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专业详细目录整理.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3271163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专业详细目录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专业详细目录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专业详细目录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专业详细目录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专业详细目录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篇热力 第一章 燃料与燃烧第一节. 燃料一. 燃料分类与性质(一) 固体燃料(煤)的性质1(二) 液体燃料的性质2(三) 气体燃料的性质4二. 燃料的成分与成分分析(一) 固体燃料(煤)和液体燃料的成分6(二) 煤的成分分析7(三) 煤的成分表示方法及其换算7(四) 燃油的成分分析及换算8(五) 气体燃料的成分8三. 发热量(一) 相同基高、低位发热量间的换算9(二) 不同基高位发热量之间的换算9(三) 不同基低位发热量之间的换算9(四) 固体、液体燃料发热量的估算10(五) 气体燃料发热量的计算10四. 我国常用燃料的特性(一) 煤的分类简介11(二) 我国工业锅炉用煤分类及其代表煤种1

2、3(三) 常用燃油特性14(四) 常用燃气特性17第二节. 燃烧基本概念一. 燃烧的基本原理(一) 化学反应原理19(二) 质量作用定律19(三) 阿累尼乌斯定律20(四) 链锁反应20二. 气体燃料的燃烧(一) 燃气的着火20(二) 火焰的传播21(三) 气体燃料的燃烧方法21(四) 火焰的稳定221. 脱火及其防止措施2. 回火及其防止措施三. 液体燃料(燃油)的燃烧(一) 燃油的燃烧过程24(二) 燃油的雾化24(三) 油滴的燃烧25(四) 油雾炬的燃烧25四. 固体燃料(煤)的燃烧(一) 煤的燃烧过程及其特点25(二) 燃煤锅炉的几种燃烧方式27五. 燃烧污染物的生成机理(一) 烟尘的

3、生成机理27(二) 二氧化硫的生成机理27(三) 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28第三节. 燃烧计算一. 燃烧空气量计算(一) 理论空气量的计算30(二) 理论空气量的估算30(三) 实际空气量的计算31二. 燃烧产物烟气量的计算(一) 固体、液体燃料燃烧烟气量的计算32(二) 气体燃料燃烧烟气量计算32(三) 燃料燃烧烟气量的估算33三. 烟气焓的计算第二章 锅炉原理第一节. 概述一. 锅炉的类型及分类(一) 锅炉的类型39(二) 锅炉的参数系列和技术经济指标39二. 锅炉的工作原理(一) 锅炉的基本构造42(二) 锅炉的工作原理421. 燃烧过程2. 传热过程(炉膛出口烟温限定)3. 水的受热和气化

4、过程(三) 锅炉的燃烧分类43(四) 层燃锅炉431. 链条炉2. 抛煤机链条炉(五) 室燃炉451. 燃烧器分类2. 燃烧器在炉膛内的布置3. 燃烧器的结构(六) 循环流化床炉49(七) 几种较新型式锅炉或燃烧技术51第二节. 锅炉的热平衡一. 锅炉的热平衡组成及热效率(一) 热平衡方程54(二) 锅炉的热效率54二. 带入锅炉的热量Qr55三. 锅炉的有效利用热Q156四. 锅炉的热损失(一) 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Q4或q456(二) 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Q3或q358(三) 排烟损失Q2或q258(四) 过量空气系数与漏风系数59(五) 散热损失Q5或q561(六) 灰渣物力热损失Q6或q6

5、62第一篇热力 第一篇热力 (七) 燃料消耗量62五. 锅炉热平衡测试(一) 热平衡测试方法62(二) 燃料与灰渣的分析65(三) 燃料燃烧产物的分析67(四) 锅炉的烟尘排放浓度测定67第三节. 锅炉受热面的结构布置一. 辐射受热面的结构布置(一) 水冷壁的结构及布置68(二) 炉膛形状与尺寸的确定(qv、qF)68(三) 炉膛的有效辐射受热面69二. 对流受热面的结构及布置(一) 锅炉管束的结构及布置69(二) 过热器的结构及布置69(三) 尾部受热面的结构及布置70(四) 尾部受热面低温腐蚀的原因及防止方法72第四节. 锅炉水动力学一. 水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一) 锅炉的水动力系统和锅炉形

