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 Fashion China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大数据智能化时代民族审美新认识以虚拟服装为例贾菁仪 李正第一作者:贾菁仪,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设计美学。通讯作者:李正,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服饰文化与设计思维。基金项目:苏州大学 2021 年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苏大教2021108号):“三度一体”服装设计多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NEW UNDERSTANDING OF NATIONAL AESTHETIC IN THE ERA OF BIG DATA INTELLIGENCE-TAKING VIRTUAL C
2、LOTHING AS AN EXAMPLE摘要:从历史发展来看,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导致新生产方式的产生与社会关系的变革,艺术审美形式也随之产生变化。传统的民族审美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随着大数据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和现实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为了顺应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心理需求,时尚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其中,依托于数字化和NFT技术的虚拟服装的出现,为传统时尚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在优化产业结构、扩张商业版图、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是多样化的主体精神需求的真实呈现。本文从民族审美的角度,以虚拟服装为例,探究大数据智能化时代审美新形态。关键词:大数据;智能化;民族审美;虚拟服装Ke
3、y words:Big data;Intelligence;National aesthetic;Virtual clothing中途分类号:TS941.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256(2023)08-0086-04一、大数据智能化时代的新特征大数据的出现,是互联网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大数据时代”这一概念由全球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首次提出。麦肯锡说:“数据已渗透到今天的每个行业和业务功能领域,并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业界通常用大量、高速、多样、低价值密度来概括大数据的特征。智能化是大数据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智能设备促进人的“赛博格化”,在此基础上,人也会被“虚拟实体”
4、化,人的行为、活动、身体状态等以多种维度被映射在虚拟世界里1。尤其进入大数据智能化时代后,人的行为、偏好更是无所遁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顾客对商品做出要求的一霎那,大数据会立刻按照形容搜集相关信息,提供海量商品并提出建议,将最终达成的效果显示在屏幕上。因此,不是顾客想要什么,而是大数据引导顾客选择了什么。当人们在网络上选购商品时,大数据会根据消费习惯推荐产品,通过与大数据的合作,智能对人的认识远远超出人本身,它能轻易地使人沉醉在快乐的欲海,由于它抛弃分歧,形成共识,把异质存在剔除在外,让人们只看到想看到的东西。于是我们的身体开始变得懈怠且颓丧,人心开始变得傲慢而愚笨,我们已经无法理解人与人之
5、间的差异,甚至连“不理解”本身都开始无法容纳。人们的出行、消费、网络行为、线下行为,甚至所购买商品的使用频率和使用偏好都会成为数据,再加上个贾菁仪-大数据智能化时代民族审美新认识以虚拟服装为例.indd 862023/7/14 15:42:17DOI:10.20100/11-4548/ts.2023.08.008Fashion China 87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人的数据背景,基于这样的数据库做的顾客画像将十分贴近人们的真实生活场景和需求。审美作为一种价值样态,普遍存在于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中。在大数据智能化的今日,人类与数字科技进行深入互动。大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
6、主体多元化、传播方式图像集群化和品味趋于同质化的时代症候,渐渐陷入了淡化他者意识的困境,它削弱审美理性、塑造出审美茧房2。一方面,传统民族审美模式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在社会发展中出现了与时代脱节、脱轨等现象,同时社会加速流动的“现代化”境遇冲击了传统文化的民族审美根基。从传统民族审美模式中走出来的这一代人,不再以古典为代表对美进行思考,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未来与数字技术相结合而形成数字化时代人们对美与美、艺术和科学之间关系的探索中。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在海量的信息中,这使人们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即过量的透明化信息有时并不能带来裨益,相反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判断力。海量的信息变成纷杂的噪
