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省鞍山市汤沟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药是我国的民族瑰宝随着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加、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相较于毒副作用相对较大的化学药,中成药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和优势,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成药学优势日益凸显,中成药服务发展迅猛。目前,中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系统的现代经济产业之一。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中药流通业构成了完整的经济产业链。我国每年向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大量的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中医药
2、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随着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的逐渐规范,中成药工业发展态势良好,进入较为平稳的发挥阶段,销售收入由2011年的3,318.72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6,223.9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02%。(摘编自2017年1月 16日中国报告网)附图:近五年我国中成药工业销售收入情况材料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植物药市场销售额已超200亿美元,而作为中药起源地的中国,却无与之相称的国际地位。2012年在中药出口品种中,中药提取物出口额仅为11.3亿美元,占中药出口额的48.5%中药材和饮片的出口额为7亿美元,仅占出口额的33%。(摘自2013年11月
3、20日中国经济网)材料三:近年来,我国中药秘方大量流失,商标在国外屡遭抢注。据统计,我国已有900多种中药被国外企业抢先申请专利。中医药如今成了发达国家的“摇钱树”,“老祖宗的宝贝”沦为人家碗里的“肥肉”,难道不该警醒吗?中医无国界,技术有归属。中医药扬帆起航,走出国门,不能丢掉国际话语权,必须制定相应的国际标准,用法律手段保护好知识产权,筑牢“防火墙”,烙上“中国印”,让中医药这座宝库永远姓“中”。(摘自2016年8月19日人民日报材料四:2017年初,浑身布满穴位的针灸铜人,在瑞士日内瓦世卫总部亮相,而早在2011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发表了中药治疗甲流的临床研究成果,这两件事是中
4、医药走向世界的标志事件。在西医看来属“不治之症”,中医依然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中医彰显了其独特的优势,可以解决一些西医无法解决的难题。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中医药目前已遍及183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建立的中医药中心已有10个。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数据不包括中国)中医药团体有1200多个,目前受过专业培训的中医针灸师有50多万名。(摘自2017年2月15日人民日报)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表明随着疾病种类的增加、健康观念和医疗模式的转变,中医药学院凭借自身特点和优势,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医药服务业发展迅猛。B. 材料一显示,由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和中药
5、流通业构成的我国中药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是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C. 材料三表明中药秘方大量流失,专利被抢先申请,商标遭抢注,国际话语权丢失,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D. 材料四指出了中药治疗甲流的成果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发表和针灸铜人在世卫总部亮相的意义,这两件事标志着走出国门的中医倍受世界推崇。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比较合理的两项是( )( )A. 材料一用图表直接呈现近年来我国中成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增长率变化情况,反映我国中成药工业发展态势,让读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B. 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都引用了精确数据,客观反映我国中医药发展的喜和忧,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也
