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块二-教学设计题(四)教学设计题教学设计题2019年下半年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释:选自 诸葛亮集卷一(中华书局2009年版) 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讶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
2、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广才)增长才千。(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例-分析题】19.从“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体会,把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或“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
3、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的角度,写出你对诫子书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20分)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21.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25分)网校答案: 19.(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 能力。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文言知识积累有限,分析文言文的能力不强,想要整体把握文章,首先应引导学生结合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决课文中的文言阅读障碍,对于文中较难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如励精险躁治性”,教师应及
4、时予以点拨。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也为进一步体会文章情感打好知识基础。(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应利用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在学习本文时,可适当给学生补充作者生平资料及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帮助学生在积累文学常识的同时,深入理解课文内涵。(3)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之后,可采用多种朗读和小组合
5、作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丰富知识积累,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20.(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合作探究的形式,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淡泊、立志、惜时”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朗读感悟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以及对儿子的殷切教诲与无限期望。激发学生做一个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2)确立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认识中 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6、提高文化品位。 根据以上要求,设定了该三维教学目标。教材文本:诫子书是七年级的一篇议论抒情的文言文。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小精悍,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是满满的殷切盼望之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明志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浮躁。学习本文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开阔视野,体会情感,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学生情况:本文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七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对诸葛亮是有一定了解的,对学习方法的有一定的积累,但对于论证方法的学习还需要进一步加深。因此设立上述三维目标。21.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合作探究的形式,理解成才的
7、三个条件淡泊、立志、惜时”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朗读感悟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教学方案:(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玗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他一生立志“兴复 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更以淡泊 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有在自己读的过程中觉得需要大家的过程中觉得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也要提出来,引起大家的关注。2.提问: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学生小
8、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明确: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 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对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三)精读课文,深入研讨1.让学生再快速默读一遍课文,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本文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作者从那两方面进行论述的?同学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这个问题,要从原文中找依据。(提示板书: 提出论点-治学正(静)-修身反(躁)两方面论证。2.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成才成学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1)夫学须静也一学习需要淡泊宁静;(2)非志无以成学有志学生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在交流中穿插历史故事来体会诸葛亮其人格魅力。
9、明确:诸葛亮在十年的隐居生活中,博览群书,认真学习和研究了前人的思想,尤其是战国时期一些政治家、思想家、 军事家的思想,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等, 他精研申韩管子六韬等,并写下了论诸子一书。天才来自勤奋,诸葛亮一生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才能,正是他在澹泊宁静中学习的结果。(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1.拓展延伸提供给学生关于修身、惜时、立志等古今名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熟读成诵。警句推荐: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C惜时:志士惜日短,
10、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2.小结作业让学生谈收获的形式来进行本课的小结,作业:(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2)整理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诗词。教学设计题2018年下半年【例2018年下】12.阅读两位教师关于杨修之死的作业设计,按要求答题。教师甲:阅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有关章节,你认为小说中的曹操与历史中的曹操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要塑造一个这样的曹操形象?教师乙:现代人应该锋芒毕露还是韬光养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对上述作业设计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教师甲意在引导学生评析历史人物形象B.教师乙意在帮助学生 总结为人处世经验C.两个作业设
