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月第期豫章师范学院学报A p r N o 刘伶的三重形象刍议李艺萌(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 )摘要:刘伶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呈现出“酒客”“草民”“失意士人”三种不同形象.早期的刘伶反叛名教,借酒追寻精神自由,凭借“酒德精神”显名,形成“酒客”形象并被后世广为传颂;魏晋之交,刘伶声名骤减,逐渐暴露出其草民的本质身份;入晋后,刘伶有两段入仕经历,但碍于外部因素都未取得太大建树,宏伟的志愿终未能实现.通过对刘伶的相关史料梳理,可以勾勒出刘伶三种形象的构建过程,以及形象背后刘伶的现实处境与心理诉求.关键词:刘伶;人物形象;竹林七贤;魏晋南北朝中图分类号:I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刘伶,字
2、伯伦,沛国人,“竹林七贤”之一,历来被视为是任诞名士的代表.关于刘伶的生平材料不多,留存的事迹仅散见于 晋书 竹林七贤论 世说新语 等.这些记载塑造了刘伶“好酒脱俗”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刘伶的历史真容.然而身为魏晋之交乱世中的士人,刘伶的心态是矛盾的,思想是复杂的,所展现的形象应是多重的.因此,解读刘伶的人生历程,客观还原其真实形象依然很有必要,故此,本文拟就刘伶三种历史形象略作分析.一、世外逍遥的酒客后人谈及刘伶,多言其好酒.王绩叹:“恨不逢刘伶,与闭户轰饮.”姚合赞:“长羡刘伶辈,高眠出世间.”在竹林七贤之中,论及事功、文采等,刘伶均乏善可陈,但唯独饮酒的名声独占鳌头.此名声的形成与其
3、唯一一篇骈文 酒德颂 不无关系.苏轼评 酒德颂:“为文不在多,一颂了伯伦.”大多数文人都认为,只需观此文,便可知刘伶其人.酒德颂就如同刘伶对外的一张名片,他在文中塑造了一位倨傲狂狷的酒客,并通过此角色寄托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酒德颂 全文如下: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蜂起.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
4、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该文展现了刘伶对“大人先生”式理想人格的讴歌,这种人格的特征表现为傲世情怀与纵意自如的人生态度.文章自标题就透露出异于常人的傲然之气,所谓“酒德”,即“以酒为德”.“酒德”一词最早的记录见于 周书无逸:“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孔颖达疏:“殷纣藉酒为凶,以酒为德,由是丧亡殷国,王当以纣为戒,无得如之.”“酒德”最初是用 来 批 判 因 酗 酒 而 荒 政 误 国 的 行 为.所 谓“颂”,文心雕龙颂赞 曰:“四始之至,颂居其极.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刘伶将自己的骈文取名为 酒德颂
