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永州市云龙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如果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王克勤访谈录南方周末:你可能是中国调查记者中年龄最大、最有激情、干劲最足的一个。我看过你的一些言论,你做新闻不仅仅是为了职责,你是把新闻当做信仰。王克勤:有人问我,一个人掉进水里,你是先救人还是先拍照?我说我的选择很简单,先救人。他说,你不是记者吗?我说对不起,我娘生我时,首先是人,是这个社会的一名公民,之后才是记者。南方周末:你不是为了报道而报道。王克勤:对。说到为了报道而报道,我可以举出很多案例。吉林一家媒体报道农民工
2、从楼上摔下,摔死了,它的标题叫“昨夜上演高空飞人”。江苏一家媒体报道农运车从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头部轧过去,轧死了,它的标题叫“骑车人中头彩:惨死”。可见他们对生命的态度何其冷酷。所以,我经常跟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做新闻到底是为了什么?初级目标是传递信息,中级目标是报道真相。但新闻还有一个终极目标,那是什么?就是守护个人权利。作为一个人,我看到别人痛苦我也会跟着痛苦,想要自己不痛苦就要去行动。而如果别人受难时你反而有快感,说明你的人性已经异化了。南方周末:这就超出报道的技术范畴了,而属于道的层面。王克勤:相对于“新闻之术”来说,这可以称为“新闻之道”。技术层面,任何人经过训练都可以做到,并且都可以做
3、得很专业。但是要做到遵循“新闻之道”,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在采访的时候,见到老大爷向我们求助。当然出于职业规范你要保持跟他的距离,包括对他陈述的情况要质疑、警惕,但同时要对他保持应有的尊重,这并不矛盾。南方周末:这既是做人,职业素养也在其中。王克勤:对。概括起来无非六个字:说人话,做人事。南方周末:你作揭黑报道差不多20年了,你为什么能坚持下来?王克勤:我觉得要有基本的判断:只要我们努力了,社会将有所改变。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努力了不一定会改变,但不努力就永远不会改变”。说实在话,我一直苦苦坚持,主要是因为我的内心太柔软,我看到别人求助的眼神,会很痛苦。要减少自己的痛苦,我就得行动,在职业范围内
4、给他们一些帮助,换得内心的宁静和宽慰。从职业层面讲,作为记者更需要有激情,应该容易被那些事情打动。如果你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记者应以激情之心关注,用冷静之笔记录。就拿我这近20年的职业生涯来讲,我当年作了甘肃回收市场黑幕的报道,马上引来甘肃全省范围的回收市场的整治。我后期的很多调查,包括艾滋病调查,山西疫苗黑幕调查,就公共舆论的影响力来讲,重视程度也是前所未有。山西疫苗报道已经对全中国的公共卫生工作者起到了警示作用。我掌握的大量信息显示,他们对疫苗管理的态度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但最重要的还是对全民的启蒙作用,它已经提醒了全中国所有的家长,要冷静地看待现阶段的社会问题,而不是盲从和盲信。南
5、方周末:你认为舆论监督社会到底有多大的作用?王克勤:十年前,我对舆论监督能起的作用就有一些思考,现在的思考和当时的思考变化不大。我认为舆论监督有以下三个层面的作用:第一,从微观上讲,舆论监督往往都是捍卫具体的公民权利,对特定的受害者直接起到救助作用。第二,从中观上讲,我们的努力可能影响某地乃至中央的公共政策,不仅使报道中的当事人受益,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国家的制度建构起到点滴的改变作用。第三,从宏观上讲,我们每天的报道大多是真相的呈现,只要不断把真相公之于众,就有累加效应。这个作用是渐进的,常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这个作用往往是最大的。南方周末:但是记者的能量、媒体的能量不能高估。媒体不是救世主
6、,不可能包打天下。王克勤:是的。不过只要一直坚持那样去做,那样尽职尽责,就能够有所成就。(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1)下列对访谈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南方周末高度评价了王克勤的行为,认为他做新闻不是为了报道而报道,即不是为了职责,而是把新闻当做信仰。B一个新闻记者看到有人落水,先拍照而不是先救人,那说明他的人性已经异化,他已经偏离了新闻报道的目标。C出于职业规范,新闻记者要保持和求助者的距离,包括对他陈述的情况要质疑、警惕,但应该对求助者保持应有的尊重。D王克勤对山西疫苗黑幕的调查,不仅促使公共卫生工作者对疫苗管理的态度发生重大变化,而且对全民起到了启蒙作
