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民国时期北京传统水井的粪秽污染及市政应对.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27602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2.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国时期北京传统水井的粪秽污染及市政应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民国时期北京传统水井的粪秽污染及市政应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民国时期北京传统水井的粪秽污染及市政应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生态与环境民国时期北京传统水井的粪秽污染及市政应对 焦存超内容提要 民国时期,北京市民仍以井水为主要食水来源。由于城内街道饱受人畜粪秽污染及旧式水井距离坑厕、污水沟太近等,北京城内的传统水井普遍受到粪秽的污染,井水多含有大肠杆菌,这威胁着北京市民的健康。历届北京市政机构对井水卫生多有重视,如夏秋季节对井水消毒,改建和取缔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井,以及制定规则限制新水井开凿等。这些举措虽然有助于改善卫生环境,遏制肠胃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但是也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北京市政机构的应对措施并没有彻底改变井水被粪秽污染的状况,这暴露出市政机构在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过程中,治理经验和实践存在不足。关

2、键词 传统水井 粪秽污染 大肠杆菌 消毒 市政治理对传统时期的中国社会而言,井水和河水一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食水来源。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水史近年来成为国内众多学者频频探讨的话题,比如胡英泽对历史上北方居民的饮水情况有较为丰富的著述。092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多重视角下的晚清至民国中国城市粪秽处理变迁研究”(项目批准号:18BZS104)成果之一。胡英泽:水井与北方乡村社会 基于山西、陕西、河南省部分地区乡村水井的田野考察,近代史研究 2006 年第 1 期,第 55 78 页;凿池而饮:明清时期北方地区的民生用水,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7 年第 2 期,第 63 77 页;

3、古代北方的水质与民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9 年第 2 期,第 53 70 页。胡勇军、张亮分别对近代杭州及四川主要城市饮用水源的构成及空间差异性进行了历史梳理和建构。邱仲麟讨论了明至民国时期为北京市民提供井水输送服务的送水行业情况。随着城市人口日益集中及环境恶化,井水和河水受到各种形式的污染,易引发流行性传染病,不少学者从医疗社会史、公共卫生史视角对饮水污染问题进行研究。余新忠呈现了清代江南主要城市的井水和河水污染状况及传统官府的应对举措。李玉尚以霍乱为例,对清末以来江南大中小城市的井水和河水污染进行了专门的考证。杜丽红较早注意到近代北京城内的井水和自来水污染问题,梳理了自来水的推广历程

4、,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北京市政机构如何介入饮水卫生的管理,但就井水如何受到粪秽污染以及北京市政机构如何处置等问题,杜文仍有进一步补充、细化的空间。笔者在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北京市各卫生区事务所年报等史料,拟对民国时期北京城中传统水井井水受到粪秽污染的途径和原因,以及北京市政机构如何处理及治理成效等问题进行探讨。一井水:近代北京城市居民主要的食水来源从朱棣营建京城起至清末自来水传入之前,井水一直是北京居民日常用水的主要来源,“京师未有自来水之先,以井水为饮”。明万历十七年192民国时期北京传统水井的粪秽污染及市政应对胡勇军:民国时期杭州饮用水源及其空间差异性研究,史林 2017 年第 1

5、期,第31 41 页。张亮:近代四川城市水源结构的空间差异性研究,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 2 期,第 93 101 页。邱仲麟:水窝子 北京的供水业者与民生用水(1368 1937),李孝悌编 中国的城市生活,新星出版社,2006,第 203 252 页。余新忠:清代江南的卫生观念与行为及其近代变迁初探 以环境和用水卫生为中心,清史研究 2006 年第 2 期,第 12 26 页。李玉尚:清末以来江南城市的生活用水与霍乱,社会科学 2010 年第 1 期,第 150 160 页。杜丽红:知识、权力与日常生活 近代北京饮水卫生制度与观念嬗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6、010 年第 4 期,第 58 67 页。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北平特别市,简称北平。1949 年 9 月 27 日,北平市更名为北京市。为便于行文,除引文和当时专有名称外,统一以北京称之。林传甲总纂 大中华京师地理志,中国地学会,1919,第 31 页。(1589)的进士郑明选曾描绘当时京城居民络绎不绝汲取井水的日常图景:“京师当天下西北,平沙千里,曼衍无水,其俗多穿井,盖地势然也。然大率地几一里而得一井,人民数十百家,挈者肩相轧于旁,辘轳累累,旦暮不绝。”及至清季,仍是“京师井水居人率饮之”。查慎行的诗歌亦云:“京师饮汲井。”清末自来水公司的档案也指出,“窃维京师为首善之区,饮料乃