5、,把历来贬义的酗酒变为歌颂,实属叛逆之举.该文气势恢宏,情感丰沛,刻画了大人先生与礼法君子两组对立的意象.大人先生以宇宙为小,以天地为家,行无辙迹,放纵心意,在醉酒间感受脱离尘世的超然,在自乐间与造物自然共存;礼法君子自诩高尚,附会风雅,陷溺于名教礼法的网罗,如江中浮萍般低微.在行文对比中,刘伶表达了对礼法君子的蔑视和对大人先生的神往.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李艺萌(),女,江西宜春人,硕士,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月第期豫章师范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Y u Z h a n g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A p r N o 年月第期李艺萌:刘伶的
6、三重形象刍议A p r N o 酒德颂 备受推崇的原因不仅在于所抒之情浓烈,更在于文中所透露的“真”“诚”特质.李格非尝言“文不可以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晋人能文者多矣,至伯伦 酒德颂、陶渊明 归去来辞,字字如肺肝出,遂高步晋人之上,其诚者也”,认为此文是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半点虚假.酒德颂 文字的真实感主要来自两方面,其一是所绘之景真实.文章运用了大量生动的微观描写与感官描写,“方捧”“衔杯”等动词运用使场景描写更具画面感,同时在描述大人先生醉酒之感时,分别涉及视觉、听觉、知觉等感官.刘伶在 酒德颂 中所注入的体感真实,不仅是出于艺术手法的修饰,更是源于自己身体力行追求精神自由的实践.世
7、说新语任诞 记载:“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刘伶酒后裸袒,自觉以天地为宅,以屋宇为衣,十分契合 酒德颂 中大人先生所体味的“行无辙迹,居无室庐”的逍遥感.这种逍遥感也是庄子所崇尚的.庄子在 逍遥游 中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 御 六 气 之 变,以 游 无 穷 者,彼 且 恶 乎 待哉!”所尊崇的是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无物无我的人生境界.刘伶接受了这种思想,并通过狂饮醉酒的形式来展现自己对精神逍遥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发扬成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酒德精神”.为了强调对礼教的叛逆,刘伶在文章中设置大人先生与礼法君子的主客对峙,分
8、别代表“崇礼”与“反礼”两种人生态度,通过两种意象对立来批驳礼法、宣扬其自然之道.这种态度鲜明的批判造就了 酒德颂 文字真实感的另一方面 所抒之情真实.刘伶在评价文中人物时爱憎分明,他将公子与处士喻作蜾蠃和螟蛉.这些正人君子看似有理,气势汹汹,但“闻”“陈说”“是非”无不体现出他们狭隘的心胸与饶舌的伎俩.醉酒的大人先生看似粗鲁,略占下风,但“不闻”“不睹”“不觉”又显示出他洞烛其奸却又甘居淡泊的超然心境.由此可见,粗鲁狂狷的大人先生反而拥有挑战常规的勇气,坦荡如砥,陶然自乐;而表面春风得意的公子处士却甘愿屈服于规则的改造,钻营于计谋,奔走于利禄,哪有大人先生那番磊落不羁.刘伶“酒德精神”最打动
9、人心的地方,在于它对个人精神世界的承认与挖掘,虽在外有世俗的系累,但每个人都可以在内在心境中获得精神的自由,不再为利欲惑情.虽然刘伶能在酒中寻得安慰,自由遨游于精神世界,但饮酒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酒醒之后的他仍难逃离现实的藩篱.为弥合酒醒后的心理落差,刘伶的选择是继续用酒精麻痹自己.世说新语任诞 记载:“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弗洛伊德在其
