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鲁迅悲剧观下的袭人悲剧的生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50908 上传时间:2024-06-2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鲁迅悲剧观下的袭人悲剧的生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鲁迅悲剧观下的袭人悲剧的生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鲁迅悲剧观下的袭人悲剧的生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12024 年第 3 期 文学评论红楼梦是一部写女儿的经典著作,曹雪芹生动刻画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女儿形象,但这些“水做的”女儿生命中或多或少都存有悲剧因子。纵观整部红楼梦,不论身份地位高低,个性行为的善恶,没有一个女儿的人生是完满的。女儿们的美好被毁灭,也就酿成了红楼梦的最大悲剧。袭人是红楼梦中非常重要的人物,她虽不是故事主角,却搅在宝、黛、钗三人之间,影响着三人命运的走向,同时也在三人的纠葛中寻找自己的出路。一、鲁迅的悲剧观“悲剧”是一个外来概念,在民国时期传入我国。目前学术界大多认为该概念的使用始于王国维先生对于红楼梦的评论。鲁迅曾经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表达了对悲剧的看法:“悲剧将人

2、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1192-193因而鲁迅的悲剧观可限定为“价值”“毁灭”“给人看”几个关键词。所谓“价值”,指向积极向上,令人产生正向情绪的有意义的存在;“毁灭”即摧毁消灭;而“给人看”则是希望引起人们的关注、警醒、反思,进而做出改变。由此可知,鲁迅的悲剧观,更多指向现实,进而要求对社会、对人产生影响,引起改变,从而使悲剧不再发生。鲁迅先生认为我国许多人都患有“十景病”,所谓“十景病”,可以理解为粉饰太平、自欺欺人、虚假地追求完美。对比鲁迅先生的悲剧观可知,悲剧的发生,与国人的“十景病”有着脱不开的干系。对于“十景病”,国人非但没有引起警觉,反而沉溺其中,对社会中一些不合理的存在

3、不会想着去“破坏”,也不会想着去改变。就“破坏”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无破无立、有破无立、有破有立。三者层层推进,进而会使已有的“悲剧”产生正向的改变,即对于社会中不合理的、阻碍社会和人类进步的无价值的存在逐步发现、打破、重建。但基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基础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我国古代社会对于“无价值”的存在多是无破无立,抑或有破无立,即“奴才似的破坏”。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无破坏即无新建设,大致是的;但有破坏却未必即有新建设。”1192而对于有价值的存在被毁灭人多是视而不见,所以悲剧虽然会发生,常发生,但往往被人们掩饰过去,假装没发生。有价值的存在被毁灭了,没有“给人看”,也没有引起人们

4、的警醒,这份毁灭也就变得无价值了。这样一种民族性格反映在文学上,便是不可能产生符合鲁迅悲剧观的悲剧作品。纵观我国古代作品,即便是被推为悲剧代表作的琵琶记窦娥冤赵氏孤儿等作品,都不能算得上完全意义上的悲剧。其多半是“大团圆”的结局,或是透露出完美收尾的希望。单从这方面来看,红楼梦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部彻头彻尾、价值被毁灭了的悲剧,即一群最为干净美好的女儿毁灭的悲剧。女儿们的悲剧各有不同,作为红楼梦重要的一员,袭人亦有自己的悲剧。“女儿性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净,那么干净。我想这是红楼梦作者之所以推崇女儿性的最重要的一点,洁净如水,心境如水。”2顾城认为,红楼梦论鲁迅悲剧观下的袭人悲剧的生成

5、王松/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42雨露风文学评论中的女儿们,都有着干净纯粹的“女儿性”,所谓“女儿性”,是女性在早期的人生阶段中所具有的与生俱来的美好品质。身为一个正当年龄、性情和顺的花季少女,袭人身上最珍贵的便是那种天真烂漫、澄净纯情、纯净美好、向往爱情的女儿性。二、袭人价值的丧失与悲剧的生成袭人性情和婉,她在大观园中常以老好人的形象存在于众人口中。在初次出场时曹公便交代了贾母眼中袭人的性情:“袭人对人和气,处事稳重,心地纯良,恪尽职任。”331此外第五回判词中亦提及袭人“温柔和顺、似桂如兰”346的性情,这些都足以说明袭人身上有着温柔和顺的一面。绝大多数情况下袭人是以“和事佬”的身份

