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抗战时期陕西《国风日报》副刊《木刻前哨》的抗战动员.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33533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战时期陕西《国风日报》副刊《木刻前哨》的抗战动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抗战时期陕西《国风日报》副刊《木刻前哨》的抗战动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抗战时期陕西《国风日报》副刊《木刻前哨》的抗战动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史研究与资料库建设”(编号:23&ZD023)的阶段性成果、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青年项目“延安木刻革命思想的媒介化传播研究”(编号:2024QN053)的有关成果抗战时期陕西国风日报副刊木刻前哨的抗战动员王军峰(陕西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西安 710119)摘要:抗战时期陕西西安民间进步报纸国风日报的副刊木刻前哨会聚了一批早期左翼木刻家,他们通过木刻艺术的方式进行抗战动员。木刻前哨是陕西刊发木刻作品的唯一报纸副刊,构成了国风日报不同于同期其他报刊的别样风采。它发挥了在陕西国统区普及木刻艺术、传播木刻技巧、重识木刻时代使命

2、的作用,其刊发的木刻作品主要集中在对日寇侵略暴行的刻画,以图像形式实现对民众的情感动员。同时,通过刻画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历史场景,激发民众抗战必胜的信心。这些木刻具有较强的战斗性、象征性和写实性等特征。关键词:国风日报;木刻前哨;抗战动员中图分类号:G21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4)03-0025-06Mobilisation in the Woodcut Outpost the Supplement of Guofeng Daily in Shaanxi Province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Wang Junfeng

3、Colleg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 an 710119 Abstract The Woodcut Outpost the supplement of the progressive folk newspaper Guofeng Daily in Xi an Shaanxi during the War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gathered a group of early left-wing woodcarvers who mobilized for the

4、 War of Resistance through woodcut-ting.The Woodcut Outpost is the only newspaper supplement that publishes woodcut in Shaanxi and it constitutes a unique style of Guofeng Daily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newspapers in the same period.It played a role in popularizing woodcut art spreading woodcut

5、 skills and rediscovering the mission of the woodcut era in the KMT-ruled area of Shaanxi.The woodcut works published by it mainly focused on the depiction of the Japanese invasion and atrocities and realized the emotional mobilization of the people in the form of images.At the same time by depictin

6、g the historical scenes of the heroic resistance of the Chinese army and people it inspired the confidence of the peo-ple that the resistance would win.These woodcuts have strong fighting symbolic and realistic characteristics.Keywords Guofeng Daily Woodcut Outpost mobilization for the War of Resist

7、ance 国风日报于1911 年2 月8 日在北京创刊,是一份由辛亥革命元老景梅九等人创办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报纸。该报日出对开 1 张,社址在北京宣武门外南柳巷,参与编辑发行的包括白逾桓、田桐、仇亮等人,其宗旨是“赞助真实立宪,提供爱国精神,以世界之眼光,发精确之议论,指导政府不使政令偏颇,引诱国民勿令责任卸驰”1。在袁世凯复辟当日,该报出版一期“白报”进行抵抗,后被无理查封,创办人景梅九被逮捕,报纸被迫停刊。袁世凯死后,该报在北京恢复出版。张勋复辟后,景梅九在报纸上猛烈对其进行抨击,随之被逐出北京,报纸再度被查封。“西安事变”之后,国共第二次合作。随着全面抗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指示下

8、,为积极宣传抗战,1937 年 10月 10 日双十国庆纪念日在西安恢复国风日报,景梅九依然主持该报工作,编辑部地址为西安梁家牌楼公字五号2。在抗战时期的陕西国统区,该报极力主张对日抗战到底,反对退让妥协投降3。国风日报副刊木刻前哨是这一时期陕西国统区报刊中最早、最集中刊发抗战木刻作品的阵地,在第九期致读者中,其强调“本刊是本着抗日高于一切的原则,要把5202024 年 2 月上半月刊(总第 204 期)西部研究每一个人的力量,尽用到抗日上去。所以用笔代枪,在后方做一种有力抗战的工作”。木刻“在提高民众抗日情绪,坚定最后胜利必属于我的信念”上有较大作用4。木刻前哨的创办推动了陕西民众对木刻艺术