7、用。E王克勤认为不能高估记者和媒体的能量,但记者和媒体只要尽职尽责地坚持,就能够有所成就,并且能使社会产生突变。(2)王克勤列举了昨夜上演高空飞人和骑车人中头彩:惨死的报道事例,有什么作用?(6分)(3)这篇访谈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请你就最主要的三个方面加以概括。(6分)(4)王克勤认为:“如果你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请结合本文,联系现实谈谈这篇人物访谈的社会价值。(8分)参考答案:(1)CD。解析A项,“不是为了职责”错,原文是说“不仅仅是为了职责”;B项,“偏离了新闻报道的目标”错,应该是“偏离了新闻报道的终极目标”;E项,“能使社会产生突变”错,应该是“渐变”。(2)用具体事例说明
8、有些媒体、记者对生命的冷漠。引出下文谈及的新闻的三个目标。(3)新闻的三个目标:初级目标、中级目标、终极目标。王克勤近20年坚持作揭黑报道的原因。舆论监督对社会的三个层面的作用。(4)(示例)警示记者、媒体要有良知;对苦难不能漠视,坚持“新闻之道”;以激情之心关注,用冷静之笔记录;监督、促使社会往好的方向改变。启示人们在面对维权、讨薪、救灾等求助时,就应伸出援助之手,而不应冷漠视之;要像王克勤那样坚守良知、尽职尽责,促使社会和谐进步。2. 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这样的战士鲁 迅要有这样的一种战士已不是蒙昧如非洲土人而背着雪亮的毛瑟枪的;也并不疲惫如中国绿营兵而却佩着盒子炮。他毫无乞灵于牛皮
9、和废铁的甲胄;他只有自己,但拿着蛮人所用的,脱手一掷的投枪。他走进无物之阵,所遇见的都对他一式点头。他知道这点头就是敌人的武器,是杀人不见血的武器,许多战士都在此灭亡,正如炮弹一般,使猛士无所用其力。那些头上有各种旗帜,绣出各样好名称:慈善家,学者,文士,长者,青年,雅人,君子。头下有各样外套,绣出各式好花样:学问,道德,国粹,民意,逻辑,公义,东方文明但他举起了投枪。他们都同声立了誓来讲说,他们的心都在胸膛的中央,和别的偏心的人类两样。他们都在胸前放着护心镜,就为自己也深信心在胸膛中央的事作证。但他举起了投枪。他微笑,偏侧一掷,却正中了他们的心窝。一切都颓然倒地;然而只有一件外套,其中无物。
10、无物之物已经脱走,得了胜利,因为他这时成了戕害慈善家等类的罪人。但他举起了投枪。他在无物之阵中大踏步走,再见一式的点头,各种的旗帜,各样的外套但他举起了投枪。他终于在无物之阵中老衰,寿终。他终于不是战士,但无物之物则是胜者。在这样的境地里,谁也不闻战叫:太平。太平但他举起了投枪!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四日26.请简要概括“这样的战士”的思想性格。(5分)27.文中为什么要多次写到“他举起了投枪”?(4分)28.结合全文,简述你对“无物之阵”的理解。(6分)参考答案:26认识清醒;斗志旺盛;勇于斗争;不怕牺牲;不妥协不屈服;愿奋斗终生。(答出任意五点即可)27面对敌人各种各样、变化多端的阴谋诡计,
11、面对多次出现的不同情况,战士持有同样的态度。突出“战士”认识清醒、义无反顾、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28并非真正“无物”,而是敌人狡猾的手段把狰狞的面目隐藏着,布成似乎空无所有的阵地;他们确实存在于战斗者周围,因用阴谋与暗箭施行攻击,故让人找不到明确的敌人;善于伪装,有时让人难分敌和友。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新中国的号角已经吹响,母亲的召唤深切而真实。周有光想到祖国此时最缺乏的是经济建设人才,就毅然放弃高薪从美国回来搞经济建设。他受邀到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任教,同时担任新华银行秘书长,还兼任人民银行华东区处长,身兼三职,乐此不疲。精力充沛的
12、他和吴大琨、许涤新等经济学家一起创办经济周刊,受到金融界的关注。1955年10月,周有光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周有光受邀此行,全然出乎意料,却也正是会议主办方的高明之处。周有光虽然执著于经济学,但对文字、语言的爱好从未消减。20年代在圣约翰大学学习,周有光饶有兴趣地学起语言课程。40年代到美国工作,买到很多字母学的书籍,边写经济类文章,边写语言学文章,出版中国拼音文字研究。参加完文字改革会议后,周有光正式改行,真正把经济学丢开,把全部精力放在语言学的研究上。中国的文字改革由来已久,古代人们为了学习汉字,创造了直音、反切等方法给繁难的方块字注音。1892年,福建人卢憨章出版专著一目了然初阶
