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路径探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33070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路径探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路径探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路径探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经验交流256作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阵地的基本单位,基层教研室担负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职责,并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承担着全面协同育人的主要任务。虚拟教研室是一种新型的基层教研组织模式,其可以为一体化建设课程思政提供更为聚焦的平台,并利用多方资源,共建共享课程思政资源,积累学科专业领域典型经验,有效提升教师育人水平,适应大数据时代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基于此,本文对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路径进行探索,为互联网时代下思政育人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提供新思路。一、虚拟教研室的内涵教研室自20世纪50年代从苏联引入,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已是基层教学组织落实教学任务、促进教研发展

2、、开展群体性教学活动的最小基本教学单位,也是目前我国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形式的主流形态。大数据时代,基层教研模式在组织制度创新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足以应对教学战略发展的挑战。虚拟教研室是在传统教研室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基层教学组织进行创新和探索的特殊教学和学术共同体。其确定了组织架构、领导归属,且功能较为丰富,包括教学研究、教研成果转化、实践示范和培训、资源共建、创新共享等。二、虚拟教研室的优势目前,较多专业教研室的教学研资源零散,不能统筹规划资源,且院校与其他组织之间的沟通较为稀少,无法满足教学研资源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教学团队也因为地域或者时间缺乏有效沟通,学科领域经验不能达到有效交流

3、,实现共享创新。在课程思政育人方面,缺乏全员全过程的融入,更难以评判思政育人的效果。而虚拟教研室基于互联网技术,克服了传统教研室的不足,具有许多优势。(一)实现跨地域共享资源建立相关的信息载体平台,开展协同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教研进行广泛地交流,具有开放性的共建共享特点。虚拟教研室通过互联网技术,使成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线交流和合作,能够提高教学研活动的灵活性。同时,可以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有助于成员之间进行跨学科、跨区域的研究和教学活动,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相对于传统教研室来说,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和运行成本更低。这包括提供线上交流、在线培训等方式,避免了传统方式产

4、生的差旅费用等支出。另外,不需要传统实体空间,不需要大型的办公场所和设备,减少了物理空间的需求,降低了维护等方面的成本。虚拟教研室的灵活性意味着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进行学习和教研,能更好地兼顾工作与学习,提高整体效率。三、虚拟教研室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价值(一)提供课程思政教研平台虚拟教研室围绕课程思政资源的建设、交流和学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路径探讨张文娟,邢全超(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401331)摘要:文章从虚拟教研室的内涵、优势入手,探讨了虚拟教研室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价值,包括提供课程思政教研平台、增强课程思政技术赋能、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从建设目标、制度建

5、设、成员组织、平台建设、发展机制及成果导向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路径。关键词: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人才培养作者简介:张文娟(1986),女,汉族,重庆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会计学。基金项目:2022年度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年度规划一般课题“基于虚拟教研室下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K22YG326356);2022年度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施路径的研究与实践以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为例”(项目编号:GZ223196);2022年度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党建专项研究一般课题“铸魂育人 党建品牌工作实践研究以会计学院为

6、例”(项目编号:2022DJZXYB15)。经验交流257习,为教研室成员提供了在线教研平台。教研室成员既可以进行教学研讨、资源建设、实践分享等具体活动,也可以共同开展教学改革,协同建设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块,将专业教学中的知识、技能与社会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相结合,更好地向学生传递思政教育内容。(二)增强课程思政技术赋能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下课程思政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新方向,也是基层教研组织重构的技术新形态。虚拟教研室可以提供多元化、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式,有效地促进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究和创新。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搭建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是高校数字化转型背景中对课程思政技术赋能的一个发

7、展趋势。(三)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的主要功能是促进个人的隐性思政知识与公共的显性思政知识之间的交互创新。虚拟教研室以技术为依托,通过组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研活动,既可以弥补传统课程思政活动在主体参与、资源共享和价值引领等方面的不足之处,也可以使教师跨专业、跨时空开展课程思政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经验分享、教学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四、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路径(一)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的建设目标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的具体建设目标应涉及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需要搭建教研室成员都较为方便且高效率的网络教研平台,为虚拟教研室定期开展

8、教研活动提供信息技术基础。第二,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和传统基层教研组织一样,需要组织教研室成员大力建设和更新课程教学资源;为组织成员分享课程教研资源,为教学研提供研究资源和素材。第三,通过创新教研组织形式,搭建合理的教研组织架构,并通过课程思政虚拟平台,组织教研室成员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活动,探索新型基层组织教研模式的优点和局限。第四,发挥课程思政示范作用,服务于立德树人初心,通过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的创新与探索,构建课程思政教育的良好途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二)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的制度建设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虽不是传统意义的教研组织,没有设立行政管理机构,但仍应以非官方的形式建立组织架构,设立虚

