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卫生优先事项: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体系*刘燕1邓蕊1摘要:作为具有公共性特征的健康服务,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体系的建构与完善可视为一项公共卫生优先事项。社会情境的结构性影响与青少年主体的能动选择同时作用于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鉴于青少年发展阶段的双重特征、父母的教育焦虑以及不确定性环境和社会互动过程的现实逻辑,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体系的完善应坚持以健康福祉为核心的积极青少年发展理念,将学校作为培养心理健康的重要场所、从家庭到社区建立青少年生活和互动体系、发挥专业医疗机构优势,并注重探索传统文化要素与现代教育理念契合的可能性,以为青少年更健康的未来奠定基础。关键词:公共卫生优先事项,青少年心理,
2、健康促进中图分类号:R-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772(2024)05-0042-05DOI:10.12014/j.issn.1002-0772.2024.05.09Public Health Priority:Improving the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System for AdolescentsLIU Yan1,DENG Rui11.School of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Abstract:As a health
3、 service with public characteristics,th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promotionsystemcanbeconsideredapublichealthpriority.Thestructuralinfluenceofsocialsituationandtheactivechoiceofadolescents simultaneously affect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dolescents.Given
4、 the dual characteristics ofadolescentdevelopmentalstage,theeducationalanxietyofparentsandtherealisticlogicoftheuncertainenvironmentandsocialinteractionprocess,theimprovementoftheadolescentmentalhealthpromotionsystemshouldadheretothepositiveadolescentdevelopmentconceptcenteredonhealthandwell-being.S
5、choolsshouldberegardedasanimportantplacetofostermentalhealth,establishasystemforadolescentlifeandinteractionfromfamilytocommunity,leveragetheadvantagesofprofessionalmedicalinstitutions,andpayattentiontoexploringthepossibilityofcombiningtraditionalculturalelementswithmoderneducationalconcepts,soastol
6、aythefoundationforahealthierfutureforadolescents.Key Words:publichealthpriority,adolescentpsychology,healthpromotion全域风险时代,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体会让人们重新审视风险及与风险的关系,关注青少年心理成为防范其健康风险和增进健康福祉的优先事项。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获得健康福祉的关键组成部分,当今青少年面临一个充满诸多不确定性的时代,社会加速、知识传播方式的改变、父母期望、学习压力等直接关乎青少年现在和未来的心理健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2019 年数据显示“在世界 12 亿青少年中,抑郁
7、和焦虑等心理健康状况占全球疾病和伤害负担的 16%”1。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最新心理健康研究显示,近 25%的青少年表示感到轻度或严重抑郁。据估算,我国有至少三千万 17 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面临情绪或行为问题2。青少年期,特别是青少年前期,个体认知逐渐发展并呈现出独立倾向,这一时期的个体心理发展是持续性心理发展的基点;同时,心理健康障碍的发病在青春期达到高峰。因此,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已然是青少年发展及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体现,为契合当前青少年心理发展现状又能解决其面临的实际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体系的协同建构和完善就至关重要。1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体系建构是一项公共卫生行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制
8、约其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但不同时期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性不同,近些年抑郁、焦虑等成为学校和家长都必须直面的青少年社会问题。有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群体有 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高于成年群体3。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不断走向显性化,成为一种全社会关注且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和重要课题。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国家顺应青少年发展现状提出的应有对策,它强调把心理健康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相结合实现利用最大化和系统化,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和健康素养协同发展。中*基金项目:2022 年山西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专项研究课题(JT2022E60);2022 年山西医科大学校级
