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南省衡阳市福田第一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280414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衡阳市福田第一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南省衡阳市福田第一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南省衡阳市福田第一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南省衡阳市福田第一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南省衡阳市福田第一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南省衡阳市福田第一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5分)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表现和广阔场所。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我们容易看到的,常常是与之相左的情况。比如说,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时的包袱。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惟古是尚,应该保护其班驳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这时,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们心目中的

2、财富。传统的确是财富,但财富不在它的惰性;传统也的确是包袱,但包袱也不因它的非时装。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传统是内在物,是人体本身;精确点说,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但是传统也不是神赐的,天生的,它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必定也会随共同生活的变化而更新。谁要想拉住传统前进的脚步,阻挡传统变化的趋势,纵或得逞于一时,终将徒劳无功,而且往往要激起逆反心理,促成精神危机。这是有史可稽的。15文中说“文化传统”是财富,其积极含义和消极含义分别指什么?“包袱”指什么?(3分_16“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的“这一点”指

3、的是什么?(2分)_参考答案:15、积极含义是指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消极含义是指把传统当做文物,惟传统是尚,抱残守缺。包袱则指文化传统中的惰性成分使人们不能与时俱进。(3分)16人类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2分)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太湖碎锦范烟桥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

4、同的胜概。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

5、用自然。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蜂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如蒸。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

6、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因此,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假使从苏州直接到西山,出蠡口,就展开了图画,山更多,湖更大,变幻就更多。王鏊“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冯善“震泽春浮涨碧漪,净涵天影漾玻璃”,能把湖山之胜,描绘得恰到好处。道书上所说的第九洞天林屋,就在西山。到了里面,石壁嶙峋如雕塑,是洞庭一奇。这里有许多神话,和山农们闲谈,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而西边的消夏湾,更附会着西施的种种传说。山湾柔顺的湖水,浅而澄清,可以游泳。有着荷花、菱叶,清风徐来,颇有凉意,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到了包山寺,才窥见缥缈峰突起在丛林杂树之上。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

7、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有了山,有了水,才见得山的灵秀,水的空明。太湖就以此特饶奇胜。太湖还有四个画面,和洞庭东山、西山合起来,差不多得见其全貌。一是从湖州到无锡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断续中经过,前后左右可以看到云峦起伏,似乎它们都有动态,与人游戏。一是从无锡到宜兴,数十分钟的汽车行程,在湖边掠过,太湖平铺在车外,远山几抹,可望而不可即。一是无锡的鼋头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经过人力的整理,有着怪石突兀、惊涛汹涌的奇趣。不仅有色,而且有声。夕阳将下,余晖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状。一是苏州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见得静止处,已不是空阔浩渺的光景。而即小见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阴、晴、风、

8、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适逢其会,逸趣横生。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古今诗人画师,尽管灵思妙想,摄取片断到诗画里,有着他们的杰作,还是概括提炼。我更无能,凭我接触到的,写了些体味,或许有三言两语,能引起到过太湖者的同情,作会心的微笑。毕竟是“尝鼎一脔”,太湖实在是描写不尽,描写难工的。(有删改)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作者对太湖东山、西山及太湖在阴、晴、风、雨、云、雾下的变幻作了详细的描绘,表现了太湖山水的多变与逸趣横生。B. 文章引用形容太湖的套语、诗句,谈及苏州园林、道书记载和神话传说,增添了太湖的人文色彩和传奇性。C. 文

9、章用“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比喻四围山石被削取的石公山兀立湖面这一湖山相映的景致,极为生动形象。D. 第段写太湖的四幅画面,都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结合色彩、声音等变化,表现不同时空之下的太湖奇景。E. 本文写太湖美景,详略有致,既有整体勾勒,又有局部描写,自然景色与审美体验有机融合,韵味丰富。5. 文章第段写了东山带哪些“胜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 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内涵和作用。参考答案:4. AD 5. (1)文章第段写了三方面“胜概”:自然之美、物产之丰,劳作之美;(2)表达了作 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