9、的认识,传播了木刻技巧,以图像形式发挥了视觉动员的功能。一、木刻与国风日报副刊木刻前哨概况我国自从隋唐时期就开始有木刻,现代新兴木刻的出现则是由鲁迅先生从西方引介进来的。他之所以引入木刻,主要是看到了它具有“力之美”,尤其是在革命的中国具有其独特的媒介功能。他强调“当革命之时,版画之用最广,虽及匆忙,顷刻能办”5。著名木刻家李桦指出,“木刻是一种版画,其目的本来就是印刷”6。木刻不仅便于创作、复制传播性强,还能够刺激大众的情感。段干青认为“木刻本身具有强力的黑白对比,富有充分的刺激是最敏捷、最简便、最有效力的宣传工具”7。因此,国难当头,就需要这种艺术以达到慰藉、刺激、兴奋、鼓舞无数紧张心弦的

10、目的8。可以说,木刻这种对情感的刺激性使其成为激励民众、动员民众的重要艺术形式。中国新兴木刻经由沪杭诞生,随着时局变动,在1938 年其火种已经传遍了中国大地,形成了武汉、重庆、香港、广州、桂林、北平等木刻运动的重镇。但在整个西北地区,除了 1937 年温涛到达陕北后带来了新兴木刻艺术,西安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民众对木刻艺术还缺少了解。随着早期左翼木刻家刘铁华、段干青、赖少其等来到西安,他们继承木刻的革命传统,将其作为民族解放斗争的艺术武器,积极利用木刻作品进行抗战宣传,国风日报的木刻前哨副刊就是他们进行抗战宣传的主要阵地。刘铁华曾于 1938 年到延安学习,后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组织中华全国抗敌

11、漫画木刻协会西北分会,主办抗敌漫画,创办木刻训练班等,推动西安地区木刻运动发展。他在西安时期的木刻作品大多发表于木刻前哨。段干青早在1936 年就指出,“在国难当头,木刻需要表现帝国主义的军事、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侵略,将这一切的痛楚,忠实的刻画出来 才能得到人民的同情爱护”9。他认为,“木刻实为激发民众最好的工具”7。1938 年到达陕西后,段干青积极利用木刻刀进行抗战宣传。除了在木刻前哨发表作品外,他还在洋县国立第七中学战地服务团从事抗日宣传工作10。通过木刻前哨,这些木刻家不仅为陕西国统区木刻的发展做了初步的普及性工作,而且发挥了木刻对民众的动员功能。根据现存资料,能够看到国风日报在西安

12、复刊后第一次出现木刻作品为 1937 年 10 月 19 日第三版鲁迅先生逝世周年纪念的专号上,该版刊发了鲁迅先生的木刻肖像。同版相关报道有民族魂学习鲁迅先生哀念战斗到死的勇士等,这里木刻作品主要是用来配合纪念专版的。大约在 1938 年 2 月下旬,国风日报创办了木刻前哨副刊,成为西安地区较早进行木刻抗战动员的重要阵地。现存资料最早的为木刻前哨第三期,时间为 1938 年 3 月 6 日,该副刊由全国漫画作家协会编辑,每周日出版一次。第三期共刊发木刻作品三幅,分别为拓夫的光荣的牺牲、老陈的英国和平阵线的动摇以及干青的夜袭。自第五期开始,由全国漫画作家协会西北分会木刻组编辑,每逢星期一刊出。至

13、 1938 年 9 月 21 日出版第 25 期,10 月 5 日出版抗敌木漫画木刻展会特刊,刊发延安木刻家力群的敌机走后机枪阵地我军英勇之姿态和韵波的骑士,为该报最后刊发的木刻作品。除特刊外,木刻前哨现存资料为 22 期,缺少第一、二、四期,共存木刻作品计 69 幅(套),其中连环画 6 套。出版 7 个月左右的木刻前哨使国风日报成为抗战时期陕西国统区新闻业中发表木刻作品的唯一报纸。整体上看,该副刊版面相对稳定,平均每期发表木刻为 3 幅左右,同时配有木刻运动、木刻创作技巧、木刻理论等相关的文章,均以抗战动员为主题。二、木刻前哨对抗战木刻理论与实践方向的阐释木刻前哨是木刻家发表理论文章、传播

14、木刻技巧、宣传木刻艺术、宣扬木刻价值、呼吁全国木刻界团结的重要阵地。抗战的时代主题使这些文章以突出民族革命为主旨,以抗战救国为紧迫使命。因而,该副刊刊发的有关文章,集中传播了木刻工作者的抗日救国思想,具有较强的革命性特征。6202024 年 2 月上半月刊(总第 204 期)西部研究本文所涉及的木刻作品均引自木刻前哨,为节约篇幅不再单独标注来源。(一)抗战救国:抗战时期木刻工作的使命在抗战时期木刻应承担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就成为木刻家需要考虑的问题。对此,木刻前哨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该问题进行了阐释。如段干青指出,在抗战中“首先需要唤起民众、强化其抗战情绪。而新兴艺术木刻实为激发民众最好的工具”,