6、式72(二) 自然循环回路和水动力特性73(三) 管内气液两相流体的基本特性74二. 自然循环回路的设计原则(一) 水循环全特性曲线74(二) 影响自然循环可靠性的因素74(三) 设计原则75三. 热水锅炉的工作特性(一) 强制循环热水锅炉的水动力特性76(二) 自然循环热水锅炉的水动力特性76第五节. 锅炉的强度计算一. 元件强度的常规计算(一) 材料和许用应力77(二) 筒形元件的强度计算79(三) 其它元件的强度计算82二. 系统的强度第三章 汽轮机原理第一节. 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一. 概述(一) 汽轮机设备的组成和作用84(二) 汽轮机的基本工作原理85二. 蒸汽在喷嘴和动叶通道中的流

7、动过程(一) 蒸汽在喷嘴通道中的流动过程85(二) 蒸汽在动叶通道中的流动过程85三. 冲动式与反动式汽轮机(一) 级的分类86(二) 反动式汽轮机88(三) 冲动式汽轮机88(四) 级内损失88(五) 级的内功率和效率90第二节. 多级汽轮机一. 多级汽轮机的技术特点(一) 多级汽轮机的优越性90(二) 多级汽轮机的结构(转速110%-112%)91(三) 提高单机最大功率的途径93(四) 关于临界转速94二. 汽轮机及其装置的评价指标(一) 相对内效率94(二) 绝对内效率94(三) 热耗率95(四) 汽耗率95三. 汽轮机的分类及选用(一) 汽轮机的分类97(二) 汽轮机类型的标识98(

8、三) 汽轮机的选用98第三节. 汽轮机的变工况特性一. 汽轮机的负荷特性(一) 关于费留盖尔简化公式100(二) 参数对运行安全的影响1011. 主蒸汽“超压”2. “超温”和“骤冷”3. 真空“恶化”4. 小容积流量工况5. 高压加热器停用工况(三) 变工况对经济性的影响102(喷嘴、节流、滑压调节的特点)二. 关于滑压运行103三. 供热汽轮机的工况图103第四节. 汽轮机的凝气设备一. 凝气设备的工作原理(一) 凝气设备的作用及组成1051. 凝气设备的作用2. 凝汽器3. 凝结水泵(二) 凝汽器的真空与传热107二. 管束布置及真空除氧108三. 抽气设备(一) 抽气器109(二) 真

9、空泵110第五节. 汽轮机辅助系统一. 轴封系统(一) 轴封系统功能及特点110(二) 轴封系统示例111二. 油系统第一篇热力第一篇热力(一) 油系统功能111(二) 油系统组成1131. 油泵2. 油箱3. 冷油器4. 油净化装置5. 油压调节和低油压保护三. 冷却供水系统(一) 重视水资源利用113(二) 供水方式114(三) 冷却设施115(四) 循环水泵及泵房116(五) 干式冷却系统1171. 直接冷却系统(GEA系统)2. 采用射流式凝汽器的间接冷却系统(海勒系统)3. 采用表面式凝汽器的间接冷却系统(哈蒙系统)第六节. 燃气轮机一. 燃气轮机基本原理118二. 燃气轮机分类、应

10、用(一) 按工质的热力循环来分118(二) 按结构分类118(三) 按燃气轮机的用途分类119三. 燃气轮机主要结构(一) 构成119(二) 压气机119(三) 燃烧室119(四) 燃气涡轮(透平)121四. 燃气轮机与蒸汽轮机基本比较121五. 燃气轮机热力循环(一) 热力循环过程122六.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一) 联合循环基本原理122(二)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的汽轮机122第四章 锅炉房工艺设计第一节. 锅炉房布置一. 锅炉房位置选择124二. 多层或高层建筑内锅炉房布置124三. 锅炉房布置的一般原则125四. 锅炉间的设备布置125第二节. 锅炉选择一. 供热介质和参数的选择(

11、一) 工业锅炉供热系统热介质1271. 蒸汽(优点及缺点)2. 热水(优点及缺点)3. 选择供热介质的原则(二) 供热介质参数的选择128二. 锅炉设备选择原则128三. 锅炉台数的确定(规范54页、教材229页)129第三节. 锅炉烟风系统一. 风机选择原则129二. 风机选择计算(一) 鼓风机的风量计算129(二) 鼓风机的风压130(三) 引风机的风量130(四) 引风机的风压130(五) 二次风机的选择130(六) 风机及电动机功率的计算131(七) 风机性能在不同使用条件下的修正131三. 风烟管道设计及计算(一) 风烟管道设计要点132(二) 风烟管道设计计算1331. 风烟道流速