7、卫生所重,地居北部,气候亢燥,雨泽稀少内外城户口股阗,生齿繁衍,一切食用之水,胥仰给于土井”,又说:“这京城地方,人口大约有二十五万多户,平常饮的、用的,都是靠着井水。”近代世居北京的陈鸿年亦说:“北平市的饮水,都是井水。”这种状况导致了明清时期京师城内“食井太多食井之多,几睹目皆是”。据统计,清末北京城内共有水井 1228 口。由于这些水井分布不均且水质优劣不一,为了方便市民将井水运至家中,北京城中存在专门为居民提供有偿运水服务的送水工。1908 年 4 月 18 日,农工商部溥颋等三大臣鉴于“京师自来水一事,于卫生、消防关系最要”,奏请开办北京自来水业务,1910 年 2 月开始向市民供水

8、。如果自来水普及,代替井水成为北京市民食水来源,对于降低由粪秽污染井水造成的健康威胁不啻为一大进步。然而,由于自来水价高或居民久已习惯饮用井水等,自来水在北京的普及一直进展缓慢,1928 年至 1937 年的 10 年间,北京城市中使用自来水者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不到292郑明选 郑侯升集 卷 21 涌金泉碑记,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 第 75 册,北京出版社,2000,第 395 页。震钧:天咫偶闻 卷 10 琐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第 216 页。查慎行:敬业堂诗集 卷 38 淘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第 1052 页。自来水公司招股启示(1908 年 7 月),北京市档案馆等编

9、北京自来水公司档案史料(1908 年 1949 年),北京燕山出版社,1986,第 15 页。自来水公司售水广告有关文件(1910 年 1 月),北京自来水公司档案史料(1908 年 1949 年),第 61 页。陈鸿年:北平风物,九州出版社,2016,第 340 页。乔辛煐对自来水公司的整理计划(1934 年),北京自来水公司档案史料(1908 年 1949 年),第 163 页。邱仲麟:水窝子 北京的供水业者与民生用水(1368 1937),李孝悌编 中国的城市生活,第 215 页。农工商部溥颋等奏请筹办京师自来水调员董理以资提倡折,北京自来水公司档案史料(1908 年 1949 年),第

10、 1 页。10%,直到 1938 年才达到 10%,即便到 1945 年,食用自来水者比例亦只增长到约 37%(见表 1)。表 1 1928 1945 年北京自来水给水统计单位:人,%年份全市人口给水人口普及率1928900000782008.71929919000824009.01930935000835008.91931984000894009.119321036000952009.219331061000970009.1193411110001008009.1193511440001025009.0193611700001055009.0193711800001030008.719381

11、21000012130010.01939123500024500019.81940126000032300025.61941130000039900030.71942132000043100032.71943135000046400034.41944138000050100036.31945140000052000037.1 资料来源:根据 北平市给水统计表 改制,参见 自来水管理处关于北平自来水事业发展设想(1946 年),北京自来水公司档案史料(1908 年 1949 年),第 296 页。二民国时期被粪秽污染的北京井水1911 年,北京城市人口为78.3 万人,至 1948 年,增长到

12、142.5 万人。人口日益增长,给北京城市环境卫生带来了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城内旧式392民国时期北京传统水井的粪秽污染及市政应对高寿仙:北京人口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第 383 388 页。水井受到各种形式的污染,包括人畜粪秽污染。(一)“大茅厕”:北京街道上的人畜粪秽污染人口的增多意味着北京城内地面单位面积需要承载更多废弃物,其中包括牲畜活动以及居民不文明行为留下的粪秽。北京城内街道满地牲畜粪溺之景早在明季就已存在。万历年间,谢肇淛就直陈:“燕都高燥多烦暑,五六月则赫曦蕴隆,自旦彻夜,九衢之交,驴马与佁,肩摩踵击,污潢 潢污 粪秽,逆鼻不可耐。”及至近代,仍复如是,“平时在这种宽

13、阔笔直的长街上,总是人、马、骆驼和骡子穿行不断”,牲畜随地排泄自然难以避免,而行人也随地便溺,“所有动物和人类的粪便被泼洒在街上,成千上万的挑夫、赶车的、赶骆驼的和赶驴的,每天都在大街上排泄”。明末陈龙正曾毫不讳言地指出,京师满城粪秽多是人们随地便溺造成的,“北地粪秽盈路,京师尤甚,白日掀裸,不避官长,体统亵越,小人相习而暗消敬惮之心”。及至近代,一位来华的日本僧人毫不客气地批评“中国人不知廉耻,白昼路上放屎”,即便在繁华的区域,街道上也不时出现一些粪污,“夫北京茶店、钱店、绸缎铺,皆涂金箔,金柱金窗、金额金墙,烂然炫目,而路上粪屎累累”。民国时期的档案显示,北京居民家中孩童在家门口胡同中大便

