咸阳。
35、(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财物和府库都封好,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于是派人和秦朝的
36、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当秦王。有人游说沛公说:“秦地的富足是其他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于是封号为雍王,统治关中。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西进,想要进入函谷关,可是关门关闭着。(项羽)听说沛公已经
37、平定了关中,非常恼火,派黥布等攻克了函谷关。十二月中旬,到达戏水。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攻打沛公,派人去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宫)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曹无伤)想借此(求得项羽的)封赏。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这时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恰巧项伯要救张良,夜晚去见张良,趁机把(刘邦的)一番说辞告诉了项羽,项羽这才作罢。(次日)沛公带了百余名骑兵,驱马来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项羽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凭什么会这样生气呢!”沛
38、公因为樊哙、张良的缘故,得以脱身返回。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项羽于是向西行进,一路屠杀,焚烧了咸阳城内的秦王朝宫室,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遭毁灭的。秦地的人们(对项羽)非常失望,但又害怕,不敢不服从(他)。5. 阅读下面文言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上,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
39、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
40、存。血食,享受祭祀。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家丈人:东家,主人。矐其目:弄瞎他的眼睛。矐,熏瞎。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B.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C.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D.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B. 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
41、。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封号。C.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D. 诸侯,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周天子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B.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C. 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
42、了自己原来的行装。D. 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参考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2)之所以特意派遣将领守护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43、本题画线句子中,“惊”的主语应为“举坐客”,可知“举坐”后不应断开,排除AD两项。再对比BC两项,“抗礼”是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以为”是固定结构,意思是“把他尊为”,“上客”是名词,“上宾”的意思,根据句意,可知C项断句错误,答案为B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不正确,“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为王位、
44、皇位继位者的人。故此题答案为A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不正确。原文为“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意思是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故此题答案为C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
45、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乃”,才;第一个“使”动词,派;第二个“使”,名词,使者;“之”,代词,代太子丹的头;“献之秦”,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献之于秦”,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复”,又。(2)“所以”,表原因,可译为“的原因”;“者也”,表判断,翻译时要体现出判断句的特点;“出入”,偏义复合词,进入;“非常”,古今异义词,意外的变故。【点睛】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根据文意断句。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
46、语省略。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参考译文:于是秦王大发雷霆,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命令王翦的军队去攻打燕国。十月攻克了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率领着全部精锐部队向东退守辽东。秦将李信紧紧地追击燕王,代王嘉就写信给燕王喜说:“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现在您如果杀掉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一定会得到秦王宽恕,
47、而社稷或许也侥幸得到祭祀。”此后李信率军追赶太子丹,太子丹隐藏在衍水河中,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此后五年,秦国终于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第二年,秦王吞并了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都潜逃了。高渐离更名改姓给人家当酒保,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做工。时间长了,觉得很劳累,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常常张口就说:“那筑的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伺候的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那个庸工懂得音乐,私下说是道非的。”家主人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满座宾客都说他击得好,赏给他酒喝。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拿出来,改装整容来到堂前。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令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秦始皇怜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