10、,认识到劳动创造美和 人民群众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 6. 碎锦”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太湖景色的丰富多彩,表达了作者对太湖的喜 爱和赞美。具有统摄全篇和联结全文的作用。因太湖辽阔,作者只选取有代表性的几处景 色来描绘,并通过这些“碎锦”的组合,呈现太湖的全貌。作者以“碎锦”表明其文只能 算是对太湖美景的部分呈现,既表现了他的谦虚,也暗含了对描写难尽的太湖美景的赞赏。【4题详解】本题考查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本题考查内容涉及分析综合、鉴赏评价两大方面,能力层级为C级和D级。解答这种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分析鉴赏题,要结合文本的具体语境,联

11、系文本的基本特征、主题、进行综合分析。选择答案时还要注意运用排除法来判断对错。A项由第段可知,对太湖在阴、晴、风、雨、云、雾下的变幻的描写是略写。D项“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说法错误,没有运用想象;且第段是从不同角度写太湖的,不是移步换景。故选AD。【5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概括题要能分析层次结构,逐条概括,答案可以选用原文的词句,但要根据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重新组织,力求简洁、明确。作者的感情主要蕴含在字里行间,可以结合文章主旨概括。回归原文进行分析是关键,第段是总分结构,第311句具体阐述,特别是9句是答题的关键。感情的表达主要蕴含在作者对

12、太湖美景的描写和最后一句对太湖人的直接赞美中。比如“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可概括出自然之美、物产之美、劳作之美的内涵。表达了作 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认识到劳动创造美和 人民群众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6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13、 级。题目的内涵和作用总括起来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作用;对主旨情感的体现作用;对文章结构方面的贯穿引领作用;从文辞和读者方面看,增加文采和吸引力等作用。分析时要能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太湖碎锦”运用了比喻,“锦”原意为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比喻花样繁多而美好的东西,也指色彩鲜明华丽。联系全文内容可知,题目包含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碎”则凸显了作者对太湖景观的描写特点,从局部着眼。题目的作用主要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形象的比喻也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赞赏之情。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伏尔泰:抗争与幽默并存伏尔泰是法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作家之一,被视为反暴政

14、、残酷的英勇战士。有人形容他说,伏尔泰的名字享誉世界,总会引起生动的反应。也有人认为,在一个官僚、工程师和生产者的世界里,他是一位必不可少的哲学家。伏尔泰说:“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它减轻了生命的负担。”早在学生时代,伏尔泰就形成一种富有反抗精神的气质。有一次,他和一位同学进行辩论,争得脸红脖子粗时伸手一指说:“走开,否则我就打发你到冥王爷那儿去取暖。”同学挑逗说:“为什么不去地狱?那儿挺暖和的!”伏尔泰诙谐地说:“谁知道是不是真有地狱呢!”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赫二世仰慕伏尔秦的才学和名望,邀请他到宫廷做事。伏尔泰希望得到普鲁士国王的支持推行改革,欣然应允赴任。但很快他就发现,弗里德利赫二世治

15、国的专横和荒唐同历史上的暴君毫无二致。尽管国王对他礼遇有加,可他还是不愿意继续为他所用。就在这个时候,柏林科学院院长莫倍督依出版了一部荒谬绝伦的著作,主张建立一座城市,只许人们讲拉丁语;在地面挖一个窟窿,直通到地球的核心;将树脂涂抹在病人身上,借以防止其丧失生命力,如此等等。伏尔泰挺身而出写了一篇文章,对这些奇谈怪论进行了犀利的抨击和嘲讽,因此触怒了普鲁士国王。国王的亲信来到伏尔泰的门前,烧掉那篇檄文表示抗议。伏尔泰借坡下驴,把钥匙和勋章退回国王,毫不犹豫地离开了王宫。伏尔泰是幽默大师。有一次,伏尔泰想要出门,开口吩咐仆人说:“儒塞夫,去把我的鞋拿来。”儒塞夫赶紧取来鞋子,伏尔泰见鞋上沾满泥土