6、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C. 材料四中,同一病症,西医视为“不治之症”,中医却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彰显了中医的优势,点明了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的原因。D. 材料三中,以“摇钱树”“肥肉”比喻那些流失海外的中药秘方、被外国抢先申请的专利和抢注的商标,形象而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遗憾和愤懑。E. 材料一中和材料四陈述新闻事实的先后顺序是一样的,都从客观角度报道了时效性较强的内容,并有一定的延伸,拓展了报道的广度。9. 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最关键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你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建议?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7. B 8. AD 9. 我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是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问
7、题。只有解决好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发挥我国中医药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才有可能顺利地解决相关的国际地位,海外发展以及经济利益等问题。提升法律意识,做好秘方保密工作,利用相关的法律积极注册,保护知识产权。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原文是“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成药学优势日益凸显”,强调有个逐渐的过程,选项曲解文意。C“国际话语权丢失”于文无据,无中生有。D“这两件事标志着走出国门的中医倍受世界推崇。”原文内容是“这两
8、件事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标志事件。”并非选项所说“备受世界推崇”,夸大其意义了。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如本题中,A项是曲解文意,C项无中生有,D项,程度夸大。8. 试题分析:B项(找不出错误)。C项“点明了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的原因。”表达不妥,“中医却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以偏概全。E“都从客观角
9、度报道了时效性较强的内容”表达不妥,材料一报道的不是时效性较强的内容。 2.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抹掉足迹的人谢志强父亲提出要我出远门闯荡闯荡,窝在家里不是个办法。何况,我挨近18岁了。父亲的说法是你已经吃成人的饭了。可是,长了这么大,我还没离开过村子。母亲一会儿想起带上这,一会儿想起拿上那,那个念头又转化为物品堆积起来,好像什么都要紧,我看着塞得鼓鼓囊囊的两个包囊。我说背着它们,我还咋走?父亲一个劲地吸烟,像是陷入了困境,终于,他发话了,说:带着那么沉的包囊,还能走多远?父亲端详着我的装束,他说,换换装,不要那么寒伧。我换了一套父亲认可的服装,好
10、似脱了胎。母亲一直送我到村边,还一再关照“路上小心”,“注意冷暖”。村民好奇地问我的去向,我不愿让他们知道,我担心成为他们教训晚辈的失败的例证。我对未来实在没有把握。不过,一帮孩子还是关心着我,跟着我走了很远一段路。我在岔路口,碰到了第一个难题,我不知往哪走了,车辙、蹄印、足迹,我辨认了一番,选了车辙的方向。可是,突然冒出一个羊倌,说:错了,那是进山的路。于是,我踏上留有足迹的路,是成人的脚印。只是,回头再也看不到羊倌的时候,我觉得山岭的树林里,有无数双眼在窥视着我,甚至窃笑。我想到自己那么稚嫩,不过,我挺起胸,昂起头,摆出一副闯荡世界的架势给他们瞧。偶尔,我还哼起山歌,只是我的嗓子不争气,光
11、顾着喘气了。那路,久已不走人了,浮土漫起,我的脚印,模子一样,一个一个地留在上边。我讨厌别人说三道四,确实,母亲过分宠爱我,可是,这回,我得混出个人模人样来。那样,父亲的愁眉可以舒展开来了。我得消除我的行踪,隔个半年一年,突然出现,引来村民的一片羡慕的目光。我折了两根树枝,开始清扫路上的脚印。效果实在乐观,我背后的路面,那一长串我熟悉的脚印没了,好像我是个不留足迹的人来无踪,去无影。甚至,我的身体轻盈起来。树枝像我的尾巴,在脚后来回扫荡着,我行进的速度慢了许多,可我十分欣慰,好像终于摆脱了什么。我沾沾自喜欣赏着我的神秘“失踪”。我们村里一直凭脚迹观察、判断一个人的动向、愿望,因此,父亲接受了观
12、察过我的脚印的长者的劝告:你的儿子应当出远门。我想,这一下,你们还能看出什么?我仿佛跟我的过去、我的村庄了断了关系。我以另一种姿态走上了路。我想,村里的人真可笑,动不动就拿“早先”怎么怎么来约束我的行为。我故意蹦蹦跳跳地走。树木喧哗,似乎受了我的感染,或者是欣赏我的举动。我发现,天色阴暗下来。这个时辰,母亲该烧好饭菜,等待着我坐下来呢。我找着了一个路旁的土坯屋子,它像父亲嗜烟过多的口腔,门框、坯壁留着熏过的烟迹。我捡了些树枝,燃起火,煨了个烙饼。我想起家里饭菜的可口。接着,我又怀念起家里床铺的柔软了。我醒来时,满耳是鸟鸣,仿佛我是它们的同伴。它们并不害怕我,一个劲地叽叽喳喳,似乎在讨论我的出现
