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关于彭水自治县高质量发展的思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24209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彭水自治县高质量发展的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彭水自治县高质量发展的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彭水自治县高质量发展的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区县发展2023.03关于彭水自治县高质量发展的思考杨祥奎曹燕彭水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处于武陵山区,居长江一级支流乌江下游,全县幅员3903.79平方千米。距重庆江北机场两个半小时车程、距武陵山机场4 0 分钟车程;渝怀铁路、渝湘高速、3 1 9 国道贯穿全境,全县公路通畅率100%;乌江黄金航道流经县城,通江达海,是渝东南黔东北水陆联运交通枢纽。彭水是一个以苗族为主兼有土家族、蒙古族等1 1 个少数民族的自治县,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 4%,其中苗族3 4.8 万人,是全国苗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苗族文化、盐丹文化、黔中文化和红色文化。一、发展现状“十四

2、五”以来,彭水自治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强化“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导向,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 0 2 2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 8 2.1 亿元,增长3.5%,总量和增速均居渝东南第2 位,人均GDP超过5 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 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 4 3.3 4 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城乡居民收人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三次产业比从2 0 2 0 年的15.1:

3、32.6:52.3调整为2 0 2 2 年的1 4.9:3 5.5:4 9.6,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产业加快发展。健康食品、特色轻工、清洁能源等生态工业集群支撑作用更加明显,中药材加工、苗医苗药等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加快培育。建成1 个国家5 A级景区、3 个国家4 A级景区、4 个国家3 A级景区,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建成国家级和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 1 个,有效期内“两品一标”农产品达9 6 个,红薯产业、烤烟产业被农业农村部列入“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名录,获评全国蜂业体系最全区县。城乡发展更加协调。老城、新城、蛋尤九黎城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

4、9.5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达2 4 万人。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绿地绿化养护管护30.8万平方米,建成全市最大三角梅滨河生态景观长廊。美丽乡村特色凸显,诸佛乡庙池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鞍子镇干田村、太原镇区阳村、石盘乡石新村获评市级美丽宜居乡村,鹿角镇横路村和岩东乡妍山村、堰塘村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更加彰显。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渝怀铁路二线、石黔高速彭水段建成通车,渝湘高铁、渝湘复线高速彭81重慶纤济2023.03区县发展水段等交通项目提速实施,火车站新站台建成投用,建设农村公路1 4 6 8 公里。凤升水库蓄水验收,龙虎水库、摩围山水库、茨竹湾水库

5、主体完工。保家镇、郁山镇、高谷镇等7 个乡镇通天然气,农网电压合格率达9 9.9%,乡镇场镇及重点场所实现5 G网络有效覆盖,8 0 0 千伏白鹤滩送出工程全线贯通。民生福祉全面增强。农民工外出返岗复工率达9 9%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 2.3%,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实现全覆盖,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保持在7 2%以上。建成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罗家沱苗歌传承等基层文化活动基地1 2 个,培育“鹿鸣书院”等文化活动品牌3个,荣获全市首个最佳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县。启动运营社会福利中心,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低保覆盖2.8 万人,特困供养3138人,临时救助2 5 6 8 人次,基本医

6、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巩固在9 5%以上。二、发展短板和不足“十四五”以来,彭水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短板和不足。发展基础依然薄弱。彭水地处武陵山区,地貌类型复杂,河流纵横,受“两山夹一槽”独特地理条件影响,耕地分布较为零散破碎,主要分布在河谷、山谷地带。1 5 度以上坡耕地占比近7 0%,2 5度以上耕地占比达3 3.3%。受到土地资源限制,基础设施条件制约,发展规模化、体系化的一产基地、二产加工受限。基础设施成本较高。因彭水地处武陵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干线公路造价远高于其他地区,三级公路每公里造价约为1 1 0 0 万元,缺口5 4 0万元/公里,县级财力难以负