12、和断面尺寸的确定2. 风烟道的阻力计算(海拔修正)四. 烟囱计算(一) 烟囱高度的确定(烟囱抽力计算)134(二) 烟囱出口直径135(三) 烟囱阻力136第四节. 锅炉给水处理一. 锅炉水质标准(一) 蒸汽锅炉1361. 蒸汽质量标准2. 电站锅炉炉水质量标准3. 电站锅炉给水质量标准4. 工业蒸汽锅炉给水质量标准(二) 热水锅炉水质标准141(三) 汽轮机凝结水质量标准141(四) 补给水质量标准142(五) 减温水质量标准142(六) 热网补充水质量标准142二. 锅外水处理(一) 钠离子交换软化143(二) 软化除碱147(三) 水的离子交换除盐152(四) 再生液制备系统1521.

13、氯化钠(食盐)溶液制备系统及计算2. 硫酸、盐酸溶液的制备系统的计算(五) 反渗透157(六) 水处理方案的选择1611. 补给水处理系统出力的确定(计算题)2. 水处理方案的选择三. 锅内水处理第一篇热力 第一篇热力 (一) 锅内加药水处理原理164(二) 全部锅内加药水处理1641. 全部锅内加药处理适用范围2. 加药量估算(三) 辅助加药水处理165(四) 锅炉给水调PH值加氨处理165(五) 加药设备及管路系统示例图166四. 给水除氧系统(一) 热力除氧1661. 热力除氧的特点2. 热力除氧的分类3. 热力除氧管道系统4. 热力除氧器滑压运行5. 除氧器并列运行时的热力系统6. 热

14、力除氧器加热蒸汽量计算(二) 真空除氧168(三) 化学除氧1681. 药剂除氧(加药量计算)2. 钢屑除氧(四) 解析除氧170五. 锅炉排污(一) 排污系统组成171(二) 排污量计算171(三) 排污扩容器的容积计算172(四) 排污系统及排污水的回收利用173(五) 锅炉排污系统实例174第五节. 锅炉给水设备一. 锅炉给水泵和给水箱(一) 锅炉给水泵的选择1751. 锅炉给水泵流量计算2. 锅炉给水泵扬程计算3. 离心式锅炉给水泵变工况换算4. 离心式锅炉给水泵电动机功率N计算5. 水泵的汽蚀和汽蚀余量6. 锅炉给水泵的配置 (规范59页)(二) 锅炉给水箱的选择178二. 凝结水泵

15、和凝结水箱 (规范61页)(一) 凝结水泵选择178(二) 凝结水箱的选择178第六节. 锅炉房燃料贮运系统一. 燃煤锅炉房的贮运煤系统(规范10、52页)(一) 燃煤运输量计算178(二) 燃煤存贮设施1791. 堆煤场储量2. 堆煤场面积计算3. 煤场面积计算4. 炉前煤仓储存量确定5. 炉前煤仓和溜煤管的倾斜角度(三) 贮煤场的装卸机械设备180(四) 锅炉房内的燃料机械输送设备选择183二. 煤粉制备(一) 煤粉的主要特性1861. VTI可磨性指数和HGI哈氏可磨性指数2. 煤的冲刷磨损指数Ke3. 煤的燃烧特性4. 煤的爆炸特性5. 煤粉细度(二) 磨煤机和制粉系统类型及其选择18

16、8(三) 制粉系统主要附属设备和部件的选择 1911. 原煤仓(倾斜角度规定)2. 给煤机3. 煤粉分离器4. 煤粉仓(倾斜角度规定)5. 给粉机和输粉机(四) 制粉系统管道设计192(五) 煤粉制备的安全技术措施193(燃烧爆炸产生的条件、O212%)三. 燃油燃气锅炉房的燃油储运和燃烧设施(一) 油库总体布置1951. 油库布置原则(规范12、630)2. 油库分级3. 石油库中油品火灾危险性分类(二) 油罐区布置1961. 油罐区按下列要求成组布置2. 地上油罐组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3. 油罐及附件选型(充装系数)(三) 燃油燃气锅炉辅助燃烧设施1981. 锅炉油点火系统2. 燃烧器3.

