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文献综述.doc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3273252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文献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文献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文献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文献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文献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文献综述摘要: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是否发挥了应有效用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长期关注和争论的热点。为了检验股权激励机制的效用,国内外学者对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论并不统一。不同的学者在研究问题时的政策环境、选择的样本、指标及分析方法等存在差异,导致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1、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2、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3、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具有区间效应,即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关键词:股权激励 ;公司绩效;综述Review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

2、quity Incentiv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Abstract:Whether the equity incentive system, as a long term incentive, has played its due effect is concerned and debated long-term by theory and practice. To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equity incentives,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d done a lot of researc

3、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quity incentiv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But the conclusions are not uniform, because of different scholars research policy environment,samples and research methods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the following three viewpoints, first of all, equity incentive is posi

4、tively related to corporate performanceSecondly, equity incentiv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are not relatedThirdly, equity incentive has interval effect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which as to say that there is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equity incentiv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Keywords:equit

5、y incentive;corporate performance;review一、引言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通过授予高级管理者一定比例的公司股份,将高管的个人收益与公司利益紧密联系,以激励高管努力工作,减少短视行为,从而改善公司治理,优化股权结构,提升公司绩效。股权激励使经营者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中国股权激励的实践源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股权激励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采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二、 国外关于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

6、Morck,Shleifer和Vishny (1988) 以美国1980年财富500强的371个公司研究样本,选取托宾Q值为被解释变量,以拥有的股份不少于0.2的董事们的持股比例之和来衡量管理层持股比例,对样本的横截面数据运用分段回归,根据管理层持股的利益一致假说和战壕挖掘假说,提出管理层持股可能区间有效并设计模型实证检验得出:持股比例在0一5范围内,托宾Q值与董事的持股比例正相关;持股比例在5一25%范围内,托宾Q值与董事的持股比例负相关;超过25,二者又正相关,但托宾Q值与持股比例的关联程度在这一区间有所减弱。Morck认为,正相关关系在小公司中维持较高的比例,在大公司较低。Hall,Je

7、ffrey,Liebman研究了478 家美国大公司在19801990 年间 CEO 的薪酬和股票市值之间的关系后发现:公司股东价值与经理人员持有的公司股权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McConnell和Servaes(1990)选取1976年的1 173家和1986年的1093家样本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次方程研究托宾Q值与公司内部人持有的普通股比例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托宾Q值与公司内部人持有的普通股比例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呈倒U型。托宾Q值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当持股比例达到40一50后,托宾Q值随着该变量增加而减少。Hermalin和Weisbach(1991)以纽约证券交易所(NY

8、SE)的142个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滞后公司绩效一期的管理层股权数据研究两者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两者的相关性呈M形,临界点为1,5和20。Himmetberg和Palia(1999)等研究发现,公司高管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统计相关关系。三、国内关于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国内关于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的研究,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结论。主要的观点有以下几种:1、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正相关。邓新荣(2010)出于企业经营管理层中激励对象的不同,把公司经营管理高层的股权激励细分为董事股权激励和高管股权激励两类,分别论证分析这两类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作用差异并比较两类

9、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程度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和公司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公司高层管理者持股比例和公司绩效也具有正相关性;对二者的激励效果分析对比发现:高管持股激励效果不及董事持股激励对公司业绩影响效果大。树友林(2011)选择2004-2008年有详细持股数和持股比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以单一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为替代变量的公司绩效与高管报酬显著正相关,而与因子分析法计算的综合绩效指标不存在统计上的相关性。这说明高管薪酬激励在现有制度下是有效的,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可能导致高管对显性绩效的片面追求。另外,通过对比回归系数发现,股权激励的效果比货币报酬的

10、效果要好。这意味着:高管持股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协调高管和股东的利益关系,并激励高管去努力改变公司绩效。高管权力对股权激励效应没有直接影响。就单一盈利导向的公司绩效而言,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好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唐春燕(2010)选择了9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和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研究成果:1、管理层不持有公司股份的上市公司的绩效比管理层持有公司股份的上市公司绩效差。2、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回归系数很显著,管理层持股会对公司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人均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也显示出有正相关关系。2、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