7、担所需配套资金。受典型喀斯特特殊地貌制约,小型水库工程投资额较大,小二型水库每立方米蓄水投资平均达1 6 2 元,县级自筹资金缺口较大。城镇化水平需提升。彭水地处武陵山腹地,82山高坡陡,建设用地极其贫乏,自然保护区限制区域较多,涉及2 5 个乡镇(街道),城镇发展水平同中心城区、渝西区县差距大,2 0 2 2 年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 0.5 2%,分别低于全国1 4.7个百分点、全市2 0.4 4 个百分点。民营经济量小质弱。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带动能力弱、辐射范围小。农业方面,以原材料生产销售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全县从事农业产业的民营市场主体4 5 5 2 户,其中家庭农场1 8 5 户

8、,农民专业合作社7 7 2 户,品牌化、协同化发展程度低。科技方面,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业的民营市场主体仅3 9 4 家,占比不足1%,数量少、规模小。服务业方面,民营市场主体集中在住宿和餐饮服务业,文旅及乡村观光资源尚未完全开发,全县住宿和餐饮服务民营市场主体4 8 3 4 户,仅6户以休闲观光为主营活动,1 2 2 户以文化艺术为主营活动。三、发展思路根据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要求,结合彭水实际,围绕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目标,聚焦最具发展潜力、最具比较优势的领域和方向,优化彭水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路径。(一)发展定位加快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丰富拓展生态康养新业

9、态,努力建设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高质量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特色宜居城、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产业发展区、生态文明示范县,高水平打造“世界苗乡养心彭水”,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国际知名旅游城市。(二)发展目标到2 0 2 5 年,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转型实现大突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 5 0亿元,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人的比重达到70%以上,园区工业用地产出强度达到5 0 亿元/区县发展2023.03平方公里以上,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集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 0 0%,辖区乌江干流水质优于类,森林覆盖率达6 5%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10、,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高效益生态产业体系构建成型,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产城景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特色宜居城、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产业发展区、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取得新成效。到2 0 2 7 年,经济质量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并突破4 0 0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 万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 0 0 亿元,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 0 0 亿元。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到3 0 平方公里,集聚常住人口3 0 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 8%,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取得重大进展。乡村面貌提升,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

11、兴有效衔接,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显著改善,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生活品质提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城乡收人差距缩小到2.3 5:1,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人文素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全社会向上向善向美的气质蔚然成风。对外影响提升,融人渝鄂黔毗邻地区协同发展,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东线主通道的节点,“世界苗乡养心彭水”享誉世界。(三)发展路径建设生态特色宜居城。按照“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目标,以推进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建设为契机,以乡村振兴、城市提升为主抓手,统筹推进老

12、城、新城与蛋尤九黎城一体化发展,加快城乡融合和产城景融合发展,充分展现自然美、彰显人文美,全县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内畅外联的交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人口空间分布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相适应,建成“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生态旅游目的地。按照“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目标,坚持“品牌引领、活动助推,全域建设、彭水特色”,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和“旅游+”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旅游发展品质,实现旅游业态更加优化、旅游设施更加配套、旅游文化更加丰富、旅游管理服务更加精细,县域旅游综合实力全国百强县成果进一步巩固,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世界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

13、建设生态产业发展区。按照“建设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加快构建以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为基础、以生态工业为支撑、以生态旅游业为纽带的生态产业体系,努力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全县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实现提质增效,生态工业加快发展,生态康养、健康食品等供给更加优化。一一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县。按照“建设山清水秀美丽彭水目标,全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积极培育绿色生产生活习惯,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14、、融人日常生活。四、发展举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进大会和县委十五届四次全会要求,努力实现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确保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彭水篇章开好局、起好步。(一)着力完善生态产业体系83重慶绣济2023.03区县发展一是推进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风光水储气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打造6 0 亿级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壮大包装饮用水、果蔬饮料、自热食品、红薯制品等健康食品产业,打造30亿级健康食品产业集群;做强民俗工艺品、非遗服饰等特色轻工产业,打造2 0 亿级特

15、色轻工产业集群;发展以中药材加工、苗医苗药为重点的民族医药产业,打造2 0 亿级民族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以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2 0 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二是推进生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和“旅游+”发展战略,持续做好苗食、苗绣、苗艺、苗歌、苗舞、苗医、苗药、苗寨、苗城“九苗”文章,大力发展以健康食品为主的“食养 产品,以中药材加工、苗医苗药研发等为主的“药养”产品,以休闲观光、森林露营、避暑度假、健康养生等为主的“康养”产品,强化阿依河、蛋尤九黎城、摩围山、乌江画廊等精品景区的辐射引领,统筹推进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智慧文旅平台建设,加快

