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劳模精神研究现状述评及未来展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39216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模精神研究现状述评及未来展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劳模精神研究现状述评及未来展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劳模精神研究现状述评及未来展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思政论丛64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将“弘扬劳模精神”写进党的报告。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党中央批准将劳模精神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将在更高层面推进劳模精神的发展。显然,劳模精神已成为中国精神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党和国家对劳模精神的重视,引发了国内学界对这一精神的高度关注。因此,梳理劳模精神研究的历史脉络及总体情况,对深化劳模精神研究的学术架构有重要意义。一、劳模精神研究的主要内容国内学界关于“劳模”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而关于“劳模精神”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前关于“劳模精神”的研究主要围绕生成来源、基本内涵、时代价值、弘扬路径展开。(一)劳模精神的生成机理学界一致认

2、为,任何一种伟大精神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背景、科学的理论支撑和深厚的实践基础,而作为伟大精神之一的劳模精神也不例外。第一,历史依据。焦晓云认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实践中通过一系列的劳动竞赛来有意识地选树及表彰劳模,从而涌出大批先进劳动者与劳模”1。尹昱珺认为:“这一精神的历史演进植根于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时期劳模的伟大实践,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2。第二,理论来源。路丙辉和徐益亮认为:“劳模精神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精髓的基础上,对自由劳动和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进行的有益探索”3。李珂认为:“劳模精神以中华优秀传统劳动文化为根基,并传承与阐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生不息崇劳厚生精神”4。第三

3、,实践基础。刘剑平及廖九平等学者认为:“中央苏区开展的如火如荼的生产竞赛运动,不仅是党劳模运动的萌芽,同样也是伟大劳模精神的发端”5。田鹏颖和王圆圆认为“劳模精神作为一种理论探索,是对时代难题的回应,其发展进程贯穿我党领导的革命、建设与改革中的劳动竞赛运动”6。(二)劳模精神的内涵要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7,这是对劳模精神内涵的精准概括。第一,从新时代劳动精神谱系的角度对劳模精神进行分析。何云峰和李晓霞认为:“劳模精神作为劳动精神的最高层次,不是指追求单个方面到极致的精神,而是指把普遍的劳动精神、

4、专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这几个层面都做到极致的追求”8。韩喜平和郝婧智认为:“三种精神 生发于生产劳动的现实实践性、指向人与社会协同发展的全面性、扎根于社会生活的鲜明人民性、立足于时代需求的历史发展性”9。第二,从劳模精神的内在逻辑角度进行解读。夏一璞认为:“劳模精神是一个完整的 精神形态,分别对应着劳动态度、意志品质、道德境界”10。王彦龙认为:“新时代劳模精神对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境界的彰显生动而立体”11。劳模精神研究现状述评及未来展望王金婷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353摘要:劳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学界围绕劳模精神的历史

5、生成、基本内涵、时代价值、弘扬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也展现出研究数量庞大,成果逐年递增;研究内容相对集中;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等总体特征。但是现有研究成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进一步深化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关系研究,劳模精神的时代化研究及劳模精神的有关劳模群体的微观视野研究任重而道远。关键词:劳模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生成机理;时代价值作者简介:王金婷(1999),女,汉族,山东潍坊人。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政论丛65第三,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对劳模精神进行剖析。徐晓阳认为:“劳模精神是由劳模所打造的一种崇高精神,反映了一个时代的

6、人文风貌”12。明芳和石路认为:“在劳模精神的百年历史演进中,虽然劳模精神不同时期的具体内涵不同,但其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彰显,是劳模人格化的阶级品质”13。(三)劳模精神的时代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劳模精神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其价值也更为凸显。第一,育人价值。费强和潘莉认为:“劳模精神对人的发展而言,具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高尚的劳动情感、锤炼坚强的劳动意志、提升创新的劳动素养的育人价值”14。赵晶晶认为:“劳模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将劳模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全过程,是一个永恒的课题”15。第二,经济价值。孙力认为:“面对时代之问,精神和文化支撑十分必要,劳

7、模精神的再呼唤则是对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矫正”16。张齐武和寇梦瑶认为:“新时代劳模精神与创新发展密不可分,各行业劳模在转换经济发展模式、提升发展的创新性和均衡性、筑牢发展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上成效显著”17。(四)劳模精神的弘扬路径对精神的凝练总结,一方面是为了传承精神,铭记历史;另一方面是要为现实服务,解决实际问题。第一,国家方面。马媛媛认为:“弘扬劳模精神关键在党和政府”18。夏一璞认为:“劳模的权益保障及政策扶持是弘扬劳模精神的关键,国家要立足顶层设计,从政治、制度、管理、舆论、日常劳动中关注劳模,为发挥榜样作用创造条件”。第二,社会方面。徐晓阳认为:“劳模所在的企事业单位可开放实践场所让

8、参观者体验新时代科技智能带来的劳动新形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及宣传部门应搭建适合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公益劳动课堂,从中体验劳动与奉献带来的成就感”。第三,家庭方面。蔡松廷和朱琳认为:“要注重发挥家庭在贯彻国家劳动教育方针中的基础作用,家长可以采取激励机制,推动孩子自觉学习,引领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劳动活动,深化劳动教育影响,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劳动最光荣的良好家风”19。第四,学校方面。李方芹认为:“校园通过融入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网络文化来多层次、全方位促进大学生自觉践行劳模精神”20。顾志勇认为:“高校必须围绕学生、教师两个内部主体,通过诠释精神内涵、优化传播模

