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自评报告一、执行情况: 1、领导重视,组织分工明确我中心领导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能力的建设,成立了以中心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的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及卫生应急工作小组。针对各级医疗单位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要求要点,明确传染病防治的工作责任,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方式进行督导检查。同时加大了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积极组织中心工作人员参加省州级的各类业务培训及对辖区内各医疗单位防保人员的业务培训。 2、提高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理能力利用去年我县创建省级应急示范县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传染病的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制定并完善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鼠疫、霍乱、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24个
2、相关传染病防控工作及应急处置预案,为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理等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指导依据;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并组成了疫情监测、调查处理、消毒隔离、医疗救治等分队,为传染病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提供了组织保证;为满足传染病的集中救治和观察鉴别,各医疗机构改造建设了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配备了专用的设备,配齐了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为各类传染病人的科学、规范救治创造了条件。3、认真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认真落实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建立了以县疾控中心为龙头,县乡医疗机构为枢纽,村级卫生室为依托的传染病监测报告网络,实行传染病逐级上报制度,同时县疾控中心公布了疫情电话,实行2
3、4小时电话值班制度。目前,我县网络覆盖率为100%,因此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均开通了“国家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专报系统”,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各医疗单位还指定专人监督本辖区(单位)传染病管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门诊医务人员对就诊病人进行门诊登记和可疑病人筛查,对传染病依法进行填卡报告。通过实行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确保了发现疫情及时上报,杜绝了漏报误报现象。 4、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卫生技术人员和广大群众对传染病防治法的认识和了解为了加深广大人民群众对传染病防治法的认识和了解,我们采取不同形式,充分利用电视、手机短信平台、宣
4、传折页等,就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及传染病相关知识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坚持将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管理、预防治疗等相关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基础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各类形式的培训班,加强对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据统计,近五年来,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多余万份,悬挂横幅60多幅,接受咨询近万人,举办各类培训班50多场次,培训人员达近3000人次。通过宣传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卫生技术人员的防治技术进一步得到了提高,为正确有效开展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县目前已形成了组织健全、功能较完善的县、乡、村三级传染病
5、防治工作组织网络。近五年间,我县未出现法定传染病中的甲类传染病;2009-2014年上半年间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分别为:317例、215例、93例、162例、137例、64例,发病率分别为:493.65/十万、331.56/十万、114.26/十万、198.33/十万、165.69/十万和77.40/十万;死亡1例,为2012年报告艾滋病。丙类传染病发病数分别为67例、69例、44例、186例、48例、23例,发病率分别为:104.34/十万、106.41/十万、54.06/十万、226.57/十万、58.05/十万和27.82/十万,无死亡病例报告,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
6、虽然在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防保人员工作人员待遇低下,队伍不稳定,基层预防保健工作质量不高。 (二)经费投入不足。由于我县区域大,范围宽,财政补助经费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三)目前传染病防治工作仍以行政管理为主要手段,依法管理的大气候没有真正形成,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和政府行政支持。 四、整改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卫生事业尤其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支持和贯彻执行力度,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投入,认真总结经验,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推进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依法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