14、也是造成北京满地人粪现象的一种恶习,“小儿户外沿路泄粪,为北平通俗最大之恶臭习惯,大街上因避警察之注意或不多见,但胡同中则处处泄粪”。再如,“北平人习惯各住户多令其儿童在门外大便,以致各胡同粪堆林立,既于卫生有碍,复于观不雅”。在来华的日本人看来,近代京城满地的人畜粪秽,让492谢肇淛:小草斋集 上册卷 10 莲花庵记,江中柱点校,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第234 页。德 艾林波、巴兰德等:德语文献中晚清的北京,王维江、吕澍辑译,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第 134 页。德 艾林波、巴兰德等:德语文献中晚清的北京,第 320 页。陈龙正:几亭全书 卷 13 学言详记政事上,康熙云书阁刻本。日

15、 小栗栖香顶:北京纪事北京纪游,陈继东等整理,中华书局,2008,第130 页。建设北平意见书,陈乐人主编 二十世纪北京城市建设史料集(上),新华出版社,2007,第 18 页。刘国增关于市政建设计划条陈,陈乐人主编 二十世纪北京城市建设史料集(上),第 35 页。北京臭气熏天,如同一大茅厕,“大街和胡同的角落、胡同里的墙边,到处都是拉撒粪便的地方。所以走在北京的街上,总能闻到充溢在空气里的粪便的气味,整个北京城感觉就像是个大茅厕”。由于鲜少清除,北京街道上满地的人畜粪秽在天晴时极易快速风干碎化并随风扬尘四起,“天风粪土坌天”。明末的俞彦对京师裹挟着风干了粪便的沙尘印象极为深刻:“长安忆,最忆

16、是灰尘,地有寸肤皆着粪,天无三日不焚轮,并作十分春。”民国时期的史学家余协中也指出:“百分之九十五的马道,都是污秽不堪。天晴时,风与车轮转动得尘土飞扬,顷刻之间,行人的脸上盖满了尘土。这些乌黑的尘土中,包含了不少的粪质,其有害于一般人之健康,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若遇降雨,满地的人畜粪秽则随雨水四处流动,“天雨粪水涨路”,或以粪水的形式缓慢渗入地下土壤中。(二)被粪秽污染的井水大肠杆菌是人畜肠道内常见的一种病菌,因其在粪便中数量极多,常被用作检查水源是否被粪便污染的指标。1929 年夏,北京卫生机构对市内的井水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含有大肠杆菌的水井占比高达 63%,此意味着北京城内 60%左右的水

17、井都受到粪秽污染,“北平人口百分之八十尚用井水,故井水之卫生,尤为重要。去夏共检查井水五十四份,其中百分之六十三,皆含有大肠杆菌,换言之,即北平水井之大半皆含人之粪便”。据 北平市公安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七年年报 统计,1932 年北平市公安局第一卫生区对辖区内 34 口水井进行了井水化验,结果显示,34 口水井全部含有大肠杆菌。1933 年及 1936592民国时期北京传统水井的粪秽污染及市政应对日 内藤湖南:燕山楚水,吴卫峰译,中华书局,2007,第 150 页。日 小栗栖香顶:北京纪事北京纪游,第 130 页。俞彦:俞少卿集,四库全书未收书辑刊陆辑 第 23 册,北京出版社,1997,第

18、239 页。余协中:北平的公共卫生,社会学界 第 3 卷,1929 年,第 63 页。日 小栗栖香顶:北京纪事北京纪游,第 130 页。姚寻源:苍蝇、井水、冷饮与北平人肠胃症之关系,医学周刊集 第 3 卷,1930 年,第 58 页。第二股工作报告饮水检查,北平市公安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七年年报 第 7 期,1932 年,第 32 35 页。年的调查同样显示,该区所有水井水中皆含有大肠杆菌。再以北平市第二卫生区为例,1935 年的检测数据显示,区内的 35 口水井,仅有一口不含有大肠杆菌,“区内 35 井井水,施行细菌检验,前后凡三个月,共 105 次,检查所得:除一机井外,其余均有大肠菌之含

19、存,其水质之不纯良,可见一斑矣”。1935 年全市的调查显示,85%的水井受到粪秽污染,“北平市饮水的来源,可别为井水与自来水二种,用井水者约占百分之八十,据历来卫生机关的检验,本市井水结果,含有大肠菌者即占百分之八五以上”。1941 年北京自来水公司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查市民除饮用自来水者外,其他皆赖私营井水之供给,唯该项水质据化验结果,杂菌充斥,易受传染”,并指出“水井兹经抽查十二所化验结果,有大肠菌者竟占半数”。甚至到 1948 年,井水被污染的情况仍未得到彻底改善,根据当年北平市卫生局的报告,“全市用自来水的仅占百分之二十九,大部分都在依赖水井。井内的大肠杆菌已从百分之五十二减至百分之

