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文案.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154210 上传时间:2024-06-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文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文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文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文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文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文案 教师课后小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以及教学灵感等。主耍是帮助教师及时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水平。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文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文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教材通过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元?展开讨论。由于是求4个0.2是多少?,这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学生列出算式

2、是没有问题的。再让学生探索0.24等于多少,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材中呈现的方法都是利用了乘法的意义,分别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了结果。教师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不要局限于某种方法。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对整数乘法的意义基本上掌握了,而小数乘法的意义只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原有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对学习小数乘法的意义具备的。对于0.24等于多少的计算方法,利用整数乘法的意义写成0.2+0.2+0.2+0.2的连加算式,小数加法学生已经学过,计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也可以元、角、分来计算,即0.2元=2角、再写

3、成24=8角=0.8元。这也没有多大问题。利用几何模型来计算,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小数的意义,让学生涂出4个0.2,然后再看一看涂了多少。也比较好理解。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对学习本节课内容比较多,再加上教材中情境图,学生学习兴趣一定会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问题。 教师出示课件教材中商店购物的情境图,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提问:”从图.看到了什么?”学生以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图上的信息。接着教师再提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多让学生提一些,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的提问,对于有助于本课的问题教师要板书。 二、建立数学模型。 1、列出算式。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咱们一个一个 来解决。先解决第一个问

4、题,怎样列式。 先让学生独立列式。学生列出算式, 2、讨论计算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计算方法。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反馈。 3、试一试 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求出来了,现在老师想提一个问题,同学能不能帮助解决?每千克苹果3元,2千克多少元?1.5千克呢? 同学们的想法很好,已知每千克苹果的单价,求1.5千克多少元也要用乘法计算。那么怎样计算?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交流计算方法。在让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在全班交流。 三、解释应用。 1、在前面的情境中学生独立解决“练一练”第一题。 2、“练一练”第二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然后再让学生动手

5、涂一涂,根据涂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全班进行交流, 3、“练一练”第三题。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策略的选择。 1、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 2、资源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小黑板等。 3、评价方式:激励性语言、自评、对照学习目标评价、教师评价等。 教学反思。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的结果,书上的方法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有一位学生提出了第四种方法,他的方法是:老师我先把小数中的数当成整数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等到一个整数积,由于算式两个因数中有一个因数有一位小数,所以积也应该有一位小数。我感到算法多样化,对学生的思维非常有益。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进一步理解

6、小数乘法的意义。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文案2 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教学过程: 活动一:简单基础的题目。 1、 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 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2、 三角形的稳定性。 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3、 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 3.4.5 3.3.3 2.2.6 3.3.5 为什么? 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

7、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活动二:解决问题 1、 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 三边相等 2) 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 3) 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 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 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活动三:提高题 1、 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 交流汇报 2、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交流讨论汇报 四、综合练习:课本P127 8 P130-13110、11、12、13 总复习三角形的练习卷

8、 复习目标:1、通过讲评练习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更清楚。 2、熟练画出三角形的高和底 3、三角形按角分和按边分的分类,以及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来求三角形的各角,特殊三角形的求角度。 复习过程: 1、复习概念: 概念: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4、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2、练习讲评: (一) 在钉子板上画指定的三角形 注意:画的时候为了准确,需要画在钉子之间 (二) 填空: 1、一个三角形有( )条边、( )个角和( )个顶点

9、2、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来分,可分为( )、( )( |三类 3、三角形按边的长短来分,可分为( )、( ) 注意:基础概念题,主要是给学生对知识做个梳理 4、5、6、题主要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来计算角度,除了方法外,还要强调细心计算。 (三) 判断: 1、2、3、4、5都为概念的延伸题,要求学生要记忆 6、7、8为多项选择,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公式、概念灵活做题 (四) 画高: 注:重点也是难点,放慢速度,让学生用幻灯展示作业,大家来评一评做对了没有。 学生说一说画高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1、 用三角板画垂线,用虚线 2、 要标上垂直符号 (五) 计算 1、 在三角形中角1=136度;角2=