16、,就责怪说:“早上你怎么忘了擦擦它。”儒塞夫满不在乎地说:“先生,我看用不着。走这条破土路,两个小时以后,您的鞋不又像现在一样脏了吗?”伏尔泰穿好鞋,没说什么就走出家门。儒塞夫见食橱上着锁,就追出来喊了一声:“先生慢走,给我钥匙!”伏尔泰反问道:“钥匙?”儒塞夫点头表示:“对,食橱上的钥匙。我还要吃午饭呢!”伏尔泰奚落说:“我的伙计,吃什么午饭呢?两个小时以后,你不也将和现在一样饿吗?”伏尔泰跟朋友聊天,将一位作家大加赞扬一番。朋友当即告诉他说:“听到您这样慷慨地赞扬此人,我感到很遗憾。要知道就是这位先生,老在背后说您的不是。”伏尔泰付之一笑说:“这样看来,我们两个人都说错了。”伏尔泰成为文化

17、名人,他的观点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共鸣。伏尔泰看不惯摄政王奥尔良的放荡,出言讽刺了几句,结果被逐出巴黎。不久他又被投入巴士底狱,蒙受了近一年的牢狱之灾。伏尔泰84岁结束在国外的流亡生活,返回阔别多年的故乡。大哲学家归来的消息一经传开,前来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一天竟有上百位。有一个外地读者仰慕伏尔泰的大名,给他写了一封长信。接到伏尔泰的回信后,这位读者深感荣幸,从此不间断地与大师有书信往来。伏尔泰没有闲工夫应酬,回信了断说:“读者阁下,我已经死了。”孰料那位读者仍不死心,没过几天又有书信寄来云:“谨呈伟大的伏尔泰先生于九泉之下。”大思想家不得已,只好再次回信表示:“望眼欲穿,请您快来。”伏尔泰对咖啡

18、情有独钟,到了上瘾离不开的程度。一位朋友关心他的健康,好心奉劝说:“别再喝这种饮料了。这是一种慢性毒药,你是在慢性自杀!”伏尔泰潇洒一笑说:“你说得一点不错。我想它一定是慢性的,不然为啥我已经喝了65年还没有死掉呢?”伏尔泰一生与专制和宗教偏见为敌,无论处境多么艰难他都坚信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临终前他拒领圣餐,不搞临终仪式,也不发表信仰声明。一位牧师前来为他祈祷,倾听他最后的忏悔。伏尔泰毫不客气地质问:“牧师先生,是谁叫你来的?”牧师自信地回答说:“伏尔泰先生,我是受上帝的差遣,特来为你做临终祈祷的。”伏尔泰毫不客气地说:“请拿出你的证件来,让我检验一下,以防有人假冒!”看到床边的灯光忽明忽暗

19、,他发出疑问:“怎么,灵前的烛火已经点燃了?”话音刚落,他就与世长辞了。 (选自高景轩伏尔泰:大师的幽默人生)(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它减轻了生命的负担”,其中“希望”可以理解为理想追求,“负担”可以指精神和物质上的压力。 B伏尔泰被逐出巴黎。又被投入巴士底狱,是由于他成为文化名人、其观点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共鸣,并出言讽刺了摄政王奥尔良。 C那位仰慕伏尔泰的读者给伏尔泰寄信说“谨呈伟大的伏尔泰先生于九泉之下”,表示即使伏尔泰去世了,他也要写信表达情感。 D伏尔泰临终前问“怎么,灵前的烛火已经点燃了”,这是伏尔泰奚落有人盼

20、他早死,因为只有人死后,他灵前的烛火才会点燃。 E本文选取伏尔泰生活中的几件事,有详有略,写出了一个具有反抗精神和幽默风格的伏尔泰,这其中语言描写起到了关键作用。(2)从文章的第二段(“早在学生时代离开了王宫”)看,伏尔泰的反抗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3)列举三件表现伏尔泰幽默的事并加以分析,说明这些幽默分别表现了伏尔泰对人对事等方面的什么样的态度。(6分)(4)作者以“抗争与幽默并存”为题,你认为在伏尔泰身上,抗争与幽默两者关联密切吗?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1)答E得3分,答A得2分,答B得1分,答C和D不得分。(题中B项,伏尔泰的被逐出巴黎,又被投入巴士底狱