17、 日用油箱4. 炉前重油加热器(合理流速)5. 日用油箱加热计算(重油温度90)6. 燃油过滤器7. 燃油油泵的结构及选择8. 燃气调压站 (见第二篇有关章节)9. 燃油燃气锅炉燃烧系统的防暴及附件(1). 油品或燃气的爆炸极限(2). 燃油燃气锅炉炉膛爆炸原因(3). 燃油燃气锅炉炉膛防爆措施(4). 防爆门的类型第一篇热力 第一篇热力 第七节. 灰渣贮运系统一. 除灰渣系统的选择(一) 水利除灰渣系统(优点缺点)207(二) 气力除灰渣系统(正压、负压优缺点)207(三) 机械除灰渣系统208二. 灰渣贮运(一) 灰渣场208(二) 灰渣斗208(三) 灰库208三. 除灰渣系统设计与主要

18、计算(一) 灰渣产生量计算209(二) 水利除灰渣系统209(三) 气力除灰系统211(四) 机械除灰系统212第八节. 热水供热系统一. 热水锅炉供热系统形式(一) 高、低温热水系统212(二) 主供热管道系统212二. 热水系统的定压及补水(水温对应的气化压力)(一) 利用软化水或锅炉连续排污定压系统214(二) 利用开式高位水箱定压系统214(三) 利用补水泵定压系统214(四) 气体定压方式217(五) 补水泵的选择218第九节. 锅炉烟气净化一. 有关锅炉烟气排放标准和规定规范328二.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浓度计算(一) 烟尘排放量和排放浓度计算219(二) 二氧化硫排放量和

19、排放浓度计算219(三) 氮氧化物排放量和排放浓度计算220三. 锅炉大气污染物防治原理、技术特点与设计要点(一) 锅炉大气污染物综合防治方法220(二) 锅炉颗粒污染物治理技术221(三) 锅炉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222第五章 汽轮机房工艺设计第一节. 发电厂热力系统一. 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225选择汽轮机、选择锅炉、热平衡拟定二. 发电厂全面性热力系统(一) 发电厂全面性热力系统概念230(二) 主蒸汽系统233(三) 给水系统234(四) 回热系统的全面性热力系统2351. 回热系统的特点2. 除氧器的运行(五) 全厂公用汽水系统2371. 公用辅助蒸汽系统2. 工业水系统3. 全厂疏放

20、水、放气系统4. 汽网的供气系统及其设备(2x60%)三. 凝气式发电机组的总效率(一) 锅炉中能量损失243(二) 主蒸汽管道的散热损失243(三) 汽轮机中的能量损失243(四) 冷源损失243(五) 发电机中的能量损失243(六) 凝气式发电机组的总效率243第二节. 热力系统主要设备选择一. 除氧器二. 给水泵(一) 给水泵的容量和台数244(二) 给水泵的扬程244(三) 减温减压器(减温水量计算)245(四) 疏水扩容器(选用表)245三. 热网加热器第三节. 供热机组的热经济性指标一. 概述246二. 热电联产的总热效率246三. 热电联产热电比247四. 热电成本分摊比247五

21、. 热化发电率247第四节. 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一. 概述(一) 设计压力248(二) 设计温度249(三) 设计安装温度249(四) 管道的公称压力和公称通径249(五) 水压试验(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249(六) 管子材质250(七) 许用应力251二. 管子的选择(一) 管径选择251(二) 壁厚计算252(三) 管子类别选择254三. 管道附件的选择(一) 一般规定254(二) 选择原则254(三) 附件材料257第一篇热力 第一篇热力 四. 管道及附件的布置(一) 主厂房内汽水管道布置原则257(二) 附件布置原则258(三) 管道的补偿259(四) 管道的冷紧260五. 水力计算

22、(一) 一般规定260(二) 介质比体积变化不大的管道262六. 支吊架设计(一) 一般规定263(二) 支吊架间距265(三) 支吊架荷载265(四) 弹簧选择268第五节. 发电厂主厂房布置一. 主厂房布置的原则和形式(一) 布置原则270(二) 布置形式271(三) 主厂房的柱距、跨度272二. 主厂房的设备布置(一) 锅炉间的设备布置272(二) 汽机间的设备布置272(三) 除氧间布置277(四) 煤仓间布置277第六节. 燃气轮机发电装置工艺设计和分布式能源系统一. 燃气轮机发电装置工艺设计(一) 燃料供应设备及系统286(二) 燃气轮机设备及系统286(三) 燃气轮机发电模式28