15、是“最敏捷、最便捷、最有效力的宣传工具是指导民众、教育民众的很好工具”7,强调了木刻动员民众的宣传功能。洪雪邨在今后木刻的题材11中强调,木刻因抗战以来文化内移而内移到西北地区。在抗战的时代主题下,木刻的题材“当然要一切以抗战为第一”“为了要切实地把握抗战必定胜利”,今后木刻工作者可以取材于抗战,如南口之役、宝山之役等。如果没有战争经验,就取材于日常生活,对木刻创作的选题进行了说明。同日,木刻作家当前的任务12一文指出,“我们要活就要负起救亡的责任”,而“木刻正是时代的产物,既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工具”,木刻家则要拿起自己的武器 刀,对准我们的敌人,以木刻作品来生产巨大的力量,强调木刻家以木刻作为

16、武器进行抗日的使命。铁华则在抗战期中宣时工作者的使命13一文中强调,“要争取最后胜利,只有动员千千万万的老百姓武装起来,才能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而木刻工作者需要肩负起宣传动员群众的时代使命,“用我们宣传最有力的武器,摧毁抗战期中一切不利的障碍”。他还强调在“中华民族的抗战英勇地推进向前的时期,也正是抗战木刻突飞猛进的时候”,需要“全国的木刻工作者携起手来,扩大抗日木刻伟大的运动”14。萧四则强调“凡从事木刻的人,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学习木刻和木刻的使命是什么,如果这些问题不先弄清楚,你便不能走入木刻的正轨”。他认为当前“木刻的使命,是富有时代意义的”,而这个时代意义正是抗战的需要15。因此,也

17、有人指出,为了“取得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需要木刻工作者多设木刻培训班,到乡村去举办木刻展览,多散发木刻宣传品16。可见,时代主题规定了木刻的时代使命,在抗战的时代主题之下,木刻以动员民众、抗战救国为其价值的实现方式。(二)怎样刻木刻:木刻技巧的传授木刻家刘铁华强调“战斗是木刻的特质”14。这是因为在抗战时期,木刻是作为民族解放斗争工具而存在的。对此,野夫指出“木刻是被侵略国家的弱小民族求解放及争取最后胜利的时代艺术”17。因为是求解放的艺术,就需要更多的普通人掌握木刻创作技巧,参与到民族解放斗争中。因此,传播木刻创作技巧就至关重要。木刻前哨刊发了木刻家段干青等人的文章,对木刻创作技巧进行

18、可操作性的说明。比如,怎样刻制木刻18一文,对刻木刻的工具、木刻的构图和刻法等进行了介绍,如在构图上介绍了“贴稿法”“印稿法”等,对使用不同方法适合刻制的题材进行了说明;在刻法上介绍了线条刻法、握刀的手法、阴阳纹的运刀方法、肘腕用力的方法等,该版面还配发了不同木刻刀的图片。在 青年木刻作者的修养19中,各平强调木刻“一半属于思想方面,一半还是属于形象方面”。因此,“对木刻技巧方面就要加以修养”,强调练习素描对木刻创作的重要性,指出提高木刻工作者修养应该在技巧层面注意的诸多问题,比如构图、刀法、黑白对照、拓印等。这种近乎操作指南的文章,能够指导普通人进行创作,其立足点还是在于通过木刻技巧传播实现

19、抗战动员的功能。(三)团结的力量:木刻界的组织工作抗战时期,将木刻界组织起来,对全面动员民众抗战大有裨益。身处西安的木刻家正是看到了抗战对木刻界组织起来的现实需求,他们积极发表文章呼吁木刻界组织起来团结一致。如铁华发表文章关于当前木刻界的组织20,强调扩大木刻运动肩负抗战使命,“没有严密的组织是不会收到伟大的效果的”。将木刻界组织起来,“做有计划的木刻抗敌运动,这是十分必要的,也可说是当前迫切的要求”。该副刊还刊发了当时身处武汉的木刻家卢鸿基的文章,指出抗战已经进入第二期,正是木刻艺术甚至整个艺术界担当起其任务及奠定其基础的时候,艺术的其他部门,都已经联合起来了,“木刻界也刻不容缓,非联合不可