16、创建一批3 A级景区和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乡村旅游景点,持续举办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暨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和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高质量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三是推进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围绕“一主两辅”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动红薯产业全链条升级,培育壮大中药材精深加工业,着力打造生态畜牧业产品品牌。深化“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积极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农产品品牌,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四是推动以旅游为重点的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以旅游业为纽带,以大健康产业为重点,积

17、极发展连锁经济、夜间经济,建设智慧商圈,推进商贸物流、现代金融和84会展、健康、社区等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二)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是扎实推进城市提升。以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为契机,统筹推进老城、新城、景城一体化融合发展。老城提质减载,让城市运行更高效、市民生活更便捷。新城按照“每年出让土地1000亩、开建续建房屋1 0 0 万平方米、新增人住1万人”的年度目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景城突出文化底蕴,一体推进蛋尤九黎城、高铁片区、物流片区综合开发。二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完善防止返贫精准监测帮扶机制,精准落实“五个振兴”要求,稳步推进农村“三变”改

18、革试点,扎实推进“三社”融合发展,全面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联通化、居民收人均衡化、要素配置合理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实现乡村让人们更向往。三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传统村落保护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小城镇,带动建设好美丽乡村,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有序推进人口转移,推动城市和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三)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一是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施“一江二铁五高速”大交通建设,构建东西南北“四向”联通、铁公水空“四式”联运的交通网络。持续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乡镇干线公路等级,改善城市路网结构。加快推动彭石、

19、彭务高速建设,以及高铁片区开发建设,构建“4 0 分钟中心城区、1 小时周边”交通圈。二是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开工建设富家、黄荆等一批小型蓄水水源工程,切实保障老百姓饮水安全、用水方便,全面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三是推进信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城乡信息基础设施网络,着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体系,扎实抓好天然气、区县发展2023.03页岩气、水电、风电等能源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支撑。四是扎实抓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5 G网络、工业互联网、“数字乡村”等领域建设力度,为未来发展做好铺垫、创造条件。五是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城市道路

20、升级改造,健全完善人行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行人交通设施,完善区域内路灯、标识标牌、人行护栏等市政设施,助力提升城市形象;加快完善城市环卫设施,增加生活垃圾转运站及环卫基地,积极推动城乡垃圾分类,深人开展“厕所革命”,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四)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一是全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突出生态环境保护首要任务,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实现生产高效、生态良好、生活宜居。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合理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好国土绿化行动,扎实推进“三水共

21、治”,全面落实河长制,建设好管理好自然保护区,保护好自然生态和历史文脉,让彭水山水颜值更高、人文气质更佳。二是推进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五大环保行动”,实施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集中整治污水偷排、直排、乱排等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让彭水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三是积极培育绿色生产生活习惯。大力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让生态文明理念深人人心、融人日常生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环境保护终身问责追责机制,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和智

22、能环保服务支撑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五)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一是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抓好中央及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系列部署要求落地落实,强化战略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蹄疾步稳将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二是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抓住和用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大机遇,深化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积极搭建开放平台,不断扩大发展外向度。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和要素保障环境,深化“放管服”确保营商环境走在全市前列。加大借资、借智、借力和人才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力度,更好带动全县经济高质

23、量发展。三是坚定不移推进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创新,促进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工业园区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大数据商用、民用、政用价值,聚焦民生服务、城市管理、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领域,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建设,更好地用大数据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六)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巩固发展好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成果。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县城学校扩容、农村学校改薄等项目建设,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水平。二是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健康中国

24、彭水行动,加大医疗机构补短板建设,积极推进医共体“三通”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县城医院及乡镇卫生院项目建设,积极创建三甲医院,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三是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统筹做好返乡农民工、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的创业支持,多措并举保障群85重度纤济2023.03区县发展众就业创业,打造彭水特色劳务品牌。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五大保险”覆盖面,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健全医疗救助和重特大疾病救助、临时救助、普惠性救助制度。四是推动体育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加快形成城镇“1 5 分钟文化服务圈”、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推动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体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作者单位:彭水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责任编辑:唐亮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