9、式、构建育人体系,在三重维度上推动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设”21。二、劳模精神研究的总体特征(一)研究数量庞大,成果逐年递增劳模及劳模精神始于陕甘宁边区的劳动竞赛。截止到2022年底,在知网以“劳模精神”为检索词,以篇名为检索项,共检索到1623篇,其中学术期刊798篇,学位论文24篇,会议论文14篇,报纸683篇,学术辑刊7篇,特色期刊97篇。关于劳模精神最早的一篇文章为1987年的 于微细处见精神记全国金融系统劳模王树龄同志的先进事迹,直至2005年召开第十三次劳模表彰大会,学界关于“劳模精神”的研究数量少,且关注度低,未形成理论研究氛围。2005年,胡锦涛首次精辟概括劳模精神,在此后的十年间,

10、学界关于“劳模精神”的研究数量有所攀升,但研究分散,缺乏系统性和学理性。近年来,学术界逐渐看到了劳模精神的价值,加大了对劳模精神的关注和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从2015年开始,关于“劳模精神”学理性研究的学位论文开始出现。自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起,学术界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的劳模精神”的研究热度持续上涨,成果逐年递增,关于“劳模精神”的研究成果在这一年达到一个峰值。(二)研究内容相对集中国内学界关于“劳模”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而关于“劳模精神”的理论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目前,关于“劳模精神”的研究主要围绕生成来源、基本内涵、时代价值、弘扬路径等宏观整体

11、角度展开,研究内容集中且同质化严重,重复性研究成果较多,富有创新性的劳模精神研究成果较少。有关劳模精神研究的内容框架打造也鲜少有特色出现,大多数文章停留在劳模精神宣传层面,或者是复原史实的“讲故事”层面,对劳模精神进行学理性阐释的文章较少,对劳模精神进行系统性研究的专著也较少。(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党的革命事业和新中国思政论丛66取得的辉煌成就中,以劳动模范为杰出代表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从未缺席。关于劳模精神的研究与同时代的国情紧密相关。如,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学界将“劳模精神”与“脱贫奔康”等主题紧密联系,宣传国家如期脱贫奔康的信心和决心;新

12、冠肺炎疫情时期,学界将“劳模精神”与战“疫”紧密相连,劳模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彰显出劳模群体在抗击疫情时期的强大力量。在革命、建设、改革及迈向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涌现出一大批令人景仰、永难忘怀的劳模,他们在劳模精神的引领鼓舞下,谱写着与时代呼应的动人赞歌,为中国人民树立了光辉的劳动榜样。三、劳模精神研究的反思与展望国内学者深入研究劳模精神的内涵、来源、价值、路径等问题,初步建构起了劳模精神研究的知识体系,为新时代深化劳模精神研究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整体研究仍存在进一步深化的方面。第一,关于劳模精神阐释性文章较多,高质量学术论著较少。目前关于劳模精神研究的文章较

13、多,但大多数文章停留在精神宣传层面,或是复原史实的“讲故事”层面,对精神进行学理性阐释及系统性研究的专著较少。第二,关于劳模精神研究的视野有待进一步拓展。当前学界针对劳模精神的研究集中于对其内涵、来源、价值、路径等宏观整体角度的探究,重复性研究成果较多,而从劳模这一群体角度去阐释劳模精神的研究较少,富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较为缺乏,劳模精神研究的时代性也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未来学界可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展开对劳模精神的研究:第一,强化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三者关系的研究。在官方文件中,三者表述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三者势必有很强的关系,这是研究的关键。当前就某一

14、精神的独立研究较多,三者关系的深入研究较少。所以,未来进一步深化劳模精神研究,应明确各自的精神特质及三种精神的内在关系。第二,拓宽劳模精神的研究视野。加强跨学科对话交流,吸收、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视角或方法。立足新时代,以新问题为研究导向,增强劳模精神研究的时代性。参考文献:1焦晓云.习近平关于劳模精神重要论述及其时代价值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1):16-22.2尹昱珺.百年历程中劳模精神的历史演进及时代价值J.党史博采(下),2021(10):28-31.3路丙辉,徐益亮.劳模精神的生成逻辑与时代价值J.道德与文明,2022(1):39-48.4李珂.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崭新意蕴

15、与当代价值J.红旗文稿,2020(8):33-35.5刘剑平,廖九平,苏春生.瑞金:伟大的劳模精神在这里发端J.党史文苑,2022(10):53-56.6田鹏颖,王圆圆.马克思唯物史观视阈中的劳模精神兼论劳模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地位J.广西社会科学,2017(11):195-199.7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8何云峰,李晓霞.劳动精神的四个层次及其辩证关系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84-89.9韩喜平,郝婧智.关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内涵的规律性阐释J.思想理论教育,2021(12):41-4

16、6.10夏一璞.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弘扬路径J.工友,2022(5):13-17.11王彦龙.新时代劳模精神的伦理阐释J.道德与文明,2023(1):36-44.12徐晓阳.以劳模精神引领新时代劳动教育J.人民论坛,2022(3):104-106.13明芳,石路.从“劳工神圣”到“大国工匠精神”:中国共产党劳模精神的百年建构与嬗变J.当代教育论坛,2021(5):11-20.14费强,潘莉.新时代劳模精神的育人价值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0):1-4.15赵晶晶.劳模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23.16孙力.劳模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审视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17(8):10-14.17张齐武,寇梦瑶.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精神的发展演变与新时代价值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72-77.18马媛媛.浅谈弘扬劳模精神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J.决策探索(中),2021(11):53-54.19蔡松廷,朱琳.新时代培育劳模精神路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s1):80-85.20李方芹.校园文化视角下劳模精神培育路径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150-153.21顾志勇.高校弘扬劳模精神的三重维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2):75-77.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