7、音,大浪淘沙,却很少有真正的东西留存下来。另一方面,精神层面的增长趋于停滞,灵魂在不断接收碎片化的信息,人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消化,遑论思考。得益于技术的发展,物质生活走得太快,而精神生活难以匹配。人们看似获得了无限的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推荐算法服务于个体,捕捉个人偏好,而大数据和数据挖掘则能归纳总结集体行为模式,探究集体潜意识,人们无法掩盖和隐藏的日常生活被数据监控下来。我们所有的意识和评判事物的标准逐渐以互联网思维为参考而非自我认知。如今的算法推荐,无论是内容或产品推荐都需要描绘用户画像。但用户画像的概念是静止的,而用户作为主体本身处于动态的变化中,在不同的时空,面向不同的服务类型,
8、人的状态、行为方式和需求都会有所不同。数字媒介技术忽视了人的审美主体性,制造出大众文化的空洞的“审美幻想”。二、民族审美观对大数据的适应通过对艺术和科技进行审美发生学考察可知,科技作为物质技术一直为艺术提供新手段,例如,原始人的钻孔技术推动早期装饰品的发展,由手工制造陶器发展到采用轮制工具制,使器物实现规整胎薄,春秋战国时期,冶铸技术把青铜纹饰艺术推向顶峰,唐代金银器和铜镜的创作,更显示出高超的艺术审美成就。由于大数据的发展,传统民族审美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对美的理解的角度出发,当代审美由注重静态转向注重动态,即“以人为本”的审美理念,更加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美,是融合艺术与科技的聚焦点
9、。艺术家们敏锐地觉察到了艺术和科技融合趋势,并在科技的推动下重塑艺术形态,拓展艺术边界,提高艺术审美3。科技也借助艺术形式延续科技内涵,促进科技与人文交流,更新技术生存模式,呈现出科技审美的特征。在低生活水平时期,服装只用作蔽体之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人在物质欲望得到满足后,转而在精神层面上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发展至今的现代服装已经不是对美的单一的直观展示,更多地要求蕴含与时代精神需求相一致的思想。随着VR、AR、MR的蓬勃发展,一场艺术与科技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时尚和科技长期以来都保持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具体体现在时尚的内容表达和形式表现上。时至今日,科技的革新使传统时尚
10、形态发生了变化,以数字技术和NFT技术为依托,时尚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形式。虚拟服装的设计建立在计算机完成产品开发构想的基础之上,以虚拟为前提,对服装进行构思设计,并经过虚拟制造、测试、分析。其特点在于利用虚拟产品代替实际服装进行模拟,以提高成品在质量、时间、成本和服务等多因素中的决策水平。虚拟服装是21世纪时尚产业中不可或缺的手段,能使顾客自己成为独立设计师,也可与职业服装设计师共同设计所需要的服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作为审美主体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虚拟服装相对构成完整的审美关系。能否建立文化审美关系,完全取决于主体生理、心理机制是否健全,取决于客体形象形式能否吸引或激起主体好感。在人的
11、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进程中,主体在对对象的直观中意识到自己的本质力量,从而获得情感的愉悦,贾菁仪-大数据智能化时代民族审美新认识以虚拟服装为例.indd 872023/7/14 15:42:1788 Fashion China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这时审美主体才真正形成。生于信息爆炸时代的Z世代作为虚拟服装的消费主力,更倾向于选择能够打动自己的故事,他们拥有一颗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心,不会盲目跟风,只会追求自己真正所爱。服装个性化定制是当前服装行业的设计发展趋势。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服装定制不再是服装小众爱好者的兴趣。虚拟服装的出现正顺应了这一趋势,利用数字技术和NFT技术快速
12、实现服装个性化定制。人作为主体在虚拟服装设计的过程中投入思考与情感,设计作为一件创作性的劳动,创作主体对设计创作起着决定性作用。虚拟服装作为客体被寄予审美主体的思想、情感、性格、理想等,成为了审美主体内在品质的形象体现。在大数据智能化时代,信息作为一种新型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尤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因此,正确认识大数据智能化时代审美观所发生的变化,更要注重传统民族审美思想与新时代下新审美模式的融合。三、虚拟服装带来的审美变化审美体验以审美感知为前提,审美感知是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形式特征,将杂乱对象转化为某种结构完形,从完形中获得某种本质性的感悟。在审美活动中,审美联想、审美感
13、知、审美想象共同构筑出美妙的审美体验4。大数据智能化时代强大的新媒介技术力量实现了人类审美感知能力的延伸。“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由加拿大著名媒介学者麦克卢汉在20世纪提出,他认为:“这样的延伸是器官、感官或曰功能的强化和放大”5。“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6。”每一种媒介都会构建出新的文化环境,进而影响人们的认知。交互技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促使艺术与科技不断碰撞,打造出与传统设计思维全然不同的审美体验。沉静在多变与动态的审美过程中的人们已经不再满
14、足于单一的美感体验,更多追求一种能够深度介入其中的、持续且高品质的“沉浸式”审美体验。虚拟服装作为人与外界环境交互的界面,在大数据智能化时代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当人们把服装看作感知虚拟世界的硬件载体时,可以让它变得更智能,让它帮助我们从视觉、听觉、嗅觉以及触觉多种感官维度感知虚拟世界,从而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深度融合和沉浸式体验。2019年,QQ炫舞为玩家量身打造炫舞时尚季,提出通过游戏服饰大胆表达自己的流行,鼓励玩家打破现实的束缚,展现个性时尚。官方释出的时尚季品牌片也传递了炫舞时尚主张,“跳出界限,我做我的流行”,任何玩家都可以在炫舞世界里引领流行,自由创造并展现个人穿搭,表达自我态度。