20、十二点六”。虽然井水中含有大肠杆菌率已由原先的 52%下降了近 40 个百分点,但仍有12.6%的含菌率。北京水井被粪秽污染的情况如此严重,时人毫不隐讳地形容北京市民简直在饮“大便汤”,“说得再明白些,就是北平市民百分之八十所用的水,都被大便沾污了,或是说,北平的人多数的多数,乃是用冲淡的大便汤做饮料。这并不是骂人吃人中黄,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三)井水被粪秽污染的原因民国时期北京的水井主要有传统的旧式水井和新式水井之分。传统水692环境卫生饮水检查及消毒,北平市公安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八年年报 第 8 期,1933 年,第 43 页;环境卫生饮水管理,北平市卫生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十一年年

21、报 第 11 期,1936 年,第 37 页。黄万杰:北平饮水井之污染来源与其改善方策,新医药 第 3 卷第 7 12 期,1935年,第 767 页。刘九如:改良饮水井防止肠胃病,大众卫生 第 1 卷第 3 期,1935 年,第 11 页。自来水局关于北京自来水状况概述(1941 年),北京自来水公司档案史料(1908 年 1949 年),第 230 页。北平的卫生工作:韩局长称最注意环境卫生,由菜场到粪厂皆力求清洁,益世报1948 年 9 月 19 日,第 3 版。杨济时:天字第一号的肠胃症问题,医学周刊集 第 3 卷,1930 年,第 39 页。井多掘地一定深度后用砖瓦或石块一圈又一圈铺

22、砌为井壁而成,为便于居民用辘轳和吊桶汲水,井口直径一般较大且多敞开。新式水井则钻地而成,井身直径较小,井口多封闭且其上安有轧机,居民利用轧机手动按压取水。在近代北京新旧两种水井中,广泛受到粪秽污染的多为传统旧式水井,污染途径及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旧式水井井口多无井台、井盖,致使地面含有粪秽的尘土、污水等通过井口落(流)入井水中。民国时期的“北平固然有许多井是有井台井栏高于地面的,但不 也 有不少没有井台升栏而与地面成水平状态的”,这些传统水井“井台构造不良”,极易导致“地面不洁之水渗入井内,或因中部凹低,台面污水,倒流入井”。再由于多数旧式水井“井盖则完全缺乏”,“街衢灰尘杂病菌可随风而落入井

23、中”。如前所述,北京路面满地人畜粪秽,天晴时扬尘四起,遇雨则会随水四处流动。如此一来,掺杂着粪秽的尘土及污水极易落(流)入井口无遮盖或井台构造不良的水井中,“京城地方,向来是用井水都市地方住户是多的,人家的秽水跟街上的脏东西都是渗到地里头去的,又加上旧来的井淘的不得法,或是井口坏了不知道修理,到了大风大雨的时候,甚么脏水秽土一齐都流到井里去啦!”1935 年北平市卫生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的调查也证实,传统水井井口皆无遮盖设施,导致该区所有公用水井都受到粪秽污染,“公用饮水井共计三十五口惟因各井之构造不良,缺乏防止地下与地上沾污之适当设备,以致所有各井水质,皆含有大肠菌”。第一卫生区的状况如此,整

24、个北京城亦然。1934 年北平市卫生局对全城水井做过一次调查,发现大多数水井井口无遮盖,粪污等极易流入井内,导致全城水井几乎都受到粪秽污染,“关于饮水一项,据云全市百分之八十三的居民692民国时期北京传统水井的粪秽污染及市政应对杰:井水消毒的意义,北平医刊 第 2 卷第 9 期,1934 年,第 36 页。刘九如:改良饮水井防止肠胃病,大众卫生 第 1 卷第 3 期,1935 年,第 11 页。黄万杰:北平饮水井之污染来源与其改善方策,新医药 第 3 卷第 7 12 期,1935年,第 767 页。刘九如:改良饮水井防止肠胃病,大众卫生 第 1 卷第 3 期,1935 年,第 11 页。内外城

25、巡警总厅劝食自来水白话浅说,丁进军:清末北京扩充自来水专管史料,历史档案 1992 年第 2 期,第 66 页。环境卫生饮水管理,北平市卫生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十年年报 第 10 期,1935年,第 29 页。仍饮用井水,百分之十七饮用自来水,且又是很坏的井水,大多数之井俱无井栏,故污水、粪便等易于流入井内。据云,某年曾检查过一次全城的井水,结果,其中所含之杂菌多至五六百,且无一井无大肠菌”。其二,旧式水井距离坑厕和污水沟太近,导致坑厕和污水沟中秽水通过地下沙质土壤渗入井水中。“在中国北部各省,收容粪便,多用蹲坑就土地面挖成,极为简陋,粪便很容易渗入地下,侵及地下水,离饮料水水源过近的地方,颇