10、本能论 中提出,人具有死亡本能,当指向外界的攻击驱力因受到障碍而无法 满 足 时,便 会 转 向 攻 击 自 己 以 图 自 我 毁灭 .刘伶虽视代表礼教的祭神仪式为草芥,但也无力击破时势的黑暗,于是他把这种破坏的冲动指向自己,不惜损害自己的身体来求酒.可见刘伶虽用全部人生来践行他的“酒德精神”,但活得并不似大人先生那般洒脱.“酒客”形象代表的更多是刘伶理想化的一面,如若要深入认识刘伶的历史真容,还需把他从自我文学作品中分离出来,放到魏晋的时代背景下去考查.二、乱世中的草民刘伶对大人先生的精神自由渴求得越浓烈,越能反映出现实自由的难能可贵.现实中为刘伶铐上枷锁的对象源于他的身份 草民,这个身份
11、,使刘伶在讲究门第身份的东晋社会里极易陷入身心俱疲的困境.在七贤之中,刘伶的社会地位最为低微.论家世,刘伶“父为太祖大将军椽,有宠,早亡”,刘伶的家族在他父亲早亡时已逐渐式微;论外在,刘伶“身长六尺,容貌甚陋”,在重视外貌的魏晋,刘伶又输在起跑线上;论才华,刘伶留存至今的作品仅一诗一文,加之他还“未尝厝意文翰”,没有发挥出文学创作方面的潜力.在东晋注重门第出身的社会里,刘伶人微言轻,属于底层群体,大多数时候只能无声地承受来自门阀阶层的压迫,因此 晋书 记载刘伶性格“澹默少言,不妄交游”.面对严峻礼教,绝大多数平民都选择在压抑中泯灭自我,而刘伶身为身份低微的草民,却勇于控诉礼教对人天性的摧残.他
12、作 酒德颂 来颂扬“酒德精神”,亵渎祭神仪式来满足私欲,以另一种抗诉的方式来反对虚伪的礼教.这种反叛的勇气与决心,就是背景平凡的刘伶 年月第期豫章师范学院学报A p r N o 可以与其他七贤相互吸引的原因.刘伶“与阮籍、嵇康相遇”,便“欣然神解,携手入林”,成为挚友,“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其中“神解”二字用得最妙,表明刘伶与嵇、阮的友谊,更多是建立在思想的相互理解上.嵇康“为性好酒,傲然自纵”,阮籍“嗜酒荒放”“不拘礼教”.三人都坚持玄学与老庄学说,崇尚自由自然的精神境界,因此他们在思想、性情方面有很契合的一面.刘伶背景平平却能加入竹林之游,应当也是受益于二人的举荐.相对于嵇康而言,阮籍对
13、刘伶影响更大.文士传 记载:“(阮籍)后闻步兵厨中有酒三百石,忻然求为校尉.于是入府舍,与刘伶酣饮.”根据阮籍的履历,任职步兵校尉为正元二年,因此“共饮步兵厨”一事应发生在此年或稍晚.刘伶父亲于正元时期任用,尚云“早亡”,可知刘伶当为阮籍晚辈.又知七贤之中以王戎最小,故刘伶年龄应与向秀、阮咸辈相近,由此可见刘伶与阮籍实属忘年之交.考虑到嵇康的早亡,阮籍作为刘伶德高望重的前辈,自然更易被年纪尚小的刘伶视为榜样.从二人相似的“散发箕踞”的行为、“不与世事”的思想中可看出,刘伶对阮籍的言行与理念多有效仿与继承.而此时士风“于时之谈,以阮为首”,阮籍在士人间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此刘伶的思想理念能在当时被
14、士人广泛接受与推崇,应是得益于与阮籍的亲密关系以及二人理念的相似性.刘伶与阮籍的交往,实际上也显露出阮籍的影响力才是刘伶得以显名的重要原因,一旦脱离阮籍的光环,刘伶凭草民身份是难以在士人群体中脱颖而出的.戴逵曾澄清过这样一条俗传:“籍与伶共饮步兵厨中,并醉而死,此好事者为之言,籍景元中卒,而刘伶太始中犹在.”虽然刘伶与阮籍并醉而死之说只是流言,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在大多数同代人眼中,刘伶已经于景元中期随阮籍一起亡故.可见刘伶在阮籍死后再无更多名事可言,关于刘伶狂狷的记载,大多出于刘伶与阮籍相交期间.可是刘伶与阮籍交往不过十几载岁月,之后刘伶就逐渐被公众遗忘,这也是为何 世说新语 几经搜罗,也仅列