21、,直接的原因是他“看不惯摄政王奥尔良的放荡,出言讽刺了几句”,这与“他成为文化名人、其观点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共鸣”也许有联系,但不能把它作为入狱的直接原因。C项理解不恰当,读者写这句话也是以幽默的方式和伏尔泰开玩笑,这从上下文可以看出。D项,伏尔泰的话是以幽默的方式和临终前在他身边的人开玩笑,并非是奚落谁。)(2)表现在对传统迷信说法的反抗上,他以“谁知道是不是真有地狱”,对有地狱这一传统说法发出了疑问;表现在对国王的反抗上,当他看到邀请他到宫廷做事的普鲁士国王是个暴君时,便不愿意为他所用;敢于对当时的柏林科学院院长提出挑战,对他的奇谈怪论进行犀利地抨击与嘲讽,因此不怕触怒国王,并自动离开王宫。

22、(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试题分析:应抓住“伏尔泰的反抗精神”一语在文本第二段中帅选相关信息。比如伏尔泰对传统迷信说法的反抗,他对有地狱这一传统说法发出疑问;比如伏尔泰对国王的反抗,当他看到普鲁士国王是个暴君时,便不愿意为他所用;比如伏尔泰敢于对当时的柏林科学院院长提出挑战,对他的奇谈怪论进行犀利地抨击与嘲讽,不怕触怒国王自动离开王宫等。(3)伏尔泰对仆人儒塞夫的幽默,表现了他对做事不得体的仆人不直言指斥,而是以幽默的态度引导、令其思考的态度;对于那位背后说他不是的大作家,伏尔泰用一句幽默的话来表明,他对批评自己的人有一种不以为意的坦然胸怀;对临终时前来为他祈祷的牧师,伏尔泰以幽默的话对他进

23、行讥刺,表现了伏尔泰坚信自己信仰的态度。(一点2分,选其他的事,对处事态度分析恰当即可)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幽默”一词是关键,列举了幽默事例后,还应对此事例所表现的伏尔泰的态度进行分析。文本中写了伏尔泰对仆人儒塞夫的幽默,这表现了他对仆人不直言指斥而是以幽默的态度引导、令其思考的态度;还写了伏尔泰对于那位大作家所说的幽默的话,这表明他对批评自己的人有一种不以为意的坦然胸怀;还写了伏尔泰对前来为他祈祷的牧师的幽默的话,这表现了伏尔泰坚信自己信仰的态度。(4)【观点一】在伏尔泰身上,抗争与幽默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抗争表现了伏尔泰作为一个反暴政,反宗教偏见,坚持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斗士的一种精神,

24、而幽默则是这种大无畏精神下处事的一种表达方式;幽默作为伏尔泰处事的一种表达风格,使他的反抗精神的表达也独具特色。比如他对地狱、对牧师的不相信等就是以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观点二】在伏尔泰身上,抗争与幽默两者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抗争表现的是伏尔泰在反暴政、反宗教偏见,坚信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上的一种精神,而幽默则只是的一种表达习惯的体现;幽默作为伏尔泰处事的一种表达方式,是随时随地体现在他的生活中的,这里既有对仆人的、对崇拜他的人的,也有对反对他的人和他反对的人的,多数情况下与他的反抗精神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关联。(观点明确,给2分;理由充分,给6分。)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探究试题,答案并不唯

25、一,可采取认为有联系或认为没有联系这两种态度,但都应该观点鲜明,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若认为有联系,可从抗争表现了伏尔泰的一种精神,而幽默则是一种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还要从幽默作为伏尔泰处事的一种风格,使他的反抗精神的表达也独具特色这个角度分析。若认为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可从抗争表现的是伏尔泰的一种精神,而幽默则只是的一种表达习惯的体现的角度分析;还要从幽默作为伏尔泰处事的一种表达方式,多数情况下与他的反抗精神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关联的角度分析。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

26、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

27、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加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

28、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节选白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一)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B.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C.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D.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8.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

29、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 “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B. “修撰”是官名。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宋有集英殿、右文殿等修撰。至元时,翰林院始设修撰。明清因袭之,一般于殿试揭晓后,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C. “母忧”指母亲的丧事。为父母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即守丧之礼。D. “谥”为古代君主、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的称号。9. 下列对原文