11、影响。肖淑芳,金田(2011)以2006年2008年公告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为样本,将股权激励水平、股权集中度和公司绩效视作内生变量,建立联立方程,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股权激励水平、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并没有显著影响,而公司绩效对股权激励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公司绩效越好的公司越倾向于实施股权激励。安东尼(2008)采用引入股权激励收益这一因素之后的数值来考察上市公司绩效和股权激励之间的关系,从实证结果来看,股权激励收益与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为00000319,虽然为正数,但其数值非常小,可见其相关性不显著。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不完善的证券市

12、场弱化了股价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联性;2、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没能为股权激励的实施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3、不健全的考核指标体系是股权激励的效果难于评价。杨惠贤,李丽瑛(2008)选取了34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截面回归的统计研究方法,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股权激励比例和公司业绩之间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此外,常数项、公司规模和激励比例的回归系数都不显著。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比例对公司业绩没有显著影响。3、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具有区间效应,即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褚晓琳,张立中(2011)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当经理层持股比例增加,经理层减少私人收益时,经理层持股比

13、例可与企业利润及市场价值正相关;当经理层持股比例增加,经理层增加私人收益时,经理层持股比例可与公司利润和市场价值负相关。该结论表明股权激励只有真正激励经理人员努力工作,减少其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时,股权激励才能起作用。因此,股权激励之外有效的内外部监督约束机制很重要。孙堂港(2009)通过对2008年9月30日前在我国境内上海、深圳股票交易所上市且施行了股权激励的63个样本公司进行实证检验,综合运用对配对样本T值检验法、因子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检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前后各项财务指标有无明显变动,以V的分值作为衡量公司业绩的综合值,引入控制变量,用最小二乘法对企业业绩和股权激励相关性进行整体回归,可

14、得股权激励确实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了显著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是否因采用不同激励标的物、不同股权激励比例对经营绩效产生差异,可得期权可以比股票更好的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显著影响,并且只有在4,7区间内,公司经营业绩与股权激励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在0,4和7,10区间内,公司经营业绩与股权激励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存在区间效应。葛军、毛强(2009)通过理论分析和构建相关数学模型,对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以1999-2005年的上市公司资料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关系不是呈线性关系,其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程度随股权激励比例变

15、化而相应变动。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在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公司间存在一定差异。刘曦腾(2011)研究发现:第一,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有促进作用,但是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由于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本身的业绩就比较好,而且股权激励模式单一,因此,股权激励的效果不明显。第二,股权激励的效果存在行业的差距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三,不同股权激励模式的使用频率和效果不同,我国上市公司多倾向于用股票期权激励模式,因此我国在这种模式的股权激励实施上相对成熟,但从效果上说,还是虚拟股票和复合模式的股权激励政策对绩效的提高作用明显。谢梅花,王莉娜(2011)以50家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分析股权激励与公司

16、绩效的相关性,总结出以下结论:第一,高管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的可能性较大。第二,公司规模对高管层持股与公司绩效关系影响显著。第三,公司成长能力对高管层持股与公司绩效关系影响不显著。刘中文,张静等(2009)选择了35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熵值法评价公司绩效,构建非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得到:1、在0一285和813一10区间,“利益趋同假说”发挥作用。当高管层持股比例在0一285和813一10区间范围时,公司绩效与高管层持股比例正相关,并且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高管层利益与股东利益越来越趋于一致,高管层会越来越关心公司价值最大化并且会努力工作从而使公

17、司绩效逐步提高。这表明在一定的区间内,适当提高高管层持股比例会提升上市公司绩效。2、在285一813区间,“掘壕自守假说”开始有效。当高管层持股比例在285一813区间时,增加高管层持股比例会导致高管层侵占外部股东的利益,增加公司的代理成本,从而表现为上市公司绩效CPF值与高管层持股比例负相关。具体而言,在这个区间,掘壕自守假说开始发挥作用,一方面高管层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忽略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另一方面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高管层为回避更大风险也会采取较保守的经营战略决策,从而引起公司的整体效益有所下滑。程柯、程立(2011)选取2007-2009年679家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组成的平衡面板数据集