26、多危险。”在为数众多的北京传统公共水井中,有些位置极不恰当,紧挨着公共厕所,“北平有不少水井邻近公私厕坑”。清末来华的甘博曾对北京进行过调查,其看到“有几处公用水井的旁边就是公共厕所”。以第一卫生区为例,1932 年该区共有公共厕所 34座,其中有 24 座公厕距离水井 300 尺(100 米)以内,占该区公厕总数的70.6%(见表 2)。此外,近代北京城内存在不少污水沟和秽水坑,这些污水沟和秽水坑附近亦多有水井。加上“北平地质大半含沙,绝少粘土。故其吸水之能力甚大”,如果坑厕和污水沟、秽水坑与水井距离过近,极易使厕所粪坑和污水沟、秽水坑中秽水通过这种具有较强渗水能力的沙质土壤渗入井水中,“井

27、壁透水,以致患胃肠传染病者所排泄之物,表 2 1932 年北平市公安局第一卫生区公厕环境统计单位:所,%公厕数量百分比与井距离 50 尺以内38.8与井距离 100 尺以内514.7与井距离 200 尺以内720.6与井距离 300 尺以内926.5总计2470.6 资料来源:根据 本区本年度与上年度各公厕环境卫生状况比较 一表改制,参见 环境卫生粪便及秽水沟,北平市卫生处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九年年报 第 9 期,1934 年,第 44 页。892许端庆:北平之公共卫生一瞥,同济医学季刊 第 4 卷第 1 期,1934 年,第 73 页。张子明:粪便的收容与运输,大公报(天津版)1936 年 2

28、 月 18 日,第 8 版。杰:井水消毒的意义,北平医刊 第 2 卷第 9 期,1934 年,第 36 页。美 西德尼D.甘博:北京的社会调查,陈愉秉等译,中国书店,2010,第 113 页。华南圭、周玮:北平旧城市下水道计划书,北京市档案馆编 北京档案史料 第 4 辑,新华出版社,2012,第 14 页。渗入地下,上层地下水挟病菌侵入井内”。总之,由于“污水沟或公私厕所距井过近,而沟身与粪坑又构造不良,故使井水污染之机会甚多”。1919 1924 年旅居北京的日本记者丸山昏迷指出,当时的北京井水多半受到厕所秽水的污染,“北京的厕所不分新旧,一律任由污物排到土里渗透,这种做法,自北京城建立以来

29、一直沿袭,因而很多井水碱味越来越重”。民国时期历史学家余协中在 1929 年的 社会学界 发表了 北平的公共卫生 一文,对于当时北京城内厕所污染井水的现象亦有所指:“北平的居民,有百分之八十是饮井水。那些井多无盖,且多有与公共厕所毗连的。经微菌学家的查验,此种井水多污秽不堪。”1934 年,北平市卫生局局长方颐积在 平市十个月来的卫生状况 中报告了公厕污染井水的状况,“公厕本为便民便溺之用,乃以设施不良,转足为清洁观瞻障碍,甚且有接近水井,至粪便渗入地层,水质混合,杂菌为害之烈,殊非浅鲜”。1936 年的调查也发现,北京水井构造较为简陋,且附近多有厕所和阴沟,极易受到粪秽污水的污染,“查本市水

30、井构造向沿旧有方式,对于防止地上及地下沾污之设备殊多疏略,且水井位置多傍厕所阴沟,污秽尤易侵入,水质不良关系市民健康至巨”。北京城内水井与厕所及秽水坑近在咫尺的景象让稍有卫生常识的人极为忧心:安设水井的地方,要特别的清洁,附近不得有厕所及下水坑等等的害源。可是在北京的水井,就大相反了,有一次我曾在某巷经过,见有很大的一眼水井,并且多是汲去供饮料用的,对面就是一个极大的厕所,与水井相隔不过一丈有余,那旁还有一个臭而不可闻的泔水坑,地下的泔水、粪尿水、井水互相混合在一块儿,成了一片泥泞汪洋,汲水的,倒泔水的,出恭解手的,乱乱哄哄,挤在一齐,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水是从井里边汲出来的,与厕所茅坑并无一

31、些相关,可是要知道,附近既有害源,那泔水、粪尿在这一小块的992民国时期北京传统水井的粪秽污染及市政应对刘九如:改良饮水井防止肠胃病,大众卫生 第 1 卷第 3 期,1935 年,第 11 页。日 丸山昏迷:北京,卢茂君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第 182 页。余协中:北平的公共卫生,社会学界 第 3 卷,1929 年,第 64 页。方颐积:平市十个月来的卫生状况,卫生月刊 第 1 卷第 3 期,1934 年,第 91 页。秦德纯:二十五年北平市卫生行政概略,市政评论 第 5 卷第 2 期,1937 年,第19 页。地方以内,是狠 很 容易渗透的,地层再疏松一些,岂不是等于直接交通了吗?