15、其四条事迹的原因.刘伶的草民身份不仅让他在门阀社会中受到轻视,也让他承受了更多精神上的压抑、焦虑与痛苦.晋书 载:“(刘伶)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伶 徐 曰:鸡 肋 不 足 以 安 尊 拳.其 人 笑 而止.”刘伶在与他人发生摩擦时,把自己比作“鸡肋”,主动放低姿态贬损自己,使对方转怒为笑,从而化解一场矛盾.这种不硬碰硬的智慧,也是市井小民圆滑的生存之道的体现.面对俗人俗事的纷扰,阮籍“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能率直表达自己的不满,而刘伶则是选择委婉处理,规避摩擦和冲突.选择方式的不同也证明,刘伶终究无法像阮籍那般傲然于世,因为他的草民身份注定其难以拥有足够的底气.在“心所想”与
16、“行所为”的矛盾面前,刘伶的痛苦是不亚于阮籍的.一方面,刘伶向往的是“纵意所如”的精神自由,然而在政治高压下这种理想人格非但不能实现,反而还要忍受信仰与现实相割裂的折磨;另一方面,刘伶的草民身份让其要承受诸多的外界压力,其中不仅有“陈说礼法”的虚伪士人,还有因身份差距而贬低他的世俗之人.草民角色是刘伶恒定的、无法改变的角色,刘伶的人生选择、家族命运皆受其影响.“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尊世胄,卑寒士”,士族大家掌控了官员拔擢的大权,并阻碍了寒门弟子的上升之路.刘伶作为一个寒素士人,虽早在入晋前就有七贤的头衔,但也未见有进入权力中枢的任职记载.由于其不为当权者所重,功业无多,家道也逐渐衰落,“林下诸
17、贤,各有俊才子唯伶子无闻”.刘氏家族发展到刘伶儿子时早已泯然众人.刘伶的一生都如魏晋之交乱世中飘摇的浮萍,从未摆脱草民身份的束缚.虽然他有借酒逃世的想法,可终究无法与时势背景完全隔绝开来.由此可见,相比酒客形象,草民形象才更贴近于他真实的历史处境,才更接近刘伶本质的真我.三、名利场中的失意士人后人谈及刘伶仕途,多将其功绩无多的原因归于唯酒是务、回归隐居的人生态度,然而这只是他为逃避现实而戴上的一个假面具.诚如鲁迅所言:“真的 隐君子 是没法看到的.”中国古代士人向来有“明道救世”的人文关怀,魏晋士人虽倡导隐逸放达,但并未完全脱离儒家思想对“名”的 追 求.“士 当 身 名 俱 泰,何 至 瓮
18、牗哉”,大部分士大夫在贱物贵身与追求功名的矛盾中,寻求保身与存名之间的平衡.刘伶虽崇尚超逸脱俗的老庄思想,但本质里外道内儒,深受儒家道义浸润的他也未能完全放下对“名”的追求.从刘伶两段入仕经历来看,刘伶所追求的“名”有两种,不仅有独立人格魅力之名,也有立德立功之名,只不过在 年月第期李艺萌:刘伶的三重形象刍议A p r N o 追求后一种名声的道路上,刘伶走得并不顺利.刘伶初入政坛在泰始初期,此时其虽有志但碍于被严酷时局压制,追求的主要是人格与道义的保全.魏元帝景元三年,嵇康被司马昭杀害.嵇康之死成为当时士人心态改变的转折点,尤其是竹林名士深感政治的压迫.为求自保,七贤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向
19、秀主动出仕,却“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阮籍借故自晦,“志存保己,既托其迹,宜慢其形”.在这两种方式中,刘伶采用的是后一种.晋书 记载:“(刘伶)泰始初对策,盛言无为之化.”“盛言”与刘伶沉默的性格并不相符,再结合刘伶曾因机警显名的事迹来看,如若他有心于任职,是不会大肆宣扬有逆朝纲理念的.可见刘伶“盛言无为之化”只是一个逃避政治、不与司马氏合作的借口.宁稼雨在论及七贤的政治立场时,曾把刘伶与阮籍同归于“玉碎”与“瓦全”之间的矛盾型,即既想保住性命,又想保全人格尊严 .这样的矛盾心境体现在刘伶留存下的唯一一首诗篇 北芒客舍诗 中.结合刘伶泰始初的经历可推断,这首诗正应作于刘伶去洛阳参与政论期间.