13、,这是首位中国人创制字母式拼音文字方案;1913年,政府制订注音字母方案,赵元任等语言学家不用中国汉字的符号,而用国际上流传最广的拉丁字母;新文化运动兴起,钱玄同论述了26个拉丁字母的世界通用性,蔡元培的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公布于世;20世纪30年代,国内掀起了拉丁化运动的高潮,其简单易学的特点适用于广大群众,拉丁化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更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1935年,近七百位文化界人士签名发布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方块汉字难认、难学,中国大众所需要的新文字是拼音的新文字。”1954年,周有光出版字母的故事一书,为文字改革起了好头。但真正要做拼音方案可没想象的那么简单,周有光平时阅读语言学方面
14、的书籍全凭兴趣,属于轻松的浏览,可工作要认真研究才行。由于资料有限,周有光想方设法联系国外研究点,请他们代买资料寄过来,周有光把拉丁字母在世界各国的应用情况摸了个底,在研究和总结了各国拼音历史以及各方面传来的方案之后,周有光提出汉语拼音拉丁化的原则,拿出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得到了语言学家们的认同。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汉语拼音方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1961年周有光出版汉字改革概论,提出了语言学和文字学的许多新问题,把文字改革变成一门学问,从世界的范畴研究汉字,意义深远。国际标准化组织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
15、的合作下,讨论汉语拉丁字母字拼写标准问题已经很多年了,但因中国未参加而迟迟未作决定。1979年,波兰首府华沙国际标准化组织召开会议,周有光代表中国发言,提议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当时关于汉语的拼音方案很多,各国有各国的方案,如“鲁迅”一词就有20多种写法,给翻译、阅读等带来很大障碍。精通中、英、法、日四国语言的周有光和各国专家沟通,并在会上作题为汉语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历史的发展和汉语拼音方案的精彩发言。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开辟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通道。作为汉语拼音的领航者,周有光一直在探索并实践着汉语拼音与世界的接轨。联合国工作人
16、员语言学会邀请周有光演讲,周有光了解到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中,英文占80%,法文占15%,西班牙文占4%,还剩1%是俄文、阿拉伯文、中文,很受震动。1983年周有光开始研究如何在汉语拼音方案中运用国际通用的正词法,解决拼音输入慢的问题,起草了汉语正词法要点,1988年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公布实施。汉语拼音方案是音节的拼写法,正词法是语词拼写法,拼音正词法的问世,有利于用电脑进行拼音词语转换汉字,为传媒时代的到来打下坚实的基础。(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为了报效祖国,尽快为国家培养最缺乏的经济人才,周有光回国后就和其他经济学家一起创办经济周刊,这一刊物受到金
17、融界的关注。B.在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后,周有光便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语言学的研究上来,为汉语拼音的问世、发展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而殚精竭虑。C.因为汉语拼音方案中没有考虑到国际通用的正词法,所以在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中中文占不到1%,这引发周有光开始了新的研究。D.从古代的直音反切等方法到20世纪30年代的拉丁化运动,中国人研究探索解决方块汉字难认、难学的问题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娓娓道来的生动叙述,讲述了周有光领航汉语拼音的事迹,塑造了一位勤于著述、精于研究的语言学家的形象。(2)从文中看,作为汉语拼音的领航者,周有光的主要功绩是什么?请简要论述。(6分)(3)周有光的
18、汉语拼音方案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4)周有光本来是研究经济学的,却改行研究语言学,成了汉语拼音之父,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1)(5分)BD(选对一项得2分,两项都对得5分。A创办刊物是他的作为之一;C因果关系不当;E文章语言饱含作者敬佩之情,用平实自然概括不太准确)(2)(6分)制定汉语拼音方案,方便文化走向大众;把文字改革变成一门学问,意义深远;和各国专家沟通,在国际会议上发言,使汉语拼音方案成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起草汉语正词法要点,解决汉语输入慢的问题。(每点2分,任选3点,意思对即可)(3)(6分)(1)拉丁字母简单易学,具有广泛性和
