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文化学院级谭伟嫦0401058第1页释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v历史悠久“丝绸之路”起点在中国,“丝绸之路”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外海上交通主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不但沟通东西方经济贸易,同时也加强了中外各国人民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第2页v“丝绸之路”,有研究者称为“皮货之路”、“瓷器之路”、“茶叶之路”“丝香之路”;也有研究者以运输工具或所经过地域而名之曰“骆驼之路”、“沙漠之路”、“草原之路”,诸如这类。实际上,“丝绸之路”,就是古代东方和西方国家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道路一个代名词。第3页 辞海解释是辞海解释是:古代横贯亚洲交通道路。亦称丝路。其主要路线:东端起
2、自渭水流域,向西经过河西走廊等地以抵地中海东岸,转达罗马各地。约自公元前第二世纪以后千余年间,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皆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第4页其它商品以及东西方各种经济和文化交流,在整个古代和中世纪时亦多经过此路。丝绸之路亦有取道海上者,或自中国南部直接西航,或经由滇、缅通道再自今缅甸南部利用海道西运,或经由中亚转达印度半岛各港再由海道西运。丝绸之路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第5页法国著名学者布尔努瓦夫人(LliceRoulnois,1931-)丝绸之路中,尤其必定公元一世纪中国丝绸运入印度至罗马有三条通道:一条途经中亚,即经过大夏国道路,“这条道路要翻越喜马拉雅山山脉;第二
3、条是”缅甸之路“;第三条是海路:第6页它从中国广州湾南海岸出发,绕过印度支那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再逆流而上,直至恒河河口,这条路似乎仅仅由印度商船通行。商人们再从孟加拉海岸出发,沿恒河顶风破浪,一直抵达”恒河大门“,然后编停顿了海航,商品经陆路一直运输到西海岸海港、波斯和阿拉伯地域,以后也运输于欧洲在1世纪末以前,地中海地域大部分丝绸似乎都是经过海路而运输,并不经由穿过波斯陆路。第7页 香港学者饶宗颐教授蜀布与香港学者饶宗颐教授蜀布与CINAPATTA论论早期中、印、缅、之交通云:早期中、印、缅、之交通云:海道丝路是以广州卫转口中心。近可至广州,远在及印度。南路合甫,亦是一主要据点,近年合甫
4、发掘西汉墓,遗物有些人形足铜盘。而陶器提筒,其上竟有朱书写着“九真府”字样,九真为汉武时置九真郡这个陶必是九真郡所制,而在合甫出土,可见交广二地往来亲密中、印海上往来,合甫当然是必经之地。而广州自来为众博舶所凑,至德宗贞元年间,海舶珍异,始多就安南市易。第8页在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横贯东西交通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有学者又进而加以引申,称东西方海上交通路线为海上丝绸之路。以后,中国著名陶瓷,也经由这条海上交通路线销往各国,西方香药也经过这条路线输入中国,一些学者所以也称这条海上交通路线为陶瓷之路或香瓷之路。第9页v“海上丝绸之路”从西汉一直到以后唐代一千多年中,一直是中西交通要道,成为我国与
5、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国家和人民加强联络,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主要通道。v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汉武帝之时。从中国出发,向西航行南海航线,是海上丝绸之路根本。与此同时,还有一条由中国向东抵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东海航线,它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次要地位。第10页v广东广州是中国最早从海上通向海外贸易南大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起点之一。而且,不论从时间之长或相与贸易地域之广,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均为沿海各港口所不及,并凌驾于陆上“丝绸之路”之上。第11页 一、广州海上一、广州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地理经济地理经济条件条件n1、优异地理环境n2、辽阔经济腹地n3、岭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n4、岭