20、该诗云:泱漭望舒隐,黮黤玄夜阴.寒鸡思天曙,振翅吹长音.蚊蚋归丰草,枯叶散萧林.陈醴发悴颜,巴歈畅真心.缊被终不晓,斯叹信难任.何以除斯叹,付之与瑟琴.长笛响中夕,闻此消胸襟.月亮已经隐去,世界归于黑暗,唯有寒鸡以为天亮,等待黎明.此诗以漫长黑夜象征政治黑暗、时局动乱.自己则喻作寒鸡,面对到来的黑夜,也未随之消沉,而是振翅长鸣,还具有破晓的勇气;即使蚊虫聚集,枯叶散落,自己尚可借饮酒消愁,借舞畅心.但是黑夜漫长、体寒心冷,胸中忧伤终究难以抹去,无奈与失落在心底横生.面对漫漫长夜,作者想到的方法只有抚琴弹瑟,只能寄希望于长笛的歌声来排解内心的忧愁.这首诗所构建出的基调,似乎与 酒德颂 中的超脱飘
21、逸相去甚远,而是透露出沁入肝脾的苦楚.这种痛苦不仅来自对政治的失望,更有对嵇、阮的相继离世的哀痛.嵇、阮作为刘伶在七贤中的真正知己,却皆在新朝之初死去,此事更加激化了刘伶对国事的愤懑以及对时局无力的哀叹,于是他借“寒鸡振翅”抒志,以表明自己绝不向司马氏屈志就范的态度.与 酒德颂 中“大人先生”借酒忘我的行为不同,北芒客舍诗 中的刘伶却无法用“陈醴”解开现实生活中的愁思,反而寄托于琴瑟.由此可见,酒并非刘伶万能解药,有时只是对失意生活的掩饰,用醉来把自己与现实纷争隔绝开来.诚如颜延之所论:“刘灵善闭关,怀情灭闻见.鼓钟不足欢,荣色岂能眩.韬精日沉饮,谁知非荒宴.颂酒虽短章,深衷自此见.”刘伶表面
22、终日沉饮,但并未溺于饮酒,其饮酒的深衷是为了韬晦避世.但豪言要“振翅高歌”的士人又怎能坦然接受志向被压抑的痛苦?待到政局逐渐明朗后,刘伶重燃对儒家入世立功的追求.自泰始到太康,朝中逐渐形成两大政治利益集团 以贾充为首的朋党以及名士派势力.七贤中的山涛、向秀皆属于名士派成员并卷入了这场党争.名士派“虽然没有恢复旧朝的企图,却在司马氏皇权之下有不懈的竞夺政治大权的意志武帝一朝不断的政争中听得见对于司马氏谋篡的陈迹的公开追诉”.山涛等名士虽在新朝任职,但始终不忘司马氏以臣篡君的非正义性,于是想壮大自身力量以影响政权,以另一种方式捍卫士人的正统良知.结合刘伶的第二段从政经历,可以推测刘伶在人生晚年极可
23、能加入了名士派并贡献了自己最后的力量.朝中两党经过数次党争后势力此消彼长,双方都寄希望于伐吴计划,刘伶在此次计划中担任了建威参军一职.唐修 晋书 列刘伶官职时把“尝为建威参军”置于“泰始初对策”之前,疑似顺序有误,圣贤群辅 录 载 刘 伶 任 参 军 时 当 为 晋 时 事 迹 .晋书 记王戎曾“迁豫州刺史,加建威将军”,是为“建威”之出处.泰始初期王戎并非建威将军,且无他人任此职,因此刘伶为参军时应在咸宁四年王戎任将军后.参军,无定员,职参谋议,刘伶并非长于兵,而能处其位,可能是因与王戎的举荐.为壮大本党势力,山涛也曾举荐阮咸等人任职.刘伶应是作为王戎的一个重要成员,参与此次的平吴计划,但刘
24、伶担任参军的时间并不长.咸宁五年十一月,王戎“遣参军罗尚、刘乔领前锋,进攻武昌”,刘伶却未载入此列;伐吴一战后,王戎数次提拔他人,而刘伶却未得升迁.考虑到二人同为七贤,交情应不浅,可推测刘伶此后再无记录的缘由系生命将尽,在伐吴胜利前就已经去世了.时隔十几载的再次出仕,证明儒家积极入世思想一直留存在刘伶心中,只是政治高压才阻碍了其建功立业的理想.如若刘伶能等到伐吴胜利,或许就能见证名士大举入朝,政局为之一新的新态势,并 年月第期豫章师范学院学报A p r N o 开始自己崭新的仕途.可命运并未留给他太多时间,随着政局迎来黎明的曙光,刘伶却带着自己的理想离世了.这样的结尾既是造化弄人下的偶然,也是
25、刘伶兼顾保身与保名选择下的必然.晋书 载:“(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刘伶的“死便埋我”与阮籍的“穷途之恸”堪称绝配,想必都是在历经人生沉浮后发出的深痛悲鸣.列子黄帝 载道:“醉者之坠于车也,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虽然在功业之名的追求上,刘伶无疑是失败的;但就人格之名而言,刘伶成功保全了自己作为士人的骨节,其志高行洁的品行也将永远为后人带来启迪.这两段坎坷的政治经历,造就了刘伶失意士人的形象.但由于留存的史料并未对刘伶的政治历程有过多记载,此形象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关注,就被避世绝俗的隐逸形象所取代.自初唐标举“汉魏风骨”起,竹林七贤
26、超凡绝俗的事迹受到众多文人追慕,姚合曾说:“长羡刘伶辈,高眠出世间”;范仲淹曾叹:“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后世文人都有意把刘伶塑造成一位绝俗高士,却不约而同忽略了其在不为中求有为的实践.在选择性认知偏差的影响下,寻求归隐最终成为刘伶仕途不顺的理由.在后人笔下,刘伶也从一位失意士子转而成为淡泊名利的理想模范.以此观之,刘伶的酒客形象最为昭著,草民形象贴近本真,失意士人形象隐而不显.后人多追慕刘伶纵酒肆志的酒客形象,却常常他忽略身为草民与失意士人背后的煎熬与痛苦.参考文献:房玄龄晋书M长沙:岳麓书社,孔颖达尚 书 正 义 M上 海:上 海 古 籍 出 版