9、博士启动基金项目(XD2135)1.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01作者简介:刘燕(1990-),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青少年社会工作。通信作者:邓蕊(1978-),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生命伦理学。E-mail:疾病、健康与心理医学与哲学 2024年 3月第 45卷第5期总第 736 期42Medicine and Philosophy,Mar 2024,Vol.45,No.5,Total No.736 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 年)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的通知均强调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2023 年 4 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
10、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 年),指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专项计划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并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和多方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奠定了制度基础与空间。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体系,将教育资源、社会服务及临床治疗融为一体,对于有效改善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十分重要的。这一方面是保障青少年能够有序共享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另一方面也是提升青少年健康素养、应对心理风险的重要策略。注重实践可及性与低成本的结合方式是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特别是综合考虑欠发达地区。有调查报告显示西部或农村户
11、口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总体更低3。故构建综合性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体系,需坚持全社会青少年健康福祉理念,在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基础上也需要可操作化的具体策略。目前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相关研究和实践,理论模式上趋于多主体或各层级的支持与服务4-5。操作层面如“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数字化的教学实践形式”6,“以学校为中心,建立面向所有父母的亲职教育培训体系和干预技巧培训体系”7;促进社区一级的早期识别,创建多部门工作组8。各层级系统的完善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有助于预防青少年心理问题、促进个体心理发展。但就体系意义而言,尚不具有系统性。笔者实地调研发现,心理健康服务资源的供给
12、不足且可及效用不强,部分设施利用率较低。探究其原因,一是虽然充分认识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尚未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风险沟通不畅,多数青少年无法得到适当的支持和治疗;三是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调适和监督功能的意识薄弱。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构建和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体系方面的思考。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社会情境的结构性影响和限制以及青少年主体的能动选择同时作用于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且二者相互影响和塑造。社会情境的开放性本身意涵选择性,这些选择性的环境限定了相关能动者采取行动的可能性边界,为具体行动设置了界线。但是,选
13、择性环境并非只起着单向的制约和限制作用,它还为不同主体提供了机会以及为某些类型的活动提供便利。作为具有公共性特征的健康服务,基于制度化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在惠及全社会青少年群体的同时需以健康福祉理念为导向,从家庭、学校到社区建立青少年学习、生活和互动体系,推动从“被动健康”模式向“主动健康”模式的实践转变。2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体系完善的现实逻辑2.1行动主体层面2.1.1青少年发展阶段认知与行为的双重特征青少年身心发展阶段的一般特征赋予了其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双重属性。一方面,青少年通常被认为是受溺爱的一代,其情绪管理能力较差、受外在环境影响大、自尊心和自主性强、思维独立、追求独异性,但也因
14、此容易发生偏差。一定范围内的偏差可以认为是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的适当反应,一旦超出范围和界限则会阻碍青少年的正常发展。同时,积极的一面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群体,环境本身也再塑了他们的创造能力。自我实现的理想和目标感对他们来说很重要,他们追求自己去体验和经历,所以他们对塑造自己周围世界的能力也更有信心,独立性更强,他们想要有充分的理由证明自己的选择和个人价值,自由地发扬自我显得理所当然。这也使得青少年群体在面对风险和挑战时更加灵活。青少年积极的创造能力是需要适当引导和激发的。笔者访谈发现多数青少年表示父母总是觉得孩子没有什么烦恼,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学习成绩成为衡量一个好孩子
15、的单一标准。当学习成绩成为青少年价值感的来源,其在日常生活和社交过程中的内驱力及主观能动性则会受损,或是徘徊于负向情绪的边缘。抛开成绩的关联性和问题属性,父母和教师耐心地去聆听、讨论青少年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能够让青少年感受到被倾听、被理解,也有助于将青少年的发展优势持续推向积极的一面。当然,这一过程离不开青少年主体的自我调节和适应。2.1.2父母教育焦虑的纵向传递若将现代社会的快速变迁聚焦在家庭层面,因高离婚率已经出现的一种趋势是一个家庭的生命循环变短,这使得家庭本身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更加复杂化。在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时间轴上,多数父母立足当下相对稳定的时间区间,结合过去的经验
16、,以此引导代际行动并推断未来。基于“下行式家庭主义”,子代在追求个体性和独立性的同时又被过度关注,正如调研过程中父母所提及的那样,“管得越多,孩子越反感,亲子关系也越疏离。但是,不管又不行”。于父母和青少年而言,这便成为家庭互动中的一个现实困境。当然,亲子关系的发展过程,它一方面就是通过促进亲代和子代之间的某些行动和抑制其他行动的方式调整和重塑资源与权力在代际之间的分配和积累;另一方面也可以导致某些价值和观念要素的延续、修正和变迁。在这一意义上,互动困境可以说是一种常态,只是需要将它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适时调整,这也是当前父母所面临且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子代的成长和教育是整个家庭发展的优先事项,父