18、,运用超产权理论,引入市场竞争强度,从内生性视角实证检验了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控制内生性影响后,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激励效应和市场竞争调节效应,后者具体体现为,当竞争强度增加时,利益协同效应增强;当垄断程度增强时,壕沟效应加剧。张宗益,宋增基(2002)以129家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发现,尽管Tobins Q 与ROE 具有较大差异,但仍得出企业绩效与经理持股比例存在立方关系。通过对两个独立变量的回归,DIR、DIR2和DIR3 系数均在10%水平下通过显著水平检验。并且DIR 和DIR3 的系数为正,而DIR2 系数为负。实证结果支持

19、Morck et al( 1988)的研究结论,即随着经理持股份额的增加,经理行为从“利益趋同”到“利益侵占”又回到“利益趋同”。通过计算得到三次方函数的驻点,对于用ROE 为绩效指标,得到驻点分别为0.39%及1.6%;对于用Tobin s Q作为绩效指标得到驻点分别为0. 28%及1.5%。即经理持股比例在0%0.3%及大于1.5%的范围区间内对公司绩效提高有利,而在0. 3% - 1.5%区间范围内,不利于公司绩效的改善。四、小结从相关文献的分析中可以发现,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的盈利或者收益、绩效之间的关系主要可分为有2种,相关关系和非相关关系,而相关关系中又可区别为线性相关和曲线相关。长

20、期以来,众多学者针对于股权激励的效应的研究还未达成一致的结论,不同的学者选择的样本、指标及分析方法的存在差异,这容易产生不同的结论。总结前人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大部分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只考虑样本公司某一年或某一截面的数据,这就有可能因为某一年的数据信息出现不平常的波动而得出偏差过大的研究结论。同时大部分研究中并未进行跨年度的纵向比较分析,而仅仅是将股权激励后的绩效水平进行了分析,这违背了会计假设中的“持续经营假设”。盈利能力指标选取的单一性。大部分学者分析的是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盈利能力作为公司绩效的一部分,它是上市公司生存、持续经营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是各类投资

21、者的最后保障,盈利能力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成为公司开展其他方面和谐建设的基础,在绩效评价过程并未考虑到公司的盈利能力的质量即盈利中的变现能力,这就往往会出现公司的利润很高却发不出员工工资的情况。在选取盈利能力指标的过程中只注重数量的单一性,使得盈利能力的评价更具有片面性。参考文献:1王棣华,王红圆.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文献综述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27(3):123-1262邓新荣. 董事和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基于沪深主板上市公司公开数据的实证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03树有林. 高管权力视角下的股权激励效应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1,1

22、2:36-424肖淑芳,金田. 股权激励、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J.第六届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2011,95褚晓琳,张立中.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博弈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9:186-1886安东尼. 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7孙堂港.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9,3:44-508张晓艳,姜道奎.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研究述评J.科技与管理,2010,12(5):113-1169葛军,毛强. 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关系研究一项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

23、讨会论文集.2009:270-27610刘曦腾.关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研究J.新会计,2011,1011谢梅花,王莉娜.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J.商业会计,2011(16)12刘中文,张静,张克.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9,11(2):51-5613唐春燕.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014张宗益,宋增基. 上市公司经理持股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2002,8(6):1-315程柯,程立. 市场竞争强度、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基于内生性视角的经验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1(5):

24、53-6116杨惠贤,李丽瑛.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及其绩效的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23):40-4217Morck, R. Sheleifer,A.Y Vishny,R.WAlternative Mechanisms for Corporate Control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9(vol.79,no 4),84285218JMcConnell and HServaes. Additional Evidence on Equity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valu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

25、nomics 1990(27),59561319Helmalin.Band Weisback,MSThe effect of board composition and direct incentives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JFinancial Management.1991.(20):101-11220Himmelberg, Hubbard, Palia, Understanding the determinants of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the link between ownership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y,1999,Vol.53,353-38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绩效管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