19、群众性;(2)中国很多语言学家都曾对拉丁字母进行过研究;(3)拉丁字母是世界上流传最广泛最通用的字母。(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4)(8分)观点一:周有光有勇气转向新的研究领域,并取得非凡成就,值得学习。由于周有光对语言学一直很有兴趣,所以在国家需要时毅然改行;转行之后,深入研究,撰写有价值的文章和专著;使文字改革成为一门学问,积极探索汉语拼音与时代、世界接轨。(观点2分,分析合理充分6分)观点二:周有光舍弃已有成就的经济学,实在可惜。建国初期,国家最缺乏经济建设人才,应坚持经济学研究;周有光在经济学领域已经颇有造诣,曾身兼三职,且创办有影响的刊物;坚持经济学研究,成就会更大,转向新的研究领域
20、,要耗费更多的精力。(观点2分,分析合理充分6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
21、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议屯田。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寇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复奏疏曰:“军政之弊,统率不一。军人优闲窠坐,奔走公门,苟图衣食,以故教阅废弛,逃亡者不追,冒名者不举。平居则奸民无所忌惮,缓急则卒伍不堪征行。至调大军,千里讨捕,胜负未决,伤威损重,为害非细。乞依广东摧锋、荆南神劲、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
22、风慑服。” 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战马铁甲皆备。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选自宋史卷四百一列传一百六十,有删节)注:青兕:古代犀牛类兽名。蛮獠:旧时对西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12对下列
23、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疾间与之游 游:交往 B幸勿杀我 幸:侥幸C留守叶衡雅重之 雅:很,非常D乃度马殷营垒故基 度:测量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青兕也 羝乳乃得归B以讲和方定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C平居则奸民无所忌惮 吾属皆且为所虏D弃疾受而藏之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直接表现辛弃疾“慷慨有大略”的一组是 说下之,使隶京 持论劲直,不为迎合招流散,议屯田 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军成,雄镇一方 A B C D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义端因为辛弃疾的介绍来到耿京麾下
24、,却窃印逃跑,最终死在辛弃疾的刀下。B辛弃疾谈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时的人才,其论切中时弊,毫不迎合;对于刚刚定下来的讲和方案,持反对态度。C辛弃疾在奏疏中指出,军人平时为个人利益奔走于权势之家,苟且偷生,战时不堪出征之苦,往往伤亡惨重。因此建议另建一军名为“飞虎”。D皇上听信一些人的弹劾,令辛弃疾立即停工,辛弃疾却责令监办者一月内完工,然后将飞虎营图样上报皇上,从而得到谅解。第卷(111分)四、(25分)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分)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4分)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
25、入京师,观太学。(4分)参考答案:12B(幸:希望。)13D(而:连词,表顺承。A动词,是;介词,才。B连词,因为;介词,用,拿。C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的事情;介词,被。)14C(辛弃疾识人有误是结果,不是直接表现。)15B(错在后句。主要是对“议不行”的理解有误,应为“辛弃疾的主张没有被采纳”。)略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