13、是怎么回事。我开始想家我熟悉的村子。只是,我忽然失却了方向感,我不知哪个是村里的方向,我该走向何处?那两根树枝躺在门口,绿叶已枯萎了。我就是用它们抹掉了我来时的足迹。现在,我找不着回归的路了。我真想变成一只鸟,跃上蓝天,那样,可以俯视到我的家我突然觉得村子的可爱可亲。我懊悔抹掉了自己的足迹。我哭起来,鸟鸣仿佛是一群小孩在讥笑着我。走过了,不留足迹是多么可怕。我盲目地转悠着。13文中的“足迹”、“扫脚印”有什么象征意义?(4分) 14“我”在出门远行的经历中,情感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请简要说明。(6分) 15从全文看,“我”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4分) 16请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段落
14、,分析文章结尾处“走过了,不留足迹是多么可怕”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6分)【课文链接】人的悲剧性实质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曹文轩前方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 韩少功我心归去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 参考答案:13足迹:象征着成长的过程。(2分)扫脚印:象征了“我”对过去的了断和对未来的向往,想摆脱约束、渴望独立的心态。(2分)14刚出门的时候,“我”对未来没有把握,但还是带着激情和勇气;(2分)途中,
15、对未来产生幻想,为抹掉自己的足迹沾沾自喜和得意;(2分)天色阴暗之后,产生对家的怀念,并为找不到回归的路和抹掉自己的足迹而懊悔。(2分)15“我”渴望摆脱羁绊、寻找自由、追求梦想;“我”稚嫩,胆怯,缺乏自信;不想别人干涉自己,但目前还无法真正独立。(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二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 16含意:不留足迹,既失去了来的方向,也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前途变得迷茫;人生没有留下足迹,找不到回家的路,流浪的心灵得不到抚慰。(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二点给3分) 作用:强调足迹对于人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突出文章主旨;照应文题,呼应前文。(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二点给3分)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6、文后问题。(16分)玫瑰泪 美国威廉姆斯?科贝尔我急匆匆地赶往街角的那间百货商店,心中暗自祈祷商店里的人能少一点,好让我快完成为孙儿们购买圣诞礼物。到达商店一看,不禁暗暗叫起苦来,店里的人比货架上的东西还多。好不容易挤到了玩具部的货架前。一看价钱,我有点失望,这些玩具太廉价,我相信我的孙儿们肯定连看都不会看它们一眼。不知不觉中,我来到了娃娃通道,扫了眼,我打算离开了。这时,我看到了一个大约5岁的小男孩,正抱着一个可爱的洋娃娃,不住地抚摩她的头发。我看着他转向售货小姐,仰着小脑袋问:“你能肯定我的钱不够吗?”那小姐有些不耐烦:“孩子,去找你妈妈吧,她知道你的钱够不够。”说完她又忙着应酬别的顾客去
17、了。那小可怜儿仍然站在那儿,抱着洋娃娃不放。我有点好奇,弯下腰,问他:“亲爱的,你要把她送给谁呢?”“给我妹妹,这洋娃娃是她一直特别想得到的圣诞礼物。她只知道圣诞老人能带给她。”小男孩儿说。“噢,也许今晚圣诞老人就会带给她的。”小男孩儿把头埋在洋娃娃金黄蓬松的头发里说:“不可能了,圣诞老人不能去我妹妹呆的地方我只能让妈妈带给我妹妹了。”我问他妹妹在哪里,他的眼神更加悲伤了,“她已经跟上帝在一起了,我爸爸说妈妈也要去了。”我的心几乎停止了跳动。那男孩接着说:“我告诉爸爸,跟妈妈说先别走,等我从商场回来再走。”他问我是否愿意看看他的照片,我告诉他我当然愿意。他拿出一张照片。“我想让妈妈带上我的照片
18、,这样她就永远不会忘记我了。我非常爱我的妈妈,但愿她不要离开我。但爸爸说她可能真的要跟妹妹在一起了。”说完他低下了头,再不说话了。我悄悄从自己的钱包里拿出一些钱。我对小男孩说:“你把钱拿出来再数数,也许你刚才没数对呢?”他兴奋起来,说道:“对呀,我知道钱应该够的。”我把自己的钱悄悄混到他的钱里,然后我们一起数起来。当然现在的钱足够买那个洋娃娃了。“谢谢上帝,给了我足够的钱。”他轻声说,“我刚刚在祈求上帝,给我足够的钱买这娃娃,好让妈妈带给我妹妹,他真的听到了。”然后他又说:“其实我还想请上帝再给我买一枝白玫瑰的钱,但我没说出口,可他知道了,我妈妈非常喜欢白玫瑰。” 几分钟后,我推着购物车走了。
19、可我再也忘不掉那男孩儿。我想起几天前在报纸上看到的一条消息:一个喝醉酒的司机开车撞了一对母女,小女孩死了,而那母亲情况危急。医院已宣布无法挽救那位母亲的生命。她的亲属只剩下了决定是否维持她生命的权利。我心里安慰着自己那小男孩当然不会与这件事有关。两天后,我从报纸上看到,那家人同意了拿掉维持那位年轻母亲生命的医疗器械,她已经死了。我始终无法忘记那商店里的小男孩儿,有一种预感告诉我,那男孩儿跟这件事有关。那天晚些时候,我实在无法静静地坐下去了。我买了一捧白玫瑰,来到给那位母亲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的殡仪馆。我看见,她躺在那儿,手拿一枝美丽的白玫瑰,怀抱着一个漂亮的洋娃娃和那男孩儿的照片。我含着热泪离开了
