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5115∕T 103-2023 油樟纯林复层经营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sujian****n2011 文档编号:318083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6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115∕T 103-2023 油樟纯林复层经营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B5115∕T 103-2023 油樟纯林复层经营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B5115∕T 103-2023 油樟纯林复层经营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B5115∕T 103-2023 油樟纯林复层经营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B5115∕T 103-2023 油樟纯林复层经营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ICS65.020.40CCS B 665115四 川 省(宜 宾 市)地 方 标 准DB 5115/T 1032023油樟纯林复层经营技术规程Code of practice of multi-storied management of CinnamomumLongepaniculatum pure forest2023-02-20 发布2023-03-20 实施宜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115/T 103-2023目次前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经营对象.15 经营目标.26 林地调查.27 复层经营.28 林分管理.39 病虫害防治.410

2、 采收枝叶.411 档案管理.4附录 A(规范性)油樟林地调查表.6附录 B(资料性)油樟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DB5115/T 103-2023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宜宾市林业和竹业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宜宾学院、宜宾市林竹产业服务中心、宜宾市翠屏区林业和竹业局、宜宾市叙州区林业局、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宜宾梦想农旅发展有限公司、宜宾石平香料有限公司、宜宾丽雅置地有限责任公司

3、。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练东明、宁登文、周成强、石兆明、王宇、冯发玉、罗瑞、周鑫、周舰、王斌、黎俊、辜云杰、凌波、罗涛、王者。本文件首次制定发布。DB5115/T 103-20231油樟纯林复层经营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Gamble)NChao)纯林复层经营对象、经营目标、林地调查、复层经营、林分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枝叶和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宜宾市行政区域范围内油樟纯林复层经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4、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15781森林抚育规程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 1118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DB51/T 710油樟丰产栽培技术规程DB51/T 1510四川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技术规程DB51/T 2583油樟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纯林复层经营multiple storied management of pure forest通过对油樟纯林进行地上林层结构及生长空间的调控,以及地下土壤垦复施肥等综合技术措施改造后,形成新的复层林分结构,使林分结构

5、多层空间及环境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进而增加林分生物量、培育大径级木材和提高林分综合效益的一种育林方式。3.2保留木reserved wood在油樟纯林复层经营过程中以培育大径级木材为目的被保护下来的优势林木。3.3矮化截干dwarfing truncation通过对除保留木以外的油樟按照设计的矮化高度进行主干截干,利用油樟萌蘖性强的特性,促进新枝萌发,增加枝叶生物量的生产技术。4经营对象DB5115/T 103-20232林龄 10 年以上,连续 3 年的油樟年均鲜枝叶产量低于 700 千克/亩或樟油年均产量低于 10 千克/亩的油樟林。5经营目标调整单位面积林木密度和高度,每亩宜选择 20 株

6、25 株保留木,其余单株进行矮化截干,充分利用林地空间,达到最大化产枝叶目的。6林地调查6.1总体要求6.1.1应按 DB51/T 1510 的规定执行。6.1.2应调查小班标准地的立地条件,并按附录 A 填写油樟林地调查表。6.1.3应根据调查结果确定不同的立地级和林分生长势。6.2立地级立地级划分应符合表 1 的规定。表 1立地级划分立地级自然立地条件土层厚度cm立地级光照充足、水源良好的平坝、坡脚、沟槽、河流两岸、宅旁及丘陵、低山区低台位土地等,土壤疏松、湿润、肥沃、有机质含量5%60立地级光照较充足、水源良好的平坝坡脚及缓坡、低山及丘陵一二台地、河流两岸及“四旁”地段等,土壤疏松、湿润

7、,肥力状况中等,1%有机质含量5%4060立地级光照较好、水源有保障的丘陵及低山缓坡地带,土壤较疏松、肥力一般,有机质含量2015好中201015中差1070(23)(34)251立地级中110(23)(34)361立地级差110(23)(34)0.530.57.2.2标记保留木确定保留木,并做好标记。7.2.3矮化截干根据小班调查的立地级和生长势类型等情况,按照表3进行矮化截干,截干后截口宜呈45斜面。7.2.4修枝整形应截除过密枝、纤细枝,清除病虫枝,促进树木高径生长。7.2.5林地清理应对经营后的枝叶等无关物料进行及时清理,保持林地整洁。8林分管理8.1垦复8.1.1每年 3 月5 月、

8、7 月9 月间宜垦复 1 次2 次。8.1.2应对林地全面除草、全面或局部松土。按“近蔸宜浅、远蔸宜深”的原则松土,松土深度 10 cm20 cm,窝位环形周边 1 m 范围内培土,蔸部形成环状土堆,以利保水、保肥,促进根系生长。DB5115/T 103-202348.2修枝整形按7.2.4执行。8.3施肥施肥要求应按表 4 的规定。表 4施肥要求矮化截干时间月施肥时间肥料类型施肥量千克/株施肥方法23改造后 7 天有机肥5.0采用环状沟施,以树干为中心,根据树木大小,距离树干向外 50 cm100 cm 处环状开沟或在坡地上方弧状开沟,深度 20 cm35cm,宽度 25 cm,均匀施入肥料