10、29度;角3=? 2、 妈妈买了个等腰三角形的风铃。它的一个底角是25度,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3、 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5度,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 注意:强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文案3 一、说说对教材的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一小节。“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

11、以,去年以前的老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112113页,从去年秋天的教材才安排在四年级第七册75-76页,这也是因为认识到分数的理解较抽象的缘故而做的新调整。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学例1例5借助实物演示(如可能我也准备课件)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的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的基础。教学大纲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

1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老师们常容易忽视这部分内容,认为它太简单,简单是我们对它肤浅的理解,实际上它较难理解。例如有一次在学了这部分内容有一个考试题是这样的,15的三分之二是多少,许多老师认为这是分数乘法,要到六年级才学,实际上这题没有超标,也是考验我们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是不是真正的理解了。如果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做出这题是非常容易的。所以我们要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能停留在一个表面现象上,而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分数。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的如下: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

13、比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优势,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教学中要使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时,形成感知的概念,充分发挥表象在认识分数概念中的桥梁作用。 教学难点:分数的实质是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分母、分子的含义是分数教学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 二、说说这节课的教法: 分层递进,由扶到放。是我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根据直观性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围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练习内容自制教具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通过实物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

14、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完成5个例题的教学。本节课的五个例题运用不同的方式处理,达到的教学效果。 三、说说对学法的指导 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共有5道例题。根据学生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讲解例1时,首先引导学生观看演示,从日常生活实例入手,初步认识二分之一,接着扶着学生认识三分之一,再独立认识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十分之一。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其学生的“学”,体现在教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学习中多次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营造出互动教学的气氛。 四、说说教学程序 本节

15、课教学设计三个环节进行。 (一)引入: 运用教具,以旧引新。一节新课,往往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口头回答把4个饼和2个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把4个饼、两个饼“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饼分成两份,观察1个饼切成2份后,重叠比较大小一样。这每一份生活中叫“半个”,“半个”饼是多少能用整数表示吗?由此引入新课。 (二)授课 (1)运用演示,初步认识概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讲解例1时,再次演示平均分

16、一个饼。学生初步认识“平均分”,理解图中几份数和一份数的含义。这时教师指出这半个饼是一个饼的二分之一,引导学生在不同形状低上对折一次,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的操作练习。接着演示,把它平均分割成三份比较大小后还原,认识三分之一。学生通过对概念直观形象的认识后,很快明白了几分之一的含义。接着再教学分数的读、写法。 (2)实际操作,促进内化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对例3四分之一的认识是这样做的。先确定操作要求,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然后学生操作。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把学生的认识推向深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出现了三种类型正确折法, 又请学生观察教师的

17、另一种折法,并提问:所表示的部分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吗? 这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为什么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学生按老师设计的目的说出:因为把这张纸都“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如果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创设情景,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教学例四、例五时,学生观察,自学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的念义,随机提出问题,问题的设计分层递进,随例题发展,突出重点。 (二)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练习使学生

18、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使课内练习起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习活动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练习的形式要有变化,使学生在练习中保持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提高,让 学生做题时都要动脑想一想。三是面向全体学生,练习要有“弹性”,保证全班每个同学都有较多的参与机会。 (1)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设计了一组基本练习,主要让学生随机分析正误并说出为什么,教材中“做一做”和练习中的习题, (2)又设计了一道小猴分瓜的小故事,这是一道趣味思考题。三个同样大的西瓜,逐个平均分成2份、3份、4份,让学生比较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大小,设问谁吃的多?为什么?这道

19、题的练习目的,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融合贯通,激发学生兴趣,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具有一定的作用。为建立分数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概念埋下了伏笔,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了全课小结。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难、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设计板书时注意两点。 (1)图文并茂,条理清楚,层次明确。 (2)突出重点.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文案4 复习内容:位置与方向(练习卷) 复习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能够准确描述。 (3)能准确的量出物体所在位置