20、,我知道从此我的生活将会改变。16文章第段中说“一看价钱,我有点失望,这些玩具太廉价,我相信我的孙儿们肯定连看都不会看它们一眼。”这里写“我”对玩具的廉价而失望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答:_17文章结尾说“我知道从此我的生活将会改变”,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将改变的是什么?(4分)答:_18小说以“玫瑰泪”为题,有哪些含义?(4分)答:_19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者,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玫瑰泪中“我”的形象与作用。(5分)答:_参考答案:16“我”看不上太廉价的玩具,是怕孙儿们不喜欢,这与小男孩钱不够买洋娃娃形成鲜明对比,为引出后面“
21、我”对他的好奇及两人对话作铺垫,这样写更好地表现了“我”对小男孩的同情。17(1)改变“我”对亲情的看法。当初“我”觉得玩具太廉价,不能表达我对孙儿们的爱而失望,后来通过小男孩的故事读懂了亲情的真正价值。简单的心灵表达便是最好的礼物,最昂贵的物品有时也不过是一种修饰,真正的感情不是金钱可以表达的。(2)改变“我”的人生态度。小男孩一下失去两位亲人,小小年纪就承受丧亲之痛。当亲人去世后,我们会百般追念他们的好处,经历过生离死别,才能体会失去之痛,要懂得珍惜眼前的拥有。(也可以有其它答案,比如可以从“价值观”“助人”“生命意义”等角度去写。只要联系小说,写出两点,言之成理,语言通畅即可)18(1)
22、小男孩的妈妈生前非常喜欢白玫瑰,小男孩在妈妈将要离世时努力给妈妈购买白玫瑰。这凝结着小男孩对妈妈的一片爱心,表现了亲情的可贵、感人。(2)玫瑰象征美丽、纯洁,“玫瑰泪”是指这出悲剧中蕴含着美好向上、有价值的东西。19形象: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心。为小男孩的遭遇流泪,给钱给小男孩买玫瑰。 细心。把钱给小男孩时是“悄悄地混进”;看到小男孩联想到报纸上的事。 善于思考和改变。“我知道我的生活将会改变。”(两点即可) 作用:使文中的人和事更有真实感。 “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通过“我”的情感态度写出小男孩的形象。 借“我”的感触揭示小说主旨。(三点即可)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文言文阅
23、读(19分)王济字武子。少有逸才,风姿英爽,气盖一时,好弓马,勇力绝人,善易及庄、老,文词俊茂,伎艺过人,有名当世。年二十,起家拜中书郎,以母忧去官。起为骁骑将军,累迁侍中,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同列,为一时秀彦。武帝尝会公卿藩牧于式乾殿,顾济、恂而谓诸公曰:“朕左右可谓恂恂济济矣!”每侍见,未尝不论人物及万机得失。济善于清言,修饰辞令,讽议将帅,朝臣莫能尚焉。帝益亲贵之。仕进虽速,咸谓才能致之。然外虽弘雅,而内多忌刻,好以言伤物,侪类以此少之。齐王攸当之藩,济既陈请,又累使公主与甄德妻长广公主俱入,稽颡注泣请帝留攸,帝怒谓侍中王戎曰:“兄弟至亲,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连遣妇来生哭
24、人!”以忤旨,左迁国子祭酒,常侍如故,数年,入为侍中。主者处事或不当,济性峻厉,明法绳之。素与从兄佑不平,佑党颇谓济不能顾其父,由是长同异之言,出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而王佑始见委任。而济遂被斥外,于是乃移第北芒山下。帝尝谓和峤曰:“我将骂济而后官爵之,何如?”峤曰:“济俊爽,恐不可屈。”帝因召济,切让之,既而曰:“知愧不?”济答曰:“尺布斗粟之谣,常为陛下耻之。他人能令亲疏,臣不能使亲亲,以此愧陛下耳。”帝默然。帝尝与济弈棋,而孙皓在侧,谓皓曰:“何以好剥人面皮?”皓曰:“见无礼于君者则剥之。”济时伸脚局下,而皓讥焉。寻使白衣领太仆。年四十六卒,追赠骠骑将军。及其将葬,时贤无不毕至
25、。孙楚雅敬济,而后来,哭之甚悲,宾客莫不垂涕。【注】稽颡:qsng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好弓马,勇力绝人 绝:没人能赶上,超过B起家拜中书郎,以母忧去官 忧:忧愁C以忤旨,左迁国子祭酒 忤:抵触、触犯D帝因召济,切让之 让:责备5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王济个性的一组是( )(3分)风姿英爽,气盖一时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同列,为一时秀彦济性峻厉,明法绳之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连遣妇来生哭人帝尝与济弈棋济时伸脚局下及其将葬,时贤无不毕至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26、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济年轻时不仅精通骑马射箭技术,力大无比,还精通易经及庄子老子,且技艺超人,在当时非常有名。B王济善于清谈,修饰辞令,讽议评价将帅,朝臣没有能超过他的,皇帝更加亲近看重他。官升得虽快,都不认为他是靠才能达到的。C王济外表儒雅,但为人刻薄善妒,喜欢用言语伤人,同辈人因此轻视他。他的言辞又直白激切,皇帝曾指责其有愧时,王济则以直切之语予以回敬。D王济与堂兄王佑不合,王佑的同党都认为王济不顾念王佑的父亲,后王济被排挤在外,将家也搬到了北芒山下。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鸿门宴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出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而王佑始见委