9、,然后覆土氮肥0.2567改造后 7 天复合肥0.51012改造后 7 天复合肥0.59病虫害防治9.1防治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宜以物理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发生规律,科学进行化学防治。用药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9.2防治方法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参照附录B。10采收枝叶10.1采收期在完成油樟林复层经营后,自然落叶收集时间宜为11月次年4月;鲜枝叶采收时间宜为7月8月。10.2采收方式对保留木以收集自然落叶为主;对矮化截干木萌生枝叶采用人工或机械采收,小枝采完,大枝宜保留20 cm枝干,在树梢处保留适量枝叶。11档案管理11.1档案内容生产单位应建立完整

10、、真实的记录档案,包括林地调查、复层经营、林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项作业的用工和物料消耗等全部原始资料,档案应长期保存。DB5115/T 103-2023511.2建档要求11.2.1应记录准确、资料完整、原件保存、分类编码,归卷建卡。11.2.2应健全管理制度,宜实行档案电子数字化管理。11.2.3纸质、电子、影像资料应全部归档,由专人负责管理。11.2.4应方便查阅、长期保存。DB5115/T 103-20236附录A(规范性)油樟林地调查表油樟林地调查表见表 A.1。表A.1油樟林地调查表经营单位(乡镇):经度:纬度:林班号(村):小班号(社):小班面积(亩):样地长(m):样地宽(m)

11、:样地面积(亩):立地条件海拔m地貌类型坡位坡度坡向土壤类型土层厚度cm土壤质地腐殖层厚度cm成土母质pH值水土流失情况林分现状起源林种林龄年林层经营目标郁闭度树种组成油樟数量株其他树种数量株株行距mm健康状况植被覆盖度平均胸径cm平均树高m平均冠幅m样株调查胸径cm树高m冠幅(东西)m冠幅(南北)m树干通直度产叶量kg123456789调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DB5115/T 103-20237附录B(资料性)油樟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油樟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见表B.1。表 B.1油樟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病虫害种类危害部位发生规律及症状防治方法黑斑病叶片5 月中下旬开始侵染发病,7 月9 月为发病盛

12、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扩大再侵染。叶片上出现褐色到暗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轮纹斑,其上生长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严重时植株下部叶片枯黄,早期落叶,致个别枝条枯死1.播种时应对种子、土壤及覆盖物等消毒2.在发病时,应先拔除烧毁病苗,宜用 0.5浓度的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喷 2 次3 次白粉病叶片由子囊菌中的白粉菌类引起,多发生在苗圃幼苗上。起初幼苗嫩叶背面主脉附近出现灰褐色斑点,以后蔓延至整个叶背,并出现一层白粉。感病严重的苗株,嫩枝和主干上都有一层白粉覆盖,苗木受害后,表现出枯黄卷叶,生长停滞,甚至死亡1.苗圃地设在空气流通性好,不积水的位置;应保证苗圃地环境卫生清洁,适当疏苗

13、2.在苗圃中发现少数病株时,应及时将其拔除并烧掉3.发病时,宜使用波美度 0.30.5 的石硫合剂,每 10 天喷一次,连续喷洒 3 次4 次黄化病叶、植株属生理性病害,一般是土壤偏碱性容易导致黄化病发生。发病初期,枝梢新叶的脉间失绿黄化,然后是全叶发白,叶片局部坏死,叶缘焦枯,叶片凋落;严重时,则枝梢枯顶,以至整株死亡1.发病时,宜在土壤中施硫磺粉,同时在根系周围打孔灌注 3.3硫酸亚铁溶液,叶面喷0.10.2硫酸亚铁溶液;或(5001 000)ml的尿素铁或黄腐酸铁、柠檬酸铁等2.若造林地是偏碱性土壤,可因地制宜施用酸性客土及有机肥等,改良立地条件炭疽病幼枝、叶幼嫩枝干上的病斑开始时圆形或

14、椭圆形,大小不一。初为紫褐色,渐变黑褐色,嫩叶皱缩变形,以后病斑连结融合,若绕枝条一圈,枝条上部变黑干枯,重病植株病斑沿主干向下蔓延,最后整株死亡1.应剪除幼树病枝、病叶,集中烧毁;不应偏施化肥2.新梢期宜喷射波尔多液(硫酸铜:生石灰:水=1:1:100)或 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进行保护DB5115/T 103-20238表 B.1(续)病虫害种类危害部位发生规律及症状防治方法樟黄片爪萤叶甲叶、嫩枝、嫩树皮一年发生 2 代,12 月翌年 4 月以老熟幼虫随枯叶坠地在樟树兜周围泥土中筑土室越冬,4 月5 月为越冬代成虫期,5 月6 月可见第一代幼虫期为害,幼虫取食量大,喜群居,7