26、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 累迁洛州司马。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黄
27、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岁余,转秋官尚书。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道病卒,赠相州刺史。(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
28、耶B. 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C. 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D. 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出”是由京城至地方做官,也称为京官外调。与后文“入为司宾主簿”中的“入”相对。B. “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一般使用“孟、仲、季”来表示。C. “赠”古代朝廷对已死的功臣本人进行追封官爵,一般追封官职都比他生前所任的官职高。D. 春秋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合称“五经”,
29、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从流传的这句话可以看出,虽然都是处理案件,但杜、徐二人的方式与来、侯二人的方式不同。B. 房嗣业最终被任命为荆州司马而非益州司马。为此,益州百姓属吏专门编了顺口溜,称赞杜景俭的心意与上天(天子)相通,料事如神。C. 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询问时,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俭大胆直言,认为这可能是因皇帝施政“有亏礼典”,上天发出的预警。D. 调任秋官尚书期间,因漏泄了皇帝在皇宫内和身边亲近的人说的不公开的话,杜景俭被贬为司刑少卿,外调任并州长史,在赴任途中病死。1
30、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2)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忝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参考答案:10. A 11. C 12. B 13. (1)您现在拿着这咫尺大小的制书,真假未知,就想揽一州之权,谁能担保你的真假呢?扬州之祸,不是和这一样的情况吗!”(2)臣考虑陛下布政施令,是否有亏于礼典;兼之臣等虽列名宰臣,本应依据天理来理顺万物,却理而不能顺, 这是臣的罪过。【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
31、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公虽受命为此州同马”语意连接较强,不要断开,排除BC;“何”放在句首,表疑问,前后断开,“而”表转折,前后断开,排除D。故选A。【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C句中“赠古代朝廷对已死的功臣本人追
32、封官爵”,理解有误。赠: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一般追封官职都比他生前所任的官职高”,无据,故选C。【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房嗣业最终被任命为荆州司马而非益州司马。为此,益州百姓属吏专门编了顺口溜,称赞杜景俭的心意与上天(天子)相通,料事如神”理解错误。原文中杜景俭所言是为劝说房嗣业不要急于立威,而非真的预料到房嗣业最后不能当上益州司马。百姓属吏编顺口溜主要是为了赞美杜景俭折了房
33、嗣业的威风,为自己出了一口气。故选B。【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中,“制”,制书;“保”,担保;“相保”宾语前置,担保你。第二句中,“布”,颁布;“忝”,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宰”,帝王的重臣;“理”,理顺。【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
34、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杜景俭,冀州武邑人。少年时应试考中明经科,任殿中侍御史。出京任益州录事参军。当时,隆州司马房嗣业 调任益州司马,任职令未到,房嗣业就要上任,又鞭打僚吏,想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威风,杜景俭对他说:“您虽然 受命担任此州司马,但