30、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B. 罗洪先犯言敢谏。皇帝常常称病不上朝,罗洪先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在皇帝非常忌讳太子临朝时,依然敢于上疏,请求皇上让位。C. 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人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D. 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1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31、代汉语。(1)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2)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参考答案:7. C 8. D 9. B 10. (1)王敞害怕,回来后催促改变奏章,罗循故意拖延时间,数天后刘瑾倒台,王敞于是向罗循道歉。(2)顺之应召入朝,想要引荐他出来做官,严嵩因为同乡的缘故,打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尽力推辞了。【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罗洪先所仰慕的应该是罗伦的为人,故“罗伦”与“为人”之间不应断开,排除A项、D项。

32、“之”是代词,指传习录,为“好”的宾语,“欲往”的目的是“受业”,二者联系紧密,故“好之”之后宜断开,而“欲往受业”不宜断开。且“师”在此句中为动词,对象是李中,“师”应断在后句中,排除B项。句意:罗洪先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十五岁时,读王守仁的传习录,喜欢上它,想前往拜师求学,罗循没有同意而罢休。于是拜同乡的李中为师,学习李中的学说。故选C。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

33、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寓含善意评价”错,应该是“寓含褒眨意义”。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

34、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依然敢于上疏,请求皇帝让位”错。结合“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分析可知,文中说的是请求来年朝贺正旦日后,皇太子出宫驾临文华殿,接受群臣朝贺。故选B。【10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惧”,害怕;“趣”,通“促”,催促、督促;“易”,改变;“迟”,拖延;“之”,助词,不

35、译;“乃”,连词,于是;“谢”,道歉。(2)“挽”,牵引、引荐;“之”,代词,他;“出”,出来做官;“以”,介词,因为;“故”,缘故;“拟”,打算;“假”,借助、假借;“起用”后面补充宾语“他”;“辞”,推辞。【点睛】参考译文:罗洪先,字达夫,是吉水人。父亲罗循,是进士。历任兵部武选郎中。恰逢考核选拔武官,有二十多个指挥平素出自刘瑾门下。罗循罢除其管事。刘瑾愤怒地骂尚书王敞,王敞害怕,回到兵部催促改变奏折。罗循故意拖廷,几天后刘瑾倒台,王敞于是向罗循道歉。罗循历任镇江、淮安两府的知府和徐州兵备副使,都有治政的名声。罗洪先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十五岁时,读王守仁的传习录,喜欢上它,想前往拜师求学,

36、罗循没有同意而罢休。于是拜同乡的李中为师,学习李中的学说。嘉靖八年,考中进士篥一名,授官修撰,马上请求辞官回家。岳父太仆卿曾直高兴地说:“有幸我的女婿成就了大名声。”罗洪先说:“儒学之士的事业有比这更大的。这种人三年就一个,有什么值得高兴的?”罗洪先侍奉双亲很孝顺父亲毎次迎接客人。罗洪先都穿上礼服依次给客人斟酒、拂扫座席、端授茶几,非常恭敬。过了两年,下诏弹劾请假超过期限的官员,他才去任职。不久遭遇父亲的丧事,寝苫枕块,吃素食。不回家中,这样过了三年,接着又遇上母亲的丧事,也如此守丧。十八年选拔东官的官员,召任春坊左赞善。第二年冬天,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上疏请求来年朝贺正旦日后,皇太子出宫

37、驾临文华殿。接受群臣朝贺,当时皇帝多次声称有病不上朝,忌讳臣子说让太子临朝的事。见到罗洪先等人的奏疏,非常愤怒地说:“这是枓定朕卧病必定不徒好了。”降下亲手写的一百多字的诏令责备他们,于是削除三人的名藉。罗洪先回到家中,更加寻求王守仁的学问。甘于淡泊锻炼于寒冬酷暑。策马腾跃,拉引强弓。査考地图翻阅历史,从天文、地理、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打仗的阵法和攻守方式,下至阴阳、算数,无不精心研究。至于人才、吏治之、国家大计、百姓的情况,都用心咨询访问。(他)说:如果身在其位,都是我的事。”县皇的田賦有很多积久的弊病,(他)请求有关部门均衡处理,有关部门就交托他来处理。罗洪先细心考察,积弊马上除去,收