17、母的态度首先决定了家庭活力,无论是对于家庭成员个体还是对于整个家庭而言。父母的教育焦虑成为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优先事项: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体系刘燕等医学与哲学 2024年 3月第 45卷第5期总第 736 期Medicine and Philosophy,Mar 2024,Vol.45,No.5,Total No.73643一种社会现象,父母习惯于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价值观“灌输”给青少年,而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在较早接触外部信息和复杂环境下显得更加“早熟”,即父母所表示的,“年纪不大,但什么都知道”。心理波动的流动在这一时期倾向于从父母传递至青少年,且父母的归因又容易集中在青少年本身,而非亲子
18、双向或更大范围的系统层面。故当前的亲子互动对父母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2.2情境系统层面2.2.1负向情绪是对不确定性的反应风险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不确定性,风险和不确定性事实上是不可分割的。“风险的含义在希望与担忧、机会与危险、兴奋与恐惧之间转换”941,每个人的认知、性格、经历与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其看待风险的方式也会不同。一些人在未知中形成了看待周围事物的新方式;一些人则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感到不安。对于当前的青少年群体,信息获取渠道、方式的多样化及信息量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对风险的敏感性,不确定性对他们的影响较强,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或是惯常的支持系统无法发挥功能,他们
19、可能会感到无助,甚至是焦虑。这种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青少年过度关注他们无法控制和无能为力的事情,而不是他们所能解决的问题。问题的解决也是一个学习过程,一个学着面对问题如何进行反应的过程。若学习受阻,则意味着改变的可能性受阻,不确定性本身对今天的青少年应对新时代特有的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不确定性表现在青少年成长和教育的几乎所有问题上,为优化青少年的生命表现,其发展的所有方面均被“计量化”,即可以进行量化的分析评估,如智商、情商、社交能力等,且这种分析评估始终处在与标准的比较中。青少年在其成长过程中常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可能是以后想做什么,以后从事的职业则成为一个长时段计划的结果,同时要为这一计划付诸
20、所有努力。这也使得多数高中毕业生及其家长甚感焦虑。因为自此以后,他们将要面向不可预知的人生道路,面对各种判断选择,当家庭和社会期待与自我判断之间无法产生共鸣时,他们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向情绪。2.2.2心理过程在主观建构意义上对应于社会过程心理过程在主观建构的意义上对应于不同层次社会系统的互动过程,青少年心理发展亦是如此。作为行动主体的青少年无疑具有能动性,同时在行动中对社会事实界定和建构的心理过程的社会属性会凸显出来。当整个社会平稳发展,人们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及共有规则体系,所及范围内没有大的创伤事件,人们的心理过程是相对稳定的;社会持续发展中出现的某些短期不可预测因素对人们的心理结构也会产
21、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现代社会加速所牵涉的是“科技加速、社会变迁加速和生活步调加速”10,当社会节奏和运转速度超过青少年心理成长速度时,他们则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现代社会生活中几乎所有领域的分配原则都遵循竞争逻辑,竞争反过来又推动了社会加速,人们出现过度“内卷”。教育一直是人们实现阶层流动的关键渠道,加之中等和高等教育改革,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只增不减,教育期待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衡量子代朝向美好生活可能性的尺度。从家庭“鸡娃”起,至中考、高考、考研,过度竞争导致父母教育焦虑及诸多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同时,也正是家庭和社会环境将竞争逻辑推向了新的高度,人们不断陷入“内卷”。结构性互动
22、关系强化了青少年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置于社会环境中的青少年及其家庭成员在能动选择基础上所产生的行动后果可能有利于和谐关系的发展,也可能给个体及家庭发展带来意料之外的矛盾和冲突。现代社会运转及家庭互动压力增加,而这种压力在教育环节最终会投射并传递至青少年。3完善心理健康促进体系是奠定健康未来的基础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体系的完善应坚持以健康福祉为核心的青少年积极发展理念,将学校作为培养心理健康的重要场所,在现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建立风险素养;从家庭到社区建立青少年生活和互动体系,为青少年营造积极的成长环境。同时,发挥专业医疗机构优势,为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适度且有效的服务和支持。鉴于个体社会心理
23、与文化嵌入的联系,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体系的长时可及性还需要关照其与传统文化要素相契合的可能性,见图 1。基于制度保障和社会支持,完善多元主体协同路径,为青少年更健康的未来奠定基础。健康福祉积极青少年发展学校家庭社区医疗机构对接与转介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心理品质风险素养家长自我成长角色尊重沟通效用活动引导培训指导专业性有效性适度性制度基础学生工作对接与转介双向沟通生活与互动体系家庭治疗成长环境的营造社会支持传统文化智慧图 1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的多主体协同路径3.1基于以健康福祉为核心的积极青少年发展理念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体系的顶层设计应坚持积极的青少年发展理念,实现青少年积极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是
24、社会提供的良好支持环境,即青少年共享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制度、文化规则体系、物质环境和技术条件。青少年社会支持系统要求各层次系统及相应主体尽可能满公共卫生优先事项: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体系刘燕等医学与哲学 2024年 3月第 45卷第5期总第 736 期44Medicine and Philosophy,Mar 2024,Vol.45,No.5,Total No.736 足青少年的发展需求,激活青少年发展潜能,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客观场域。不确定性和风险中“良好的适应和发展潜力”是青少年积极发展的一个重要面向。故无论是在学理层面还是现实层面,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体系的完善都是青少年积极发展所指涉的