32、并且在大雨倾盆的时候,粪尿、泔水简直的一些也不客气,从地面上就全都流到井里头去了,若是里头不含有病原菌(恐怕不容易),脏不脏的倒也没有大关系,倘若有伤寒、霍乱、赤痢、肠炎、肠寄生虫等,侵犯消化器传染病的人去大便,或是泔水里头含有这种病原体,一旦混在井水里头,那一带的人饮了,岂不全要受他的传染吗?除上述两条主要途径外,水夫自身不洁,在汲取井水时,手上“秽物,沿其所用之绳索及柳罐带入井中”等,也造成了对井水的污染。三由井水粪秽污染引发的传染性肠胃病英国城市学者里德指出:“尽管城市已经成为人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策源地,但是在生物学意义上仍是一个坏的概念。在拥挤的条件下,疾病的危险在增长扩散。”对民国

33、时期的北京而言,人口日益增多无形中带来了某些传染性疾病暴发的潜在隐患,尤其是由受粪秽污染的井水引发的肠胃传染病更是直接威胁着市民的健康。传统时期的中国人向来注重将水煮沸后饮用,此举无疑可将水中的病菌杀灭,避免肠胃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在中国,喝茶的普遍习惯迫使人们把饮用水煮沸,因此防止了很多肠道疾病”。但在炎热的夏季,人们普遍喜好直接饮用刚从井中汲取出来的冷水,或者以之清洗瓜果和餐具,如此一来,如果井水被粪秽污染,水中含有的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传染性病菌就可能借助井水进入人体,引发痢疾、霍乱等肠胃传染病。003林振纲:水井的卫生,医事月刊 第 4 期,1924 年,第 18 页。附录本区公用饮水

34、井改良问题之研究,北平市卫生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十年年报 第 10 期,1935 年,第 94 95 页。英 约翰里德:城市,郝笑丛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第 255 页。美 亨利欧内斯特西格里斯特:疾病的文化史,秦传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第 18 页。痢疾是一种肠胃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含有痢疾细菌和原虫的粪便等,一旦某地饮水水源中含有痢疾杆菌,则极易发生痢疾流行,“痢疾之流行,尤其是杆菌痢疾,水更是他的媒介无论何处,发现痢疾流行,大多因水中含有痢疾杆菌也”。在 1916 年 3 月 12 日颁布的 传染病预防条例 中,痢疾被北洋政府列为八种传染病之一。此后,痢疾一直是民国时期

35、法定的传染病之一,也是北京常见的传染病。以第一卫生区为例,这一区每年有众多因为饮水卫生问题而死的痢疾患者,“胃肠传染病以饮水为主要之媒介,查本区内每年死亡于赤痢伤寒者,为数至巨”。1926 1933 年的数据显示,该区每年都有市民罹患痢疾,且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见表 3)。该传染病多发于北京的夏秋季节,1949 年的统计显示,5 月至 9 月全市痢疾患者每月都在 100 人以上,此时期正是北京市民大量直接饮用、使用地下井水的时期。在患者病死率方面,当年全市共有患者 986 人,死亡 273 人,病死率高达 28%(见表4),足见被粪秽污染的井水已严重威胁着北京市民的生命安全。时人杨济时对此忧心

36、地评论道:“以北平一市说,一年夏秋之季,死于肠热症痢疾的总要以数千计,得病后而不能从事生利的更是算不清。患病的多是青年 壮 年 的 国 民,国 家 经 济 上 的 损 失,民 族 上 的 健 康,是 何 等危险。”表 3 1926 1935 年北平市第一卫生区罹患痢疾病例统计单位:人1926192719281929193019311932193319341935病例数121824241154181418453270192 资料来源:根据 本区历年法定传染病比较 一表改制,参见 传染病管理传染病报告,北平市卫生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十一年年报 第 11 期,1936 年,第 20 页。103民国时

37、期北京传统水井的粪秽污染及市政应对朱宝忠:怎样防治赤痢,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第 20 页。刘九如:改良饮水井防止肠胃病,大众卫生 第1 卷第3 期,1935 年,第10 11 页。传染病预防条例,司法公报 第 56 期,1916 年,第 59 64 页。张泰山:民国时期的传染病与社会:以传染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为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第 42 49 页。第二股工作报告饮水检查,北平市公安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七年年报 第 7 期,1932 年,第 30 页。杨济时:天字第一号的肠胃症问题,医学周刊集 第 3 卷,1930 年,第 38 页。表 4 1949 年北京市痢疾患者病