38、成不好。他转交书信到郡县,得到粮食几十石。都是友人亲自出救济的。流窜的盗賊进入吉安,主事官员惊慌失措。罗洪先为他出谋划策迎战守卫,盗賊退兵离去。他向来与唐顺之友好,唐顺之应诏入朝,想引他出山。严嵩因(与他)是同乡的缘故,打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极力推辞。当初,请假回家,经过仪真。同年考中进士现任主事的项乔在盐运司任职。分管仪真。有富人犯罪定为死罪。用一万两银子请求为自己开脱罪名,罗洪先拒不同意,项乔暗示劝告,他严厉地说:“您没听说有志之士不忘记身处沟壑吗? ”江水上涨,毁坏了他的屋子,巡抚马森想为他营造,他坚决推辞不同意。隆庆初年去世官光禄少卿,谥号为“文庄”。5. 给下列划线句用“

39、/”断句。(3分)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君 子 之 学 也 入 于 耳 藏 于 心 行 之 以 身 君 子 之 治 也 始 于 不 足 见 终 于 不 可 及 也参考答案: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3分) 译文: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的话多而虚假。君子的学习,传入耳中,记在心里,从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从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始,最终使人不能赶上。君子考虑幸福往往不能周全,但思考祸患却百倍于

40、思考幸福。君子在领受财物时要看对象,施与财物时却不选择人。君子的充实如同空虚一样,有如同没有一样。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许文岐,字我西,仁和人。祖子良,巡抚贵州右佥都御史。父联枢,广西左参政。文岐,崇祯七年进士。历南京职方郎中。贼大扰江北,佐尚书范景文治戎备,景文甚倚之。迁黄州知府,射杀贼前锋一只虎,夺大纛而还。狱有重囚七人,纵归省,克期就狱,皆如约至,乃请于上官贷之。十三年迁下江防道副使,驻蕲州。贼魁贺一龙、蔺养成等萃蕲、黄间,文岐设备严。贼党张雄飞将南渡,命游击杨富焚其舟,贼乃却。巡抚宋一鹤上其功。副将张一龙善驭兵,文岐重之。尝共宿帐中,军中夜呼噪,文岐曰“此奸人乘夜思遁耳”

41、,坚卧不出。质明,叛兵百余人夺门遁,一龙追获尽斩之,一军肃然。杨富既久镇蕲,一鹤复遣参将毛显文至,不相得,兵民汹汹。文岐会二将,以杯酒释之,始无患。十五年,左良玉溃兵南下大掠。文岐立马江口迎之,兵莫敢犯。时警报日急,人无固志,会擢督粮参政当行,文岐叹曰:“吾为天子守孤城二载矣,分当死封疆,虽危急,奈何弃之。”遣妻奉母归,檄富、显文出屯近郊,为固守计。无何,荆王府将校郝承忠潜通张献忠。明年大举兵来攻,文岐发炮毙贼甚众。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献忠闻其名,不杀,系之后营。时举人奚鼎铉等数十人同系,文岐密谓曰:“观贼老营多乌合,凡此数万卒皆被掠良民,若告以大义,同心协力,

42、贼可歼也。”于是阴相结,期四月起事,以柳圈为信。谋泄,献忠索之,果得柳圈,缚文岐斩之。将死,语人曰:“吾所以不死者,志灭贼耳。今事不成,天也。”含笑而死,时文岐陷贼中已七十余日矣。事闻,赠太仆卿。【注】大纛:古代行军中或重要典礼上的大旗。(节选自明史)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景文甚倚之 倚:倚重 B时警报日急,人无固志 固:坚定的C时举人奚鼎铉等数十人同系 系:联系D于是阴相结,期四月起事 阴:暗地里5下列对原文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B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

