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南省永州市云潭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280497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永州市云潭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湖南省永州市云潭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湖南省永州市云潭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湖南省永州市云潭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湖南省永州市云潭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南省永州市云潭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 13题。(22分)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哥伦比亚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鸟笼做成了。巴尔塔萨习惯地把它挂在房檐底下。刚吃完午饭,就听人到处在说,他做了一个全世界最漂亮的鸟笼。来瞧热闹的人多极了,巴尔塔萨房前简直门庭若市,吵吵嚷嚷的,他只得摘下鸟笼,把木工作坊的门关上。“你该刮刮脸啦。”乌尔苏拉对他说。两个星期以来,丈夫一心扑在鸟笼上,干木工活儿就不用心思了,她很不高兴,可是鸟笼一做好,她的烦恼就顿时烟消云散了。“你能赚多少钱呢?”她问。“不知道,”巴尔塔萨回答,“我想要价

2、三十比索。末了总能到手二十吧。”“你先要五十比索,”乌尔苏拉说,“这半个月来,你起早贪黑的。再说,这鸟笼多大呀。我这辈子见过的鸟笼,就数这个大哩。”有关鸟笼的消息早就传开了。老大夫希拉尔多的夫人爱养鸟,那天下午,大夫出诊归来,就去看个究竟。饭厅里挤满了人。那鸟笼放在桌上,供人观赏。偌大的鸟笼用铁丝扎成,分成三层,上下有通道,里面搭着专供鸟儿吃食和栖息的小房。空余部分,装有鸟儿嬉戏用的吊杆。整个鸟笼,犹如一座大型冰厂的模型。老大夫左看右瞧,他寻思,这鸟笼果然名不虚传,比他想给妻子买的那种漂亮多了。“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说着,他当着众人把鸟笼转了几转,又把鸟笼搁

3、回桌上,“得,我买下了。”“已经卖给别人啦。”乌尔苏拉说。“蒙铁尔的儿子,是他订做的。”巴尔塔萨补充道。大夫又瞧瞧鸟笼。“你可以再做一个嘛!”“很抱歉,大夫,”巴尔塔萨说,“可是已经出手的东西是不能再卖的呀。”大夫耸耸肩膀,“他们出多少钱买下的?”巴尔塔萨把目光转向乌尔苏拉。“六十个比索。”她说。大夫又看看鸟笼。“真漂亮,”他赞叹着,“漂亮极了。”说罢,转身朝门口走去,“蒙铁尔可真有钱啊!”财主蒙铁尔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他就住在离这儿没有多远的地方,一间堆满家具什物的房子里。他那形容憔悴的妻子,一吃罢午饭就紧闭门窗,在黑洞洞的屋子里,睁着眼睛整整待上两个钟头。她忽然听见人声嘈杂,不禁吃了一

4、惊。开门一看,只见门前聚集着一大帮人,巴尔塔萨拿着一个鸟笼也在那儿。他穿一身白,胡子刮得精光,神情严肃纯朴。“这玩意儿真太妙啦,”蒙铁尔的妻子喊了起来,顿时容光焕发,她把巴尔塔萨请到屋里,“我这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好的玩意儿。”“彼贝在家吗?”巴尔塔萨把鸟笼搁在饭厅的桌子上。“他还在学校里呢,一会儿就回来。”她答道。接着补上一句:“蒙铁尔这会儿在洗澡呢。”蒙铁尔体态肥大,浑身毛茸茸的,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从卧室的窗户里探出身来:“那是什么呀?”“彼贝的鸟笼呗。”巴尔塔萨说。那女人疑惑地瞧他一眼:“是谁的?”“彼贝的呀,”巴尔塔萨的语气十分肯定,“是彼贝让我做的呀。”蒙铁尔穿着裤衩就从卧房走了出来

5、。“彼贝!”他喊了一声。“孩子还没有回来呢。”他妻子喃喃地说。彼贝在门洞里出现了。他约摸十二岁,眼睫毛弯弯的,沉静忧伤,活像他母亲。“你过来,”蒙铁尔对他说,“是你让他们做鸟笼的吧?”孩子低下脑袋。蒙铁尔一把揪住孩子头发,硬要孩子看着他的眼睛,“你说呀。”孩子咬咬嘴唇,一声不吭。“蒙铁尔!”妻子埋怨了。蒙铁尔放开孩子,转身朝巴尔塔萨走来。“抱歉得很哪,巴尔塔萨,你事先应该跟我商量一下嘛。只有你才会跟小孩子打交道。”他把鸟笼还给巴尔塔萨,“你赶紧拿走,能卖给谁就卖给谁。”那孩子一直木然不动地呆着,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等巴尔塔萨接过鸟笼,迟疑地瞧了他一眼,他才像狗打呼噜似的,喉咙里发出一声闷响,然后