20、”21。就西安而言,这个运动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不能深入农村和前方战士中。因此,从事木刻工作的人,需要“在接近农村的乡镇,组织木刻漫画供应所”,以及木刻漫画家可以组成游击队,因为他们“本身就可以担当起游击队的任务”22。这意味着在各个层面都需要对木刻运动进行有组织有规划的设计,使木刻能更切合抗战的现实需要。三、木刻前哨中木刻的视觉动员机制法国思想家雷吉斯德布雷认为,“图像,比文字更容易领悟、更煽情、更容易记住”23。视觉动员是动7202024 年 2 月上半月刊(总第 204 期)西部研究员主体为实现一定的社会目标,借助视觉图像影响或改变社会成员的态度、价值观和期望,以实现对社会成员的引导、

21、组织和发动的过程24。借助“融化于形”的表意机制、“互化于情”的询唤机制、“同化于境”的浸润机制,图像叙事的视觉动员功能得以生成25。木刻前哨刊发的各类木刻作品,以图像叙事的方式实现对中国军民抗战的动员功能。这正因为木刻作为一种黑白对照的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情感性特征。该副刊刊发的木刻作品反映了日寇对中国的残暴侵略,以及中国军民百折不挠的反抗精神,从侵略者和反抗者两个方面实现抗战动员功能。(一)对敌寇残暴形象的刻画:从“直观”到“想象”的共情这类木刻作品以刻画日寇暴行为核心,侧重日寇在侵略中国过程中各种令人发指的行为,以此刺激民众抗击日寇的心理,以实现通过木刻来“融化于形”“互化于情”的目的。

22、首先,对日寇的侵略行径进行直观呈现。直观意味着人们不能将对象与内在内容分开,对象作为内在内容而直接在场,它是内在内容和对象的同一26。如空袭刻画了日寇飞机对西安进行的轰炸;孟然的我的家(见图 1)刻画被炸弹轰炸的家园;铁华的无组织的一群老百姓受了日本鬼子的屠杀刻画了日寇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进行屠杀的场景;赖少其的日本军阀对我女同胞之奸杀!和日本军阀的惨暴刻画了日寇在战争中对中国妇女的侵犯;陈执中的同胞们,瞧吧!我们的家刻画了家园堆满累累白骨的惨景。木刻作品直观图像的呈现刻画了日寇的残暴,激发了民众的愤怒之情。图 1 孟然我的家除了直观的画面表达外,敌寇对中国人民家园的破坏,导致他们颠沛流离、生活

23、无着的困境也被刻画出来,这使木刻图像所刻画的内容直接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也与更多群体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想象的共同体”。身处共同体当中的群众,通过木刻“想象”甚至“亲历”他人的苦难,生成情感上的同情与共情。共情能力让“我”变成了“我们”27,从而生成“我们”的共同意识。比如铁华的流浪儿刻画了一个流浪儿蜷缩在墙角的场景;张志达的娘,肚子饿!刻画了母亲面对孩子喊肚子饿的愁容;刘铁华的难民的面孔对抗战中难民的忧愁进行展示;陈平的苍天无路去何方刻画老百姓面对被日寇炸毁的家园而欲哭无泪的景象。这些木刻以纪实的方式对抗战中民众日常生活的场景进行了呈现,正是“融化于形”的体现,这构成了视觉动员

24、的基础,通过这些木刻激发民众的仇恨心理和反抗情绪,实现了对民众的“情感询唤”,增强了木刻与民众之间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保卫家园的决心和勇气,这正是中国军民团结抵抗侵略的情感因素。(二)对中国军民英勇抗战场景的记录:共同在场的情感联合“在场”作为人类互动的重要场景,影响着人们之间的互动、交流方式和情感体验方式。那些没有亲身经历前线战斗的普通民众,是“在空间中不在场”的他者。通过木刻对中国军民英勇抗战场景的刻画,能够形成“空间中不在场”的读者的“在场”意识,从而激发民众的抗战情感。对此,段干青认为,在全面抗战中,木刻作者需要刻画“我前方将士奋勇杀敌的情形,来激发全国民众怒吼抗战,以期达到长期抗战的