20、的角度及正确画出路线图 复习过程: 1、 幻灯片显示方位图,并标有角度。让学生根据图说一说各个地点距离学校的位置。 此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看图说位置,并正确说明是在哪个方向偏几度。 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1 2、 复习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2(注意:量角器的正确使用,并注意一段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多少) 巩固练习:测一测(练习卷3、4题) 3、 算平均距离、平均速度 学生说一说方法,再做一做练习4(2) 4、 画路线图 注意: 幻灯显示: 例: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

21、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说一说 结合练习卷5 5、 课堂小测 一份小练习,巩固知识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文案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口算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整十数、以及整万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计算的正确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并说一说口算过程 27+38= 64-38= 250+70= 530-300= 250+400=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整百的口算,今天我们

22、继续学习口算加、减法.(板书课题:口算加、减法)今天学习的口算加、减法与过去的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把最后一道口算题250+400改为250+470(即例1) 1.提问:同学们会口算250+400,那么怎样口算250+470呢?请大家试一试. 2.学生交流汇报,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演示课件“口算加、减法”) 板书汇报结果.(设想三种方法) A.200+400=600,50+70=120,600+120=720 B.250+400=650,650+70=720 C.25+47=72,250+470=720 (第三种方法是把250看作25个十,470看作47个十,25个十加47个十得72个十,

23、所以250+470=720)学生说出这种方法应给予鼓励.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 口算: 540-370 2.小组讨论:怎样口算才能又对又快. 3.汇报结果,说出思路. 540-370=170 A.540-300=240,240-70=170 B.540-340=200,200-30=170 C.540-70=470,470-300=170 D.54-37=17,540-370=170 教师肯定这四种方法正确,同时说明第四种方法:把540看作54个十,370看作37个十,54个十减37个十得17个十,所以540-370=170 4.练习 (1)口算(要求说出口算过程,方法自选) 360+

24、180 410-240 520-150 370+58 (2)一个数是390,另一个数比它多150,另一个数是多少? (三)教学例3 1.出示例3、口算 : (1) 17万+8万=_万 由学生自己说思路 (2)27万+19万=_万 因为27+19=46, 所以27万+19万=46万 (3)27万-4万=_万 因为27-4=23, 所以27万-4万=23万 (4)35万-28万=_万 因为35-28=7, 所以35万-28万=7万 2.练习 (1)口算(要求说出口算过程) 34万+18万= 23万-18万= 250万+750万= 50万-27万= (2)一个数是820万,另一个数比它少150万,这

25、个数是多少? 三、课堂练习 1.口算,并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 50 200 420 370 25 430 580 一 60 200 310 450 25 480 630 2.口算 24万+6万 76万+19万 65万-47万 15万+35万 29万-13万 40万-18万 69万+26万 82万-54万 230万-70万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是怎么口算的?(让学生各抒己见,讲出自己采用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 320+60= 350+460= 330-80= 250+490= 270+28= 760-450= 520+480= 670-500=

26、400-260= 2.口算下面各题. 170+320= 100-51= 630+27= 850-40= 650+180= 860-47= 240+56= 520-360= 910-180=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先复习前面学过的有关口算内容,为新课作好准备。由已学过的250+400引出例1,启发学生想出口算过程比较自然,同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来想。学生口算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怎样想得快就怎样算。这样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2减法的口算,启发学生根据加法的口算方法迁移到减法的口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探究活动 游戏:开火车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口算加、减法,提高口算速度和正确率. 游戏准备 幻灯机,口算题,秒表 游戏过程 1.学生以列为单位,从第一位开始,每人计算一道口算题. 2.教师以幻灯片(或卡片)出示题目,同时开始计时. 3.计算错误时,可由同列其他同学代答. 4.用时最少的列为优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