9、拟教研室负责人,明确各成员职责及教研活动分工,并建立条件保障和监督机制。同时,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需要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平台管理、内容审核、人员管理等方面。此外,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应在传统教研组织模式上,建立虚拟教研室成员激励机制,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由于虚拟教研室不具有传统意义的行政管理关系,因此,建立考核制度应对教研任务采取定量任务分解而实施奖励性考核。有依托科研项目的虚拟教研室,建设经费可从项目经费支出,无科研项目依托的虚拟教研室,应争取校内外合作单位的相关支持。可持续发展、稳定运营的虚拟教研室需要依靠稳定的管理考核制度和一定的保障制度。(三)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成员组织学校要围绕提高

10、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着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主力军队,提升全员育人能力,构建起“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全力培养行业现代化高质量和高素质人才。在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团队建设中,可以教研室主任或专业负责人为虚拟教研室负责人,以传统的专业教研室教师为主要成员,并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注重吸纳和邀请党建工作者、思政学者、课程思政示范名师、学工人员、企业高技能人才等加入虚拟教研室。(四)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平台建设虚拟教研室平台主要是通过系统共建共享平台,系统整合相关资源,协助共建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实现协同育人的良性互动机制,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功能。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的网

11、络平台是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基础,需要解决如下问题:多账户的权限管理、协同办公、文件处理、即时通讯、后台资源存储及共享、信息维护及后台数据提取、多平台应用等。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平台要基于大部分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不宜构建操作复杂、需方便资源管理、数据保存。目前,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单位有专门的平台“虚拟教研室平台”,非试点单位则面临着平台建设问题。经验交流258(五)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发展机制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的出发点应该是提高教研组织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积极提升全员育人的意识,有效提高课程思政的效能,契合思政育人的角度,丰富课程思政资源,保障课程思政建设付诸实际行动。基于课程思政开展的本质,应

12、分析目前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现状,结合传统教研室组织架构的优势,由此设计课程思政的育人模式,解决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难点。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应明确建设目标,优化实施方式,建立长效发展的机制,保障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从而有效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一方面,课程思政的开展应该以开设专业为出发点,紧紧围绕院校的发展办学方向和开设专业的特质,规划开设专业的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这包含课程思政教育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等,同时构建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图谱。然后结合课程思政教育图谱,设计具体课程所承载的课程思政主线;沿着课程思政主线,具体课程能够清晰地分析课程思政点。基于逻辑的一致性,课程思政的点、线、面可以关联交

13、汇,自下而上地形成和反馈课程思政的图谱,最终实现课程思政布局的协同化、一体化和交融化。经过一体化建设,可以有效地解决课程思政开展的无效化和繁冗化;各门课程做好“守好一段渠”,在有限地课堂时间里,“润物细无声”的实现课程思政育人。(六)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的成果导向虚拟教研室组织形式应服务于课程思政建设根本目标,结合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特点,强调课程思政成果导向产出逻辑,最终共同解决焦点问题。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系统建立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实施框架,有效产出课程思政育人成果(如图1所示)。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历史使命的最新理论精神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独特的建设引领作用,依照高质量行业人才特质需求,将

14、育人成果具化到专业课程学习中学生如何达到培养目标;根据具体单一课程在专业课程思政体系中的定位,承担所确定的思政教育任务;从上而下,制定单一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标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等。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中,以思政为本,虚拟赋能,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一流课程、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等,有效发挥课程思政的引领示范作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行业使命行业人才特质需求专业培养人才目标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虚拟教研室课程思政育人成果课程思政达成目标图1课程思政实施框架五、结语智能化时代,基层教研组织活动得到了更新和发展,虚拟教研室虽然改变了教研活动组织形式,但仍受到传统教研室运行机制的影响。尽管虚拟

15、教研室提供了在线互动平台,但与面对面的教学研相比,某些实践性较强的交流仍会受到限制;不适用于所有学科,更适用于理论性强的学科。目前,平台的建设和使用也存在局限性,虚拟教研室仅在本科院校进行试点,如何有效运行且有效持续发展,仍需不断地研究和探索。高校应利用虚拟教研室的优势,从组织环境、要素互动和组织发展等多个维度进行思考,基于成果导向理念,协同推进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参考文献:1陆国栋,张存.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路径、策略与思考基于浙江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3):130-136,141.2曾建潮,吴淑琴,张春秀.虚拟教研室:高校基层教研组织创新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

16、2020(11):64-69.3尹建平,蔺玄晋,曾建潮.高校“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建设实践与探索以中北大学“师道”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建设为例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91-95.4赵红灿,汤一彤.高校思政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知识管理视角J.煤炭高等教育,2023(2):38-44.5代钰,张艳.成果导向理念下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进路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3):67-70.6刘璐婵,孙彩云.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智能+”时代高校虚拟教研室运行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8):122-127.7李振伟,杨晓利,黄磊.基于虚拟教研室的应用型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方式探索J.河南教育,2023(30):50-52.8成祖松.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建设的价值意蕴与行动路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02-105.其他作者简介:邢全超(1987),男,汉族,山东临沂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