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23∕T 3535-2023 秸秆碳化碳封存技术规范(黑龙江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314413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0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23∕T 3535-2023 秸秆碳化碳封存技术规范(黑龙江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DB23∕T 3535-2023 秸秆碳化碳封存技术规范(黑龙江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DB23∕T 3535-2023 秸秆碳化碳封存技术规范(黑龙江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DB23∕T 3535-2023 秸秆碳化碳封存技术规范(黑龙江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DB23∕T 3535-2023 秸秆碳化碳封存技术规范(黑龙江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20 CCS B 05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 35352023 秸秆炭化碳封存技术规范 2023-07-21 发布 2023-08-20 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23 DB23/T 35352023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沈阳农业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北京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

2、源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密山市森迪炭粉科技有限公司、大庆市金土地生物质材料制造有限公司、绥化市路森炭粉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殷大伟、曹殿云、金梁、盛涛、宋春来、邹国元、魏丹、王磊、刘遵奇、许永花、李文涛、邓杰、张伟明、李立欣、黄玉威、鄂洋、曹婷、张亦涛、刘宏斌、杜新忠、王丽君、张鸿琼、罗立娜、曲京博、杨翔宇、王伟、张森、孙明哲。DB23/T 35352023 1 秸秆炭化碳封存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秸秆炭化碳封存技术规范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技术工艺、生物炭技术指标、生产安全、生物炭质量控制、碳封存等。本文件适用于以秸秆为原料、以生

3、物炭农用为目的的制备过程。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4797.1 环境条件分类 自然环境条件 温度和湿度 GB 15577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T 15605 粉尘爆炸泄压指南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 55036 消防设施通用规范 NY/T 499 旋耕机 作业质量

4、NY/T 17012009 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 NY/T 3041 生物炭基肥料 NY/T 3672 生物炭检测方法通则 NY/T 4159 生物炭 NY/T 41612022 生物质热裂解炭化工艺技术规程 DB23/T 470 农业机械田间作业质量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秸秆 农业生产过程中,收获了稻谷、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子粒以后,残留的不能食用的茎、叶等农作物副产品,不包括农作物地下部分。来源:NY/T 17012009 3.2 热裂解炭化 在绝氧或有限氧气供应条件下,生物质经过高温处理发生热分解,进而形成以生物炭为主产品的过程。来源:NY/

5、T 41612022 3.3 DB23/T 35352023 2 碳封存 指的是以捕获碳并安全存储的方式来取代直接向大气中排放CO2的技术。4 基本要求 4.1 设备要求 宜用固定床热解炭化设备、移动床热解炭化设备。炭化设备密封和保温性能良好,炭化充分,原料适应性强,炭化设备能满足连续生产技术需要。设备运行管理应符合GB 15577和NY/T 41612022的要求。4.2 环境要求 生产场所环境空气应符合GB 3095的规定。尾气处理系统主要包括脱硫、脱硝和除尘装置。热解过程中应减少粉尘产生并采取减少粉尘散发的除尘装置。5 技术工艺 5.1 工艺流程 秸秆炭化工艺流程包括原料预处理、热裂解炭

6、化、生物炭的卸出与储存、主要副产物的利用与处理等工序,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图1 秸秆热裂解炭化工艺流程 5.2 原料预处理 生物炭制备原材料为农作物秸秆。原料中无金属、碎石、土块、塑料等杂质。原料自然含水量应小于25%。原料粉碎应在通风良好的厂房内进行,粉碎机本体应带有除尘装置。原料粉碎场所运行管理应符合GB 15577和 GB 15605的规定。粉碎后原料颗粒尺寸直径宜6 mm 8 mm、长度宜30 mm 50 mm棒状生物质颗粒。5.3 热裂解炭化 热裂解炭化过程应符合NY/T 41612022规定。热裂解炭化设备不应使用化石能源供应。炭化炉热效率不应低于80%。预处理后的秸秆可采用带式输