6、趴倒在地,号啕大哭。蒙铁尔冷眼瞧着,无动于衷。母亲想上去抚慰一阵。“别管他。”蒙铁尔毫不妥协。巴尔塔萨瞧那孩子半死不活的,活像一头害了传染病的牲畜。“彼贝!”巴尔塔萨笑盈盈地走到孩子跟前,把鸟笼递给他。那孩子一跃而起,抱住跟他差不多大小的笼子,透过密集的铁丝瞧着巴尔塔萨,不知说什么好。“巴尔塔萨,” 蒙铁尔轻声说,“我不是说了吗,你把鸟笼拿走吧。”“还给人家吧。”母亲吩咐孩子。“你留着吧。” 巴尔塔萨说。“你别犯傻了,巴尔塔萨,” 蒙铁尔边说边拦住他,“你把这玩意儿带回家去吧,我一个子儿也不会给你的呀。”“没事儿。我就是特意做了送给彼贝的,没想过要什么钱嘛。”巴尔塔萨从挤在门口瞧热闹的人群里拨

7、开一条路,走了出去。巴尔塔萨在台球房受到热烈欢迎。这时候,他还在想,他做的鸟笼比别人的好,为了不让蒙铁尔的儿子哭哭啼啼,只得把鸟笼送给他,诸如此类的事情没什么新鲜的。可是过不多久,他发现这类事情对许多人还挺重要,不禁兴奋起来。“他们到底还是给了你五十比索才买下鸟笼的吧。”“六十比索。”巴尔塔萨答道。众人给巴尔塔萨斟上一杯啤酒,他一一回敬。天刚擦黑,他就喝得酩酊大醉,漫无边际地胡扯起来。他说他要做一千个鸟笼,每个售价六十比索。然后,再做它一百万个,攒满六千万比索。电唱机由他出钱不停地唱了整整两个钟头。大家举杯敬祝巴尔塔萨身体健康,走运,幸福。乌尔苏拉做好一盘葱头炸肉,一直等他。有人告诉她,她丈夫

8、在台球房里欢喜若狂地跟大伙儿喝啤酒呢。她不相信,因为巴尔塔萨从来没有喝过酒。差不多半夜了,巴尔塔萨还在灯火通明的台球房里,一步也动弹不得。他花了不少钱,只得留下手表抵押,保证次日还清欠款。过了一会儿,他劈腿坐在街上。清晨五点钟,赶去望弥撒的妇女们看见他还坐在那儿。(选自高兴主编小说中的小说,有删改)10. 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5分) 答: 11. 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5分)。 答: 12. 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对小说中画线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3分) 答: (2)指出小说中画线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3分) 答

9、: 13. 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6分) 答: 参考答案:10 答案:示例一: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彼贝,台球房醉酒。(事件发展脉络) 答案不拘一格。概括小说脉络,既可从事件发展脉络来概括,也可从主人公心里变化脉络来概括,有一定宽泛性。示例二:期待好价钱,信守与彼贝的约定,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交织。(主人公心理变化脉络)11答案:蒙铁尔:当地的财主,粗暴,专制,冷酷,吝啬。12答案:(1)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鸟笼的精美,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赞赏之意。(

10、2)描写方法: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作用:推动情节发展,是下文巴尔塔萨送鸟笼的直接原因。13 这道题的答题角度主要是从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四方面来思考和谈见解。答案(示例):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本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没喝

11、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时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角度四: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庭空间转移到社会空间,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25分)海 龟 张 抗 抗小董有一个可爱的三岁女儿。对女儿一向有求必应。他的工作单位离家近两小时路程。为了减少往返,他总在周末才回家。每次回家,女儿在晚上临睡前必要让他讲个故事。一年过去了,什么大灰狼小白兔,他肚子瘪瘪塌塌,早已被搜刮干净。女儿