35、州司还未接到命令。何必为了这数日之俸禄,连九重之圣旨也等不得,这样慌忙上任,不太过于心急了吗?”房嗣业更加恼怒,杜景俭又说:“您现在拿着这咫尺大小的制书,真假未知,就想揽一州之权, 谁能担保你的真假呢?扬州之祸,不是和这一样的情况吗!”说完呵斥左右散去,房嗣业羞愧而止。不久,又有命令让房嗣业任荆州司马,最终也未能如其所愿。益州的百姓和属吏为这件事称赞杜景俭说:“录事的心意与天相通, 益州司马折了威风。”杜景俭由此渐渐知名。后入朝任司宾主簿,转调司刑丞。天授年间,杜景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门处理案件,当时人们传扬说:“遇徐、杜必生,遇来、侯必死。”他经多次升迁任洛州司马,不久又调任凤阁侍郎
36、,行宰相职权。武则天曾因秋季院内长出梨花一枝而问宰相: “这是什么吉祥之兆?”诸宰相答道:“陛下的恩德连草木都得到了,所以能够秋天再开花,即使周文王德及行苇, 也比不上您。”唯独杜景俭说:“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能混乱,违反了就会有灾。春秋也讲:冬无过甚的阳气,夏无过甚的阴气,春天无凄风,秋天无苦雨。今已到了秋天,草木凋落,但是忽然生出此花,是阴阳混乱。臣考虑陛下布政施令,是否有亏于礼典;兼之臣等虽列名宰臣,本应依据天理来理顺万物,却理而不能顺,这是臣的罪过。”因此拜了两次谢罪,武则天说:“你真是宰相啊!”延载初年,杜景俭被凤阁侍郎周允元检举说他是李昭德的党羽,降职调任秦州刺史。后又 任司刑卿。
37、圣历二年,又任内阁侍郎,行宰相职权。当时,契丹入侵,河北各州多攻陷。等到事已平定,河内王武懿宗要将他们全部 判罪。杜景俭认为他们都是被形势所迫,并非出于本心,请求予以全部宽恕。武则天最后听从了杜景俭的意见。一 年多,杜景俭调任秋官尚书,因漏泄机密,被贬到并州任长史。在途中病逝,追赠相州刺史。6. 阅读。下面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郎茂,字蔚之,恒山新市人也。少敏慧,七岁诵骚、雅,日千馀言。十五师事国子博士权会,受诗、易)、三礼及玄象、刑名之学。又就国子助教张率礼受三传群言,至忘寝食。家人恐茂成病,恒节其灯烛。及长,称为学者,颇解属文。年十九,丁父忧,居丧过礼。迁保城令,有能名,百姓为立清德
38、颂。及周武平齐,授陈州户曹。属高祖(扬坚)为亳州总管,见而悦之,命掌书记。时周武帝为象经,高祖从容谓茂曰:“人主之所为也,感天地,动鬼神,而象经多纠法,将何以致治?”茂窃叹曰:“此言岂常人所及也!”乃阴自结纳,高祖亦亲礼之。 高祖为丞相,以书召之,言及畴昔、甚欢。寻除卫国令。时有系囚二百,茂亲自究审数日,释免者百余人。历年辞讼,不诣州省。魏州刺史元晖谓茂曰:“长史言卫国民不敢申诉者,畏明府耳。”茂进曰:“民犹水也,法令为堤防,堤防不固,必致奔突,苟无决溢,使君何患哉?”晖无以应之。有民张元预,与从父弟不睦。丞尉请加严法,茂曰:“元预兄弟,本相憎疾,又坐得罪,弥益其忿,非化民之意也。”于是遣县中
39、耆旧更往敦谕,道路不绝。元预等各生感悔,诣县顿首请罪。茂晓之以义,遂相亲睦,称为友悌。 迁民部侍郎。时尚书右仆射苏成立条章,每岁责民间五品不逊。或答者乃云:“管内无五品不逊之家。”不相应领,类多如此。又为“余粮簿”,拟有无相赡。茂以为繁纡不急,皆奏罢之。茂性明敏,剖决无滞,当时以吏干见称。 炀帝即位,拜尚书左丞,参掌选事。茂工法理,为世所称。时工部尚书宇文恺、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竞河东银窟。茂奏劾之,恺与仲文竟坐得罪。茂撰州郡图经一百卷奏之,赐帛三百段,以书付秘府。炀帝亲征辽东,以茂为晋阳宫留守。恒山王文同与茂有隙,奏茂朋党,附下罔上,诏遣苏威、裴蕴并治之。茂素与二人不平,因深文巧诋,成其罪状。
40、帝大怒,及其弟司隶别驾楚之皆除名为民,徙且未郡。茂怡然受命,不以为忧。在途作登垅赋以自慰,词义可观。复附表自陈,帝颇悟。十年,追还京兆,岁余而卒,时年七十五。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一)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恒节其灯烛 恒:常常。 B属高祖为毫州总管 属:“嘱”,嘱托。 C于是遣县中耆旧更往敦谕 谕:告诉,使人知道。 D每岁责民间五品不逊 逊:顺,恭谦。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见而悦之 朝济而夕设版焉 B人主之所为也 杳不知其所之也 C释免者百余人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D以书付秘府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11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郎茂“性明敏”