6、南早有造船行舟传统 第12页1、广州港湾条件良好。它有深入内陆港湾,海舶可直抵城下。又有近海一群群岛屿和探入海湾之中一条条山梁(“水坑陵”)阻挡强风巨浪,最适合船只停泊避风,是世界上最优良港湾海岸之一。流经城下珠江终年不冻,水量丰富,航运价值甚高。秦凿灵渠把西江支流漓江和长江支流湘江上源联通,使广州腹地更为深广,有利进出口货物集散与商贾往来。返回第13页2、辽阔经济腹地。v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出现和发展,而且经久不衰,同它含有辽阔经济腹地亲密相关。广州借助地处西、北、东三江交汇处便利内河航道运输,编织成以广州为中心市场网络,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多层次经济腹地。v在古代中国,广州就是以它依仗河流触
7、角使经济腹地伸到全广东以至全中国,使之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最早起点和贸易大港,而且经久不衰。返回第14页3、岭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v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平岭南五路大军之一即据守此处。翌年在此筑城,认为南海郡治与蕃禺县治。秦亡(前2),赵佗建南越国,都蕃禺,实施民族和睦政策,使经济文化得到发展。农业、手工业都有了飞跃进步。1983年在广州象岗西汉南越文王墓中发觉大量丝织物炭化残迹,还出土至今世界最早火焰纹铜印花凸版,可见当日丝织业发展到相当水平。这时,可供出口交换商品增多,消费市场扩大,船舶修造和后勤供给能力提升,具备了作为港市条件。谭伟嫦汉唐作业.ppt#10.一、广州海上“丝绸之路”
8、地理经济条件返回第15页4、岭南早有造船行舟传统。“九嶷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被发文身,以象鳞虫。短绻不绔,方便涉游。短袂攘卷,方便刺舟。”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居住在南海之滨南越人,已经善用舟楫近海行驶、打鱼、来往附近岛屿,在一些岛屿上留下了生活遗址、岩画。南越志载:“越王造大舟”。而秦“使尉佗,屠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使监禄凿渠运粮。”汉越两股力量汇合,蕃禺造船航海人才济济,足以开拓沿海行驶远程航线。返回第16页二、初步形成阶段二、初步形成阶段:秦汉时期海上航道开辟v据考古材料发觉,先秦时期广东先民已穿梭与南中国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了;其文化可能间接影响印度洋沿岸及其岛
9、屿。v吕思勉先生说:“贸易往来,水便于陆,故南琛之至尤早,史记货殖列传言番禺为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此语必言汉时,可见陆梁之地未开,蛮夷贾船,已经有来至交、广者矣。”第17页据冯承均先生考证,当初对外交流通道有两条:“一为西域道,二为南海道,南海道之开辟或更在西域道之先。”伯希和考查佛教传入中国路径,认为交州南海之通道亦可为佛法传入必经之路,且比西域还要早。第18页汉武帝不但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陆上“丝绸之路”,而且在平定南越之后,以番禺(广州)为起点,举行我国第一次远洋航行对外贸易活动。1、西汉广州到印度海上西汉广州到印度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出现出现汉代陆上丝绸之路图第1
10、9页汉书汉书 地理志记载:地理志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崖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壁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第20页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多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己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11、。第21页从以上记载可知汉武派遣船队中有译长与应募者(水手、人夫等)一起携带黄金、杂缯(即丝绸)往黄支国等国。所到各国,人们都供给食物,并相随而行。他们从日南到谌离,所乘是谌离或黄支国土著民船只。从谌离循陆道抵达夫甘都卢国之后,则由当初航行与孟加拉湾南印度人商人海船转送到目标地(黄支国)。他们也有碰到“蛮夷”贪于所交换物品,劫货杀人地;更难于忍受是遇上风波而被溺死,喂遭此二难而苟还者,也要花去几年时间。第22页自西汉从番禺(广州)至印度、斯里兰卡海上“丝绸之路”出现后,中国在海上与非洲、欧洲也开始进行间接丝绸贸易。西方在很早以前就由军事航海到印度半岛。依据吉林在他所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一书记载,西