12、却不肯善罢甘休,抱着他的膝不肯上床,连妻也哄她不好。他满心焦虑。虽是周末晚上,他还得赶写一篇文章。研究所的头儿亲自点名,让他在一个术会议上发言,他将有机会在同行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与才华。“爸爸讲故事呀!”女儿纠缠不休。讲什么呢?他真没有时间。发言关系到对他实际水平和个人价值的确认,听说很快就要评职称了。他突然记起当天报纸上看到的一则趣闻。当时无意瞟了几眼,现在倒可以用来对女儿随意应付一番。“从前,在一个海岛上”他开始尽量耐心委婉对女儿娓娓道出。“那儿的人,家家户户养着一种大海龟。海龟像一张小桌子那么大,有很硬的壳和很粗的爪子。那个海岛上,没有汽车,没有自行车,也没有小毛驴。一个人要到岛上

13、另一个人家去串门,就骑着海龟去。海龟最爱吃大香蕉。它的主人就坐在海龟背上,用一根细杆子拴上一根绳,香蕉就悬在海龟脑袋上,离它只有几步远。海龟想吃香蕉,就开始往前爬,可它一爬,那背上的人手里的香蕉也往前走了。它怎么也够不着,于是它就拼命往前爬”女儿不知什么时候已睡着了,腮上挂着浅浅的酒窝。他连续昼夜伏笔奋战,发言很成功,获得大家的好评,文章将被收入当年的年会专集。有人私下议论,说他虽是助研,实际上相当于副研究员的水平。转眼又到星期六了。他去幼儿园接女儿回家时,才想起这一星期忙得昏头昏脑,竟然忘了给女儿准备故事。出乎他意料,女儿临睡前忽然对他说:“爸爸今天你还讲那个大海龟好不好?”他松了一口气,却

14、纳闷女儿何以对这大海龟如此感兴趣。“就这样骑着海龟的人顺利到达了目的地。”他敷衍了事地讲完了故事。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同女儿亲近的情绪,他心里实际上还在惦着自己的职称。如果这次能评上副研,他一家三口就有希望分到一套两居室的住房,工资也可增长几十块钱。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昨天,上头又给了他新的任务,他必须在一个月内,译出一部有关w理论的200页的著作,三个月内编出一部新的辞典,六个月内与人合写一部有关w理论的评述他不知道他如何才能做完这些事。“那骑海龟的人到了地方以后,到底怎么样了呢?”女儿竟然破例没有睡着,眨着黑葡萄似的眼睛看着他问。他说:“骑海龟的人到地方了以后,就把海龟整个儿翻过来。一翻过来

15、它就不能逃跑了,只能乖乖地等它的主人去办完事,再把它翻过,骑它回家。”女儿似还要问什么。他不耐烦地拍拍她的后脑勺,把她交给了妻。为了不受干扰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上全部任务,真正奠定他在学术界的地位,他索性把铺盖搬到了研究所,黑夜白天泡在图书馆资料室里。不这样做,就对不住自己,也对不住领导对他的信任。一个几百人的研究所,老的老,小的小,真正能顶用的,还是他这样的中青年骨干。但无论怎么辛苦,他觉得前面总还有个盼头半年后,他疲惫不堪地回家,心里如释重负。女儿见到他,目光转向妈妈,似乎要问:“这人谁呀?”临睡前,女儿破天荒第一回并不缠他讲故事,大眼睛骨碌碌转了几回,终于问:“我想起了上次你讲的大海龟。

16、后来到底有没有给它吃香蕉呢?”他一愣,含糊回答,可能是给了。女儿却不满意,又问他,到底给了几个。他说,一大串。女儿又问,是不是每次都给,他茫然星期一上班,得知职称名额已定,他没有希望晋升;工资不动,住房当然暂时也不能动他感到浑身骨骼疏松不知怎么,他想起了那只海龟,他如果告诉女儿,人其实并没有把香蕉给海龟吃,对女儿来说未免太残酷了。他不忍心。 (小小说精选2010年第10期)8.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两项是( )(5分)A本篇小说作者借以反映现实生活的安排很有新意,可谓匠心独运。B小说中的小董一心惦记着评职称的事,给女儿讲故事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是个不负责任的父亲。C小说选材看似一般,实则