6、出现的,不管是周全各色关系,还是调和矛盾,维护刘姥姥、春燕等身份低下的可怜人儿,都是袭人生命里美好的存在。但深究后不难发现,袭人温柔和顺是有条件的,一旦触及自身利益,袭人便换一副面孔。作者通过曲笔与直书,直接或间接描写了袭人这种复杂多面的性情。在身份上,袭人十分尴尬。与宝玉相处之时,袭人细心周到,尽心尽力,既做好一个丫鬟分内的事情,同时她又有意无意以侍妾或是姨娘的身份为人处世,时常以宝玉姨娘的身份规劝宝玉。袭人有着一辈子依靠宝玉的想法和期盼,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把宝玉当成一枚棋子,当成她向上爬的工具,把握住宝玉,她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袭人意欲成为名正言顺的姨娘的道路上,出现多个对她地位产生威

7、胁的人物,文本采用曲笔的方式,暗写袭人勾结贾府的统治阶层,清除异己。晴雯与袭人地位相差无几,是一同被老太太给了宝玉的,但相较之下,晴雯更加漂亮,也更加了解宝玉。“风流灵巧招人怨”345的晴雯最终被逐出贾府,这与袭人有脱不开的关系。在王夫人未认可前,袭人便已经与宝玉有了夫妻之实,后因其巧心设计,反倒让与宝玉之间清清白白的晴雯担了虚名,最终丧命。与晴雯一样下场的还有四儿、芳官,她们都有与宝玉产生超越主仆关系的倾向,在某种程度上也对袭人成为姨娘产生了威胁。宝玉曾评价袭人是“至善至贤之人”,“至善至贤”非常符合封建家长的要求,却与宝玉的追求背道而驰。所以为了自己身份地位的稳固,在宝玉与黛玉、宝钗三人的

8、关系中,袭人逐渐倾向与自己利益相符的宝钗,间接致使宝玉与黛玉走向悲剧。袭人的目标是明确的,为达成目的她不惜打压他人,文本中有多处涉及袭人野心的直接描写。第三十一回,挨了宝玉窝心脚的袭人心生丧气,“话说袭人见了自己吐的鲜血在地,也就冷了半截,想着往日常听人说: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人了。想起此言,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眼中不觉滴下泪来。”3269第七十七回更是直接暴露了她丑陋的嘴脸:“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4171由此可见,袭人的和顺温婉是真的,心机深沉也是真的,在一步步达成自己的目的之时,也一

9、点点泯灭了自己的纯良与美好,丧失了自己生命中最具价值的女儿性,而女儿性的丧失,也就意味着袭人悲剧的生成。三、袭人悲剧产生的原因袭人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女儿性,是其生命中最为美好的存在,但她所处的社会环境却不容许她将这份美好延续下去。“女儿性 又带有与生俱来的脆弱伤感,致使保存这种美好的环境需是纯粹而无害的:远离仇恨争斗、阴谋诡计、残忍暴力。”5袭人的悲剧源于攀龙附凤的野心,更与其所处的时代有着莫大的关系,而其野心也正是因其贫苦的出身和被他人奴役而衍生出来的。在某种程度上说,袭人悲剧的产生,皆因当时暗无出路的社会。尊卑分明的封建社会使得袭人想要博得一个相对高贵的身份,尽管这种身份地位在贾府也不过是

10、低人一等的奴才。但是在黑暗社会的侵染下,在贫苦出身和低微身份的双重压迫下,袭人一点点堕入深渊,带着“残缺不堪”的女儿性,朝着自己的目标进发。(一)贫苦的出身袭人第一次出场是在第三回,在此交代了袭人在贾家的渊源,袭人家虽不是奴仆出身,却也是非常贫寒,因早年家中贫穷,袭人被家人以几两银子卖给贾家。这样的普通贫民人家,虽比世代为奴的下人强些,但较之贾府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也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若非被卖入贾家,袭人是断不会与宝玉这样的贵公子有半分姻缘上的交集的。即便是被卖入贾家,袭人也只是比与她同样出身的女子多了接触宝玉的机会。因而袭人须得通过自我的努力才能改变自身的命运,实现阶层的跨越。改变命运的方式有