43、炮不得发/遂被执C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D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许文歧作战勇武。当贼寇在江北一带作乱时,文歧辅助尚书范景文进行防御。在黄州知府任上,与敌军的交战中射杀了敌军的前锋一只虎,最后夺得敌军大旗而还。B许文歧智勇双全。驻守蕲州期间,贼寇头目贺一龙、蔺养成等聚焦于蕲州、黄州一带,许文歧严密防备;后来贼党张雄飞将要南渡长江,文歧用计迫使贼党放弃这次计划。C许文歧善于协调将领之间的关系。久镇蕲州的杨富与新到的参将毛显文不和,弄得兵民不安,文歧在宴会中

44、消除了两人的矛盾。D许文歧忠于朝廷。形势紧迫,人心惶惶,许多人没有固守阵地的想法,许文歧仍要坚守;他没有被杀的原因,在于他立志消灭叛贼。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狱有重囚七人,纵归省,克期就狱,皆如约至,乃请于上官贷之。(5分) (2)遣妻奉母归,檄富、显文出屯近郊,为固守计。(5分) 参考答案:4.C 系,系狱,被关押。5.B6.D “没有被杀的原因,在于他立志消灭叛贼”有误。原文“献忠闻其名,不杀”中表明许文歧没有被杀的原因在于张献忠敬重他的盛名,而他立志消灭叛贼是他没有自杀的原因。7.(1)狱中有被判处重刑的七人,(文岐)放(他们)回去省亲(或探望亲人),(给他们

45、)规定回狱时间,(这七人)都按照约定时间回来了,于是文岐请求上级官员宽恕他们的罪行。(2)(于是)安排(或令、或让)妻子送母亲返乡,发檄文令杨富、毛显文出兵在城外驻扎,做好坚守阵地的准备。【参考译文】许文岐,字我西,浙江仁和人。祖父许子良,曾为巡抚贵州右佥都御史,父亲许联枢,曾任广西左参政。文岐是崇祯七年( 1634 )的进士。曾担任南京职方郎中一职。贼寇在江北一带大肆作乱,许文岐辅助尚书范景文进行防御,景文十分倚重他。许文歧后调任黄州知府,(在与乱军交战中)曾射杀敌军前锋一只虎,夺大旗而归。狱中有被判处重刑的七人,(文岐)放(他们)回去省亲(或探望亲人),(给他们)规定回狱时间,(这七人)都

46、按照约定时间回来了,于是文岐请求上级官员宽恕他们的罪行。崇祯十三年( 1640 ) ,许文歧被调任下江防道副使,驻守蕲州。贼寇头目贺一龙、蔺养成等部聚集在蕲州、 黄州一带,文岐严密防备。贼党张雄飞将要南渡长江,文岐命游击将军杨富去烧毁贼党船只,贼党才退却。巡抚宋一鹤将文岐这次的军功上报给朝廷。副将张一龙善用兵,文岐很器重他。(两人)曾共宿一帐中,半夜军中大声喧闹,文岐说:“这是奸人想乘夜逃跑。” 他坚持卧床不动。第二天天刚亮,有一百多叛兵夺门逃跑,张一龙将他们全部追捕杀掉,全军肃然。杨富本已长期镇守蕲州,一鹤又派参将毛显文前去,杨毛二人不和,(致使)兵民不安。文岐召见二位将军,于宴会上用一杯酒消除了二人的矛盾,才没有了隐患。崇祯十五年(1642) ,左良玉的败兵南下准备大肆劫掠百姓。文岐在江口立马等待,溃兵不敢侵犯。这时,形势一天天危急,士兵没有坚定的意志,恰好此时许文岐已升为督粮参政,正要启程赴任,见此情形不禁叹息说:“我为天子驻守这座孤城已经两年,其职责应死守疆土,如今形势危急,我怎么能离开?”(于是)安排(或令、或让)妻子送母亲返乡,发檄文令杨富、毛显文出兵在城外驻扎,做好坚守阵地的准备。不久,荆王府的将校郝承忠暗中与张献忠勾结。第二年,(贼寇)发兵大举进攻蕲州,许文岐发火炮击毙敌军很多人。夜晚即将过去一半,大雪下了一尺多厚,敌军攻下西门进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