17、独特。小说中,作者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女儿”的纯真正是体现了这一点。D小说中“海龟”的命运与主人公小D的命运有相同的地方,读来令人叹息,引发读者的思考。E小说语言是冷静的超然的,叙述平实,不带作者的感情,这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9.小说中小董 “不知怎么,他想起了那只海龟”,小D为什么会想起那只“海龟”?(6分)答: 10.这篇小说的情节,既写了小董给女儿讲故事,又写了D评职称的进展情况。请简要说明这样安排故事情节的好处。(6分)答: 11.这篇小说写的是小董的生活,但为什么要以“海龟”为题?(8)答: 参考答案:8. B C (5分)9.共同的经历:海龟一次次为了香蕉把人驮过海

18、;小D一次次为了职称不断地苦干。共同的命运:海龟始终得不到应该得到的香蕉;小D也没有评上应该评上的职称。共同的性格:实干苦干,任劳任怨。(每点2分)10.小说明线写D给女儿讲海龟的故事,暗线写D评职称的进展情况,明暗线交替进行,虚实结合使小说内容更丰富,不单调; D和海龟又有共同的地方,交替进行叙述描写,能互相映衬,更好的塑造与海龟有一样特点的D的形象;能含蓄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主题。(每点2分)11. “海龟”是小D给女儿编造的故事中的主角,而小D与女儿之间的互动就是主要情节,因此,“海龟”有“道具”的作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分)小D编造的故事中的“海龟”,为了吃到香蕉,只好驮着主人来回

19、奔波,这与小D的处境极为相似,所以,“海龟”不仅推动情节发展,而且暗喻主题;(3分) “海龟”富有象征蕴涵,不仅暗示小D的风奋斗犹如故事中的海龟,而且也暗示某些领导犹如骑龟人,有明显的讽刺意味。(3分)3.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

20、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

21、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则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

22、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看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1.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认为它涉及人的多种精神诉求。B.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多样性的统一协调,而不是简单的同化。C.多种要素凑合在一起是“合”,只有“合”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和”的状态。D.儒讲“

23、拿得起”,道说“想得开”,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2.“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这一说法依据的是() (3分)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不能仅靠一种学说。B.只是单一要素,根本谈不上“合”,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心态。C.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人只有一种精神

24、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B. 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生”,不研究“死”,而佛学的引入则作了必要的补充。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D. 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张弛”之道,破“生死”玄关,达成心态和合。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原文说,“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2、答案:B解析:三教不可或缺,是说接受其文化的渐染而并非一定要信奉。3、答案:D解析:A项中,原文无“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这一说法;C项“缺一则互补之说

25、即无从谈起”错,只儒、道二教即有互补;B项中,“中国固有的学问”是比“儒道两家”大得多的概念,二者不可混淆,且“只是”一词太绝对,原文为“主要是讲人生哲学”。略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

26、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8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舍:舍弃,回避C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倾:倾诉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不能者止B

27、. 且在邦域之中矣 既来之,则安之C.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D.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0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A BC D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3分)_ (2)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3分)_参考答案:8D、9D、10B、11、(1)君子厌恶那种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2)我担

28、心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宫廷之内啊!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李珽,字公度,陇西敦煌人。珽聪悟,有才学,尤工词赋。年二十四登进士第,解褐授校书郎,拜监察御史,俄丁内艰。先是,父旅殡在远。家贫无以襄事,与弟琪当腊雪以单縗扶杖,衔哀告人,由是两克迁祔。而珽日不过一食,恒羸卧丧庐中不能兴。大为时贤所叹。忧阕,再征为御史,以瘠不起,逾时乃就。天复中,淮寇大举围夏口,逼巴陵,太祖患之,飞命成汭率水军十万援于鄂。珽入言曰:“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汭性刚决,不听。淮人果乘风纵火,舟尽焚,兵尽溺,汭亦自沈

29、于江,一如所料。又明年,太祖为元帅,以襄阳贰于己,率兵击破之,署珽为天平军掌书记。沧州节度使刘守文拒命,太祖引兵十余万围之,乃召珽草檄。珽笔不停缀,登时而成,大为太祖嗟赏。受禅之岁,宰臣除为考功员外郎、知制诰。寻以本官监曹州事。曹去京数舍,吏民豪猾,前后十余政,未有善罢者。珽在任期岁,众庶以宁。入为兵部郎中、崇政院学士。未几,以许帅冯行袭疾甚,出为许州留后。先是,行袭有牙兵二千,皆蔡人也,太祖深以为忧,乃遣珽驰往,以伺察之。珽至传舍,召将吏亲加抚慰。行袭欲使人代受诏,珽曰:“东首加朝服,礼也。”乃于卧内宣诏,令善自补养,苟有不讳,子孙俱保后福。行袭泣谢,遂解二印以授珽,代掌军府事。及庶人友珪篡