11、计都重点关注读写结合策略D.两个作业设计都基于对课文的拓展延伸 网校答案:D网校解析:D选项,本文是杨修之死主要描写的人物是杨修,教师甲和教师乙都是针对文章内容的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曹操的形象对于杨修的塑造的意义以及由此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综上,D选项正确。A选项,教师甲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上的曹操和文中的曹操的区别,主要是引发学生对于文中曹操形象对于杨修形象塑造的影响,故排除。B选项,教师乙通过写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引导学生对于内容部分抒发了自己的看法,并没有涉及到总结为人处世的经验,故排除。C选项,教师乙的作业并不涉及阅读,故排除。【例2018年下】14.阅读某教师书信写作的教学活动
12、设计按要求答题。教学目标:学习书信写作的基本格式,了解现代和古代的书信用语的特点。活动一:学生阅读书信写作案例和解析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梳理书信写作格式和用语的发展变化历程,小组分享学习成果,教师评论,总结。活动二:学生用现代书信用语和格式给孔子写一封信,装入信封,放在信箱里。活动三:学生从信箱里随机抽取一封信,阅读之后以孔子的身份,用古代书信用语和格式写一封回信。活动四:每位学生找到自己的回信者组成学习小组,将两封信作为学习材料在对比分析后总结古今书信写作格式和用语的特点及异同。对上述教学活动设计的相关分析,不恰当的是( )。A.活动一中应该加入系统的书信写作知识B.活动二和活动三为后续对比分
13、析奠定了基础C.活动四有助于学生获得书信写作的理性认识D.四项活动说明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网校答案:A网校解析:A选项,新课标不建议对知识进行系统的讲授,而是将知识融入到课文中,随文学习,A选项系统财解书信知识说法有误,综上,A选项正确。B、C、D选项,说法正确,故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教学设计题2019年上半年【例2019年上-单选题】9.沁园春雪(毛泽东)、我爱这土地(艾青)、乡愁( 余光中)三篇作品入选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些课文共同的教学目标是( )。A.关注当代社会现实,反思自我与人生B.把握诗歌的节奏,理解诗歌中的特定意象C.关注语言表达,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D
14、.培养思辨能力,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网校答案:B【例2019年上】10.阅读关于“三维目标”的调研报告片段,按照要求答题。三维目标在教案中的陈述形式究竟如何表述为最佳,这是一个实际问题,因为教师在每节课的准备中都会遇教学目标如 何依次罗列的问题。因为依次罗列教学目标容易割裂三维目标的一致性。理想的做法不是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截然分开,而是根据学习内容的实际情况来陈述。陈述的-句话可能包括三维目标的一个维度、两个维度或三个维度,学界对三维目标一再强调“三维的一致性”,反对机械分割。那么二维目标究竟是分开表述还是不分开表述?分开陈述就“割裂”了吗?不分 开就“一致”了吗?对上述报告的相关分析,
15、理解正确的是( )。A.分项表述意味着割裂三维目标B.整合表述意味着统整三维目标C. 一个教学目标中可以蕴含多个目标维度D.一致与割裂的关键点是学习内容的多少网校答案:C【例2019年上】11.阅读关于文本解读的研究论文片段, 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文本解读的根本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教师正确、 深刻、新颖地解读文本,获取独特的体验,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必须考虑到教与学的需要。 教学文本解读不同于学者的研究性解读,也不同于一 般读者的欣赏性解读,教学文本解读,是为教学需要进行 的解读,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涵泳体味、审美感悟,带领学生深入开展语文
16、学习。对上述论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教学文本解读涵盖了研究性解读、欣赏性解读的全部特征B.教学文本解读与研究性、欣赏性解读的主要差异是文本差异C.教学文本解读的最终目标是为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D.教学文本解读是教师为了提高审美能力而进行的个性化解读网校答案:C【例2018年下】阅读某教师从社戏到故乡 看鲁迅教学设计,完成以下题目。【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故乡中的人物形象, 知道了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本节课我们也借鉴这种手法,探究文章的主旨。【比较阅读】少年闰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回顾这段文字:“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17、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读着这段优美的文字,我们眼前浮现出一个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小英雄形象。说到少年,社戏中也描写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年,请大家比较社戏中的少年和故乡中的少年闰土,找出他们的相似点。年龄:和“我”相仿,十一二岁。生活环境:离海边不远的偏僻的农村。生活状况:无忧无虑和“我”的关系:和“我哥弟相称,与“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性格特征:活泼、勇敢、热情、纯真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他们非常相似,我们可以把少年闰土看 成是社戏中那群少年中的一个,他们都是我在故乡亲密无间的小伙伴,是充满阳光的、美好的少年
18、。【讨论续写】当年的小英雄闰土长大后,却变成了一个迟钝麻木的木偶人”。二十年后,社戏 中这群孩子在故乡见到“我会是一番怎样的 情景?讨论:二十年后,社戏 中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续写:想象二十年后我在故乡遇到其中一个孩子的情景,进行续写。要求: 1.结合人物特点和时代背景; 2.写出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的变化及“我的感受。【展示交流】展示并说出自己续写的理由,其他同学补充评价,老师点评。16.(1)评析“比较阅读”的作用(2)评析“讨论续写”的目的。网校答案:(1)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引导学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散思维”,通过比较阅读,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19、培养学生自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在比较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升阅读品位”是新课标中的要求,通过比较阅读,学生不仅能够增加阅读的内容量,而且能够联系课堂内外了解更多的名家作品和课外知识,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完成知识的迁移,加深理解。教师通过比较阅读,比较社戏中的少年和故乡 中的少年闰土,能够发现在儿时他们都是淳朴、活泼的少年,但是长大后却由于受到封建的礼教制度的侵蚀而变得迟钝和 麻木,通过对比阅读,加深了学生对于原因的了解,深化了 对于文章主旨的认识。 (2)新课标中对于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中包含充分发挥师生在双方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本节课教师要求学生体会主旨,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还是不够的,所以”讨论续写”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够考查学生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教师通过讨论续写,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对与原文进行续写,需要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对于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故事发展进行再创造, 通过这一环节, 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