12、汉时,罗马有120艘商船,于每年夏至从红海滨埃及一个港口迈澳粤霍穆起航,渡过印度洋抵达印度马拉巴海岸和斯里兰卡。第23页罗马商人经过印度和斯里兰卡商人购置到中国丝货。为东汉时期番禺(广州)与罗马直接通航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第24页2、东汉广州至罗马海上、东汉广州至罗马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形成形成 东汉前期,广东西航印度商人或汉朝使者,东汉前期,广东西航印度商人或汉朝使者,开始在印度、斯里兰卡同埃及开始在印度、斯里兰卡同埃及、罗马商人发生、罗马商人发生直接贸易关系。古罗马科学家普林尼在自然直接贸易关系。古罗马科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了中国商人在印度和斯里兰卡港史中,记载了中
13、国商人在印度和斯里兰卡港口阿里卡曼陀同罗马、希腊商人交易货物情形:口阿里卡曼陀同罗马、希腊商人交易货物情形:第25页来自埃及希腊商人也常以阿里卡曼陀作来自埃及希腊商人也常以阿里卡曼陀作为他们地方贸易终点和返航港。中国和为他们地方贸易终点和返航港。中国和来自埃及希腊商人就在阿里曼卡陀沟通来自埃及希腊商人就在阿里曼卡陀沟通两国贸易,但最主要还是从当地运走蓝两国贸易,但最主要还是从当地运走蓝宝石(包含蓝晶石)、明珠、各种宝石、宝石(包含蓝晶石)、明珠、各种宝石、宝贵香料和精美纺织品。宝贵香料和精美纺织品。第26页v这种中、希商人在阿罗曼卡陀贸易为中西直接通航“海上丝绸之路”最终形成打下了深厚基础。普
14、林尼还说,罗马人曾用红海出产珍珠与中国交换丝绸,计每年所以流入印度、中国和阿拉伯半岛金钱不下一亿赛斯脱(Sesterces)。第27页3、大秦遣使广东v大秦为了换取中国丝绸,至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从海路来中国贸易。史料记载:大秦王丹敦遣使自日南徽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后汉书西域传)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最早统计。这种友好往来,突破了斯里兰卡中转,是接通了海上远洋东西航线直接进行。第28页4.甘英访大秦夭折东汉和帝永元九年(97),班超遣副使甘英前往大秦(罗马)吋,抵达条支(今伊拉克),面临波斯湾大海,安息人就拼命夸大海上航行恐怖来阻止甘英前进,说:“海水
15、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渡。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人海人皆贾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甘英闻此不明真相,中途返国。即使如此,但甘英却得知中国到罗马能够从海路前往。第29页5、贸易商品结构1.南越国时期南越国时期进口:银盒、象牙、金花泡、熏炉、犀角等出口:丝织品、陶器、青铜器、珍珠等 v2.西汉中晚期和东西汉中晚期和东v进口:珠饰、犀角、象齿、玳瑁、璧琉璃、珊瑚、琥珀、玛瑙、水晶、香料等出口:黄金、丝织品等第30页6、政府对海外贸易管理因为汉代“海外丝绸之路”业已想起和形成,因而政府也加强了对贸易管理。西汉对海上贸易管理,我们能够从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记载中得到认识。其文曰:汉置
16、左右候官,在县南七里,积货物于此,被其所求,与交易,有利故曰“欲拔贫,诣徐闻”。第31页依据这则史料,按罗晃潮先生研究认为:在徐闻管理海外贸易是汉政府派驻在徐闻掌握军事政事及对外贸易左右候官。这是中国早期管理对外贸易制度雏形。罗先生还认为,候官管理海外贸易职责是:第一,设置和管理仓库,“积货物于此”,方便向外国使节或商人提供“其所需”。第二,代表政府管理海外贸易事项,表达国家主权;第三,为政府征收外贸祱项和管理费用;第四,参“与交易”经营买卖活动。第32页西汉晚期,朝廷腐败,国力衰竭,政府对外贸易管理有所减弱。于是,政府欲元始元年(公元1年)六月设“少府海丞”进行管理。颜师古说,“海丞,主海税
17、也”。少府属九卿之一,职管山泽租税,而海丞泽专征海外贸易之税。从这里能够看出西汉由地方设专官管理到中央设少府属下海丞直接管理对外贸易,从而开了隋唐市舶管理制度先河。到了东汉,伴随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和海外贸易不停发展,汉政府则令由大司农兼顾其事。第33页三、拓展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v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对外贸易拓展阶段。从孙权到南朝三百多年里,各朝政府为了处理国家财政收入以及宫廷生活消费品,都主张发展海外贸易,实施比较灵活和放宽开放政策。除用政府名义不停派出使团出访进行贸易外,对外国商人来广州贸易,在抽取实物税之后,准许外商在广州口岸自由贸易。v另外,“陆上丝绸之路”经常停闭,也使“海上丝绸之路