30、位,除右散骑常侍,充侍讲学士。内讨之日,军士大扰,珽其夕为乱兵所伤,卒于洛阳。珽性孝友,与弟琪有敦睦之爱,为搢绅所称。(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列传十四,有删节)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 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B. 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C. 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D. 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

31、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父母死后,子女须守丧三年,任官者须离职,称“丁忧”,也称“丁艰”,这里的“丁内艰”指遭遇父丧。B. 受禅是指王朝代换,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源于上古时的禅让制,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常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C. 不讳是死亡的委婉表达,古人对不同的人的死有不同的委婉表达,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死曰“不禄”等。D. 绅是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就是指把笏板插在腰间,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引申指士大夫。12.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32、 李珽聪明有才学。二十四岁就进士及第,他工于辞赋,在太祖征讨刘守文时应召起草檄文,挥笔立就,深得太祖赏识。B. 李珽为人孝顺。先前去世的父亲的灵柩安放于外地,因家贫,他和弟弟李琪一起冒着风雪四处求人,最终让父母合葬。C. 李珽治民有方。他在曹州任职时,不到一年时间,就让老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这是之前十几任官员都未曾做到的。D. 李珽见识过人,有谋略。征讨淮寇时准确判断局势;太祖让他出任许州留后,他亲近安抚将吏,并解除了冯行袭的后顾之忧。13.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珽日不过一食,恒羸卧丧庐中不能兴。大为时贤所叹。(2)以襄阳贰于己,率兵击破之,署珽为天平军掌书记。参考答案:

33、10. D 11. A 12. C 13. (1)而李珽每天不超过一顿饭,常虚弱地躺在丧舍中不能起身。深受当时有才德的人赞叹。(2)(梁太祖)因襄阳对自己有二心,率兵攻破襄阳,让李珽暂时担任天平军掌书记。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本题可以用排除法,首先先区别几个句子之间的不同点,然后结合前后文判断正误。本题中主要不同点是: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结合前后文,应该是“如今成船载一千名甲兵,就要载一倍的粮食,有紧急情况不能行动”所以应该是“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第二处中“屯巴陵”、“一月不与战”更合适,所以选D。原文标点: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

34、,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熟记能力。A“丁内艰”指母丧,即母亲去世。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期岁”,指满一年,而非选项中所说“不到一年时间”。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能力。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注意关键字词,(1)“过:超过;兴”:兴起,本文中指起身;句式“为所”表被动。(2) “贰:对有二心;破:使动用法,意译为打败;“署”:“暂任”。参考译文:李珽,字公度,陇西敦煌人。李珽聪明颖悟,有才学,尤其擅长词赋。二十四岁考中进士,初次做官授任校书郎,

35、授官为监察御史。不久为母亲守丧。这之前,父亲的灵枢远在外地,家中贫困无法办成丧事,他和弟弟李琪冒着腊月的风雪,身穿粗麻丧服,手拿丧棒,含哀求人,因此双亲得以迁到一起合葬。而李珽每天不超过一顿饭,常虚弱地躺在丧舍中不能起身。深受当时有才德的人赞叹。服完丧,再次诏任御史,因瘦弱不能赴任,过了一段时间才就职。天复年间,淮寇大举包围夏口,逼近巴陵,梁太祖担忧,急命成汭率水军十万人到鄂州援救。李珽进言说:“如今成船载一千名甲兵,就要载一倍的粮食,有紧急情况不能行动。吴人剽悍轻捷,如果被他们牵制,会有后患。不如派骁将屯住巴陵,一个月不和他们交战,那么吴寇就会断粮,而鄂州就解围了。”成汭性格刚强独断,不采纳

36、。淮人果然乘风放火,船全部被烧毁,士兵全部落水淹死,完全如李珽所料。第二年,梁太祖任元帅,因襄阳对自己有二心,率兵攻破襄阳,让李珽暂时担任天平军掌书记。沧州节度使刘守文违抗命令,梁太祖率兵十多万人包围他,于是召李珽起草声讨书,李珽(马上到外面)手不停笔,立刻写成,大为梁太祖赞赏。梁太祖登第那年,宰臣授任他为考功员外郎、知制诰,李珽(多次上书坚决推辞)不久以原官监管曹州事务。曹州距离京城不远,官吏百姓强横狡猾,前后十多人在这里做官,没有能善始善终的。李珽在任一年,百姓就得以安宁的生活。入朝任兵部郎中、崇政院学士。不久,因冯行袭病重,出任许州留后。这之前,冯行袭有牙兵二千人,都是蔡州人,梁太祖深为