25、目的”7。木刻前哨发表的作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反映民众对敌斗争,如干青的夜袭、刘岘的袭击、刘铁华的奋勇杀敌,小(原字不清楚。编者注)的我空军越海东征、铁华的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刘韵的夜袭,强调我军民的英勇抗战。二是对经典战役情况的反映,如干青的敌军大败台儿庄,刻画了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民俘虏日寇的场景。三是反映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牺牲精神,如铁华的起来!不愿作亡国的人们、佚名的国事千钧重 头颅一纸轻、段干青的杀身成仁(四幅连环画)、庚荫的给我们枪来等,强调了军民不畏牺牲、奋勇杀敌的勇气。四是对战士个体形象的刻画,如铁8202024 年 2 月上半月刊(总第 204 期)西部研究华的英勇的

26、战士、陈平的为民族流血创伤的战士、韵岐的我们的游击队员、周吉人的大众的射击手和在敌人后方的战士、刘铁华的游击战士等,都以一个抗日战士为主要画面,他们或因抗战而受伤,或者呈现昂扬的斗争姿态,体现了中国战士的血性。五是反映后方支援前线的,如干青的前方奋勇杀敌,后方努力工作、铁华的前方战士英勇的杀敌 后方积极的增加生产、韵波的后方加紧生产等,强调了在抗战的时代主题之下,前后方军民合作抗战的重要性,动员更多民众为前线战士做好后方的生产补给。这些木刻作品既突出了个体和群体,也体现了“国家”,强调个体对保卫国家的作用,突出个体和群体在保家卫国中的贡献,从而起到利用情感纽带实现前线后方军民的联系,动员民众参

27、与抗战的目的。四、木刻前哨中木刻作品的整体特征作为抗战时期陕西有影响力的进步报纸,国风日报创办的木刻前哨会聚了众多优秀的左翼木刻家,他们利用手中的木刻刀、利用木刻作品坚持抗战宣传。该副刊刊发的木刻作品受到抗战时代主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战斗性和写实性,同时突出体现了早期国统区木刻具有的象征性特征。(一)战斗性抗战的时代主题决定了木刻作品被视为抗战斗争的艺术武器,用以动员民众参与抗战,因而战斗性是其突出特征。战斗性往往以我军对敌寇在战场上的厮杀,或是对个体战斗形象的突出,或是对整体战斗形象的勾勒为表现形式。这些画面以较强的战斗性激励着读者,激发读者的战斗精神。比如刘岘的袭击画面以一位持枪的战士作为主

28、体,战士身体前倾,保持冲锋姿态;夜袭以深夜袭击为描述的主要内容,画面突出五位战士拿着武器身体向前倾的出击状态,因而是对整体的刻画;干青的敌军大败台儿庄再现了敌寇被我军俘虏的历史场景,其杀身成仁四幅连环画展现了中国军人与敌寇搏斗而最终被杀的英雄场景。这种不畏牺牲的战斗精神在木刻中得以被突出,从而塑造了抗战军民的战斗精神。(二)写实性在抗战时期,写实更能激发民众,更契合于时代需要。一些木刻真实记录了敌寇侵略家园的暴行和民众流离失所的悲惨命运。如铁华的无组织的一群老百姓受了日本鬼子的屠杀敌兵又在放火,赖少其的日本军阀对我女同胞之奸杀!和日本军阀的惨暴等,真实反映了敌寇烧杀抢掠的暴行。同时,敌寇对家园

29、的破坏导致民众颠沛流离也被木刻刻画出来,如前述木刻中的流浪儿娘,肚子饿!难民的面孔我的家苍天无路去何方同胞们,瞧吧!我们的家等,都是对敌寇侵略中国真实场景的刻画。这种写实手法的运用,能够激发民众的家国仇恨,激励他们反抗日寇暴行的勇气,同时还具有图像证史的功能。(三)象征性木刻前哨会聚的木刻家均为早期左翼木刻家,他们在木刻创作上还有鲜明的西方木刻烙印,具有欧化风格,突出特征是强调木刻的象征性。这种象征是通过构图的方式实现的。因而构图意义主要强调图像所有元素构成的整体意义,它是图像通过信息值、显著性和框架三个参数系统的布局来实现图像表征意义和互动意义的融合的28。这些木刻作品往往由具有符号性的元素

30、组成,呈现较强的象征性。对中国反抗日本的描画,如为纪念全面抗战一周年发表的陈执中的木刻中国怒吼了!“七七”,刻画了两只拳头正在用力挣断枷锁,而这两只拳头就是中国,枷锁则是日本。这象征着民族解放斗争终将打败日寇,获得民族自由。同版还刊发了张志达的木刻伟大的民族解放开始了(见图 2),一只有力的手攥着武器,将敌寇压缩在一角,象征中国一定会战胜日本。铁华的可纪念的“七七”刻画了坚固城墙上站立的中国军队,旗帜飘扬,象征中国抗战的力量。图 2 张志达伟大的民族解放开始了木刻作品前方战士英勇的杀敌 后方积极的增加9202024 年 2 月上半月刊(总第 204 期)西部研究生产中,前方占据主体地位的战士手