38、死统计单位:人,%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11 月12 月总计患者15131323112221152197135652416986死亡4412244037585432125273病死率273189211824294049503128 资料来源:根据 北京市一九四九年法定传染病统计表 改制,参见 北京市一九四九年法定传染病统计表,北京市政报 1949 年第 9 期,第 35 页。民国时期,北京肠胃传染病的死亡率高于同时期西方各国,时人将其归咎于苍蝇以及居民在夏季直接饮用或使用了被粪秽污染的井水,“北平肠胃症之死亡率,较他文明国有高数倍至数十倍者,皆因人民不讲

39、求卫生之所致。散布肠胃症之媒介不一,在北平最要者,即苍蝇、井水及冷饮是也北平有百数十万居民,其中百分之八十皆用井水,而此等井水之大半皆被粪便污染,北平夏日人民饮冷水或用冷水洗菜及杯盘为一通常习惯,故对于北平肠胃症之流行,井水实难辞其咎也”。被粪秽污染的井水,时人将其视为危害北京 140 万居民“幸福之大茅贼”,“北平人口,约一百四十万,其中一百分之八十,皆用井水,惟北平水井,大多数与厕所相通,即不然,其水亦类皆污染不堪,实为吾人幸福之大茅贼”。四北京市政机构对井水污染的治理近代以来,受西方影响,公用事业及公共卫生逐渐为中国市政机构重视。民国时期北京市政机构认识到,井水卫生攸关市民健康,“查夏令

40、饮水关系市民健康至巨,如水质不洁,易为胃肠病之传染”。因此,北京历届市政机构日益重视市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如前所述,光绪三十四年(1908),北京城开始兴办自来水业务,但203姚寻源:苍蝇、井水、冷饮与北平人肠胃症之关系,医学周刊集 第 3 卷,1930 年,第 58 页。钟惠兰:水与健康,医学周刊集 第 2 卷,1929 年,第 153 154 页。呈报今夏举行饮水井消毒工作经过情形连同统计表送请鉴核备案由,北平市市政公报 第 270 期,1934 年,第 34 页。是由于自来水的普及进程缓慢,地下井水一直是近代北京居民用水的主要来源。在自来水难以普及、市民习于使用井水的情况下,为改善井水水质

41、,解决粪秽污染井水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北京市政机构主要采取了对井水消毒、加强对水井管理等应对举措。(一)对井水消毒1932 年,北平市公安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率先对井水进行消毒,该所“自民国二十一年夏季起,乃采用漂白粉溶液消毒法,施之于本区各井”。且该事务所将对井水消毒作为职责所在,“饮水消毒为环境卫生重要工作之一,然非有充分之财力与人力实难臻效,本所以职责所在,故不得不勉力进行。当本年夏秋二季,胃肠传染病最易蔓延之时,乃由本所督察稽查员等,择其已经化验而结果杂菌最多,并含有大肠菌之各水井,施以漂白粉消毒”。当年,第一卫生区事务所对区内 8 处污染最严重且含菌最多的公共水井进行了 63 次消毒(

42、见表 5)。此举影响深远,开创了近代北京市表 5 1932 年北平市公安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水井消毒统计单位:次水井位置消毒次数苏州胡同 104 号7毛厂大院 5 号12东裱褙胡同 37 号7东厂胡同西口外4朝阳门大街 282 号门前6东长安街东首8史家胡同 29 号甲7崇文门大街 298 号12总计63 资料来源:根据 本年度本区各水井消毒次数 一表改制,参见 第二股工作报告饮水检查,北平市公安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七年年报 第 7 期,1932 年,第 36 页。303民国时期北京传统水井的粪秽污染及市政应对附录本区公用饮水井改良问题之研究,北平市卫生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十年年报 第 10 期

43、,1935 年,第 91 页。第二股工作报告消毒井水,北平市公安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七年年报 第 7 期,1932 年,第 35 页。政机构对公共水井消毒的先例。在北平市公安局第一卫生区的示范作用下,北平市卫生局从 1934 年 5 月 28 日开始,“派稽查十名,专司井水消毒”。统计数据显示,当年北平市卫生局共对全市 367 口公共水井进行了总计 27783 次的消毒工作(见表 6)。表 6 1934 年北平市卫生局水井消毒统计表区别 数目井数消毒次数平均每个水井消毒次数内一343830112.6内二35265775.9内三49340069.4内四38375798.9内五40306476.6

44、内六26212581.7外一19129268外二1381963外三21167179.6外四31241878外五21181486.4东郊8455.6西郊1676848南郊6396.5北郊10848.4总计3672778375.7 注:原表中部分数据计算有误,笔者进行了订正。资料来源:根据 北平市卫生局二十三年度水井消毒统计 一表改制,参见 呈市政府呈报今夏举行饮水井消毒工作经过情形连同统计表送请鉴核备案由,北平市市政公报 第 270 期,1934 年,第 35 页。不仅如此,北京市政机构还将井水消毒工作形成规章制度,以确保此项工作能每年定期进行。1930 年 3 月 25 日,市政府公布了 北平