25、问题。健康福祉又是青少年积极发展的核心取向,即聚焦青少年个体发展潜能和互动情境对青少年的作用机制,指向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基于青少年积极发展的健康福祉取向,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体系,有助于挖掘和提升青少年在互动情境中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能。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体系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及更新意义是基于新时代青少年发展特征及情境属性的考量。为此,适合当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促进体系应该是一种发挥青少年主体能动性,以坚持健康福祉为取向、多元主体协同与资源整合的促进体系。3.2学校作为培养心理健康的重要场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从教育主体看,除了家庭和社会以外,这一阶段学校依然是心理健康培养
26、的重要场所。现代教育体系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心理素质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内源性因素”11,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升青少年的心理素质直接关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需要符合当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认知水平,青少年具备一定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能力,但是尚不拥有自我调节和自我反思能力,缺乏分析自身经验和思考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故心理素质的提升主要指向积极心理的培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整体上包括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危机现象的认识与评估。其中,心理危机现象的认识和评估即“风险素养”的建立。风险素养,即“恰当地评估风险概率的能力,并将其与我们的认知相权衡,
27、同时考虑经验和情绪因素”9210。风险素养的建立又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培养学生准确评估各种活动中潜在的危害,使他们能够在主观理性和客观理性的平衡下做出适当反应;二是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了解新的和不断发展的风险,包括对自己和他人造成的威胁及程度,并且考虑能做些什么来降低自己和他人面临的风险;三是在依赖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情绪的重要性,进一步了解是什么影响了自己对各种事实的情绪反应。在现行教育体系中建立风险素养,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和系统思维,使他们可以通过准确地感知和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来适应风险,同时在面对可以控制的环境和挑战时更加灵活与自信。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风险素养的建立在结合地方和学校资
28、源优势的基础上应与青少年发展阶段的特殊性相契合。同时,初高中可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体,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交流与研讨,在相关学术研究及实践基础上探讨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内容的空间及可能性;相互借鉴,分阶段、分层次有效整合资源,探索并总结适用于当前青少年的、富有推广性的心理教育策略,形成可操作的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实现共享。3.3从家庭到社区建立青少年生活和互动体系当风险和危机发生以后,在看到问题并探寻其中的因果关系及未来预期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改变的机遇和可能。个体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即控制和指导自身活动的方式,调节在具体情境中的思维、情绪和行为,自我调节的过程有时是自动发生的,有时则
29、是有意识地、主动地进行自我干预。青少年阶段,其认知水平和自我调节能力正处于逐步发展和稳定的阶段,家庭和社区有必要为其创造支持条件,建立青少年生活和互动体系。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环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家庭教育的对象不仅指向青少年,也包括父母。父母需要全面认识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和思维方式,才能了解其所思所想,以增进沟通效用。如受新媒体的影响,短视频对青少年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父母多数会将其归因于孩子自控力和意志力较差,很少去探究这一行为背后的社会性原因。因此,家长本身也需要不断成长,学习如何释放自己的焦虑和压力,才能帮助青少年解决其所面临的问题。同时,鉴于当前家校沟通中出现的诸如角色和权力边界模糊
30、、责任归因等问题,加强青少年、班主任、家长间的信息互通和联动就更加重要,其中家长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主动了解青少年的学校表现;教师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促进亲子交流。角色尊重是信息互通和联动的基础。家庭环境又和其所在的社区环境相关,社区为家长和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群体交往和互动场域。社区活动引导或培训指导能够为参与者创造一个彼此互补的机会,从性格、个人偏好、学习方式及认知截然不同的其他人的视角来看待事物、理解周围的事情,可以帮助家长和青少年拓展自己的视线并获得成长,增强其塑造自我的信心,改善应对不确定性时的身体和情绪反应,能够在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下作出适当的情绪反应。从家庭出发,逐渐拓展至社区,从家庭