27、任。(5分)(2)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分)参考答案:参考译文: 王济字武子。年少时有超人的才能,风姿英俊豪爽,气概超越一时。喜好弓箭骑马,勇力无人能比,精通易及庄、老,文词美好,技艺超人,在当世有名望。二十岁,应召离家出任中书郎,后因为母亲守丧辞官。被起用任命为骁骑将军,逐渐升迁任侍中,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在同一官列,成为当时俊杰。武帝曾在式乾殿会见公卿及地方长官,看着二济、二恂对诸位公卿说:“我的左右可以说温顺恭谨的恂恂济济一堂!”每次侍奉拜见皇帝,没有不议论人物及各类事情得失的。王济善于清谈,修饰辞令,讽议评价将帅,朝臣没有能超过他的,皇帝更加亲近看重他。官升得虽
28、快,都说是靠自己的才能达到的。然而王济外表虽然宽宏儒雅,而内心很是嫉妒苛刻,喜欢用言语伤人,周围人因此轻视他。 齐王司马攸将去自己的藩国,王济在陈述请求之后,又屡次让公主与甄德的妻子长广公主一同入宫,磕头流泪请求皇帝留下司马攸。皇帝生气地对侍中王戎说:“兄弟间关系最亲,如今派出齐王,自然是我家里的事。而甄德、王济接连打发妇人来活活哭死人!”由于抵触违背圣旨,被降职但任国子祭酒,常侍的职位依旧。几年后,入宫任侍中。主事人处理事情有时不恰当,王济生性严厉,依法惩处他。王济平素与堂兄王佑不和,王佑的党羽很是认为王济太不顾念王佑的父亲,(这种看法)于是助长了对王济的不同意见。后来,王济出任河南尹,还没
29、有去上任,就因鞭打王府的官吏而获罪免职,而王佑此时正被信任而得到重用。王济于是被贬斥出朝,王济就把家搬到北芒山下。 皇帝曾经对和峤说:“我想骂王济然后给他封官进爵,怎么样?”和峤说:“王济豪爽,恐怕不能委屈他。”皇帝于是召来王济,狠狠地责备他,然后说:“知道惭愧吗?”王济回答说:“兄弟间因一尺布、一斗米引起的纷争竟不能相容的谣言,我因之常被陛下耻笑。别人能让亲人疏远,我不能让亲人亲近,为此我愧对陛下。”皇帝默然不语。 皇帝曾与王济下棋,孙皓在旁边,皇帝对孙皓说:“为什么喜欢剥人的脸皮?”孙皓说:“我见到对国君无礼的人就剥了他。”王济当时把脚伸到了棋盘下,因而孙皓讥讽王济。不久,朝廷让他由平民身
30、份兼任太仆。四十六岁时去世,被追赠为骠骑将军。等到将要安葬的时候,当时的贤人都来了。孙楚很敬重王济,而来得晚,哭得很悲伤,宾客没有不落泪的。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之外。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
31、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大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秦伯素服
32、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掩大德。”(左传?崤之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管:钥匙B敢犒从者 敢:勇敢地C不腆敝邑 腆:丰厚D彼实构吾二君 构:挑拨离间(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崤有二陵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B夫人请之,吾舍之矣 而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C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D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夜绝而出(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B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C秦违蹇叔,而以贪勤
33、民。D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为争霸而战的秦、晋两方均各有褒贬,唯对郑国始终赞扬。郑与秦、晋比较,属弱国,处于防卫地位,因而作者同情郑国,反对秦国恃强凌弱。“弦高犒师”的故事一直为人们传诵B“蹇叔进谏”和“蹇叔哭师”是突出蹇叔这个人物对此次战争的看法,表现出他稳健持重老谋深算、富有远见的思想性格。C崤之战是春秋时期一场著名的战争。文章依次叙写了蹇叔哭师、弦高犒师、晋伏秦师、晋释秦帅等细节,无不情节逼真,委婉动人。不仅揭示秦师败灭原因,而且借战争申发劳师袭以贪勤民者必败的战争观和政治观,体现了浓厚的道家思想色彩D晋军活捉了秦国的孟明等三帅,却被秦穆
34、公女儿文嬴用巧妙的言词对儿子连哄带骗的做了番工作之后,放走了。在“释囚”问题上,先轸与晋襄公看法不同,先轸竭力反对释囚,一怒、唾两个细节,使先轸那耿直、暴烈的性格跃然纸上(5)解释加点词句的意思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 且使遽告于郑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参考答案:(1)B(2)C(3)D(4)C(5)无乃不可乎:恐怕不可以吧?淹:久。遽:立即。乡:通“向”,朝。眚:过错。【详解】(1)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查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B项“敢:勇敢地”错误,由“敢犒从者”译为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可知