41、、“工法理”的一组是 A七岁涌骚、雅,日千馀言 迁保城令,有能名,百姓为立清德颂 B时有系囚二百,茂亲自究审数日,释免者百余人 历年辞讼,不诣州省 C于是遣县中耆旧更往敦谕,道路不绝 茂以为繁纡不急,皆奏罢之 D茂怡然受命,不以为忧 茂奏劾之,恺与仲文竟坐得罪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武帝撰写象经,高祖杨坚不以为然,认为不利于治理国家,郎茂因此对高祖颇为敬重,暗自和他交往,高祖也亲近礼待他。B郎茂任卫国令期间,所处理的案什不曾诉到州省,魏州刺史元晖对此颇有微词,郎茂以“洪水”和“堤坝”作比,表达了自己勤政为民的节操和心志。C郎茂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以有治政才干而
42、被人称赞。苏威担任尚书右仆射期间,立下的许多规定不切实际,郎茂上奏皇帝取消了这些规定。D面对被流放的不幸遭遇,郎茂坦然接受,并在途中写下登垅赋,聊以自慰;同时又附表自陈,皇帝最终醒悟,把他召回京城。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10分) (1)元预兄弟,本相憎疾,又坐得罪,弥益其忿,非化民之意也。(5分) (2)恒山王文同与茂有隙,奏茂朋党,附下罔上,诏遣苏成、裴蕴并治之。(5分)参考答案: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下图为某电商的工作流程,请根据示意图写一段文字简要说明电商的工作过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正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6分)参考答案:配送
43、前供应商负责进货并储存货物,然后根据订单拣货,若没有货则需补货。最后出货并配送给客户。【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情景扩写的能力。图文转换的题型主要以下几种:描述内容,拟标题,品寓意。本题要求的是描述内容,要求做到客观、全面,即把所呈现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说明。这个示意图主要表明沼气的来源及作用。观察这个示意图时,要注意箭头的指向和具体内容。描述画面时,要注意把握层次问题,依据箭头先后顺序,描述电商的工作过程。【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描述和概括画面的能力。描述类,就是用文字表述其内容,做这种题目时要求全面、完
44、整、重点突出,一般有字数要求;要注意不能遗漏任何信息,也就是要把图表中内容都要说出来,实际上是就是要用文字把图表的信息完整的描述出来,要达到百分之百。8. 下面这个新闻材料,请任选一个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至少两点),语言流畅。(4分)北大“举孝廉”最近,北京大学宣布2012年将继续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全国211所中学可推荐260名学生。这些学生若通过面试,可在高考录取时享受北大降至当地本科一批控制线录取的优惠。不过,推荐生标准首次明确规定基础学业成绩位居全年级前5%以内,不孝敬父母的学生不得推荐。这不禁令人想起汉代的“举孝廉”。汉时选拔人才,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
45、廉,故称为举孝廉。(1)我赞成, (2)我反对, 参考答案:参考观点:(观点合情合理即可)赞成理由:孝敬父母及长辈的风气淡化乃至丧失,已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北大此项新规,对提倡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反对理由:无法量化标准,助长歪风邪气;变相鼓励家长孩子搞形式主义,被动造假。略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以后,某报以“莫言空前,莫言绝后”为标题进行报道。这个标题吸引了不少读者的眼球,但在许多读者赞赏的同时,也有不少读者持否定态度。请谈谈读者赞赏和否定的理由各是什么。参考答案:赞赏:第一个“莫言”实指莫言本人,第二个“莫言”是“不要说”的意思。第一句意思是“莫言取得的成就是空前的”,是对莫言文学成就的肯定,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褒扬;第二句意思是“不要说是绝后的”,是对莫言本人的鞭策,希望他再接再厉,同时也是对其他中国作家的鼓励,鼓励他们也能像莫言一样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获得国际大奖。可以说“成也莫言”。(从文学的角度理解)否定:“莫言”一词的多意性,容易让读者产生歧义理解。比如,可以理解为“莫言的成就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也可理解为“莫言的成就不是空前的,也不是绝后的”,也可理解为“莫言的成就是空前的,但不是绝后的”。作为新闻,这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