27、 社,刘勰文心雕龙M长沙:岳麓书社,脱脱宋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刘义庆,刘孝标世说新语笺疏M余嘉锡,笺疏北京:中华书局,庄周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本杰明B 莱希心理学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鲁迅鲁迅全集:第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沈约七贤论M/严可均全梁文北京:商务印书馆 宁稼雨刘伶:被曲解和低估的一代酒神J文史知识,()欧阳询宋本艺文类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萧统昭明文选M于平,注北京:华夏出版社,徐高阮山涛论M北京:海豚出版社,陶澍陶澍全集M长沙:岳麓书社,庄万寿新译列子读本M台北:台湾三民书局,T h r e e i m a g e s
28、o fL i uL i n gL IY i m e n g(S c h o o l o fH u m a n i t i e s,H u a z h o n gU n i v e r s i t y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Wu h a n,H u b e i,C h i n a)A b s t r a c t:L i uL i n gp r e s e n t st h r e ed i f f e r e n t i m a g e s i nd i f f e r e n ts t a g e so f l i f e:ah e a
29、 v yd r i n k e r,a nu n d e r c l a s s a n d af r u s t r a t e ds c h o l a r b u r e a u c r a t I nt h e e a r l yd a y s,L i uL i n gr e b e l l e da g a i n s tm o r a l o b l i g a t i o n sa n dp r e a c h i n g s,p u r s u e ds p i r i t u a lf r e e d o mt h r o u g hd r i n k i n g,a n d
30、b e c a m ef a m o u sf o rh i s D i o n y s i a ns p i r i t,f o r m i n gt h ei m a g eo f d r i n k e r a n db e i n gw i d e l yp r a i s e db y l a t e r g e n e r a t i o n s;A f t e r e n t e r i n g t h e J i nD y n a s t y,L i uL i n gh a d t w oe x p e r i e n c e so f b e c o m i n ga s c
31、 h o l a r b u r e a u c r a t,b u td u e t oe x t e r n a l f a c t o r s,h i sc a r e e rd i dn o t a c h i e v em u c h,a n dh i sg r a n da m b i t i o nw a sn o t r e a l i z e d B yc o m b i n gt h e r e l e v a n t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so fL i uL i n g,w e c a no u t l i n e t h
32、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p r o c e s so fL i uL i n g s t h r e e i m a g e s,a sw e l l a sL i uL i n g s r e a l s i t u a t i o na n d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a p p e a l b e h i n dt h e i m a g e K e yw o r d s:L i uL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m a g e;S e v e nS a g e so f t h eB a m b o oG r o v e;W e i a n dJ i nD y n a s t i e s(责任编辑:万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