11、许多,但在那个等级观念森严的社会中,若想以一个女儿身的身份改变自身命运,只能依附、讨好压迫和奴役自己的统治阶级,谋求与曾经的自己相对立的身份。但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始终隔着一面看不见的墙,在那个黑暗的封建社432024 年第 3 期 文学评论会,这面墙就是出身。相较于与黛玉、宝钗等人的相处,宝玉并没有将袭人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宝玉身上还是有统治阶层的贵公子习气。尽管他爱惜女儿、保护女儿,但潜意识里依旧认为下人与自己是不平等的。因而她与宝玉之间终究是对立的,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而她与宝玉之间那种惺惺相惜的温存,也是一种掺杂了不平等的感情。(二)低微的身份我国封建社会的婚姻形式为一夫一妻多妾

12、制,妾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红楼梦中也多处写到妾的生活与处境,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便是赵姨娘。她虽然为贾政生下一儿一女,但仍旧得不到尊重,其与正室王夫人各方面的待遇天差地别。因为其妾室的身份,连带着贾环和探春也不受重视。无论是处于统治阶层真正的主子们还是芳官等三流奴才,乃至自己的女儿探春都没有将她放在眼里。袭人作为一个被几两银子买来的下人,明面上他是宝玉房中的大丫鬟,较之其他丫鬟地位稍高,但终究还是处于被统治的地位。虽然被王夫人放在宝玉房里,算半个姨娘,但并没有完全得到贾府统治者们的认可。在贾府中对宝玉婚姻起决定性作用的除元春外,便是贾母、王夫人、贾政。宝玉娶妻自然受限于贾家地位最高的贾元春,

13、但纳妾更多受制于贾母、王夫人、贾政等生活在贾府里有话语权的长辈。首先是贾母,在第七十八回,从贾母与王夫人的谈话可知,贾母本属意将晴雯给宝玉,认为袭人是“没嘴的葫芦”4178,更加认可晴雯;其次是王夫人,虽然王夫人默许,在份例和各种礼数待遇上与周姨娘和赵姨娘没有差别,但并未将之放在明面上。在第三十六回中,王夫人、薛姨妈、凤姐谈话中提道:“一则都年轻,二则老爷也不许。”3312可见王夫人对袭人仍有所顾忌,并没有打心底里认同袭人地位,并且袭人最终的地位仍需贾政点头许可。而贾政与袭人从未有过直接的接触,更谈不上认识,只是在听得“袭人”一名时,表示厌恶这名字,显然未将袭人纳入考虑范畴。虽然袭人地位尴尬,

14、但袭人却有意无意以宝玉房中人的身份言语行事。不管是平时对宝玉超越主仆关系的照应还是以半个女主人的姿态管理怡红院,又或是鸳鸯被大老爷看中要收入房中,在平儿开玩笑说给了琏二爷以后,袭人也以宝玉妾室的身份玩笑说已将鸳鸯许了宝玉,无疑是将自己置于宝玉姨娘的位置。袭人身为奴隶,却总想着奴役他人,与统治阶层同流合污,顺从、谄媚于封建大家长。鲁迅先生曾说:“如果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惊叹、陶醉,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6588袭人被奴役而不自知,反倒乐在其中,甚至为了达到目的,实现从被奴役到奴役他人的转变,不惜残害他人,泯灭了纯良和顺的女儿性。四、结语袭人的温柔和顺、似桂如兰,终究是白费了心思,“枉自温柔和

15、顺”346的袭人,一番设计布局终成一场空。最后袭人虽然嫁与蒋玉涵,较之大观园的其他女儿的下场算是平稳落地,但她毕生所追求的,乃至不惜用自己最有价值的女儿性为代价而交换来的身份地位以及与宝玉之间那份温存缠绵的爱情都随着宝玉的出走、贾家的倒台而消散于无形。她所追求的,终究将她毁灭。出身贫寒的袭人被卖与贾府为奴,为了改变自身的命运不得不踩踏别人,费尽心机去谋求一个半奴半主的身份认同,在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目标时,世俗的肮脏也将袭人一步步拖入深渊,毁灭了她身上最具价值的女儿性。作者简介:王松(1998),女,汉族,山东济宁人,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注释:1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2顾城,高利克.“浮士德”“红楼梦”女儿性J.上海文学,1993(1):65-68.3曹雪芹.红楼梦上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4曹雪芹.红楼梦下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5李金博,张进德.被阉割的女儿性从贾府丫鬟们情感世界的集体失落看红楼梦的悲剧主题J.明清小说研究,2011(2):160-174.6鲁迅.鲁迅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