18、”成为对外贸易注意路径。北方政权所需宫廷奢侈消费品也只有与南方政权交换。第34页1.三国时吴国v东吴黄武四年(225年)扶南国王范旃遣使来吴国,历时四年来到东吴,献琉璃。v黄武五年(226年),大秦商人秦论来到交趾,并由交趾抵达孙吴都建业,孙权对这些使者或商人给予了足够重视,备加礼遇,亲自接见秦论。v黄龙三年(231年),孙权政权派朱应和康泰出使扶南。这是我国史书所记中国首次派专使出使南海诸国。第35页2法显远洋航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发展,引发了僧侣们西行取经意愿,其中佼佼者首推法显。法显,东晋僧人、旅行家、翻译家,中国僧人赴印度留学先行者。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法显等五人从长安(
19、西安)出发,西行寻求佛教戒律。他们长途跋涉,过流沙(泛指今新疆中部大沙漠),穿越葱岭(帕米尔高原以及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脉之总称),抵达北天竺、中天竺地域。法显在印度留学三年,学习梵书、梵语,抄录经率。又到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居住二年,搜寻经籍。第36页公元4,法显自狮子国返归中国,采取了乘船穿越马六甲海峡,绕行东南亚半岛,然后北上海上之路。他登上一艘返航中国商船,在海上漂泊九十日,抵达广州西南方耶婆提国,停留五个月等候季风,后搭乘另一商人大船,启程返国。在海上颠簸了近三个月抵达了今山东半岛青州长广郡界。回国后,法显将所得梵文佛家经典译为汉文,多达百万余字,又将游历当初三十余国见闻编辑成佛国记一
20、书。此书不但是研究古代中外交通名著,也是研究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历史主要文件。第37页3.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是贸易交往之路,也是一条传统中国与其它国家之间文化交流之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文化交流,最主要是宗教传输,尤其是从天竺等国家地域向中国传输佛教。佛教创建于印度,普通认为在东汉明帝时经由中亚传入中国,散播于北方。然后由北方传输到南方,但依据汤用彤、胡守为教授等人研究,南方佛教很可能由另一条路线即海路进入,也就是说,南方佛教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第38页西晋时天竺僧人耆域和伽摩罗先后成商船到广州传教,并在广州建造了三归寺和
21、王仁寺。东晋时,僧人昙摩耶舍乘商船丽广州宣传佛教,在广州建造了王园寺(光孝寺),该寺一直完好保留至今。光孝寺第39页东晋南朝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经营方式,则仍是以传统官方商业使团朝贡贸易方式,即中国对外贸易以政派使团出访,外国来广州贸易则由外国政府遣使来中国进行朝贡。所以在这一时期史料记载中,这两种形式贸易较为常见。第40页西来初地v在西关下九路有一块石碑,上书“西来古岸”。这是为纪念印度菩提达摩(简称达摩)禅师东渡来华传教而立。达摩禅师是古代天竺(今印度)香至国王第三子。他为到中国传输佛教,远渡重洋,经过三年艰辛航行,于我国南北朝梁武帝普通年间(6世纪代)抵达广州。当初广州海岸在今下九路
22、附近。达摩禅师在绣衣坊码头登陆上岸。第41页v达摩禅师来华后,人们在绣衣坊码头附近营造传教建筑,名为“西来庵”。达摩在西来庵宣传佛教佛经,为中国佛教禅宗创建起了重大作用。这一带以后被称为西来初地。意即初祖(达摩被尊为中国佛教禅宗初祖)西来我国传教最初登陆地。第42页贾耽著作多佚,相关道路记载是从新唐书地理志引文中得知。贾耽记述了当初由唐朝境内四出7条道路,其中贾耽记载“广州通海夷道”航线大致可分为四段:广州至马六甲海峡为一段;马六甲海峡至斯里兰卡为一段;由印度半岛西部沿海西北行,至波斯湾头为一段;从东非沿海北溯至波斯湾头为一段。第43页贾耽对当初南海航线记载详细和准确程度,都远远超出了前代。毫
23、无疑问,只有在海上交通非常发达,得到了详尽航海资料条件下,贾耽才会对东西航线做出如此精审记载,由此可知,唐代南海交通确实取得了长足发展。另外,应该引发注意是,从广州西行航线,最远只记载到乌剌国,而由乌剌国到东非沿海航程,则是由西而东记述,乌剌国是东西两条航线交汇之地,这种情况客观反应了大食帝国在当初海上交通中主要地位。第44页3.海外贸易地域唐代“广州通海夷道”远及印度洋、波斯湾和东非海岸,贸易地域远较前代扩大。广东海商与阿拉伯商人左右了当初东西方海上贸易,形成东方以唐朝广州卫中心,西方以大食巴士拉、西拉头、苏哈尔诸港卫中心和主要起迄点,联结东南亚诃陵、室利佛逝、南亚狮子国、印度河口等主要海贸易枢纽“海上丝绸之路”。唐代与广东贸易往来国家和地域由二十余国,林邑、真腊、堕和罗、哥罗舍分、丹丹、盘盘、罗越、婆利、诃陵、印度、波斯、大食等。第45页5.进出口商品出口出口:丝织品仍是大宗(绢、纱、绫、罗、锦、绮等)陶瓷、灯、铁、宝剑、马鞍、貂皮、沉香、肉桂等。进口进口:部分来自外国“贡献”,多数来自外商贩运。其中传统进口商品如象牙、犀角、珠玑、香料等仍占相当比重,另外多为各国特产。如驯象、五色带、鹦鹉、古贝、郁金等。罗第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