31、中拿着剑,身后的两个人分别高高举起铲和耙,“剑”象征着前线的激烈战斗,而“铲”和“耙”则象征后方的生产。陈平的木刻日本鬼子的妄想!刻画象征日寇的拳头砸在了象征中国的泥潭上,再也难以抽出的画面,象征着日寇对中国的侵略,最终将会深深陷于全民族抗战的汪洋大海中难以全身而退。五、结语抗战时期民间报纸国风日报是陕西国统区较早刊登木刻作品进行抗战动员的媒体。这源于早期左翼木刻家在西安的会聚,也源于当时国风日报的进步倾向。全面抗战的时代命题刺激着国风日报和木刻家们,他们肩负时代使命,以木刻作品为宣传动员的武器,在陕西大地宣传木刻这种新的艺术形式,传播木刻创作技巧,让更多的普通民众和木刻工作者认识到木刻在抗战

32、中的功能使命。他们通过理论反思和创作实践,推动了抗战时期西安乃至全国木刻运动的进步。参考文献:1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上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563.2双十国庆与国风日报复刊N.国风日报,1937-10-10(1).3王洪九.西安国风日报复刊前后J.新文化史料,1996(5):53-54.4致读者N.国风日报,1938-05-23(2).5鲁迅.新俄画选小引M/鲁迅全集:第 7 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771.6李桦.关于木刻之本质J.创进,1937(10):39.7段干青.木刻在全面抗战期中之重要性N.国风日报,1938-07-04(2).8李桦.木刻在国难期

33、中的估价J.木刻界,1936(1):3-5.9段干青.国难当前如何推进木刻N.南宁民国日报,1936-05-26(10).10丁天顺.湮没在历史风烟中的版画家:记版画家段干青的曲折人生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68-71.11洪雪邨.今后木刻的题材N.国风日报,1938-05-09(2).12木刻作家当前的任务N.国风日报,1938-05-09(2).13铁华.抗战期中宣时工作者的使命N.国风日报,1938-05-16(2).14铁华.扩大抗战木刻运动N.国风日报,1938-06-30(2).15萧四.木刻的第一课题N.国风日报,1938-07-19(2).16走卒.对于木刻者

34、的希望N.国风日报,1938-07-25(2).17野夫.木刻手册M.桂林:文化供应社,1948:3.18段干青.怎样刻制木刻N.国风日报,1938-03-06(2).19各平.青年木刻作者的修养N.国风日报,1938-05-30(2).20铁华.关于当前木刻界的组织N.国风日报,1938-06-20(2).21卢鸿基.抗战期中的木刻N.国风日报,1938-06-27(2).22柳歌.木刻漫画活动应走的两个方向N.国风日报,1938-07-11(2).23雷吉斯 德布雷.图像的生与死:西方观图史M.黄迅余,黄建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82.24甘泉,骆郁廷.社会动员的本质探

35、析J.学术探索,2011(6):24-28.25孟伏琴.图像叙事的视觉动员功能论析: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思考J.理论导刊,2020(9):105-111.26肖伟胜.从观看到观察:图像意识的存在论阐明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00-111,175.27郭蓓.融合传播时代网络舆论引导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之践行:基于共情理论的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8):56-59.28KRESS G,VANLEEUWEN 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2006:177

36、.作者简介:王军峰(1989),男,汉族,陕西西安人,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史论、新媒体、编辑出版。(责任编辑:朱希良)(上接第 24 页)1956-05-06.17民和等地青少年一个半月消灭麻雀老鼠十九万多只N.青海日报,1956-03-13.18个个讲卫生 人人爱清洁 青海爱国卫生运动成绩大N.人民日报,1958-08-22.19社论 继续深入爱国卫生运动N.青海日报,1952-08-13.20陈致明.起了移风易俗作用的爱国卫生运动N.人民日报,1952-12-05.21必须注意秋季卫生工作N.人民日报,1953-08-08.22西宁市东关回族自治区春季爱国卫生突击工作逐步深入N.青海日报 1955-03-24.作者简介:陈文尧(1997),女,汉族,河南鹤壁人,单位为青海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民国史。(责任编辑:朱希良)0302024 年 2 月上半月刊(总第 204 期)西部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