45、特别市饮水井取缔规则,该规则共 9 条,内容较为简略,并没有关于对井水消403呈报今夏举行饮水井消毒工作经过情形连同统计表送请鉴核备案由,北平市市政公报 第 270 期,1934 年,第 34 页。毒的规定。1934 年,市卫生处认为该规则虽行之有年,但已不合时宜,建议市政府重新修订,“案据本府卫生处呈以本市饮水井取缔规则施行已久,久闻有不尽适用之处,拟即修正”。该年 4 月 11 日,市政府第 218 次市政会议通过了修正案,即 修正北平市饮水井取缔规则,该规则共 19条,其中第 13 条规定:“井主或使用者应遵照卫生局规定消毒办法使用消毒药剂。”按照条款要求,私人对其所有水井进行消毒并无多

46、大困难,但要求众多使用公共水井的市民履行其对井水消毒之责,则困难重重。因此,公共水井消毒的职责只能由北京卫生机构履行,比如北平市卫生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每年夏季分派稽查警赴各井用漂白粉消毒借免疾病之传染”。消毒工作主要由事务所派专人在夏秋两季进行,每天每井消毒一次,“水井消毒工作仍照常举办,自六月一日起至九月底止,每日每井由本所稽查警消毒一次”。后考虑到“惟井水消毒之有效时间,通常不能过三小时,每日每井消毒一次,似嫌不足”,决定从 1935 年开始,每日每井消毒两次,“自本年度八月始,乃改为每日每井消毒二次”,其中“第一次于上午六时由本所稽查员警行之”,第二次则由私有水井井主在卫生事务所稽查员

47、警监督下“于下午十二时半由井主自行消毒”。水质检验结果证明,北京市政机构对井水消毒的举措,有效改善了水井的水质和卫生情况,“根据细菌检验结果,本年度各井水质已较往昔稍好”。公共水井井水卫生的改善,有助于遏制痢疾等肠胃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故当时北平市卫生局局长方颐积在呈送市长的报告中指出,1934 年北京之所以没有暴发较大规模的肠胃传染病,主要归功于对全市公共水井井503民国时期北京传统水井的粪秽污染及市政应对咨市参议会咨送修正北平市饮水井取缔规则请审议见复由,北平市市政公报 第 245期,1934 年,第 19 页。卫生事项附件三(甲),北平市政府行政纪要 第 3 期,1934 年,第 72 页

48、。环境卫生饮水管理,北平市卫生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十年年报 第 10 期,1935年,第 29 页。环境卫生饮水检查及消毒,北平市卫生处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九年年报 第 9 期,1934 年,第 42 页。环境卫生饮水管理,北平市卫生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十年年报 第 10 期,1935年,第 29 页。环境卫生饮水管理,北平市卫生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十年年报 第 10 期,1935年,第 29 30 页。环境卫生饮水管理,北平市卫生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十年年报 第 10 期,1935年,第 30 页。水的消毒,“默察本市今夏得无胃肠传染病之剧烈流行,似与井水消毒之施行不无关系”。1935 年,市

49、卫生局在年度总结中也指出,这一年夏季全市罹患痢疾的患者减少,有赖于卫生局对井水的消毒工作,“按饮料与市民生命关系,至为密切,势在必须注意。本局每日派员四出,持氯气溶,按照定量,实行井水消毒工作。实行以来,颇见成效,今岁夏季,痢疫减少,不无与此有关”。(二)加强水井的管理用漂白粉和氯液对公共水井消毒固然有一定成效,但在北京卫生机构看来,“此种消毒方法仅为消极之办法”。此项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井水常时流动,加之不断汲取,氯液消毒其有效时间,殊难长久,通常不能过三小时”。如前所述,虽然卫生机构采取了每日消毒两次的补救措施,但两次消毒有效时长仅 6 小时,每日仍有较长时间使井水处于被污

50、染的危险中,且“经检验之结果,各井水仍有大肠菌存在”。就此而言,“此种水井消毒方法以之救急则可,以之管理水井则不可”。因此,就连卫生机构也不得不承认,“井水消毒本非根本改善水质之办法”。如前所述,虽然北京自来水公司早在 1910 年 2 月就向市民供水,但价格过高及“市民饮用井水已相沿成习”等,致使自来水普及进程极为缓慢,绝大多数市民还是倾向于以井水为食水来源。在此情形下,为有效解决井水卫生问题,北京市政机构采取了改建、取缔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传统水井,以及加强对新凿水井的管理等举措。1.改建及取缔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传统水井如前所述,北京旧式水井被粪秽污染的原因主要是距离坑厕太近或井603呈报今夏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