23、7(四) 余热锅炉配置290(五) 汽轮机配置291(六) 主厂房布置291(七) 中小型天然气燃气轮机电厂的环保状况 293(八) 中小型天然气燃气轮机电厂的能源利用效率二. 分布式能源系统(一) 分布式能源系统概述293(二) 分布式能源冷热电负荷293(三) 燃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主要形式(四) 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设计要点294(五)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效益第六章 热力网及热力站第一节. 热力管道的布置及敷设一. 热力管道的布置原则(一) 热力管道布置的综合因素296(二) 热力管道布置的总原则和具体要求296二. 热力管网的布置形式三. 架空敷设(一) 优

24、先选用架空敷设的几种情况297(二) 低支架敷设297(三) 中支架敷设297(四) 高支架敷设297(五) 跨越河流敷设298(六) 管道支架结构形式298四. 地沟敷设(一) 通行地沟敷设299(二) 半通行地沟敷设299(三) 不通行地沟敷设299(四) 管沟和检查室布置299五. 直埋敷设(一) 热水管道直埋敷设299(二) 蒸汽管道直埋敷设300(三) 敷设尺寸300第二节. 热力管道系统一. 热力管道种类及参数(一) 蒸汽管道301(二) 凝结水管道301(三) 热水管道302二. 蒸汽管道系统302三. 凝结水管道(一) 凝结水回收原则302(二) 凝结水系统的分类302四. 热

25、水管道系统1. 热水制备方式3032. 热水系统的定压方式3033. 多热源供热系统3044. 用户连接方式304第三节. 热力管道水力计算一. 概述二. 热负荷(一) 热负荷典型曲线3051. 生产热负荷曲线2. 供暖(空调)热负荷曲线3. 生活热水供应热负荷曲线4. 热化系数(二) 热源的热负荷计算3071. 最大计算热负荷2. 平均热负荷3. 全年耗热量(三) 热力网的设计流量G计算308三. 常用流速和粗糙度(一) 常用流速和粗糙度k309(二) 摩擦阻力系数310(三) 局部阻力与沿程阻力比值310四. 管径和压力损失计算(一) 管径计算311(二) 管道压力损失计算311五. 蒸汽

26、管网水力计算(一) 蒸汽管311(二) 凝结水管312六. 热水管网水力计算312七. 水压图(一) 绘制水压图时,水力工况应满足的条件3131. 静水压线2. 供水压线3. 回水压线4. 供回水压差5. 循环泵和中继泵吸入侧的最低压力(二) 水压图绘制的方法和步骤314(三) 典型系统的水压图3151. 旁通管定压水压图2. 补给水泵间歇补水定压水压图3. 回水干管设置中继泵水压图4. 供水干管设置中继泵水压图5. 双热源水压图6. 环网水压图7. 长距离输送水压图8. 凝结水管网水压图第四节. 管道热补偿及管道支架一. 管道热伸长的计算320二. 管道热补偿(一) 自然补偿3221. 自然

27、补偿选用原则2. 自然补偿管段短臂长度计算(L型、Z型)(二) 方形补偿器322(三) 套筒补偿器323(四) 波纹管补偿器323(五) 球形补偿器325三. 支架荷载计算(一) 垂直荷载326(二) 沿管道轴向的水平荷载327(三) 与管道轴向交叉的侧向水平荷载330四. 固定支架推力计算五. 固定支架推力计算实例第五节. 管子和管道附件一. 管子和管道附件的标准化337二. 管子338三. 常用阀件(一) 阀件的选用3391. 阀件的分类2. 阀件的温压表3. 阀件的流体阻力损失和流量计算(二) 有关阀件的计算3421. 安全阀的计算(安全阀阀座内径)2. 减压阀的计算(减压阀阀座直径)第