7、送机等适宜设备进行输送,输送能力不小于热解炉额定原料耗量的120%。秸秆制备生物炭的产炭率应30%。炭输送系统的输送能力不宜小于热解炉额定负荷运行时产炭量的120%。热裂解炭化的反应温度应保持在400 700 之间,热裂解炭化的气态副产物中的氧含量应小于1%(体积分数),机组正常工作下运行噪声应低于80dB(A)。5.4 生物炭卸出与储存 生物炭卸出与储存应符合NY/T 41612022规定。生物炭的卸出应在具有排风除尘装置的独立操作间内进行。出炭系统的设备应根据现场条件紧凑布置,降低输送高度落差。生物炭卸出后应及时冷却、防止自燃,自然堆放24h后,方可入库或包装,并做好测温记录。当温度60

8、时,应拆垛散热,并做秸秆原料 原料预处理 热裂解炭化 生物炭的卸出与储存 主要副产物的利用与处理 DB23/T 35352023 3 好灭火准备。生物炭储存应按照GB/T 1557和GB/T 15605的规定防止产生粉尘污染、防火和防爆。生物炭储存应有完备的消防系统,应符合GB 55036规定。大气环境的湿度应符合GB/T 4797.1规定。5.5 主要副产物的收集与利用 液态副产物应全部收集,并按GB 18599的I类场所规定做好渗漏措施,妥善储存。气态副产物不应该直接排放,应加以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应符合NY/T 41612022规定。6 生物炭技术指标 生物炭技术指标应符合NY/T

9、4159 规定。7 生产安全 生物炭的生产应符合NY/T 41612022规定。工作场所应配备防尘、防爆和阻爆设施或者设备,运行管理应符合GB 15577和GB/T 15605的规定。热解炉应设置超温、超压报警、泄爆装置及一氧化碳检漏等装置,作业环境的一氧化碳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生物炭不应与易燃易爆或强氧化性物质混合装运及储存。热裂解炭化工厂内及围墙外50 m内严禁烟火和燃放烟花爆竹,应在醒目位置设置“严禁烟火”标志。8 生物炭质量控制 生物炭的检测方法应按照NY/T 3672执行,制备的生物炭质量应符合NY/T 4159 规定。9 碳封存的数量 9.1 生物炭的存储方式 生物炭优先

10、存储于土壤。将生物炭均匀抛撒于地表,然后采用螺旋式犁壁犁将 0cm35cm 土层翻转 60 120,使平铺在田面上的生物炭进入 0cm35cm 土层,机械作业应达到 DB23/T 470 中深松作业质量要求。或将生物炭均匀铺撒于地表,随即旋耕,旋耕作业质量指标如旋耕层深度、耕后地表植被残留量、碎土率、地表平整度和耕后田面情况等,应符合 NY/T 499 要求。或制成生物炭基肥料施用于土壤,生物炭基肥料应符合 NY/T 3041 要求。9.2 产炭率 不同原料热裂解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升温速率、产炭率按照表1执行。同一原料在同一批次进行热裂解反应的温度波动应50。表1 不同原料的热裂解参数与产

11、炭率 原料 反应温度()反应时间(min)升温速率(/min)产炭率(%)玉米秸秆 400500 2030 510 35 稻壳 500550 2040 510 33 稻杆 400500 3040 1015 33 麻杆 450550 3545 1015 33 花生壳 400500 3040 1015 35 DB23/T 35352023 4 9.3 生物炭的碳含量 生物炭中的总碳和固定碳含量按照表2执行,应符合NY/T 4159 规定。表2 生物炭的碳含量 项目 指标 I级 II级 总碳(C),%60 30 固定碳(FC),%50 25 氢碳摩尔比(H/C)0.4 0.75 氧碳摩尔比(O/C)0.2 0.4 9.4 碳封存的 CO2当量 秸秆炭化碳封存的CO2当量按照表3执行,根据生物炭中的固定碳含量和CO2的碳质量分数进行折算。表3 每吨生物炭碳封存的CO2当量 生物炭等级 封存的CO2当量(t)/每吨生物炭 I级 1.83 II级 0.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