15、月9 月为第一代成虫期,9 月11 月第二代幼虫集中为害期。成虫及幼虫食叶肉,只残留叶脉,形似火烧,多形成枯梢1.化学防治。宜用 1.2苦参碱烟碱烟剂熏杀;或 0.17高氯乙酰甲粉剂喷粉;或 10氯氰菊酯乳油 3 000 倍液喷雾2.物理防治。应利用成虫假死特性,震动树干和枝条后捕杀3.越冬期防治。宜清理焚烧虫害林地落叶,深翻表土杀灭虫蛹黑翅土白蚁树皮、根部白蚁喜巢居生活,群体内有不同的品级分化和复杂的组织分工。4 月7 月有翅繁殖蚁在闷热天气或雨前傍晚 7 时左右爬出群飞,有趋光性;无翅蚁有避光性。4 月5 月、9 月10 月为全年两次外出采食为害高峰,11 月底后工蚁停止外出采食,回巢越冬

16、。危害症状以树干外形成大块蚁路,严重可造成木质空洞、孔道纵横1.化学防治。宜喷来蚁灵、白蚁粉剂、5%锐劲特悬浮剂 2 000 倍液,喷至泥线以上,以泥线充分湿润而泥土不落为宜2.物理防治。在白蚁繁殖蚁分飞期 4 月7 月,利用繁殖蚁的强趋光性,在白蚁发生地段挂置诱虫灯,灯光诱捕樟梢卷叶蛾枝梢1 年可发生 2 代3 代,幼虫在粗树皮下、剪锯口周缘裂缝中结白色薄茧越冬。第二年新枝萌芽后出蛰。幼虫吐丝缠绕幼芽、嫩叶和花蕾,长大后则多卷叶为害,老熟幼虫在卷叶中结茧化蛹。幼虫蛀食枝梢,致使枝梢枯萎,干形弯曲1.化学防治,3 月樟树新梢抽出,幼虫孵化时宜用 50二溴磷乳剂、50马拉松乳剂 10 000倍液

17、进行喷洒。若已形成茧,宜喷洒 50辛硫磷乳油 1 200 倍液;或 25唑硫磷乳油 1 000 倍液樟果螟枝梢一般为害樟树幼苗和 20 年生以下幼树,一年2代。第一代幼虫在5月底7月中旬,第二代幼虫在 8 月9 月。幼虫取食叶芽,吐丝把残叶卷成球状,包扎顶芽,致新梢枯死1.化学防治。幼虫刚开始活动尚未结成网巢时,宜用 0.3印楝素乳油(6001 000)倍液喷洒防治2.幼虫若结成网巢,宜将其摘掉烧毁樟叶蜂叶片一年数代,以老熟幼虫于土中茧内越冬,幼虫取食嫩叶,对香樟树幼苗危害严重。幼虫群集取食叶片,造成叶片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可食光全树叶片1.化学防治。宜用 0.3印楝素乳油(6001000)倍液

18、,效果良好樟青凤蝶1 年发生 2 代3 代,以蛹悬挂在寄生主干中、下部枝叶上越冬。孵幼虫,先吃卵壳,后在嫩叶背面取食叶肉,3 龄后食量增大,可将叶片吃尽;幼虫 5 龄,每隔 4 天蜕 1 次皮,虫体随龄期增长,以 5 龄幼虫食量最大,每头幼虫 1 天取食樟叶 1 片5片。以 2 年3 年幼树受害最大,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1.化学防治。幼虫发生初期,宜喷施 20杀灭菊酯乳油或 25灭幼脲号悬浮剂 1 500 倍液,由于凤蝶幼虫抗药性差,其防效可达到 98以上2.物理防治。成虫产卵期,巡查樟苗时,应及时摘除产于芽尖的卵粒3.越冬期防治。结合冬季管理,宜摘除越冬虫蛹DB5115/T 103-2023

19、9表 B.1(续)病虫害种类危害部位发生规律及症状防治方法蚧壳虫枝叶或果实蚧壳虫虫体小,繁殖快,1 年繁殖 2 代7 代,虫体被厚厚的蜡质层所包裹,防治非常困难,主要有白蜡蚧、朝鲜毛球蚧、圆盾蚧、水木坚蚧、考氏白盾蚧、桑白盾蚧。蚧壳虫往往是雄性有翅,能飞;雌虫和幼虫一经羽化,终生寄居在枝叶或果实上,造成叶片发黄、枝梢枯萎、树势衰退,且易诱发煤污病1.物理防治。结合养护管理,宜在秋季人工刷除枝、干上的越冬若虫;对死株宜进行集中烧毁,彻底消灭虫源,以免传播;应加强修剪,通风透光,减少虫害发生率2.化学防治。宜首选具有超强的内吸和渗透作用的药剂,如“蚧必治”(7501 000)倍液喷施,药液经树体吸收后,蚧壳虫吮吸到有毒的树体汁液中毒死亡,杀虫效果好。建议在温度较高的下午用药,连喷两次,间隔期为 5 天7 天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经营企划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