35、,“敢”表示客气地说法,冒昧地。故选B。(2)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用法。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A项 两个“焉”都是语气助词,无义;B项两个“之”都是代词,;D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C项前一个“且”是连词,况且;后一个“且”是副词,将。故选C。(3)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结合语境,同时要灵活分析各种词类活用的不同用法,再加以对比分析。A项“劳师以袭远”中的“劳”意为使劳累,使动用法;B项“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中的“辱”意为使受辱,使动用法;C项“而以贪勤民”意为使劳苦,使动用法;D项“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中的“市
36、”意为到做买卖,名词作动词。故选D。 (4)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C项中的“而且借战争申发劳师袭远以贪勤民者必败的战争观和政治观,体现了浓厚的道家思想色彩”错误,“仁政”“爱民”是儒家思想的体现,不是道家思想。故选C。(5)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句意,注意实词在句中的灵活用法,个别语句不好理解时,则需放入原文语境中理解,不可断章取义。【点睛】从近5年全国大部分高考试卷看,命题者对文言实词考查的选择有两个特点:第一,重视课内学过的文言实
37、词的含义和用法,立足解释文言实词的语境含义。第二,在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同时,也附带考查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它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参考译文: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这样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了(蹇叔的劝告
38、)。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的儿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殽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殽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了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是久住,住一天我们就供给一天的粮食和用品;若只是路过,我们就准备好一夜的保卫工作。
39、”并且派人急速去郑国报信。 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这难道不是忘记先君的遗命吗?”夏四月辛巳,(晋军)在殽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 (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
40、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谎话就把他们放走,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沫。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废弃孟明,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呢?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
41、杀他的大功劳。”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
42、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43、。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阙,求分会稽为越州。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9. 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B.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C.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
44、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D.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长大后擅长隶书。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女婿。文中记述了成语“东床快婿”的由来。B. 王羲之曾与一群好友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宴饮集会,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感受。千古名篇兰亭集序即作于此时。C. 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D. 骠骑将军王述的母亲去世后,王羲之因为与之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并不在意,仍“洒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