15、基于这一时尚态度,QQ炫舞也将联合多方时尚资源为玩家提供高品质服饰内容及创新服饰互动体验。早在9月26日,QQ炫舞就与LEVIS展开深度合作,由炫舞系列虚拟偶像星瞳与潮流明星VanNess吴建豪共同演绎最新的合作款式,鼓励年轻人“freetomove跳出界限”。双方合作推出的游戏内外联名服饰收获各圈层好评,甚至周杰伦也点赞互动,联名款也一度在线下部分门店被售空(如图1)。图1 吴建豪与炫舞虚拟偶像星瞳双“代言”联名款此外,QQ炫舞与LEVIS开启时尚跨界,将游戏代表性元素“上下左右箭头”以及“PERFECT”融入LevisEngineeredJeans红牌人形系列,推出限量合作款在多圈层广受好
16、评,同时这次合作也收获了VOGUE、时尚芭莎等多家权威时尚媒体的认可,一度掀起时尚风潮,成为流行趋势代表。QQ炫舞与LEVIS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果,这意味着时尚在游戏跨界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虚拟服装以势不可挡的力量扭转了传统时尚受限于实际环境的局面,它的兴起成为设计环境最好的助力。设计师不再因材料成本、工艺制作、产品效果和时间精力而贾菁仪-大数据智能化时代民族审美新认识以虚拟服装为例.indd 882023/7/14 15:42:17Fashion China 89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放弃他们的创意,使设计真正回归设计,体验服装最真实的快乐。四、虚拟服装与民族审美新形态的
17、融合作为新时代科技的产物,虚拟服装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更多选择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未来民族审美新形态下,有必要将民族审美新形态与虚拟服装相结合,通过二者之间的融合产生新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美感。首先是从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来看传统民族审美与大数据智能化相结合的必要性。在元宇宙和数字经济话题持续升温的背景下,时尚产业也加快了数字化转型,尤其新冠疫情的影响让许多时尚品牌开启了与新媒体艺术、游戏等不同领域创作者的合作,除了数字营销、线上销售新渠道等,还衍生出了一类全新的经济形势虚拟时尚。2022年是时尚元宇宙爆发之年,各大时尚品牌纷纷入局抢占先机,以各种炫幻、前卫、艺术化的虚拟时尚产品冲击大众
18、视野,刷新对于“虚拟时尚”的认知,通过不断颠覆既有的时尚视界,带来新的兴奋与惊喜。元宇宙的本质决定了呈现其中的设计作品、艺术作品需要拥有更先锋艺术的视觉属性,才能获得更多关注,实现更多附加值与升值空间。其次是将虚拟服装作为一种艺术元素融入到现有的审美模式中去。据麦肯锡最新报告,目前活跃于虚拟世界的消费者中有79%进行过购买行为,2030年元宇宙的潜在经济价值可能高达5万亿美元。DappRadar数据显示,2021年NFT销售额达到约249亿美元,而2020年销售额仅为9490万美元。在虚拟产品中,虚拟时装成为大受追捧的一环,各大品牌争相投资数字资产。虚拟时尚的热浪不断升高,为各大品牌创造了新的
19、收入模式。Gucci、BALENCIAGA、Prada、Balmain等品牌都已通过各类虚拟时尚产品在火热的时尚元宇宙中获得了可观营收、大量传播度与关注度。品牌进军元宇宙不仅是为了营销转化,也是为了实现和年轻消费者的多维沟通。法国设计师FranciscoTerra在2022年年初就和UD数字厂牌联名出的马迪托数字盲盒,为马迪托的IP角色打造了一系列“盲盒”,讲述了马迪托这个年轻人探寻自我的魔幻故事中的各个角色。不仅如此,FranciscoTerra在随后的6月,携马迪托IP在法国巴黎老佛爷LafayetteAnticipations进行了首展,并与UD数字厂牌推出了对应的实体服装系列的马迪托虚
20、拟时装数字藏品。从虚拟世界导流到了现实世界,形成了时尚元宇宙闭环。服装和时尚,密不可分,其社交属性与人们的本质需求有极强的共性。服装是人们审美表达、性格表现的外感体现,虚拟数字服装可满足更多的梦想和需求。结语:通过对大数据智能化时代新审美形态的研究,探索了大数据时代对民族审美的影响,同时也对民族审美新形态做出一些思考。一方面,在大数据智能化时代,以新的媒介和平台为依托,我们对民族的传统审美观念提出挑战。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民族审美提供了新的可能。传统的民族审美观在当今时代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虚拟服装将直面最真实的审美需求,以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为最终导向,打造多元化的
21、民族审美新形态。注释:1 周盈之:人工智能视域下审美主体性反思 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第8-14页。2 赵雪,韩升:数字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隐忧与解决路径 J.理论探索,2021年第6期,第25-31页。3 孙远志,李佳倩,李威:艺术与科技“之间性”审美关系研究 J.天工,2022年第4期,第67-69页。4 柴焰,杨馥华:新媒体时代影视艺术的审美转变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第144-151+159页。5 加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编:麦克卢汉精粹,何道宽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60页。6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33页。贾菁仪-大数据智能化时代民族审美新认识以虚拟服装为例.indd 892023/7/14 15: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