28、六节. 管道保温及防腐一. 概述342二. 保温材料343三. 管道保温结构345四. 保温计算345五. 金属腐蚀、涂料及防腐348第七节. 热力站一. 热力站的规模348二. 热力站的连接方式的选择349三. 换热器的选择计算349(一) 计算热负荷1. 采暖换热器计算用热负荷2. 生产工艺热负荷(1). 循环水量的计算350(2). 蒸汽耗量计算350(3). 两级换热器换热量分配计算3503. 生活热水换热器(二) 传热系数的计算351(三) 计算温差352(四) 传热面积计算(1.05-1.1系数)353(五) 换热器阻力计算(推荐流速)353四. 水泵的选择(规范62、18、110

29、)(一) 间接连接的采暖系统循环水泵的选择354(二) 间接连接的采暖系统补水泵的选择354(三) 热力网加压泵选择354五. 间接连接采暖系统的定压和补水354六. 直接连接的采暖系统采用的混水装置355七. 凝结水回收355八. 阀门及仪表356九. 热力站的系统及布置356第八节. 热力网的供热调节一. 运行调节的基本方程式359二. 质调节359三. 量调节361四. 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362(一) 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方法(二) 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的计算公式五. 间歇调节(工作时间计算)364第一篇热力 第二篇燃气第七章 制气原料的特性和评价第九节. 煤炭一. 中国煤炭的分

30、类367二. 衡量、评价煤质的特性指标和方法370(一) 煤的工业分析3701. 煤中的水分2. 煤中矿物质和煤的灰分产率3. 煤的挥发份和固定炭(二) 煤中有机质的元素分析3731. 碳和氢的分析2. 氮的分析3. 硫的分析4. 氧的分析(三) 煤质分析结果的基准换算375(四) 煤的发热量及其与煤质的关系3761. 氧弹量热法的测定原理2. 煤的恒容高位发热量3. 煤的恒容低位发热量(发热量的换算)(五) 煤的岩相组成、物理性质和固态胶体性质3771. 煤的密度(孔隙率的计算)2. 煤的机械性质(硬度、脆度、可磨性HGI)3. 煤的热性质(质量热容、导热性)4. 煤的光学性质(反射率、透光

31、率)5. 煤的电性质6. 煤的固态胶体性质三. 炼焦制气用煤的工艺特性(一) 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381(二) 煤粘结性与结焦性的主要测定方法3821. 坩埚膨胀序数法2. 罗加指数法3. 粘结指数法4. 胶质层指数5. 奥亚膨胀度(三) 煤的热解与粘结成焦3831. 粘结性烟煤受热时发生的变化(3个阶段)2. 煤在热解过程的化学反应3. 煤的粘结与成焦机理(胶质体概念)(四) 煤的低温干馏试验(铝甄法)386四. 气化用煤的工艺特性(一) 煤的反应性386(二) 煤的机械强度(试验方法、分级)387(三) 煤的热稳定性(分类)387(四) 煤的结渣性388(五) 煤灰的熔融性和灰粘度388(六

32、) 煤的氧化、风化与自燃390第十节. 轻油制气及改质制气原料一. 轻油制气原料(一) 轻油制气原料的来源391(二) 石脑油的性质及制气用指标要求391二. 改质制气原料第八章 制气原理及工艺第一节 炼焦制气原理及工艺一. 煤的成焦过程及气体析出途径(一) 煤的成焦过程393(二) 气体析出途径393二. 炼焦用煤的基本要求、配煤和焦炭质量(一) 炼焦用煤的基本要求394(二) 配煤工艺395(三) 焦炭性质396三. 现代焦炉的结构和主要设备(一) 焦炉炉体结构3991. 我国常用的JN型焦炉结构特点2. 焦炉炉体(二) 炼焦工艺设备4031. 护炉铁件2. 干馏煤气导出系统3. 加热系统

33、4. 湿熄焦系统(三) 焦炉机械4051. 顶装焦炉机械2. 侧装(捣固)焦炉机械四. 焦炉的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一) 焦炉物料平衡409(二) 焦炉热量平衡410(三) 焦炉热效率和热工效率411(四) 降低炼焦耗热量、提高热工效率的途径 411五. 焦炉流体力学基础(一) 焦炉实用气流方程式412(二) 阻力、压力差与气体流量的关系413(三) 废气循环413(四) 变量气流方程414(五) 烟囱高度计算415六. 干法熄焦(一) 干熄焦工艺流程416(二) 干熄焦主要工艺设备416第二篇燃气第二篇燃气 第二节 煤炭常压气化原理及工艺一、 连续与间歇煤制气气化原理及基本过程(一) 煤制气气化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