37、忧虑,于是派李珽飞驰赶去,以便窥视他们的动静。李珽到达客舍后,召见将吏亲自加以抚慰。冯行袭想派人代他接受诏书,李珽说:“头向东身穿朝服,是礼仪。”于是在冯行袭卧室内宣读诏书,令他自己好好补养,如有不测,子孙都享后福。冯行袭哭泣着告谢,于是解下二印交给李珽,让他代管军府之事。到庶人朱友珪篡位时,李珽授任右散骑常侍,并担任侍讲学士。讨伐朱友珪那天,军士大乱,李珽这天晚上被乱兵杀伤,死在洛阳。李珽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和弟弟李琪和睦相爱,受到士大夫称赞。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真,姓何氏,东莞之员冈人,生八岁而孤,母夫人守志不夺。少英伟好书剑。至正间,岭南盗起,焚掠州郡,真集义兵保乡里,

38、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盗场管勾。中原兵起,岭海骚动,弃官归乡里,慨然以生民为念。岁乙未,邑民王成、陈仲玉构乱,真请于行省举义兵除之。真躬环甲胄,往擒仲玉以归。岁癸卯,南海三山民部宗愚陷广州,守将何深死乏,大肆焚掠。真闻之,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广人大悦。 时中原大乱,南北阻绝,真益练兵据险,保障一隅。 洪武元年戊申二月壬寅,大明太祖高皇帝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率舟师取广东。时永忠在福州,先遣人以书谕真,曰:“元君失驭,天下土崩,豪杰之士,乘时而起,或假元之号令,或自擅其兵威,暴征横敛,蚕食一方,生民涂炭,可谓极矣。今天予受天明命,肇造区夏,惟两广僻在遐荒,未沾圣化。予受命南征,顺者抚绥,逆者诛殛。

39、恐足下来悟,辄先遣一介之使相告,惟足下留意焉。”遂航海趋广东。三月甲戍,何真籍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遣使奉表迎降。 初,汤和等平福建,真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请降,且遣人回报真。至是,征南将军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诣京师。上赐诏褒之,曰:“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二:易乱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识所归者次也。负固偷安,流毒生民,身死不悔,斯不足论矣。顷者,师临闽、越,卿即输诚来归,不烦一旅之力,使兵不血刃,民庶安堵,可谓识时达变者矣。”真叩头谢曰:“昔武王伐暴救民,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今主上除乱以安天下,天命人归,四海景从。臣本蛮邦之人,迩者逢乱,不过结聚乡民,为保生之计,实无他志,

40、今幸遇大明丽天,无幽不烛,臣愚岂敢上违天命。”上曰:“夫能不贾祸于生灵者,必世享其泽。朕嘉卿忠诚。念江西地近广东,是用特授尔江西行省参政, 以表来归之诚。上云:令名,德之輿也。卿令名已著,尚懋修厥德,以辅我国家。”七月乙巳,封何真为东莞伯。 (节选自国初群雄事略)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邑民王成、陈仲玉构乱 构:招致B先遣人以书谕真 谕:上对下的文告C. 何真籍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 籍:登记D征南将军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诣京师 诣:前往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真躬环甲胄,往擒仲玉以归慨然以生民为念B豪杰之士,乘时而起 诸侯不期而会者

41、八百C真请于行省举义兵除之 真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D易乱为治者上也 顷者,师临闽、越,卿即输诚来归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何真“保民达变”的一组是( )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盐场管勾练兵据险,保障一隅少英伟好书剑受命南征,顺者抚绥,逆者诛殛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请降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ABC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真年少不幸,八岁便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抚育孤儿,始终没有改嫁。B元末大乱,广东土匪乘势而起,为抵御土匪的骚扰,何真组织了自己的武装。C何真原本率部降元,后因廖永忠信中的言辞咄咄逼人,何真不得已,改向明军投降。D明太祖褒奖了何真,对其在动乱时节组织武装保境安民的举动给予了充分肯定。9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恐足下未悟,辄先遣一介之使相告,惟足下留意焉。(3分)今主上(皇上)除乱以安天下,天命人归,四海景从。(3分)参考答案:5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