31、到社区为青少年建立生活和互动体系,为其营造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3.4专业医疗机构的适度诊疗与服务从医疗资源和服务的获取上而言,一方面学校和社区可以与当地专业医疗机构建立对接与转介关系,帮助青少年及其家庭链接可及性资源;另一方面青少年及其家庭自主寻求专业医疗服务。从医疗资源和服务的供给上而言,发挥专业优势、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为青少年提供适度且有效的服务是十分重要的。当前可能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在临床方面,针对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问题,很少有试验性治疗的指导。心理疾病判定的主观性较强,筛查量表仅是在此基础上的一种辅助工具。鉴于医疗责任问题,诊疗结果会指向相对偏严重的程度。同时,当患者作
32、为医疗消费者且考虑医疗服务效果,随即出现的公共卫生优先事项: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体系刘燕等医学与哲学 2024年 3月第 45卷第5期总第 736 期Medicine and Philosophy,Mar 2024,Vol.45,No.5,Total No.73645则可能是过度医疗。因此,规范医疗服务提供机构和提供者的诊疗行为是必要的。从诊疗和服务对象上而言,青少年无疑是最关键的服务主体。但是,青少年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成因并非是单线的,还应考虑青少年所处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及其关系。故医疗服务对象的范畴还应扩展至家庭治疗和学生工作。另外,部分家长对寻求医疗帮助或服务的行为尚有认知偏差。家长可
33、能比青少年更加敏感,他们将其视为家长角色的失败,亦或是不愿将其家庭问题暴露于外人。调节、适应与沟通同时指向青少年及其家长,家庭教养方式、沟通方式及与外界环境的互动方式如何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相关联是家长需要不断思考和学习的内容,家长的自我成长与青少年积极发展密切相关。3.5挖掘传统文化要素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性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实践不仅要关注个体心理,还要关注其社会心理。社会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与文化嵌入相联系,文化知觉的培养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社会心理过程。持续的文化学习和文化积累及由此形成的共同关注是青少年参加文化活动所必须的,当积累效果被激活,知识产生了新的知识,并被用来创造和改善环境,文化就在青
34、少年的全面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然这其中包括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因此,文化要素的连续性再生产,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体系可持续发展所需要关照的。重视挖掘既有传统文化、地方知识及其支持方式,探寻传统文化要素与新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及发展的契合性,在现有条件下增强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体系的有效性。角色是作为一种共同理解而出现的,这种共同理解又形成了与特定行动者相关联的特定行动;同时,这种内在的理解过程则是由外在的文化框架所塑造的,可以说文化提供了思考、情感和行动模式。在青少年群体共有的理解情境中,文化实际上也表现出了这些特征。青少年发展阶段本身的可塑性和可能性也需要寻找稳定的文化根基,故学
35、校可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传统文化通识课,青少年文化通识课教育主要指向传统文化熏陶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当然,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授者和引导者,文化通识课的开展首先需要增强相关教育工作者的传统文化素养,在其自我人格完善的同时能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除相关教育工作者外,家庭和社会的文化感染力也对青少年的文化意识培育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心灵慰藉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积极探索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方面的动员能力,发掘嵌于传统社会生活中具有教育和调适功能的共享价值、规则体系,以及人们在社会交往方面的各种更具体要素的社
36、会心理支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其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契合的可能性,促进其积极作用的发挥,用传统文化智慧提升今天的青少年应对特有挑战的能力,是完善新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体系的重要面向。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向青少年传递一种非线性价值观,即打破单一价值观念,特别是在指向自我实现的层面。在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并为其创造良好支持条件的同时,青少年主体也需要主动学习与建立积极的心态和认知。参 考 文 献 UnitedNationsInternationalChildrensEmergencyFund.AdolescentMen-talHealthKnowledgeSummary:Timefor
37、ActionEB/OL.(2019)2024-01-23.https:/www.unicef.org/media/82931/file/AMH-Knowledge-Summary.pdf.1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20212025 工作重点EB/OL.(2021-06)2024-01-23.https:/ 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EB/OL.(2023-08-10)2024-01-23.http:/ in South AfricaJ.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Ment Health,2022,16(1):45.8渥克.灰犀牛:个人、组织如何与风险共舞M.冯毅,张立莹,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21.9罗萨.新异化的诞生: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M.郑作彧,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13-21.10俞国良,靳娟娟.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关系探析J.教育研究,2022,43(1):136-145.11收稿日期:2023-10-11修回日期:2024-01-24(本文编辑:刘利丹)公共卫生优先事项: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体系刘燕等医学与哲学 2024年 3月第 45卷第5期总第 736 期46Medicine and Philosophy,Mar 2024,Vol.45,No.5,Total No.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